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 格式:pdf
- 大小:114.76 KB
- 文档页数:1
基于STEM教育模式下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初探1. 引言1.1 背景STEM教育模式下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初探引言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工具。
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部门也在不断探索如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基于STEM教育模式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备受关注。
STEM教育模式(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Mathematics)是一种将自然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融合在一起的教育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在此背景下也在不断探索以STEM教育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通过对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的分析,可以发现现有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本文将从STEM教育模式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改进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基于STEM教育模式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以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并推动中职教育的发展。
通过分析现行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探讨基于STEM教育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模式,旨在为中职学校提供更加有效的教学改革策略和案例分析,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和就业能力提升。
本研究旨在为中职教育领域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创新与发展,为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做出贡献。
1.3 意义在STEM教育模式下,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基于STEM教育模式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能力。
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学会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还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解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摘要:本文论述了案例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案例教学法中图分类号:tp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3) 06-0000-02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用人单位对员工的计算机能力要求越来越高,高职学生计算机素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今后的发展。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21世纪人才培养方案中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
其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同时,知识量大、课时少,知识点发展快,操作性强是这门课程的主要矛盾。
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让不同起点不同层次的学生能高效地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及操作,是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长期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为了适应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的教学改革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本人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尝试各种教学方法,学习、观摩、综合参考其他教师的先进教学方法,引入“案例教学法”。
1案例教学法所谓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式的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
它要求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以案例为基本教材,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多种形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对案例所提供的材料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见解,作出判断和决策,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2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2.1设计案例在计算机基础的课堂教学中,不能单单只讲理论知识,要从实用出发,有真实的案例,使学生学习完这门课程后能处理实际问题。
因此在教学中的案例应从实用出发,这样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讲解案例,使学生掌握必要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要想实施案例教学,案例的选取非常重要,案例是教学的主线,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载体。
下面是本人对本课程的案例设计:案例1:报纸的排版,具体任务:认识word工作界面。
录入文稿。
文稿格式化。
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及计算机应用的迅速普及,计算机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社会对人才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计算机已不仅仅是一种工具,而成为一种文化。
对于计算机知识的学习,不但要了解计算机,而且要能应用计算机。
计算机应用技能是学生职业能力中的第一个重要的基础技能。
如何搞好计算机基础教育以及如何在计算机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就成为当今各高校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目前现有的计算机基础教材多数仍面向“零起点”的学生,忽视了忽视了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中的非“零起点”,在一定程度上重复讲授学生原有知识,使得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枯燥乏味,造成了学生对于教学的要求差异较大,因此对于教学效果的反馈差异也较大。
在这种形势下,很需要合理组织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弥合学生之间的起点差异。
其次,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基本上都采用统一的计算机理论教材和上机指导方式,按理论课和实践课1:1的课程分配比例,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实际操作的需要,造成学生上理论课时感觉枯燥,而上实践课又觉得时间太少,同时也造成了教学内容与教学学时数之间存在难以解决的矛盾。
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为了使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针对目前教学的现状,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进行调整和改革。
(一)教学内容改革。
把计算机应用能力分为3个层次:操作使用能力、应用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
操作使用能力是指最基本的使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例如,文本与图形表述能力、网上交流能力、信息检索能力等,这是对每一个高校学生的基本要求;应用开发能力是指在操作使用能力基础上,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本专业领域中的能力,要求学生将计算机技术与本专业知识结合,综合运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有效地去处理本专业的任务,要引导学生善于通过自主学习获取新的知识,根据本专业领域的需要进行有关计算机应用的创新。
地方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摘要】本文针对目前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环境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的思想。
探讨了如何更有效地提高职业学校学生计算机基础的应用能力。
【关键词】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各行业在大量需求技术人员的同时,对技术工人的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
熟练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已成为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必备的素质之一。
因此,地方职业学校作为培养技术工人的重要力量,计算机基础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就成为目标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针对目前计算机基础课程在职业学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环境建设和师资培养几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提高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水平。
一、当前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生源质量差,学生程度参差不齐近几年,随着普通高招和中职院校的不断扩招,职业学校生源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学生普遍存在文化基础差、厌学情绪重、自我约束力低等现象。
计算机知识水平也是参差不齐。
有的常用操作已十分熟悉;而有的学生对于电脑的使用可以说一窍不通。
学生基础薄弱、知识结构的不均衡,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
(二)教材内容相对陈旧,硬件设施投入不够从教材内容看,许多教材的内容还是限于windows的基本操作、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和上网操作等一些基础知识,这些已经很难满足现代用工单位对毕业生计算机能力的要求。
亟待教材内容的更新和增加。
另外,很多职业学校对计算机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或是因为资金短缺,缺乏对计算机教学的硬件设施投入,学生往往是学的多,练得少。
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现在的市场需求有很大差距。
(三)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落后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多数学校已由传统的“黑板+粉笔”转变为多媒体教学。
但长久以来仍然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模式。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commercial use《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在高等院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讨,并结合实际教学过程,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和方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面向大一新生所有本科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和实践性。
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具有操作和使用微机系统的基本能力。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包括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微机的基本构成及各部件的功能、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和数据库知识、以及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的使用等等。
使得任何专业的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把计算机作为获取和交流信息的工具之一。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为了实现如上所述的教学目标,我走访了多家企业,与本院和兄弟院校的各专业教师进行了座谈,了解到了不同专业在今后的学习中对计算机知识的不同要求。
下面以会计专业为例,探讨一下《大学计算机基础》在该专业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改革方案。
会计专业是研究企业在一定的营业周期内如何确认收入和资产的学问。
会计师除了准备财务报表以及记录企业交易行为外,更重要的是能够参与企业间的合并、质量管理、信息技术在财务方面的应用、税务战略以及很多企业的管理决策活动。
所以一个现代高水平的会计人才,不仅仅要会收钱,会记帐,会审计,更应该利用会计这个工具,学会管理,具备多方面的能力,美国一个权威职业评估机构分析得出:Computer literacy是会计专业人才应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
同时,现代信息技术对会计工作也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会计实务的重点将由原来的编制凭证、记账、结账、编制报表等转向收集信息、存储信息、加工信息、传递信息、查询信息等。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改革是迎合技术发展,满足学生需求的关键要素,也是当
前高校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面对教学改革的需求,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改革一方
面推行了新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创新了新的教学方法,使《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更具
有时代特征。
首先,在教学内容上,大学计算机基础已形成以主流计算机技术为主,包括多核处理、分布式操作系统、云计算、数据库管理、网络编程以及移动应用等。
它针对传统的计算机
基础教学内容提出了新的挑战,全面涵盖当前计算机技术的各个方面,从而使学生具备未
来应用计算机技术的能力。
其次,改革过程中也大胆融入新一代计算机技术,比如:面向对象编程、计算机网络、机器学习、移动应用以及大数据等,以充实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以满足他们对新科技
的迫切需求。
此外,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实践教学法,包括实践环节的建立,重视学生的实践学习,实践项目的开展以及实验室的布置。
使学生有机会参与实验,从而吸取工作的经验,加深
理论知识的应用。
最后,通过加强教学管理,优化师资队伍,围绕教学目标,提出教学改革,提升教师
素质,强化教学准备,促进教学思想,完善教学方法,以及组织教学活动等等,从而推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取得颇为可观的成效。
总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是做出艰难抉择的不易过程,为实现信息社会
对高校的要求,必须以创新的课程内容、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完善的教学管理,不断优化教
学质量,使学生掌握未来应用计算机技术的能力。
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初探[摘要]文章主要针对计算机基础课程在高等院校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和探讨,并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具体的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基础课教学中,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把计算机作为获取和交流信息的工具,引导学生进入计算机科学的大门,为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知识打好基础。
为了了解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情况,我们在邢台学院进行了一次调查。
调查的对象有两组,一组为教师和高年级学生,着重了解他们使用计算机进行工作的情况;另一组是大学一年级学生,全面了解他们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意见与建议。
在此基础上,我们就该课程体系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分析,并提出了对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方式改革的建议。
一、调查情况参与调查的学生一共586人,其中理科非计算机专业286人,文科专业300人。
我们从三个方面来考察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学方式,即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学生对作业、考试等的看法;学生对老师讲课方面的建议。
1.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
在理科学生中,将近90%的学生认为老师能够及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近70%的学生认为老师能够认真批改作业并讲解。
相比之下,文科专业的学生对此有不同看法。
在文科学生中,有70%的人认为老师提供了有效的帮助;5%的人认为老师没有尽到责任;80%的学生认为老师能够认真或基本认真批改作业并讲解。
2.学生对作业、上机、出勤和考试的看法。
无论文科还是理科,75%的学生认为老师非常有必要就作业中的问题进行讲解;90%以上的学生能独立或者基本独立完成作业;70%左右的学生认为课程学习难度适中;90%以上的学生认为只有平时踏实学习才能在等级考试中取得好成绩;88%的学生认为上机环境还可以,能够完成任务;69%的学生认为上机实践量适中。
出勤情况随着年级的增长而变差。
满勤并且没有迟到过的学生在一年级中占80.5%,而在二年级中只有一两个学生能做到这一点,不过大部分学生是偶然迟到或者偶然旷课,出勤情况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