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 格式:pdf
- 大小:1.28 MB
- 文档页数:24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必背知识点总结走进生命的世界1、生物学(定义):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也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理、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科学。
2、生物学研究对象: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病毒等有生命的物体,以及它们与环境的关系。
第一单元认识生命第一章生命的世界生物圈范围:以海平面来划分,向上10000米,向下11000米,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也叫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一个重要原因是遗传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
遗传(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野生大豆和普通大豆)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陆地、湿地、和海洋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由生物和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
常见的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个池塘、一块草地、一块农田、一条河、一个校园等一棵桃树、一群鱼等不是一个生态系统生物的特征:1.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应激性)(如含羞草、跳舞草等、向光性、向水性)2.生物能生长和繁殖(如种子萌发、幼鳄由小长大、蜻蜓点水等)3.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新陈代谢)(如人出汗,植物的落叶等)4.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需要的营养物质;动物不能制造有机物,只能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5.生物能进行呼吸(如鲸鱼喷水柱换气)6.生物都有遗传跟变异的特性(如“种豆得豆”是遗传、“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是变异现象)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
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等生物因素:指生物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包括种内、种间之间的影响。
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单元重点知识总结第1章生命的世界1.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2.生生态系统由生物和环境共同组成。
常见的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个池塘、一块草地、一块农田、一条河、一个校园、一座城市、一棵桃树、一群鱼等不是一个生态系统。
3.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的上层4.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基础或本质,也叫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根本、核心)。
区分物种多样性:多个物种(例如一片森林有200种鸟类、700种植物等)遗传多样性:同一物种的不同品种或不同个体(例如菊花有2000多个品种)5.生物的特征(1)应激性: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如朵朵葵花向太阳、一滴糖水会招来蚂蚁、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动时会下垂、吃话梅分泌唾液、“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飞蛾扑火、人手被刺后收缩、鹿看见狮子立马逃跑)(2)生长:一粒种子萌发长成幼苗、一株幼苗长成一棵大树(3)繁殖:如蜻蜓点水、母鸡下蛋、孔雀开屏、植物开花结果、青蛙抱对(4)新陈代谢(生物的最基本特征)如:植物光合作用、落叶、运动后出汗、呼吸、排尿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如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排出代谢废物(5)生物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6.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各种因素。
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同种生物间的关系:①合作/互助(如企鹅喂食、蚂蚁共同搬运食物)、②斗争生物因素:不同种生物间的关系:①捕食(如:兔子吃草、狮子捕食斑马)②竞争(如:水稻和杂草、大小两种草履虫的竞争)(种间)③寄生(如:蛔虫和人、豆科植物与菟丝子)④共生(如:海葵和蟹、白蚁和鞭毛虫、豆科植物和根瘤菌)7.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实例:骆驼尿少,沙漠植物根系发达、叶片退化成刺,北极熊的皮下脂肪很厚,鸟类有适于飞翔的翅膀。
生物期中考试复习第一章认识生物和生物学1、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生物的家族中包括动物、植物、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2、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以及它生存的环境就叫做生物圈,生物圈包括:大气圈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上层。
3、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统称为生物多样性。
4、遗传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中一些生物他们颜色状态都不同,但是都属于一个品种,如两千多种的品种菊,那么就体现了生物的遗传多样性,不同生物的遗传信息不相同,同种生物不同个体的遗传信息也不尽相同。
)5、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陆地、湿地和海洋生态系统。
6、生物的基本特征:应激性、生长、繁殖、新陈代谢。
生命最基本的特征是新陈代谢。
7、自然科学活动包括观察、调查、实验、查阅文献资料、相互交流等。
实验法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8、法国学者拉马克首次提出“生物学”。
9、瑞典科学家林奈对生物进行分类,创立了统一的生物命名法,按照大小和从属关系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林奈的研究使分类学成为一门科学,林奈被称为分类学之父。
10、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创立“进化学说”。
11、哈维发现了血液循环,哈维是生物学研究中较早运用实验法的科学家。
12、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使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到分子生物学阶段。
13实验法的步骤:(1)发现并提出问题;(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3)作出假设;(4)设计实验方案;(5)实施实验并记录;(6)分析实验现象;(7)得出结论。
14、响尾蛇是根据自己毒液的气味来追寻猎物的。
此实验中设计的两只死老鼠的唯一区别是:有无毒液;设计一只没有被响尾蛇袭击过的死老鼠的目的是:对照实验。
第二章细胞1、生物都由细胞构成的,病毒除外。
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单细胞生物:衣藻、草履虫等只有一个细胞构成。
北师大版生物七下知识点归纳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
一、人体的营养。
1.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 糖类: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如葡萄糖、蔗糖、淀粉等。
- 脂肪:是重要的备用能源物质,还具有保温、缓冲等作用。
- 蛋白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
- 水: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约占体重的60% - 70%,参与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
- 无机盐。
- 钙: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儿童缺钙易患佝偻病,中老年人缺钙易患骨质疏松症。
- 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一种成分,缺铁会导致缺铁性贫血。
-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缺碘会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
- 维生素。
- 维生素A:缺乏时会患夜盲症,动物肝脏、胡萝卜等食物中含量丰富。
- 维生素B1:缺乏时易患神经炎、脚气病等,粗粮中含量较多。
- 维生素C:缺乏时易患坏血病,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中含量丰富。
- 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缺乏时儿童易患佝偻病,成人易患骨质疏松症,在鱼肝油、蛋黄等食物中含量较多,同时皮肤中的胆固醇在紫外线照射下能转化为维生素D。
2. 消化和吸收。
- 消化系统的组成。
-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 消化腺。
- 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
- 胃腺:分泌胃液,胃液中含有盐酸和胃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但能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增大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
- 胰腺:分泌胰液,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 肠腺:分泌肠液,肠液中也含有多种消化酶,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 食物的消化。
- 淀粉的消化:淀粉{唾液淀粉酶}{→}麦芽糖{胰、肠淀粉酶}{→}葡萄糖。
- 蛋白质的消化:蛋白质{胃蛋白酶}{→}多肽{胰、肠蛋白酶}{→}氨基酸。
- 脂肪的消化:脂肪{胆汁}{→}脂肪微粒{胰、肠脂肪酶}{→}甘油 + 脂肪酸。
初中生物北师大知识点归纳总结北师大知识点一:细胞和组织生物学的基础是细胞学,而细胞是构成生物的基本单位。
细胞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个主要结构,同时还可以通过细胞器的存在实现各项生物活动。
细胞是构成组织的基本单位,通过细胞间的协调合作,形成了不同的组织类型。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多样化,例如:负责物质运输的细胞器有高尔基体、内质网和线粒体等。
北师大知识点二:遗传和进化遗传是生物发展的基本规律,也是种群和个体适应环境的基础。
遗传的基本单位是基因,而基因是DNA序列的一部分,它通过蛋白质的合成实现了遗传信息的传递。
遗传信息在生物体内以基因型的形式存在,通过基因型和表现型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推断某一特定性状的遗传方式。
进化是物种长期演化的产物,它通过物种遗传变异、适应环境和自然选择的过程而形成。
北师大知识点三: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生态系统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保障。
生态系统包括了生物群落、生物圈和生物多样性等概念。
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各种生物种类的数量和种群数量的总和。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系统的重要举措。
北师大知识点四:人体健康和生殖健康教育保持人体健康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求,而生殖健康是人口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核心。
人体健康涉及到饮食、运动、心理和卫生等多个方面,通过正确的生活方式可以提升身体素质和免疫力。
生殖健康教育旨在帮助青少年正确认识自身、形成正确的性观念,并掌握生殖健康知识,避免青少年不良行为和性疾病的发生。
北师大知识点五:人体调节与协调人体内部的各个系统相互协调,以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是常见的人体调节机制,它们通过神经传递和激素分泌来实现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
神经调节速度快,但持续时间短;内分泌调节速度慢,但持续时间长。
人体调节与协调的研究有助于理解人体健康和疾病。
北师大知识点六:病原体及其防治病原体是引发疾病的主要原因,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归纳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第一章:地球上的生命地球上所有生物都生活在地球表面的一个“薄层”里,这个薄层包括大气圈、整个水圈和岩石圈上层。
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
生物的特征包括应激性、生长、繁殖和新陈代谢。
非生物因素有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和湿度等,而生物因素则包括生物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
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可以是互帮互助或竞争,而非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可以是竞争、捕食、互惠互利或寄生。
生物能够影响环境,同时环境也能影响生物。
地球之肾是“湿地”,地球之肺是“森林”。
第二章:探索生命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19世纪初,法国学者XXX首次提出了“生物学”。
瑞典科学家XXX对生物进行分类,分为界、门、纲、目、科、属和种。
英国科学家创立了“进化学说”。
XXX发现了血液循环,XXX和XXX发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生物工作者利用观察、调查、分类和实验等方法,观察、收集生物的科学事实。
实验法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实验法的步骤包括:发现并提出问题、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并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和得出结论。
第三章:细胞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单细胞生物如衣藻、草履虫等只由一个细胞构成,而多细胞生物则由许多细胞构成,大多数生物都是多细胞生物。
显微镜的结构包括目镜、镜筒、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镜臂、物镜、转换器、载物台、遮光器、通光孔、反射镜、镜柱和镜座。
使用显微镜的步骤包括取镜安放、对光、放置玻片标本、观察并记录以及收放。
对光需要转动物镜,使目镜、物镜和通光孔在一条线上,看到白光。
观察时需要先使用低倍物镜观察,调节粗准焦螺旋找到物象,再调节细准焦螺旋看清细胞。
如果物象在视野边缘,需要调节到中间,把标本往物象的一边移动。
显微镜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乘以物镜放大倍数。
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需要用生理盐水浸泡细胞,保护细胞。
七年级生物上册学问点总结第一单元生疏生命第 1 章生命的世界§1.1.1 形形色色的生物一、生物的多样性1.物种多样性无脊椎动物: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性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动物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鸟类、哺乳类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裸子和被子〕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2.遗传多样性在地球上,不同种生物体内所携带的基因是不同的,即使是同种生物,不同个体的基因也不尽一样。
如菊花有 2 万至 2.5 万个品种;同一头母猪却生下了一窝白猪、花猪和黑猪等不同毛色的小猪。
3.生态系统多样性生态系统:肯定自然区域内全部生物和其生存环境组成。
种类繁多的生物都生活在肯定的环境中,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它又可划分为陆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个池塘、一块草地、一块农田都可称为一个生态系统。
二、生物的特征生物在表现为多样性的同时也具有共性:陈代谢是生物最根本的特征,在此根底上生物才有生长、生殖和应激性等生命特征。
(1)应激性生物在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的规律性反响,叫做应激性。
应激性是生物具有的普遍特性,它能够使生物“趋利避害”。
如向日葵的花盘随着太阳转动;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动时会自然下垂等。
(2)生长生长是生物普遍具有的一种特性,生物通过生长使体形增大,体重增加。
(3)生殖生物产生后代的过程,叫做生殖。
如蜻蜓点水、母鸡生蛋等。
(4)陈代谢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如汗液、尿液、二氧化碳等〕。
动、植物的遗体,枯枝落叶等不是生物,由于它们不具有上述生物的几个根本特征。
§1.1.2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生物的生存空间统称环境。
生物既适应环境,也影响和转变环境。
一、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
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2.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等多种因素。
北师大版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6篇1.北师大版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篇一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1、通过实验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可以得出两个结论:(1)叶片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是淀粉(碘液遇淀粉变蓝);(2)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
2、实验中采用了设计对照实验的方法。
实验前进行暗处理的目的是将叶片中原有的有机物运走耗尽。
3、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4、光合作用的意义:(1)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2)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碳—氧平衡)5、光合作用的实质:一是物质转变,即二氧化碳和水等简单的无机物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二是能量转变,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
6、凡是植物的绿色部分,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就都能够制造有机物。
叶片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主要器官。
7、呼吸作用: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把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需要。
8、呼吸作用的意义:生物体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各种生命活动,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呼吸作用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了动力。
2.北师大版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篇二1、生物圈中已知的绿色植物大约有30多万种;包括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四大类群。
其中前三类因为通过孢子进行繁殖,所以又称孢子植物。
2、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
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
可以作为水污染的指示植物。
3、苔藓植物有茎、叶,但茎中无导管、叶中无叶脉(没有输导组织);假根固定植物(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所以苔藓植物不能脱离开水的环境。
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一、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1.细胞的组成: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2.细胞器官的功能与特点: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等3.细胞的代谢活动: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物质运输等二、生物的分类与进化1.生物的分类:物种、属、纲等2.动物界的主要门:脊椎动物门、节肢动物门、软体动物门等3.植物界的主要门:门、纲、目等的特点与分类4.进化论的基本观点: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等三、遗传与变异1.遗传物质:DNA的结构与功能2.遗传的基本规律: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基因组合规律等3.变异与适应:变异的产生原因、突变与染色体变异等四、生物的生长与发育1.细胞分裂过程:有丝分裂与无丝分裂的特点与区别2.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种子发芽、植物的光合作用、动物的变态过程等五、生物界的物质与能量的转化1.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光合作用的特点与条件等2.呼吸作用: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区别、呼吸作用的反应方程式等3.物质循环: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等六、人的生殖与发育1.生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男性生殖器官、女性生殖器官的特点与作用2.怀孕与胎儿发育:受精过程、妊娠的基本过程与特点3.青春期的变化:二次性征的出现、生理周期的变化等七、人体的呼吸与运动1.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气管、肺的特点与作用2.运动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骨骼、肌肉的特点与作用3.呼吸与运动的调节:呼吸中枢、神经调节等八、动物的体内环境与稳态1.动物体内环境的特点:恒定性与稳态的概念与作用2.稳态的调节:神经调节与内分泌调节的机制与特点九、保护生物与环境1.自然界生物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保护濒危动物、建设生态城市等2.环境保护的意义与方法: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等以上是初中生物复习的提纲,根据不同的版本和教材内容,可能会有一定差异,建议结合具体教材进行复习。
初一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北师大版初一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北师大版)初中生物是一个基础性科目,它帮助我们了解生命的起源、进化规律、生物结构与功能以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下面将对北师大版初一生物课程中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与归纳,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与掌握。
I. 生物的起源与进化1. 地球上的生命:生命的起源、生命演化的基本理论,探讨从无机物到有机物的化学进程以及生命的起源假说。
2. 生物进化:进化的概念及证据;进化过程中的突变和选择;自然选择理论;进化与人类的关系。
II. 细胞与组织1.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的基本组成、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细胞质的结构与功能。
2. 细胞的基本功能:细胞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分裂与增殖、运输与分泌等。
3. 组织的组成与特点:动植物组织的构成与功能,比如细胞组织、维持组织、导管组织等。
III.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1. 遗传基本概念:基因的概念与作用,基因的分离与组合定律,杂交并行定律。
2. 遗传的分子基础:DNA的结构与功能,RNA的结构与功能,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3. 遗传的规律与方法:显性与隐性遗传、显性与隐性派生比例;遗传变异的原因与类型;遗传工程与生物技术在现代生物中的应用。
IV. 植物的营养与代谢1. 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概念与作用,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位置与过程,光合速率的调节。
2. 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概念与作用,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异同,呼吸作用对能量的贡献。
3. 物质的运输与转化:水分的吸收与运输,植物养分的吸收与运输,物质转化的基本过程。
V. 动物的营养与代谢1. 消化系统: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消化过程与消化液的作用。
2. 循环系统:循环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心脏的结构与搏动,血液的组成与功能。
3. 呼吸与排泄:呼吸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呼吸过程与肺活量的测量方法;排泄系统的组成与功能,肾脏的结构与功能。
VI. 生物与环境1. 生物的适应与演化: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的适应与演化。
七年级上册生物(北师大版)知识点归纳第一章什么的世界1、地球上所有生物都生活在地球表面的一个“薄层"里,薄层包括:大气圈、整个水圈、岩石圈上层。
2、生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多样性.3、生物的特征:应激性、生长、繁殖、新城代谢4、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等5、生物因素:生物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6、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互帮互助、竞争。
7、非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竞争,捕食、互惠互利、寄生。
8、生物能影响环境,环境也能影响生物。
9、地球之肾是“湿地”,地球之肺是“森林”。
第二章探索生命1、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19世纪初,法国学者拉马克首次提出“生物学”。
3、瑞典科学家林奈对生物进行分类,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4、英国科学家创立“进化学说”。
5、哈维发现了血液循环.6、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7、生物工作者利用观察、调查、分类、实验等方法,观察、收集生物的科学事实。
实验法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8、实验法的步骤:(1)发现并提出问题;(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3)作出假设;(4)设计实验方案;(5)实施实验并记录;(6)分析实验现象;(7)得出结论.第三章细胞1、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2、单细胞生物:衣藻、草履虫等只有一个细胞构成。
3、多细胞生物:由许多细胞构成,大多数生物都是多细胞生物。
4、显微镜的结构:目镜、镜筒、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镜臂、物镜、转换器、载物台、遮光器、通光孔、反射镜、镜柱、镜座。
5、显微镜的使用:(1)取镜安放;(2)对光;(3)放置玻片标本;(4)观察并记录;(5)收放。
6、对光:转动物镜,使目镜、物镜、通光孔在一条线上,看到白光。
7、观察:先使用低倍物镜观察,调节粗准焦螺旋找到物象,再调节细准焦螺旋看清细胞。
8、物象在视野边缘,要调节到中间,把标本往物象的一边移动。
七年级上册北师大版生物知识点总结一、生物与环境。
1. 生物的特征。
-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
- 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如动物通过排尿、出汗和呼出气体排出废物,植物通过落叶带走一部分废物。
-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例如含羞草受到触碰会合拢叶片。
-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能够由小长大,并且能够繁殖后代,如种子的萌发、母鸡下蛋等。
-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 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水、空气等。
例如,沙漠中水分少,只有少数耐旱植物能生存;海拔高度不同,温度不同,植被类型也不同。
- 生物因素: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着捕食(如狼吃羊)、竞争(如稻田里的水稻和杂草争夺阳光、养料等)、合作(如蚂蚁群体内部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寄生(如蛔虫寄生在人体肠道内)等关系。
-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如骆驼尿液少、出汗少适应干旱环境;海豹皮下脂肪厚适应寒冷环境。
生物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具有相对性。
-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如蚯蚓疏松土壤;大树底下好乘凉,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增加空气湿度、降低温度等。
二、生态系统。
1.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 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 组成:- 生物部分:- 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它们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 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根据食性可分为草食动物、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等,它们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
- 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它们能够把动植物遗体、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考点知识集第一章认识生命第1节形形色色的生物1.生物圈是由生物和环境组成的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和生物.。
所有的生物都生活在生物圈中。
2.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内涵是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3.物种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遗传多样性。
比如说菊花的颜色种类,金鱼的变化形成,不同品种的狗等。
4.生物具有的特征有应激性,生长,繁殖和新陈代谢。
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命的标志。
向日葵朝向太阳,人体受到规律性的刺激都属于应激性。
5.生物的家族中有植物、动物、真菌、细菌、病毒等。
6.至今为止,生物学家已经发现并记录了约200多万种的生物,其中70%以上的是动物,约22%是植物和真菌。
7.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陆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
8.一片森林、一个池塘、一块草地、一块农田都可以成为一个生态系统。
第2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1.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2.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等多种因素。
3.生物因素主要是指生物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比如说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物之间的关系主要有合作关系、竞争关系、捕食关系和寄生。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主要表现为保护色、警戒色(有毒生物)和拟态。
5.生物对环境的影响:1)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不仅受环境的影响,反过来也会影响和改变环境,主要例子有:蚯蚓松土、森林净化空气,调节气候、蝗虫啃食庄家、水体中浮游的生物。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第二章探索生命第1节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1.生物学家的科学活动包括观察、调查、实验和查阅文献资料、相互交流等。
2.生物学是一门迅速发展的自然科学,也是一门基础科学,它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理、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科学。
3.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一切生物学知识都来源于对大自然的观察与实验。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认识生命第1章生命的世界§1.1.1 形形色色的生物一、生物的多样性1.物种多样性无脊椎动物: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性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动物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鸟类、哺乳类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裸子和被子)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2.遗传(基因)多样性在地球上,不同种生物体内所携带的基因是不同的,即使是同种生物,不同个体的基因也不尽相同。
如菊花有2万至2.5万个品种;同一头母猪却生下了一窝白猪、花猪和黑猪等不同毛色的小猪。
3.生态系统多样性生态系统: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和其生存环境组成。
种类繁多的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它又可划分为陆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个池塘、一块草地、一块农田都可称为一个生态系统。
二、生物的特征生物在表现为多样性的同时也具有共性: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在此基础上生物才有生长、繁殖和应激性等生命特征。
(1)应激性生物在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叫做应激性。
应激性是生物具有的普遍特性,它能够使生物“趋利避害”。
如向日葵的花盘随着太阳转动;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动时会自然下垂等。
(2)生长生长是生物普遍具有的一种特性,生物通过生长使体形增大,体重增加。
(3)繁殖生物产生后代的过程,叫做繁殖。
如蜻蜓点水、母鸡生蛋等。
(4)新陈代谢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如汗液、尿液、二氧化碳等)。
动、植物的遗体,枯枝落叶等不是生物,因为它们不具有上述生物的几个基本特征。
§1.1.2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生物的生存空间统称环境。
生物既适应环境,也影响和改变环境。
一、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
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2.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等多种因素。
非生物因素会对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产生影响。
如光照可以使花儿在不同的季节和时间绽放,也可使动物的习性受到影响(如朝蚊暮蝇、夜蛾昼蝶等);土壤条件的差异可使牵牛花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受温度、风力等条件的影响,山顶上和山脚下植物形态差别很大(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等);沙漠中含水量少导致仙人掌的叶变成刺等。
3.生物因素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主要是指生物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
(1)同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①种内互助如雄企鹅相互靠在一起孵卵;一群母狮一起捕食。
②种内斗争如繁殖季节,雄性梅花鹿为争夺配偶而发生争斗;几只狗为争夺一块肉骨头而发生争斗等。
(2)不同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①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对双方都有利,彼此分开,一方或双方都不能生存,不同种生物之间的这种关系叫到利共生。
如海葵与蟹之间的关系;人大肠内的某些细菌与人的关系;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之间的关系。
②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叫捕食。
是生物之间最为普遍的关系。
如牛吃草、斑马吃草、狮子捕食羚牛和斑马等。
③竞争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为了生存,相互之间争夺食物、空间、配偶等而发生的斗争叫竞争。
如草原上的狐和鹰都以野兔为食,它们形成竞争关系。
④寄生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表或体内,并和(或以)另一种生物争夺(或作为)营养来维持自身的生存,这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叫寄生。
如蛔虫、虱子、跳蚤等与人形成寄生关系。
其中蛔虫、虱子、跳蚤叫寄生虫(或寄主),人叫宿生。
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的生活、生存受环境的影响。
但生物能够适应环境,也影响着环境,甚至改变环境。
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互相影响的,生物与环境是一个整体。
如蚯蚓改良土壤、森林净化空气,调节气候、蝗虫啃食庄稼、蚊蝇传播疾病等。
注:人类是生物圈中的重要成员,我们可以改变环境,也能破坏环境。
我们必须清醒在认识到:无休止在破坏环境必定会使人类自身走向灭亡!第2章探索生命§1.2.1 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1.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生物学发展过程中的四个重要事件:(1)林奈(瑞典、分类学之父)与生物分类:界、门、纲、目、科、属、种(2)达尔文(英国)与生物进化论:所有的生物都来源于原始的共同祖先。
(3)哈维(英国)与血液循环的发现。
(4)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沃森(美国)和克里克(英国):人类基因组计划:破译人体内全部DNA所含的遗传信息;参加国家:美、德、英、中、法、日。
3.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科学,它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理、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科学。
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一切生物学知识都来源于对大自然的观察与实验。
§1.2.2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生物学的研究方法:观察、调查、分类、比较、文献、实验等方法。
2.实验法是生物研究的主要方法。
一般步骤:(1)发现并提出问题;(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3)作出假设;(4)设计实验方案;(5)实施实验并录;(6)分析实验现象;(7)得出结论。
如实验法研究示例:响尾蛇是如何追寻它放走的猎物的?(1)提出问题:响尾蛇是根据什么标记去追寻中毒的猎物的?(2)作出假设:响尾蛇是根据自己毒液的气味来追寻受伤的猎物的(3)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1分组编号:取一只被响尾蛇袭击中毒而死的老鼠和一只没被响尾蛇袭击的死老鼠分别编为A、B两组。
○2形成对照:用A、B两只死老鼠沿着事先设定的弯曲路径,拖一段校长的路程。
○3在相同条件下实验:让响尾蛇分别去追寻死老鼠。
(4)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A组的响尾蛇沿着设定的路径最后追寻到了中毒的死老鼠,B组的响尾蛇没有去追寻死老鼠。
(5)分析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响尾蛇是根据自己毒液的气味来追寻受伤的猎物的。
此实验的变量是:有、无毒液的气味,实验遵循的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等。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第3章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除病毒外的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生物根据细胞数量可分为:单细胞生物(只有一个细胞)和多细胞生物。
§2.3.1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一、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认识显微镜的结构(见右图)(1)镜座(稳定镜身) (2)镜柱(支持镜身)( ( 3)镜臂(提握镜身) (4)镜筒(连接目镜与物镜)(5)目镜(放大物像) (6)转换器(调换物镜)(7)物镜(放大物像) (8)粗准焦螺旋(调焦距)(9)细准焦螺旋(调焦距) (10)载物台(放玻片)(11)通光孔(光线通过) (12)压片夹(固定玻片)(13)遮光器(调节光线强弱) (14)反光镜(使光线射入镜筒)2、使用显微镜的基本步骤(1)取镜和安放 (2)对光 (3)放置玻片 (4)观察 (5)收放3、显微镜的使用原理(1)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3)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越大,细胞数量越少,视野越暗。
(4)光线过强时:小光圈,平面镜;光线过弱时:大光圈,凹面镜(2)构成动物体的细胞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和保护作用。
动物体细胞质: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细胞细胞核:储存遗传物质,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线粒体: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都有,是细胞呼吸作用场所。
三、植物体细胞的结构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和保护作用。
细胞质: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植物体细胞核:储存遗传物质,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细胞线粒体: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都有,是细胞呼吸作用场所。
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的作用叶绿体: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内有细胞液,储存糖分、色素等多种物质。
四、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相同点是: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质中都有线粒体等;不同点是:植物细胞的细胞膜外有细胞壁,细胞质中有液泡和叶绿体等,动物细胞则没有。
植物细胞的细胞质中有两个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和线粒体;动物细胞的细胞质中有一个能量转换器:线粒体。
§2.3.2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单位细胞既是动物体的生命活动单位,也是植物体的生命活动单位,植物细胞的生命活动与动物细胞略有差异,因为植物绿色部分的细胞中有叶绿体,叶绿体能够利用太阳光能把水和二氧化碳等合成有机物,有机物及其储存的能量既可以供给植物细胞利用,也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供给动物细胞细胞利用。
§2.3.3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一、细胞体积为什么这么小细胞体积一般都很小,是因为细胞长到一定体积时就会停止生长。
较小细胞的表面积相对较大,更易于保证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从而保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二、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1、什么是细胞分裂?当细胞生长到一定大小时就会停止生长,有些细胞可以一分为二,成为两个相似的新细胞,这就是细胞分裂。
2、细胞分裂过程:(见书本53页图)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
动物细胞:细胞核分裂---→细胞膜凹陷---→2个新细胞植物细胞:细胞核分裂---→细胞质分裂---→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细胞壁---→2个新细胞3、细胞分裂的特点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里的遗传物质经过复制而数量倍增,并且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这样就保证新细胞与亲代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4、细胞分裂的意义单细胞生物通过细胞分裂进行繁殖,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分裂不仅与繁殖新个体有关,而且能促使新个体由小长大,使生物体不断更新衰老死亡的细胞,从而保证生物体质正常生命活动。
第4章生物体的结构层次§2.4.1 细胞分化形成组织1、什么是细胞的分化?在生物体生长发育过程中,一些失去分裂能力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了变化,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细胞,这一过程叫做细胞的分化。
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组织。
2、什么叫做组织?由许多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和细胞间质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一、人和动物的基本组织人和动物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了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等基本组织。
主要结构特征主要分布位置功能举上皮组织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体表或体内管腔的内表面保护、分泌皮肤上皮、小肠结缔组织细胞间质发达广泛分布于全身各处支持、连接、保护、营养` 骨、韧带、附着在骨骼上,心脏及内脏收缩、舒张的功能骨骼肌、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细胞构成器官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细胞构成脑、脊髓以及神经中接受剌激,产生和传导兴奋脑二、植物体的主要组织主要结构特征功能举细胞小、细胞壁薄、具有很强的分裂增生能力茎尖和根尖、木质部分生组织细胞核大、细胞质黏稠减少植物失去水分、防止病毒及微生物的侵入、能保护组织细胞壁厚、细胞排列紧密洋葱表皮、果皮控制植物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营养组织细胞壁薄、液胞大储存营养物质、制造有机物叶肉、果肉输导组织细胞壁厚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导管、输导有机物的筛管叶脉、桔瓢上的丝§2.4.2 生物体的器官、系统一、不同组织构成器官什么叫做器官?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顺序聚集在一起共同同完成一定的功能就形成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