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3000字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7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文化的文明古国,其文化博大精深,历经苍苍,源远流长。
风光秀美孕育了瑰丽的传统文化,广袤大地上璀璨的文明还在熠熠闪烁,它具有东方神韵的精彩和千古流传的美丽动人的传说,风光旖旎壮丽的河山养育了中华民族。
中国古老的文化典籍不计其数,千变万化,博大精深。
其中最古老的典籍《周易》最为奥秘,在简短的语句中内容却变化无穷,颇有趣味,那是前人留下的精华。
据说周易中的八卦图是由伏羲氏画的,但另一个传说却说不是他是自出心裁的,几千年前有一匹龙马从黄河里出来,背着一幅图,上面便是八卦,于是伏羲按照上面描绘下来,有人说不一定有伏羲氏这个人,不过传说归传说。
八卦图是人们心中的圣物,人们常常把它放在门口或者放在对大门口的墙壁上(我见过我的乡民们也有这样挂八卦的),他也是很好的一个玩具,小时候同学们经常谈八卦,说他能驱鬼除魔,我也挺好奇的,虽然我不迷信但也很向往它,他的名字很好听,外表也很好看,结构、颜色和镜片是我感到他很神奇,不仅仅是我,而且旁边的很多人都很喜欢他,常常听说将它戴在胸前用来保平安。
可想而知,周易里的一些东西是多么令人向往。
《易经》是一部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书籍。
它内容丰富多样和多彩,融合了哲学、历史、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为一体的书。
周易一开始是人们思考宇宙和人生的产物,是天地人三者的统一,人们所关心的是生老病死,祸福吉凶。
封建统治者利用易经来统治自己的国家,在百姓的生活中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思想指导书,人们的很多生活行为都从易经为起点。
人们常常利用易经来算命,看相等等。
《易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占筮书。
古代用蓍草行筮,需经18次反复演变才能形成一个卦象,所以《易经》最初又称作《易象》。
实际上,《易经》是一部披着神秘的占筮外衣的哲学奇著。
《易经》把天地作为产生万物的总根源,从复杂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抽象出“阴”、“阳”两个基本范畴。
“阳”代表积极、进取、刚强、阳性等特征的事物;“阴“代表消极、退守、柔弱、阴性等特征和具有这些特征的事物。
周易3000字篇一:易经3000字论文《周易》与为人处世之道学院: 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周易》与为人处世之道在中国文化史上《周易》长期被崇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中外无数往圣时贤都对它怀有一种宗教崇拜般的特殊感情,并不惜皓首穷经,把自己整个生命和全部热情都献给它。
它作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一部珍贵文化典籍,对于中国文化举世惊羡的空前繁荣起了不可替代的重大历史作用。
对于处于大转型时代的中国来说,面临着多重历史难题:如何处理悠久沉重的历史传统与飞速发展的现代文明的关系,小农生产意识与现代社会化大生产观念的关系,加快现代化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推动文明的健康进步与消除文明的异化倾向的关系等。
在这种历史转折点,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并曾创造了灿烂文明的国家,如何从古代文化成就中获取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便是一个紧迫而重要的现实课题。
当今的易学热、国学热、传统文化热,便是这种时代需要的反映。
我们研究《周易》的目的,也是为了向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即我们要着眼于《周易》的现代意义,尽可能从中挖掘出积极闪光的思想意蕴。
《周易》作为中国文化的“大道之源”,它的思维方式、价值理念、生存智慧、人生哲学等,无疑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国文化的各个层面几乎都有明显的《周易》烙印。
中国古老的《周易》曾经为中国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且与现代科学文化颇相契合。
因此,我们相信,《周易》精湛的思想内涵,有益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有益于人类的全面进步。
于是,及时而准确地发掘《周易》蕴含的渊博智慧,便成为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重大课题。
《周易》提出了一系列为人处世的原则,其中不少思想就是在今天依然有着指导意义。
首先,易经提出处理天人关系的三大法则:识天、顺天、乐天。
《周易》关于吉凶祸福的判断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然规律。
《周易》有一个基本观点,就是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基本上是一致的。
因此,它总是用自然现象来类比社会现象,用自然现象的已然性来论证社会现象的应然性。
浅谈《易经》09航海何静内容提要:对易经中蕴含的哲学思想进行分析,其主要是从哲学的辩证法出发进行阐释,并且分析了易经中所体现的深刻思想内核。
导言:《周易》是一部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重要书籍。
它内容丰富。
其中一些精粹思想具有历久常新的义蕴,也熔铸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提到周易,大多数人便把算命、占卜、问卦等概念与之联系起来。
《周易》在最早的时候确实是用来卜筮,但用《周易》来占卜并不能随便,所谓‚卜以解疑,不疑何卜?‛《周易》的作用也并不是让碌碌无为之人无须做任何事只凭算命便能得到什么,而是当人在进退两难之时为人们稍做判断。
关于《周易》到底是什么性质的书,历代学者多有争议,但至少可以肯定,《周易》绝不单单是一本卜筮之书,而是融合了哲学、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学科为一体的书。
正文:{一}易学思想与中国哲学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哲学概念是对事物本质的最高概括,其内涵最小,外延最大。
《易经》中乾卦说明了事物由浅到深的发展过程。
初九爻:‚潜龙勿用‛,潜在水里的龙自然是未成气候。
‚飞龙在天‛才是事物发展的成熟时机。
如果过于狂妄自大,必乐极生悲,正是‚亢龙有悔‛。
又如《彖传》中:‚‘师’,众也;‘贞’,正也。
能以众正,可以王矣。
‛说明了‚得道多助‛的道理,有民心才能王天下。
《周易》以‚神道设教‛,接过一般民众都迷信的筮法,装进自然哲学和社会哲学的内容。
将卜筮与哲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使对哲学不感兴趣的民众也易于接受。
正如《春秋》的‚微言大义‛一样,《易》学中也包括许多看似浅显,但内涵十分丰富与深刻的哲学道理。
二、《大象传》在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是《周易》之正道,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经久不衰的精神。
细读这两句话,会发现这其中有可贵的涵义存在。
如今,中华民族的子孙仍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规勉着自己,鞭策着自己。
由此可见,《周易》中的哲学精神对人本身的教化作用之大。
易经3000字论文遵照您的要求,我将为您撰写一篇有关《易经》的3000字论文。
以下是论文内容:《易经》——古老智慧的经典之宝导言:《易经》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经典之一,涵盖了丰富的哲学思考和智慧。
它是一本关于自然、人生和变化的书籍,深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
本论文旨在探讨《易经》的起源、核心思想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第一章:《易经》的起源与发展1.1 考古发现与《易经》在考古学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些与《易经》相关的甲骨文和青铜器,这些发现为我们了解《易经》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1.2 传承与演变《易经》的传承与演变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过程,大量的学者对其内容进行研究和整理,以使其更能适应不同历史时期的需求和思想。
第二章:《易经》的核心思想2.1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易经》强调天地与人的内在联系与协调,认为人应当与自然和谐相处,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中“天人合一”的重要思想。
2.2 八卦与变化的演示《易经》的核心理论是八卦思想,它通过八个不同的卦象来描述世界万物的变化。
八十一个卦象代表了不同的事物和现象,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自然和人生变化的模型。
第三章:《易经》的影响与应用3.1 历史中的《易经》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易经》一直被视为重要的文化遗产和智慧之源。
无论是哲学家、政治家还是军事家,他们都深受《易经》的影响,并将其运用于各自的领域。
3.2 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易经》的智慧不仅影响了古代社会,也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现代人借鉴《易经》的思想,提高自身的智慧与见识,应用于领导管理、决策分析和个人成长等方面。
结论:《易经》作为一本流传至今的古籍,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考和智慧。
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人们探索自然和人生真理的重要指南。
希望本论文能够为读者深入了解《易经》提供一定的启发和思考。
参考文献:1. 王维扬. (2008). 《易经》中的“天人合一”思想探析. 长江学术, (1), 112-113.2. 司马迁. (2010). 《史记》(第二篇:吴起列传). 中国戏曲, (2), 107-109.3. 王若飞. (2005). 《易经》中八卦思想的演示与应用.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5), 113-116.4. 傅佩荣. (1984). 中国文化源流在《易经》中的凸显. 北京人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4), 92-94.注意:以上是一个示例,实际撰写时请根据自己的研究和理解进行展开。
《易经》给我们的生活启示《易经》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易经》在古代是一本占筮用书,《易经》也是中国古代文化自然哲学的源头。
《易经》发展到今天,经过无数的人们的解读,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它似乎可以和任何的学科拉上关系。
而我作为一个连业余人员都算不上的人,更多的是看中《易经》所带来的生活启示,希望通过《易经》让我的生活更加符合自然和和谐。
(一)有了矛盾的作用,事物才会发展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太极分出阴和阳,阴阳互动,于是衍生出了万事万物,组成了我们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这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需要两种不同属性的东西互动而成。
就如生活要有成功和失败,人才可以在人生的轨道上不断地前进。
失败,给予了我们前进的动力,不断鞭策自己渴望成功,可是总是失败,会消磨人们的信心,所以需要成功来给予我们前进的信心。
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子的例子,比如一天有白天和晚上,于是生物可以以此来遵循生活的作息;社会中有男人和女人,男人和女人的相互作用才可以孕育出新的生命。
在生活的过程中,我们不需要强迫自己总是以刚健积极的生活方式去生活。
比如有人说好男儿不流泪,但当我们伤心到极点的时候,不放大哭一场,这样有利于心灵的健康;当一个人的生活总是很规律,每天早上6点起床,但某一天由于朋友到来,不好拒绝,玩得太晚了,那么他或许可以晚一些起床,将会更加有精力投入学习中去。
所以生活不经需要执着刚健,有时也需要柔弱变通。
(二)泰极否来,否极泰来阴与阳是互通的,阴可以转换成阳,阳也可以转换成阴,就如昼夜一般,白天过去就是夜晚,夜晚极尽后就是白天,如此不断地循环。
生活中的事物也是如此的,当一个状态达到了极致之后就会转变成另一个状态。
生活中很多人都会有这样子的体验,当极度快乐之后往往会出现空虚。
比如一群人去开聚会狂欢,但当快乐过后会伴随着一股寂寞。
又比如有很多跨国公司,往往他们达到顶峰之后就会开始衰落,被其他的公司重新取代。
再大如国家也是如此。
当我们生活意气风,发春风得意的时候,就必须开始警惕走下坡路,并开始防范于未然,调节好心态准备迎接即将来临的困难;反之,当我们的处于生活的低谷的时候,也不需要着急紧张,转正自己的心态,很快我们就会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
周易论文引言周易,又称《易经》,是中国古代经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本古老的典籍,周易是玄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文化和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以周易为中心,探讨其起源、理论和影响,旨在进一步理解和探索这一古代文化的瑰宝。
1. 周易的起源周易是中国古代先贤对自然、人类和宇宙的思考和总结。
据传,周易的作者是伏羲和神农氏,但由于其历史悠久,难以考证。
早在西周时期,周易已经开始流传并被奉为经典。
经过后来的整理和传承,周易成为了一本内容丰富的经典著作。
2. 周易的基本理论周易的核心理论是“易有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这一理论构建了易学的基本框架。
其中,“太极”代表宇宙的起源和无限的变化,是一切事物的根源。
而“两仪”则是太极的二元对立,包括阴阳、动静等概念。
在此基础上,四象分别代表了春、夏、秋、冬四季和东、南、西、北四个方位。
最后,八卦则是由三个阴阳和四个象组合而成,代表了八个基本的自然现象和人类行为。
3. 周易的影响周易是中国文化和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人民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不仅被用于预测卜筮和决策,还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建筑、农业等领域。
周易的思想也渗透到了中国传统节日、礼仪和戏剧中,成为了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当代对周易的研究和应用尽管周易具有古老的历史渊源,但其思想和理论仍然对现代人类产生了重要影响。
当代研究者将周易与现代科学结合起来,探索它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潜力。
例如,一些人将周易的思想引入到管理学、心理学和领导力开发中,以提升个人和组织的绩效。
另外,周易的卜筮和命理学也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
现代人借助周易的理论和工具,希望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命运和人生发展方向。
这种研究和应用形式多样,包括起名字、择日等。
结论周易作为一本古老而深刻的经典,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与古代的卜筮和领导力开发相关,也与现代科学和个人发展息息相关。
浅谈易经易经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根,大约在新石器时代就诞生了,是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易经不但是文明的典籍,同时也对道家,儒家,医学,民俗,数学,哲学等产生重大影响。
易经的影响可以说是无国界,无种族阻碍的,不光是对对东方各方面文化的影响,也对西方的好些学说产生重大影响!易经的本质就是古人研究宇宙万物变化的学问,重在变化二字,其次还有“大道至简”的含义,然后就是“上日下月”堆叠成“易”字也就代表了“阴阳” 的概念,这是为了研究宇宙万物的变化而提出的“阴阳”概念,同时象征性的代表了“刚柔”“快慢”“天地”“上下”等概念,凡是能量发散的状态就属于阳,凡是能量聚敛的状态就属于阴。
易经从演变过程上说分为(无极-->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八八六十四卦),无极是一团混沌什么都没有的状态,太极是一个能量特别高的奇点,两仪是太极的能量越来越大,到后来生化为阴、阳两种物质状态,所以说物质的世界是假象,能量的世界才是真相,继续演化,阳中又生了一个阳,称为老阳,阳中又生了一个阴,称为少阴,阴中又生了一个阳,称为少阳,阴中又生了一个阴,称为老阴,于是四象出来了,按此规律八八六十四卦也就出来了。
易经的本质就是古人研究宇宙万物变化的学问,我们的祖先们的生活很简朴,没有繁文缛节也没有买房子的压力,他们没事了就思考,思考他们所能感受到的一切,他们对一些大的宇宙间的现象想不通,觉得是神力所为,想将之记录下来方便顶礼膜拜,于是创造了一套符号记录系统。
那么古人是否把万物都用符号表示出来呢?我们的祖先只是把天地之间最大的一些现象用八卦表现了出来,在古人看来:天很广大,地很博大,雷电有很强的瞬间破坏力,气流(龙卷风、海啸)有很强的持续破坏力,太阳在白天给了我们光明和能量,月亮在夜间给了我们指引和憧憬,山川蜿蜒,江河纵横。
于是他们就准备把这八种现象用小草棍儿摆出来。
中国人的思想向来崇尚中庸,处事将就圆通而不圆滑,而易经所要讲述的就是我们与周围形形色色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易经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有些时候我们的某个举动某个思绪所呈现的就是易经里面的思想本质,只是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它与生活的联系。
浅谈《易经》内容提要:对易经中蕴含的哲学思想进行分析,其主要是从哲学的辩证法出发进行阐释,并且分析了易经中所体现的深刻思想内核。
导言:《周易》是一部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重要书籍。
它内容丰富。
其中一些精粹思想具有历久常新的义蕴,也熔铸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提到周易,大多数人便把算命、占卜、问卦等概念与之联系起来。
《周易》在最早的时候确实是用来卜筮,但用《周易》来占卜并不能随便,所谓‚卜以解疑,不疑何卜?‛《周易》的作用也并不是让碌碌无为之人无须做任何事只凭算命便能得到什么,而是当人在进退两难之时为人们稍做判断。
关于《周易》到底是什么性质的书,历代学者多有争议,但至少可以肯定,《周易》绝不单单是一本卜筮之书,而是融合了哲学、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学科为一体的书。
正文:{一}易学思想与中国哲学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哲学概念是对事物本质的最高概括,其内涵最小,外延最大。
《易经》中乾卦说明了事物由浅到深的发展过程。
初九爻:‚潜龙勿用‛,潜在水里的龙自然是未成气候。
‚飞龙在天‛才是事物发展的成熟时机。
如果过于狂妄自大,必乐极生悲,正是‚亢龙有悔‛。
又如《彖传》中:‚‘师’,众也;‘贞’,正也。
能以众正,可以王矣。
‛说明了‚得道多助‛的道理,有民心才能王天下。
《周易》以‚神道设教‛,接过一般民众都迷信的筮法,装进自然哲学和社会哲学的内容。
将卜筮与哲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使对哲学不感兴趣的民众也易于接受。
正如《春秋》的‚微言大义‛一样,《易》学中也包括许多看似浅显,但内涵十分丰富与深刻的哲学道理。
二、《大象传》在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是《周易》之正道,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经久不衰的精神。
细读这两句话,会发现这其中有可贵的涵义存在。
如今,中华民族的子孙仍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规勉着自己,鞭策着自己。
由此可见,《周易》中的哲学精神对人本身的教化作用之大。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易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帮助人类安邦治国重要文化之瑰宝。
《易经》之“易”有简易、变易与不易之三义。
《易经》阴阳五行、取象类认识方法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的整体思维和方式,这种天、地、人三才全方位的思维方式体现着“天人合一”的和谐观。
《易经》成为六经之首。
《易经》把世界分成天、地、人三大类。
“天”既是风雨雷电云等自然之象的统称,它能觉知天地人事间反应的信息和神灵,含义多样;“地”的基本含义即山川河流,草木荒原等土地之象的统称,亦隐含与神意之天相对的鬼神之意:“人”既指客观又存在具体的人身。
又指与人相关的一切人事活动。
天、地、人三者相互关联、相互感应。
正因如此,世间万象才是可以推测,可以预知给人们一种信息反映和预兆,是一个预测天气变化的气象台台长。
《易经》是哲学,但不仅是哲学,还包括了天文地理等许多知识,能振兴中华民族复兴和谐。
《易经》的占卜术只是其中一部分,但是其精髓是一种辩证法思想,体现的是一种普遍的规律性,最重要的不是通过《易经》预测未来,而是学习里面蕴涵的哲理思想,并按照其去行事,这样做起事就会比较顺利。
这也就是《易经》里所说的“会易者不占”的境界。
《易经》的著作易传包括《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文言》《说卦》、《序卦》、《杂卦》七部分共十篇,称为《十翼》。
翼者羽翼,辅助之意,表明十翼旨在解释阐述《易经》。
《彖传》是以卦象爻象来判断每一卦的意义。
《象传》是解释卦象和卦辞爻辞的,分为《大象》和《小象》解释卦象和卦义的称为《大象》,解释爻象和爻义的称为《小象》,因其以卦象、爻象为根据,故曰《象传》。
《系辞传》是《易经》的通论,以阐述《易》理及其作用为主由八卦到六十四卦,由《易经》到《十翼》,源远流长。
旧说伏羲画八卦,周文王演《易》,八八六十四卦,也是宇宙中六十四个密码里面含有十天干十二地支,内含金、木、水、火、土五行五相,相生相克,互转互用,孔子作《十翼》。
虽未可尽信,但并非毫无根据。
中国传统思想及其现代价值论文——《易经》与天人合一第一篇:中国传统思想及其现代价值论文——《易经》与天人合一《易经》与天人合一XXX 学号 xxx一班摘要:文章简述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意义与基本内涵,以及“天人合一”思想与《易经》的关系。
并从“天人合一”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的方面探讨了“天人合一”思想对现代社会发展的价值。
关键词:天人合一;生活和谐;古代哲学;卦;生活引言:《易经》是我国一步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
同时,他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
[1]然而,《易经》并非只有帝王、术士才能取去研究的,实际上《易经》所包含的东西太多了,它所阐述的易理不仅适用于统治者和政治、军事家,而且适用于全体人民,它一阴一阳的排列组合,保罗了时空万象,阐释了天人义理,可以说它就是宇宙的真理的体现。
因此可以说,《易经》阐述的是万物的普遍规律,是一本由古老而深邃文化沉淀出来的经典之作。
实际上,大部分人并不是专门专注于文学和传统文化研究的,对于普通的群众而言,他们更关心的往往是日常生活上的事宜。
但是,《易经》依然是指导人们美好生活的“引导者”。
其中,“天人合一”的思想,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将它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必然能使得生活更为舒适和和谐。
本文将简单阐述《易经》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并试图将它的理念与日常生活结合,描绘一个和谐的生活环境。
正文:“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古老的命题。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观念源远流长。
这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命题,为历来的思想家所重视,道、儒、佛家都不例外。
而《易经》的根本,在于帮助人找准自己的位置,它十分强调人与自然合一,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在《易经》中,乾、坤二卦代表天、地,而天地引申开来也分别有各自的含义。
天泛指地面以上的整个天空,又可以代表天地整个自然界,而地则是人类来已存在的家园,是一切生命得以存在的基础。
浅谈《易经》与人生感悟论文浅谈《易经》与人生感悟论文关键词:易经,浅谈,人生感悟,论文浅谈《易经》与人生感悟论文介绍:《易经》在我之前的理解中就是一部关于风水的着作,对它知之甚少。
但是,当听完张翰老师的讲座后,我对易经有了一个全新的理解。
《易经》是我国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据说最早由伏羲氏创立先天八卦,到周朝周文王改变了伏羲氏的坐标系,创立了后天八卦,推演出六十四卦,并写了每一封的卦辞,历史上称为《易经》。
《易经浅谈《易经》与人生感悟论文详情:[:]《易经》在我之前的理解中就是一部关于风水的着作,对它知之甚少。
但是,当听完张翰老师的讲座后,我对易经有了一个全新的理解。
《易经》是我国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据说最早由伏羲氏创立先天八卦,到周朝周文王改变了伏羲氏的坐标系,创立了后天八卦,推演出六十四卦,并写了每一封的卦辞,历史上称为《易经》。
《易经》一书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
《易经》是十三经第一本,四全书第一本。
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演绎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心理结构。
它似乎在称述世界的"道",在演绎宇宙的规律,似乎就是世间万物的联系,无处不透着神秘,无处不让人为之着迷。
同时我惊奇的发现它在中华文明史上的地位高到了令我叹为观止的地步。
经过老师的讲解,我知道《易经》并不只是一本占卜之书这么简单,他的精髓,或者说它的实质,是一种对人生和世界的哲理性的思考,它赋予人们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中国式的思维方式。
它可以说是影响中国人最深最广的一本哲学着作,是它成就了我们整个的中华民族。
正因为如此,我在讲座过程中,最大的收获应该是《易经》中的人生哲学,世界观。
《易经》中的人生态度有一个基本观点,就是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基本上是一致的。
这里《易经》首先强调的是知天,即认识、掌握自然界变化的规律。
《易经》用一整套特有的卦象系统,把自然界复杂的变化概括的予以表现,然后让人根据自然界变化的规律去认识自己目前的处境。
伦理学《周易》读后感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周易》这本书。
二十几年前,看有的文章中说,中国的《周易》,是二进制之父,假如没有《周易》,电脑也许要晚发明很多年,甚至几百年。
我是做无线电工作的,知道二进制是数控的基础。
在我的知识里,那时只是听有些老人说过《周易》这本书,理解为《周易》应该是算命方面的书,怎么还能与电脑,二进制联系在一起?所以,我就找了一本《周易》来看。
《周易》与二进制的关系很简单,马上就明白了。
但是,其中有很多的奥妙和很深的哲理,却让我至今都没有把玩明白。
为了明白,后来又看了很多版本的《周易》,虽然没有过深的明白,但因看了很多年,也有很些点滴的体会,在此纪录下来,以供大家分享。
《周易》到底是一本什么书,全世界都在研究与讨论。
这本书包罗万象,天文,历史,军事,哲学等等都有涉及,就象我们现在也有很多人在研究《红楼梦》一样,世界观不同,造成研究结果的不同。
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谈不上研究,但是书中的文字与哲理,我认为是很值得我们一看和把玩的。
古人云:不看《周易》,不能为将相,这话自有一定的道理和依据。
纵观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几个谋略家,象姜子牙、张良、诸葛亮,包括近代伟人---毛主席,这些人对《周易》都有很深的研究和造诣。
我看《周易》,虽然没有看懂什么,也感悟到了其中有些为人的道理。
象书中第一卦,“乾”卦,乾为天,说的是君子要效仿天的美德以“自强不息”,这是告戒我们做任何事,都要自始至终,不要半途而废;还说‘潜龙勿用’是说万事不要强出头,能办的就办,能做的就做,不能做的千万不要去做,通俗的解释就是说,枪大出头鸟。
包括古时候说皇上是“九五之尊”,这是对乾卦第五爻(发音:遥)的总结和概括,爻辞“飞龙在天”,所以用这个来形容皇上。
“坤”卦,坤为地,是要我们效仿大地的美德“厚德载物”。
这是教我们做人要有博大和宽广的胸怀,做人不要斤斤计较;“恒”卦,孔子在《周易》的系辞中说“夫妻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授之以恒”,这是教我们知道,怎样做一对好夫妻,夫妻的形成,就要持之以“恒”;“姤”卦,一阴五阳,有一女侍五夫之象,也有老男娶少女之说,这不是正配。
平实无华,厚德载物元亨,利牝马之贞。
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
西南得朋,东北丧朋。
安贞吉。
《易经》五千年的璀璨文化,铸就了中华民族谦逊、平实的性格。
没有自我浮夸的张扬,更多的是埋头实干地质朴;没有言辞华丽的炫耀,更多的是默默无闻的奉献。
正所谓平实无华,好人缘才有好人生。
潜龙勿用,我觉得挺适合自己这个年龄段的。
本来屡屡感觉不顺,不是班干部,在学生会也没有继续干下去,总觉得好像有点怀才不遇的感觉。
实际我自己也知道,在各方面自己还欠缺的很,现在暂时无法胜任更高的职位。
了解了潜龙勿用的道理之后我明白,自己需要的是积累,才疏学浅,一事无成在所难免。
人生充满了很多必然与偶然,厚积薄发实为必然,而偶然事件谁又能预测的到呢?只是期待着未来的某天,自己可以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人的一生,不论平凡还是伟大,绝不是一帆风顺的。
有春光明媚,也有寒风凛冽。
顺境中忍忍都舒畅,逆境时更能彰显人格的伟大。
在潜龙勿用的时候,要善于韬光养晦,把怨气、元、冤气、不服气转化为平心静气,利用时机,积累能量。
邓小平三起三落,谱写了伟大的人生篇章。
不该出头时不要强出头,俗话说“枪打出头鸟”,是龙,环境条件不成熟的时候,也不要争抢逞能。
人是很容易糊涂的,“潜龙”时不懂“勿用”,反认为人事不公平,社会不公平,满腹牢骚,气恼愤愤,这就不符合元亨利贞。
轻则影响身心健康,重则减短寿命。
毛泽东亦云:“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知进知退,才能元亨利贞。
犹记得那节课老师让我们读三遍“履霜,坚冰至”。
虽然我们还不能体会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单从字面意思,也能知晓几分。
孔子在《文言》中阐发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照顾,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
”防微杜渐矣!。
易经之精彩论文易经之精彩论文《易经》指《连山》《归藏》《周易》三本易书。
其中《连山》、《归藏》已失传,传世的只有《周易》一本。
现在的《易经》一般即《周易》。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易经之精彩论文,欢迎阅读!《易》之体用《易经》似乎是太难懂了,看了许多易学的书,使我们都是愈弄愈糊涂。
现在我们只要先注意先天、后天两个八卦,就能提纲挈领地了解了。
先天八卦所讲的,是宇宙未形成物质世界时之物理法则。
后天八卦所讲的,是物质世界形成后太阳系的物理法则。
先天所讲的是体。
后天所讲的是用。
《易》的体用,是在汉、魏、南北朝以后才发展出来的,道家的哲学,阴极则阳生,阳极则阴生,也是互为体用的道理。
了解了体用之分,我们自然会明了,许多堪舆方面、命理的各种不同八卦,只不过是将先天卦之“象”,搬到后天卦的“数”上,另成一个八卦,或者是将先天卦的“数”,搬到后天卦的“象”上,也另成一个八卦。
这样搬来搬去的应用,他们有他们的理,但是因为原理未见阐明,这门《易经》的学识,就变得更为神秘难懂了。
三家村与来知德孔子说“玩索而有得”,是指研究《易经》的方法。
在研究《易经》时,必须反复玩索卦象,才有心得,有人终生研究《易经》,也不一定达到最高境界,这是一门极有趣味的包罗万象的学问。
劝大家夜晚不要研究,因为一不小心,就会发觉东方之既白了。
为什么易学书籍那么多,又那么难懂呢?原来与三家村的学者有关。
这些三家村的学者,毕生在古老的环境中研究易学,实在值得钦佩,但可惜的是孤陋寡闻,前人老早已有的心得没有看到,他们仍在独自埋头研究。
明代有名的易学大家来知德,曾隐居二十年,专门研究易学。
不错,“来易”是很有名的,他确有极具价值的见地与发挥,但是,也因末遍阅先贤论《易》之书,使得他浪费了不少光阴,这些都是可佩而又可叹的,也足为我们研究学问的借镜。
后天卦之用“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
”这是在《说卦传》中,汉易据此以象数次序而解释物理世界的法则,据说是孔子所写,这个次序法则,当然是后天卦所表现的,也应该说,后天卦是根据这个法则而画的。
浅谈《易经》中的“易”《易经》的起源与中华民族同样古老,它在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社会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说在整个人类社会中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
《易经》是一本哲学书,易字由日月所组成,又有变化的意思,故易经也可说是一本关于变化的哲学经典。
《易经》中有三易原则:变易、不易、简易。
这三个原则对做人做事有着积极的指导和应用意义。
?变易:运动变化就是变易。
变易的法则是自然法则、社会法则,也是做事的法则。
不易:变化不息的宇宙和社会,乃至人的生命运动,在变化中各自遵循一定的规律性,动中有静,变中有不变。
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这些相对不变的规律性是可以认知和掌握的,这就是不易的法则。
做人也应如此,要从纷繁的变易中找出不易的规律和原则。
简易:由于熟悉和掌握了客观事物的变化规律,就能进一步探索出驾驭这些规律的智慧和要领,运用时能得心应手。
这就是简易法则。
一、做事要“变易”。
《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1)事物是在不断运动和变化的,在对纷杂的事情过程中,要保证工作的高效率,当环境发生变化时,做事的手段和方式也应该发生变化,学会变通,这就是变易原理。
变易之“易”为“变化之义”。
世界上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的做事模式,做事方法的有效性总是与特定的对象和环境条件相联系的,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也没有永远最优的方法。
.所谓“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2)懂得变通,是做好事情的重要条件。
就拿管理来说,宽松的管理不一定比严格的好;专业化未必比多元化好;分权未必比集权好;在此企业最有效的管理方法在彼企业不一定最有效;同一企业在此部门最有效的管理方法在彼部门不一定最有效;同一企业同一部门在此时期最有效的管理方法在未来的时期也不一定最有效;同一企业同一部门同一时期在此国最有效的管理方法在彼国同样不一定最有效。
任何优秀的管理方法和技巧总是相应于特定的组织和特定的环境中,当组织和环境发生变化时,管理方法也应相应地做出改变。
三一文库()/论文〔易经之精彩论文〕《易经》指《连山》《归藏》《周易》三本易书。
其中《连山》、《归藏》已失传,传世的只有《周易》一本。
现在的《易经》一般即《周易》。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易经之精彩论文,欢迎阅读!▲《易》之体用《易经》似乎是太难懂了,看了许多易学的书,使我们都是愈弄愈糊涂。
现在我们只要先注意先天、后天两个八卦,就能提纲挈领地了解了。
先天八卦所讲的,是宇宙未形成物质世界时之物理法则。
后天八卦所讲的,是物质世界形成后太阳系的物理法则。
先天所讲的是体。
后天所讲的是用。
《易》的体用,是在汉、魏、南北朝以后才发展出来的,道家的哲学,阴极则阳生,阳极则阴生,也是互为体用的道理。
了解了体用之分,我们自然会明了,许多堪舆方面、命理的各种不同八卦,只不过是将先天卦之“象”,搬到后天卦的“数”上,另成一个八卦,或者是将先天卦的“数”,搬到后天卦的“象”上,也另成一个八卦。
这样搬来搬去的应用,他们有他们的理,但是因为原理未见阐明,这门《易经》的学识,就变得更为神秘难懂了。
三家村与来知德孔子说“玩索而有得”,是指研究《易经》的方法。
在研究《易经》时,必须反复玩索卦象,才有心得,有人终生研究《易经》,也不一定达到最高境界,这是一门极有趣味的包罗万象的学问。
劝大家夜晚不要研究,因为一不小心,就会发觉东方之既白了。
为什么易学书籍那么多,又那么难懂呢?原来与三家村的学者有关。
这些三家村的学者,毕生在古老的环境中研究易学,实在值得钦佩,但可惜的是孤陋寡闻,前人老早已有的心得没有看到,他们仍在独自埋头研究。
明代有名的易学大家来知德,曾隐居二十年,专门研究易学。
不错,“来易”是很有名的,他确有极具价值的见地与发挥,但是,也因末遍阅先贤论《易》之书,使得他浪费了不少光阴,这些都是可佩而又可叹的,也足为我们研究学问的借镜。
▲后天卦之用“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
”这是在《说卦传》中,汉易据此以象数次序而解释物理世界的法则,据说是孔子所写,这个次序法则,当然是后天卦所表现的,也应该说,后天卦是根据这个法则而画的。
《易经》与中国传统文化论文第一篇:《易经》与中国传统文化论文《易经》指夏代的《连山》、商代的《归藏》及周代的《周易》,这三部经卦书统称为易经。
其中《连山》、《归藏》已失传,传世的只有《周易》一本,所以我们也时常称《易经》为《周易》。
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阐述关于变化之书,长期被用作“卜筮”。
“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易经》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
中国自春秋战国以来发展的诸子百家,大多也是从《易经》中汲取智慧,发展为各自的学说与理论。
而其中儒学圣人孔子便开启了唯心主义读解《易经》的方式,以自己的意思来读解《易经》,由此,《易经》已经不仅仅是“卜筮”之书,变得多元化,为启蒙之书、教育之书。
什么是“蒙”?蒙者,愚也。
孔颖达《正义》言:“蒙者微昧,暗弱之名,物皆蒙昧也。
”就是说蒙就是蒙昧和愚昧,就是幼稚和无知。
正因为蒙昧愚昧,幼稚无知,那就必须加强学习,注意修养。
所以,蒙卦实质上也就是劝勉人们学习之卦。
孔子作“十翼”读解《易经》,《十翼》即《易传》,是解释《周易》的著作,包括《彖》上下、《象》上下、《文言》、《系辞》上下、《说卦》、《序卦》、《杂卦》共有十篇,故称《十翼》。
杜甫诗云“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宛如儿童,出世时犹如一泓清泉,至纯至正,若自小不加以教育,使之放任自流,有了坏的习惯,劣性滋长,日后恐将铸成大错,悔之晚矣。
由此可知,启蒙教育乃是出生后的头等大事。
启蒙教育何等重要,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前就给我们明确指出来了。
孩子虽小,但生机勃勃,看似懵懂无知的状态,但内心充满求知的力量,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如果接受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则能养正,反之,改之难矣。
《礼记•学记》中“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观点,则是对《易经》教育思想的总结。
教育的核心思想是“君子以果行育德”。
易经有感《易经》是先人哲学智慧的大成,其思维辩证精辟磅礴,乃十三经之首。
三千多年来,掌握它、运用它的人少之又少,大多知其皮而不知其肉,懂其形而不懂其实。
目前市面上有关方面的书,照抄者又何其之多,可谓天下文章一大抄。
《易经》文辞古涩深奥,扑朔迷离,有人学了十几年,还未登堂入室,故有人叹曰:学易难,难于上青天。
成书于殷周之际的《易经》是中国文化的始祖,对中医学发展的影响很大。
谚云:“医易相通”。
《易经》“托物以明义,用小以喻大”的直觉思维模式以及由此发生的理论模式,直接影响着中医学的理论思维。
《易经》理深意宏,是自然科学的胚基,宇宙观的萌芽,多种学科的渊薮。
中医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部分,与《易经》亦必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内经》中的重要基础理论,如阴阳学说,藏气学说,气化学说,即递嬗于《易经》。
与《易经》一样,中医学也可看作是中国古代文化积淀而仍然生机勃勃的活化石,因此中医学在文化人类学家眼中,即是一种古代文化研究对象,又是一种现实文化的研究对象。
《易经》在一定范围内促进了中医学的发展,同时也增添了不少迷茫。
许多现代生物科学的最新进展与《易经》64卦有着惊人的对应关系。
可以预言《易经》的独特思维方法和西方科学试验相结合,是揭示生命奥秘的金钥匙。
其意义是不可估量的。
本文谨就《易经》与中医学发展的相关性做一初步探讨。
就是理也者。
条理,分辩清晰之谓也。
是大道是打通中西的“通”(通认识论实证分析哲学)。
不得不提道家之“道”,儒家之“理”,墨家之“辩”。
“道”无中生有变易于形而上之本体。
“理”形而下者为之器,器本义:器具,而意于事物之条理,道理,系统。
形而上,形而下逐渐清晰起来的各个具体事物。
(《易.说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通而成卦”。
大意是构成天、地、人的都是两种相互对立的因素,而卦,是《周易》中象征自然现象和人事变化的一系列符号,以阳爻、阴爻相配合而成,三个爻组成一个卦。
人生之《易》——读《易经》之感内容摘要:《易经》是国之精粹,世界三原典之一的一部宝书。
此篇文章主要就《易经》博大精深的人生哲学浅谈一下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人生道理。
自古至今,易经的传承大部分都以玄学和神话的方式传播,将是按客观规律和哲学来推断事物,以达到发展的作用。
然而这种传播形式对于我们大众的生活帮助亦很大,《易经》是一本哲学书,也是一本能够用来预测的哲学书,并且从中我们可以学到非常多的人生感悟。
关键词:《易经》精粹传播方式人生哲学正文:《易经》的起源与中华民族同样古老,它在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社会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说在整个人类社会中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
易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帮助人类安邦治国重要文化之瑰宝。
《易经》之“易”有简易、变易与不易之三义。
《易经》的阴阳五行、取象类认识方法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的整体思维和方式,这种天、地、人三才全方位的思维方式体现着“天人合一”的和谐观。
对于初学易经的我来说,自是不敢大谈特谈《易经》所包含的各种哲学知识,然而就我对《易经》的浅薄了解,我归纳了以下几点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很容易领悟却又经常被我们忽略的人生感悟。
一、学习方面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是既喜欢又厌恶学习的。
因为生活的神奇,大自然的神秘,宇宙的奥秘都时刻吸引着我们去探索、去求知,这就使得我们产生了学习的乐趣。
然而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不总是一帆风顺的。
我们难免会遇到解不开的难题,这时的烦恼、压抑、痛苦压住了我们求知的欲望,厌烦学习的心理也就产生了。
然而这些学习中出现的种种困难和挫折,在易经中我们都可以找到解决的办法。
(一)心有乾坤,神闲气定。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当人们浮躁的时候,应该想想那浩瀚飘渺、无穷无尽的宇宙为什么能够在数亿年的时间仍坚守着自己的法则,遵循自己的规律不动摇。
有时,我们总是觉得自己很烦躁,心不平,气不和,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失败的越演越烈。
只要我们能够时常静下心来,想想宇宙万物原始的样子,想想自己的原则和法则有没有坚持下来,永远不要给自己放弃学习的借口,坚持不懈才是硬道理。
《周易》与为人处世之道
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周易》与为人处世之道
在中国文化史上《周易》长期被崇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中外无数往圣时贤都对它怀有一种宗教崇拜般的特殊感情,并不惜皓首穷经,把自己整个生命和全部热情都献给它。
它作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一部珍贵文化典籍,对于中国文化举世惊羡的空前繁荣起了不可替代的重大历史作用。
对于处于大转型时代的中国来说,面临着多重历史难题:如何处理悠久沉重的历史传统与飞速发展的现代文明的关系,小农生产意识与现代社会化大生产观念的关系,加快现代化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推动文明的健康进步与消除文明的异化倾向的关系等。
在这种历史转折点,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并曾创造了灿烂文明的国家,如何从古代文化成就中获取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便是一个紧迫而重要的现实课题。
当今的易学热、国学热、传统文化热,便是这种时代需要的反映。
我们研究《周易》的目的,也是为了向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即我们要着眼于《周易》的现代意义,尽可能从中挖掘出积极闪光的思想意蕴。
《周易》作为中国文化的“大道之源”,它的思维方式、价值理念、生存智慧、人生哲学等,无疑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国文化的各个层面几乎都有明显的《周易》烙印。
中国古老的《周易》曾经为中国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且与现代科学文化颇相契合。
因此,我们相信,《周易》精湛的思想内涵,有益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有益于人类的全面进步。
于是,及时而准确地发掘《周易》蕴含的渊博智慧,便成为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重大课题。
《周易》提出了一系列为人处世的原则,其中不少思想就是在今天依然有着指导意义。
首先,易经提出处理天人关系的三大法则:识天、顺天、乐天。
《周易》关于吉凶祸福的判断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然规律。
《周易》有一个基本观点,就是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基本上是一致的。
因此,它总是用自然现象来类比社会现象,用自然现象的已然性来论证社会现象的应然性。
这里,《周易》首先强调的是知天,即认识、掌握自然界变化的规律。
知天,这是人生的第一要则。
知天并不是目的。
知天的目的是顺天。
天有它的运行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要顺天,关键要抓住时机。
时机抓住了,一帆风顺;时机失去了,后悔莫及。
那么,人怎么办?《周易》认为:“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
”人生的道路是漫长的,但关键性的地方也就那么几步,有些人善于审时度势,迅捷地捕捉住时机,一步登天,有些人则因一念之差、一步之迟而顿失时机,惜哉悲哉!古往今来,多少成败荣枯竟就在这一步之中,命乎?非也,乃时也!
全段话前面是讲“知天”、“顺天”,后面讲到“乐天”。
何谓“乐天”?乐天就是对人生抱一种达观的态度,超越具体功利的审美的态度。
人生之苦,大多在过于执着于功利诸如金钱、名誉、地位之类。
有了这些东西缠身,人就超脱不起来了,自由不起来了,快乐不起来了。
”
人在世界上不能做到事事都如意,一方面人应该努力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力求达到自己的目的,另一方面也不要把一次的成败、一事的成败看得过重。
如若自己的理想、愿望由于主客观的种种原因未能达到,也不应因此而颓废。
就算这种不成功是“天意”吧,也应对“天”持一种宽容的态度。
人生的意义是非常丰富的,难道除了不断地办事业就没有别的吗?人当然第一要义是谋生,但最高境界却是“乐生”。
乐天知命除了表现为对功名利禄的一种达观态度外,还往往表现为与大自然建立一种和谐关系。
徜徉山水,寄情自然,忘形骸于天地之外,这实是人生一大乐趣。
《周易》“乐天”思想在中国知识分子中影响甚大,陶渊明、李白就是两位最有名的代表。
周易提出了处理人际关系的三大法宝,守正、中孚、尚和。
天人关系虽然是《周易》哲学的主题,但《周易》探讨天人关系目的还是为人处世建立原则。
《周易》于这方面的讨论是宏观的,而于人际关系的讨论是微观的。
《周易》认为,人之处世,第一要义是要找到自己应处的位置。
“守正”这是《周易》推崇的为人处世的第一法宝。
按照《周易》的观点,天地万物各有其位,人不例外。
每个人都应在世界上找准自己应处的位置,如若这样,世界就是有序的了,就不会有祸乱产生了。
《周易》推崇的处世法宝第二当是“中孚”。
“中”,在这里表示出自内心的意思,“孚”,诚信的意思。
如果缺乏诚信,就会出现思想隔阂,就会产生纷争。
比如讼卦,卦辞就说,“讼,有孚窒惕”。
就是说:为什么会去打官司呢?是因为彼此的诚信被窒塞了,这话说得很对。
人与人之间,难免不发生利害冲突,但如果能开诚布公,相互谦让,至少不会闹到非公堂上相见不可。
诚信比物资重要。
诚信也要落实在帮助人上。
讲诚信不能只是口里说说,而要落实在行动上,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落实在帮助人的具体行动上。
只要处处以诚信待人,广施恩惠,其实是不必去问吉凶祸福的。
益卦九五爻辞说得很清楚:“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
”
《周易》关于“孚”的思想后来为儒家大加发展,提出“立诚”这一学说,在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结构的建构上起了重要作用。
《周易》推崇的处世第三法宝是“和”。
“和”在《周易》中是个十分重要的思想,“和”与“中”常常联:在一起,号称“中和”。
“中”要求做事不走极端,要适度,“和”则要求与他人关系要谐调,要顺畅。
“中”是讲个体所处的位置,“和”则是讲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和”往往以“中”为前提,“中”往往以“和”为归宿。
“和”的思想体现在《周易》的整个体系之中,而整个《周易》体系就是一个生命通达、循环不息的和顺的整体。
阴阳和顺是《周易》尚和思想的精髓。
阴阳和顺指的是性质相对或相反的事物的交流、沟通与统一。
周易提出了处理一切事务的三大要义:果决、审慎、适变。
虽说《周易》谈自强不息,谈果决很多,但给我们印象更深的,还是警惧、审慎。
它不乏青壮年进取的气概,但更多的我认为倒是老年人的忧患和智慧。
《周易》名之为“易”。
易的解释很多,但“易”最基本的意义——“变易”,恐怕要肯定下来。
《周易》不论从它的内容还是从它的形式来看;它都是讲变化的书,讲宇宙自然怎么变,人类社会怎么变。
讲这些变,落脚点还是人应该怎样在这种变化的环境中求生存、求发展。
“适变”是《周易》谆谆告诫人们的第三个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条法则。
适变的前提是知变;也就是说要知道宇宙自然、人类社会变化的原因、规律。
关于这《周易》谈得最多。
《周易》认为,事物发展是经过了一个由渐变到突变、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的。
当事物发展到了它所能容许的最高限度,它就要发生突变,向另一个方向、相反的方向发展,即《系辞·下传》所说的“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
《周易》虽然认为宇宙万物的变化有自己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周易》并不认为人在规律面前是完全无能的,它强调人可以认识、掌握这种变化的规律,以变应变,唯变所适。
这就非常了不起。
承认规律可以认识,可以掌握,这就无异于说,人可以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实际上,整个《周易》讲的就是人如何掌握自己的命运。
从本质上来看,《周易》是一部哲学著作,是一把把握人生的金钥匙。
《周易》最大的可贵就在于它不仅揭示客观世界变化的规律,而且告诉人们如何去认识、掌握这些规律,从而尽可能地去争取更好的结局,换句话说,就是如何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我们学习易经不只是要领悟的含义,最重要的是将它的思想运用于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乃至社会改造中去,做到学有所用,将《周易》真正的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