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器壳体塑料模具设计课程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32 MB
- 文档页数:35
《塑料模具设计》课程教学方案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1.在模具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在模具制造过程中,首先是塑料件制品的造型设计,再进行该塑件的模具设计,最后加工该模具的核心零部件。
《塑料模具设计》课程就是中间“模具设计”环节的培训,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
2. 课程的任务《塑料模具设计》主要学习塑料模具的结构、模具工作原理以及塑料材料的成型工艺,培养使用三维设计软件Pro/E进行塑料模具分析、设计的操作能力。
要求学生具备现代模具生产企业的模具设计职业能力和模具调配维修能力,同时为模具型腔数控加工方面的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先修课程:《产品品造型技术》(基于Pro/E)、《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等机械基础课程,为下一步模具设计做准备。
二、本课程对职业能力培养、职业素质养成的作用(1)以模具设计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教学,使理论与实践结合得更加紧密,采用先进的模具设计工具,学习先进的模具设计方法,提高学生进入实践工作岗位的自信心;(2)在模具设计的工作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设计水平,培养学生的职业工作能力;(3)培养了学生探索发现,勇于创建的精神;(4)为模具加工及维修岗位训练提供知识准备。
三、课程设置1、课程设计的理念《塑料模具设计》课程设计的理念是依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定位,贯彻工学结合的理念,以模具设计师职业资格要求为标准,以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模拟与企业真实设计一致模具设计工作环境,以真实产品的真实模具设计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在一幅幅模具设计的工作过程中,把专业培养所需的专业知识、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和企业行业真实需求有机整合在一起,用企业的真实项目、企业岗位能力要求组织课程核心能力的训练。
实现与就业岗位能力的无缝联接。
图1课程设计理念2、课程设计的思路(1)以模具设计师职业资格要求为标准,培养现代模具设计的职业能力目前,我国的模具制造企业发展迅速。
电器盖注塑模具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电器盖注塑模具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设计要点。
2. 学生能了解并运用注塑模具设计的相关参数,如收缩率、模穴数等。
3. 学生掌握注塑模具设计中常用的材料及特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CAD软件完成电器盖注塑模具的设计,包括分型面、模架、顶针等部分。
2. 学生能够根据设计要求,合理选择模具材料、热处理方式等工艺参数。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注塑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对模具设计及制造工作的兴趣,增强职业认知。
2. 学生能够认识到模具设计在制造业中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及团队协作意识。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勇于创新、善于实践的精神。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明确,便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注塑模具基础知识:包括模具的分类、结构、工作原理及设计流程,重点讲解电器盖注塑模具的设计要求。
- 教材章节:第一章 注塑模具概述、第二章 注塑模具结构及原理2. 注塑模具设计参数:讲解收缩率、模穴数、模架类型等参数的选择依据,使学生掌握模具设计的要点。
- 教材章节:第三章 注塑模具设计参数3. 注塑模具材料及工艺:介绍常用模具材料、热处理方式及表面处理技术,分析各种材料的性能及适用场景。
- 教材章节:第四章 注塑模具材料及工艺4. CAD软件在注塑模具设计中的应用:教授学生使用CAD软件进行电器盖注塑模具设计,包括分型面、模架、顶针等部分的绘制。
- 教材章节:第五章 CAD软件在注塑模具设计中的应用5. 注塑模具设计实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注塑模具设计的全过程,掌握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方法。
电器外壳塑料模设计1. 简介电器外壳塑料模设计是指针对电器产品的外壳部分,使用塑料材料制作的模具设计。
电器外壳通常作为产品的保护外壳,有着重要的功能和美观要求。
塑料模具设计可以确保外壳的精准制造和一致性,提高电器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本文将介绍电器外壳塑料模设计的主要步骤和要注意的问题。
2. 步骤2.1. 需求分析在开始电器外壳塑料模设计之前,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
这包括确定电器产品的功能要求、美观要求和生产成本要求。
同时,还需要考虑产品的尺寸、形状和外形等因素。
2.2. 设计草图基于需求分析的结果,设计师可以开始绘制电器外壳的草图。
草图可以包括产品的整体布局、细节设计和特殊要求等内容。
设计草图可以采用手绘或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绘制。
2.3. 3D建模在设计草图确定后,可以使用三维建模软件将草图转换成三维模型。
建模过程中需要考虑产品的尺寸、结构和装配方式等因素。
3D建模可以帮助设计师可视化外壳的设计,方便后续的模具制作和工艺分析。
2.4. 模具设计模具设计是电器外壳塑料模设计的关键步骤。
模具设计需要考虑塑料注塑工艺的要求,包括模具的结构、流道系统、冷却系统和排气系统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模具的材料选择和加工工艺。
2.5. 模具制造在模具设计完成后,可以将其交由专业的模具制造厂家进行生产。
模具制造过程中需要按照设计要求加工模具的各个部件,并进行装配和调试。
完成模具后,可以进行模具测试和调整,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2.6. 试模和调整完成模具制造后,可以进行试模和调整工作。
通过模具试模可以检验模具的性能和制造质量。
如果发现问题,可以进行模具调整和修复,直到达到预期的效果。
3. 注意事项在进行电器外壳塑料模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3.1. 材料选择选择合适的塑料材料对于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外观至关重要。
需要考虑材料的强度、耐久性、耐高温性和阻燃性等特性。
3.2. 结构设计外壳的结构设计要考虑产品的功能要求和装配要求。
电器外壳塑料膜设计第一章塑件成型工艺分析一、拟定制品成型工艺该制品是一个电器外壳,如图1所示。
外壳属于薄壁塑件,生产批量大。
材料为绝缘性能较好的低密度聚乙烯,成型工艺性能好,可以注射成型。
.工艺性与结构分析:精度等级:采用一般精度5级脱模斜度:型腔25-40´,型芯20-40´(塑件内孔以型芯小端为准;塑件外形以型腔大端为准) 一般情况下,脱模斜度不包括在塑件的公差范围内。
当要求开模后塑件留在型腔内时,塑件内表面的脱模斜度应不大于塑件外表面的脱模斜度。
二,热塑性塑料低密度聚乙烯的注射成型工艺1. 注射成型工艺过程(1)预烘干——→装入料斗——→预塑化——→注射装置准备注射——→注射——→保压——→冷却——→脱模——→塑件送下工序(2)预热、清理模具——→涂脱模剂——→合模——→注射2.低密度聚乙烯的注射成型工艺参数(1)注射机:螺杆式(2)螺杆转速(r/min):14——200(3)预热和干燥:温度(°C) 90——100 时间( h ) 2.5——3.5 (4)料筒温度(°C)后段 90——110中段 125——140前段 110——125(5)喷嘴温度(°C) 110——120;喷嘴形式自锁式(6)模具温度(°C) 40——70(7)注射压力(MPa) 125——170(8)成型时间( s )注射 0——5 保压 20——50成型周期 50——100 冷却 20——40(9)后处理:方法水或油温度(°C) 90——100 时间( h ) 4——103,低压聚乙烯材料综合性能分析(1)低压聚乙烯属于热塑性材料,耐腐蚀性和电绝缘性良好。
(2)结晶料,吸湿性小,流动性极好,。
对压力敏感,成型是需高压注射,不宜采用直接浇口,以防止收缩不均,内应力增大。
(3)收缩范围和收缩值大,方向性明显,易变形翘曲。
冷却速度宜慢,模具设有冷料穴,并有冷却系统。
电器盖注塑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电器盖注塑模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掌握注塑模的基本原理、设计步骤和注意事项,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注塑模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2)掌握注塑模的设计原则、步骤和方法;(3)熟悉电器盖注塑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注塑模设计中的实际问题;(2)具备一定的注塑模制图和拆卸能力;(3)学会使用相关软件进行注塑模设计。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注塑模行业的兴趣和热情;(2)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3)培养学生遵守纪律、严谨治学的学术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注塑模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2.注塑模的设计原则、步骤和方法;3.电器盖注塑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4.注塑模制图和拆卸技巧;5.使用相关软件进行注塑模设计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用于传授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实验法: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4.讨论法: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理论知识;2.参考书:提供丰富的课外阅读材料,帮助学生拓宽视野;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资料,直观展示注塑模的工作原理和设计过程;4.实验设备:提供充足的实验设备,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动手实践。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取多种评估方式,包括: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回答问题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3.考试:定期进行理论考试,测试学生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和运用能力;4.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和实践环节的表现,包括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录(一)设计任务书 (3)(二)设计与分析 (4)第一章塑件成型工艺分析................................ .41.1 塑件分析................................ . (4)1.2 ABS的性能分析................................ (5)1.3 ABS的注射成型过程及工艺参数 (6)第二章模具结构形式的拟定........................... . (7)2.1分型面的确定................................ .. (7)2.2型腔数量和排列方式的确定................................ . (8)2.3注射机型号的确定................................ .... . (9)第三章浇注系统的设计................................ . (11)3.1主流道设计................................ .... .... ... .113.2分流道设计................................ .... .... ... .133.3浇口的设计................................ .... .... ... .153.4校核主流道的剪切速率................................ (17)3.5冷料穴的设计与计算................................ .... (17)第四章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及算 (17)4.1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 .... (17)4.2成型零件钢材的选用................................ .... (19)4.3成型零件工作尺寸的计算................................ . (19)4.4成型零件尺寸及动模垫板厚度的计算 (22)第五章模架的确定................................ .... (22)5.1各模板尺寸的确定................................ .... . (22)5.2模架各尺寸的校核................................ .... . (23)第六章冷却系统的设计................................ (23)6.1冷却介质................................ .... .... .... .236.2冷却系统的简单计算................................ .... .. 236.3凹凸模冷却系统的设计............................... .... .25第七章脱模推出机构的设计. (26)7.1推出方式的确定................................ .... .... .267.2脱模力的计算................................ .... .... (26)(三)参考文献................................ .... .... .. 28(一)设计任务书第19题电器盖,结构如图所示。
塑料壳体模具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塑料壳体模具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2.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塑料壳体模具的设计流程和关键参数;3. 帮助学生理解塑料材料在模具设计中的重要性及其影响。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塑料壳体模具设计的能力;2. 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模具设计中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模具设计及制造行业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和资源节约。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具备模具设计的基本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对模具设计有一定了解,但实际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项目为导向,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塑料壳体模具基础知识- 模具的分类、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塑料材料的性质、分类及其在模具设计中的应用。
2. 塑料壳体模具设计流程- 模具设计前期准备,包括产品分析、工艺参数确定;- 模具结构设计,包括型腔、型芯、导向系统、顶出系统等;- 模具设计后期处理,如冷却系统、排气系统设计。
3. 塑料壳体模具设计关键参数- 模具尺寸、形状及精度;- 模具配合间隙、拔模斜度、收缩率等;- 模具设计中的力学、材料学及工艺学要求。
4. CAD软件在塑料壳体模具设计中的应用- CAD软件的基本操作与功能;- 利用CAD软件进行模具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模具设计案例分析与实操。
5. 塑料壳体模具设计实践- 模具设计项目的实施,包括任务分配、协作沟通;- 学生动手实践,完成模具设计;- 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共10个课时,其中理论教学6课时,实践操作4课时。
1. 塑件的设计1.1 塑件的用途本塑件为电器壳体,其主要用途是保护内部元件并与其他部件很好的配合,这要求塑件的尺寸精度要满足其工作要求,特别是壳体的配合部分。
1.2 塑件的原材料选择根据塑件的工作要求来选取塑件原材料。
本塑件的原材料选用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选用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具有较高的冲击韧性和机械强度,尺寸稳定耐化学性及电性能良好,易于成型和机械加工等特点。
综合了上述的因素,选定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为原材料。
1.3 塑件图塑件图的尺寸如下图1.1所示:图1.1 塑件图1.4原材料的参数聚苯乙烯(PS)的参数如下表1.1所示表1.1 ABS的主要性能参数1.5原材料成型特性与工艺参数表1.2 ABS的成型与工艺参数工艺参数料筒温度/℃后部180~200中部210~230 前部200~210喷嘴温度/℃180~190 模具温度/℃50~70 注射压力/MPa70~90螺杆转速/(r·min-1)30~601.6 分析塑件塑件产品生产批量小,所以采用一模一腔。
塑件简单采用整体型腔、型芯,侧孔采用导柱滑块成型。
采用两板式模具结构。
2. 注射机的选用2.1 注射机的参数选用卧式注射机的型号:XS-Z-60;其主要参数如下表2.1所示表2.1 注射机的主要参数2.2 注射量的校核根据生产经验,一个注射周期内所需注射的塑料容体的总量必须在注射机额定注射量的80%以内。
利用注射容量(cm 3)来表示:j z V nV V += (2.1) 式中 V —一个成型周期内所需注射的塑料容积,cm 3;V z —单个塑件的容积,cm 3;Vj —浇注系统凝料和飞边所需的塑料容积,cm 3; n —型腔的数目。
j z V nV V +=76.210.476.161=+⨯=21.76÷60,=36.3%<80%,符合设计要求2.3 锁模力的校核在注射成型时,为了防止模具分型面被注射压力顶开,必须对模具施加足够的锁模力,否则在分型面处将产生溢料现象,因此注射机的额定锁模力必须大于注射压力。
前言随着模具技术的迅速发展,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模具已经成为生产各种工业产品不可缺少的重要工艺装备。
它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多重要的地位,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模具毕业设计是工科类学校机械专业最重要的教学环节,它是学生对所学课程的理论和生产实际的综合运用。
毕业设计的主要目的有两个: 一、让学生掌握模具设计的基本技能,如计算、绘图、查阅设计资料与手册,熟悉标准和规范等能力,能够熟练运用CAD、Preo/engineer等绘图应用软件进行模具设计;二、在了解工艺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模具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了解模具的工艺加工过程,从而能够设计一般的模具。
我设计的是一副塑料注射模,通过这次设计,对于一般塑模的结构特点和开模原理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在本次毕业模具设计过程中,我得到了老师的精心指导和同学大力帮助,在此,我一并致以衷心的感谢。
由于我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有限,对模具的不全面了解,再加上设计水平有限,在设计过程中,错误和不妥之处在所难免,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以便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吸取教训,本人十分感谢。
目录0 ……………………………………………………前言一…………………………………塑件结构工艺性分析二……………………………………注射成型机的选定三………………………………………型腔数目的确定四……………………………………型腔分型面的设计五…………………………………………模架的选择六……………………………………模具材料的选用七……………………………………浇注系统的设计八………………………………………排气槽的设计九………………………………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十………………………成型零件的工作尺寸的计算十一……………………………温度调节系统的设计十二……………………………塑件脱模机构的设计十三……………………………合模导向机构的设计十四…………………零部件图样和装配总图的绘制十五………………………………………………后语一 . 塑件结构工艺性分析1. 1 尺寸精度的选用及塑件尺寸公差的确定1.1.1塑件的尺寸精度主要取决于塑料收缩率的波动和模具制造误差,该塑料制件套盖的材料为ABS料,其收缩率为0.5% .查塑件精度等级的选用表3-1-2(模具制造手册)可知,该塑件采用5级低精度.1.1.2尺寸公差的确定该制件采用5级精度,查塑件尺寸公差推荐表(模具制造手册)可知:因受模具活动部分的影响的尺寸在查取表中公差值之后再加上0.1mm(3-5级精度选用)。
1. 塑件的设计1.1 塑件的用途本塑件为电器壳体,其主要用途是保护内部元件并与其他部件很好的配合,这要求塑件的尺寸精度要满足其工作要求,特别是壳体的配合部分。
1.2 塑件的原材料选择根据塑件的工作要求来选取塑件原材料。
本塑件的原材料选用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选用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具有较高的冲击韧性和机械强度,尺寸稳定耐化学性及电性能良好,易于成型和机械加工等特点。
综合了上述的因素,选定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为原材料。
1.3 塑件图塑件图的尺寸如下图1.1所示:图1.1 塑件图1.4原材料的参数聚苯乙烯(PS)的参数如下表1.1所示表1.1 ABS的主要性能参数1.5原材料成型特性与工艺参数表1.2 ABS的成型与工艺参数工艺参数料筒温度/℃后部180~200中部210~230 前部200~210喷嘴温度/℃180~190 模具温度/℃50~70 注射压力/MPa70~90螺杆转速/(r·min-1)30~601.6 分析塑件塑件产品生产批量小,所以采用一模一腔。
塑件简单采用整体型腔、型芯,侧孔采用导柱滑块成型。
采用两板式模具结构。
2. 注射机的选用2.1 注射机的参数选用卧式注射机的型号:XS-Z-60;其主要参数如下表2.1所示表2.1 注射机的主要参数2.2 注射量的校核根据生产经验,一个注射周期内所需注射的塑料容体的总量必须在注射机额定注射量的80%以内。
利用注射容量(cm 3)来表示:j z V nV V += (2.1) 式中 V —一个成型周期内所需注射的塑料容积,cm 3;V z —单个塑件的容积,cm 3;Vj —浇注系统凝料和飞边所需的塑料容积,cm 3; n —型腔的数目。
j z V nV V +=76.210.476.161=+⨯=21.76÷60,=36.3%<80%,符合设计要求2.3 锁模力的校核在注射成型时,为了防止模具分型面被注射压力顶开,必须对模具施加足够的锁模力,否则在分型面处将产生溢料现象,因此注射机的额定锁模力必须大于注射压力。
()j z m A nA P F += (2.2) 式中 F —注射机额定锁模力,N ;A z —制品在分型面上的垂直投影面积,mm 2; A j —浇注系统在分型面上的垂直投影面积,mm 2; n —型腔的数目;P m —塑料熔体在型腔内的平均压力,MPa 。
由于塑料熔体流经喷嘴,流道,浇口和型腔,将产生压力损耗,一般型腔内平均压力仅为注射压力P 0的1/4~1/2,通常为20—40MPa.考虑到实际注射压力比注射机的额定注射压力小,所以选定型腔内平均压力为40MPa 。
()())(52.136136520341410.40kN N F ==⨯⨯= 理论锁模力为500kN ,选用注射机的锁模力符合设计要求。
2.4 开模行程的校核注射机采用液压式锁模机构,其最大开模行程与模具厚度有关。
塑件高(包括浇注系统)72mm ,推出距离31mm ,所以开模行程如下公式计算:1021++=H H S k (2.3)式中 S k —开模行程,mm ;H 1—塑件高度(包括浇注系统),mm ; H 2—塑件顶出距离,mm ; 113103172=++=k S 注射机的最大开模行程为180mm ,所以符合要求。
3 注射模具设计3.1浇注系统的设计3.1.1主流道衬套设计主流道指紧接注射机喷嘴到分流道为止的那一段流道,熔融塑料进入模具时首先经过它。
它与注射机喷嘴在同一轴心线上,物料在主流道中不改变流动方向,主流道的形状一般为圆锥形或圆柱形,本设计为圆锥形。
主流道与喷嘴接触处作成半球形的凹坑,二者严密地配合,避免高压塑料熔体溢出,凹坑球半径R2应比喷嘴球半径R1大1mm~2mm,主流道小端直径比注射机喷嘴孔直径约大0.5mm~1mm,锥角一般取2º~6º,主流道的流道长度尽可能地短。
为了加工简单和模具的装配容易,所以设计成独立的流道衬套,选用优质钢材制作并经热处理提高硬度。
本设计的材料采用了ABS,塑件属于小型制品,浇口套与定位环设计为一体,根据材料的特性确定主流道的小端直径d为4mm,锥角取3º;凹坑球半径R2为14mm,在注射过程中注射机的喷嘴与凹坑球相撞,凹坑球半径大能避免注射机喷嘴漏料。
其主要形状和尺寸如下图3.1.1所示图3.1.1 主流道衬套3.1.2分流道设计分流道是连接主流道和塑件的那一部分流道,主要设计在分型面上,本设计是将分流道设计塑件上端孔的部分的分型面,分流道的断面为U形,这样有利于加工和熔料的流动。
分流道的分布形状如图3.1.2,考虑到开模时分流道与模具的分离,根据力学原理分别在左右瓣合模上设计一个分流道,利用滑块的运动使分流道与模具分离。
分流道的断面为半圆形,如图3.1.3所示。
图3.1.2 分流道分布示意图图3.1.3分流道截面示意图3.1.3浇口的设计本设计采用边缘浇口,边缘浇口(又名为标准浇口、侧浇口)该浇口相对于分流道来说断面尺寸较小,属于小浇口的一种。
边缘浇口一般开在分型面上,具有矩形或近矩形的断面形状,其优点是浇口便于机械加工,易保证加工精度,而且试模时浇口的尺寸容易修整,适用于各种塑料品种,其最大特点是可以分别调整充模时的剪切速率和浇口封闭时间。
对于本设计来说,塑件是小型塑件可以利用边缘浇口的典型尺寸:深1mm,宽2mm。
分流道与浇口连接处的形状、尺寸如图3.1.4所示。
图3.1.4 浇口与分流道连接处3.1.4 浇口位置设计浇口位置的选择很大程度决定了塑件的质量,所以浇口位置设计是注射模具设计一个很重要环节,本设计的浇口位置如图3.1.2所示,在这个地方进料能使物料同时到达模腔最远的地方。
3.1.5 流动比的校核浇口位置选择是否合适,利用流动比公式来计算,公式如下:∑==ni iiL B 1δ (3.1)式中 B —流动比;L i —流路各段长度,mm ; δi —流路各段厚度,mm ; n —段数。
44332211δδδδL L L L B +++=65.492/)2257.45(2/65/95.3/42=+++++=聚苯乙烯(PS )的流动比在压力60MPa 下为300~280,选择这个浇口位置的流动比为49.65小于280,符合设计要求。
3.2 分型面的选择3.2.1主分型面选择主分型面由塑件内表面及塑料件上面的孔的上端面及塑件下表面向四周延伸形成主分型面,如图3.2.1。
3.2.2侧向抽芯分型面选择侧向抽芯分型面由侧孔的内端面及内表面、孔的外端面所在平面合并向外垂直延伸形成,如图3.2.2。
视图3.2.1 主分型面 3.2.2 侧抽芯分型面3.3排气系统设计为使塑料熔体在填充模具型腔过程中同时要排除型腔及流到的原有的空气,所以要设计排气系统。
气体必须及时排出负责影响塑件质量。
本设计制品较小,模具型腔较小,塑件最后充满型腔的的部位在其模具分型面处。
所以本设计采用分型面间隙排气如图3.3.1图3.3.1 利用分型面排气3.4 成型零部件设计3.4.1 成型零部件的尺寸计算模具的成型尺寸是指型腔、型芯上直接用来成型塑件部位的尺寸,主要有型腔和型芯的径向尺寸,型腔和型芯的深度或高度尺寸,中心距尺寸等。
在设计模具时根据制品的尺寸和精度要求来确定成型零件的相应的尺寸和精度等级,给出正确的公差值。
模具的成型尺寸的计算方法有按平均收缩率计算和按极限条件计算两大类 ,本设计采用平均收缩率来计算。
塑件的尺寸如图1.1所示,已知ABS 的平均收缩率为0.5%,塑件未标注公差尺寸采用MT5。
(1) 型腔的径向尺寸计算型腔的径向尺寸计算的公式如下:[]Z CP S S M S L L L δ+∆-⨯+=4/3 (4.1)式中 L M —模具型腔径向工作尺寸,mm ;L S —塑件径向尺寸,mm ;S cp —平均收缩率。
Δ—塑件尺寸公差,mm ,差模塑体尺寸公差表得;z δ—为模具成型零件公差,差标准公差数值表得;① 对于24mm 的尺寸其实际尺寸L s =24.0-0.2296.2322.04/324%5.024=⨯-⨯+=M L模具型腔按IT10级精度制造,其制造偏差δZ =0.084084.096.23+=M L② 对于25mm 的尺寸其L s =25.00-0.2594.2425.04/3005.02525=⨯-⨯+=M L模具型腔按IT10级精度制造,其制造偏差δz =0.084084.094.24+=M L③ 对于40mm 的尺寸其L s =40.00-0.28L M =40+40×0.005-3/4×0.25=39.99模具型腔按IT10级精度制造,其制造偏差δz =0.100100.099.39+=M L(2) 型腔的深度尺寸计算[16]型腔深度尺寸计算公式如下:[]ZCP S S M S H H H δ+∆-⨯+=3/2(4.2)式中 H M —型腔深度尺寸,mm ;H S —塑件深度尺寸,mm ;① 对于15mm 的尺寸其L s =15.00-0.1995.1419.03/2005.01515=⨯-⨯+=M H模具型腔按IT9级精度制造,其制造偏差δZ =0.070070.095.14+=M H② 对于25mm 的尺寸其L s =25.00-0.2596.2425.03/2005.02525=⨯-⨯+=M H模具型腔按IT10级精度制造,其制造偏差δZ =0.084084.096.24+=M H③ 对于31mm 的尺寸其L s =31.00-0.2897.3028.03/2005.03131=⨯-⨯+=M H模具型腔按IT10级精度制造,其制造偏差δZ =0.100100.097.30+=M H(3) 型芯直径的计算型芯的径向尺寸计算的公式如下:[]Z CP S S M S L L L δ-∆+⨯+=4/3(4.7) ① 对于20mm 的尺寸其L s =20+0.2227.2022.04/3005.02020=⨯+⨯+=M L模具型腔按IT10级精度制造,其制造偏差δZ =0.084084.027.20-=M L② 对于25mm 的尺寸其L s =25+0.2531.2525.04/3005.02525=⨯+⨯+=M L模具型腔按IT10级精度制造,其制造偏差δZ =0.084084.031.25-=M L(4) 型芯高度尺寸的计算型芯的高度尺寸计算的公式如下:[]Z CP S S M S H H H δ-∆+⨯+=3/2(4.7)对于23mm 的尺寸其L s =23+0.2226.2322.03/2005.02323=⨯+⨯+=M L模具型腔按IT10级精度制造,其制造偏差δZ =0.084084.026.23-=M L由于塑件为小型塑件,一些尺寸都在3mm 以下,而小型塑件的尺寸主要受塑料收缩率的影响,ABS 的平均收缩率为0.5%,因此那些成型部分的尺寸采用其名义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