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化学平衡常数》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77.50 KB
- 文档页数:13
化学平衡常数教学设计
授课对象:高三化学班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目标:
(1)掌握什么是化学平衡常数;
(2)了解它的重要性;
(3)能正确计算化学平衡常数。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把握化学反应动态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化学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临场发挥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一)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
1.定义:它是指特定温度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之比的函数,在该温度下,反应物改变几何比例时,反应量也增加几何比例,而不经过更多的变换。
2.意义:其实,化学反应的过程其实是瞬息万变的,但是当反应物浓度发生变化时,反应量变化速度略有不同。
而一个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就是反应物及反应生成物在狭义上的浓度比,该比例可以体现化学反应的动态特征。
(二)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
1.通过求解化学方程式来得出化学平衡常数:
以H2+Cl2→2HCl为例,其平衡常数Kc=[HCl]^2/[H2][Cl2]
2.通过实验测定的方法得出化学平衡常数:
可以先假定化学反应式,把其中一种浓度组合的反应物加入容器中,实现反应的平衡,然后测量反应的反应物浓度,最后用平衡常数的函数表达式来求取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化学平衡常数》教案教案:化学平衡常数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的条件;2.掌握如何计算化学平衡常数;3.理解平衡常数对化学反应的影响;4.能够运用平衡常数进行化学反应的定量分析。
教学重点:1.化学反应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2.平衡常数的计算和应用。
教学难点:1.如何计算平衡常数;2.平衡常数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教学准备:1.投影仪和电脑;2.白板和彩色粉笔;3.相关实验器材和实验药品。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引发学生对化学反应平衡的思考,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探讨什么是化学反应平衡。
并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反应不会往前进行,而会保持一个恒定的物质浓度?二、概念讲解(15分钟)1.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的条件:闭合体系、反应物浓度不变、反应速率相等。
2.化学平衡与动态平衡的关系:理解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指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明显变化,但是反应仍在持续进行。
3.平衡常数的定义:平衡常数是在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之比的乘积,用于描述平衡位置和反应的进行方向。
三、计算平衡常数(20分钟)1.理论计算方法:给出一个简单的一级反应方程式,带领学生通过理论推导,了解如何根据反应方程式和反应物浓度计算平衡常数。
2.示范计算过程:通过投影仪示范计算平衡常数的过程,注重解题思路和方法。
3.练习训练:现场解答并指导学生进行相关计算练习。
四、平衡常数的意义和应用(20分钟)1.平衡常数对化学反应的影响:根据平衡常数的大小,可以判断反应的进行方向和平衡位置。
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理解平衡常数的作用。
2.平衡常数与浓度的关系:根据平衡常数的定义式,讲解平衡常数与浓度之间的关系,并给出相关的定量分析方法和计算例题。
五、实验示范(15分钟)通过实验演示的方式,展示平衡常数的实际测量方法和实验结果,并简单讲解实验原理和步骤。
六、作业布置(10分钟)给学生布置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运用平衡常数进行计算和分析,巩固所学知识。
化学平衡常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点;2.掌握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3.理解化学平衡常数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4.能够应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浓度和平衡浓度。
二、教学内容1. 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点化学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化学平衡的特点包括:1.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2.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例固定;3.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速率相等。
2. 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化学平衡常数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浓度比例的乘积的稳定值。
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如下:K c=[C]c[D]d [A]a[B]b其中,a,b,c,d分别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数,[A],[B],[C],[D]分别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
3. 化学平衡常数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化学平衡常数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可以用 Le Chatelier 原理来解释。
当反应物浓度增加时,平衡常数会减小;当反应物浓度减少时,平衡常数会增大。
4. 应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浓度和平衡浓度应用化学平衡常数可以计算反应物浓度和平衡浓度。
具体方法如下:1.已知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可以计算出平衡常数;2.已知平衡常数和反应物浓度,可以计算出生成物浓度;3.已知平衡常数和生成物浓度,可以计算出反应物浓度。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实验演示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具体教学步骤如下:1.讲授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点;2.讲授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3.实验演示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4.讨论化学平衡常数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5.讨论应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浓度和平衡浓度的方法。
四、教学评价本课程的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实验报告。
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听课情况、提问情况和讨论情况;实验报告主要评价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分析。
化学平衡常数教案化学平衡常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理解:(1)了解化学反应的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2)了解平衡常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了解影响平衡常数的因素。
2. 技能与过程:(1)掌握写出化学反应式;(2)能够计算平衡常数的数值;(3)能够利用平衡常数计算浓度和反应物质量的变化。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平衡的兴趣;(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讨论和实验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化学反应的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2)平衡常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
2.教学难点:(1)化学反应的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的理解;(2)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的掌握;(3)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探究活动(1)学生实验:①原料:梅酒酯、水②实验步骤:取一定量的梅酒酯和水,装入试管中,摇匀后静置。
③结果及讨论:观察实验现象,思考梅酒酯和水是如何反应形成平衡的。
(2)学生讨论及总结:①梅酒酯和水反应生成酯和酒的反应是否是单向的?②为什么反应会形成平衡状态?③平衡常数是什么意思?2.概念讲解(1)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2)平衡常数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3)平衡常数受温度、浓度和压强的影响。
3.练习与讨论(1)练习题:①在化学反应A+B=C+D中,平衡常数Kc的表达式是什么?②已知一个反应的平衡常数Kc=10,C和D的初始浓度都为0.2mol/L,求A和B的初始浓度。
③在以下反应中,哪个反应的平衡常数最大?反应1:2A+2B=3C反应2:A+B=C反应3:A=2B(2)讨论: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分组讨论平衡常数受温度、浓度和压强的影响,并汇报讨论结果。
4.实验(1)实验内容:学生自行设计一个反应实验,通过测量不同条件下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或质量,来确定平衡常数Kc的数值。
(2)实验步骤:①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化学平衡常数》教学设计课程主题:化学平衡常数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的平衡状态和平衡常数的概念;2.掌握计算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的方法;3.理解温度、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4.能够根据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
课程内容及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步骤一:导入(10分钟)1.引入化学平衡的概念,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发学生对化学反应平衡的思考。
2.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反应为什么会趋向于达到平衡态。
步骤二:概念讲解(15分钟)3.解释化学反应的平衡态和平衡常数的概念,以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例为基础进行说明。
4.讲解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公式和表示方法。
步骤三:计算平衡常数(25分钟)5.通过示例化学反应方程式,引导学生计算平衡常数。
6.提供几个常见反应的平衡常数示例,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步骤四:评价(10分钟)7.给学生一些平衡常数的计算题目,考察他们的理解程度。
8.指导学生互相评价,并就常见问题进行解答。
第二课时:步骤一:回顾(5分钟)1.复习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化学平衡常数的理解程度。
步骤二:影响平衡态的因素(20分钟)2.讲解温度、压力、浓度等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3.通过实验和示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这些因素对平衡常数的影响。
步骤三:浓度计算(25分钟)4.提供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并给出初始浓度。
引导学生计算平衡浓度。
5.引导学生发现平衡浓度和平衡常数的关系。
步骤四:应用实例(20分钟)6.提供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反应方程式和平衡常数计算浓度或预测反应方向。
7.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题方法和答案。
步骤五:总结(10分钟)8.总结课程所学内容,包括化学反应的平衡态和平衡常数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温度、浓度对平衡的影响。
9.提供一些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平衡常数的掌握。
教学方法和学具使用:1.通过引导和讲解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平衡和平衡常数的概念。
化学平衡常数教案教案标题:化学平衡常数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和意义;2. 理解平衡常数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3. 掌握计算平衡常数的方法;4. 理解平衡常数对反应方向和反应速率的影响。
教案步骤:引入(5分钟):1. 通过实例或问题引起学生对化学平衡常数的兴趣,例如:“当我们烧一根蜡烛时,为什么蜡烛会燃烧完而不会继续燃烧下去?”2.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可能的原因,引出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
知识讲解(15分钟):1. 解释化学平衡的概念,即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之间达到稳定状态的情况。
2. 介绍平衡常数的定义,即反应物浓度与生成物浓度的乘积的比值。
3. 解释平衡常数对反应方向的影响,当平衡常数大于1时,反应向生成物方向偏移,当平衡常数小于1时,反应向反应物方向偏移。
4. 引导学生理解平衡常数与反应速率的关系,平衡常数大的反应速率较快,平衡常数小的反应速率较慢。
示例演练(20分钟):1. 提供一个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并要求学生计算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2. 引导学生按照平衡常数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并解释计算过程。
3. 帮助学生理解平衡常数的数值意义,比较不同反应的平衡常数大小。
4.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让他们自己计算平衡常数,并讨论结果。
拓展应用(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解释温度对平衡常数的影响。
2. 提供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让学生分析平衡常数在这些例子中的作用。
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化学平衡常数的重要性和应用。
2.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化学平衡常数的相关知识,并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教学资源:1. 化学平衡常数的教材和参考书籍;2. 化学实验室或模拟实验软件,用于演示化学反应平衡的实验过程;3. 计算器或电脑,用于计算平衡常数。
评估方式:1. 课堂讨论和问题解答;2. 学生完成的计算平衡常数的练习题;3. 学生对平衡常数在实际应用中的理解和分析。
化学课教案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化学课教案:一、引言化学反应的平衡是化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平衡常数是用来描述化学反应平衡程度的一个参数。
理解和掌握平衡常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对深入理解化学反应平衡机制以及进一步学习化学反应动力学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将以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为主题,通过引入相关概念和实例,帮助学生掌握平衡常数的定义、计算和应用。
二、平衡常数的定义和表达式1. 平衡常数的概念:平衡常数是在给定温度下,反应物浓度与产物浓度的乘积之比的一个定值。
它用于描述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和产物之间浓度的稳定关系。
2. 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对于一般的化学反应aA + bB ⇌ cC + dD,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c = [C]^c[D]^d / ([A]^a[B]^b),其中[A]、[B]、[C]和[D]分别表示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
三、计算平衡常数的方法1. 平衡浓度的确定:在实验中,可以通过测量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来确定平衡常数。
可以利用化学计量关系计算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
2. 平衡常数的计算:根据平衡浓度的确定结果,代入平衡常数表达式,即可计算得到平衡常数的数值。
四、平衡常数的意义和应用1. 平衡常数的大小:平衡常数的数值大小表示了反应物和产物之间浓度稳定的程度,当平衡常数大于1时,说明反应体系中产物的浓度较大;当平衡常数小于1时,说明反应体系中反应物的浓度较大。
2. 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温度、压力、浓度和反应物的物质状态等因素都会对平衡常数产生影响。
3. 平衡常数的应用:平衡常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可以应用于化学工业生产的优化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
五、实例分析以酸碱中和反应为例,通过实际实验数据来计算平衡常数的数值,并分析不同因素对平衡常数的影响。
六、小结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同学们了解了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应用。
理解平衡常数的意义和影响因素,对于深入学习化学反应平衡机制以及进一步应用化学知识都具有重要意义。
有关化学平衡常数及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掌握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及表达式。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化学平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化学平衡的概念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及计算方法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2. 教学难点:化学平衡常数的理解与应用有关化学平衡计算的技巧与方法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化学平衡常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展示化学平衡的过程,增强学生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有关化学平衡常数及计算的PPT。
2. 案例材料:有关化学平衡常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实例。
3. 练习题:针对本节课内容的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个有关化学平衡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平衡的概念及重要性。
2. 讲解化学平衡的概念讲解化学平衡的定义,通过PPT展示化学平衡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的特点。
3. 介绍化学平衡常数讲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及表达式,让学生理解化学平衡常数与反应进行程度的关系。
4. 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讲解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有关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技巧。
5.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化学平衡常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6.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7.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
8. 作业布置布置有关化学平衡常数及计算的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后辅导针对学生在课后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辅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10. 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化学平衡常数及有关化学平衡计算的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有关化学平衡常数及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及其意义。
2. 掌握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3. 能够运用化学平衡常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2. 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公式及计算方法。
3. 化学平衡常数与反应进行程度的关系。
4. 实际案例分析:运用化学平衡常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计算方法及实际应用。
2. 教学难点: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公式及实际问题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计算方法及应用。
2. 利用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平衡常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重要性。
2. 讲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及表示方法,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
3. 讲解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公式及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计算。
4. 分析化学平衡常数与反应进行程度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反应进行程度的判断依据。
5. 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化学平衡常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提高合作学习能力。
7.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课堂上能够更好地参与讨论和思考,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化学平衡常数概念的理解程度。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化学平衡常数的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化学平衡常数计算方法的掌握。
七、教学拓展1. 介绍化学平衡常数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有关化学平衡常数及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掌握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及其表达式。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有关化学平衡计算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化学平衡的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化学平衡的概念及平衡常数的概念。
2. 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及计算方法。
3. 化学平衡常数与反应进行程度的关系。
4. 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实例。
5. 实验:观察化学平衡的移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表达式及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化学平衡常数与反应进行程度的关系,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实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平衡常数的概念及表达式。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讲解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实例。
3. 采用实验法观察化学平衡的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教案、PPT。
2. 实验器材:烧杯、试管、滴定管等。
3. 实验试剂:酸、碱、盐等。
【教学环节】1. 引入:通过实例介绍化学平衡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平衡的特点。
2. 讲解:讲解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表达式及计算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实例,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4.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化学平衡的移动。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点。
2. 讲解:详细讲解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表达式及计算方法,结合实际例子进行阐述。
3. 案例分析:分析几个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实例,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并解释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4. 实验操作: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化学平衡的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平衡的变化。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化学平衡常数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化学平衡常数教案【篇一:高中化学选修4第二章化学平衡常数教案】化学平衡常数【学习目标】:1、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2、运用化学平衡常数对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判断3、运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计算,转化率的计算【学习过程】:[引言]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之间有怎样的定量关系,请完成44页[问题解决],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一、化学平衡常数1的乘积与反应物浓度以系数为指数的幂的乘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
这个常数就是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简称平衡常数)2、表达式: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a(g)+ nb(g)pc(g)+qd(g)当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k==cpqmn阅读45页表2-7,你能得出什么结论?3、平衡常数的意义:(1)平衡常数的大小反映了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也叫反应的限度)。
k值越大,表示反应进行得k值越小,表示反应进行得(2)判断正在进行的可逆是否平衡及反应向何方向进行:qc<k ,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qc=k ,反应处于平衡状态qc>k ,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3)利用K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若升高温度,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若升高温度,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阅读45页表2-8、2-9,你能得出哪些结论?二、使用平衡常数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有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无关。
2、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水(液态)的浓度、固体物质的浓度不写c(s)+h2o(g)fe(s)+co(g)co(g)+h2(g),fe(s)+co2(g),3、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关例如:n2(g)+3h2(g)2nh3(g)的平衡常数为k1,1/2n2(g)+3/2h2(g)衡常数为k2,nh3(g)1/2n2(g)+3/2h2(g)的平衡常数为k3;写出k1和k22写出k2和k3写出k1和k3转化率越大,反应越完全!四、有关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阅读46页例1和例2。
教学课题专题专题1化学反应速率单元第二单元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节题第三课时化学平衡常数1、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过程与方法能描述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培养归纳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化学平衡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动态的,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化学平衡计算教学难点计算。
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法教学过程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基面知识)二、化学平衡常数对于可逆反应aA(g)+bB(g)cC(g)+dD(g)平衡常数表达式,它的大小能说明,K值越大,表示。
平衡常数受的影响较大,使用时要注明。
因为和的浓度可视为定值,所以在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中不计算。
(小结)对反应m A + n B p C + q D一、化学平衡常数1、表达式:平衡常数K =nmqpBcAcDcCc)()()()(••2、影响因素及注意:K受温度影响3、意义:越大,反应进行的越完全4、作用:(1)进行定量计算(2)判断化学平衡移动方向通过自学完成数据分析:书P44表2-6生成物平衡时浓度方次的乘积与反应物浓度方次乘积之比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增大)过程解析:反应常数K′=)()()()(222OHcCOcHcCOc=03.001.005.001.0⨯⨯>1,即反应要向K=1的方向进行只能使分子减小、分母增大即向逆反应进行。
温度不变即K不变CO(气) + H2O (气) = CO2(气) + H2(气)起始浓度0.01 0.1 0.01 0.05 变化浓度x x x x平衡浓度(0.01-x) (0.1-x) (0.01+x) (0.05+x)K=1=)()()()(222OHcCOcHcCOc=)1.0()01.0()05.0()01.0(xxxx-⨯-+⨯+得α(CO)④保持容器温度、体积不变,若在容器中充入适量的H2,则重新达到平衡时,CO的反应速率比充H2之前___增大___(大、小、不确定)理由是什么?[解析]:增大任一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化学反应速率都增大。
2.3.4 化学平衡常数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会根据化学反应书写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2) 掌握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及应用;(3) 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1)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2)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归纳能力;(3)通过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以本节知识的学习为载体使学生感受到获取新知识新方法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2)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的书写、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及应用 教学难点: 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及应用教学方法:问题引导法、讲授法、例题探究式教学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推进新课 导入新课 【复习回顾】1、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时,该可逆反应达到了最大限度即达到了 ,化学平衡的特征有哪些?【过渡】接着我们学习了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及平衡移动原理,今天我们接着学习化学平衡的另一性质,化学平衡常数。
推进新课【板书】2.3.4 化学平衡常数【投影】以 I 2(g) + H 2(g) 2HI(g)的反应为例,研究化学平衡的性质【探究活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28页标题三下面的内容及29页浓度关系数据表,分析表中的数据回答以下问题:【投影】1、反应在 温度下进行,前三组反应只加反应物,从 建立平衡,后三组反应只加生成物,从 建立平衡,且每组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起始浓度 ,但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的值基本 。
2、通过以上的分析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环节一: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 环节二: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 课堂小 结环节二:化学平衡常数的简单计算【投影】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出:(1)温度不变时, 为常数;(2)常数与反应物生成物的起始浓度大小无关;(3)常数与正向建立还是逆向建立平衡无关。
化学平衡常数1、知识与技能(1)、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及表示方法。
(2)、能知道平衡转化率(3)能运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书中表格的数据分析,培养学生利用各种图表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2)、通过对获取的大量事实和数据等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本章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化学对人类生活、科学研究和社会的贡献。
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运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表示方法及简单的计算。
三、教学难点化学平衡常数的简单的计算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方法问题推进法、讨论、比较法活动教学内容设计意图【情景导入】【教师活动】血液的pH保持在7.3 5~7.45是非常必要的,血液中存在以下平衡体系:,这一平衡体系对维持pH的变化范围起重要作用。
不正确的呼吸可能导致血液中酸碱不平衡.太快或太深的呼吸会导致呼吸碱中毒,太慢或太浅的呼吸会导致呼吸酸中毒,那么我们应如何定量求得正常呼吸C02的范围?我们知道,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存在化学平衡状态。
那么,当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究竟有多少反应物转化成了生成物,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之间是否有一定的关系?请大家完成第44页的“问题解决”。
完成表2-6计算一定条件下,不同起始浓度的二氧化氮或四氧化二氮进行反应,达到平衡后各物质平衡浓度之间的关系。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学生活动】【投影】【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通过计算同学们是否发现什么规律?其中浓度的指数与化学方程式有何联系?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对比,相互讨论后得出结论: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的系数次方的比值是一个定值。
引导学生思考【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板书】如果反应物或生成物不止一种,情况又如何呢?如: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H2+I2=2HI,起始以及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如表2—2所示。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常数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平衡反应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3. 通过实例掌握如何应用化学平衡常数。
教学重点:
1. 化学平衡反应的定义和特点。
2. 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3. 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
教学难点:
1. 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理解。
2. 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掌握。
教学准备:
1. PPT课件。
2. 化学平衡实验器材。
3. 化学平衡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引入化学平衡反应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化学平衡反应的定义及其特点。
二、讲解化学平衡常数(10分钟)
1. 介绍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
2. 讲解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3. 举例说明如何应用化学平衡常数。
三、实验操作(15分钟)
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化学平衡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化学平衡反应的变化过程。
四、讲解实验结果(10分钟)
根据实验结果,讲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及计算方法。
五、小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化学平衡常数的重要性和应用。
六、课堂练习(15分钟)
布置相关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了初步了解,并通过实验实践加深了对化学平衡反应的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使用案例和实验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化学平衡常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化学平衡常数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条件;2.掌握计算化学平衡常数的方法;3.理解化学平衡常数对反应进行预测和分析的意义;4.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化学平衡的概念和条件;2.平衡常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3.平衡常数在酸碱中的应用;4.平衡常数在溶解度平衡和气相平衡中的应用;5.平衡常数对反应进行预测和分析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反应引起学生的兴趣,如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溶液,要求学生思考反应的终点,以及为什么反应会停止。
1.知识讲授(1)化学平衡的概念和条件通过讲解化学平衡的定义和条件,引导学生明白化学反应不仅是一种物质转化过程,也是一种动态平衡过程。
(2)平衡常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介绍平衡常数的概念和定义,并讲解如何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平衡常数,包括酸碱中的离子浓度、溶解度平衡中的溶解度积和气相平衡中的压强。
(3)平衡常数在酸碱中的应用以酸碱反应为例,讲解平衡常数在酸碱中的应用,包括酸碱强弱的判断和计算离子浓度的方法。
(4)平衡常数在溶解度平衡和气相平衡中的应用介绍平衡常数在溶解度平衡和气相平衡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溶解度积和气体的压强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
2.实验探究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和验证实际反应中的平衡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平衡常数的特点和规律。
(1)溶解度平衡实验:选取一种具有较小溶解度的盐类,如氯化银,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过程中溶解度的变化,通过测量溶解度来计算溶解度积,从而求得平衡常数。
(2)气相平衡实验:选取一种气体反应,如氧化亚氮的平衡反应,让学生通过改变反应物浓度、温度和压强来观察反应的平衡现象,从而探究平衡常数的变化规律。
3.拓展应用通过解析实际例题,让学生熟练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技巧,理解平衡常数对反应进行预测和分析的意义。
四、教学评价方法:1.完成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对平衡常数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2.参与实验探究,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3.解答应用题,检验学生对平衡常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
化学平衡常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化学平衡常数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平衡常数的意义和作用,并能够应用平衡常数解决化学平衡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分析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实例学习化学平衡常数。
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探究和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平衡常数解决化学平衡相关问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识(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幅化学反应图像,让学生观察其中物质的转化和组成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当反应达到一定程度后,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是否还有转化和变化。
然后,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如何确定一种反应在达到平衡状态后,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转化和变化?”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2.理论讲解(2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向学生讲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解释平衡常数的意义和作用。
重点讲解下列内容:(1)化学平衡的概念:当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转化速率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2)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在平衡状态下,各物质的浓度之比的定值。
(3)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和计算方法。
(4)平衡常数与化学反应方向的关系:可以通过平衡常数的大小来预测化学反应的方向。
3.实验操作(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以下实验操作:(1)观察电解水:将两根电极分别放入水中,通电一段时间后,观察并描述电极和溶液的变化。
引导学生思考:电解水反应在达到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转化和变化是否停止?(2)观察酸碱中和:将酸和碱溶液慢慢混合,观察酸碱中和反应的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引导学生思考:酸碱中和反应达到平衡时,是否仍然会有酸和碱之间的转化和变化?(3)观察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将酸溶液和碱溶液慢慢混合,加入酸碱指示剂,观察颜色的变化。
《化学平衡常数》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化学平衡常数》属于课标选择性课程模块1 《化学反应原理》主题2 《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和速率》内容。
1.内容要求认识化学平衡常数是表征反应限度的物理量,知道化学平衡常的含义。
了解浓度商和化学平衡常数的相对大小与反应方向间的联系。
2.学业要求能书写平衡常数表达式,能进行平衡常数、转化率的简单计算,能利用平衡常数和浓度商的关系判断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及平衡移动的方向。
二、教材分析化学平衡常数是平衡理论体系中的核心知识,在定性理解平衡的基础上,可以定量描述可逆反应的限度,具有促进学生对平衡知识的认知,又能帮助分析解决平衡移动的相关问题的功能。
针对平衡教学中容易出现的迷思概念,化学平衡常数的提出和应用,不仅是为解决化学平衡问题中计算相关的转化率、平衡浓度等物理量,也为解决化学平衡概念学习中出现的迷思概念,勒夏特列原理定性分析平衡移动问题出现阻碍时提供辅助作用。
利用这种思想也为后续章节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盐类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等的学习、理解与应用提供指导思想,从而更深层次体现出化学平衡常数(几类平衡常数)的价值与功能。
人教版旧教材中,化学平衡常数的内容属于选修4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在新教材中属于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
旧教材在讲述了化学反应速率以及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状态及其平衡移动影响因素后,才提出勒夏特列原理定性用以分析平衡移动,最后再学习化学平衡常数。
新教材则将化学平衡常数的内容提前,在学习化学平衡状态后,先学化学平衡常数,再学平衡移动影响因素和勒夏特列原理。
这样调整的好处是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好利用K、Q关系分析平衡移动的思路,进而能够以K为工具对第三章中的各类平衡进行分析。
与旧教材对比,新教材在课本中增加了浓度商的概念,点明浓度商等于平衡常数时,表明反应达到限度,即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这样处理给同学们指明了可利用平衡常数和浓度商的关系判断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及平衡移动的方向。
《化学平衡常数》教案1教学目标要求2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3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要求:4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52、《山东卷考试说明》要求:6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73、教材分析8在近几年教材的修订改版中,除了沪教版一直保留着“化学平衡常数”9并在高考中时有出现外,在其它版本中,这个概念几度沉浮。
如今,人教版和鲁10科版等教材中,都再度引入化学平衡常数,而且,对知识内容的层次要求比较高。
11因而,可能成为课改实验区化学高考的新看点,应引起我们的关注。
12从近几年的上海高考题来看,高考对化学平衡常数的要求主要是初步认13识其含义及影响因素,并能用化学平衡常数对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进行判断和14对反应物的转化率进行定量计算。
教科书列举了H2(g)+I2(g) 2HI(g)反应15中的相关数据,从定量角度给以深化,希望学生能够从变化的数据中找出规律,16即化学平衡常数,并学会描述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涵义,17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18教学设计19一、教学目标201、知识与技能21(1)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2223(2)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242、过程与方法25(1)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26(2)通过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27(3)通过对数据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提高学生逻辑归28纳能力29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0(1)以本节知识为载体使学生感到获取新知识新方法的喜悦,激发学生学31习化学的积极性32(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积极实践的科学作风33二、重点、难点34本节重点、难点: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的书写、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化学35平衡常数的应用36三、教学方法37例题探究式教学合作探究式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38四、教学过程设计1、定义: 在一定温度时,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生成物平衡浓度的幂之积与反应物平衡浓度的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称为化学平衡常数简称平衡常数。
[思考]如何将文字表述式书写为数学表达式?此时反应物浓度、生成物浓度是什么浓度? 2.数学表达式:平衡常数的数学表达式 )()()()(B c A c D c C c K n mqp ••= [思考]平衡浓度的单位是mol·L -1,请问平衡常数K 有不有单位? 3.平衡常数的单位∵浓度的单位为mol·L -1∴K 的单位为(mol·L -1)n ;n =p+q-m-n当浓度的单位为 mol·L -1,称标准平衡常数,标准平衡常数不写单位。
[多媒体投影][针对性练习]请写出下表中各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并回答问题反应Kc 单位 1 1/2N 2(g )+3/2H 2(g )NH 3(g )2 N 2(g )+3H 2(g )2NH 3(g )3 2NH 3(g )N 2(g )+3H 2(g )4 Fe0(s )+C0(g )Fe (s )+CO 2(g )5 AgCl (s )Ag + (aq )+Cl -(aq ) 6Cr 2072-(aq )+H 20Cr042-(aq )+2H +(aq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板书]4书写平衡常数关系式的规则[教师讲解分析](3)如果反应中有固体和纯液体参加,它们的浓度不应写在平衡关系式中,因为它们的浓度是固定不变的,化学平衡关系式中只包括学反应式来表示,每个化学方程式都有自己的平衡常数关系式及相应的平衡常数。
(2)化学平衡常数K 的表达式与可逆反应的方程式书写形式有关。
对于同一可逆反应,正反应的平衡常数等于逆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倒数,即:K 正=1/K 逆。
[思考回答]平衡常数的大小反映了化学反应可能进行的程度(既反应限度);平衡常数的数值越大,说明反应进行得越完全[学生小结]平衡常数是温度的函数,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如果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温度升高K 值增大;如让学生多分析,主动参与到学习中,真正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知识的能力学生阅[提问思考]以例1为例,能否将第(2)题的状态视作在状态1的基础上再加入H2、I2各0.1mol?那么起始状态时各物质的浓度是多少?浓度商又是多少?[引导分析得出更进一步结论]2、在某温度下,某时刻反应是否达平衡,可用该时刻产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即浓度商Qc与K 比较大小来判断。
即Qc= K 体系处于化学平衡Qc<K 反应正向进行Qc>K 反应逆向进行[高考实践](2003全国11)某温度下,在一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反应2A(g)+B(g)2C(g)达到平衡时,A、B和C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mol、2mol和4mol。
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对平衡混合物中三者的物质的量做如下调整,可使平衡右移的是A.均减半B.均加倍C.均增加1molD.均减少1mol 的浓度不变,K不变,平衡不移动。
如果均加1mol,设容积为V/,则Q=1/3 V/(V/=1.3V)则K>Q说明反应物的浓度比平衡时大,故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减少1mol与此类似,只不过移动方向相反。
答案C[学生小结](1)当Qc>K时,化学平衡向左移动(2)当Qc<K时,化学平衡向右移动(3)当Qc=K时,化学平衡不移动平衡常数可用于计算物质的转化率。
计算K=2时CO的转化率。
模的能力感受高考试题,源于教材,但高于教材。
以本节知识为载体使学生感到获取新知识新方法的喜[设问]请自主学习例2,平衡常数在此题中作用是什么?若K=2,你能得出什么结论?3、平衡常数K值的大小,可推断反应进行的程度。
K 值越大,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K 值越小,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小,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小。
一般来说,反应的平衡常数K≥105,认为正反应进行得较完全;K ≤10-5则认为这个反应的正反应很难进行(逆反应较完全)。
[理论应用]平衡常数数值极小的反应,说明正反应在该条件下不可能进行,如:N 2+O22NO K=10-30(298K)所以常温下用此反应固定氮气是不可能的。
学生积极思考,联系前面所学知识,进行对比思考。
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用理论指导我们的社会生产生活。
因此没有必要在该条件下进行实验,以免浪费人力物力。
或者改变条件使反应在新的条件下进行比较好一些。
[讲解提问]平衡常数定量地表明了反应进行的限度,与反应速率是否有关?[强调]平衡常数数值的大小,只能大致告诉我们一个可逆反应的正向反应所进行的最大程度,并不能预示反应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
如:2SO2(g)+O22SO3(g)298K时K很大,但由于速度太慢,常温时,几乎不发生反应。
五、[板书设计] 39 一、化学平衡常数40 1、定义: 在一定温度时,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生成物平41 衡浓度的幂之积与反应物平衡浓度的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称为42 化学平衡常数简称平衡常数。
43 2.数学表达式:44平衡常数的数学表达式)()()()(B c A c D c C c K nmq p ••= 453.平衡常数的单位46∵浓度的单位为mol·L-14748∴K的单位为(mol·L-1)n;n=p+q-m-n49当浓度的单位为mol·L-1,称标准平衡常数,标准平衡常数不写单位。
504书写平衡常数关系式的规则51(1)同一化学反应,可以用不同的化学反应式来表示,每个化学方程52式都有自己的平衡常数关系式及相应的平衡常数。
53(2)化学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与可逆反应的方程式书写形式有关。
对于54同一可逆反应,正反应的平衡常数等于逆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倒数,即:K正=1/K 55逆。
56(3)如果反应中有固体和纯液体参加,它们的浓度不应写在平衡关系式57中,因为它们的浓度是固定不变的,化学平衡关系式中只包括气态物质和溶液58中各溶质的浓度。
59强调:稀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有水参加,水的浓度也不必写在平衡关系60式中。
61非水溶液中的反应,如有水生成或有水参加反应,此时水的浓度不可视为62常数,必须表示在平衡关系式中。
63二、引入平衡常数K的意义64651、平衡常数K与温度有关,与浓度无关,由K随温度的变化可推断正反66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若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K 增大;若正67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K 减小。
682、在某温度下,某时刻反应是否达平衡,可用该时刻产物浓度幂之积与69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即浓度商Q与K比较大小来判断。
70即Qc = K 体系处于化学平衡71Qc<K 反应正向进行72Qc>K 反应逆向进行73743、平衡常数K值的大小,可推断反应进行的程度。
75K 值越大,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K 值越76小,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小,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小。
77一般来说,反应的平衡常数K≥105,认为正反应进行得较完全;K ≤10-5则78认为这个反应的正反应很难进行(逆反应较完全)。
7980六、教学反思81本部分知识授课难点主要是如何把握教材的深度,如何遵循循序渐进的教82学原则,使学生较好的掌握该部分知识的课标要求。
对于有难度知识的学习是83通过合作学习和探究教学完成的,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合作学84习的能力,为后续学习从方法上到过程上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