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结构发展
- 格式:pdf
- 大小:255.38 KB
- 文档页数:4
第33卷第33期·18·2007年11月山西建筑
SHANXIARCHITECTURE
Vol33No33
Nov.2007
文章编号:1009-682512007133.0018—02
高层建筑结构发展
王晓东张敏王庆华
摘要:介绍了国内外高层建筑结构的发展及目前常见的复杂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并对这些复杂结构体系的受力特点做了倩要分析,同时探讨了高屡建筑的分析方法和发晨趋势,指出我国应从实际出发,设计出适台我国发展的高层建筑。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体型,抗震,钢结构
中图分类号:TU973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高层建筑是近现代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产物。对于高层与超高层建筑,各国有不同的划分标准。联合国1972年召开的国际高层建筑会议有两种划分标准:将层数9层~15层(总高度不超过50m)为一类;17层~25层(总高度不超过70m)为二类;26层~40层(总高度不超过1001"11)为三类;40层以上(总高度超过100m)为四类,将四类中40层或总高度152m以下的建筑定为低高层建筑;总高度152m~365m为高层建筑;100层或总高度365m以上为超高层建筑。而多地震国家日本将5层~15层的建筑定为高层建筑,将15层以上的建筑定为超高层建筑。我国建设部有关主管部门1984年规定,无论是住宅建筑还是公用建筑,高层建筑的范围为10层及10层以上或高度超过28m的建筑结构.高度不小于100m的为超高层建筑…。
1高层建筑及其结构体系的发展
1.1国外高层建筑的发展
世界上第一幢近代高层建筑是1883年建成的美国芝加哥家庭保险(}hnelrsurance)公司大楼,ll层,55m高,框架结梅。它采用金属框架承重结构,标志着一种区别于传统砌筑结构的新体系的诞生。19世纪末高层建筑已经发展到采用钢结构.建筑物的高度超越了100m。20世纪初,钢结构高层建筑在美国大量建成,美国在高层建筑的数量、层数、高度方面都居于领先地位。1931年建成的摩天大楼——蜘约帝国大厦成为高层建筑发鹱第一阶段的典型代表,它保持世界最高的建筑物的记录达41年之久。50年代初玻璃铝合金等新型外墙材料开始使用,这个时期称为现代主义的新建筑风格,其代替了上一时期的古典风格,以简单的几何形体、大面积的金属和玻璃墙为代表的“玻璃盒子”作为现代化的标志成了这一时期高层建筑的主流。代表这一时期的典型作品是纽约的利华大厦和联合国大厦。
1.2我国高层建筑的发展
我国高层建筑是从20世纪5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的。50年代初期多采用框架结构,以建造8层、9层的旅馆和办公楼居多。50年代后期出现了框一剪结构形式,60年代、70年代,我国的高层建筑发展加快,其中最高的33层广州白云宾馆就是1977年建成的,踟年代我同高层建筑的高速发展,到1983年已建成8层以上的高层建筑近千幢,建筑面积超过1100×104m2。1980年~1984年所建成的高层建筑相当于建国后30年来兴建的高层建筑的总和。90年代到现在,我国高层建筑发展更为迅猛,建筑业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其中代表性的建筑为上海的金贸大厦和深圳的帝王大厦。目前,我国已建的高层建筑面积超过1.8×lOsmz,其中,高层住宅约占全部高层建筑栋数的80%。
2复杂高层建筑结构体系”’6】
2.1带转换层结构
多功能的高层建筑,往往需要沿建筑物的竖向划分为不同用途的区段,诸如:底部用作商业、太空间的厅堂、交通通道,上部楼层为酒店客房、住宅;下部楼层用于办公,上部楼层为酒店需要布置大空间的厅堂、大开问的房间等。这磐建筑的竖向结构构件往往不能上下连续,需要设置转换层,通过转换层构件实现t、下竖向构件的过渡。有些高层建筑通过转换构件来实现建筑造型沿竖向的收进和外挑,或实现斜柱和直柱的转换。带转换层结构属于峰向刚度突变及竖向构件年连续的结构体系,该结构一般具有足够的上、下连续落地剪力墙或落地筒体。
I)粱式转换层:应用最广泛,转换粱可沿纵向或横向平行布置;当需要纵、横向同时转换时,可采用双向梁的布置。梁式转换层一般在转换层的楼面设置钢筋混凝土承重大梁,以支承其上部结构,为了适应上部荷载的需要,梁的截面尺寸较大。
2)箱形转换层:是通过箱形梁来达到具有较大刚度和承载力的一种结构形式。该结构利用原有的上、下楼层和剪力墙经过适当加强构成了一种平面内刚度较大的粱式结构,由于箱形结构自身剐度较大,因此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其挠度较小。
3)桁架转换层:是由粱式结构转换层变化而来的,整个转换层
Cultureattributeandcomingdevelopmentofhilgh-risebuilding
JlANGLi-yongGAOGIla峰hm
Abstract:Itdescribesthechaoticpha.∞in*hehigh-risebuildingdevdopment,analyzesthedeeporiginsofhigh-risebuildingdeveloping,anddiscourse#theinternalforcegeneratinghigh-Hsebuildingdevelolmnent,whichwillseekthe删lentiⅪ/ntbetweentheglobalizationandarm.seektheinternaldemeatotculturepropulsionandexcitethecreativeinspirationaboutthe11igh-一sebuilding.
Keywords:Kgh-isebuilding.clalturatchrKt目。development
收稿日期:2007—05一15
作者简介:王晓东0981.).男,江西南昌华东生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扛西南昌330013
张敏(1965.).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西南昌华东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江西南昌330013
王庆华(1977.),男.江西南昌华东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硬土研究生,江匹南昌33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