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降准历史表

降准历史表

降准历史表

降准,即中央银行调低法定存款准备率。由中国人民银行调整并发布。以下是中国降准的部分历史:

1.2011年11月30日,为应对当时的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和国际经济环境的不

利影响,央行连续第三次进行了降准操作。

2.2015年2月4日,面对中国经济增速下降的压力,央行宣布将金融机构人

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下调1个百分点,使其降至19.5%,以应对经济下行压力。

3.2018年4月17日,由于中国经济面临多重压力,包括贸易战和房地产调

控等,央行决定再次降准,将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下调1个百分点,使其降至15.5%。这次降准预计可为市场提供约4000亿元的资金,有助于缓解银行的资金压力。

4.2020年3月13日,为了支持实体经济和防范金融风险,央行突击宣布降

准1个百分点,使得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下调至12.5%。

以上是中国降准的部分历史,降准政策的实施对中国经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稳定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和防范金融风险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然而,降准政策也需要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进行灵活调整,以保持其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如果需要撰写一篇1000字的降准历史表,可以进一步扩展以上内容,深入分析每次降准的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以及降准政策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同时,也可以结合相关数据、图表和案例,使文章更加生动、具体和有说服力。

请注意,由于篇幅限制,以上内容仅为简要概述,具体撰写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扩展和补充。同时,也需要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以及分析的深入性和逻辑性。

央行降准降息的影响,3月1日起央行降准0.5个百分点【公告】

央行降准降息的影响,3月1日起央行降准0.5个百分 点【公告】 【央行“降准”0.5个百分点助力供给侧改革】 29日晚,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今年央行首次降准。2015年人民银行五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央行称,此举旨在保持金融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春节前后,金融机构流动性略显紧张,降准预期曾一度升温,而央行多通过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中期借贷便利、常备借贷便利等市场工具补充流动性。此次央行“降准”消息一出,专家普遍认为在预期之中,主要是对冲外汇占款下降的需要,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充裕的流动性。 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认为,此前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等方式向市场释放短期流动性,这种方式对汇率形成的压力比较小,但不是长久之计。“对银行来说,尽管都是释放流动性,但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方式成本更低,有助于提升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积极性。” 另外,1月,中央银行外汇占款减少6445亿元,仅次于去年12月外汇占款下降7082亿元的历史最大降幅。“去年末和今年初两个月外汇占款持续下降且规模较大,需要降准对冲外汇占款的减少。”昆仑银行战略投资与发展部总经理助理李建军说。

此次降准能够释放多少流动性?据专家测算,截至1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137.75万亿元,降准0.5个百分点将释放约5000亿元至6000亿元的流动性。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降准会推动银行一定程度的信贷增长,释放出来一些流动性,推动经济平稳增长,也有助于中国结构性改革。”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说。 目前,我国正积极放开市场准入,推动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高新产业发展、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而这些需要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予以支持。 “今年中国经济面临去产能等五大任务,以及实现供给侧改革的要求,需要货币政策的支持,特别是流动性的支持。”李建军认为,需要利用降准这种长期的、没有资金成本的流动性多向企业提供长期的信贷支持,确保经济的平稳增长。 “供给侧改革需要在平稳的经济环境和良好的货币环境下才能推动,如果需求侧得不到合理适度的发展,供给侧改革也难以推行。”郭田勇说。 ■预期 “年内至少3次降准” 多位专家及分析人士认为,虽然本次降准释放的资金量仅起一个对冲作用,但背后的宽松意义明显。 中金证券债券分析师陈健恒认为,自去年10月份以来,央行再无双降的举动,即使在春节前后资金面最容易紧张的局面下,也只是

降准,降息对市场的影响力

2014年11月以来,央行已接连进行两次降息和降准。今年中国各项经济指标差强人意,一季度GDP站在7%的边缘线,二季度CPI同比上涨1.2%,创六年新低,3月份PPI同比下降4.6%,连续37个月负增长,一季度外汇占款余额26.82万亿,同比少增1.04万亿,资本外流加剧...... 种种迹象表明,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央行再次向市场释放流动性。 【官方解读】目前存款利率“一浮到顶”机构数量已明显减少,预计金融机构基本不会用足这一上限。浮动区间上限进一步扩大,是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又一重要举措,不仅拓宽了金融机构的自主定价空间,有利于进一步锻炼金融机构的自主定价能力,也有利于资金价格更真实反映市场供求关系。 【央妈解释降息理由】当前,国内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外部需求波动较大,我国经济仍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同时,国内物价水平总体处于低位,实际利率仍高于历史平均水平,为继续适当使用利率工具提供了空间。 【央行近两次降息官方解读对比】1、取消“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说法;2、将“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适时适度预调微调”改为“根据流动性供需、物价和经济形势等条件的变化进行适度调整,综合运用价量工具保持中性适度的货币环境”;3、增加“我国经济仍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字眼。 【经济学家鲁政委评降息】这标志着货币政策调控思路的重大转变:由此前的"稳健"操作转向实际上的"宽松"。以此支持融资成本的下降和地方债置换。但是,如果降息不辅以流动性的宽松,利率的下降就很难持续,我由此预计,下一阶段央行的政策将是"扭转",以常态化的降准或PSL压低3个月以上期限的利率。 【李大霄】央行降息,其目的是用强有力措施来稳定经济增长,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利于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同时对减缓股市的下跌速度和下跌节奏有非常重要影响。但减息并不能改变大部分股票在全球市场中处于绝对高估的基本事实。 【民生宏观:降息之后还有降息】 ①外部有实际有效汇率偏高制约出口,内部有经济下行和地方债务置换,降息缓释汇率压力,剑指高企实体融资成本。 ②货币市场利率迅速下行,银行间流动性十分宽松,流动性供需缺口已通过降准缓释,通过价格手段降低融资成本可行,降息之后还有降息。 ③存款利率定价范围继续扩大,一年期定存最高浮动可至3.3%-3.4%之间,利率市场化再进一步。但实体经济下行,可匹配的高收益资产供给收缩,预计银行寻找高成本负债来源动力不强,将存款利率上浮到顶意愿不大。 ④降息周期下股债双牛大逻辑未变。房地产基建已成为过去,产能去化压力凸显,实体回报率不足意味着居民资产重配+无风险利率下行+债权类资产风险溢价上升并存,股债双牛仍

央行自6月28日起降准降息

央行自6月28日起降准降息 2015年6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明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并对金融机构实施定向降准。 自2015年6月28日起有针对性地对金融机构实施定向降准,以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结构调整。(1)对“三农”贷款占比达到定向降准标准的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2)对“三农”或小微企业贷款达到定向降准标准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资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3)降低财务公司存款准备金率3个百分点,进一步鼓励其发挥好提高企业资金运用效率的作用。 同时,自2015年6月28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以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4.85%;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其他各档次贷款及存款基准利率、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 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调整表>> 以下为央行有关负责人就定向降准并结合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答记者问: 1、此次定向降准并结合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的背景是什么? 央行:今年以来,人民银行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松紧适度,适时适度预调微调,完善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对部分金融机构实施定向降准,加强信贷政策的结构引导作用,鼓励金融机构更多地将信贷资源配置到“三农”、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同时,综合运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等多种工具组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市场利率适当下行,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总体看,随着各项政策效果的逐步显现,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银行体系流动性保持充裕,社会融资结构有所改善,各类市场利率均有所下行,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经济正处在新旧产业和发展动能转换的接续关键期,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和防风险的任务还十分艰巨,需要继续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通过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并着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同时,我国物价水平仍在低位运行,实际利率高于历史平均水平,也为运用存款准备金和利率工具提供了有利条件。鉴此,经国务院批准,人民银行决定再次定向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同时结合下调金融机构贷款及存款基准利率,以更好地平衡好总量稳定与结构优化的关系,促进稳增长、调结构并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2、此次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措施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央行:此次定向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的主要内容:一是对2015年初考核中“三农”贷款达到2014年6月定向降准标准的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

中国发生金融风暴的历史

中国发生金融风暴的历史 中国金融风暴是指在中国发生的大规模金融危机或金融市场剧烈波动的事件。这些事件往往对中国经济和金融体系产生重大影响,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损失和困扰。本文将回顾中国发生的几次金融风暴,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一、1980年代初的金融风暴 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经济体制改革以及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的过程中,中国遭遇了一次金融风暴。这次金融风暴主要源于政府放松了金融管制,导致了银行信贷过度扩张和金融市场的混乱。1988年至1989年,国内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银行不良贷款激增,金融机构陷入信贷危机,金融体系严重受损。 二、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席卷了整个东亚地区,中国也受到了严重冲击。这次金融风暴的主要原因是东南亚国家的外债和投机性资金的大规模撤离,导致了亚洲货币贬值、股市暴跌和金融体系的崩溃。中国的金融市场也受到较大冲击,股市暴跌,人民币汇率不稳定,国内企业面临严重的资金链断裂和信用危机。 三、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对中国经济和金融体系造成了巨大冲击。这次金融风暴的起因是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市场动荡,

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出口市场遭遇重创,国内需求下降,经济增长放缓。同时,中国的股市也受到冲击,股价大幅下跌,投资者遭受巨大损失。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应对危机,包括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成功稳定了金融市场和经济形势。 四、2015年的股市崩盘 2015年,中国股市发生了一次规模庞大的崩盘,被认为是中国金融风暴的一次重要事件。这次股市崩盘的原因是中国股市泡沫破裂,投机炒作行为过度,市场信心受挫。股指大幅下跌,数万家上市公司遭遇巨大损失,投资者遭受重创。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应对危机,包括暂停熔断机制和加大市场监管力度,最终稳定了股市。 五、2020年的疫情冲击 2020年,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造成了巨大冲击,中国也不例外。疫情爆发导致了全国范围的封锁和停工,经济活动受到严重影响。中国股市和外汇市场也受到了冲击,股价大幅下跌,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剧。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应对危机,包括加大财政支出和降息降准,稳定了金融市场和经济形势。 中国发生过多次金融风暴,每次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困扰。这些金融风暴的发生原因各不相同,但都与金融市场的泡沫、投机行为、外部冲击等因素密切相关。中国政府在应对金融风

中国大陆银行业闹钱荒2013年6月20日疯狂的一天,当日银行间隔夜回购利率最高涨幅达到史无前例的30%至13.444

中国大陆银行业闹钱荒2013年6月20日疯狂的一天,当日银行间隔夜回购利率最高涨幅达到史无前例的30%至 13.4440% 银行闹钱荒央行不“放水” 总理一句话浇灭市场期盼 08:52:53 当前货币政策基调从紧,央行亦坚持不放松的态度,各方对短期副作用的容忍度正在提高 “没见过隔夜上30%的交易员,人生是不圆满的。”昨日,众多银行间市场交易员如是感慨。 2013年6月20日,这个疯狂的一天,足以载入中国银行(601988)间市场史册。当日,银行间隔夜回购利率最高达到史无前例的30%,7天回购利率最高达到28%。在近年来很长时间里,这两项利率往往不到3%。 时值盛夏,在全国各地笼罩在高温之际,银行间市场同样“高烧”不退。从5月中旬以来,中国银行间市场资金利率逐步走高;进入6月份,资金面呈现高度紧张状态,连日来资金利率不断创下新高。甚至有传言称,有大型银行(中国银行)出现资金违约,不过消息已被辟谣。 在分析人士看来,商业银行年中考核、外汇占款流入放

缓、债市整顿规范,都与资金面紧绷不无关联;而2013年 6月20日之所以如此疯狂,缘于接连落空的货币宽松预期。 本周三(2013年6月1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把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住、发挥好,合理保持货币总量。”此语一锤定音,彻底浇灭了市场对央行“放水”的盼望。而央 行也以坚持发行央票的实际行动,进一步表明了不放松的态度。 在众多经济学家看来,新一届中央政府的政策思路是以改革为重点,通过改革调结构,这意味着对出台短期刺激政策的意愿减弱。尽管同样重视经济增长,但随着政府对经济下滑容忍度的提升,它对收紧流动性产生短期副作用的承受力也在不断增强。 “钱荒”持续 昨日开盘,银行间债券市场隔夜回购利率报10%,7天利率报12%,1个月利率报9%,均为历史高位;盘中行情 惨烈,隔夜回购一度成交在30%,7天回购利率最高达到28%,1个月利率跳涨至18%,均刷新了银行间的历史纪录;截至收盘,隔夜、7天回购利率上行幅度逾300个基点,分别至11.65%和11.449%。

2015中国宏观经济大事记盘点

2015中国宏观经济大事记盘点 央行正式调整存贷口径同业存准率暂为零 昨日(1月15日),央行正式发布《关于调整金融机构存贷款统计口径的通知》,宣布自2015年起修订“各项存款”和“各项贷款”统计口径。将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放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款项纳入“各项存款”统计口径,将存款类金融机构拆放给非存款类金融机构的款项纳入“各项贷款”统计口径。全文阅读 中国首次成为资本净输出国外贸发展格局发生转变 2014年,我国对外投资规模首次超过吸引外资规模,“我国实际上已成为资本净输出国。这是我国从经贸大国迈向经贸强国的重要标志。”业内人士表示,对外投资规模超过吸引外资规模,意味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主要依赖出口、引资的发展格局发生了重大转变。全文阅读 央行再释宽松信号时隔一年重启逆回购 在全球一片降息潮中,央行也在公开市场打破“沉寂”,于昨日重启时隔1年的7天期逆回购,结合新年加码续作的3月期中期借贷便利(MLF),中短期结合向市场注入流动性,释放出春节前维稳资金面的宽松信号。全文阅读 2015年一号文件发布推动金融资源向三农倾斜 2月1日,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意见指出,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要综合运用财政税收、货币信贷、金融监管等政策措施,推动金融资源继续向“三农”倾斜,确保农业信贷总量持续增加、涉农贷款比例不降低。同时,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三农”专项金融债,鼓励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发行债券。全文阅读 央行两年半以来首次降准释放流动性约6000亿 中国人民银行4日公布决定,自2015年2月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同时,为进一步增强金融机构支持结构调整的能力,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以及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对小微企业贷款占比达到定向降准标准的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额外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额外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4个百分点。全文阅读 地方GDP之和超全国近5万亿七年来差额首次缩小 据统计,不计算港澳台地区,全国31个省(区、市)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GDP)已全部公布。从地区总量看,31省(区、市)2014年GDP之和达到684271.19亿元,较此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GDP数据超出47808.19亿元。但较2013年的各省GDP之和超全国63879.16亿元明显减少,这是该数据2008年以来首次出现收缩。全文阅读人民币7天6次逼近跌停趋势性贬值难现 继2日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收盘价创两年来新低后,3日,人民币在即期市场上的表现仍是一路走跌,盘中最大跌幅1.96%,为即期汇率连续7个交易日中第6次逼近跌停。不过,专家一致认为,目前人民币不会出现趋势性贬值。全文阅读 货币供应量增速创28年最低降准降息或势在必行 2015年首份金融数据近日出炉,1月份金融机构新增贷款1.47万亿,同比多增2899亿元,但货币供应量增速却创28年新低,拉响流动性警钟,分析认为再次降准降息或指日可待。全文阅读 深改组部署改革“施工图”明确190项改革举措 新春伊始,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27日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的讲话中给出答案——于法有据、瞄准要害、防止不作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

这些是中国经济最后的底牌

这些是中国经济最后的底牌 这些大杀器可能成为最后的屏障:(1)发行特别国债;(2)货币大放水;(3)财政大刺激;(4)国家买单坏账;(5)锁定汇率,资本管制;(6)行政干预金融市场,甚至不惜关停;(7)大规模下岗,快速出清;(8)房地产大刺激。 这些是中国经济最后的底牌 稳增长的初衷不是稳住“增长”,而是稳住“风险”。随着中国经济不断探寻增长的底限,系统性风险的种子也在加速生长。不过这并不可怕,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该出手时就出手”。从历史上看,政府的政策工具箱里还有很多“大杀器”,如果真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现在显然还不是),这些大杀器可能成为最后的屏障:(1)发行特别国债;(2)货币大放水;(3)财政大刺激;(4)国家买单坏账;(5)锁定汇率,资本管制;(6)行政干预金融市场,甚至不惜关停;(7)大规模下岗,快速出清;(8)房地产大刺激。 1、发行特别国债 特别国债不同于一般国债,不列入预算,即收即支,在关键时刻可以充当政府加杠杆、兜底系统性风险的利器。历史上,我国财政部曾两次发行特别国债。

第一次在1998年,主要是为国内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为坏账风险兜底。财政部向四大行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所筹集资金全部用于补充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这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资本金,四大商行的资本充足率由5.86%提高到8%以上,达到《巴塞尔协议》要求,为甩掉坏账包袱奠定了基础。当时我国银行体系以四大商行为主导,1997年底四大商行的贷款余额(占91.4%)、存款余额(占88.7%)和所有者权益(占78.7%)占所有商行的比重极高,因此四大商行资本充足率的达标对于降低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意义重大。中国目前正面临和90年代末一样的坏账问题,如果想要在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基础上进行快速处理,未来可能还是要通过这种政府兜底的方式解决。图1 [市场影响] 1998年宣布发行特别国债后的第二天(8月19日),上证综指由1071点上涨到1126点,日涨幅为5.1%,上涨行情持续了6个交易日,直至8月25日的1179点,共涨了9.3%。1个月后,上证综指为1207点,涨幅为12.7%(自8月19 日起);6个月后,上证综指为1097点,涨幅为0.2%;1年后,上证综指为1581点,涨幅为47.6%。 图2

近20年降息降准表 2022年中国央行要大放水三篇

近20年降息降准表2022年中国央行要大放水三篇 美国16日再现股债双杀,股市出现月内第三次熔断,截至记者16日晚间发稿,道琼斯指数下跌1900点,跌幅为8.08%;纳斯达克指数下跌7.91%,标普500指数也下跌了7.87%。 3月16日,在5500亿元普惠金融定向降准资金落地的同时,央行如期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1000亿元。在3月15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表示,下一步,央行将继续综合采取多种措施促进贷款利率明显下行,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和经济发展。 记者从央行的官网上看到,3月16日,开展的MLF一年期中标利率为 3.15%。从目前来看,中国1年期MLF利率为3.15%,1年期和5年期LPR利率分别达 4.05%和4.75%。 对于美联储再次大幅降息,并启动7000亿美元量化宽松计划,中国央行并未跟进降息,不过,交银研究方面表示,相比美国及其他主要经济体,中国货币政策空间依然较大。经过定向降准后,相关大型金融机构和中小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分别降至11.5%和9%左右,但仍有较大空间。预计年内LPR报价利率仍有15~30个BP的下调空间,全年仍可能定向或全面降准2~3次。 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一系列数据显示,在全球投资者对经济的担忧中,中国经济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工业生产下滑,但重要物资生产保持增长,口罩、发酵酒精产量分别增长127.5%和15.6%。高技术产业亮眼,半导体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产量分别增长31.4%和8.5%。国家统计局表示,当前,疫情蔓延扩散势头已经得到基本遏制,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和内在向上的趋势没有改变。下阶段,将加强宏观政策对冲力度,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A股:外围市场情绪影响沪指跌3.4% 早盘指数高开后震荡走弱。截至收盘,沪指报2789.25点,跌3.40%,成交额为3756亿元;深证成指跌5.34%,成交额为5877亿元;创业板指数1910.77点,跌5.90%,成交额为2022亿元。 有分析人士表示,一方面2月份宏观经济数据对部分资金操作有影响;另一

我国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效应分析【范本模板】

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政策效应分析 【摘要】:在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是货币供给量。一方面,准备金政策因能通过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化引起货币乘数成倍的缩小或扩大,进而调节货币供应量,以此来达到影响银行的流动性的目的,成为我国央行实行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另一方面,由于央行不得不向市场大量投放基础货币来维持人民币的汇率的稳定,使得外汇占款下降,然而在对冲市场的流动性方面,公开市场操作和再贴现政策并没有太大的主动性,存款准备金政策因其法律强制性,在不震动市场和金融机构的前提下,就能较大程度上影响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取得更好的政策效应。所以在我国的货币政策中长期处于主要的地位,存款准备金制度将是我国以前、现在和以后不可缺的货币政策。 【关键词】:存款准备金率,货币供给量,政策效应

1984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存款准备金同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一同成为了央行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中国从2006年下半年就开始频繁调节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一货币政策工具以达到调节宏观经济的作用,当时针对市场上物价上涨、信贷扩张、流动性过剩等矛盾.2015年共调整了5次存款准备金率,现行的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是16.5%,中小型金融机构是13%。2016年2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从2016年3月1 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以维持金融体系流动性合理富裕,引导货币信贷适度增长,为供给侧结构性变革营造合适的货币金融环境。我国存款准备金率调整频繁,并且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已经成为常用的对冲工具。央行降准符合预期,由于外汇占款下降、资本流出需要降准来对冲;另外,从中国经济基本面看,经济还是处于比较弱的状态,要更加宽松的货币政策来支持. 一、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发展 1、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基本内容 1.1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涵义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初始意义在于保证商业银行的支付和清算,之后逐渐演变成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应量的政

a股历史涨跌幅榜

a股历史涨跌幅榜 A股市场是中国证券市场的主要部分,也是全球最大的股票市场之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大步迈进,A股市场经历了许多起伏和起伏。在本文中,将探讨A股市场的历史涨跌幅榜,包括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A股市场的起源和发展。A股市场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这是中国进行经济改革的关键时期。在那时,中国政府开始引入市场机制,推动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并鼓励民营企业上市融资。这使得A股市场在短短几年内迅速发展起来。 然而,A股市场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尽管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支持市场发展,但市场仍然受到许多困扰和挑战。其中一个主要问题是市场的监管不完善,导致市场出现了许多违规和不当行为。这些问题使得市场的投资者信心受到了严重打击,导致了一些大规模的市场崩盘。 回顾A股市场的历史,有三次特别重要的涨跌幅榜。第一次是2007年的“牛市”和随后的“熊市”。2007年,A股市场经历了一波

迅猛的上涨,吸引了大量的散户投资者。然而,在这个所谓的“牛市”结束后,市场开始大幅下跌,这是由于市场的估值过高、国内外金融 危机的影响以及市场的投机行为等因素导致的。 在这次大幅下跌之后,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支持市场的 恢复,包括降息、刺激消费以及推动国有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等。这些措施使得市场得以逐渐回暖,恢复了一定的投资者信心。 第二次是2015年的“黑色星期一”。2015年6月,A股市场再次 遭遇重创,引发了国际媒体的关注和恐慌。事实证明,这次市场崩溃 是由于市场的泡沫破裂和股票质押风险等因素导致的。中国政府再次 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市场的问题,包括停止股指期货交易、推动 国有企业股份回购以及提供流动性支持等。 第三次是2020年的“疫情崩盘”。2020年初,新冠病毒爆发,全球经济遭受巨大冲击。A股市场也遭受了重创,股票价格大幅下跌。然而,与前两次市场崩盘不同的是,这次市场崩盘是由于全球性的贸易 中断和市场恐慌情绪导致的,而不是市场内部的问题。中国政府采取 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疫情的冲击,包括降准、降息以及提供流动性支 持等,这些措施有助于市场的快速反弹和回暖。

2015年a股行情回顾

2015年a股行情回顾 2015年A股行情回顾 2015年是中国A股市场的一年,也是A股市场历史上的一年。回顾这一年的行情,可以看出市场波动剧烈,投资者经历了不少起伏。以下是对2015年A股行情的回顾和总结。 一、上半年行情回顾 2015年上半年,A股市场经历了一波上涨行情。这一波行情的推动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政策利好,二是资金面宽松。政策利好主要体现在国家政府的一系列扶持政策上,包括降息、降准等。这些政策鼓励了资金进入股市,推动了市场的上涨。此外,资金面宽松也为股市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因此,上半年市场一度达到了历史高位。 然而,上半年行情的疯狂也引发了一些问题。首先是市场出现了过度炒作的现象,许多个股出现了大幅上涨,有些甚至出现了翻倍的情况。这导致了市场的投机氛围浓厚,投资者盲目追涨杀跌,风险意识不强。同时,这种过度炒作也引发了监管部门的警惕,他们开始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对违规炒作行为进行了打击。 二、股灾与市场调整 2015年6月份,A股市场出现了一次剧烈的调整,被称为“股灾”。这次调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政策收紧、监管加强、市场风险

暴露等。股灾导致了市场的大幅下跌,投资者遭受了巨大的损失。此后,市场进入了持续调整的阶段。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稳定市场,包括暂停IPO、设立了多个救市基金等。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的下跌压力,但市场仍然处于调整状态。 三、市场反弹与波动 在政府的救市措施和市场调整的双重影响下,市场逐渐企稳,并在下半年出现了一波反弹行情。这一波行情的推动力主要来自政府的稳定市场政策和一些利好消息的影响。市场在反弹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起伏,但总体上呈现出震荡上行的趋势。然而,这一波反弹行情的持续性并不高,市场在年底再次出现了调整。 四、总结与展望 2015年的A股市场行情经历了上涨、调整、反弹以及再次调整的过程。市场的波动性和风险性都较高,投资者需要保持谨慎和冷静的态度。同时,政府的稳定市场政策和监管措施也将继续发挥作用,对市场起到一定的稳定作用。对于投资者来说,要保持风险意识,合理分散投资,选择优质的个股和投资标的,以降低风险并获得长期收益。 总的来说,2015年A股行情回顾表明,A股市场的波动性和风险性较高。投资者需要保持冷静和理性,把握市场的主要趋势和投资机会。同时,要加强风险管理和资产配置,避免盲目追涨杀跌,以避免因市场波动带来的不必要的损失。希望在未来的投资中,投资者

2022年降准时间表

2022年降准时间表 各部委、分公司、科室、分店: 为给顾客创造良好的购物环境,规范企业员工作息时间标准,改进员工作息环境,提高员工工作效率,提升员工的.工作情绪,让员工真正体会到工作就是快乐,实现时间更替标准化,特制定时间规定如下: 一、营业时间 周日至周四8:00―21:00 周五至周六8:00―21:30 除大型节假日,仲秋、国庆、圣诞、元旦、春节、五一、店庆外,其余时间周一至周日均参加正常上班制度执行。 二、集团行政班 8:00 ―12:00 14:30―18:30 19:30―21:30 三、保卫科 早班7:00 ―13:00 晚班13:00―22:00 夜班20:00―次日8:00 行政班:同大厦时间 不下班:白班连带夜间值班,早8:00前打一次卡 四、迪联物流园上班时间表 早晨8:00―12:00 下午14:30―18:30 晚上19:30―20:30 生鲜物流配送根据工作性质和实际情况合理安排 五、农场 早6:30―11:00午14:30―19:00

六、家电: 大班8:00―12:00 14:30―17:30 小班8:00―10:30 12:00―17:30 七、汽车城: 早:8:00 ―12:00午:14:30 ―19:00 八、贵宾楼、xx美: 具体上下班时间按行业标准执行。 本规范与20xx年5月1号起至继续执行(夏季作息互换时间:5月1日―10月6日),盼集团全体干部员工严格遵守本规定。 xxx 20xx年xx月xx日 公司各部门、各项目部: 夏季已经到来,根据季节变化,为了并使我司员工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努力做到劳逸 结合,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从x年x月1日~x月30日推行夏季作息时间,时间表如下: 上午:8:30~12:00 下午:14:00~17:30 请各部门、各项目部根据上述夏季作息时间合理安排好日常工作。 特此通知 xxx 20xx年xx月xx日 尊敬的广大投资人朋友: 您好!为优化公司员工的作息时间,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协调平台7天×8小时 的到账制度,更好的服务社会各界用户,经公司研究同意,从xx年11月16日起至,员 工工作时间调整为: 日常上班时间:8:30~17:00 客服值守时间:18:30~21:00

最新央行历次降息一览表 央行降息

降息时间表 降准时间表 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4.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1.75%。自2015年9月6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以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 2015年6月28日,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4.85%;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其他各档次贷款及存款基准利率、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 2015年5月10日, 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5.1%;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25%,同时结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3倍调整为1.5倍; 2015年3月1日, 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5.35%;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5%,同时结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2倍调整为1.3倍; 2014年11月22日, 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75%,同时结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倍; 2012年7月6日,一年期存款和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下调0.25个百分点和0.31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 2012年6月8日,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下调0.25个百分点 2011年7月6日,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 2011年4月5日,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 2011年2月8日,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 2010年12月25日,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 2010年10月19日,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 2008年12月22日,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7个百分点

房地产发展史

房地产发展史 一、房地产发展历程 中国房地产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已有25年的历史了,按时间段来划分,中国房地产市场大约划分为三个阶段: 起步阶段。 1990年至1998年,是我国房地产业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的房地产业有两个关键词:一是“无序”,二是“调控”。 由于行业刚刚起步,政府的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土地的出让方式以协议出让为主,只要有一张合同,即可随意转让,于是便有了海南(楼盘)、惠州(楼盘)、北海(楼盘)等地的“击鼓传花”倒卖土地的乱象。那个时候,开发商凭一纸土地协议即可“卖楼花”,土地款未付清卖楼款就能回收,投资回报率甚至可以高达500%以上——从政府、银行、开发商、媒体到消费者,整个市场主体的行为方式都是无序的。 针对这一状况,1993年开始主掌中国经济的朱镕基副总理施以重拳,用“关水龙头”的方式,责令银行对企业的期货、股票、房地产类投资停止贷款,开始了第一轮的宏观调控。直至1997年8月份中央北戴河会议,重又“将城市居民住宅的开发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这一方针,结束了接近5年的宏观调控。 提速阶段。 1998年至2003年,是我国房地产业的提速阶段。这一阶段也有两个关键词,一是“停止福利分房”,二是“按揭贷款”。 这两项举措使得房地产业的发展猛然提速,1998年商品房销售面积较1997年实现大幅度增长,首次突破1亿平方米大关。之后,我国房地产业持续保持着快速的发展势头。 调控阶段。 2004年至2013年,是我国房地产业的调控政策频出阶段。这一阶段的关键词是“政策多,时效短”,“保障房”。 “国八条”、“国五条”、“新五条”接连推出,120平方米普通商品房实行一年即为“90/70”(90平方米占比必须在70%以上)所替代。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法规是“截至2004年8月31日,所有商品房用地停止以协议方式出让,必须实行‘招、拍、挂’”,被业界称为“8·31大限”。这是我国房地产业真正开始走向规范与良性运行的分水岭!也是行业的资本属性开始显露“推手”面目的起点 这一阶段另一重要事件是“保障房”。2011年“十二五”启始之年,启动了“五年建设3600万套保障房”的宏伟计划。这一计划标志着我国房地产业从此进入成熟稳定的发展时期。 通过上述三个阶段的发展,中国新建各种住宅近200亿平方米,其中超过100亿平方米的商品房住宅,有效地提升了超过1亿个家庭的住房水平。2013年,全国商品房销售总额已突破8万亿元,如加上每年投入使用的400余万套保障房部分,规模更加宏大。

安徽省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安徽省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 题 一、单选题 1. 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形态。人类产生的过程也就是原始社会形成的过程。它存在了二三百万年,是人类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社会发展阶段。下列关于原 始社会生产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①人们在生产中普遍使用的是青铜工具 ②获得的产品归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占有 ③人们在劳动中是平等的互助合作关系 ④原始宗教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 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贵族阶层的人打了贵族出身的人,须罚银一明那。如果任何人的奴隶打了自由民出身的人,处割耳之刑。”由此可见() A.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B.奴隶主和奴隶是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 C.奴隶有人身自由,但受奴隶主的阶级压迫 D.国家既服务奴隶主也服务奴隶,具有超阶级性 二、未知

3. 1929年10月24日,美国华尔街股票市场形势急转直下,股价狂跌,股市崩溃。一夜之间,“繁荣”景象化为乌有,全面的经济危机随之而至:大批银行倒闭,企业 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骤降;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收入锐减,很多人濒临破产。一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危机终于爆发。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A.社会生产的商品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 B.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相对过剩 C.资本家为了得到更多利润而无限扩大生产规模导致的商品绝对过剩 D.资本家为了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而扩大生产规模导致的生产过剩 三、单选题 4. 人文主义学者莫尔于1517年出版了有名的《乌托邦》一书,深刻揭露了资本主 义原始积累过程中的悲惨景象,最著名的揭露就是他说的在圈地运动中的“羊吃人” 现象。同时,他憧憬了未来,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压迫,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由此可以看出,莫尔() ①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 ②从理性原则出发,设计未来社会 ③看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 ④找到了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 “共产主义已经被欧洲的一切势力公认为一种势力;现在是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 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并且拿党自己的宣言来反驳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的时候了。”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感悟其对中国发展的影响是() ①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起到理论指导作用 ②照亮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者的解放道路 ③促使中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④鼓舞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信心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四、未知

有关中国外汇市场做市商制度的历史演变

有关中国外汇市场做市商制度的历史演变 有关中国外汇市场做市商制度的历史演变 “做市商”(Market Maker)系统,也称为庄家系统。“做市商”是指为投资者买卖某一只股票的独立股票交易商。下面给大家带来中国外汇市场做市商制度的历史演变,希望大家喜欢! 中国外汇市场做市商制度的历史演变 在国际外汇市场上,所谓“做市商”通常指实力雄厚、信誉良好的商业银行。外汇市场的其他参与者通常会向这些商业银行询问他们可以提供的汇率。作为做市商的商业银行通常愿意承担汇率风险并进行交易,市场之上的一些外汇也会被转移给美元做市商手中。 与ECN平台相比,外汇做市商的交易更加人性化,报价相对平缓,但它们不太适合短期投资者。 缺点是这些规则是由外汇经纪商制定的,很容易出现交易者与交易者进行交易,一些不道德的做市商容易操纵后台。 但是,这个系统已被全球外汇市场的认可。 在中国,为了进一步满足市场主体的需求,并不断深化外汇市场体系的建设和发展,2021年1月,国家外汇管理局(下列简称“外汇局”)发布了《银行间外汇市场做市商指引》(汇发[2021]1号),再次修订做市商制度。下文主要介绍了外汇局此前对做市商制度的调整及本次修订的主要变化。 银行间外汇市场做市商制度的历史演变

做市商是一种市场交易制度,具有一定实力和信誉的机构作为做市商,不断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买卖价格,并根据报价与市场参与者进行交易。从全球外汇市场的角度来看,做市商是外汇市场最重要的流动性****。根据欧洲货币杂志的最新调查报告,世界前十大银行的外汇交易规模占世界总交易规模的65%。 2002年,外汇局首次在银行间外汇市场欧元(1.1928,-0.0003,-0.03%)和港元兑美元的交易之中尝试做市商。2005年外汇改革之后,为了进一步深化外汇市场体系建设,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了《银行间外汇市场做市商指引(暂行)》(下列简称《(暂行)指引》),正式将人民币(6.5107,0.0030,0.05%)美元做市商制度引入外汇市场,形成了与银行间外汇市场双边询价交易模式相配套的政策。《(暂行)指引》首次对做市商的权利和义务进行了规定。根据当时银行外汇业务的特点,做市商准入的主要量化考核基本标准设为银行间即期交易量排名前30和代客跨境收支量排名前50名。 2010年,外汇局在充分考虑和吸收市场参与者意见的基础之上,发布了《银行间外汇市场做市商指引》(下列简称《指引》)。2010年版《指引》根据外汇市场不同交易产品的流动性差异,从产品角度将做市商分为综合做市商和即期、远掉期分产品做市商;同时,将做市商分为正式做市商和尝试做市机构,形成“做市商-尝试做市机构-普通会员”三级等级体系。做市商准入量化考核标准基本不变,初步建立做市商退出机制。 2013年,国家外汇管理局修订了《指引》,重点完善奖优罚劣机制,进一步优化做市商和尝试做市机构的评估标准和升级机制,做市商准入退出的量化评估标准由以往侧重交易规模改为基于银行间外汇市场评估方法的客观评分,经营规模指标相对弱化,强调做市质量,降级机制优化为首三位优胜、末三位淘汰、两年一周期的动态准入和退出机制。做市商制度的基本框架保持不变。 实践经验表明,在过去15年之中,做市商在提供市场流动性、发现价格和稳定市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最新中国降息时间表

降息是各国央行用于刺激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2020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包括美国、印度、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新西兰等在内的多个国家央行宣布降息。 2020年春节后的第一个交易日,人民银行开展1.2万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投放资金,中标利率下行了10个基点,实际上已经起到了市场预期的“降息”效果。 目前央行正不断强化以MLF为中心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公开市场操作中标利率下降后,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中标利率也大概率会下调,LPR水平取决于银行报价的结果,所以MLF利率下调通常会带动LPR下行,也就是说本月20日公布的LPR有很大概率会下降。 降息时间表 降准时间表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表示,从全球看,当增长放慢,通货膨胀处于低位,各国央行的货币政策目标难以实现的时候,全球都将进入降息通道。据统计,今年以来,各国央行已有上百次的降息行为。 朱民说,近年来,全球通胀水平一直保持在较低位置。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原先通货膨胀率通常都在6%-12%之间,现在都降至3%-4%,发达经济体的通货膨胀都降至2%以下,欧洲、日本都在1%左右,达不到央行2%的标准。通货膨胀低、增长放慢,这就给了各国央行降息的理由和空间。金融危机十年后,全球经济并没有完全恢复,利息水平整体仍然处于低位,但目前又一次进入到全球性的降息通道和低利率阶段,这是一个重要的后危机时代特征。 中国货币政策是否有变? 在全球央行宽松大潮中,央行宣布全面降准,是否意味着货币政策取向有变? 对此中国央行强调,货币政策取向不变。 央行表示,此次降准与春节前的现金投放形成对冲,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仍将保持基本稳定,保持灵活适度,并非大水漫灌,体现了科学稳健把握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 可以确定,中国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灵活适度,不搞大水漫灌,兼顾内外平衡,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货币信贷、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同经济发展相适应,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