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怎样判断比喻句和非比喻句

怎样判断比喻句和非比喻句

怎样判断比喻句和非比喻句
怎样判断比喻句和非比喻句

怎样判断比喻句和非比喻句

导读:在阅读中,我们常常碰到一些句子,句中虽然也有“像”、“好像”等词语,但不是比喻句,这些非比喻句成了迷惑我们判断真正“比喻句”的敌人。

要牢记不能将比喻词语作为判断比喻句的主要依据,主要应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比喻关系。如:“他画的荷花就像刚从湖里摘来的一样。”“画的荷花”和“从湖里摘来的荷花”之间只是简单的像,不是比喻。又如:“猫头鹰的耳朵很特别,好像一对立起来的猫耳朵。”“猫头鹰的耳朵”和“猫耳朵”之间是事实上的相像,不是比喻。而“树叶在空中飞舞,像蝴蝶一样。”用“树叶”(本体)和“蝴蝶”(喻体)两种本质不同的事物,在“空中飞舞”的样子很相似来作比,它们之间用“像”(比喻词)来连接,此句是比喻句。

通过比较,我们应该更清楚地明确比喻句具备以下两个特点:(1)句中有本体、喻体、比喻词三个部分。(2)句中本体、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种类的事物,而且有相似之处,存在着比喻关系。

典型例题

1.仿照例句,标出下列比喻句中的本体、喻体和比喻词。

例:弯弯的月亮好像一条小船。

(本体) (比喻词) (喻体)

(1)美丽的彩虹像一座弯弯的长桥。

( ) ( ) ( )

(2)黄澄澄的柿子像一盏盏小灯笼挂满了枝头。

( ) ( ) ( )

解析比喻的特点是用两个不同种类的而有相似之处的事物作比。

(1)句中有本体、比喻词,应补充上喻体:“绿色的海洋”。把

小兴安岭连绵起伏的山上一望无际的树木连成片的样子比作“绿色的海洋”。

(2)句中有比喻词、喻体,应补充上本体:“翠鸟头上的羽毛”,把翠鸟头上羽毛的样子、颜色比作橄榄色的头巾。

强化训练

1.判断下面的句子哪些是比喻句,在比喻句后面的括号里打“√”。

(1)一片片晚霞,倒映在小河里,好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的鸡冠花。 ( )

(2)王宁长得很像他的爸爸。 ( )

(3)太阳像个忠实的向导,在空中给你指点方向。 ( )

(4)正桥连接着二十二孔引桥,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 )

(5)小草在大雨中剧烈地摇晃着,好像要折断腰似的。 ( )

2.标出下列比喻句中的本体、喻体和比喻词。

(1)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 ( ) ( ) ( )

(2)花叶上的水滴,在阳光映照下,好像晶莹的珍珠在闪闪发光。( ) ( ) ( )

(3)火红的枫叶如同天边飘落下来的红霞。 ( ) ( ) ( )

(4)叶子密密麻麻的,仿佛一顶巨大的绿色帐篷。 ( ) ( ) ( )

(5)白浪翻滚,好像一道高大的城墙。 ( ) ( ) ( )

3.用下面的词语写出四个比喻句。

(1)……好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仿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4)……像……似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 √ (3) √ 4)√

2. 本体比喻词喻体

(1)一棵棵榕树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

(2)花叶上的水滴好像晶莹的闪光的珍珠

(3)火红的枫叶如同天边飘落下来的红霞

(4)密密麻麻的叶子仿佛一顶巨大的绿色帐篷

(5)白浪翻滚好像一道高大的城墙

3.(1)小鸭子的两只脚好像小扇子一样,走起路来一摇一摆的。

(2)天空中飘满了降落伞,像一朵朵五彩的鲜花。

(3)小兴安岭物产丰富,仿佛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4)浪涛像顽皮的小孩似的跳跃不定。

【怎样判断比喻句和非比喻句】

1.如何判断比喻句

2.怎样写比喻句

3.比喻句和非比喻句的区别

4.怎样才能写好比喻句?

5.应该怎样判定比喻句

6.小学生怎样写比喻句

7.和青春有关的优美比喻句

8.比喻句和拟人句

上文是关于怎样判断比喻句和非比喻句,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判断下列句子是否为比喻句

判断下列句子是否为比喻句 1、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2、宽阔的公路上,行人车辆穿梭似的来来往往。() 3、百灵鸟在枝头欢乐地歌唱。() 4、水底的鹅卵石就像一颗颗晶莹剔透的宝石。() 5、小姑娘有一颗金子一样的心。() 6、会场上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7、长城像一条长龙。() 8、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9、湖水平静得像一面镜子。() 10、小兴安岭真是一个绿色的宝库啊!() 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1、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2、看他的样子,好象有什么喜事似的。() 3、蜻蜓在飞来飞去,小猫就像没看见似的。() 4、真的,再没有像马一样忠实的动物了。() 5、旧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 6、我们要像孔繁森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7、春天的江南大地仿佛铺上了一块绿地毯。() 8、她长得很像我邻居的小妹妹。() 9、天无边无垠的,几朵绒毛似的白云轻轻地掠过去。() 10、这个地方我似乎已到过了。() 11、星星像孩子的眼睛眨呀眨。() 12、他的性格很像他爸爸。() 13、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14、敌人用了燃烧弹,邱少云周围成了一片火海。() 三、指出下面比喻句是用什么比喻什么。 1、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像一把火炬,时刻把光明洒向人间,让自己的生命燃烧不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缝纫鸟的窝是一种精致的工艺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笔直的公路上,一对对玉兰花灯柱,像等待检阅的依仗队,整整齐齐地站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鲜红的队旗像燃烧的火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玉屑似的雪末随风飘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孩子简直成了泥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怎样辨别出比喻句

什么是比喻?根据两种事物之间相似的特点,把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的辞格,叫比喻。钱钟书先生说:“比喻是文学语言的根本,是文学词藻的特色。”这话深中肯綮。比喻句语言的优美,并非仅仅是语言的技巧,而是作者美的情感推动了美的想象,是美好心灵美好情愫的彰显。故而,语文教师比较注重比喻句的教学。 但是,由于比喻句的形式多样,小学生很容易与几种句式混淆。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种辨别比喻句的方法: 1、缩句法。比喻句一般都有“本体”、“喻体”和“喻词”,这种简单的比喻句好找。如《桂林山水》一文中“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这是一句典型的博喻,本体是“山”,喻体是“老人、巨象、骆驼”,喻词是“像”。但是句子长了就比较难找,所以,要将长句缩成短句,这样就容易了。如“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像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可以缩写成“水池闪耀光辉,好像是宝石。”它的本体、喻体、喻词的特征就很明显了。 2、换词法。暗喻是以“是、变成、成为”等作喻词的,与含有“是、变成、成为”的句子容易混淆。这时,我们可以采用换喻词的方法加以区别。句意变化了,就不是比喻句。如:“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哭它也哭,你笑它也笑;生活是一首诗,有抑扬顿挫,也有平平仄仄;生活是一首歌,有低沉忧伤,也有激昂欢乐。”我们把“是”换成“像”,变成“生活像一面镜子,你哭它也哭,你笑它也笑;生活像一首诗,有抑扬顿挫,也有平平仄仄;生活像一首歌,有低沉忧伤,也有激昂欢乐。”句意没变,就是比喻句。又如“他是救死扶伤的医生。”换成“他像救死扶伤的医生。”句意改变了,所以就不是比喻句。 3、添加法。当句中只缺少喻词时,我们添加上喻词,就可以辨析此句是不是比喻句了。如“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加上喻词“好像”后,就变成“弯弯的月儿好像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这样,就可以确定此句为比喻句了。 4、删词法。比喻句中的喻词是不能删掉的,非比喻句的喻词却可以删掉。如“气垫船好像离弦的箭一样飞驰。”删掉“好像”,变成“气垫船离弦的箭一样飞驰。”不通,是比喻句。反之,“那个人好像是他的妈妈。” 删掉“好像”,变成“那个人是他的妈妈。”通,则不是比喻句。 5、问答法。借喻是以喻体来代替本体,它没有比喻词,本体也不出现,而是直接把喻体用在本体应该出现的地方。例如“这轮晓日从我们民族历史的地平线上一跃而出,闪射着万道红光,照临到这个世界上。”用“这轮晓日”来比喻“伟大

怎样判断是不是比喻句

怎样判断是不是比喻句 什么是比喻?根据两种事物之间相似的特点,把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的辞格,叫比喻。钱钟书先生说:“比喻是文学语言的根本,是文学词藻的特色。”这话深中肯綮。比喻句语言的优美,并非仅仅是语言的技巧,而是作者美的情感推动了美的想象,是美好心灵美好情愫的彰显。故而,语文教师比较注重比喻句的教学。 但是,由于比喻句的形式多样,小学生很容易与几种句式混淆。 辨别比喻句的第一种方法: 1、缩句法。比喻句一般都有“本体”、“喻体”和“喻词”,这种简单的比喻句好找。如《桂林山水》一文中“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这是一句典型的博喻,本体是“山”,喻体是“老人、巨象、骆驼”,喻词是“像”。但是句子长了就比较难找,所以,要将长句缩成短句,这样就容易了。如“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像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可以缩写成“水池闪耀光辉,好像是宝石。”它的本体、喻体、喻词的特征就很明显了。 2、换词法。暗喻是以“是、变成、成为”等作喻词的,与含有“是、变成、成为”的句子容易混淆。这时,我们可以采用换喻词的方法加以区别。句意变化了,就不是比喻句。如:“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哭它也哭,你笑它也笑;生活是一首诗,有抑扬顿挫,也有平平仄仄;生活是一首歌,有低沉忧伤,也有激昂欢乐。”我们把“是”换成“像”,变成“生活像一面镜子,你哭它也哭,你笑它也笑;生活像一首诗,有抑扬顿挫,也有平平仄仄;生活像一首歌,有低沉忧伤,也有激昂欢乐。”句意没变,就是比喻句。又如“他是救死扶伤的医生。”换成“他像救死扶伤的医生。”句意改变了,所以就不是比喻句。 3、添加法。当句中只缺少喻词时,我们添加上喻词,就可以辨析此句是不是比喻句了。如“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加上喻词“好像”后,就变成“弯弯的月

怎样判断比喻句

怎样判断比喻句 一、什么是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写文章如果能适当地加点比喻,将使语言更加鲜明、生动、形象,使深刻的、抽象的道理浅显地具体地体现出来。 比喻有三种格式: 1.明喻。即用比喻词把本体和喻体连接起来。常见的比喻词有“像”, “好像”,“仿佛”,“似乎”,“如同”,“好比”,“……般的(似的)”,“像……一样(似的)”,“跟……一样(一般)”等等。 2.暗喻有两种写法。一种是用“是”,“成了”,“构成”,“变成”等带有判断性质的词取代比喻词,把本体和喻体连接起来暗喻的另一种写法是只有本体和喻体,没有比喻词 3.借喻。即本体与喻体均不出现,而由喻体直接替代本体出现。 二、非比喻句的五种“像”字句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五种“像”字句并不是比喻句。 (一)表示比较 1.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南京长江大桥》) 句中的“轮船”和“扁舟”是同一类事物,通过比较,突出长江水的浩大。 2.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卖火柴的小女孩》) 句中以前的奶奶和现在的奶奶形象,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的比较。 (二)表示举例 1.“你骗谁,像你这样的大官会没有钱?”(《“你们想错了”》) 句中用“像”字引出方志敏作为例子,说明凡是当官的就一定有钱。 2.“像您这样高个儿干不了这重活儿……”(《挑山工》) 句中用“像”字引出“我”作为例子,说明凡是“高个儿”都当不了挑山工。 (三)表示猜测 1.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好像表示感激。(《小珊迪》)

句中的“好像”前后不涉及两项事物,只是表示猜测。 2.小丽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可爱的草塘》) 句中用“好像”引出推测,是为了加强语气,说明估计的准确性。 (四)表示联想 1.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光曲》) 句中用“好像”引出皮鞋匠产生的联想。 2.鸡……咯咯地叫着,用嘴啄着木板,好像说:“小主人,快放我出去吧!”(《今天我喂鸡》) 句中用“好像”表示作者由鸡的“咯咯叫”、“啄木板”,联想到是对小主人的说话。 (五)表示说明 1.猎人微笑着说:“在大森林里,你不能像个客人,得像个主人……”(《大森林的主人》) 句中用“像”来直接阐述某一道理。 2.狼连忙半闭着眼睛,说:“我是狼狗,所以有些像狼……”(《会摇尾巴的狼》)

怎样判断比喻句

怎样判断比喻句 有同学认为凡是带有“像”、“似”、“仿佛”这类词的句子就是比喻句,其实,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有的带有“像”、“似”、“仿佛”的词的句子是比喻句,有的则不是。那么,怎样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呢? 要弄清这个问题,必须懂得什么是比喻句。比喻就是打比方,比喻句就是运用“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句子。比喻有明喻、暗喻、借喻,我们小学阶段重点要认识明喻。在比喻句中一般称被比的事物为“本体”,用来作比的事物叫“喻体”,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叫“比喻词”。比如:“一片片晚霞,倒映在清澈的小河里,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句子的本体是“晚霞”,喻体是“鸡冠花”,虽然这是两种不同的事物,但它们有相似的地方:颜色相同,都是红色;形状也相似。联系晚霞和鸡冠花的词“像”就是比喻词。又如:“燕山月似钩”,句子中把月亮比作弯钩,主要是样子相似,“似”就是连接本体“月”与喻体“钩”的比喻词。再如:太阳仿佛是大火球。句子中“仿佛”就是连接本体“太阳”与喻体“大火球”的比喻词。 可见,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不能将“像”、“似”、“仿佛”这类词作为主要依据,主要应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比喻关系,也就是要看句子中有没有用一种事物去比另一种事物,有没有两种事物在打比方,有的,是比喻句;没有的,不是比喻句。例如:“天河”显得很清楚,仿佛为了过节,有人拿雪把它擦亮了似的。”句子中虽然有“仿佛”,但不是比喻句,因为缺少喻体,“仿佛为了过节,有人拿雪把它擦亮了似的”是具体描写“天河”显得很清楚的程度的,它跟“天河”没有比喻关系。 比喻,通俗的讲就是打比方。即用具体的、形象的、熟悉的事物去说明描写不同质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运用这种方法写出的句子叫比喻句。比喻使人容易理解,能变抽象为具体,深奥为浅显,还能使人产生联想和想象。有的学生认为凡是带有“像”“似”“仿佛”这类词的句子就一定都是比喻句,其实,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或者说是不正确的。有的带“像”“似”“仿佛”等词的句子是比喻句,有的则就不是。那么怎样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呢? 一、要认识比喻句的构成 一般的比喻句都有三部分构成,即一部分是被比喻的事物,叫做本体,它们都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另一部分是用作比喻的事物,叫做喻体,它们都是联想到的事物;还有一部分是表示比喻关系的词,叫比喻词,常用的比喻词有:“像”“如”“犹如”“好像”“仿佛”“……似的”“……一样……”等。 比喻包括明喻、暗喻、借喻,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常见的比喻句,可以分为“明喻”和“暗喻”。“明喻”就是明显的打比方,常常以“甲像乙”的格式出现,“明喻”比喻关系明显,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比喻词有“像”“好像”“似的”“像……一样”等,这样的比喻句比较容易判断。如,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把“长城”比作“长龙”)再如,露似真珠月似弓。暗喻即暗暗的打比方,“暗喻”比喻关系含蓄而不太明显,本体、喻体都出现,比喻词一般用“是”“成为”“变成”等,而不是“像”、“好像”之类的比较明显的比喻词,因此不细心去想,就不容易判断出是比喻句。如,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再如,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二、要看作比较的两种事物是否不同类。 比喻句必须具有两种事物作对比,即必须有本体、喻体。但是,光具有两种事物还不能算是比喻,还必须看本体和喻体是不是两种不同类的事物。如果是不同类的事物,那这个句子就是比喻句;如果不是两种不同类的事物作比较,那这个句子就不是比喻句;不要把句中带有“像”“似”等词语的句子都当做比喻句。例如:我要像他那样,热心为大家服务。这

如何判断比喻句

如何判断比喻句 一、什么是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写文章如果能适当地加点比喻,将使语言更加鲜明、生动、形象,使深刻的、抽象的道理浅显地具体地体现出来。 比喻有三种格式: 1.明喻。即用比喻词把本体和喻体连接起来。常见的比喻词有“像”,“好像”,“仿佛”,“似乎”,“如同”,“好比”,“……般的(似的)”,“像……一样(似的)”,“跟……一样(一般)”等等。 2.暗喻有两种写法。一种是用“是”,“成了”,“构成”,“变成”等带有判断性质的词取代比喻词,把本体和喻体连接起来 暗喻的另一种写法是只有本体和喻体,没有比喻词 3.借喻。即本体与喻体均不出现,而由喻体直接替代本体出现。 二、非比喻句的五种“像”字句 (一)表示比较 1.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南京长江大桥》) ——句中的“轮船”和“扁舟”是同一类事物,通过比较,突出长江水的浩大。 2.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卖火柴的小女孩》) ——句中以前的奶奶和现在的奶奶形象,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的比较。 (二)表示举例 1.“你骗谁,像你这样的大官会没有钱?”(《“你们想错了”》) ——句中用“像”字引出方志敏作为例子,说明凡是当官的就一定有钱。 2.“像您这样高个儿干不了这重活儿……”(《挑山工》) ——句中用“像”字引出“我”作为例子,说明凡是“高个儿”都当不了挑山工。(三)表示猜测 1.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好像表示感激。(《小珊迪》) ——句中的“好像”前后不涉及两项事物,只是表示猜测。

2.小丽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可爱的草塘》) ——句中用“好像”引出推测,是为了加强语气,说明估计的准确性。 (四)表示联想 1.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光曲》) ——句中用“好像”引出皮鞋匠产生的联想。 2.鸡……咯咯地叫着,用嘴啄着木板,好像说:“小主人,快放我出去吧!”(《今天我喂鸡》) ——句中用“好像”表示作者由鸡的“咯咯叫”、“啄木板”,联想到是对小主人的说话。(五)表示说明 1.猎人微笑着说:“在大森林里,你不能像个客人,得像个主人……”(《大森林的主人》) ——句中用“像”来直接阐述某一道理。 2.狼连忙半闭着眼睛,说:“我是狼狗,所以有些像狼……”(《会摇尾巴的狼》) 三、运用比喻要注意: 1.感情鲜明。如“炕沿上坐着的那个鬼子军官,两眼红红的,像刚吃过死人的野狗。”(《小英雄雨来》)这个比喻把日本鬼子那可憎可恶的形象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出来。 2.本体和喻体不能产生同类事物。如(1)拖拉机像汽车一样在公路上来回奔跑。(2)小明长得跟他爸爸一模一样。 例1拖拉机和汽车同属机动车,不能做比喻。例2不是比喻句。 3.本体和喻体必须有相似之处。如“这堆草垛像石头一样挡住了我的去路。”草垛和石头虽然不同类,但没有相似之处,比喻不当。 4.做比喻的事物要具体,为人所熟知,运用比喻时要力求在构思上有创新。如“他打破了一块玻璃,吓得像妖怪一样逃跑了。”妖怪是似是而非,令人捉摸不定的东西,极为费解,因此不能达到比喻的艺术效果。

判断是比喻句还是拟人句

判断是比喻句还是拟人句 1、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 2、秋天到了,树上金红的果子露出了笑脸,她们正在向着我们点头微笑呢! 3、秋天到了,树上金红的果子露出了笑脸,她们正在向着我们点头微笑呢! 4、宁静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正在窃窃私语。 5、收音机天天说个不停,令邻居十分讨厌! 6、家就像根,永远是树叶的家;家就像红布条,永远系着游子的心,家就像大衣一件,不会提高温度,但却给予人们连火炉都不能替代的温暖。 7、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8、晚霞,早早爬过山头,挂在中天,那月光似乎带着一股清凉,驱赶着酷日留下的余热。 9、落叶随着风高低起舞。 10、一艘银灰色的气垫船,像一匹纯种烈马,在金波粼粼的海面上飞掠而过。 11、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在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12、秋天到了,树上金红的果子露出了笑脸,她在向着我们点头微笑。 13、小弟弟的脸胖乎乎、红扑扑的,看上去真像一个可爱的大苹果,我真想去咬上一口。 14、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15、水是野的,索溪像是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缠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16、远远望去,泰山峰上的松树连成一片,浓浓的,看上去就像人的颧骨上横着的一道剑眉。 17、它脱下破旧的外衣,又开始新的生活;它贪婪地吮吸着春天那清新、甜润的露珠儿,慢慢地长出逗人喜爱的嫩枝绿叶。 18、秋天又迈着沉稳的脚步款款地向我们走来。悄无声息地走开。 19、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迷糊了我的眼睛。 20、荷塘里的荷花都羞涩地打着朵。 21、秋天是美丽的,在曼妙的韵律中舞着她的裙摆。 22、秋天是美丽的,在曼妙的韵律中舞着她的裙摆。 23、水是野的,索溪像是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缠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24、巨浪伸出双臂把我猛地托起。

如何辨别比喻句和拟人句

如何辨别比喻句和拟人句 一、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例:这只猴子像一个小男孩那样顽皮。 本体(猴子)、喻词(像)和喻体(小男孩)。 比喻句中常用的比喻词有:像、是、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彷佛、成了、变为…… 例句 1.细细的春雨就像春姑娘纺出的线一样。 2.弯弯的月亮像一条小船挂在夜空中。 3.茫茫的草原像一张无边无际的地毯。 4.圆圆的池塘就好像一面大镜子。 5. 弟弟的脸蛋像苹果一样又圆又红。 6.天上的朵朵白云像羊群一样东游西荡。 7.太阳像一个大火球似的高高地挂在天空。 8.大象的耳朵就好像两把大大的蒲扇。 9.树上的苹果像灯笼似的又大又红。 10.字典就好像一个不开口的老师一样。 11.夜空中的星星就像无数只眼睛似的一眨一眨的。

12.柳树的枝条就好像无数根绿色的丝带一样。 13.美丽的彩虹就像一座七彩的桥一样高挂在雨后的天空。 14.刺猬的身体如同一个长满了钢针的小圆球。 二、拟人,根据想象把事物当作人来写,赋予事物以人一样的思想和行为的一种修辞方法。 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物的人格化。拟人句有三个特点:所写事物必须具有人的特点;不能出现比喻词;不能出现表示人物的词语。拟人句的识别,主要看句中是否是把物当作人来写,给它赋予了人的行为、表情、动作、思维等特征,看看有没有人的喜怒哀乐?只要所描写的事物具有了人的这些特征,那么这个句子就是拟人句。例“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中“菊花”怎么能“频频点头”呢?这里显然把菊花当作人来写,具有人的特点,其次,这句话中既没有出现比喻词,又没有出现表示人物的词语,这完全具有拟人句三个特点的,因此这句就是拟人句。 对于中低年级学生而言,判断一个句子是比喻句还是拟人句还是比较困难的。如“春天来了,柳条随风摆动,像少女的秀发。”很多同学可能不假思索地说,这是拟人句,把柳条当作少女来写了,这不是把物当作人来写了吗?她们说得好像有道理,其实答案都错了。其实,辨别一个句子是比喻句还是拟人句,关键要看这个句子有没有人物的动作或神情。有人物的动作、神情的一定是拟人句。 例句:

比喻句判断的几个误区 (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百度文库 1 比喻句判断的六个误区 丁银显 一、误把比较当比喻 例如:“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服务》毛泽东 解析:此语句出自太史公之口,被毛泽东引用于《为人民服务》一文,而在牵涉到这一句子的修辞手法的大部分资料中,都把这句话的修辞看成是“比喻”。对此观点不敢苟同,其理由如下: 首先,把这句话翻译为现代汉语,其意义为:“人终有一死,要么(有时)比泰山更重(死得有意义),要么(有时)比鸿雁的羽毛还要轻(死了都不值一提)。”这句话中根本无法确定“本体”和“喻体”,更不要说“比喻词”了。其次,单就“于”字的解释来看,是“比……更……”的意思。所以,这句话就其表述的本意来看,是表比较而不是“比喻”。 二、误把同类事物的描写当比喻 例如:“……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藤野先生》鲁迅 解析:这句话出自鲁迅的《藤野先生》,是对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涂有华表,外强中干的丑态的描写。因其有“宛如……一般”的字样,被各种教辅资料定为“比喻”修辞。其实,这只能算同类事物的描写,而不是“比喻”修辞。理由如下: 比喻修辞的“本体”和“喻体”之间,必然是本质不同而具有相似点的两种事物。如果把这句话的“本体”和“喻体”挖掘出来,其形式是“……辫子……宛如发髻一般”,其本质是“头发……宛如头发一般”。因为描写的对象本质都是“头发”,所以说这句话不是“比喻”句。如果这是比喻句的话,那么“我家有一头小猪,宛如大猪一般”也就无疑是比喻句了? 三、误把类推当比喻 例如:“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散步》——莫怀戚 解析:这句话出自莫怀戚的散文《散步》,是儿子建议母亲“出去走走”而母亲应允的结果推理。因为有“像……一样”的字样,同学们经常把它看成是“比喻句”,人为“像…… 一样”是明显的“比喻词”。其实这句话根本找不到“本体”和“喻体”,只是一种行为状态的类比推理,不是比喻句。 四、误把程度描写当比喻 例如:“我的心痛得像刀绞一样,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解析:这句话同样有“像……一样”的字眼,但只是“心痛”的程度的描写,不是“比喻”修辞。因为这句话中根本没有“喻体”——如果把“心”看做“本体”。那么,“喻体”就没有了着落,“刀绞”是一个主谓短语,根本不可能对应于“心”而成为“喻体”。 五、误把比拟当比喻 例如:“敌人夹着尾巴逃跑了。”

学习比喻句

四年级微课学习《比喻句》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比喻句是学生在阅读和习作中最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是四年级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比喻可以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给文章增加文采,但有时候学生也很难分辨哪些是比喻句。 【学习目标】1、了解比喻句的特点,会写比喻句。2、了解比喻句的本体和喻体,能够判断句子是比喻句。3、理解比喻句的句意,能够对比喻句做一个分析评价。 【学习重难点】1、了解比喻句的本体和喻体,能够判断句子是比喻句。2、理解比喻句的句意,能够对比喻句做一个分析评价。 【学习流程】一、质疑导入1、同学们好!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种句子:《比喻句》。比喻句是同学们在阅读和习作中最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那么怎样来判断比喻句呢? 2、请同学们先来读一读下面几个句子,想一想,哪些是比喻句,哪些不是? 例句一天上的星星仿佛钻石在闪烁。 例句二小明长得像他爸爸。 例句三春天就像慈祥的母亲,很温柔。 3、在这几句话中,请同学们判断一下哪些是比喻句?哪些不是?(第一句和第三句是比喻句。第二句不是。)那么大家知道比喻句的概念吗? 二、比喻句1、概念:比喻句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

(也就是把A比作B)2、比喻句在文辞上分为三个成份,即: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本体是被比喻的事物,喻体是比的事物,比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常见的比喻词有像、好像、是、好似、如、如同、犹如、宛如、仿佛等。3、判断标准:判断比喻句的标准就是看有没有将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也就是本体和喻体。使用比喻手法时要注意: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两类事物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4、例句分析①天上的星星仿佛钻石在闪烁。这句话是一个比喻句,把星星比作钻石。本体是星星,喻体是钻石,比喻词是仿佛把星星比作钻石,写出了星星的明亮,耀眼。③春天就像慈祥的母亲,很温柔。这句话是一个比喻句,把春天比作母亲。本体是春天,喻体是母亲,比喻词是像。而且春风和母亲,一个是物,一个是人,有本质区别,所以这句话是比喻句,且二者都很温柔,给人温暖的感觉,有相似点。②小明长得像他爸爸。这句话不是比喻句,不能只看比喻词,虽然小明和爸爸长相有相似之处,但二者都是人,本质相同。5、例句分析(请同学主动站起来回答)①荷叶上的露珠晶莹透亮,宛如一颗颗美丽的珍珠。这句话是不是一个比喻句?比喻词是什么?本体是什么?喻体是什么?把露珠比作珍珠,抓住了两者的相似之处,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露珠晶莹剔透的特点。②这一朵朵菊花,远看像一个个色彩鲜艳的绣球,近抚好似一匹匹细腻的丝绸。这句话是一个比喻句比喻词是像,好似本体是菊花喻体是绣球,丝绸把菊花比作绣球和丝绸,形象生动的表现了菊花从远处看的形状和摸起来细腻丝滑的感觉。

怎样判断比喻句

怎样判断比喻句 “比喻句”是小学语文学科教育教学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修辞方法。其中比喻句的“明喻句”又是小学生习文经常用到的。小学生由于受认知,阅历及经验的限制,让他们用熟悉的事物去认识,理解一种所描述的那种不常见,不熟悉的事物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是有一定难度的。因而,能够熟悉的掌握和运用比喻句的修辞手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能够使小学生的习文活泼鲜明生动,提高其习文的水平,更能够激发和培养小学生习文的浓厚兴趣。那么,怎样才能准确的判断比喻句呢?(本文探讨的是“比喻句”)从而很好的运用他呢?笔者以为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要弄清比喻句的概念。所谓比喻,简单的说就是打比方。即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乙事物给甲事物作比方的一种修辞方法。如:“天边的月亮像一个银光闪烁的圆盘”。在这句话里我们就把“月亮”比方为一个“圆盘”。这既形象鲜明、又活泼生动。 其次要从概念中找出比喻句的基本特征。比喻句(本文特指明喻)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1〉本体即概念中的甲事物;〈2〉喻体即概念中用来作比方的乙事物;〈3〉比喻词;如“。。。。。。好像。。。。。。似的”、“像。。。。。。一样”、“像。。。。。。”、等等。知道这三个基本条件后,我们

就可以把比喻句的一般格式定格为“本体十比喻词十喻体”。二是要弄清楚所描写的事物(即本体)和用来作比方的事物(即喻体)不是只同一类事物,而是两种非常貌似的事物。 最后根据比喻句的概念及特征来判断句子是否为比喻句。下面我们通过实例来分析说明: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课《长城》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城墙顶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这句话是不是比喻句呢? 先看它是否具备比喻句的三个必要条件:这个句子本意描写的事物是“城墙顶”(本体),另一事物是“马路”(喻体),句子中的“像”是比喻词。这个句子简言之就是说“城墙顶像马路”。单凭这还不能定性为它就是一个比喻句,还要分析它所描写的事物“城墙顶”与作比方的事物“马路”是同一类事物还是相似的事物。本文“城墙顶”是指长城的墙顶。长城是我国古代用来防御战争的。在我国古代平常人和车辆是不可能在“城墙顶”上面游玩的。而本句中的“马路”则是指供人、车辆通行的道路。从这两种事物本身的用途及特征来看,它们不是同一类事物,但它们却很相似。因为长城墙顶的确是既宽又平,也很牢固,能容“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在这一点上它和“马路”是相似的。由此我们可以下结论,这是一个比喻句。作者用这个比喻句的目的是让我们从熟悉的“马路”来理解长城城墙顶的宽大,坚固和平

如何写好比喻句

如何写好比喻句 导读:比喻句,通俗地说,就是为了让读者更明白你要说的意思,把一个很平常的东西说得不一样一点,另类一点,就是把不是的东西比做是的。比喻句,一般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组成,什么叫本体和喻体呢?就是把一个物体或人比喻成另一个物体。这样就叫比喻。所以,就把他们叫做了本体和喻体。有本体、喻体、喻词的句子叫比喻句。 比喻句的作用 (1)比喻说理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 (2)比喻叙事能化抽象为具体,使事物更清楚明白. (3)比喻状物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深刻的印象. 温馨提示:在习作中,用上比喻的修辞手法,能够突出事物的特点,把事物刻画得入木三分。 比喻句,其实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一般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组成,又有明喻、暗喻、借喻之分。 运用比喻句应该注意: 感情色彩 (1)比喻要有感情色彩。更重要的是要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突出事物的特点 (2)在习作中,用上比喻的修辞手法,能够突出事物的特点,把

事物刻画得入木三分。 比喻原理 (3) 了解比喻的特点不要随便写要遵守把什么比作什么的比喻原理 生动 (4)使文章更生动 如何判别是不是比喻句 有“好像”“像”“是”一类词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关键要看句子里是不是在“打比方”。 有的同学一看到含有“像”、“好像”“仿佛”等词语的句子就认为一定是比喻句,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在小学语文课本中,以下“像”字句并不是比喻句。 一、表示比较 1.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南京长江大桥》) 句中的“轮船”和“扁舟”是同一类事物,通过比较,突出长江水的浩大。 2.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卖火柴的小女孩》)句中以前的奶奶和现在的奶奶形象,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的比较。 3.他还是像过去一样喜欢打乒乓球。这句中的'“像”表示相同,故不是比喻句。 二、表示举例

比喻句教学

比喻句 教学目标: 1、了解比喻句的特点,认识比喻句。 2、能够按要求写简单的比喻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主题。 1、孩子们,我们在课文中经常能读到这样的句子: A、“笔直的公路上,一对对玉兰花灯柱,像等候检阅的队伍,站得整整齐齐。” B、“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 C、“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 过松林。 运用这样的句子可以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使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具有更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我们将这样的句子称为(生接答:比喻句)师板书。 二、教生认识比喻句。 1、师引导:那你们认为什么叫比喻句? 2、指名生答,师相机指导。 3、师小结:比喻,俗称打比方。简单点说,就是把一个物体或人比喻成另一个物体。 这样就叫比喻。它是利用两种不同种类的事物之间的某点相似来进行说 明或者描写。 4、师追问:那同学们是否了解,通常一个比喻句应由哪几个方面组成? 5、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后推荐生回答。 6、师小结:一般说来,一个比喻句包括三个部分:本体、喻体和比喻词。通常把被比的事物叫作“本体”,把拿来作比的事物叫作“喻体”,把用来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叫作“比喻词”。 例如:“孔雀那美丽的尾巴抖动着,像一把五彩洒金的大扇子。” 本体:尾巴;喻体:大扇子;比喻词:像。 7、练习:仿照例句,标出下列比喻句中的本体、喻体和比喻词。 A、弯弯的月亮好像一条小船。 ( ) ( ) ( )

B、美丽的彩虹像一座弯弯的长桥。 ( ) ( ) ( ) C、黄澄澄的柿子像一盏盏小灯笼挂满了枝头。 ( ) ( ) ( ) 8、指名生反馈,师生共同评议。 三、了解比喻句和非比喻句的区别。 1、师引导:在阅读中,我们常常碰到一些句子,句中虽然也有“像”、“好像”等词语,但不是比喻句,这些非比喻句成了迷惑我们判断真正“比喻句”的敌人。要牢记不能将比喻词语作为判断比喻句的主要依据,主要应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比喻关系。 如:“他画的荷花就像刚从湖里摘来的一样。”“画的荷花”和“从湖里摘来的荷花”之间只是简单的像,不是比喻。 又如:“猫头鹰的耳朵很特别,好像一对立起来的猫耳朵。”“猫头鹰的耳朵”和“猫耳朵”之间是事实上的相像,不是比喻。 而“树叶在空中飞舞,像蝴蝶一样。”用“树叶”(本体)和“蝴蝶”(喻体)两种本质不同的事物,在“空中飞舞”的样子很相似来作比,它们之间用“像”(比喻词)来连接,此句是比喻句。 2、小结:通过比较,我们应该更清楚地明确比喻句具备以下两个特点: (1)句中有本体、喻体、比喻词三个部分。 (2)句中本体、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种类的事物,而且有相似之处,存在着比喻关系。 3、练习:判断下面的句子哪些是比喻句,在比喻句后面的括号里打“√”。 (1)一片片晚霞,倒映在小河里,好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的鸡冠花。 ( ) (2)王宁长得很像他的爸爸。 ( ) (3)太阳像个忠实的向导,在空中给你指点方向。 ( ) (4)正桥连接着二十二孔引桥,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 ( ) (5)小草在大雨中剧烈地摇晃着,好像要折断腰似的。 ( ) 4、指名生反馈,并说出原因。 5、师总结:看到同学们能正确地把握比喻句,老师真的非常高兴。希望以后的生活中不仅能辨别比喻句,还能将它们运用到自己的文章当中去,令人赏心悦目。下面,我们通过一些练习来巩固比喻句的学习。

如何判断比喻句和非比喻句

如何判断比喻句和非比喻句 什么叫比喻句? 比喻就是通常说的打比方,即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一个事物或情境来比方另一个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手法。比喻使人容易理解,能变抽象为具体,深奥为浅显,还能使人产生联想和想象。比喻句常有比喻词,如“像······似的”“像······一样”“好比”“是”“变成”“仿佛”等。 如:露似真珠月似弓。(明喻) 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暗喻) 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下黄色的泪珠里。(借喻) 应该注意:有“好像”“像”“是”一类词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关键要看句子里是不是在“打比方”。 有的同学一看到含有“像”、“好像”“仿佛”等词语的句子就认为一定是比喻句,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五种“像”字句并不是比喻句。 一、表示比较 1.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南京长江大桥》)句中的“轮船”和“扁舟”是同一类事物,通过比较,突出长江水的浩大。 2.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卖火柴的小女孩》)句中以前的奶奶和现在的奶奶形象,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的比较。 3.他还是像过去一样喜欢打乒乓球。这句中的“像”表示相同,故不是比喻句。 二、表示举例 1.“你骗谁,像你这样的大官会没有钱?”(《“你们想错了”》)句中用“像”字引出方志敏作为例子,说明凡是当官的就一定有钱。 2.“像您这样的高个儿干不了这重活儿……”(《挑山工》)句中用“像”字引出“我”作为例子,说明凡是“高个儿”都当不了挑山工。 三、表示猜测 1.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好像表示感激。(《小珊迪》)句中的“好像”前后不涉及两项事物,只是表示猜测。 2.小丽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可爱的草塘》)句中用“好像”引出推测,是为了加强语气,说明估计的准确性。 3.这人很面熟,好像在哪儿见过。这句中的“好像”也是表示推测、判断,不是比喻。 四、表示联想 1.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光曲》)句中用“好像”引出皮鞋匠产生的联想。 2.鸡……咯咯地叫着,用嘴啄着木板,好像说:“小主人,快放我出去吧!”(《今天我喂鸡》)句中用“好像”表示作者由鸡的“咯咯叫”、“啄木板”,联想到是对小主人的说话。 五、表示说明 1.猎人微笑着说:“在大森林里,你不能像个客人,得像个主人……”(《大森林的主人》)句中用“像”来直接阐述某一道理。 2.狼连忙半闭着眼睛,说:“我是狼狗,所以有些像狼……”(《会摇尾巴的狼》)句中用“像”

比喻句判断练习

比喻句练习 一、什么是比喻句? 比喻就是通常说的打比方,即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 比喻句有本体、喻体、比喻词组成, 常用的比喻词有“像······一样”“好比”“是” “变成”“仿佛”“真像”等。 1、顿时,我的泪水像断了线一样,夺眶而出。 2、春天到了,大地变成了一片绿毯。 3、春天是位魔法师,她融化了冰雪,让小草破土而出。 4、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 二、怎样判定有“像”的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呢? “像”常作明喻的喻词。因此,不少同学一看到句中带有“像”、“好像”等词,就认定是比喻句。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因为很多有“像”的句子并非比喻句。 怎样判定有“像”的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呢?这就要看句子是否具备两个条件:一、“像”字前后是两种不同类的事物。二、这两个事物要有相似点。如果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那就是比喻句;否则,就不是。那么,哪些有“像”的句子不是比喻句呢? 1、比较不是比喻 (1)(闰土的)眼圈也像父亲一样红肿着。(《故乡》) (2)这几天像过节一样热闹。 2、形容不是比喻 (1)(鲁迅和内山老板)有时忽然一阵大笑,像孩子一样天真。(《一面》) (2)无数照明弹升上天空,黑夜像白天一样。 3、举例不是比喻 (1)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呐喊·自序》) (2)近年来,又出现了许多奇妙的书,像会说话的书,带香味的书……。(《从甲骨文到口袋图书馆》) 4、猜测不是比喻 (1)这位老干部好像在哪里见过。(《一张珍贵的照片》) (2)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的一样。(《赵州桥》) 5、想象不是比喻 (1)(醒了的波浪)渐渐向我们脚下的岩石掀过来,发出汩汩的声音,像是谁在海底吐着气。(《听潮》) (2)卢进勇高兴地点点头,心想:“这下可好办了!”他好像看见一个通红的火堆,他正抱着这个同志偎依在火旁……(《七根火柴》) 6、幻觉不是比喻 (1)那不是狂暴的不测的可怕的神秘,而是幽静的和平的愉悦的神秘。好像我们的脚下轻松起来,平静地……朝向红玉的琼台走了去。(《听潮》) (2)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到更美的山的肌肤。(《济南的冬天》)

如何辨别比喻句及答案

如何辨别比喻句 什么是比喻根据两种事物之间相似的特点,把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的辞格,叫比喻。钱钟书先生说:“比喻是文学语言的根本,是文学词藻的特色。”这话深中肯綮。比喻句语言的优美,并非仅仅是语言的技巧,而是作者美的情感推动了美的想象,是美好心灵美好情愫的彰显。故而,语文教师比较注重比喻句的教学。 但是,由于比喻句的形式多样,小学生很容易与几种句式混淆。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种辨别比喻句的方法: 1、缩句法。比喻句一般都有“本体”、“喻体”和“喻词”,这种简单的比喻句好找。如《桂林山水》一文中“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这是一句典型的博喻,本体是“山”,喻体是“老人、巨象、骆驼”,喻词是“像”。但是句子长了就比较难找,所以,要将长句缩成短句,这样就容易了。如“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像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可以缩写成“水池闪耀光辉,好像是宝石。”它的本体、喻体、喻词的特征就很明显了。 2、换词法。暗喻是以“是、变成、成为”等作喻词的,与含有“是、变成、成为”的句子容易混淆。这时,我们可以采用换喻词的方法加以区别。句意变化了,就不是比喻句。如:“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哭它也哭,你笑它也笑;生活是一首诗,有抑扬顿挫,也有平平仄仄;生活是一首歌,有低沉忧伤,也有激昂欢乐。”我们把“是”换成“像”,变成“生活像一面镜子,你哭它也哭,你笑它也笑;生活像一首诗,有抑扬顿挫,也有平平仄仄;生活像一首歌,有低沉忧伤,也有激昂欢乐。”句意没变,就是比喻句。又如“他是救死扶伤的医生。”换成“他像救死扶伤的医生。”句意改变了,所以就不是比喻句。 3、添加法。当句中只缺少喻词时,我们添加上喻词,就可以辨析此句是不是比喻句了。如“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加上喻词“好像”后,就变成“弯弯的月儿好像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这样,就可以确定此句为比喻句了。 4、删词法。比喻句中的喻词是不能删掉的,非比喻句的喻词却可以删掉。如“气垫船好像离弦的箭一样飞驰。”删掉“好像”,变成“气垫船离弦的箭一样飞驰。”不通,是比喻句。反之,“那个人好像是他的妈妈。” 删掉“好像”,变成“那个人是他的妈妈。”通,则不是比喻句。 5、问答法。借喻是以喻体来代替本体,它没有比喻词,本体也不出现,而是直接把喻体用在本体应该出现的地方。例如“这轮晓日从我们民族历史的地平线上一跃而出,闪射着万道红光,照临到这个世界上。”用“这轮晓日”来比喻“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可这对学生来讲是难点。这时,就可以自问:这轮晓日指的是什么再联系上下文及文章中心思想回答此问,指的是“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 ,因此而轻而易举地判断出它是否为比喻句了。 再给个参考: 一、什么是比喻句 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二、如何辨别比喻句 1、本体和喻体不是同一类的事物。 ①小明长得很像他的爸爸。小明和爸爸是同一类事物,是将小明与爸爸作比较,不是比喻句。 2、这二者之间有相似之处 1> 把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举例: ①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这里将平静的湖面比作一面硕大的银镜。相似点:

打比方的句子是不是比喻句

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什么叫本体和喻体呢?就是把一个物体或人比喻成另一个物体。这样就叫比喻。所以,就把他们叫做了本体和喻体。 含义(1)比喻说理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2)比喻能把一些不好想象的东西具体地说出,借其他类似事物加以说明,令人更加清楚明白.(3)比喻状物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深刻的印象.(4)起到修饰文章的作用 比喻词如“像······似的”“像······一样”“好比”“是”“变成”“仿佛”“真象”·····等一般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组成,又有明喻、暗喻、借喻之分。 如:露似珍珠月似弓。(明喻)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暗喻)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下黄色的泪珠里。(借喻) 如何判别比喻句有“好像”“像”“是”一类词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关键要看句子里是不是在“打比方”。有的同学一看到含有“像”、“好像”“仿佛”等词语的句子就认为一定是比喻句,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在小学语文课本中,以下“像”字句并不是比喻句。 一、表示比较 1.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南京长江大桥》)句中的“轮船”和“扁舟”是同一类事物,通过比较,突出长江水的浩大。 2.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卖火柴的小女孩》)句中以前的奶奶和现在的奶奶形象,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的比较。 3.他还是像过去一样喜欢打乒乓球。这句中的“像”表示相同,故不是比喻句。 二、表示举例 1.“你骗谁,像你这样的大官会没有钱?”(《“你们想错了”》)句中用“像”字引出方志敏作为例子,说明凡是当官的就一定有钱。 2.“像您这样的高个儿干不了这重活儿……”(《挑山工》)句中用“像”字引出“我”作为例子,说明凡是“高个儿”都当不了挑山工。 3.“老师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句中的“像”字引出我只是把老师看成妈妈,而并非是比喻句。 三、表示猜测 1.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好像表示感激。(《小珊迪》)句中的“好像”前后不涉及两项事物,只是表示猜测。 2.小丽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可爱的草塘》)句中用“好像”引出推测,是为了加强语气,说明估计的准确性,只是猜测而已。 3.这人很面熟,好像在哪儿见过。这句中的“好像”也是表示推测、判断,不是比喻。 一些常用的比喻句 1) 父爱如山,母爱如海。2) 皎洁的明月高挂在淡蓝色的天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样泻下来,大地一片银白色。3) 月亮慢慢地从江心升起来了,圆圆的、亮晶晶的,好像一个银盘。 4) 春风像一支彩笔,把整个世界勾勒得更加绚丽多彩。5) 春风像个慈祥的母亲,拂着你的脸颊,使你感到舒畅,心旷神怡。6) 云彩像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的飘浮在空中。7) 东方天边的彩霞时刻在变幻,如霜枫,如榴火,如玛瑙,如琥珀。8) 西湖像一块碧玉,也像一面铜镜。9) 星星像一双明亮的眼睛在夜空中照耀。10) 小姑娘的心灵像棉花一样纯洁。11) 水仙花很漂亮,像一位站在小河边,穿着白衣服的仙女。12) 春天像位爱美的姑娘,让世界姹紫嫣红。13) 春天是位魔法师,她融化了冰雪,让小草破土而出。14) 春天是一首美妙的乐曲,让世界充满生机;15) 春天是一只快乐的小鸟,让世界充满活力;16) 春天是一个优美的舞蹈,让世界充满微笑。17) 母亲像明亮的太阳,让我心中温暖;母亲像温和的阳光,让我满怀期望;母亲像参天的大树,让我感觉凉爽;母亲像鼓起航帆,让我顺利的到达彼岸;母亲像点燃的蜡烛,让我看到光明;母亲是大地,我就是小草;母亲是绿叶,我就是鲜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