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业五新技术推广 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5
加强农业“五新技术”推广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南靖县金山镇人民政府
为了进一步推广农业“五新技术”,金山镇政府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抓住机遇,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积极引进“新品种、新农药、新肥料、新技术、新机具”,促进金山镇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轨升级,闯出一条粮增收、农增收、农村繁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近年来,我镇认真组织广大农技专业人员通过送科技下乡、科技入户等途径,大力推广农业“五新技术”、普及农业科技知识,提高农民科技种养水平,特别是今年以来,我镇的“五新技术”取得突破性新进展。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建立推广机制
加快农业“五新”推广,有利于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有利于提升现代农业装备水平,有利于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镇政府高度重视这一项工作,成立以镇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五新”技术推广示范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指定专人负责日常工作,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加强部门协作,形成合力。镇农业服
务中心负责组织龙头企业积极参与,牵头组织农民技术培训,推进农科教结合;镇财政所负责经费安排和监管;
镇农技、畜牧兽医、林业、供销等部门负责推广方案的制订与实施;科技协会负责技术支持、成果推荐、安排科技项目;其它部门结合职能分工,支持农业“五新”推广。通过政府推动、协会引导、项目带动的形式,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场、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机制,抓好“五新入户”工程。
二、统筹协调,坚持原则
1、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愿原则。切实尊重农民群众意愿,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依靠农民群众。
2、坚持市场导向、效益优先原则。遵循市场规律、自然规律,追求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效益。
3、坚持先进适用、生态安全原则。推广符合我镇产业发展方向、经试验示范证明适合在我镇大面积推广的农业“五新”技术。实施农业标准化,推广绿色无公害生产技术,发展生态农业。
4、坚持综合配套、协调推进原则。农、林、牧、渔业各领域同步实施,良种、施肥、施药、机械等各种技术组装配套,种养、加工、保鲜、贮运各环节和农业技术装备、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经营管理等各方面协调推进。
三、突出重点,依托载体
1、突出重点。围绕“五大”主导产业,引进、示范、推广
种养、加工及管理等方面的农业“五新”技术。种植业,重点推广粮食、果、茶、菜菌等新品种,推广超级稻高产栽培、无公害反季节蔬菜、无公害生态果园、高山优质茶园标准化栽培等技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绿色植保技术,推广适合山区使用的小型农机具。林业,重点推广速生树种、阔叶及珍稀树种,推广毛竹集约经营技术、森林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畜牧水产业,重点推广瘦肉型猪等畜禽鱼新品种,推广生猪标准化生产、“猪沼草”生态养殖、先进治污、科学防疫灭病等技术,推广经济安全实用的饲料和兽药,推广先进消毒机、牧草打浆机、猪粪干湿分离机等养殖新机具。
2、依托载体。依托农技推广体系,发挥镇农技站、三农服务中心、村农民技术员、下派驻村干部的作用,建立农业“五新”推广长效机制。依托示范点,发挥对台优势,以安后台湾农民创业园、现代农业合作示范区为重点,加强农业“五新”项目的交流、对接,加强台湾农业“五新”科技成果、先进管理经验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制订操作规程,以章程、合约方式,引导成员应用农业“五新”。依托科教部门,加强农业“五新”技术研发、组装配套和指导、咨询、培训等服务。
四、加大扶持,规范运作
1、加大项目扶持。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机下乡补贴、规模经营示范片、生猪标准化生产、等农村经济
发展项目为依托,进一步加快“五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2、加大政策支持。按照省政府闽政文[2007]383号文件精神,落实相关扶持政策。
3、建立健全规范运作机制。建立农业“五新”筛选与发布制度、项目管理制度等。
五、存在问题
1、由于当前农村部分轻壮农村劳动力都从事第二或者第三产业,留在家里务农的大都是老人和儿童,他们整体科技文化素质较低,接受新技术能力差,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五新”的接受、推广和应用。
2、经费不足。由于镇、村财政相对比较紧张,无法有足够的财力给予支持。
3、宣传在一定的程度上还不够到位。
六、“五新”推广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1、加大中央与地方财政投入,改善“五新”推广条件。“五新”技术推广工作主要是为政府和广大农民服务,以社会效益为主,各级政府应依法保障公益性推广工作的基本经费。一方面,应充分利用现有条件,集中可能的财力、物力,加强推广体系的硬件建设。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各级政府和涉农部门对农技推广的投入,加大对“五新”的实施规模和支持强度,应有固定的
专项经费,以调动广大农业科技人员参与技术推广的积极性。
2、实施培训工程,提高人员素质。充分利用现有各级各类培训机构、科技培训学校,大力开展农技人员和农民的科技培训工程,提高广大农技推广人员和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3、建立信息网络服务系统,提高“五新”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