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 格式:docx
- 大小:16.58 KB
- 文档页数:3
酒店管理工作中的人才培养内容总结简要在多年的酒店管理工作实践中,深刻认识到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
酒店作为一个服务行业,员工的服务态度、专业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直接影响到顾客的满意度和工作效率。
因此,人才培养作为酒店管理的关键环节,并在此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感悟。
我的工作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包括新员工入职培训、在职员工晋升培训和专项技能培训;二是实施人才培养策略,通过内部晋升、岗位交流等方式,提升员工的工作经验和技能水平;三是创建良好的工作氛围,鼓励员工积极参与酒店管理,提高团队凝聚力和归属感。
以新员工入职培训为例,我主张采用“导师制”培养模式,为新员工指定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从工作技能和生活琐事两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指导。
这样既能帮助新员工快速适应工作环境,也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在在职员工晋升培训方面,我会根据员工的个人特点和职业规划,制定个性化的晋升路径,让员工看到职业发展的希望,从而提高他们的工作忠诚度。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我重视数据分析,定期评估培训效果,以便及时调整培训策略。
例如,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员工对培训内容的满意度,以及培训后的工作表现。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我对培训计划进行针对性的调整,确保培训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注意到,在实施人才培养策略时,要关注员工的情感需求,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在酒店管理实践中,我鼓励员工提出改进意见,并充分采纳。
这种做法不仅有助于提升酒店的管理水平,还能让员工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在酒店管理工作中,人才培养是我关注的重点。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实施有效的培养策略和关注员工情感需求,我希望为酒店培养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团队,为酒店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以下是本次总结的详细内容一、工作基本情况在酒店管理工作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将人才培养作为酒店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酒店部门涉及前台、客房、餐饮、后勤等多个方面,每个部门都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摘要]随着高职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酒店管理专业迎来了新一轮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校企合作模式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中的应用,能够优化酒店管理实践教学内容,基于工作过程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感,对于他们深刻理解所学知识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符合高职院校的定位,能够促进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水平的提升,为他们将来的就业创业积累更多的经验,对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益处。
本文针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展开了以下研究。
[关键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旅游业也在迅速发展,这也带动了酒店业的兴起。
酒店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在酒店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更加注重他们综合素质的培养。
高职院校作为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采用校企合作模式构建人才培养体系,能够更好地完善人才培养目标。
这不仅有助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而且还能够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高质量的酒店管理人才,对于我国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构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随着现如今酒店行业的蓬勃发展,高职院校对酒店管理专业的重视度不断提升。
高职院校最大的办学特色就是培养“适销对路”的实用型、技术型人才,基于就业理念对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进行安排。
校企合作模式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演练、顶岗实习,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不仅能够为酒店行业输送更多高质量的对口后备员工,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而且还能够实现理论指导与实际应用的无缝对接,缩短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距离,对于提升高职院校办学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2.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2.1学校与企业之间缺乏协调性学校与企业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中重要的两个角色,现如今,双方合作机制仍然不够完善,只注重学生酒店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关于他们职业素养的培养不是很到位,虽然学生职业技能较高,但是缺乏必备的职业素养,不利于他们未来职业的发展。
2023级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旳培养具有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能力, 可以适应酒店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旳、掌握现代饭店经营管理旳基本知识和服务技能, 从事饭店经营管理和接待服务旳高级管理人才与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本专业毕业旳学生可以适应如下几种方面旳工作岗位: 酒店前厅、客房、餐饮、娱乐、康体等业务部门旳专业工作人员和基层管理者;酒店行政、酒店财务等职能部门旳服务与管理岗位;酒店开业筹办、市场营销等工作;旅游等有关服务行业基层工作人员。
二、学制三年三、培养规格通过系统学习, 规定学生在基本素质、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等方面应具有: (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热爱中国共产党, 拥护党旳路线、方针和政策;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具有奉献精神和团体精神, 具有良好旳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 具有较高思想觉悟、科学旳思想措施和价值观念。
(二)立足一线, 脚踏实地, 热爱酒店职业, 遵纪遵法, 团结协作, 爱岗敬业, 树立服务质量第一旳思想, 具有良好旳职业道德;具有健康旳审美情趣和对旳旳审美观点, 个性鲜明、学有所长;有较强旳法律意识, 能自觉遵纪遵法, 善于与人合作。
(三)系统学习和掌握酒店管理学科旳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熟悉市场调查和公关筹划旳工作措施, 掌握酒店公共关系宣传、市场营销、中西餐服务、客房服务、前厅服务旳基本技能;具有运用酒店管理理论分析和处理问题旳基本能力, 能独立分析和处理工作中旳实际问题;熟悉我国有关酒店行业发展旳方针、政策和法规;理解酒店业旳发展动态;具有良好旳形体与礼仪素质和纯熟旳一般话、英语口语体现技巧;具有较强旳计算机运用能力, 纯熟掌握酒店电子预订系统旳使用和旅游电子商务旳运作, 在校期间通过国家级计算机水平考试;具有较强旳创新意识和自我拓展能力。
(四)具有一定旳道德法律知识、中文应用写作基本知识、饭店英语口语知识和计算机基础知识;懂得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关系等有关旳人文社会知识;具有酒店管理必备旳专业基础知识;具有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酒水与酒吧管理、营养与食品卫生、员工培训等知识;熟悉中、西餐厅旳工作程序与服务规范等知识;具有基本旳酒店市场营销有关知识。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24秋)嘿,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聊聊的是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这个方案可是经过我十年磨一剑的功力打造的,咱们就聊聊这个方案。
咱们得明确一个事儿,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具备现代酒店管理理念、熟悉酒店业务流程、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的高素质人才。
好,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方案的具体内容。
一、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包括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现代酒店管理、酒店法律法规、酒店市场营销等,这些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酒店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专业课程:包括酒店前厅与客房管理、酒店餐饮管理、酒店财务管理、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等,这些课程让学生深入了解酒店业务流程,提高管理能力。
3.实践课程:包括酒店实习、酒店管理案例分析、酒店项目管理等,这些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选修课程:包括酒店礼仪、酒店英语、酒店公关与传媒、酒店企业文化等,这些课程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提升综合素质。
二、实践教学1.校内实训:学校应建设完善的酒店实训基地,让学生在校内就能接触到酒店的实际业务,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2.校外实习:学校应与知名酒店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校外实习机会,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锻炼自己。
3.实践项目:学校可组织学生参与酒店管理相关的实践项目,如酒店策划、酒店活动组织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
三、师资队伍建设1.引进高水平师资:学校应积极引进具有丰富酒店管理经验和教育教学能力的高水平师资,提升教学质量。
2.师资培训:学校应定期组织师资培训,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3.师资交流:学校应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酒店管理专业的学术交流和研讨会,拓宽视野,提升自身素质。
四、人才培养质量保障1.课程质量:学校应加强课程建设,确保课程质量,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
2.教学质量:学校应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定期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提升教学质量。
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目标1.引言在当今数字化社会中,酒店管理行业也逐渐意识到数字化运营的重要性。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酒店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培养适应数字化运营的专业人才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探讨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目标。
2. 数字化运营对酒店管理的影响数字化运营不仅改变了酒店的管理方式,还影响了酒店的运营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消费者对于酒店的预订、入住、评价等方面都有了新的需求和期望。
酒店需要具备更高的数字化能力来适应市场的变化。
这就需要酒店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数字化运营知识和技能。
3. 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3.1 课程设置针对数字化运营的专业人才培养,酒店管理专业需要更新和完善课程设置。
除了传统的管理课程外,应该增加数字化营销、数据分析、信息技术等相关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数字化思维和技能。
3.2 实践教学数字化运营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领域,因此酒店管理专业需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可以与一些知名酒店合作,让学生参与实际的数字化运营项目,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3.3 跨学科融合数字化运营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注重跨学科融合。
可以邀请信息技术、市场营销、数据分析等领域的专家来授课,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4. 人才培养目标4.1 技能培养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他们应该掌握数字化营销策略制定、数据分析方法、信息技术应用等技能。
4.2 创新意识数字化运营领域需要不断创新,因此人才培养目标还包括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他们应该具备未来行业发展的前瞻性思维,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寻求突破和创新。
4.3 团队合作能力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是一个团队合作的领域,人才培养目标还包括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他们需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能够与不同岗位的人员进行有效沟通和合作。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需要的,重点掌握酒店管理、酒店服务等基本知识,同时熟悉旅游行业现状并且具备基本旅游服务技能,具备酒店各岗位服务技能、企业基层管理人员管理能力、社会交际能力,面向高星级酒店(宾馆、酒店)及餐饮企业管理、服务第一线,熟练掌握酒店、餐饮企业管理方法及运作方式,具备较高服务技能与管理水平、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
(一)职业与岗位分析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力市场对酒店业人才需求为基本依据,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宗旨,坚持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设计原则,把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强调多样性与选择性相统一的教学机制,满足学生就业的不同需要,通过产学结合的途径和开放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网络教学手段等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帮助学生积累实际工作经验,使学生成为企业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高素质劳动者。
本专业学生主要面向旅游酒店等企业单位,从事酒店基层、中层管理工作和基层服务工作(二)人才规格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旅游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进行旅游行业基层服务操作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旅游行业基层管理和服务的基本知识和能力:(1)熟悉酒店前厅、客房工作服务规范,掌握酒店业服务与管理的基本技能,通过学习考取中级客房服务员资格证书。
(2)熟悉中、西餐厅的工作程序与服务规范,掌握餐饮业服务与管理的基本技能,通过学习考取中级餐厅服务员资格证书或中级调酒师资格证书。
(3)熟悉市场调查和公关策划的工作方法,掌握酒店公共关系宣传、社区关系协调、市场促销的基本技能。
(4)具备一定的英语读写、听说能力,在校期间取得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证书。
(5)具备良好的形体与礼仪素质和熟练的普、英语口语表达技巧。
(6)具备较强的计算机运用能力,熟练掌握酒店电子预订系统的使用和旅游电子商务的运作,在校期间通过国家一级计算机水平考试。
培养目旳本专业培养拥护党旳基本路线, 具有本专业必备旳酒店管理基础理论知识和酒店管理专门知识、全面掌握酒店服务旳基本技能;具有现代管理理念以及中、高级酒店服务技术与酒店管理水平等实际工作能力, 以高星级酒店前厅、客房、餐饮、娱乐、康体等业务部门旳领班、主管及部门经理为重要就业岗位, 以酒店行政、财务等职能部门旳经理、执行经理及总监为发展目旳, 可以适应于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旳德、智、体等全面发展旳高星级酒店管理专门人才。
业务规格1. 基本规定本专业学生重要学习具有本专业岗位群所必备旳文化基础知识, 掌握所需旳专门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能纯熟应用本专业岗位旳成熟技术, 并具有一定旳知识更新能力和获取信息旳能力。
通过学习, 应获得如下几方面旳知识和能力:(1)完备旳道德法律知识与较强旳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能力(2)较强旳人际沟通与团体合作能力(3)丰富旳应用文知识与纯熟旳写作能力(4)较强旳外语口语体现能力和纯熟旳计算机应用能力(5)基本旳创新创业知识与能力(6)前厅服务与管理知识与能力(7)客房服务与管理知识与能力(8)餐饮服务与管理知识与能力(9)酒店营销与筹划知识与能力(10)其他有关服务与管理知识与能力重要课程简介和实践教学环节1. 重要课程简介(1)酒店礼仪本课程重要包括酒店各岗位人员旳礼节、礼貌、仪表仪容旳规定。
通过学习规定学生理解我国重要少数民族地区和世界各国旳风俗习惯, 我国重要客源国和地区礼节、礼貌及及用餐忌讳、国际礼宾常识。
并通过实际训练掌握酒店服务礼貌、礼节、仪容、仪表及有关旳服务用语, 可以使学生在工作中注意仪容、仪表, 对旳使用服务礼貌、礼节及有关旳服务用语。
(2)酒店管理概论本课程重要包括对餐饮业发展概况旳理解和酒店管理旳基本原理, 各营业部门及前厅部旳管理特点和措施等内容, 通过学习规定学生理解服务质量管理旳重要性和管理措施, 掌握酒店人、财、物等多种资源旳管理措施, 掌握酒店成本控制旳基本措施, 可以处理实际工作中酒店运行过程中出现旳基本问题。
校企合作下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业也迅速崛起。
在旅游业中,酒店行业是一个重要的领域,它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岗位,从管理到服务等职位可以满足不同阶层人员的需求。
酒店管理专业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个完整的行业,需要具备国际化视野、大数据分析能力、创新精神等多方面的素质。
为了满足酒店行业需求,提高酒店管理人才的竞争力,校企合作成为重要的一环。
一、校企合作背景1.1 酒店管理专业的现状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兴起,酒店行业的发展也迅速壮大。
但是,酒店管理人才缺失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市场上的酒店管理人才数量不足,不仅限制了企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也影响了旅游业的接待水平。
因此,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难度越来越大。
1.2 校企合作意义校企合作是指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关系。
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高校培养出更多的实战型人才,而且也能够帮助企业提升业务水平,从而获得更多的竞争力。
特别是在酒店管理专业中,校企合作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酒店行业,培养出更符合行业需求的人才。
二、校企合作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2.1 人才培养目标校企合作下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的酒店管理人才。
因此,培养模式应以“实践、创新、国际化”为核心目标。
2.2 教学内容和方法为了实现以上目标,酒店管理专业需要结合校企合作的特点,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
具体的内容包括:(1) 建立实践基地:学校应与酒店企业合作,创建酒店管理实践基地,供学生进行实习和实践。
(2) 建立导师制度:学生需要一位导师来指导他们的学习和实践。
导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还应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3) 强化实践教学:学校应该采用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如实习、案例分析、模拟操作等。
(4) 提高英语水平: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英语阅读和口语表达能力。
学校可以提供英语强化课程,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5) 强化创新能力:酒店行业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酒店管理行业人才培养与发展模式酒店管理行业作为现代服务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才的培养与发展对于酒店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分析酒店管理行业人才培养与发展的模式,并探讨如何建立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
一、人才培养模式1. 教育培训模式:酒店管理行业的人才培养,首先离不开教育培训。
此模式通过相关专业的学校或培训机构,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
教育培训模式侧重于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课堂教学和实习实训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具备酒店管理所需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
2. 岗位轮换模式:对于已就职于酒店的员工来说,岗位轮换模式是一个有效的人才培养方式。
员工在企业内部不同岗位进行轮换,从而拓宽了员工的视野和能力。
通过岗位轮换,员工能够全面了解酒店各个细分领域的运营管理,并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
3. 导师制度模式:导师制度是一种由有经验的高级管理人员担任导师,指导和培养新员工的模式。
导师根据新员工的实际情况和能力,制定个性化的培养计划,并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指导和辅导。
导师制度模式可以快速将新员工引入酒店管理行业,并借助导师的经验和资源进行个人发展。
二、人才发展模式1. 晋升制度模式:在酒店管理行业中,搭建良好的晋升机制对于员工的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制定明确的评估标准和晋升路径,为员工提供晋升的机会和空间。
这样可以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为酒店企业留住优秀人才,形成良性的人才梯队。
2. 职业发展通道模式:酒店管理行业是一个充满发展机会的行业,建立起完善的职业发展通道模式,有助于员工掌握行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通过提供不同的职业发展路径,例如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等,员工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进行选择,并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实现个人职业目标。
3. 培训发展模式:为了适应酒店管理行业快速的变化和发展需求,培训发展模式成为一种重要的人才发展方式。
酒店企业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内外培训,为员工提供专业知识的更新和能力的提升。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课程设置方案1.基础课程:包括经济学、管理学、市场学等基础理论课程,为学生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2.专业课程:包括酒店管理学、酒店运营管理、酒店市场营销、酒店会计、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课程,通过理论的学习和实践的操作,培养学生对酒店管理的全面掌握。
3.实践课程:包括实习、实训、模拟经营等实践环节,让学生在真实的酒店环境中进行操作和管理,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实践教学方案1.强化实习环节:将实习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培养学生在实际酒店工作中的操作能力和管理能力,可以与酒店合作,提供实习机会。
2.开设模拟酒店:建立学校内部的模拟酒店,模拟真实酒店运营环境和管理场景,让学生在模拟中学习和实践。
3.酒店实训基地:与实际酒店合作,建立酒店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并由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和管理。
三、师资队伍建设方案1.增加酒店管理专业教师数量:增加酒店管理专业教师的数量,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实践经验,提供更好的教学质量和指导。
2.行业导师:邀请酒店行业的从业人员作为专业导师,为学生提供实际案例和行业经验分享,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学生培养方案1.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社会素养,提高综合素质。
2.提供实践机会:为学生提供参观、考察、实习等机会,让学生对酒店管理行业有更深入的了解和实践。
3.学生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学术研讨会、行业论坛、专业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交流能力。
五、评估机制建设方案1.考核和评估体系:建立酒店管理专业的考核和评估体系,全面评估学生在知识掌握、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表现。
2.学生反馈机制:建立学生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情况,为专业课程的改进提供依据。
3.毕业论文和答辩:要求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并进行答辩,评估学生在酒店管理领域的研究和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上述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可以培养出具备酒店管理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为酒店行业提供优秀的管理人才。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酒店管理专业是聚焦于培养具备酒店运营管理能力的人才,以应对酒店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酒店行业中,如何培养出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人才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种全面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
一、课程设置首先,酒店管理专业应重视基础课程的建设。
建立一个全面的酒店管理课程体系,包括酒店管理原理、酒店运营管理、酒店营销与广告学、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
这些基础课程将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实践提供支持。
其次,酒店管理专业还应注重实践课程的安排。
学生需要参与实地考察、实习和模拟经营等实践活动。
通过实践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操作中。
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实践课程与实际酒店运营有关的企业合作,获得真实的项目经验。
二、实训基地建设为了提供更好的实践环境,酒店管理专业应建立实训基地。
这些实训基地可以是学校自己的酒店或者与酒店合作的实训基地。
通过在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酒店的运营管理,熟悉各种工作流程,并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习经验积累实习是培养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
学校应积极与酒店业界合作,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习机会。
部分课程可以设置实习环节,让学生在正式工作之前有机会体验酒店管理的实际工作。
学校还可以与酒店合作,开展学生实习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四、多元化评价方法为了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
除了传统的考试和论文评价,还可以通过小组项目、实训考核、实习报告等方式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
多元化的评价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五、师资队伍建设优秀的师资队伍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极为重要。
学校应该招聘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教师。
同时,鼓励教师参与学术研究和行业实践,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准。
2017年1月下半月刊一、高职院校酒店专业现状1.学校的教师一般是高效的毕业生,从总体情况看,实际能操作的教学师资力量非常薄弱,还有的一部分是赖原来中职院校的老师,有的院校是中专合并的。
而正在酒店前沿工作的一线人员,或者高级的经营者、管理者也都是从基层做起,他们的学历低,并且不具备教师资格。
有的学校采用外聘一些行业专家,但是也受限制,专家等都是简单的做个讲座等,没有时间深入到课堂,另外对于他们来说地位和待遇不高,不能完全配合学校的教学要求。
学校对于能直接操作服务的教师特别缺乏,体制内的教师也只能在理论教学大放光彩,在实践操作领域只能简单的示范讲解而已。
2.实践课堂的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相脱节。
目前,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环节缺乏改革和创新,在教学中没有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建立的校外酒店的实训基地数量有限,教育教学控制难度大,因为教学的统一化如果分散在企业,那就在教学评估和考评上增加和复杂性和多样性,还有校内实习多、企业实习少。
很多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方面实现“封闭式”管理,用较为陈旧的实训室和老化的设备,基本上没有达到现代化的服务要求。
教学效果部明显,学生到实际的企业发现很多事和实践不相符合,在校就浪费的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往往是简单的背题,或者在学校的情景模拟等,没有真是的客人和场景;。
学生就业后,几乎是从基层做起,没有通过实训、实习给学生的能力高地分出来,学生在校的实训也是在反复练习基本的操作,很少参与酒店个岗位的实际管理工作。
学校的集中实训就失去了意义,学生对专业的兴趣不高,距离岗位较远,也不利于体验工作。
二、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德国的职业教育之所以能享誉全球,在于他把握住了两点;一是学生的职业精神的培养;二是企业的双元制的提出。
我们现在提倡大国工匠,其实就是对职业的一种尊重,只有对匠的正确理解,才能推动生产力的前进,推动各个行业的前行,酒店专业更是一个变化较快的行业,酒店的服务理念也是不断的更新,对于职业院校一般较为滞后,所以同学们在酒店能掌握最前沿的行业知识和技能,在学校的实训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到企业实习实训晔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围绕合肥学院“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办学目标和总体定位的要求,本专业本科生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酒店经营与管理、酒店管理信息化等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具有较好的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能适应现代饭店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现代国际酒店管理专业知识结构和业务操作能力,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国际化、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能在国际化高星级酒店业、餐饮业及其他国际化旅游企业从事经营管理工作。
培养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较好的心理素质和团队精神,能熟知国际酒店管理流程,掌握国际酒店市场经营与运作的高级管理型人才。
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高星级国际化酒店、酒店管理集团、酒店管理顾问及咨询公司、餐饮行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各级政府的接待管理机构、以及旅游院校的教育和旅游科研机构的科研工作等。
优秀学生可以申请到德国和韩国的高等院校攻读硕士学位。
预计毕业后,五年内将成为行业的骨干或行业的领军人才。
二、毕业要求根据合肥学院的“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办学定位,以服务合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重点,立足安徽、面向全国服务定位,将合肥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建设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本规划期内或未来建设成为安徽省和国内有一定影响力,国际交流合作全面推进的专业,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勇于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进一步增强酒店管理专业适应现代旅游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专业培养目标定位科学合理,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更加有效,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影响力稳步提升。
酒店管理本科专业拟建设成为安徽省特色专业,具体如下:1具备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文化修养;具有爱岗敬业、热爱劳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自律谦让的品质。
2.掌握现代酒店经营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手段,熟悉我国酒店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国内外酒店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具有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经营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课程建设成效总结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能力为本位,以酒店行业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打造职教品牌为宗旨,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突破口,以理实一体化的课程建设为核心,明晰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在示范性校建设基础上,结合XX旅游职业教育的具体情况与行业企业共同完善和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酒店管理专业的“三明治式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等四个对接。
酒店管理专业与华住、洲际、雅高、万豪等酒店集团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校企双方本着“共同发展,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深度合作”的原则,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协同XX省中职学校完善酒店管理专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指导其专业建设,实现资源共享。
在合作学校实施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衔接核心课程。
完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有中职生在本专业学习,共同开发衔接的核心课程。
2.课程改革校企双方在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通过与企业一线技术骨干和人员的面对面交流,充分了解岗位需求及对应的职业能力,按照“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来设置课程,建成“公共课程+核心课程+教学项目”为主要特征的适合学徒制的专业课程体系、编写符合企业、学院需求的教材并组织、安排相关的教学过程。
共同开发课程、选用教材,共同设计、分段实施教学,共同制定和实施考核评价标准,共同开展教学研究等,充分发挥企业办学主体作用,实现学校和企业双主体育人。
目前,现代学徒制的华住班已经完成了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的设计和部分课程的置换,并且校企共同开发部分专业核心课程。
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育人的一种新形式。
我院酒店管理专业积极探索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招生、共同教学、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共同管理、共同考核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标签: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切实做好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有关要求,结合我院酒店管理专业实际情况,我院酒店管理专业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酒店管理专业深入实施现代学徒制过程中面临的现实困境(1)招生、招工困难。
在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过程中,酒店行业有其特殊性。
从近几年我院酒店管理专业入学新生数据分析看,新生入学呈现整体下滑趋势。
2014年酒店管理专业入学新生65人,2015年酒店管理专业入学新生61人,2016年入学新生55人,新生入学每年递减10%左右。
重庆市其他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也基本上是这样一个下滑趋势。
重庆市内酒店行业招工存在同样的难题,而酒店企业又存在较大的人才需求缺口。
随着重庆市机关事业单位改革深入进行,重庆市直机关的宾馆全部被剥离。
剥离后,将组建以重庆市渝州宾馆为龙头的企业集团。
随着渝州宾馆“350+N”人力资源战略的实施,预计2017年至2018年其高职毕业生的需求量为200人左右。
虽然渝州宾馆人力资源需求大,但也面临招工难得问题。
(2)企业参与深度不够。
作为酒店本身来讲,对现代学徒制的模式响应度不高。
首先,企业是以追求最大化利润为主要目标,而现代学徒制的培养需要酒店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却并不能马上获得收益。
其次由于酒店行业的人力资源匮乏,导致许多酒店企业过多地看重实习生的现实价值,却忽略其潜在价值。
(3)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现代学徒制办学模式。
我院酒店管理专业已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为“2.5+0.5”模式,即2年半在学校学习,半年顶岗实习。
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招生对象与学制学制:三年招生对象:招收初中及以上同等学力人员.二、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和酒店业发展需要,具备现代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需要的基本素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酒店第一线服务型人才和基层管理工作者.三、就业岗位群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各星级酒店、大型餐饮企业,从事酒店服务与管理工作,能担任客房服务员、餐厅服务员、前厅接待员、礼宾员、行李员、调酒师、茶艺师、咖啡师等服务以及基层管理岗位的工作。
四、人才培养规格1.基本素质及职业素养目标a.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b.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乐观的人生态度;c.具备人文和科学素养,形成稳固的专业思想和良好的生活态度;d.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e.具有正确的就业观和一定的创业意识;f.拥有健康的体魄,能适应岗位对体质的要求。
2.专业知识目标a.熟悉国家对旅游与酒店服务管理行业以及茶艺酒水制作行业发展与调节的方针、政策、法规、制度和标准。
b.熟悉酒店服务和管理学基本理论。
c.具备餐饮服务与管理、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的相关专业知识。
3.专业技能目标a.掌握普通话,并达到规定等级标准(国家二级乙等及以上)。
b.具有应用计算机进行专业工作的能力。
c.具有基本应用英语,具备用英语简单与客人交流的基本能力。
d.具有从事酒店服务员、礼仪接待员、以及酒店行业中层、基层业务管理人员等所必须的职业素养、职业知识及职业技能。
e.具有一定继续学习能力,了解与本专业有关的国内外服务管理先进经验和酒店管理行业发展的新动态。
f.具有团队协作的能力,能较好的同团队一起共同完成酒店服务工作。
g.具有较好的对客沟通能力。
4.证书要求本专业毕业生除完成培养方案要求的课程外,还必须获得以下证书:a.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如中级餐厅服务员、中级客房服务员、中级前厅服务员三种证书,可选择两种职业资格证书参加鉴定);b.普通话等级证书。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是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然而旅游行业校企合作模式与理想中的“校企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无缝对接”仍有较大差距。
为满足重庆酒店市场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充分发挥重庆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资源,构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就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办学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酒店管理;产教融合;职业技术教育
1研究背景
1)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的不断提高,推动了重庆第三产业旅游服务业的蓬勃发展。
尤其旅游业对其他产业的投资拉动效应及社会的就业等方面越来越受到各方关注。
2)“山水之城.美丽之地”为主题打造重庆城市新名片的轨道交通文化,世界级旅游精品带动了旅游业地发展,加速了重庆集商务、会议旅游,平湖旅游的酒店业的发展。
截至2018年1月13日的,国家旅游局五星级饭店库中,重庆以28家的入库数量排名全国第九。
预计到2020年,重庆将有88家五星级酒店。
3)酒店行业是我国服务业的重要部分,是我国与国际接轨最早、开放步伐最快的行业之一。
通过对重庆酒店行业专家的了解和实地对酒店行业调研获知:重庆酒店行业对酒店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强。
重庆政府也表示将把旅游业打造成“战略性”支柱产业。
面对如此大的发展机遇,重庆的酒店行业发展却遭遇了人才瓶颈。
2高职院校酒店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设的现状
2.1校企合作动力不足
现有校企合作,酒店企业多关注人才输出,对人才输入及培养过程缺乏积极地参与、沟通,使得人才培养、课程设置难以与企业岗位需求对接。
2.2校企合作平台缺乏
多数学校与酒店企业合作缺乏独立的管理机构,直接运行机制、制度、平台尚未建立,校企合作沟通更多是临时性、阶段性,缺乏系统性的合作。
2.3校企合作深度不够
酒店管理专业在现有校企合作中,尚未建立产业驱动专业调整机制,课程设置与专业工作岗位的核心技术技能存在偏离现象,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机制不顺畅。
2.4实训配套不完善
学生实训配套比较薄弱:1)校内配套实训建设落后;2)校外实训合作没有形成系统。
3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建议
根据国办发〔2017〕95号"产教融合"文件和教发厅〔2018〕2号教育部等六部委″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学院和企业互动合作,进行人才培养和教师储备,建立可行的沟通管道,搭建政府、企业间的合作平台,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完善。
3.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酒店企业人才具备的能力:专业理论及实践、办公软件操作能力;团队创新协作及适应能力;语言沟通、外语应用和互联网、物联网的运用能力。
3.2建立资源库
按照教育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院校内建立酒店综合实训室,搭建功能齐全旅游实训中心及实践能力强的课程设置。
3.3教改与教材
落实《关于“十二五”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
根据国际酒店发展,课程改革应围绕现代酒店特点进行灵活性变化,积极实行多媒体、互联网、物联网教学;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合理设置各类课程的比例,重视人文,专业基础的培养。
学院要建立专项基金资助机制,让企业人员参课程开发,以突出实训教材应用型特点,高职院校酒店实训教材开发要更多强调管理类、综合类、跨界的内容。
3.4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平台
按照“政府推动、院校主动、企业互动”的原则,拓宽教师引进渠道。
学校聘请酒店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技师来院校实践指导和协同授课,统一认识,共同提高。
3.5基地资源整合(学校平台、网络信息平台、企业平台)
提高毕业生的就业安置,不断优化就业岗位,校企共建信息服务平台、创设工学交替办学模式及生产实习合作模式,保证毕业生学有所用,学有所为。
3.6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
高职院校实行“双证”毕业制,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
强化餐饮、客房、前厅、茶艺等基本技能,并组织考取中、高级餐饮、客房服务员、茶艺师等职业资格证书。
建立第三方评价保障体系,建立就业(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保证职业教育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
3.7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充分发扬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构建应用技术教育创新国际合作网络,拓展国际视野,推动中国文化旅游,树立国际新形象,实现合作共赢。
4结语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应用型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创新的根本。
全面贯彻落实《重庆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建立学校与酒店企业之间长期、深层的合作关系,造就“立足中国、立足重庆、持续发展”的酒店应用技术型管理人才,从而为社会创造更大的财富。
参考文献:
[1]王焰新.“一带一路”战略引领高等教育国际化[N].北京:光明日报,2015-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