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官职官制
宰相 封建时代对君主负责的人称为宰相,其位置大致相当于今
天的"总理"或"首相"
学士 文学之士,主管典礼、编纂、撰述等事务
博士 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太师
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 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 三师”
尚书 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
2、《张衡传》:“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3、《张衡传》“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4、《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5、《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 陷害,了一场官司。”
6、《鸿门宴》:“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 公。”
7、《出师表》:“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 良死 节之 臣。”
古代官职
三公九卿制
的 思 想 和 政 治方向 。团组 织使我 健康成 长,使我 正确认 识世界 观、人 生观、价值观, 也 使 我 明 白 了作为 一名共 青团员 ,应该坚 持与时 俱进,认 真履行 团员义 务,发 挥团员 模 范 作 用 ,提 高个人 思想素 质,为以 后成为 一个社 会上优 秀的人 才而努 力,为 全面建
8、《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9、《孔雀东南飞》:“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
【丞相】
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 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简称 “相”。相当于现在国务院总理。自从 战国时期设立丞相,一直到明太祖废除 丞相制度,时间跨度长达一千六百年之 久。
【尚书】 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唐后确定六部为吏、
【主薄】掌钱粮、户籍。相当于粮食局长或 户籍局长。
(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
【押司】宋官署名吏(低级公职人员)员职称。经办 案牍等事。
口 诀
视事:任职。 下车:官吏初到任。 解褐:脱去粗布衣服, 喻入任为官。
二、古代官职
1.常见的官职爵位名 【皇帝】 这可是最常用的名词之一了,这两年播放了多少 描写皇帝的电视剧呀!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原来,秦 王嬴政统一六国之后,王绾、李斯等根据传说中的三皇的 名称,上尊号为秦皇。嬴政决定兼采帝号,称为皇帝,意 思是他的功德可以和"三皇五帝"相提并论。从此,历代封 建君主都称皇帝,俗称皇上。 【太上皇】 秦始皇追尊称他的父亲庄襄王为太上皇;汉高 祖刘邦尊称他的父亲太公为太上皇,也尊称为"上皇"。历 代皇帝未死时即传位于太子,也就自称太上皇。 【驸马】 驸马最早只是一个官职,汉代武帝时设置驸马都 尉,意思是掌副车之马,原为近侍官的一种,多由宗室及 外戚、诸公主的子孙充任。魏晋以后,皇帝的女婿照例加 此称号,简称为驸马,但并不是实际的官职,清代时则称 为"额附"。
【参军】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隋唐以后 逐渐成为地方官员, 如杜甫曾任华州司功 参军,白居易曾任京兆府参军。
【司马】
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 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 军赋的副官。隋唐时是州郡 太守(刺史)的属官。(座中 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 湿。)
【知府】地方行政长官,总管州、县事务。 相当于省长。 【知州】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市长。 【知县】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县长。 【刺史】州郡最高军政长官。相当于省(市)
• 1、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事务,是 皇帝的助手。
• 2、太尉,最高军政长官,负责管理全国 军事事务,掌握军权,战时听从皇帝的命 令,可凭皇帝的符节调动军队。
• 3、御史大夫,主要管理记事、监察,其 地位相当于副丞相,地位低于丞相和太尉, 丞相和太尉品秩为一万石,御史大夫品秩 为二千石。主要职责是管理图籍、奏章, 监察文武百官。御史大夫下设御史中丞; 侍御史,弹劾中央和皇宫一切事;监御史, 中央派到地方各郡负责监督郡守的御史。
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
西周、春秋时为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书、策 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兼管典籍、历法、祭祀等事
长史 秦时为丞相属官,如李斯曾任长史,相当于丞相的秘书长。
侍郎
初为宫廷近侍。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唐代始以侍郎 为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各部长官(尚书)的副职
上卿
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 谓“上卿”
军机大 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任职者无定员,一般由亲王、
臣
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兼任,称为军机大臣
参知政 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
事
事、枢密使、框密副使合称“宰执”宋代范仲淹、欧阳修、
御史 枢密使
左徒 太尉 士大夫 太史
本为史官,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子丞相,主管弹 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
枢密院的长官。唐时由宦官担任,宋以后改由大臣担任, 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 力与宰相相当,清代军机大臣往往被尊称为“枢密”
战国时楚国的官名,与后世左右拾遗相当。主要职责是规 谏皇帝、举荐人才
元代以前的官职名称。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汉代称大 司马
【博士】 博士同样是官名。六国时诸子、诗赋、 术数、方技都设有博士,秦、汉两代都沿袭了这 一官司职。西汉时属太常,称太常博士,汉武帝 建元五年设五经博士,晋代设国子博士,唐代有 太学国子诸博士和律学博士、算学博士等,都为 教授官,与职掌礼仪的太常博士不同。明、清两 代有国子博士,太常博士,而以五经博士为孔孟 及儒家诸族的世袭官,博士中不乏著名的文学家 和学者,如唐代的韩愈就是货真价实的国子博士。
【大将军】 先秦、西汉
时是将军的最高 称号。如汉高祖 以韩信为大将军, 汉武帝以卫青为 大将军。魏晋以 后渐成虚衔而无 实职。明清两代 于战争时才设大 将军官职,战后 即废除。
【御史】
原来是负责记 录的史官、秘书 官。秦以后置御 史大夫,主管弹 劾、纠察官员过 失诸事。韩愈曾 任监察御史。(乌
台诗案---何正臣)
地方官职:
大政区称郡、州或称省,长官分别称郡守、 太守(或刺史)、巡抚。
基层政权称县,县官称县令或知县,间乎 大政区和县之间高州(或府),长官称知州 (知府)。
九卿三公
卿和公都是官职名称。据历史记载, 西周时期周王朝及诸侯都有卿,分上中 下三级。战国时期,不少国家沿用。上 卿是当时最高的官职。
九卿: 九卿之说始于秦汉,指的是太常、
给的任务。 在 学 习 上 :我 不为学 习而学 习,更不 为考试 而学习 ,而是 在学习 中不断 充实自 我,
官职官制
三省六部制
• 秦朝的中央行政机关实行三公九卿制。
• 秦王朝在确立 皇帝 尊号的同时,还总 结了战国以来各国的官僚制度,建立起 了一套适应封建统一国家需要的中央政 府机构,这就是三公九卿制度。 三公 , 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九卿 ,即 奉常、廷尉、治粟内史、典客、郎中令、 少府、卫尉、太仆、宗正。 三公 的职 责分别为:
【学士】 在古代学士不是指学位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 官名。魏、晋时征文学之士,主管典礼、编纂、撰述等 事务,通称学士。因所属机关不同,职权各异。有主管 撰述的,如北齐文林馆学士,唐代的集贤院学士等;有 专为皇帝侍讲、侍读的,还有草拟奏令、参与机密的。 宋代的观文殿、资政殿、端明殿学士与大学士是专门为 那些需要礼遇的大臣或文学之士而设,全时虚衔,而明、 清两代的殿阁学士实际上掌治着宰相的职权,这是历代 地位最高的"学士"了。
【宰相】封建时代对君主负责的人称为宰相,其位置大致 相当于今天的"总理"或"首相"。宰是主持,相是辅助的意 思。历代都另有正式的官名,其职权大小以及行使权力的 方式都有所不同。封建时代民间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来描述宰相的地位,但一般的说,由于君主集权的加重, 宰相的权力也随之而减轻,这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明朝。明 代为了防止权臣篡位,废除丞相而以内阁大学士协助皇帝 处理政务,后来大学士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丞相】 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 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 “相”。如《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廉 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蜀 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后序》: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太医】周官中设医师,主管医务政令。秦、汉两代设太 医令丞。汉代初期属太常寺,后来改属少府。魏、晋南北朝 时相沿设置。隋代设置太医署,宋代改称太医局,元代又改 为太医院,明清两代不变,其职责都没有大的变化。后世泛 指皇帝的医生为太医或御医,把他“卫生部长”的职权反而 忘记了。
【太师】 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 “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如宋代赵 普、文彦博等曾被加太师衔。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 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 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 “颜太师以兵解”,颜真卿曾被加太子太师衔,故称。再如 明代张居正曾有八个虚衔,最后加太子太师衔;清代洪承畴 也被加封太子太师衔,其实并未给太子讲过课。
户、礼、兵、Hale Waihona Puke Baidu、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相当于现在各国家部委的部长。
吏部尚书: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相当于 人事部长。 户部尚书: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事。相当于 财政部长。 礼部尚书:主管礼仪、祭祀、学校、科举和外事 活动。相当于中央宣传部部长兼外交、教育、文 化部长。 兵部尚书:统管全国军事。相当于军委副主席兼 国防部长。 刑部尚书:掌管全国司法和刑狱,相当于现在的 最高人民法院院 长和最高人民检察院院长。
•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 严密的中央官制。它初创于隋朝,完善于唐 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 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 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 工部。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
• 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 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 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各 不同时期的统治者做过一些有利于加强君主 专制的调整和补充。
【太尉】
元代以前的官职名称。 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汉 代称大司马。宋代定为最高 一级武官。(高俅)
【都尉】
职位次于将军的 武官。
【侍中】原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 从皇帝左右,地位渐高,等级超过侍郎。魏 晋以后,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侍郎】初为宫廷近侍。唐后侍郎为各部尚 书的副职。
【长史】秦时相当于丞相的秘书长。两汉后 成为将军的幕僚之长。
长兼省(市)军区司令员。(后刺使荣举臣 秀才。)
【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 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
【太守】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 最高行政长官。相 当于现在的市长。(及郡 下,诣太守,说如此。)
【教头】宋代军中教练武艺的军官。
【提辖】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训练军 队、督捕盗贼等事务。
【爵位】 即爵、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 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如汉初刘邦既封皇子为王,又 封了七位功臣为王,彭越为梁王,英布为淮南王等;魏 曹植曾封为陈王;唐郭子仪被封为汾阳郡王;清太祖努 尔哈赤封其子阿济格为英亲王,多铎为豫亲王,豪格为 肃亲王。再如宋代寇准封莱国公,王安石封荆国公,司 马光为温国公;明代李善长封韩国公,李文忠封曹国公, 刘基封诚意伯,王阳明封新建伯;清代曾国藩封一等毅 勇侯,左宗棠封二等恪靖侯,李鸿章封一等肃毅伯。
设 学 习 型 社 会而奋 斗。现 将我的 基本情 况汇报 如下: 在 思 想 上 :首 先,端正 思想,提 高思 想觉悟 水平。 发挥共 青团员 的模范 带头作 用,积极 参 与 学 校 组 织的各 项活动 ,在活动 中学习 ,在活动 中实践 ,做到 学以致 用。按 时缴纳
团 费 ,不 拖 后 腿,争取 为团的 事业贡 献自己 的微薄 之力。 其 次 ,认 真 遵 守学校 各种规 章制度 ,不参加 非法组 织,敢 于同不 良习气 做斗争 。认真 学 习 《 团 的 章程》 ,自觉履 行团员 义务,执 行团的 决议,遵 守团 的纪律 ,完成团 组织交
光禄勋、卫尉、廷尉、太仆、大鸿胪、 宗正、大司农、少府九个官职。
三公:
周时以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公, 西汉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 御使大夫(大司空)为三公。
到东汉时,名称有所改变,指太尉、 司徒、司马。
三公又叫"三司",共同负责军政事务。
古代官职
1、《课蜀本相官》:职“猜丞猜相看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