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乳化液的应用

乳化液的应用

乳化液的应用
乳化液的应用

乳化液的应用

述了乳化液的分类、应用和保养,并介绍了乳化液的性能以及乳化液系统的组成。使用一种乳化液能在一个轧程内实现90%的压下率,将 3.00x505mm的坯料轧制至0.30x505mm的成品,不经脱脂直接退火后带钢表面仍保持光洁的表面。

【关键词】乳化液可逆式冷轧机

一.概述

现代冷轧板带轧机设备朝着大型化、高速化和连续化的方向发展,以满足日益不断增长的市场对冷轧板带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生产工艺、设备技术的提高,对冷轧工艺润滑、冷却剂(即轧制油)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可以说,冷轧工艺润滑、冷却已成为现代冷轧技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轧制油在轧机中的作用如同人体中血液般重要。轧制油的优劣是能否正常发挥轧机生产能力的关键。

早期的轧机或采用植物油如菜仔油、棕榈油,或采用动物油如牛脂,或采用矿物油如锭子油,或采用上述油脂的混合油直接供轧机润滑用,轧制冷却则由另一套冷却水系统完成。采用这种润滑方式的优点是具有良好的润滑性能,但由于润滑油的冷却性能较差,需增加冷却水供应系统及润滑油回收分离系统等。使系统变得复杂,增加了设备投资,又不利于润滑系统的管理。故适用于轧制速度较低的轧机轧制极薄带钢,难轧合金,精密合金及部分重有色金属等。随着现代冷轧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轧机采用乳化液作工艺润滑、冷却,甚至是新建的轧制0.10mm的极薄带轧机。乳化液的发展越来越受人关注。

一种性能优良的乳化液应具备以下特点:1)较好的润滑性能,可降低辊缝中的摩擦系数,从而降低了轧制压力和轧制能耗,有利于发挥轧机的最大轧制能力,轧制更薄的产品,获得板形更好、尺寸偏差更精的带材;2)适当的冷却性能,可降低辊缝中带钢与轧辊的温度,有利于提高轧制速度,发挥轧机的最大生产能力,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3)良好的清洁性,保证退火后的带钢具有光洁的表面,降低产品的次品率;4)良好的防锈蚀能力,使带钢在轧制后可贮存较长时间而无需涂防锈油。又可作为酸洗后的预涂油;并可防止轧制设备受腐蚀而降低使用寿命;5)其他性能,如稳定性,抗泡性,抵抗杂油性能和控制细菌滋生性能等。

二.乳化液的分类、性能指标及选用

1.乳化液的分类

通常,乳化液可根据乳化后的稳定性分为稳态乳化液、半稳态乳化液和非稳态乳化液三类。乳化液的稳定性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其测定方法是将油品配制成一定浓度的乳化液,在一个分料漏斗中静置8分钟,然后将最底下和最上面的四分之一溶液分离出来。用离心分离法测定两部分的浓度,然后以最底下部分的油含量对最上面部分的油含量比例构成乳化液的稳定指数,用ESI表示。

1.1 稳态乳化液

稳态乳化液,以精炼轻、中质矿物油和合成酯为主要成分,再加入多种添加剂,如脂肪酸、脂肪油、阴离子和非离子型等表面活性剂,极压添加剂,防锈剂,抗氧剂,抗泡剂等。此类乳化液可在室温下将浓缩油直接加入水中形成稳定的乳化液,稳定指数ESI在0.6以上,皂化值小于50,使用浓度为5%至10%。配制后的乳化液颗粒大小在1至1.5微米之间,少数可达5微米。稳态乳化液具有良好的退火清洁性,可以不经清洗而直接退火。

1.2 半稳态乳化液

半稳态乳化液,以精炼脂肪油、合成酯和矿物油的混合油为基油,另加入分散剂,极压

添加剂,防锈剂,抗氧剂等添加剂组成。此类乳化液需在50至60℃温度下,将油在水中调配成乳化液。配制好的乳化液颗粒大部分为1至10微米,比稳态乳化液,因此半稳态乳化液在使用过程中需不断搅拌并保持一定的温度,防止部分基油从乳化液中析出。半稳步态乳化液的使用浓度为2%至7%,皂化值在50至130之间。半稳态乳化液的润滑性能较稳态乳化液好,但其清洁性较差,故退火前需经脱脂清洗。

1.3 非稳态乳化液

非稳态乳化液的主要成分是动、植物油如牛油、菜仔油等,加入极压添加剂,抗氧剂,防锈剂,乳化剂等。这类乳化液对钢板和轧辊的附着性好,可大幅降低摩擦系数,润滑性能特别好。但残炭多,退火前必须经过电解脱脂。非稳态乳化液的皂化值在150至230之间,使用浓度5%至10%。

以上三类乳化液的皂化值,润滑性,冷却性及清净性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乳化液的皂化值、润滑性、冷却性及清净性之间的关系

2.乳化液的性能指标

乳化液的性能指标主要有物理指标和化学指标。物理指标有密度,粘度,闪点,凝固点,灰分,稳定性等,化学指标有酸值,皂化值,PH值,碘值,残炭值等。在这些指标中,最为重要的是稳定性和皂化值。稳定性在前面已介绍过。皂化值是评价乳化液润滑性能的重要指标,其测定是用氢氧化钾与乳化液浓缩油进行皂化反应,一克浓缩油所消耗氢氧化钾的毫克数即为此乳化液的皂化值。一般认为皂化值越高,乳化液的润滑效果越好。乳化液的皂化值与轧制变形抗力的关系见图2。

图2 皂化值与变形抗力之间的关系

表1列出了国内外几种典型轧制油的主要性能指标。

3.乳化液的选用

润滑、冷却效果是衡量乳化液的重要指标,但一种真正经济实用的乳化液还应具有成本低,便于保存以及易于自轧制后的带钢表面清除,不留影响表面质量的残渍等。因此,乳化液的选用应综合考虑乳化液的性能和成本。一般来说,轧机的最小可轧厚度在0.50mm以上时,可选稳态乳化液;最小

可轧厚度在0.35至0.50mm之间时,选用半稳态乳化液;最小可轧厚度在0.35mm以下时,才采用非稳态乳化液。但近年来,有些乳化液采用了矿物油改质,油脂改质以及石油化学合成润滑油等新技术,其润滑性能和清洁性能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使乳化液的选用突破了上述基本原则。如我厂引进800轧机选用的香港埃索公司SOMENTOR S100乳化液,就是一种非常稳定的乳化液,皂化值只有13,却能在一个轧程内实现90%的压下率轧制0.15mm厚的带钢,且不经脱脂退火后仍保持光洁的表面。

三.乳化液在可逆式冷轧机上的应用

1.乳化液系统

图3是典型的稳态乳化液系统示意图。

由图中可见,系统中包括有两个乳化液贮存箱。一个叫清油箱,另一个叫污油箱,总容量为68000升。清油箱与污油箱之间有一溢流口,正常情况下,乳化液只能从清油箱溢流到污油箱,以保证供给轧机清洁的乳化液。使用过的乳化液经地下管道自流回污油箱,由污油泵泵送到过滤精度为20微米的带真空泵抽吸的霍夫曼板式过滤器,以除去乳化液中的大部分杂质和污物。污油泵有两套,一套在线,另一套备用,能力为3200升/分钟。乳化液经过滤后流回清油箱,再由清油泵泵出。清油泵也有两套。一套在线,另一套备用,油泵能力为2800升/分钟。由清油泵泵出的乳化液经热交换器后有两条去路。当轧机停机时,乳化液经旁路流回清油箱,旁路中有一个磁性过滤器可将轧制时机械设备磨损以及轧辊与带钢摩擦

而带入系统的大部分铁粉除去;轧机运行期间,乳化液通过管道输送到轧机。轧机旁有一气动阀根据轧制方向自动换向,使乳化液始终在带钢的入口处喷出。机架旁分别有上下各五个电磁阀、十一个手动阀,以此实现主操作台上进行五段控制、机架旁手动十一段控制乳化液喷射的冷却效果。另外,由于乳化液通常需维持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使用,在清油箱和污油箱内各设有2个电加热器,配合清油泵后的热交换器,通过一个带微处理的温控器控制乳化液的使用温度。由于本系统采用的是稳态乳化液,故没有设置搅拌装置。

2.乳化液的配制

配制乳化液的水一般应采用除去钙、镁等离子的软水。在特殊情况下,也可采用符合要求的自来水。乳化液的配制应在系统中搅动最大的地方将浓缩油加入循环的水之中并搅和在一起。一个最可取的地方就是清油箱中回流

图3 典型的稳态乳化液系统示意图

管入油箱处与过滤器流回清油箱的管道之间。

3.乳化液的保养

乳化液是冷轧机组的主要消耗介质,其使用寿命是轧制成本高低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乳化液的使用寿命与系统的保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乳化液系统的保养对降低生产成本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乳化液的保养主要是对以下项目进行控制:

3.1 水硬度

水硬度主要是由水中的钙盐离子和镁盐离子等所引起的。乳化液在使用过程中,会由于水的蒸发而使上述离子含量升高,即水硬度值升高。水硬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这些离子就会与乳化液中的某些添加剂反应生成不可溶于水的悬浮颗粒,既影响轧制产品的表面质量又降低了乳化液的冷却效果。严重的话还会使部分润滑油从乳化液中析出,不能形成稳定的乳化液而达不到其润滑效果。如果乳化液中的硫酸根离子或盐酸根离子达到一定量时,也会产生上述现象。通常水硬度应控制在1000ppm以下,如果系统中的水硬度超出了1000ppm,就应用软水补充系统因蒸发而消耗的水份。

硬水的软化可采取以下两种方法:

1)使用离子交换器或除矿物质离子机组处理;

2)在硬水中加入适量的碳酸钠盐(Na2CO3?10H 2O,苏打)使水中的钙离子和镁离子形成沉淀而降低水硬度碳酸钠盐的添加量Q可由下式确定:

Q(克)水的总硬度(ppm)

-----X6.26=---------+20

1000 升水2

用碳酸钠盐处理的软水可使系统中的碱性提高,因此要避免添加过量。而且,由于处理过程中会产生沉淀,所以需经过澄清池或过滤后才能投入使用。

经验表明,采用硬度极低(接近于零)的软水配制乳化液,可能会在系统中形成较多的泡沫,所以并不是说软水的硬度越低越好。通常认为最佳的软水硬度是50ppm。

3.2 酸碱性

新配制的乳化液具有较高的PH值。在使用过程中,乳化液的PH值会由于吸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降低。控制PH值的目的是为了平衡系统中的细菌滋生,另外如乳化液呈酸性还会对轧制设备和管道起腐蚀作用。所以,应将系统的PH值控制在8.0左右。

PH值的检测可用PH试纸或用便携式电子PH计。当发现系统中PH值低于7.0时,可在系统中补充浓缩油或加入乳化液生产厂商提供的添加剂。但要注意添加量必须适当,否则会由此破坏系统中的微生物平衡。

3.3 浓度

浓度是维持乳化液润滑效果的重要参数,因此测定是日常监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测定乳化液浓度有两种方法:折射仪法和分离法。折射仪法适用于现场检测,但误差较大。分离法是将100ml乳化液加入装有10克Al2(SO4)3?18H2O的烧瓶中,用H2SO4或HCl酸化、破乳后,水浴一定时间或用离心分离机使油水分离,测量油和水的体积比,以此确定乳化液的浓度。分离法具有准确可靠的优点,但必须在实验室进行。因此,应将折射仪法和分离法结合起来,以达到适当的浓度控制。

3.4 细菌控制

系统中由于细菌滋生可使乳化液变质、变臭,破坏其使用效果。在系统中包括有厌氧细菌和需氧细菌两大类细菌。细菌的检测可将一种特殊处理的载玻片放置在偏僻的地方,定期进行检查,以保证这些微生物处于控制之下。当乳化液中的需氧细菌大量繁殖,将溶液中的所有氧气消耗掉时,厌氧细菌就会迅速滋生。因此,检测并控制系统中需氧细菌的含量是平衡微生物滋生的理所当然的和有效的措施。

3.5 杂油控制

轧制设备中液压油泄漏,其他润滑用稀油或油脂等杂油进入乳化液系统会影响使用效果,而降低其使用寿命。因此加强设备检修、巡检,防止杂油进入系统十分重要。如发现有大量杂油漂浮在乳化液液面,应及时采用人工清理或用离心分离机将杂油分离出来。

3.6 铁粉

轧制生产中,由于机械设备的磨损以及轧辊与带钢的摩擦可产生大量的铁粉,乳化液系统的过滤器应能将这些影响产品表面质量的铁粉滤去。为了检查系统的清洁度以及评价过滤器和撇渣器等设备的效果,应定期测定系统的铁粉含量。

最简单的测定方法是将一定量的乳化液用无灰滤纸过滤后将滤纸放入坩埚中,然后置于马弗炉中加热至800℃30分钟,称量余下的粉末重量,即为铁粉含量。当然也可用某些仪器测定铁粉的含量。

3.7 氯含量

系统中的氯离子主要由酸洗带钢表面残余的酸根离子积累而成,其含量呈逐渐上升趋势。一般认为氯离子含量偏高会对设备和带钢有腐蚀作用,所以应经常检查氯离子的含量,将其控制在100ppm之下。

四.结束语

我公司生产的HKQ-系列轧制油,在轧制中,润滑、冷却效果良好,轧制稳定,不经脱脂清洗直接在罩式炉退火后表面光洁,无残炭痕迹。乳化液消耗为0.8KG/吨钢,成本约为22.23元/吨钢,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乳化剂性质及应用

食品乳化剂的性质及应用 一、乳化剂的简介: 1. 乳化剂是一种双亲分子,是有一个亲油端及一个亲水端在体系中,分散 相称为不连续相,在食品中,亲油基常是食品级油或脂的长链脂肪酸,亲水 基可以是非离子型,如甘油,亲水基可以是阴离子型(带负电如乳酸盐),亲 水基可以是两性(如卵磷脂),亲水基可以是阳离子型,具有毒性,一般不 用。 2.乳化液: 常有O/W与W/O型分散液,总的说来,连续相是乳化剂的溶解度较大的一相。 3、HLB 亲水性与亲油性平衡值,理论上,HLB=(亲水性分子量/总分子量)×20=a/b ×20 由此可见,HLB在0~20 较小值代表乳化剂在油相中更易溶解,较大值则相反,常见乳化剂的HLB值:

两种乳化剂混合物的HLB=A×HLBa+B×HLBb 其中A、B表示质量百分数。 经研究: HLB在3~6范围内有利于形成W/O型乳化液 HLB在11~15范围内,有利于形成O/W型乳化液 HLB在6~11范围内,无良好乳化性,只有湿润性能 O/W型乳化液在HLB=12最稳定, W/O型乳化液在HLB=3.5最稳定。 二、乳化剂的作用: 1、乳化剂最重要的作用是使互不相溶的水、油两相得以乳化形成均匀、稳定的乳状液,保持油和水的两相稳定。 2、与淀粉作用: 淀粉在水中形成@螺旋结构,内部有疏水作用,乳化剂疏水基进入淀粉@螺旋结构,通过疏水键与之结合,形成复合物或络合物,降低淀粉分子的结晶程度,乳化剂进入淀粉颗粒内部会阻止支链淀粉的结晶程度,防止淀粉老化,使面包、糕点等淀粉类制品柔软,具有保鲜作用。 3、与蛋白络合,改善食品结构及流变特性增强面团强度。蛋白质因氨基酸极性不同具有亲水和疏水性,在面筋中,极性脂类分子以疏水键与麦谷蛋白结合,以氢键与

乳化液泵站在煤矿中的应用

乳化液泵站在煤矿中的应用 摘要乳化液泵站是用来向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或高档普采工作面单体液压支柱等输送高压乳化液的设备,是机械化采媒工作面的主要装备之一。这套装置能很好的完成配比和及时补充乳化液的要求,对乳化液泵站及整个液压系统的正常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所以说,乳化液泵站是液压支架的动力源,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液压支架的工作性能和使用效果。 关键词乳化液泵站;配比浓度;自动配比 1 乳化液泵站的基本组成及作用 乳化液泵站是由乳化液浓度自动配比装置、乳化液泵组、乳化液箱及附属装置组成。乳化液泵站在实际使用时,往往是同时安装两台乳化液泵和一个乳化液箱,所以通常称“两泵一箱”。同时安装两台乳化液泵的好处是,在正常情况下,一台泵运转,另一台泵作为备用或进行轮换检修,当工作面液压支架等液压设备需要增加供液量时,也可让两台乳化液泵并联工作,从而满足生产的需要。 乳化液泵组1由两台乳化液泵、防爆电动机、联轴器和底架等组成,通过连杆4与乳化液箱10连接为一体,由吸液软管2、7分别从乳化液箱吸液,经泵加压后由高压软管5、9供给压力控制装置6,然后经压力控制装置以一定的压力供给液压支架。两台乳化液泵通常是一台工作,一台备用,交替使用但当工作面液压支架动作较多,需要增大供液量时也可同时开动两台乳化液泵。 乳化液箱10是用来贮存、回收和过滤乳化液的装置。若在井下配制乳化液时,乳化液箱上还需附带自动配液阀。 压力控制装置6由手动卸载阀、自动卸载阀、压力开关以及压力表等组成,安装在乳化液箱的端面,用来控制供给支架乳化液的压力,并可实现对液压系统的保护。 乳化液泵站用主进液管和主回液管沟通与支架的供液线路,形成泵—缸液压回路。 两台乳化液泵分别经吸液断路器从乳化液箱工作腔吸液,加压后送到压力控制装置。泵站启动过程中,手动卸载阀打开,泵与液箱工作室短路循环;正常工作时,关闭卸载阀。当工作面支架用液时,自动卸载阀经交替阀将压力液送到支架。支架回液到乳化液沉淀室,经沉淀、去泡沫、磁性过滤、网状过滤后到工作室,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回路。当工作面支架不用液时,自动卸载阀开启,泵与液箱形成短路循环。 乳化液泵站在综采工作面有两种布置方式:一种是工作面上、下平巷各设置一组泵站,从工作面两端同时向工作面液压支架等液压装置供液另一种是将泵站

乳化剂介绍

饲料营养—饲用乳化剂在畜禽饲料中的使用 乳化剂能够将饲料中的油脂乳化,从而提高其消化吸收率。本文就市场上出现的乳化剂种类和其优缺点进行了比较,认为卵磷脂类和糖苷酯类乳化剂优于其它类型的乳化剂。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在追求养殖高效应的过程中,为了加快畜禽的生长速度,降低料肉比,饲料中使用油脂的情况越来越普遍。畜禽饲料中添加油脂一般以豆油、玉米油、棉籽油和米糠油为主,也有使用动物油和餐桌剩余油脂的情况。通过合理的使用油脂,畜禽的生产性能大大提高,生长速度加快,料肉比降低。但是在使用油脂的过程中也有一些必需克服的缺点:在幼龄畜禽中使用油脂的效果不明显,许多研究表明仔猪日粮中添加油脂对于仔猪的生长性能影响不显著(Cera等,1988; Li等,1990)。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幼龄动物消化道发育不完全,胆汁酸盐和脂肪酶分泌不足以消化吸收饲料中的油脂,造成饲料中油脂的浪费,被幼龄畜禽排出体外。另一方面,仔猪断奶阶段对能量的要求要显著高于生长猪,所以仔猪日粮中的油脂如果能够被充分吸收,仔猪断奶期间的增重将大大提高。现阶段生产实践中,为了提高畜禽的生长速度和生产性能,常常大量添加油脂。肉鸡料后期的日粮中油脂的添加比例常常超过3%,哺乳母猪日粮中的油脂也能够达到3%以上,在这样的添加比例情况下,饲料中添加的油脂常常不能达到我们的期望值,这主要是因为日粮中高比例的油脂所需要的胆汁酸盐量大大超过了畜禽体内能够分泌的量,所以油脂的乳化不彻底,没有乳化的油脂常常导致畜禽的腹泻,从而造成畜禽生产的损失。 1、饲料中乳化剂的使用 解决油脂使用上的这些问题,增加油脂的消化吸收率,扩大油脂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比例是提高畜禽生产的重要手段。提高油脂的消化率,添加乳化剂是一个重要的手段。乳化剂是一种能够溶解于水,又能够溶解于油的两性物质。乳化是把一种液体置于与它互不相混合的液体中,在外力作用下将此液体呈微粒分散的过程,新生成的均匀混合物称为乳浊液.使这两种液体分散,并使乳浊液保持稳定的物质称为乳化剂.乳化剂实质上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在饲料中添加乳化剂后,饲料中的油脂能够溶解在水中,大大加强了油脂的消化吸收性能。 饲料中添加乳化剂对畜禽生长性能的影响,许多研究表明当在仔猪含牛油日粮中添加卵磷脂和脑磷脂(添加量为牛油量的10%)时,日粮中脂肪的消化率由80.9%分别提高到88.4%和83.9%。肉鸡饲料中添加卵磷脂作为乳化剂能够减低肉鸡腹脂厚度,提高胴体重。 2、乳化剂的种类 现有阶段使用的乳化剂有数十种,但是用于食品和饲料工业上的主要有:磷脂类、脂肪酸酯和糖苷酯类,饲料上也使用胆汁酸盐类乳化剂。通常商品化的乳化剂产品并不是由单一的乳化剂组成,为了更好的乳化性能,几种乳化剂按照合适的比率组成商品乳化剂。复合乳化剂是由两种以上表面活性剂组成的乳化剂。不同乳化剂之间互相配合,加强了乳化剂对油脂的溶水能力。 3、不同乳化剂的优缺点 磷酯产品主要用于医药、食品、化妆品工业及饲料中,有精制卵磷酯、改性磷酯、氢化磷酯、复配磷酯、脱色磷酯及粗制磷酯等,品种多达几十种。进一步

煤矿井下乳化液过滤系统的创新设计任玉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JX111742) 煤矿机械 Coal Mine Machinery Vol.34No.01 Jan.2013 第34卷第01期2013年01月 0引言 在矿山机械行业中,乳化液泵站为井下多数设备提供动力。其中,乳化液所含的杂质直接影响井下设备的正常工作。有必要设计一套能够满足井下乳化液过滤系统反冲洗的装置。MCGS是一套用于快速构造和生成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全中文工业自动化控制组态软件,通过对现场数据的采集,以动画显示、流程控制、网络数据传输、工程报表、数据与曲线等诸多功能于一身,支持国内外众多数据采集与输出设备,广泛应用于能源、机械、建筑、化工等多种工程领域。鉴于此,本研究通过对液压系统中的结构进行创新型设计并结合MCGS的组态功能,优化液压系统的管路结构,达到井下乳化液过滤系统反冲洗和系统工作状态在线显示的效果。 1工况分析 图1是现有大多数矿井的液压系统图,采用“一主一备”的供液方式,即:泵站有2套供液设备,正常工作时,其中一套设备运转,另一套设备备用。当主供液设备出现故障或者检修时,备用供液设备运转,给工作面供液,从而不影响工作面的正常生产。 两路供液系统在设备的配备上完全相同,即:油箱、低压过滤器、乳化液泵、防爆电机、溢流阀、高压过滤器、蓄能器、压力表、单向阀和管路。泵站的油箱一般只配备一个,两路供液系统共用一个油箱。正常工作时,其中一路供液系统运转。油液经过低压过滤器的初级过滤,到达乳化液泵;经过泵的加压,乳化液由低压油转变成高压油;通过单向阀,到达高压过滤器,进行第2级的过滤;乳化液经过“一次加压、二级过滤”,最终通过管路输送到工作面,为液压支架系统提供动力。 煤矿井下乳化液过滤系统的创新设计* 任玉树,郭文新,孙慧臣,晏璐,吴志钊 (中国矿业大学孙越崎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摘要:分析了煤矿井下使用的乳化液过滤装置存在的问题,针对乳化液泵站过滤器的清洗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过滤系统。该系统引入了通用监控系统(MCGS)的组态功能和PLC编程控制器的控制方式,实现了对乳化液泵站过滤器工作状态的在线监测和系统自动控制。同时,新型过滤系统能够有效实现对过滤器的自动化控制,可实现无人值守,减少工人劳动强度。设计结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关键词:乳化液过滤系统;设计;PLC;通用监控系统 中图分类号:TH13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0794(2013)01-0158-03 Innovative Design of Mining Emulsion Filtering System REN Yu-shu,GUO Wen-xin,SUN Hui-chen,YAN Lu,WU Zhi-zhao (Sunyueqi College,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Xuzhou221116,China) Abstract:Analyz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emulsion filtering in coal mine,and manufactured a new filtering system to solve emulsion pump filter cleaning problems.The system mainly introduces monitor and control generated system(MCGS)configuration function and PLC programmable controller control method and realized emulsion pump filter working condition online monitoring and automatic control. New filtering system can realize automatic control of filter,reach unattended,reduce labor workload.It achieve expected goal. Key words:emulsion filtering system;design;PLC;MCGS 158

油田生产中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油田生产中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1、开采稠油用的表面活性剂 由于稠油粘度大、流动性差,给开采带来许多困难。为开采这些稠油,有时需将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注入井下,使高粘度的稠油转变为低粘度的水包油型乳状液,抽提到地面。这种稠油乳化降粘法用到的表面活性剂有烷基磺酸钠、聚氧乙烯烷基醇醚、聚氧乙烯烷基苯酚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多烯多胺、聚氧乙烯烷基醇醚硫酸酯钠盐等。采出的这种水包油型乳状液,需要将水分离出去,也要使用一些工业表面活性剂作为破乳剂进行脱水。这些破乳剂是油包水型乳化剂。常用的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或环烷酸、沥青质酸及它们的多价金属盐。 特殊的稠油,不能采用常规的抽油机开采法,需要注蒸汽进行热采。提高热采效果,需要使用表面活性剂。向注汽井注入泡沫,即注入耐高温的起泡剂及不凝气体是常用的调制方法之一。 常用的起泡剂是烷基苯磺酸盐、α—烯烃磺酸盐、石油磺酸盐、磺烃基化的聚氧乙烯烷基醇醚和磺烃基化的聚氧乙烯烷基苯酚醚等。由于含氟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高,对酸、碱、氧、热及油稳定,故含氟表面活性剂是理想的高温起泡剂。为了使分散的油易于通过地层的孔喉结构,或使地层表面的油易被驱出,需要使用称之为薄膜扩散剂的表面活性剂,常用的是氧烷基化酚醛树脂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2、开采含蜡原油用表面活性剂 开采含蜡原油,需要经常进行防蜡和清蜡。表面活性剂作为防蜡剂和清蜡剂。防蜡用的有油溶表面活性剂和水溶性表面活性剂。前者通过改变蜡晶表面的性质而起防蜡作用。常用的油溶性表面活性剂是石油磺酸盐和胺型表面活性剂。水溶性表面活性剂是通过改变结蜡表面(如油管、抽油杆及设备表面)的性质而起防蜡作用。可用的表面活性剂有烷基磺酸钠、季铵盐、烷烃聚氧乙烯醚、芳烃聚氧乙烯醚及其它们的磺酸钠盐等。清蜡用的表面活性剂也分两个方面,油溶性用于油基清蜡剂,水溶性的磺酸盐型、季铵盐型、聚醚型、吐温型、OP 型表面活性剂、硫酸酯盐化或磺烃基化的平平加型与OP型表面活性剂等用于水基清蜡剂。近年来,国内外将清防蜡有机地结合起来,还将油基清蜡剂和水基清蜡剂有机地结合起来,生产出混合型清蜡剂。这种清蜡剂以芳香烃和混合芳香烃作油相,以具有清蜡作用的乳化剂作水相。当选择的这种乳化剂为具有适当浊点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时,就可使它在油井结蜡段以下温度达到或超过它的浊点,从而使这种混合型清蜡剂在进入结蜡段前破乳,分出两种清蜡剂,同时起清蜡作用。 3、稳定粘土使用的表面活性剂 稳定粘土分防止粘土矿物膨胀和防止粘土矿物微粒运移两个方面。防止粘土膨胀可用,如胺盐型、季铵盐型、吡啶盐型、咪唑啉盐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防止粘土矿物颗粒运移可用的有含氟的非离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4、酸化措施使用的表面活性剂 为了提高酸化效果,一般在酸液中需加入多种添加剂。凡能同酸液配伍并易被地层吸附的表面活性剂,均可作为酸化缓速剂。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的脂肪胺盐酸盐、季铵盐、吡啶盐和两性表面活性剂中的磺酸盐化、羧甲基化、磷酸酯盐化或硫酸酯盐化的聚氧乙烯烷基苯酚醚等。有些表面活性剂如十二烷基磺酸和它的烷基胺盐,可将酸液乳化在油中,产生油包酸乳状液,以此乳状液作为酸化工业液,亦起缓速作用。 有些表面活性剂可作为酸化液防乳化剂,具有分支结构的表面活性剂如聚氧乙烯聚氧丙烯丙二醇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五乙烯六胺均可作为酸化防乳化剂。 有些表面活性剂可作为乏酸助排剂,可作为助排剂的表面活性剂有胺盐型、季铵盐型、吡啶盐型、非离子型、两性及含氟表面活性剂等。 有些表面活性剂可作为酸化防淤渣剂,如油溶性表面活性剂,如烷基酚、脂肪酸、烷基苯磺

胶体化学翻译

生物聚合乳化剂对水包油型橘汁乳浊液的形成和稳定性的比较 摘要:本实验检验了不同类型的生物聚合乳化剂对橘汁乳浊液的形成和稳定性方面的影响。乳球蛋白(BLG),阿拉伯胶(GA)传统改性淀粉(MS-old)和新型改性淀粉(MS-new) 以及经过高压均质处理后的水包油型橘汁乳浊液(含油量5℅)。对于分别添加BLG,MS-old,MS-new以及GA的样品乳浊液来说,所测得的最小微滴颗粒直径分别是171nm,254nm,222nm和497nm,相应的,为获得小微滴所需的最小乳化剂与油的质量比分别是0.5:5, 1:5, 3:5和5:5。本实验还检验了ph(3-8),离子强度(0-500mM,NaCl, 0–50 mM CaCl2),热处理(30–90 _C)对乳浊液稳定性的影响。对BLG稳定体系的乳浊液来说,当溶液的PH处在其等电点(pH≈5)附近,或是在高盐浓度(≥300 mM NaCl, ≥10 mM CaCl2, pH7)下,或是高温处理(>70℃, 200 mM NaCl, pH 7)时,由于静电和疏水作用的相互变化,导致小微滴的大量凝聚。但是对于添加阿拉伯胶和改性淀粉的稳定的乳浊液来说,由于体系内具有很强的空间斥力(而不是静电作用),因此PH,离子强度,和温度的变化对乳浊液的稳定性几乎没有影响。在本实验中,我们利用是新型改性淀粉。这种淀粉能够以较低的浓度形成具有小液滴的稳定乳浊液。 关键词:乳浊液,纳米乳浊液,橘油,风味油,乳清蛋白,阿拉伯胶,改性淀粉,乳化稳定性 前言 许多软饮料和果汁都是水包油型(即油滴分散于水相中)的乳浊

液,液滴中所包裹的油滴类型主要取决于饮料乳液是清淡型还是芳香型的。清淡型乳状液的液滴主要有非风味油组成(如蔬菜油和萜类油),芳香型乳状液的液滴主要有风味油(如柑橘油)或风味油和非风味油的混合物组成。在本研究中,利用水包油型橘汁乳液作为饮料乳液样品,橘油作为调味剂已经应用了数百年。最近的研究表明,在橘油中发现的植物素可能对提高人体健康有帮助,如抗癌和消炎作用。将乳化的橘油添加到不同的食品中可能是一个很实用的方法,这样,消费者可以从其潜在的促进健康的效应中获益。 乳化剂是一种能够快速吸附于油滴表面的表面活性大分子物质,它能使饮料乳液在均质过程中形成的小微滴处于稳定状态。乳化剂在饮料乳液中具有两方面的主要作用。(1)促进乳状液的形成,(2)提高乳状液的稳定性。均质过程中形成的微滴大小取决于乳化剂能以多快的速度吸附于微滴的表面,能多么有效的降低界面张力,以及阻止微滴在均值过程中发生凝聚的能力。要想得到长期稳定的乳浊液,则取决于乳浊液中的吸附乳化剂层在终产品的储藏,运输和应用的过程中所具有的抑制微滴聚集的能力。 许多种类的乳化剂适用于食品和饮料工业中,这包括小分子表面活性剂,磷脂质,蛋白质和多糖。先前的研究已经检验了不同类型及复合的人工合成表面活性剂对饮料乳液的形成和稳定性的影响。但是,我们对生物聚合乳化剂的应用比对人工合成乳化剂更有兴趣,这是因为它们通常被认为是“标签友好型”的。目前,在饮料乳液中最常应用的生物聚合乳化剂是两亲性多糖,阿拉伯胶和改性淀粉。然而,

乳化剂在食品中的应用

亲水性单甘酯在冰淇淋中的应用 亲水性单甘酯系列产品是一种复合乳化剂,以饱和脂肪酸单、双甘油酯作为原料,经特殊工艺添加亲水基团合成的,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在含水体系中具有优良的水解稳定性,具有很强的胶束形成能力,具有较高的HLB值(5~17),能够大大降低油/水界面体系的活性,无色,无味并具有良好生物降解性,无毒副作用,可以与其他乳化剂以任意比例配伍,对食品的色、香、味无任何影响,现已广泛应用在冰淇淋、乳制品、速冻食品等领域中。 冰淇淋属水包油(O/W)型乳液,应选用亲水性水包油型乳化剂,亲水性单甘酯在冰淇淋生产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凝冻工序中脂肪粒子发生附聚而形成三维网络结构作为冰淇淋骨架,使气泡保持稳定,形成保型性和贮藏稳定性以及口融性均良好的组织,口感细腻。 因此选择亲水性单甘酯系列产品做乳化剂能通过控制冰淇淋料中脂肪球的附聚与凝聚而使冰淇淋具有较好的干性度、保型性、适宜的膨胀率、细腻的组织结构和口感、抗融化性好等特征。 此外,灌模产品中在适度提高膨胀率的情况下能很好地改善料液的流动性,利于灌模,同时也能改善口感。在水冰类产品中使产品口感更酥脆,透度提高。 亲水性单甘酯用量一般为脂肪百分含量的2~3% 脂肪含量% 亲水性单甘酯用量% 4~6 0.1~0.2 6~8 0.2~0.3 8~12 0.3~0.4

以上只是经验值,生产中通过高剪切或均质等适当手段,可减少乳化剂用量,最适宜用量须经试验来确定。 在冰淇淋生产中最为常用的乳化剂为蒸馏单甘酯,因为它价格低、乳化能力强、使用方便、有适宜的膨胀率(80~100%),但试验中我们发现若单纯使用蒸馏单甘酯作乳化剂做出的产品表面粗糙,口感不细腻,而当蒸馏单甘酯与亲水性单甘酯系列产品复配使用,乳化效果更好,料液粘稠度适中,搅打起泡性好,在相同膨胀率下表面光滑,光泽度好,组织细腻,有咬劲,口感好。 亲水性单甘酯在液态奶制品的应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 平的提高,牛乳作为营养全价食品倍受 消费者的青睐和喜爱,但牛奶在贮运过 程中常会出现脂肪上浮而影响产品质 量。这就需要加入乳化剂来改善这种情 况,减少脂肪上浮。 牛乳在均质过程 中,脂肪球破裂为小的脂肪球,脂肪球 表面积增大6-10倍,原奶中的乳化剂(磷 脂、酪蛋白)远不能满足脂肪界面膜的 需要,这就需要加入较多的乳化剂与脂 肪形成完整的界面膜,在水包油体系中, 乳化剂与水的相互作用主要取决于亲水 基团,当乳化剂的亲水基团大,亲油基 团小即HLB值高的乳化剂是水溶性的, 所以在均质过程中HLB值高的乳化剂迅

关于XX矿XXXXX面乳化液问题的相关说明

关于上湾矿12302面乳化液问题的相关说明 上湾煤矿12302综采工作面,1月23日发现支架动作缓慢,乳化液箱内出现大量不明黑色物质,相关情况说明如下: 一、支架基本情况: 该工作面现在使用的北京煤机厂第1-36套5.0米液压支架,目前累计过煤量3026万吨,循环次数22152次,项修2次和大修1次。 1、2014年3月17日至7月23日,该套支架在石圪台煤矿22404-2面使用,使用福斯乳化液。 2、2014年7月23日至10月25日,该套液压支架存放于总库。 3、2014年10月25日,该套支架开始在上湾煤矿12302面安装使用,使用北京煤科院极索浓缩液。 4、2015年2月2日分别对井下使用15天的一根立柱和总库配套剩余支架的一根立柱进行了解体,拆解中发现缸体内均存在大量锈蚀,且乳化液颜色为灰褐色,有臭味,并存在黑色不溶物(见附件1)。 二、对比检测试验 依据MT 76-2011 《液压支架用乳化油、浓缩油及其高含水液压液》标准,取上湾矿乳化液、工作面用水及神东现用的三个厂家乳化油进行试验分析,检测项目包括外观、水中分散性、pH值、防锈性及稳定性(见附件2、附件3)。 1、上湾矿工作面水与营口福斯乳化油配比后,防锈性、热稳定性及室温稳定性不合格。 2、三种乳化油按照两两1:1比例混合,与实验室配置的标准水样进行配比试验,营口福斯乳化油-北煤科院浓缩液热稳定性不合格。 3、三种乳化油按照两两1:1比例混合,与上湾矿工作面水样进行配比试验,营口福斯乳化油-北煤科院浓缩液热稳定性不合格;营口福斯乳化油-奎克乳化油热稳定性及室温稳定性不合格。

三、数据分析结果: 1、支架拆解说明该液压支架缸体出现锈蚀、黑色不溶物均与福斯乳化液有关。 ——总库配套剩余支架的一根液压支架一直存有福斯乳化液; ——福斯乳化液与上湾矿工作面用水配比后出现锈蚀,稳定性不合格;福斯乳化油与其他2种乳化液分别配比后稳定性均不合格; ——PQ指数均值为212,且元素分析铁含量达3.5264mg/g,说明锈蚀情况严重。 2、该问题与福斯乳化液长时间静置储存于支架内有关。 ——试验数据说明上湾矿工作面用水与北京煤科院极索浓缩液配比,符合标准《MT76-2011》要求; ——从上湾矿支架未冲洗前取出的乳化液有恶臭味,因乳化液长期储存于液压支架中但未运行,导致乳化液发霉; ——上湾矿采取的冲洗措施,已经清洗掉黑色不溶物,且不再生成该物质。 四、综合分析: 该工作面液压支架出现支架反冲洗、先导滤芯和泵站高压滤芯堵塞的现象,主要原因为乳化液中存在大量黑色不溶物质,且存在锈蚀。 经初步分析: 因为: (1)石圪台矿回撤液压支架存放在总库的过程中,支架中留有乳化液,因长时间静置导致霉变,生成锈蚀及黑色不溶物; (2)上湾矿现支架中取出的乳化液,PQ指数均值为212,且元素分析铁含量达3.5264mg/g,检测结果为锈蚀严重; (3)上湾矿工作面用水与原石圪台福斯乳化油配备实验,经检测有锈蚀和浑浊现象; (4),北煤科院浓缩液与福斯乳化油1:1混合后,与自来水配比后出现浑浊。

沥青乳化剂乳化原理

沥青乳化剂乳化原理 武城县博斯特筑路机械有限公司 沥青乳化剂定义:沥青乳化剂是表面活性剂的一种类型。它是能吸附在沥青颗粒与水界面,从而显著降低沥青与水界面的自由能,使其构成均匀而稳定的乳浊液的一种表面活性剂。 在水中加入沥青乳化剂以后,乳化剂的亲水基与水分子之间有很强的吸引力,乳化剂分子在液体表面上基本是无一定方向的,多处于平躺状态。由于溶液中乳化剂的浓度由小变大,亲油基的烃基部分,因憎水性排斥于水体系之外,产生疏水效应。这样就使乳化剂产生了一个方向性,水面上溶解的是亲水基,水面最远方向为亲油基,形成了乳化剂定向排列于界面上,使自由能趋于最小,保持了最稳定位置。这样乳化剂与空气界面上形成了一层单分子膜。这种有规则的分子排列现象称作分子定向排列或配位。这种单分子定向排列现象称为单分子吸附膜。 沥青乳化剂分子在水溶液中定向排列的吸附现象,不仅在空气和水相之间,也可发生在空气以外的沥青相中。这种吸附现象有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随着亲油基碳链长度增加吸附速度加快,分子定向排列的吸附速度加快,最后水的表面形成单分子层,使水的表面张力下降。 在乳化剂水溶液中加入过量的乳化剂,不仅可以形成单分子定向的吸附膜,而且能形成复杂的多层吸附膜和乳化剂分子集束,以尽量保持最小的自由能。如果沥青液经高速剪切成细小微粒(0.01mm-0.001mm)而均匀的分散在水中,溶入水中的乳化液分子会立即在沥青微粒界面被吸附,从而产生新的吸附排列,亲油基一段吸附于沥青内部,亲水基一端吸附于水中,以钳形固定于界面上,从而降低了沥

青与水的界面张力。当吸附的乳化剂分子达到饱和状态时,在沥青微粒表面形成一层被乳化剂分子包封的有一定机械强度的坚固的分子薄膜,使沥青微粒具有亲水性,而均匀稳定地分散在水中,形成乳化沥青。 沥青乳液是一个多相分相体系,沥青是以微粒形式均匀分散于水中的稳定乳状液,其稳定度因乳化剂大大加强。其中沥青为分散相,为不连续相或称内相;水为分散介质,为连续相或称外相,为水包油(O/W)型乳化沥青。也就是我们平时使用的乳化沥青。 阴离子乳化剂 阴离子乳化剂在水中溶解后,其活性部分倾向离解成负电离子的表面活性物质,其特征表现为具有一个大的有机阴离子,能与碱作用生成盐。根据带负电离子部分的结构不同,可分为羧酸盐型、磺酸盐型及硫酸盐型三大类。 阴离子乳化剂的缺点是抗硬水能力较差;优点是来源广、种类多、价格便宜。可用于碱性矿物集料。 一、羧酸盐型乳化剂,它是由大分子链的羧酸与碱作用而生成的阴离子沥青乳化剂。常用的有脂肪酸盐和环烷酸盐。其化学结构为:RCOOM R为憎水烃基,为长烃脂肪烃或环烷烃基,碳原子个数为9-21. M为金属离子,包括K+Na+ 在羧酸盐型沥青乳化剂中应用最多的为油酸钠、松香酸钠、月桂酸钠、环烷酸钠等。脂肪酸的碳链越长,亲油性越强,凝固点越高,制成的脂肪酸皂越硬,在水中的溶解性越差。脂肪酸的碳链越短在水中的溶解性越好,亲油性越差,对沥青的乳化效果越差。选择脂肪酸盐乳化剂一般选择碳数为12-20之间,其中应用最多的碳原子为12-18. 环烷酸存在于很多沥青中,可以从沥青中提取。用作沥青乳化剂的环烷酸的酸值应在75-175之间,沥青酸值在0.75KOH/g左右或更高的环烷酸沥青,可简单的用碱性乳化剂所乳化,可获得较满意的环烷皂乳化沥青。 (一)油酸皂 油酸皂是用天然油脂与氢氧化钠进行化学反应而生成的一种阴离子型乳化剂,学名为顺-9-十八碳烯酸盐,是含一个双键的不饱和脂肪皂。其化学式为:CH3(CH2)7-CH=CH-(CH2)7COONa 油酸是橄榄油、牛脂的主要成分,碳数均为18,由于分子中含有双键,增加了亲水性,在水中溶解性增强,具有极强的表面活性,是乳化沥青中常用的沥青乳化剂。但在硬水中与铝、镁等离子形成不溶性的铝皂、镁皂,影响乳化效果。 (二)硬脂酸钠 硬脂酸钠是由硬脂酸和碱作用而生成的硬脂酸皂。其化学式为CH3(CH2)16Na 硬脂酸钠多数是含有十八碳的饱和脂肪酸皂。其碳链越长,憎水性越强,亲水性羧酸基仅为一个,亲水性不足,顾在冷水中溶解性较差,易溶于热水。

关于对利用井下采煤水配制乳化液的几点思考

关于对利用井下采煤水配制乳化液的几点思考摘要:众所周知,随着我国井下采煤所需要的液压系统的标准变得越来越高,为了安全起见,我们所使用的液压支架大多采用水包油型的乳化液。本文首先对于乳化液的基本概念进行了简要的介绍,然后给出了几点有关于井下采煤水配制乳化液的思考,有利于乳化液的配制。 关键词:井下水乳化液配制 随着我们国家采煤自动化所具有的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液压支架的使用次数的不断提升,井下采煤所需要的液压系统具有越来越高的标准。以前我们采用的液压系统所具有的工作压力一般都低于每平方厘米70千克,然而,目前绝大多数的液压系统的工作压力都在每平方厘米200至300之间。在如此高的工作压力之下,液压油从破裂的油管所喷设出来的状态主要为雾状,如果其遇到300-400℃之间的热表面就容易引起火灾,因此,为了安全起见,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液压支架大多利用水包油型的乳化液。 1 乳化液的基本概念 所谓的乳化液主要是指由两种彼此互不相溶的液体构成,例如水与油,如果其中有一个液体变成小液滴形态,并且较为均匀地扩散到剩下的另一个液体里面,进而呈现出乳状的外观,我们则称其为乳化液。所谓的水包油型的乳化液则是指将油分散于水里面,油作为内相,水则作为外相,其表示形式为O/W。一般情况下,水包油型的乳化液具有如下特点:经济性、安全性、防锈性以及润滑性等,因此,人们大多将其放在井下的液压支架中进行使用。 一开始我们在配制乳化液的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水属于中低硬水,就是说该水的硬度需要低于28DH°,然而,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生活生产用水的不断提高,在乳化液配制过程中用到的软水面临着匮乏的现象,因此,为了解决用水问题,我们需要研究怎样利用井下特高硬度的水来配制乳化液。

乳化剂在食品中的作用原理

○食品添加剂○ 乳化剂在食品中的作用原理 张佳程 周浩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乳化剂在食品中的三方面作用:降低界面张力;与淀粉和蛋白质相互作用;改进脂肪和油的结晶。阐述了乳剂与食品中各成分的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 关键词:乳化剂作用原理 一、引言 早在1921年,在人造黄油工业中,就应用了单双甘油酯,不过直到15—20年后,食品乳化剂的生产才有较大的工业规模。随着食品生产的工业化发展,对食品乳化剂提出了新的要求。 食品乳化剂的世界总需求量约25万吨,其中单甘油酯约占总消费量的2 3,其次是蔗糖酯。我国单甘油酯产量约2200吨,也已开发了乳化能力强的高纯度(90%以上)的分子蒸馏单甘酯。蔗糖酯我国从80年代开始开发,近来发展很快。大豆磷酯是使用很普遍的乳化剂,兼有一定的营养价值。但目前由于纯度不够,利用价值不高,有较大应用潜力。 二、食品乳化剂的概念 乳化剂一词,仅仅指凭借界面作用,能够促进乳状液或泡沫的乳化作用或稳定作用。不过,表面活性剂一词也常用在这些产品上。在食品中,乳化剂一词有时易产生误解,因为有些产品中所谓乳化剂的实际功能,只能与淀粉蛋白质等成分相互作用,完全与乳化作用无关。但是根据传统习惯,我们仍称它们为乳化剂。 通常食品乳化剂必须具有两种性质:表面活性和可食性。因而,通常食品乳化剂定义为能改善乳化体中各种构成相互之间的表面张力,使之形成均匀的分散体或乳化体,从而改进食品组织结构、口感、外观,以提高食品保存性的一类可食性的具有亲水和亲油双重性的化学物质。乳化剂一般分为油包水型和水包油型两类,以亲水亲油平衡值(H ydroph ilty and L i poph ilyty Balance,简称HLB)表示其特性。规定100%亲油性的乳化剂HLB为0,100%亲水性的HLB为20,其间分20等分,以表示其亲水亲油性的强弱情况和不同的作用(如图1)。在食品乳化剂中,一般亲油性占上风,但根据化学成分的不同,HLB值有相当大的变化。按Griffin 提出的公式可以计算出HLB值。 HLB 值 各乳化剂的适用性 各主要单酯的适用范围图1、HLB值与乳化剂的关系 HLB=20(1-S A) S=酯的皂化值 A=脂肪酸的酸值 三、食品乳化剂的作用 食品乳化剂的作用主要分三方面: 11乳化剂降低油—水界面的张力,促进乳化作用,在油—水、乳化剂界面上形成相平衡稳定乳状液。 油水两相之所以不相容,是由于两相间存在界面张力(或称表面张力),即油和水的接触面上有相互排斥和各自尽量缩小彼此接触面积的两种作用力。只有当油浮于水面分为两层时,其接触面积最小,最稳定。 牛奶是奶油及水的乳化体系,一般奶油表现为细微的小滴分散于水中,但长期静置后由于界面张力关系,奶油小滴便聚集成小球,并长大成凝聚团块,浮于水面,若加入乳化剂,其亲油基与奶油结合,在奶油微滴表面形成一层物理膜,可以防止油滴相互聚集。此时

煤矿液压支架用乳化液的配方改进研究

煤矿液压支架用乳化液的配方改进研究 发表时间:2019-06-26T15:23:41.203Z 来源:《建筑模拟》2019年第18期作者:张超奇1 王冕2 [导读] 本实验通过改变配方中某一个物质的在不同量下所反映的不同现象,进行对比,逐一确定各物质的量。 张超奇1 王冕2 1.大禹环保(天津)有限公司天津武清 301739 2.浙江吉润汽车有限公司浙江宁波 315800 摘要:本实验通过改变配方中某一个物质的在不同量下所反映的不同现象,进行对比,逐一确定各物质的量。主要依据《液压支架(柱)用乳化油、浓缩物及其高含水液压液》标准,通过检测所得样品外观、运动粘度、凝固点、冻融性等性能是否符合以上标准来确定所得样品是否符合。在经过大量实验后不但得到了配方中各物质所需的量,还摸索出配制该乳化液所需要的工艺流程。 关键词:乳化油;性能;工艺流程 正文文字内容字型一律采用宋体,标题加黑,章节题目采用小三号字,内容采用小四号字汉字宋体和小四号Times New Roman英文。章节题目间、每节题目与正文间空一个标准行 正文选择格式段落为:固定值,22磅,段前、段后均为0磅。标题可适当选择加宽,如设置为:段前、段后均为3磅。 引言 目前,我国液压支架乳化液产品应用广泛的的主要有M-10和MDT系列。由于传统的乳化液属于热力学不稳定体系,使用过程中仍有一定的油皂析出,造成滤网阻塞,需要时常清洗滤网;而这些析出的油皂与煤尘结合形成很难清洗的粘稠物,通常会给现场使用造成许多麻烦;现使用的乳化液还存在污染水资源的缺陷,乳化液泄露和废弃排放后,遇到各种复杂情况会不断自行破乳,使矿物油游离出来,矿物油性能较为稳定,成为主要污染成分。因此,解决乳化液污染环境问题也迫在眉睫[1、2]。 1实验部分 1.1 乳化油配方实验 该配方实验分为五组,具体实验数据及现象见下表: 由上述现象可以确定松香与氢氧化钾的比例关系为3:1 由上述现象可确定油酸的量为3g可充分溶解钾皂

纳米乳的研究进展及其在药剂学及食品工业中应用

纳米乳的研究进展及其在药剂学及食品工业中应用 摘要:纳米乳是由水相、油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按适当比例形成粒径为10 ~100 nm,具低黏度、各向同性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稳定的透明的或半透明体系。粒径100 ~ 1000 nm 的为亚微乳。有人将二者统称为微乳。本文综述了纳米乳的各组分组成、制备工艺、及在药剂学领域和食品工业领域中的应用。关键词: 纳米乳;制备工艺;稳定性;应用;药剂学;食品工业 Progress in applications of nanocarriers and apply in Pharmaceutics and Food industry [Abstract]Nanoemulsion is organized with the oil phase, surfactant and co-surfactant which is formed by an appropriate proportion of water, particle size 10 ~ 100 nm, with a low viscosity, isotropic and thermodynamically or kinetically stable and transparent Translucent system. Particle size of 100 ~ 1000 nm is submicroemulsion. From the particle size of the watch, the nanoemulsion is a transitional thing micelles and emulsion between both micelles and emulsion properties, they have the essential difference; From a structural perspective, the nanoemulsion can be divided into oil-in-water (O / W), water-in-oil (W / O) and bi-continuous type. Nanoemulsion preparation is simple, safe, thermodynamically stable, can increase the solubility of poorly soluble drugs, and improve the stability of the drug easily hydrolyzed,.Its slow release, targeting can improve the bioavailability of the drug. Cyclosporine.Preparation, evaluation system, stability and in the field of pharmacy applications and micro-emulsion technology in the food industry and its progress in the text summarizes the nanoemulsion. Pointed out that the use of micro-emulsion technology to study the solubilization of nutrients in the food is a very promising development, increase in food applications of micro-emulsion technolog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ood industry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Keywords]nanoemulsion; preparation process; stability; application; Pharmaceutics; food industry 纳米乳( nanoemulsion) 是由水相、油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按适当比例形成粒径为10 ~100 nm,具低黏度、各向同性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稳定的透明

用光学显微镜对轧制乳化液的观察与分析

用光学显微镜对轧制乳化液的观察与分析 摘要:乳化液是一种亚稳定的油水两相平衡系统,其分散相的形貌、大小与分布对乳化液的性质和应用效果有本质的影响,但却一直缺乏对这种微观结构直观的观察与研究。本实验建立了一种利用光学显微镜对轧制乳化液显的微结构进行观察和分析的方法,发现随着乳化剂用量的增加,乳化液的油滴粒径减小,乳化液的稳定性提高。与其他分析方法比较,这种方法具有直观和快速准确的优点。 关键词:O/W乳化液;油滴;显微观察;粒度;乳化剂;稳定性 ABSTRACT: Emulsion is a kind of metastable oil-water equilibrium system. The morphology, size and distribution of dispersed phase are essential to the property and application of emulsions. However the method of the direct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microstructure hasn’t been proposed so far. In our work we have built up a method 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microstructure of emulsions directly by the optical microscope and we have found that as the surfactant increased in emulsions, the average size of oil drops in emulsions decreased and the stability of emulsions increased. Comparing to other analytical methods, this method is more direct and precise. KEY WOREDS: oil-water emulsion; oil drops; microscopic

浅谈乳化剂的应用

课题: 浅谈乳化剂的应用 一、课题分析: 乳化剂是乳浊液的稳定剂,是一类表面活性剂。乳化剂的作用是当它分散在分散质的表面时,形成薄膜或双电层,可使分散相带有电荷,这样就能阻止分散相的小液滴互相凝结,使形成的乳浊液比较稳定。例如,在农药的原药(固态)或原油(液态)中加入一定量的乳化剂,再把它们溶解在有机溶剂里,混合均匀后可制成透明液体,叫乳油。常用的乳化剂有肥皂、阿拉伯胶、烷基苯磺酸钠等。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已经越来越没有立足之地,而同时很多农药开始朝着环保型剂型的方向发展,这些新发展起来的剂型以水基化为主,但是由于大多数原药不溶于水,要想将其加工成水基化剂型必须要利用乳化剂,因而对乳化剂的研究也继在乳油中的应用之后增加起来,乳化剂的应用领域也变得更加广阔,至今乳化剂已经并发展成为具相当规模的工业。 本课题就乳化剂的定义、分类及特点、稳定性机理、选择及用量和乳化性能鉴定,乳化剂在农药、乳液聚合中、食品等方面应用中进行评述。 二、搜索工具的选择: 《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 三、搜索词: 1.中文:乳化剂的应用 2.英语:emulsifying agent 四、检索过程和结果: 文献一:浅谈乳化剂—在农药剂型加工中的应用 农药乳化剂的作用和地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在化学农药的基本加工剂型中,是最基本剂型——农药乳油的必不可少的量大的组分,是决定乳油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虽然乳油这一种剂型已经开始被禁止注册,但是乳化剂在乳油

这一强大剂型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不容忽视。另外,许多其它农药剂型包括乳粉、悬浮剂、水乳剂、微乳剂等也都用到乳化剂,并都对制剂质量起到重要作用。第二,在农药助剂领域内,农药乳化剂是品种最多、产量大、应用广、发展一直很快的一大类,它居世界农药表面活性剂需求量的首位。仅到1988年,按表面活性剂结构分类,农药乳化剂非离子34类,阴离子22类,阳离子和两性离子5类,共计61类。几乎年年都有新结构品种和新产品问世。 农药剂型加工中,当所要加工的农药品种即原药以及要加工的剂型确定以后,首先要做的工作一般就是为这种原药选择合适的乳化剂。在正式选用乳化剂之前,首先应该明确乳化剂在这种原药剂型中应该起到的作用,在内吸性药剂中乳化剂的作用除了稳定和乳化之外还要能帮助活性组分在植株体内传递,对叶面处理药剂而言,这也包括药剂通过植株表皮的传输,而在触杀型/保护型药剂中则需要乳化剂帮助增加覆盖面(润湿剂),增强耐冲涮能力(粘着剂)。 乳化剂的选择在理论方面非常匮乏,乳化剂具体的选择是很复杂的,应该首先考虑分散相的结构、特点及被乳化物所需的HLB值,其次考虑乳化剂的结构、组成HLB值。吸附于油水界面的乳化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是选择乳化剂时的重要指标。我们主要介绍一下用HLB值选择乳化剂的方法。 1. HLB值法选择乳化剂 HLB值是Griffin于1949提出的,用以指示表面活性剂与油、水的亲和性,其值介于0到20(后发展为40),越小表示亲油性越强,越大则亲水性越强,大于10可认为亲水。每种表面活性剂都有一个基本固定不变的HLB值,同时,每个分散体系都有一个HLB的需求值,称RHLB。当乳化剂HLB等于RHLB时乳化效果最好,偏离时乳化效果减弱。RHLB只与分散体系的成份相关,与分散体系的浓度及乳化剂浓度均无关。研究表明,油包水乳液体系的RHLB常在3~5之间,水包油乳液体系的RHLB则在8~18之间。这说明稳定的乳液中,乳化剂应易溶于连续相。 测量体系的RHLB,要求不高时可通过理论计算,计算的方法有多种,如分子结构式法、结构因子法、结构参数法、极性指数法等。或以简单的铺展法测量,配制一系列HLB由高到低的水溶液,将油滴在水面。HLB较高时,油滴可以完全铺展开,HLB降低后铺展越来越困难。当油滴恰不铺展而结作一滴时,即得RHLB。此法简便,但较为粗糙。也可用精确的实验方法测量,如乳化法、浊点法、CMC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