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物理上册:第4章章末综合检测

高一物理上册:第4章章末综合检测

高一物理上册:第4章章末综合检测
高一物理上册:第4章章末综合检测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如图4-5所示,两块相同的竖直木板A、B之间有质量均为m的四块相同的砖,用两个大小均为F的水平力压木板,使砖静止不动.设所有接触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第2块砖对第3块砖的摩擦力的大小为()

图4-5

A.0B.mg

C.μF D.2mg

解析:选A.应用整体法,且左右对称,A板对第1块砖有向上的F f=2mg的静摩擦力的作用,第1块砖的受力平衡,所以竖直向下的力有重力mg和第2块砖对第1块砖的Ff21=mg的静摩擦力的作用.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第1块砖对第2块砖受力平衡可知,第3块砖与第2块砖之间无相互作用力,故选A.(也可分析第3块砖和第4块砖的受力情况)

2.如图4-6所示,重力为G的质点M与三根相同的弹簧A、B、C相连,C弹簧竖直,静止时相邻的弹簧间夹角为120°.已知A、B对M的作用力大小均为2G,则C对M的作用力可能为()

图4-6

A.2G B.G

C.0 D.3G

解析:选BD.当A、B两弹簧对M为拉力时,两力的合力大小为2G,方向竖直向下,故C 对M的作用力为3G;当A、B两弹簧对M为斥力时,合力方向竖直向上,大小为2G,则C对M有向下的弹力,大小为G.

3.如图4-7所示,a、b两个质量均为m的木块叠放在水平面上.a受斜向下与水平面成θ角的力F作用,b受到斜向上与水平面成θ角的力F作用,两木块保持静止,则()

图4-7

A.a、b间一定存在静摩擦力

B.a与地面间一定存在静摩擦力

C.a对b的弹力一定小于mg

D.地面对a的弹力一定大于2mg

解析:选AC.取木块b为研究对象,知b受a的摩擦力,大小为F cosθ,a对b的弹力F Nl

=mg -F sin θ,A 、C 正确.取a 、b 作为一个整体为研究对象,两个力F 的合力为零,故地面对a 的弹力为2mg ,a 与地面间无相对运动趋势,B 、D 错误.

4.如图4-8所示,质量为m 的滑块a 以一定的初速度沿光滑斜面上滑,然后又返回,斜面体b 始终相对于地面静止不动,则在这一过程中( )

图4-8

A .b 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大小、方向都变化

B .b 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不变,方向变化

C .b 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大小变化,方向不变

D .b 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大小、方向都不变

解析:选D.由于斜面光滑,a 在b 上运动(上滑、下滑)时,a 的受力情况不变,故b 的受力情况也不变.

5.(2011年东北三校5月模拟)如图4-9所示,把一重为20 N 的物体放在倾角θ=30°粗糙斜面上,物体静止,物体右端与固定在斜面上的轻弹簧相连接,若物体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10 N ,则弹簧的弹力(弹簧与斜面平行)( )

图4-9

A .可能为20 N ,方向沿斜面向上

B .可能为2 N ,方向沿斜面向上

C .可能为2 N ,方向沿斜面向下

D .可能为零

解析:选ABD.物体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F f =10 N ,等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G sin30°=10 N ,并且静摩擦力可以取零和最大值10 N 之间的任一值,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上或沿斜面向下.(1)当物体有沿斜面向上运动的趋势且摩擦力取最大值时,这时重力沿斜面的分力以及摩擦力都向下,所以这时弹力等于20 N ,方向沿斜面向上,故A 正确.(2)当物体有沿斜面向下运动的趋势时,这时所受静摩擦力为8 N ,则这时弹簧有沿斜面向上的2 N 的弹力,故B 正确.(3)当物体有沿斜面向下的运动趋势,且这时静摩擦力为10 N ,方向沿斜面向上时,弹簧的弹力为零,故D 正确.(4)因为物体重力沿斜面的分力与摩擦力的合力方向不可能向上,故弹簧的弹力不可能沿斜面向下,所以C 错误.

6.如图4-10所示,木块甲所受重力为G ,甲与倾角为θ的斜面体乙间的接触面光滑.对甲施加一水平推力F ,使甲、乙无相对运动,同时又使乙沿水平地面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甲对乙的压力大小为( )

图4-10

A.G 2

+F 2

B.

F sin θ

C .G cos θ

D .G cos θ+F sin θ

解析:选ABD.取甲为研究对象,甲的受力情况如图(a)所示,甲受三个力G 、F 、F N 的作用,由平衡条件知F N =G 2+F 2.

由受力图可知F N=

F

sinθ

或F N=

G

cosθ

.

若将甲的受力进行正交分解,如图(b)所示,则F N=G cosθ+F sinθ.

7.如图4-11所示,绳子的两端分别固定在A、B两点,在绳子中点挂一重物G,此时OA、OB绳的拉力分别为F1、F2,现将AO段绳放长如图中虚线所示,此时AO′、BO′绳拉力为F1′和F2′.则力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图4-11

A.F1>F1′,F2>F2′

B.F1

C.F1>F1′,F2

D.F1F2′

解析:选C.作出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当AO绳伸长时,AO′与竖直方向夹角增大,而BO′与竖直方向夹角减小,保持合力不变,画出F1′、F2′的合成图,由图可见,F1>F1′,F2

8.如图4-12所示,物体m在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作用下沿斜面匀速下滑,此过程中斜面仍静止,斜面质量为M,则水平面对斜面()

图4-12

A.无摩擦力B.有水平向左的摩擦力

C.支持力为(M+m)g D.支持力小于(M+m)g

答案:BD

9.两只完全相同的盛水容器放在台秤上,用细线悬挂质量相同的实心铅块和铝块,全部浸入水中,此时容器水面高度相同,如图4-13所示.设绳的拉力分别为F T1、F T2,台秤的读数分别为F1、F2,则()

图4-13

A .F T1=F T2,F 1=F 2

B .F T1

C .F T1>F T2,F 1=F 2

D .F T1>F T2,F 1

解析:选C.铅块和铝块分别受重力、浮力F 浮、绳的拉力F T 作用而平衡,且F T +F 浮=G ,因为G 相同,F 浮1F T2.又因为水面高度相同,所以对杯底的压力相同,台秤读数相同,即F T =ρ水ghS +G 杯,即F 1=F 2,所以A 、B 、D 均错误,C 正确.

10.(2011年成都模拟)如图4-14所示,质量为M 的人,用绳子通过滑轮把一个上面立有一个小孩的滑橇沿光滑的斜面匀速向上拉动,若不计滑橇的摩擦和绳子的质量,则人向右缓慢移动的过程中( )

图4-14

A .人对地面的压力逐渐增大

B .绳的拉力逐渐增大

C .地面对人的摩擦力逐渐增大

D .人对地面的摩擦力可能逐渐减小

解析:选AC.人向右缓慢移动的过程中,人和滑橇均匀速运动,故人拉绳的力大小不变,但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减小,人的受力如图所示,将F T 沿竖直和水平方向分解,据平衡条件有Mg =F N +F T sin α,F f =F T cos α,所以人向右移动时,F f 增大,F N 增大.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1.(2011年浙江模拟)一根质量可以不计的细线,能够承受的最大拉力为F .现把重力G =F 的重物通过光滑的、重力不计的小钩挂在这根细线上,两手握住细线的两端,开始时两手并拢,然后沿水平方向慢慢地分开.为了使细线不被拉断,两段细线之间的夹角不能大于________. 答案:120°

12.如图4-15所示,用一根轻绳把质量为0.5 kg 的小球悬挂在O 点,用力F 拉小球,使悬线偏离竖直方向30°角,小球处于平衡状态,力F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若使力F 有最小值,则角θ=________,此时绳的拉力为________.(g 取10 N/kg)

图4-15

解析:取小球为研究对象,三力平衡,且绳的拉力与F 的合力为确定值,当拉力F 的方向

与绳垂直时,力F 有最小值,此时θ=60°,则绳的拉力F ′=mg cos30°=53

2

N.

答案:60° 53

2

N

13.(2011年南昌调研)如图4-16所示,两个半径均为r ,重力均为G 的光滑小球,放在一

个半径为R 的半球壳内,平衡时,两个小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为________.

图4-16

解析:分别对两个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它们分别受到重力、大球对小球的支持力、两球之间的相互作用,三个力合力为零.

答案:Gr

R 2-2Rr

14.如图4-17所示,细绳绕过定滑轮连接着A 、B 两个物体,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 和m ,滑轮摩擦不计.物体A 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保持静止,绳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θ,则物体A 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滑轮轴对滑轮的作用力大小为________(滑轮重力不计).

图4-17

解析:取m 为研究对象,绳的拉力为F T =mg . 取M 为研究对象,在水平方向上,由平衡条件得 A 所受摩擦力:F =F T cos θ=mg cos θ.

对滑轮,由余弦定理得:轴的作用力大小为 F ′= (mg )2+(mg )2-2mg ·mg cos (90°+θ)

=mg 2+2sin θ

答案:mg cos θ mg 2+2sin θ 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4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5.(8分)(2011年天津模拟)如图4-18甲所示,一根轻绳上端固定在O 点,下端拴一个重为G 的钢球A ,球处于静止状态.现对球施加一个方向向右的外力F ,使球缓慢偏移,在移动中的每一时刻,都可以认为球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外力F 方向始终水平,最大值为2G ,试分析:

图4-18

(1)轻绳张力F T 的取值范围.

(2)在图乙中画出轻绳张力F T 与cos θ的关系图象.

解析:(1)当水平拉力F =0,轻绳处在竖直位置时,轻绳张力F T1=G ;当水平拉力F =2G 时,由平衡条件得轻绳张力

F T2=

G 2+(2G )2

=5G

因此轻绳张力范围为G ≤F T ≤5G

(2)球在各位置均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得 F T cos θ=G

F T =

G cos θ,F T ∝1cos θ

F T 与cos θ的关系如答案图所示. 答案:(1)

G ≤F T ≤5G (2)如图所示

16.(10分)如图4-19所示,木箱A 的质量为m A ,木板B 的质量为m B ,木箱用绳子拴住,绳子的一端拴在地面的木桩上,绷紧时绳子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已知木箱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木板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求沿水平方向至少要用多大的力才能把木板从木箱下面拉出来.

图4-19

解析:向右拉木板B 的过程中,木箱A 、木板B 受力如图所示,据平衡条件有

对A :F T cos θ=F 1① F N =m A g +F T sin θ② 且F 1=μ1F N ③

由①②③可得两者间的摩擦力F 1=μ1m A g cos θ

cos θ-μ1sin θ

将木板匀速拉出时用力最小,则有

竖直方向:F N ″=m B g +F N ′,F N ′=F N ④ 水平方向:F =F ′1+F 2,且F ′1=F 1⑤ 且F 2=μ2F N ″⑥

由以上各式得:最小拉力F =μ2(m A +m B )g +μ1m A g (cos θ+μ2sin θ

cos θ-μ1sin θ

).

答案:μ2(m A +m B )g +μ1m A g (cos θ+μ2sin θ

cos θ-μ1sin θ

)

17.(10分)质量为2 kg 的物体放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物体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3 N ,要使物体处在斜面上静止,沿斜面向上对物体的推力F 大小应满足什么条件?(g 取10 m/s 2)

解析:物体受力如图所示.当推力F 较小时,摩擦力沿斜面向上,当物体静止,受到向上的静摩擦力最大时,F 最小,设为F min ,则F min +F f =mg sin30°. 且F f =3 N ,则F min =7 N.

当推力F 较大时,此时物体有向上运动的趋势,此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下(与图中F f 相反),则这时:F -mg sin30°-F f =0. 当F f 最大时,推力F 也达到最大值F max . 即F max =mg sin30°+F f =13 N.

故沿斜面向上的推力F 的大小应满足7 N ≤F ≤13 N. 答案:7 N ≤F ≤13 N

18.(12分)物体A 单独放在倾角为37°的斜面上,正好能匀速下滑,将A 用绳通过光滑滑轮挂一物体B ,且将斜面倾角改为30°时,A 恰好能沿斜面匀速上滑,如图4-20所示,则B 与A 的质量比为多少?

图4-20

解析:当斜面倾角为37°时,物体A 匀速下滑.m A g sin37°=μm A g cos37°,则μ=tan37°=0.75.

当挂上B 物体,斜面倾角改为30°时,A 恰好匀速上滑,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x 轴:F T =m A g sin30°+F =m B g y 轴:F N =m A g cos30° 且F =F N ·μ 得m B m A =4+338

答案:4+33

8

人教版B数学选修2-1:第三章章末综合检测

(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若a =(2x ,1,3),b =(1,-2y ,9),如果a 与b 为共线向量,则( ) A .x =1,y =1 B .x =12,y =-1 2 C .x =16,y =-32 D .x =-16,y =3 2 答案:C 2.向量a ,b 与任何向量都不能构成空间的一个基底,则( ) A .a 与b 共线 B .a 与b 同向 C .a 与b 反向 D .a 与b 共面 解析:选A.∵a ,b 不能与任何向量构成空间基底,故a 与b 一定共线. 3.已知向量a =(0,2,1),b =(-1,1,-2),则a 与b 的夹角为( ) A .0° B .45° C .90° D .180° 解析:选C.已知a =(0,2,1),b =(-1,1,-2), 则cos 〈a ,b 〉=0,从而得出a 与b 的夹角为90°. 4.已知A (1,2,1),B (-1,3,4),C (1,1,1),AP →=2PB →,则|PC → |为( ) A.773 B. 5 C.779 D.779 解析:选A.设P (x ,y ,z ),由AP →=2PB → 得: (x -1,y -2,z -1)=2(-1-x ,3-y ,4-z ), ∴x =-13,y =83,z =3,即P ????-13,83,3,∴PC →=????43,-53 ,-2 , ∴|PC → |=773 .故选A. 5. 如图,已知空间四边形OABC 中,M 、N 分别是对边OA 、BC 的中点,点G 在MN 上, 且MG =2GN ,设OA →=a ,OB →=b ,OC →=c ,现用基底{a ,b ,c }表示向量OG →,OG → =x a +y b +z c ,则x ,y ,z 的值分别为( ) A .x =13,y =13,z =1 3B .x =13,y =13,z =1 6

章末检测试卷(一)

章末检测试卷(一)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观察下列各等式:22-4+66-4=2,55-4+33-4=2,77-4+11-4=2,10 10-4+-2-2-4=2, 依照以上各式成立的规律,得到一般性的等式为( ) A.n n -4+8-n (8-n )-4=2 B.n +1(n +1)-4+(n +1)+5(n +1)-4=2 C.n n -4+n +4(n +4)-4=2 D.n +1(n +1)-4+n +5(n +5)-4=2 考点 题点 答案 A 解析 观察分子中2+6=5+3=7+1=10+(-2)=8,显然A 成立. 2.不等式a >b 与1a >1 b 同时成立的充要条件为( ) A .a >b >0 B .a >0>b C.1b <1 a <0 D.1a >1b >0 考点 分析法及应用 题点 寻找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 答案 B 解析 ????? a > b ,1a >1b ???? a > b ,a -b ab <0 ???? a > b , ab <0 ?a >0>b . 3.数列{a n }中的前四项分别为2,27,213,2 19,则a n 与a n +1之间的关系为( ) A .a n +1=a n +6 B.1a n +1=1a n +3

C .a n +1=3a n 1+3a n D .a n +1=1 a n 考点 归纳推理的应用 题点 归纳推理在数列中的应用 答案 B 解析 观察数列{a n }的各项可知,数列??????1a n 是首项为12,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所以1a n +1=1 a n + 3. 4.在等差数列{a n }中,若a n <0,公差d >0,则有a 4·a 6>a 3·a 7,类比上述性质,在等比数列{b n }中,若b n >0,q >1,则下列有关b 4,b 5,b 7,b 8的不等关系正确的是( ) A .b 4+b 8>b 5+b 7 B .b 5+b 7>b 4+b 8 C .b 4+b 7>b 5+b 8 D .b 4+b 5>b 7+b 8 考点 类比推理的应用 题点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之间的类比 答案 A 5.设a ,b ,c 都是非零实数,则关于a ,bc ,ac ,-b 四个数有以下说法: ①四个数可能都是正数; ②四个数可能都是负数; ③四个数中既有正数又有负数. 以上说法中正确的个数为( ) A .0 B .1 C .2 D .3 考点 反证法及应用 题点 反证法的应用 答案 B 解析 可用反证法推出①②不正确,因此③正确. 6.若P =a +2+a +5,Q =a +3+a +4(a ≥0),则P ,Q 的大小关系为( ) A .P >Q B .P =Q C .P

章末综合检测(四)

章末综合检测(四)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1.(2020·抚顺一模)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华为自主研发的“麒麟”芯片与光导纤维是同种材料 B.近期出现在抚顺的雾霾是一种分散系,含活性炭的口罩防雾霾的原理是吸附作用C.煤炭经蒸馏、气化和液化等过程,可获得清洁能源和重要的化工原料 D.“辽宁舰”上用于舰载机降落拦阻索的特种钢缆,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解析:选B。硅为良好的半导体,用作芯片,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为绝缘体,它们不是同种材料,A错误。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而雾霾是一种分散系,分散剂是空气,含活性炭的口罩防雾霾的原理是吸附作用,B正确。煤炭气化生成CO和H2,液化生成甲醇,可获得清洁能源和重要的化工原料,蒸馏为分离液体混合物的方法,故煤炭不能蒸馏,C错误。特种钢缆为金属材料,不是非金属材料,D错误。 2.绿色化学实验指化学实验要符合绿色化学思想,如减少污染,防止浪费等。下列符合绿色化学实验的是() A.用铜与浓硫酸反应制取CuSO4,并用少量品红溶液吸收尾气 B.将CO还原Fe2O3后的尾气直接排入空气中 C.用CCl4进行萃取操作练习时,将溴水改成碘水 D.将Zn和稀硫酸制H2后的废液倒入水槽后,再清洗玻璃仪器 解析:选C。Cu与浓硫酸反应制取CuSO4时,有污染性气体SO2生成,且品红溶液可以用来检验SO2气体,但不能用来吸收SO2,A错误;CO还原Fe2O3后的尾气中含有少量CO气体,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污染,B错误;溴有毒且易挥发,而碘不易挥发,C正确;锌与稀硫酸制氢气后的废液倒入水槽会污染环境,D错误。 3.N、O、Si、S是重要的非金属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O、S、Si的原子半径逐渐增大,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B.氮的氧化物和硫的氧化物既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物质,又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C.汽车尾气中排放的氮氧化物主要是由游离态氮转化来的 D.N、Si、S的单质均能和氧气反应,生成的产物分别是NO2、SiO2和SO2 解析:选C。同周期元素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主族元

章末综合检测卷(一)

章末综合检测卷(一) (测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下图是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某新兴城市人口增长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题。 1.1992年至1993年,该城市的人口增长率是() A.16.7%B.14.3% C.0.9% D.1 解析:通过图中的数据1992年人口68.7万,1993年人口80.2万,计算1992—1993年人口增长率(80.2-68.7)÷68.7×100%,即为16.7%。故选项A正确。 答案:A 读甲、乙两国人口变化曲线图,完成2~3题。 2.关于甲、乙两国人口增长模式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1900—1950年,两国人口增长模式皆为“高高低”模式 B.1850—1950年,甲国人口增长模式为“高高低”模式 C.1900—1950年,乙国人口增长模式为过渡模式

D.20世纪末甲国的人口增长模式为“三低”模式 3.从图中可看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开始于() A.出生率的下降B.死亡率的下降 C.自然增长率的下降D.自然增长率的上升 解析:第2题,读图可知,1900—1950年甲国人口出生率较高、死亡率较低、自然增长率较高,人口增长模式为过渡模式;乙国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人口增长模式为“高高低”模式;20世纪末,甲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都很低,人口增长模式为“三低”模式。第3题,读图可知,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 答案:2.D 3.B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口总数约为137 053万,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 390万人,年均增长0.57%。读我国第五次与第六次人口普查年龄结构对比统计图,完成4~5题。 4.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人口数量变化主要是由于自然环境的改善②十年间,人口出生率下降③现阶段,影响我国人口总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人口迁移④十年间,人口增长速度趋于缓慢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5.目前,我国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是() ①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②每年净增人口多③人口老龄化明

北师大数学选修新素养应用案巩固提升:第三章 章末综合检测三 含解析

章末综合检测(三)[学生用书P123(单独成册)] (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函数f (x )=1 3 ,则f ′(x )等于( ) A .-33 B .0 C . 3 3 D .3 解析:选B .因为f (x )= 13,所以f ′(x )=(1 3 )′=0. 2.已知某质点的运动规律为s =t 2+3(s 的单位:m ,t 的单位:s),则该质点在t =3 s 到t =(3+Δt )s 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 A .(6+Δt )m/s B .??? ?6+Δt +9 Δt m/s C .(3+Δt )m/s D .??? ?9 Δt +Δt m/s 解析:选A .平均速度为 Δs Δt =(3+Δt )2+3-(32+3)Δt =(6+Δt )m/s . 3.设f (x )为可导函数,且满足lim x →0 f (1)-f (1-x ) 2x =-1,则过曲线y =f (x )上点(1, f (1))处的切线斜率为( ) A .2 B .-1 C .1 D .-2 解析:选D .k =f ′(1)=lim x →0 f (1-x )-f (1) -x =2lim x →0 f (1)-f (1-x ) 2x =-2. 4.已知函数f (x )在x =1处的导数为3,则f (x )的解析式可能是( ) A .f (x )=(x -1)3+3(x -1) B .f (x )=2(x -1) C .f (x )=2(x -1)2 D .f (x )=x -1

章末检测试卷(一)

章末检测试卷(一)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其中1~8题为单项选择题,9~12题为多项选择题.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和不选的得0分) 1.(2019·山西大学附中月考)下列物理量都是矢量的是() A.路程位移B.瞬时速度速度变化量 C.平均速率加速度D.速度变化率速率 答案 B 2.(2019·九江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平常说的“太阳东升西落”是什么物体相对什么参考系在运动() A.地球相对太阳的运动 B.太阳相对地球的运动 C.太阳相对月球的运动 D.地球相对月球的运动 答案 B 3.(2019·石家庄市高一上学期期末)2018年11月6日上午11时10分,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万众瞩目的空军“歼-20”战机亮相第十二届中国航展,“歼-20”战机飞行表演历时约为20分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18年11月6日上午11时10分”指的是时间间隔 B.“约为20分钟”指的是时刻 C.研究人员在定位“歼-20”战斗机的位置时可将其视为质点 D.研究“歼-20”战斗机在飞行过程中进行姿势调整时可将其视为质点 答案 C 4.(2019·黄石市高一上学期期末)如图1所示,手机导航越来越多地成为人们出行的必备工具,绍兴多风景名胜,某游客游完兰亭后驾车去东湖,他打开手机导航,搜索了驾车线路,线路显示走常规路线距离19.8 km,需用时27分钟,选择走“距离最短”则有17.4 km,需用时30分钟,如果走“高速优先”则有22.3 km,需用时29分钟,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图1

A .走常规路线的19.8 km 指的是位移 B .走“距离最短”说明路程最小 C .选择走“距离最短”,则瞬时速率一定最小 D .走“高速优先”,平均速度最大 答案 B 5.(2019·淇滨高中月考)下列关于速度、速率和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速度、速率和加速度均为矢量 B .速度越大,加速度也一定越大 C .速率等于位移与经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D .速度变化越慢,加速度越小 答案 D 6.(2019·永安一中月考)下列几种运动中,实际中不可能存在的是( ) A .物体的速率不变,但加速度不为零 B .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小,加速度越来越大 C .物体的加速度越来越小,速度越来越大 D .物体的加速度不变(不为零),速度也保持不变 答案 D 7.A 、B 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做变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2所示,则( ) 图2 A .A 、 B 两物体的运动方向一定相反 B .0~6 s 内A 物体比B 物体运动得快 C .t =4 s 时,A 、B 两物体的速度相同 D .A 物体的加速度比B 物体的加速度大 答案 C 解析 两物体的速度都为正值,所以运动方向相同,A 错误;0~4 s ,B 的速度大,B 运动得快,4~6 s ,A 的速度大,A 运动得快,B 错误;t =4 s 时,A 、B 两物体的速度都为5 m/s ,所以两物体的速度相同,C 正确;从图象上可以看出,B 的斜率比A 的斜率大,所以B 的加速度大于A 的加速度,D 错误. 8.一质点始终向着一个方向做直线运动,在前23t 时间内平均速度为v 2,后1 3 t 时间内平均速度

2019-2020学年高中化学 电子题库 第四章 章末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4.doc

2019-2020学年高中化学电子题库第四章章末综合检测新人教 版选修4 一、选择题(本题共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茫茫黑夜中,航标灯为航海员指明了方向。航标灯的电源必须长效、稳定。我国科技工作者研制出以铝合金、Pt-Fe合金网为电极材料的海水电池。在这种电池中( ) ①铝合金是阳极②铝合金是负极 ③海水是电解质溶液④铝合金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A.②③B.②④ C.①② D.①④ 解析:选A。电池电极只称为正、负极,故①错。其中活泼的一极为负极,即为铝合金,②对。电极在海水中,故海水为电解质溶液,③对。铝合金为负极,则发生氧化反应,故④错。2.将等质量的A、B两份锌粉装入试管中,分别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同时向装A的试管中加入少量CuSO4溶液。如图表示产生氢气的体积V与时间t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 解析:选D。向A中滴加CuSO4溶液:Zn+CuSO4===Cu+ZnSO4,置换出的Cu附着在Zn上构成原电池,加快产生H2的速率。A中的Zn有少量的与CuSO4反应,产生的H2体积较少。3.下列各装置中,在铜电极上不.能产生气泡的是( ) 解析:选B。装置A和C中无外接电源,且符合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是原电池装置,铜作正极,放出H2;装置B是电镀池装置,铜作阳极,失去电子逐渐溶解,无气体生成;装置D 是电解池装置,碳棒作阳极,OH-失电子生成O2,铜作阴极,H+得电子产生H2。 4.如图所示,铜片、锌片和石墨棒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番茄里,电流表中有电流通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锌片是负极 B.两个铜片上都发生氧化反应 C.石墨是阴极 D.两个番茄都形成原电池 解析:选A。由于番茄汁显酸性,Zn和Cu的活泼性不同,且Zn能与H+反应,因此左侧为原电池,右侧为电解池。在左侧,Zn作负极,Cu作正极,在右侧C作阳极,Cu作阴极,故A正确。 5.(2011·高考广东卷) 某小组为研究电化学原理,设计如图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2019统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综合检测试卷及答案

第一单元综合检测(总分:100分) 基础积累(51分) 一、选择题。(23分)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5分) (1)微风吹拂.(fú fó)着千万条柳丝。 (2)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zhǎnɡ zhànɡ)得马上要破裂似的。(3)妹妹的眼睛瞪得像铜铃似.(sì shì)的。 (4)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chóu cóu)衬裙——膜翅。(5)荷叶挨.(āi ái)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3分) A.吹拂聚笼 B.形成偶尔 C.花辫饱胀 D.资势仿佛 3.给下列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6分) (1)小溪泛尽却.山行() A.再,又。 B.后退。 C.表示转折。 (2)迟日 ..江山丽() A.迟到的日子。 B.以后的日子。 C.春季太阳落山渐晚。 (3)蒌蒿满地芦芽 ..短() A.葫芦藤。 B.芦苇的嫩芽。 C.芦芽山。 4.选择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填序号)(6分) A.反问 B.拟人 C.比喻

(1)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 (2)能不忆江南?() (3)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3分) A.《惠崇春江晚景》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苏轼。 B.杜甫的《绝句》和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描写的都是春天的景物。 C.“吹拂”和“仿佛”是一对近义词。 D.“瓣”是左右结构的字,音节是pɑn。 二、字词书写与运用。(14分) 1.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8分) (1)一只只蜻蜓在碧绿的lián penɡ()上飞舞着,fǎnɡ fú()一架架小飞机。 (2)我们正要举办一个jù huì(),但是还在苦恼以怎样的xínɡ shì()开展。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6分) ()的羽毛()的翅膀 ()的燕子()的荷叶 ()的衣裳()的图画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4分) 1.“小燕子带了它的________似的尾巴,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________的天空,叽的一声,已由这里的________上,飞到那边的________下了。”这句话中的“斜飞”写出了燕子飞行的________,体现了燕子飞行时的 ________。“叽的一声”让读者感受到了燕子飞行时的________心情。(7分)

【新人教版】数学必修二章末检测试卷四(第九章)

章末检测试卷四(第九章) (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4分,共5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10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1~13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不得分) 1.为了了解所加工的一批零件的长度,抽测了其中200个零件的长度,在这个问题中,200个零件的长度是() A.总体 B.个体 C.总体的一个样本 D.样本容量 答案 C 解析总体是这批零件的长度,个体是这批零件中每个零件的长度,抽取的200个零件的长度是样本,样本容量是200. 2.①一次数学考试中,某班有10人的成绩在100分以上,32人的成绩在90~100分,12人的成绩低于90分,现从中抽取9人了解有关情况;②运动会的工作人员为参加4×100 m接力赛的6支队伍安排跑道.针对这两件事,恰当的抽样方法分别为() A.分层随机抽样,简单随机抽样 B.简单随机抽样,简单随机抽样 C.简单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 D.分层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 答案 A 解析①中,考试成绩在不同分数段之间的同学有明显的差异,用分层随机抽样比较恰当;②中,总体包含的个体较少,用简单随机抽样

比较恰当. 3.观察新生儿的体重,其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则新生儿体重在[2 700,3 000)的频率为() A.0.001 B.0.1 C.0.2 D.0.3 答案 D 解析由直方图的意义可知,在区间[2 700,3 000)内取值的频率为(3 000-2 700)×0.001=0.3. 4.某校高二年级有50人参加2019“希望杯”数学竞赛,他们竞赛的成绩制成了如下的频率分布表,根据该表估计该校学生数学竞赛成绩的平均分为() 分组[60,70)[70,80)[80,90)[90,100] 频率0.20.40.30.1 A.70 B.73 C.78 D.81.5 答案 C 解析估计该校学生数学竞赛成绩的平均分x=65×0.2+75×0.4+85×0.3+95×0.1=78,故选C. 5.我国古代数学专著《九章算术》中有一衰分问题:今有北乡八千一百人,西乡七千四百八十八人,南乡六千九百一十二人,凡三乡,发役三百人,则北乡遣() A.104人 B.108人

人教生物必修一练习:第章 章末综合检测四 含解析

章末综合检测(四)[学生用书P127(单独成册)] (时间:45分钟分值:9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天水高一检测)细胞膜与其完成各种生理功能相适应的极为重要的结构特点是() A.磷脂排列成双分子层 B.膜物质分子的运动使其具有流动性 C.两侧膜物质分子排列不对称 D.膜蛋白分子覆盖或镶嵌于磷脂双分子层中 答案:B 2.生物膜上的蛋白质通常与多糖结合形成糖蛋白。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糖蛋白在细胞的识别以及细胞内外的信息传递中具有重要的功能。下列生物膜结构中,糖蛋白含量最多的可能是() A.类囊体膜B.线粒体膜 C.细胞膜D.内质网膜 解析:选C。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主要是细胞的识别和细胞内外的信息传递,而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3.假设将标号为甲、乙、丙的同一种植物的细胞(细胞液浓度相同)分别放在a、b、c三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得到如图所示状态(原生质层不再变化)。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前蔗糖溶液浓度:c>b>a B.实验后蔗糖溶液浓度:c=b≥a C.实验后细胞的吸水能力:丙>乙>甲 D.实验后细胞液浓度:丙>乙>甲 解析:选B。实验后a、b、c溶液中的细胞的吸水与失水均已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由于此时细胞液浓度为丙>乙>甲,所以外界溶液的浓度也是不相同的,应为c>b>a。 4.(2019·安徽铜陵一中高一上月考)下图表示吞噬细胞吞噬、清除病菌的过程,结构①②为两种细胞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吞噬细胞能识别病菌,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B.结构①与蛋白质的分泌有关 C.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病菌被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全部排出细胞外 解析:选D。糖蛋白具有识别能力,A正确;结构①高尔基体可参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B正确;该过程中细胞膜的形态发生改变,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正确;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被细胞重新利用或者排出细胞外,D错误。 5.某细胞对氨基酸、钠离子、葡萄糖和氧气的吸收方式如图所示,其中细胞膜内外物质浓度情况未标出。已知细胞膜上的“●、◆”为载体蛋白,氨基酸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该细胞。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同一载体蛋白运输的物质可能不止一种 B.葡萄糖进入该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C.氧气进入该细胞不需要载体,也不消耗能量 D.氨基酸可逆浓度进入该细胞且不消耗能量 解析:选D。据图可知,氨基酸和钠离子可被同一种载体蛋白运输,A正确;葡萄糖进入细胞的方式消耗ATP(能量),故应为主动运输,B正确;氧气进入细胞的方式应为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和能量,C正确;氨基酸可逆浓度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该细胞,但必须消耗能量,D错误。 6.(2019·南昌高一期末)9%的尿素溶液与血浆等渗,但如果将红细胞置入其中会立刻溶血。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尿素破坏红细胞的细胞膜导致红细胞破裂

9 章末综合检测(二)

章末综合检测(二) (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20·张家口高三一模)新冠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单链核酸组成,直径大约在60~140 nm,化学知识在新冠肺炎的疫情防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新冠病毒是一种胶体 B.“84”消毒液和医用酒精均可杀灭新型冠状病毒,但二者消毒原理不同C.医用外科口罩和防护服所用的熔喷布是一种聚丙烯材料,它属于纯净物D.生理盐水可用作公用餐具消毒剂 解析:选B。A.新冠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单链核酸组成,直径大约在60~140 nm,胶体分散质直径在1~100 nm,故新冠病毒扩散到空气中有可能形成胶体,故A错误;B.“84”消毒液为次氯酸钠水溶液,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具有强氧化性,医用酒精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乙醇能使蛋白质变性,失去活性,从而杀死病毒,并非是利用乙醇的氧化性,二者消毒原理不同,故B 正确;C.医用外科口罩和防护服所用的熔喷布是一种聚丙烯材料,聚丙烯材料是高聚物,它属于混合物,故C错误;D.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的盐水,这个浓度的盐水一般来说是没有消毒作用的,它主要是用来清洗伤口或者是扩充血容量,因此不可用作公用餐具消毒剂,故D错误。 2.下列句子中涉及物质性质或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纷纷灿烂如星陨,赫赫喧豗似火攻”中烟花呈现不同颜色是物理变化B.“真金不怕火,怕火便是铜”说明金的熔、沸点高于铜 C.“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中能量的变化主要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D.“酥暖薤白酒,乳和地黄粥”中“酒”的主要成分含有3种元素 解析:选B。烟花呈现的颜色是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属于物理变化,A项正确;金的活泼性比铜的弱,铜在空气中加热时能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不能

2017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三章《气体》章末综合检测

第三章磁场章末检测(A)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一个质子穿过某一空间而未发生偏转,则( ) A、可能存在电场与磁场,它们的方向与质子运动方向相同 B、此空间可能有磁场,方向与质子运动速度的方向平行 C、此空间可能只有磁场,方向与质子运动速度的方向垂直 D、此空间可能有正交的电场与磁场,它们的方向均与质子速度的方向垂直 2、两个绝缘导体环AA′、BB′大小相同,环面垂直,环中通有相同大小的恒定电流,如图1所示,则圆心O处磁感应强度的方向为(AA′面水平,BB′面垂直纸面) A、指向左上方 B、指向右下方 C、竖直向上 D、水平向右 3、关于磁感应强度B,下列说法中正确的就是() A、磁场中某点B的大小,跟放在该点的试探电流元的情况有关 B、磁场中某点B的方向,跟该点处试探电流元所受磁场力的方向一致 C、在磁场中某点试探电流元不受磁场力作用时,该点B值大小为零 D、在磁场中磁感线越密集的地方,B值越大 4、关于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运动,不考虑其她场力(重力)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就是() A、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可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C、可能做匀变速曲线运动 D、只能做匀速圆周运动

图1 图2 图3 图4 5、1930年劳伦斯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其原理如图2所示、这台加速器由两个铜质D形盒D1、D2构成,其间留有空隙,下列说法正确的就是()

A、离子由加速器的中心附近进入加速器 B、离子由加速器的边缘进入加速器 C、离子从磁场中获得能量 D、离子从电场中获得能量 6、如图3所示,一个带负电的油滴以水平向右的速度v进入一个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B后,保持原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使匀强磁场发生变化,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就是( ) A、磁场B减小,油滴动能增加 B、磁场B增大,油滴机械能不变 C、使磁场方向反向,油滴动能减小 D、使磁场方向反向后再减小,油滴重力势能减小 7、如图4所示为一个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圆环,可在水平放置的足够长的粗糙细杆上滑动,细杆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不计空气阻力)、现给圆环向右的初速度v0,在以后的运动过程中,圆环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可能就是下图中的( ) 8、如图5所示,空间的某一区域内存在着相互垂直的匀强电场与匀强磁场,一个带电粒子以某一初速度由A点进入这个区域沿直线运动,从C点离开区域;如果这个区域只有电场则粒子从B点离开场区;如果这个区域只有磁场,则粒子从D点离开场区;设粒子在上述3种情况下,从A到B点,从A到C点与A到D点所用的时间分别就是t1、t2与t3,比较t1、t2与t3的大小,则有(粒子重力忽略不计)( )

章末检测试卷(四)

章末检测试卷(四)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能就是功,功就是能 B.做功越多,物体的能量就越大 C.外力对物体不做功,这个物体就没有能量 D.能量转化的多少可以用做功来量度 答案 D 解析功和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故A错;做功的多少只是说明了能量转化的多少,而不能说明能量的多少,故B错;外力做功与否不能说明物体能量的有无,故C错;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故D对. 2.汽车关闭发动机后恰能沿斜坡匀速下滑,在这个过程中() A.汽车的机械能守恒 B.汽车的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 C.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总能量守恒 D.机械能和内能之间没有转化 答案 C 解析汽车关闭发动机后,匀速下滑,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与摩擦阻力平衡,摩擦阻力做功,汽车摩擦生热,温度升高,有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机械能减少,但总能量守恒.因此,只有选项C正确. 3.如图1所示,小球m分别从A点和B点无初速度地释放,则经过最低点C时,小球的速率之比v1∶v2为(空气阻力不计)() 图1 A.1∶ 2 B.2∶1 C.2∶1 D.1∶2 答案 B 4.一蹦极运动员身系弹性蹦极绳从水面上方的高台下落,到最低点时距水面还有数米距离.假定空气阻力可忽略,运动员可视为质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运动员到达最低点前重力势能始终减小

B .蹦极绳张紧后的下落过程中,弹力做负功,弹性势能增加 C .蹦极过程中,运动员、地球和蹦极绳所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D .蹦极过程中,重力势能的改变与零势能参考平面的选取有关 答案 D 5.如图2所示,有一内壁光滑的闭合椭圆形管道,置于竖直平面内,MN 是通过椭圆中心O 点的水平线.已知一小球从M 点出发,初速率为v 0,沿管道MPN 运动,到N 点的速率为v 1,所需时间为t 1;若该小球仍由M 点以初速率v 0出发,而沿管道MQN 运动,到N 点的速率为v 2,所需时间为t 2,则( ) 图2 A .v 1=v 2,t 1>t 2 B .v 1t 2 C .v 1=v 2,t 1t 2,故选项A 正确. 6.如图3所示,光滑圆轨道固定在竖直面内,一质量为m 的小球沿轨道做完整的圆周运动.已知小球在最低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N 1,在最高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N 2.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则N 1-N 2的值为( ) 图3 A .3mg B .4mg C .5mg D .6mg 答案 D 解析 设小球在最低点速度为v 1,在最高点速度为v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在最低点有N 1-mg =m v 12R ,在最高点有N 2+mg =m v 22 R ,从最高点到最低点,根据机械能守恒有mg ·2R +12m v 22=1 2 m v 12,联立以上三式可以得到:N 1-N 2=6mg ,故选项D 正确. 7.质量为4 kg 的物体被人由静止开始向上提升0.25 m 后速度达到1 m /s ,不计空气阻力,g 取10 m/s 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对物体传递的功为12 J B .合外力对物体做功为12 J C .物体克服重力做功为10 J D .人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增加的动能

高中化学高二化学选修4配套试题及参考答案章末综合检测4

章末综合检测 (90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1.下列过程需要通电后才可以发生或进行的是() ①电离②电泳③电解④电镀⑤电化学腐蚀 A.①② B.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全部 【参考答案解析】:电解质溶于水即可发生电离,不需要通电;电化学腐蚀的实质是发生原电池反应,是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自发反应,也不需要通电。 【参考答案】:B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电解池是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②原电池是将电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装置 ③金属和石墨导电均为物理变化,电解质溶液导电是化学变化 ④不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电解的原理有可能实现 ⑤电镀过程相当于金属的“迁移”,可视为物理变化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③④⑤ D.④ 【参考答案解析】:①、②正好相反了,③、④正确,⑤中电镀是特殊形式的电解,仍然是化学变化。 【参考答案】:B 3.用石墨棒作电极,电解下列物质的水溶液,实质上与电解水一致的是() A.NaOH B.NaCl C.CuSO4 D.CuCl2 【参考答案解析】:B项中电解NaCl溶液生成NaOH、H2、Cl2。C项中电解CuSO4溶液生成Cu、O2、H2SO4。D项中电解CuCl2溶液生成Cu和Cl2。 【参考答案】:A 4.某同学为了使反应2HCl+2Ag===2AgCl+H2↑能进行,设计了如下所示的四个实验方案,你认为可行的方案是() 【参考答案解析】:由题意知,以盐酸作电解质溶液,Ag作阳极,设计成电解池可实现

该反应。 【参考答案】:C 5.选用下列试剂和电极:稀H 2SO4、Fe2(SO4)3溶液、Fe、Cu、Zn,组成右 图所示的原电池装置(只有两个电极),观察到电流计?的指针均明显转偏,则其 可能的组合共有()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参考答案解析】:电极的组合有三种:Fe—Cu、Zn—Fe、Zn—Cu,三种组合都能与两种电解质溶液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选D。 【参考答案】:D 6.(2014·三明一中高二期中)在铁制品上镀上一定厚度的铜层,以下电镀方案中正确的是() A.铜作阳极,铁制品作阴极,溶液中含Fe2+ B.铜作阴极,铁制品作阳极,溶液中含Cu2+ C.铜作阴极,铁制品作阳极,溶液中含Fe3+ D.铜作阳极,铁制品作阴极,溶液中含Cu2+ 【参考答案解析】:在铁上镀铜,则要求铜在阳极,铁在阴极,电解质溶液含Cu2+,D 项符合题意。 【参考答案】:D 7.下列各组中,每种电解质溶液电解时只生成氢气和氧气的是() A.HCl、CuCl2、Ba(OH)2 B.NaOH、CuSO4、H2SO4 C.NaOH、H2SO4、Ba(OH)2 D.NaBr、H2SO4、Ba(OH)2 【参考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电解规律,电解能够生成H2和O2的物质类型是强碱、含氧酸、活泼金属含氧酸盐,C项符合题意。 【参考答案】:C 8.(2014·高考Ⅱ卷)2013年3月我国科学家报道了如图所示的水溶液锂离子电池体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湘教版地理选修5:第三章章末综合检测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1.读下表分析回答问题。(10分) 1960~1998年全球重大自然灾害情况统计表 时段1960~ 1969年 1970~ 1979年 1980~ 1988年 1989~ 1998年 灾害事件(次数) 16 29 70 53 经济损失(亿美 元) 504 969 1538 4793 保险理赔(亿美 元) 67 113 310 1 069 (1)全球重大自然灾害事件发生次数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特点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全球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这种趋势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3)从保险理赔金额的变化中,能够反映出,在抗灾、防灾过程中,人们的__________________正在不断增强。 解析: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范围和强度增加,受灾体特征、灾情水平、减灾能力随之改变;灾情大小决定于灾种(灾强)、受灾体、减灾能力的变化。 答案:(1)呈波状变动,逐渐上升①自然灾害产生的主导因素是自然因素。自然环境的变化有自身规律,所以呈波状变动。②人类不合理活动能诱发自然灾害的发生,加重灾害的危害程度。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深刻,所以灾害有上升的趋势。 (2)逐渐上升(或越来越重等)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人口密度、社会财富密度不断增大。 (3)防灾意识和社会救助能力 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从甲图可以发现,对我国农作物成灾面积影响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影响最小的是

______________。 (2)在四种主要灾害中对我国农作物成灾面积影响力逐渐减弱的是________,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试举一例说明:______________。 (3)从乙图可以发现,我国农作物受灾面积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结合甲、乙两图说明我国农作物成灾面积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你认为导致我国农作物受灾面积出现该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降低我国农作物受灾、成灾面积,你认为下列措施较合理的有(双选)() A.大量降低我国农作物的播种面积 B.加强水利工程建设,降低旱涝灾情 C.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退耕还林,恢复植被 D.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作物抗灾性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我国农业的自然灾害、农业灾情及相关措施。第(1)、(2)题,可以从图A直接看出。由于抗洪工程(如三峡大坝)的建设,洪水灾害的影响减弱。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农作物受灾面积不断扩大,而成灾面积波动上升,我国农作物受灾面积不断扩大,从长时间段看,我国灾害发生频次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只能是人类活动加剧了农业灾害的灾情。第(4)题,我国人口众多,降低农作物播种面积是不行的,长江流域退耕还林宜在中上游地区。 答案:(1)旱灾霜冻灾 (2)水灾我国修建的一系列水利工程发挥作用三峡大坝的建成可以预防长江中下游地区百年一遇的洪水 (3)不断扩大在曲折中上升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剧灾害的灾情 (4)BD 3.损失率是指受灾区域各类财产的损失值与灾前(正常)值之比。读中国自然灾害损失率(%)等值线局部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6分) (1)比较甲、乙、丙三地自然灾害损失率的差异,并说明影响自然灾害损失率的主要因素。 (2)简述防御自然灾害,减少灾害损失的主要措施。 解析:由图示等值线可以判断出,甲地损失率最小,乙地损失率最大,影响损失率的因素主要从灾害的强度、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抗灾能力等方面分析。 答案:(1)乙地损失率最大,甲地损失率最小。影响损失率的因素主要有灾害的强度、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区抗灾能力等。 (2)做好自然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加强自然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利用遥感卫星等3S技术进行监测和预报,提高灾害防范能力;制定救灾应急预案。 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写出图中冻融区所处地形区的名称并分析黄河在此河段的主要水文特征。 (2)黄河流域侵蚀强度最大区域主要集中在哪一河段?试分析其原因。

章末检测试卷(第十二章)

章末检测试卷(第十二章)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多选)关于机械波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相隔一个周期的两个时刻,简谐波的图象相同 B.质点振动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波传播的方向 C.任一振动质点每经过一个周期沿波的传播方向移动一个波长 D.简谐波沿长绳传播,绳上相距半个波长的两质点振动位移的大小相等 答案AD 解析对于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垂直,而纵波中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质点的振动状态经过一个周期沿波的传播方向移动一个波长,而不是质点本身沿波的传播方向移动一个波长.绳上相距半个波长的两质点位移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在水波槽里放两块挡板,中间留一窄缝,已知窄缝的宽度为0.5 cm,所用水波的波长为5 cm,则下图所示的衍射图样中正确的是() 答案C 解析窄缝宽度0.5 cm明显小于水波波长5 cm,符合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且水波是以水中“某点”为中心的弧线,故只有选项C正确. 3.(多选)如图1所示,表示两列同频率相干水波在t=0时刻的叠加情况,图中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已知两列波的振幅均为2 cm,波速为2 m/s,波长0.4 m,E点是B、D连线和A、C连线的交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 A.A、C两点是振动减弱点 B.E点是振动加强点 C.B、D两点在该时刻的竖直高度差为4 cm D.t=0.05 s时,E点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为2 cm 答案AB 解析题图中B、D均为振动加强点,E位于B、D的连线上,故也是振动加强点,而A、C 两点为波峰与波谷相遇,故是振动减弱点,A、B项正确.题图中所示时刻,B点偏离平衡位

4 章末综合检测

章末综合检测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在可逆反应中,改变下列条件一定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是() A.增大反应物的量B.升高温度 C.增大压强D.分离出生成物 解析:选B。A项,若反应物为固体,则增大反应物的量,反应速率不变;C项,增大压强,若参加反应的气体的浓度不变,则反应速率不变,如在恒容条件下充入惰性气体;D 项,分离出生成物,反应速率可能减小,也可能不变。 2.下列实验方案和结论都正确且能证明物质性质决定反应速率大小的是() 选项实验方案实验结论 A 常温下,相同形状、大小的钠粒分别与水、乙醇 反应 钠与水反应比钠与乙醇反应快 B 常温下,浓硫酸、稀硫酸分别与铝片反应浓硫酸与铝片反应较快 C 硫黄分别在空气中、纯氧气中燃烧硫黄在纯氧气中燃烧生成SO3 D 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纯氧气中能燃烧纯氧气比空气中O2活泼 解析:选A。水分子中的氢比乙醇分子中羟基上的氢活泼,相同形状、大小的钠粒与水反应速率大于乙醇,说明物质性质决定化学反应速率大小,A项正确;浓硫酸、稀硫酸中溶质相同,但是浓度不同,物质性质不同,常温下浓硫酸与铝片发生钝化现象,铝片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氧化膜可阻止浓硫酸与内部铝的接触,B项错误;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但S在O2中燃烧也生成SO2,C项错误;空气中O2和纯氧气的化学性质相同,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纯氧气中能燃烧,是因为O2浓度不同,D项错误。 3.(2020·上海黄浦区调研)下图是合成氨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状态Ⅰ和状态Ⅱ时,反应均处于平衡状态 B.状态Ⅰ变化为状态Ⅱ的过程,称为化学平衡移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