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音乐基础知识——东北民歌

音乐基础知识——东北民歌

音乐基础知识——东北民歌
音乐基础知识——东北民歌

音乐基础知识——东北民歌

东北民歌是指流传于东北三省汉族小调的统称,它的歌词是东北人民生活语言的诗化。由于地理、语言、生活习性养就了东北人豪爽的气质,在民歌中往往得以充分体现。东北民歌中有些曲调是受地方戏二人转唱腔的影响,所以显得非常富有地方色彩,生动活泼,反映了劳动人民开朗的性格和丰富的生活情趣。东北民歌的特点一般音调比较高亢嘹亮,旋律宽广,气韵悠长,声音运用上也比较刚直。《东北风》、《月牙五更》、《摇篮曲》及《小拜年》已成为具有东北代表性的民歌,久唱不衰,深受人们的喜爱。随着时间的推移,东北民歌也越来越显示出它独特的艺术风格及魅力。

东北民歌可分为三大类:山歌、歌舞曲、萨满调

山歌

山歌又分“长调、“短调”,“长调”高亢刚健,节拍自由;“短调”曲调平稳,节奏规整。

歌舞曲

歌舞曲大多为一领众和形式。

萨满调

萨满调是为请神、跳神、祭祖、葬礼时唱的歌,曲调吟诵式,多为领和。鄂伦春民歌为五声音阶。以宫调式、羽调式居多。他们最喜爱的民歌有《额呼兰.德呼兰》,是一首歌颂大自然的歌。

内容方面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东北民歌的内容常常是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和思想感情的直接流露。它唱出了人民的痛苦和欢乐,记述了黑土地上的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和精神面貌。也具有强烈的时代感,而且还具有鲜明的阶级意识和强烈的阶级感情,爱与憎的倾向总是鲜明得毫不隐讳。旧社会,劳动人民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日寇的铁蹄践踏东北三省。那时黑土地上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悲惨的情景在东北民歌中体现着,如《煤黑子苦》就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表现了东北汉子对现实生活的强烈不满,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解放后广大劳动人民又创作出许多唱翻身,唱解放,歌唱领袖,歌唱共产党,歌唱自由幸福生活的歌曲。如:《新东北风》、《翻身五更》等。

在东北民歌中有许多歌曲是与生产劳动实践密切相关的,如节奏鲜明的劳动号子:《哈腰挂》、《拨粮包号子》、《打路基歌》等,有的直接反映劳动的场面、劳动的情景、劳动的心情,也反映广大劳动人民勤劳勇敢、不怕困难,充满人定胜天的必胜信念,如:《姐妹上场院》、《卖饺子》、《生产忙》、《气死龙王》等。也有反映现实生活、表达爱情及地方习俗的歌曲。如:《摇篮曲》、《瞧情郎》、《反对花》、《回娘家》等。

东北民歌,孕育在这片黝黑的土地上,孕育在豪爽、乐观的东北人的血液里,它们把人们劳动中的苦与乐、生活里的喜与悲,把民俗、情趣、青山、秀水,把小伙子、俊姑娘那份羞答答的爱用欢畅的、粗朴的、奔放的、柔婉的腔调唱出,织出了一幅幅色彩浓烈独具地方风味的民俗画面。新货郎、瞧情郎、乌苏里船歌等,每一首歌里都散发着黑土地上的玉米香,每一句歌词里都透出东北人的豪气。

调式方面

东北民歌以小调为主,以宫徵调式为多,也有商羽调式。

如:《东北风》、《放风筝》、《翻身五更》、《庆新年》、《小看戏》、《回娘家》、《摇篮曲》等均为徵调式,《丢戒指》、《卖饺子》、《秀云肩》、《小拜年》等均为宫调式;《茉莉花之二》、《正对花》等为商羽调式。东北民歌总体上给人以明朗、活泼的感受。

旋律方面

东北民歌的曲首往往是同音反复、或使用重复的表现手法,二者也常常叠用,继而用“加花”或“放宽”或“紧缩”等手法。

东北民歌在旋法上常出现四度旋律音程的同时,更突出使用小三度音程,旋律性较强,节奏规整。人民很善于运用音乐的表现因素,短小简练的手法,创造出鲜明、准确而生动的音乐形象,表现深刻的内容和思想情感。

东北民歌旋律清新明朗,节奏规整,接近自然语言形态,多采用2/4拍,形象准确生动,充满着生机与活力,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在表现手法上还有这几个突出的特点:

①运用四季、五更、十二月等来取缀多段唱词,形成分解歌的形式。例如《正对花》、《反对花》、《翻身五更》,以此表现出人民较高的创作才能及艺术性。

②衬字衬词的使用是东北民歌的特点,如:《小看戏》表现出东北人特有的诙谐、风趣。

③舌尖颤音贯穿全曲,加上模仿锣鼓声所使用的衬词,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东北民歌“活”“俏”“浪”“逗”的特点以及高超的演唱技巧。如《正对花》。

有时歌词中方言的运用,更突出了东北的地域特征,听起来让人有亲切感。

艺术价值

东北民歌表达了东北人民勇敢的精神、勤劳的作风及火热的情怀。它凝聚着东北人民的智慧,是关东人民的杰作,东北民歌在我国的民间歌曲中占有重要地位,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1、东北民歌深受人们的喜爱

东北民歌王郭颂继承丰富和发展了东北民间音乐,赋予它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新的生命。同时,他又通过自己独具特色的演唱,把东北民歌和具有东北地域风情的创作歌曲介绍给了全中国乃至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使东北地区的音乐在中国和世界音乐园地里更为光彩夺目。

2、东北民歌促进了“二人转”及东北大秧歌的发展

传统音乐的五大类(即民歌、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从来都是互相影响和吸收,互相丰富互相促进的关系。但从基本的方面看,民歌又是其他各种音乐的基础。东北民歌也影响促进了东北的二人转、东北大秧歌。两者都从民歌中吸取材料。

3、经典器乐曲源于东北民歌

独奏曲《赛马》与《江河水》20世纪60年代初问世以来,风靡全国,轰动海外,成为我国二胡的经典曲目。其中《江河水》这首乐曲是黄海怀将同名的东北民歌《江河水》移植改编为二胡独奏曲,该曲悲愤的旋律如泣如诉,催人泪下。在1965年拍摄的电影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以一盲公卖孙女的悲惨场面,配以二胡独奏曲《江河水》的悲愤旋律,深刻地表现了旧社会中国人民的苦难生活。此曲和《赛马》直到今天,仍然盛传不衰。而《江河水》已被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之中。又有许多演奏家将东北民歌《摇篮曲》、《回娘家》、《月牙五更》、《瞧情郎》分别改编为小提琴曲、唢呐独奏、板胡曲及爵士乐等,让人耳目一新。随着现代化的电声乐队的发展,东北民歌又有新的演绎,为东北民歌注入了新的生机。

4、东北民歌的精髓滋润艺术家的创作

八十年代创作的歌曲《我爱你塞北的雪》(王德词刘锡津曲)描绘了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塑造了北方人纯洁、崇高的精神境界,旋律宽广而婉转。《十五的月亮》(石祥词、铁源曲)赞颂了军人及军人的妻子为祖国守边防,甘于奉献的精神,旋律优美而细腻。还有《在那

桃花盛开的地方》、《想给边防军写封信》、《辽河水从我家门前走》这些歌曲,一问世就深受人们的喜爱,广为传唱,家喻户晓,如今已成为经典之作,久唱不衰。细细品味,旋律中都吸收了东北小调的味儿。这些艺术家们在创作的过程中也许是有意的,也许是无意的,但是,这种艺术精髓已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在黑土地上成长起来的艺术家们的创作。

新时代,《大辽河》、《东北人都是活雷锋》、《过河》、《家在东北》这些创作歌曲唱遍大江南北,也无不吸收了东北民歌的精髓。

由沈阳歌舞团创作、演出的大型舞蹈系列剧《月牙五更》是曾获得文化部颁发的“文华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的舞蹈艺术精品。它以东北民间广为流行的同名民歌《月牙五更》为主旋律,并以鲜明的关东舞蹈风格,描绘了关东大地人民群众世世代代拼搏向上的生存意识,构成了一幅幅多彩、情趣盎然、美丽纯情的生活画卷。该舞剧曾在中南海演出,并先后在上海艺术节、杭州艺术周、香港“神州艺术节”等艺术盛事上演出,受到国内外舞蹈艺术家的高度评价。再一次展示了关东人民乃至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风貌。

乐理基础知识

第一章音乐的概念-基本乐理 教授:孙荣绮 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演奏员 课前寄语 在中国有一个美丽的远古传说:“开天辟地之后,神女-女娲看见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得很苦、很累。于是她采天籁之音(大自然的音响),使人们愉悦,快乐。从此华夏大地有了音乐”。 美好和谐的音乐会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灵魂。而情性强,激奋奔放的音乐又会给人以启迪,鼓舞人们不断进取,向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物质文明越来越丰富,精神文明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音乐已开始走进千家万户。学习音乐成了热门。在学习音乐的人群中有青年学生,有在职干部,甚至连鹤发童颜的老人也饶有兴致的拿起了乐器。最令人感动的还是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年轻的爸爸妈妈们,自己节衣缩食,为了给自己的宝贝作智力投资倾其多年的积蓄购买昂贵的乐器,汗流夹背的往来奔波,随其左右,寻师求学,真可谓是“可怜天下父母心”,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支队伍还在不断的扩大着┅┅但是现在社会上的普及音乐教育相当繁杂,鱼龙混珠。有些人自已还没拉几天琴,看到这是个赚钱的大好时机,竟也拉起大旗,挂上名家招牌,开起大课来。使得有人学了几年还不得要领,我也曾接过这样一个学生,学琴有四年了,竟然连谱也不识,颇感奇怪,问其如何拉琴?原来只靠老师画的指法,1指、2指、3指、4指,居然也算学了四年琴,甚感震惊和愤怒,四年啊!可爱又可怜的孩子,真是误人子弟!还有一些人总算是找到了正规的老师。可是进了老师的家门才发现众多的家长们带着自己的孩子都在等候。好不容易轮到自己了,珍惜这宝贵的每一分,每一秒,学生专心致致,家长更是抖擞精神,不敢错过老师的任何一句话,因为他们还要肩负着回家后陪孩子练琴的使命。却不曾想仅过了廿几分钟,老师就吩咐回去练吧。一节课就这样草草的结束了。是啊,外面还有一大堆人在候着呢。有的家长感叹的说:“简直跟上医院看病差不多。”可是就是这样,也还是有更多的人连这种门坎也找不到,学门深似海,投师无门,只有望琴兴叹了┅┅

民歌名曲大全

民歌名曲大全 江南小调《紫竹调》 云南民歌《弥渡山歌》 湖南民歌《采槟榔》 台湾恒春民谣《思想起》 湖南民歌《浏阳河》 陕北民歌《赶牲灵》 陕北民歌《三十里铺》 内蒙古民歌《送亲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在希望的田野上 西北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 我是中国人 我的中国心 七子之歌 难忘今宵 男高音独唱《黄河颂》 歌唱祖国 东方红 春天的故事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无伴奏合唱《半个月亮爬上来》 山西河曲民间小调《走西口》 山西民歌《走西口》 山西民间小调《走绛州》 江苏民间小调《紫竹调》 陕北民歌《知道不知道》 辽宁沈阳民间小调《正对花》 苏南民歌《月子弯弯照九州》 江苏民歌《月儿弯弯照九洲》 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 江苏江都“秧田歌”《一根丝线牵过河》 浙江海宁山歌《夜夜盼》 江苏扬州民间小调《杨柳青》 江南民间小调《杨柳青》 内蒙古西部汉族民歌《阳婆里抱柴瞭哥哥》陕北民歌《绣金匾》 江苏无锡民歌《绣荷包》 牡丹江民间小调《绣荷包》 江西兴国山歌 辽宁海城民间小调《新上茨山》 东北民间小调《新东北风》 吉林民间小调《小看戏》

云南汉族山歌《小河淌水》 云南弥渡山歌《小河淌水》 河北民间小调《小放牛》 辽宁营口民间小调《小拜年》 河北民间小调《小白菜》 河北民歌《小白菜》 内蒙古西部汉族爬山调《想亲亲》 甘肃民歌《下四川》 黎族民歌《五指山歌》 台湾汉族童谣《天乌乌》 浙江嘉善山歌《五姑娘》 辽宁民间小调《五朵花儿开》 江苏民间小调《无锡景》 江苏民歌《无锡景》 安徽凤阳花鼓调《王三姐赶集》 山西河曲山曲《提起哥哥走西口》 江苏民歌《无锡景》 安徽凤阳花鼓调《王三姐赶集》 山西河曲山曲《提起哥哥走西口》 山西左权民歌《桃花红,杏花白》 浙江嘉善田歌《踏车山歌》 广东梅县客家山歌《送人离别水东西》青海情歌《四季歌》(《花儿与少年》)台湾民歌《思念家乡》 浙江衢州民间歌舞曲《顺采茶》 吉林民间小调《生产忙》 回族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 黑龙江绥化民间小调《上茨山》 浙江临安山歌《啥人长,啥人短》 浙江泰顺民间曲调《纱窗外》 蒙古族民歌《森吉德玛》 河北张家口民间小调《散花》 陕西绥德民歌《三十里铺》 山西河曲山曲《三十里名山二十里水》山西河曲山歌《人家都在你不在》 黄河大合唱 浙江平湖民间小调《七朵花》 辽宁民歌《瞧情郎》 辽宁盖县民间小调《瞧亲家》 浙江舟山普陀渔民号子《起锚》 河北南皮民间小调《茉莉花》 江苏民歌《茉莉花》 辽宁海城民歌《茉莉花》 河北晋县民歌《孟姜女哭长城》

音乐基础知识讲解

基本乐理教程 第一章音及音高 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音有高低、强弱、长短、音色等四种性质。 音的高低是由于物体在一定时间的振动次数(频率)而决定的。振动次数多,音则高;振动次数少,音则低。 音的长短是由于音的延续时间的不同而决定的。音的延续时间长,音则长;音的延续时间短,音则短。 音的强弱是由于振幅(音的振动围的幅度)的大小而决定的。振幅大,音则强;振幅小,音则弱。 音色则由于发音体的性质、形状及其泛音的多少等而不同。 由于音的振动状态的规则与不规则,音被分为乐音与噪音两类。音乐中所使用的主要是乐音,但噪音也是音乐表现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第二节乐音体系音列音级 在音乐中使用的、有固定音高的音的总和,叫做乐音体系。 乐音体系中的音,按照上行或下行次序排列起来,叫做音列。乐音体系中的各音叫做音级。音级有基本音级和变化音级。 乐音体系中,七个具有独立名称的音级叫做基本音级。 基本音级的名称是用字母和唱名两种方式来标记的。

字母体系:C D E F G A B 唱名体系:1 2 3 4 5 6 7 钢琴上白键所发出的音是与基本音级相符合的。钢琴上五十二个白键循环重复地使用七个基本音级名称。 两个相邻的具有同样名称的音叫做八度。 升高或降低基本音级而得来的音,叫做变化音级。将基本音级升高半音用“升”或“#”来标明。降低半音用“降”或“b”来标明。升高全音用“重升”或“×”来标明。降低全音用“重降”或“bb”来标明。 如:升C或#C 降C或bC 第三节音的分组 为了区分音名相同而音高不同的各音,我们将音列分成许多个“组”。 在音列中央的一组叫做小字一组。它的音级标记用小写字母并在右上方加数字1来表示。 比小字一组高的组顺次定名为:小字二组、小字三组、小字四组、小字五组。 小字二组的标记用小写字母并在右上方加数字2来表示。 比小字一组低的组,依次定名为小字组、大字组、大字一组及大字二组。

音乐基础知识入门

音乐基础知识入门 1.乐音体系 音乐:通过生动的艺术的艺术形象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它可以让我们快乐,也可以让我们忧伤。它满足人们审美的需求,陶冶着人们的情操。它是世界上人们共同的语言。音乐语言的要素:包括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区、音色、和声、调式、调性等。旋律是指长短、高低、强弱不同的一连串乐音有组织地进行。它是音乐的基础和灵魂。节奏是指组织起来的音的长短关系。节拍是指时值相等的强拍和弱拍有规律地交替出现。速度是指音乐进行中的快与慢。力度是指音乐进行中的强和弱。音区是指人声或乐曲在某个作品中的音域范围。通常分为高音区、中音区和低音区。音色是指不同人声或乐器在音响上的特色。和声现代是指音的同时结合及其连续进行。调式是指几个音按照一定的关系组成一个体系,并以其中的某个音为中心(主音),该体系即称为调式。调性是指调式所具有的特性。 乐音:振动规则,听起来高低明显的音。 噪音:振动不规则,听起来高低不明显的音。 乐音体系:音乐中使用乐音的总和。 音级:乐音体系中各个音叫音级。它包括基本音级和变化音级。 半音:在钢琴键盘上,任何相邻两个键的音高关系为半音。 全音:在钢琴键盘上,任何隔开一个琴键的两个键音高关系为全音。 音名:音的名称。用C、D、E、F、G、A、B表示。 唱名:唱谱时使用的名称。用do、re、mi、fa、sol、la、si来唱。 音组:七个基本音级循环重复,产生了许多音名相同而音高不同的音,于是可以分成若干个组,这些组称为音组。 音律:音乐体系中各音的绝对高度。目前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音律是十二平均律,另外还有纯律和五度相生律。 十二平均律:把八度分成十二个均等的部分。 基音和泛音:琴弦振动发音时,不仅全弦振动,它的二段、三段、四段……也在振动发音。全弦振动产生的音,即听得最清楚的音叫基音;其它各段振动产生的音,不易听清楚,叫泛音。

民歌联唱200首

民歌联唱200首 民歌联唱200首!【音乐典藏】 (本播放器由陈卫刚先生制作,感谢) 专辑英文名: The most enchant melodies of chiness best ballads 专辑中文名: 民歌联唱200首 别名: 中国唱片金牌歌典 艺术家: 群星 资源格式: MP3 发行时间: 2002年 地区: 大陆 语言: 普通话 专辑介绍: The Most Enchant Melodles of Chiness Best Ballad's 本系列产品后期带采用当今高技术品质HDCD压缩技术处理,诚为试音级唱片发烧经典,超值珍藏。 中国动人民歌最具美感的经典片段大联唱,歌坛炙手明星演唱,全系列五张大碟浓缩二百首中国最受欢迎的经典民谣精华主旋,优美绝伦的美乐,不间断送入您的耳朵,美不胜收...... 专辑曲目: DISK1

01 采茶舞曲(浙江民歌调) 李玲玉 02 回娘家(河北民歌) 张彤 03 编花篮(河南民歌) 俞淑琴 04 崔咚崔(湖北民歌) 周友金 05 姑苏风光(江苏民歌) 赵莉 06 斑鸠调(江西民歌) 屠洪刚 07 崖畔上开花(陕西民歌) 李玲玉 08 蘑菇头号(浙江民歌) 周友金 09 赶小海(云南民歌) 赵莉 10 放马山歌(云南民歌) 屠洪刚 11 猜调(周友金) 俞淑琴 12 小放牛(河北民歌) 屠洪刚俞淑琴 13 采花(四川民歌) 李玲玉 14 龙船调(湖北民歌) 俞淑琴周友金 15 采茶谣(江西民歌) 赵莉 16 牧歌(内蒙古民歌) 张彤 17 贵州山歌(贵州民歌) 赵莉屠洪刚 18 无锡景(江苏民歌) 李玲玉 19 打着山歌过横排(江西民歌) 周友金 20 挂红灯(内蒙古民歌) 俞淑琴 21 秋收(陕西民歌) 赵莉张彤 22 大板城的姑娘(新疆民歌) 屠洪刚

音乐基础知识

音符 在简谱中,记录音的高低和长短的符号,叫做音符。而用来表示这些音的高低的符号,音符是和音高紧密相连的,没有一个不带音高的音符。音高 音符的数字符号如1 2 3 4 5 6 7就表示不同的音高。在钢琴键盘上可以很直观地理解音符和音高。广义上说音乐里总共就有7个音符。 钢琴上的琴键由黑键和白键组成,共有88个键盘。上图标示出这88键盘以及对应的音符和音高。现在重点看黄线框里面的音符---七个白键和五个黑键。搞懂了这12个音符和位置规律就可以将所有88个键盘掌握了。 黄线框里面的音符上下都不带圆点的一般叫中音区音符。如果您记忆的话先将中央1(C)牢记在心---这可以说是所有88个键盘位置的基础。至于说为什么还叫C您可以参考有关调式的解释。这7个白键的就是如我们通常唱的1 2 3 4 5 6 7 这七个音符。那么5个黑键呢?请看下面有关半音/全音的解释。 黄线右面的音符上边出现有圆点的,则表示要将该音升高一个音组,行话说“高8度”。如出现加两个圆点就表示将该音升高两个音组,余类推。在音符下边出现有圆点的,则表示要将该音降低一个音组,即“低8度”。如出现加两个圆点就表示将该音降低两个音组,余类推。 用手依次弹上面各组键盘,你会直观地感到音的“高低”了。音符的长短 音乐中的音符除了有高低之分外,当然还要表示长短之分。这里引用一个基础的音乐术语----拍子。拍子是表示音符长短的重要概念。 表示音乐的长短需要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概念。简谱里将音符分为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三十二分音符等。在这几个音符里面最重要的是四分音符,它是一个基本参照度量长度,即四分音符为一拍。这里一拍的概念是一个相对时间度量单位。一拍的长度没有限制,可以是1秒也可以市2秒或半秒。假如一拍是一秒的长度,那么二拍就是两秒;一拍定为半秒的话,两拍就是一秒的长度。一旦这个基础的一拍定下来,那么比一拍长或短的符号就相对容易了。休止符 音乐中除了有音的高低,长短之外,也有音的休止。表示声音休止的符号叫休止符,用“0”标记。通俗点说就是没有声音,不出声的符号。休止符与音符基本相同,也有六种。但一般直接用0代替增加的横线,每增加一个0,就增加一个四分休止符时的时值。半音与全音音符与音符之间是有“距离”的,这个距离是一个相对可计算的数值。在音乐中,相邻的两个音之间最小的距离叫半音,两个半音距离构成一个全音。表现在钢琴上就是钢琴键盘上紧密相连的两个键盘就构成半音,而隔一个键盘的两个键盘就是全音。 白键位置上的3和4音、7和音之间构成半音;而1和2之间,2和3之间,以及4和5、6和7之间构成是全音。而1和2之间隔着一个黑键,1和2与这个黑键都构成半音。变化音 将标准的音符升高或降低得来的音,就是变化音。将音符升高半音,叫升音。用“#”(升号)表示,一般写在音符的左上部分,如下所示: 标准的音降低半音,用“ b "(降号)表示,同样写在音符的左上部分:基本音升高一个全音叫重升音,用“x"(重升)表示,这和调式有关。基本音降低全音叫重降音。用“ bb”(重降)表示。 将已经升高(包括重升)或降低(包括重降)的音,要变成原始的音,则用还原记号“”表示附点音符 附点就是记在音符右边的小圆点,表示增加前面音符时值的一半, 带附点的音符叫附点音符。例如:四分附点音符八分附点音符:反复记号 ,表示记号内的曲调反复唱(奏)。如果从头反复,前面的可省略。例如: A B C D E F 实

东北民歌在民族声乐中的运用

东北民歌在民族声乐中的运用 东北民歌是中华民族声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东北人民日常生活语言的真实写照,有着独特的艺术特征。东北民歌在民族声乐中运用广泛,其鲜明的艺术风格影响着当代民族声乐的创作。 一、东北民歌的艺术特征 (一)调式 调式是民歌风格的重要表现因素。东北地区地域辽阔,早先是游牧民族的聚居地,这样的环境直接影响了当地的音乐风格。东北民歌多开朗、奔放的特征,这是东北人民豪爽性格在音乐上的表现。东北居民大都是移民,主要来自黄河以北地区,南方移民少,因而受北方文化影响较多。古代音乐文化的特征直接影响了当今东北地区的民歌。历史上南北朝时期东北地区已流行清乐七声音阶,不过这种七声调式一般不完整,有人称其为六声调式,以宫徵调式为多,其偏音除了装饰和辅助作用外,还让调式产生了变化。东北民歌以民间小调为主,整体上给人活泼、明快的感觉。东北民间小调以传统的六声、七声调式为基础,历史上曾有“北曲多七声,南曲多五声”的提法。史料说北曲“高下闪赚”、南曲“字少而调缓”,北方音乐“高下”是指其跌宕起伏,这充分说明了北方音乐的特点。总而言之,东北民歌调式是

以五声调式为基础的七声音阶,其中还穿插了具有东北地区特征的调式。 (二)结构 东北民歌曲体结构一般可以分为三大类,即对应式、自由式和起承转合式,而对应式可以分为上下句结构与双上下句结构,自由式包括规整体变化式与完全自由式。对应式结构是对应的两句体乐段,只有一个上句和一个下句。自由式结构比较少,运用并不广泛。起承转合式结构属四句型结构,即人们通常说的“四句头”,这种结构占大多数。首句为陈述句,开启并确定曲子的基本基调和形象,因而最为重要;第二句是首句的回应,强化和巩固前面的乐思;第三句常引入新乐思,让曲子获得新动力,以造成对比的效果,这也往往是乐曲的高潮;第四句是乐曲的总结,起到收拢的作用。这样,四句头基本形成了起、承、转、合的关系。东北民歌结构比较严谨,虽然一般比较短小,但即便只有四小节的小调,也是一个完整的作品,充分表明了其表现手法的精炼。 (三)语言 东北地区的语言是北方方言中的一种,语言声调采用平阳上去四声,是最接近普通话的一类。东北地区方言语调调值一般比普通话低,在一些地方,方言中上声音只下降不上升,且阴平音在末尾下滑。东北语言的声韵声母发音在后,

音乐基础知识入门

音乐基础知识入门 音乐基础知识入门 第一章音及音高 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音有高低、强弱、长短、音色等四种性质。 音的高低是由于物体在一定时间内的振动次数(频率)而决定的。振动次数多,音则高;振动次数少,音则低。 音的长短是由于音的延续时间的不同而决定的。音的延续时间长,音则长;音的延续时间短,音则短。 音的强弱是由于振幅(音的振动范围的幅度)的大小而决定的。振幅大,音则强;振幅小,音则弱。 音色则由于发音体的性质、形状及其泛音的多少等而不同。 由于音的振动状态的规则与不规则,音被分为乐音与噪音两类。音乐中所使用的主要是乐音,但噪音也是音乐表现中不可缺少的组 成部分。 第二节乐音体系音列音级 在音乐中使用的、有固定音高的音的总和,叫做乐音体系。 乐音体系中的音,按照上行或下行次序排列起来,叫做音列。 乐音体系中的各音叫做音级。音级有基本音级和变化音级。 乐音体系中,七个具有独立名称的音级叫做基本音级。 基本音级的名称是用字母和唱名两种方式来标记的。 字母体系:CDEFGAB

唱名体系:1234567 钢琴上白键所发出的音是与基本音级相符合的。钢琴上五十二个白键循环重复地使用七个基本音级名称。 两个相邻的具有同样名称的音叫做八度。 升高或降低基本音级而得来的音,叫做变化音级。将基本音级升高半音用“升”或“#”来标明。降低半音用“降”或“b”来标明。升高全音用“重升”或“×”来标明。降低全音用“重降”或“bb”来标明。 如:升C或#C降C或bC 第三节音的分组 为了区分音名相同而音高不同的各音,我们将音列分成许多个“组”。 在音列中央的一组叫做小字一组。它的音级标记用小写字母并在右上方加数字1来表示。 比小字一组高的组顺次定名为:小字二组、小字三组、小字四组、小字五组。 小字二组的标记用小写字母并在右上方加数字2来表示。 比小字一组低的组,依次定名为小字组、大字组、大字一组及大字二组。 小字组各音的标记用不带数字的小写字母来表示。 大字组用不带数字的大写字母来标记。 大字一组用大写字母并在右下方加数字1来标明。 大字二组用大写字母并在右下方加数字2来标明。 第四节音域及音区

东北民歌二十四节气歌歌词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东北民歌二十四节气歌歌词 篇一:二十四节气歌的歌词 二十四节气歌的歌词关于二十四节气歌有很多歌版本,下面提供五个不同版本,第一个是大家所熟悉的,流传最为广泛的版本。 (一)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新历) (二) 西园梅放立春先,云镇霄光雨水连。惊蛰初交河跃鲤,春分蝴蝶梦花间。清明时放风筝好,谷雨西厢宜养蚕。牡丹立夏花零落,玉簪小满布庭前。隔溪芒种渔家乐,农田耕耘夏至间。小暑白罗衫着体,望河大暑对风眠。立秋向日葵花放,处暑西楼听晚蝉。翡翠园中沾白露,秋分折桂月华天。枯山寒露惊鸿雁,霜降芦花红蓼滩。立冬畅饮麒麟阁,绣襦

小雪咏诗篇。幽阖大雪红炉暖,冬至琵琶懒去弹。小寒高卧邯郸梦,捧雪飘空交大寒。(三) 立春梅花分外艳,雨水红杏花开鲜;惊蛰芦林闻雷报,春分蝴蝶舞花间。清明风筝放断线,谷雨嫩茶翡翠连,立夏桑果象樱桃,小满养蚕又种田。芒种玉秧放庭前,夏至稻花如白练;小暑风催早豆熟,大暑池畔赏红莲。立秋知了催人眠,处暑葵花笑开颜;白露燕归又来雁,秋分丹桂香满园。寒露菜苗田间绿,霜降芦花飘满天;立冬报喜献三瑞,小雪鹅毛片片飞。大雪寒梅迎风狂,冬至瑞雪兆丰年;小寒游子思乡归,大寒岁底庆团圆。 (四)二十四节气气候农事歌 立春:立春春打六九头,春播备耕早动手,一年之计在于春,农业生产创高优。 雨水:雨水春雨贵如油,顶凌耙耘防墒流,多积肥料多打粮,精选良种夺丰收。惊蛰:惊蛰天暖地气开,冬眠蛰虫苏醒来,冬麦镇压来保墒,耕地耙耘种春麦。春分:春分风多雨水少,土地解冻起春潮,稻田平整早翻晒,冬麦返青把水浇。清明:清明春始草青青,种瓜点豆好时辰,植树造林种甜菜,水稻育秧选好种。谷雨:谷雨雪断霜未断,杂粮播种莫迟延,家燕归来淌头水,苗圃枝接耕果园。立夏:立夏麦苗节节高,平田整地栽稻苗,中耕除草把墒保,温棚防风要管好。小满:小满温和春意浓,防治蚜虫麦秆蝇,稻田追

怎么学音乐基础知识

怎么学音乐基础知识 第一、了解习心理和兴趣取向 学龄前以及小学中低年级的孩子,对于漂亮的图案和鲜艳的色彩有着特别的喜好。彩色的书页、卡通图案远比那些布满了文字的纸 张更能吸引他们。让孩子喜欢,让他们愿意学,我们就实现了学习 的第一步。 第二、采用形象的、联想式的讲解方式 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喜欢将他们看到的和听到的展开联想。音乐基础知识中有较多非常重要的符号,它们的样子抽象、难记。比如,可以把高音谱号想象成盘起身体的蜗牛,把低音谱号想象成耳朵, 八分音符则可以想象成一只拖着大尾巴的松鼠,把音程的根音和冠 音与树根和树冠联系起来,孩子们就更容易接受、理解,更容易记忆。而且,这样的方式也可以大大地培养孩子观察事物的能力,提 高想象力。 第三、注意学习过程中的全面系统与循序渐进 有的家长会问,我孩子的器乐老师在上课时也讲一些音乐基础知识,依靠这些是不是就够了?不是的。老师教授的音乐基础知识往往 只针对某一首曲子,看到哪里就讲到哪里,这样的学习容易缺少连 贯性,不够系统。对于年龄小的孩子,由于他们不善于自学和总结 归纳,往往是学一点儿忘一点儿。而一套好的音乐基础知识教材能 够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明确地写出,并且由浅入深地逐步讲解。比如,学音乐基础知识的孩子会有这样的体会:学习初级时, 由于大部分音程都在白键区域,因此哪怕是死记硬背也能轻松地学 会并通过考试。然而一旦进入中高级就遇到了大麻烦,因为有的老 师并没有在初级的教学中强调音程的度数与音数的联系与区别,许 多孩子见到带有升降记号的音就不能举一反三地说出音程性质了, 造成重复学习,孩子学得越多越糊涂。

第四、看、听、唱相结合的立体式教学。 学音乐就像是学一门语言,看、听、唱一定要结合起来。大多数音乐基础知识教材都只能看,这样就造成了孩子可以很流利地说出每一个音乐符号的名称,却不能准确地读、唱,学习效果长时间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如果书本上的每一个知识点都配有音响,既可以养成孩子看、听、唱相结合的好习惯,也能够提供准确的示范,解决了家长很难在课后辅导孩子的问题。 第五、注意课后进行及时、有针对性的复习。 家长都会有这样的体会,一套好的教材都会配有辅助的练习册,孩子可以在课后对所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另外,练习的方式也很重要,只有那些能让孩子喜欢的练习才能吸引他们,比如,在练习中加入一些故事、游戏,或者针对年龄较小的孩子,将书写的练习方式改换成涂色、连线、贴画等等,采用这些练习方式的练习册才能真正发挥课后练习的作用,同时通过检查练习的结果,家长也更容易及时了解孩子学习和理解的情况 1、可以帮助你快速的识谱,顺利攻克初学者认谱慢、基础不扎实的障碍,为演唱、演奏奠定良好基础; 2、可以训练你建立起良好的“音乐感觉”——准确的音高、节奏,对音乐速度、术语、表情符号、演奏法记号等的正确理解和应用能力以及对音乐情绪的表达能力; 3、可以带领你感受领略多种多样的音乐之美,聆听到古今中外优秀的音乐作品,掌握丰富的音乐知识,帮助你更好的理解和欣赏音乐; 4、可以启发你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积极参与及集体合作的意识,同时也能训练胆量,增强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5、学习生动、活泼,充满趣味性,调节日常的学习压力,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带给你快乐和收获。猜你感兴趣:

钢琴入门基础知识 文档

钢琴入门基础知识及弹奏方法 钢琴入门基础知识及弹奏方法 在音乐艺术中,钢琴具有其它乐器不可取代的地位。从1709年,第一台钢琴的出现经过了约三百年的历程,在这期间,钢琴发生了许多变化,其音色亮丽、动人,擅长演奏各种风格的音乐,其演奏风格也日趋丰富和完善,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弹奏钢琴。 一、熟悉钢琴简谱:由上下两行简谱合并而成。 二、键盘与音符:牢记中央七个音符的位置。 三、手指符号:手指用汉字的一二三四五来标示。 四、钢琴弹奏时的坐姿和手的状态: 1:坐姿2:弹奏时手的状态 练习指法很关键,可以反复弹奏下面的乐曲来练习指法: 535353124325 535353124321 24432524325 535353124321 五、钢琴弹奏 1、钢琴的基本练法 (1)钢琴的基本练法就是慢练。 慢练尤如"大镜",把乐曲中的一切细节都扩大了。慢练的最大优点是来得及根据视觉,听觉得到的反馈信息调整和修正缺点和毛病。慢练的方法之一是用节拍器。即使在作品练习成熟之后,也不应忽视适当得慢速练习。 (2)有计划、有目的地学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练钢琴需要的是持之以恒的态度。钢琴曲目繁多、演奏技法多样。初学者应制定一个远期学习目标和近期学习计划,从基础着手,循序渐进地学习,才能目的。(3)以良好的心态学习钢琴: 学琴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情绪起伏不的情况。应调节情绪,适当减轻学习难度,充分激发学琴兴趣、缓解学琴紧张感。 2、钢琴弹奏中自然重量的运用 关于自然重量的运用的要求是整只手臂的放松自如,从肩部的舒展下垂,到整个手臂的协调下垂,通过放松灵活的手腕调节,然后由手指把手臂重量传入键盘。 (1):认识体会到手臂的自然重量 以前倾上身的坐姿,把两只手臂完全放松地垂下去。此时手臂好像是从肩部自然垂挂下来的物体。在空气中随意摆动,晃动,而血都涌向了手掌,通向了指尖。体会到手臂的自然重量后,我们就要把这个自然重量用到弹琴上去。接下来手指就要发挥它的功能和作用了。(2):手指要承受并支撑整只手臂的重量 手指的三个小关节微微凸起,尤其是处于手掌部位的指根关节(以下简称"掌关节")必须要作为一个力量的支持点。手臂的自然重量落下来,要求每一个手指都能支撑住。我们用断奏入门的方法练习:先分别一个手指一个手指地在钢琴上站好,结合手臂的自然重量。经过一个阶段,在每个手指都能自如地弹出饱满的声音后,再渐渐进入连奏的练习。进一步我们就可以调节重量的轻重 3、弹奏钢琴时身体的协调 身体的的协调牵涉到钢琴弹奏的基本坐姿和体位等方面,开始就要明确,随着程序的深化,又要不断发展和更好地运用。 (1)保证身体协调的根本: 保证身体协调的根本是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进行调节正确合理的坐姿。随着程度的提高,对力度、速度、音乐情绪和色彩的变化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所以身体的参与和调节也越来越重要。

东北民歌花腔女高音作品《今年梅花开》演唱研究

东北民歌花腔女高音作品《今年梅花开》演唱研究 张晶晶[1] 【摘 要】[内容提要]东北民歌《今年梅花开》是中国花腔声乐作品中脍炙人口、流传较为广泛的一首民歌改编曲目,它也是高等艺术院校民族声乐教材中高年级学生的演唱曲目。作品在风格上具有浓郁的东北地方特色,在歌曲中穿插着各种灵活多变、优美动听的高难度花腔乐句,笔者在教学演唱中对此作品做了深入的研究,对作品的结构内容、风格特点及花腔技术的具体运用做以分析阐述,希望可以对演唱此作品的学习者有所帮助。 【期刊名称】乐府新声 【年(卷),期】2018(036)003 【总页数】6 【关键词】[关 键 词]东北民歌/变奏/地方特色/润色 一、《今年梅花开》中心思想与结构特点 作品《今年梅花开》是由著名作曲家尚德义先生改编的一首东北民歌。这首歌曲是以梅花四季的开落为时间线索,通过今年梅花开与往年梅花开的变化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来侧面反映今年和往年哥哥行为的巨大变化,生动刻画了一个农村青年在生活上由懒散到积极上进的转变过程,展现了东北人民勤劳幸福的生活场面与焕然一新的生活面貌,体现了中国新时代社会的进步与东北新农村的巨大发展。 这首歌曲的原型是东北地区的辽南民歌《梅花开得好》,属于一部曲式,由上下两个乐句组成,是民族调式中的C徵六声调式(如例1《梅花开得好》),作曲家尚德义先生在保留了原素材的基础上,对歌曲的结构作了拓展变化,采用了合头换尾手法,对主题进行了多次变奏,使一首小作品内容和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延伸与丰富。改编后的《今年梅花开》第一段演唱上没有做任何改动,主题明确,从第二段歌词开始,在每段的衬句部分都加入了一到两小节的花腔旋律变化,跳音与连音的完美结合一次比一次富于色彩变化对比。在歌曲的结尾处,作者加入了大段的花腔衬句,旋律明朗活泼,而这一旋律不仅在最后出现,整首作品中尚德义先生让这一新鲜元素反复出现了3次,使歌曲在结构上更为庞大,第一、二次均由钢琴演奏,分别为前奏和最后一段唱词之前的间奏,第三次是尾声的人声华彩。这三次的反复出现就好似回旋曲式的主部,而演唱的几个主要歌词段落则变成了两个插部。并采用了分节与分组变奏,使歌曲的情感表达更为丰富,使得音乐形象更加生动、活泼,人们对新时代新农村变化的喜悦之情得以充分抒发。 例1. 二、《今年梅花开》演唱风格的把握

音乐基础知识课件说明

《音乐基础知识》课件说明 一、课件设计理念和特点: (一)设计理念: 课件的制作旨在通过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来实现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提高。新的教学模式应体现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本课件采用大量的图片、声音、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素材进行编辑,使它们融为一体并具有交互性,从而制作出丰富多彩的交互式多媒体应用系统,以提高教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 (二)课件的四大特点: 1、页面设计生动,激发学习兴趣。 现在所能看到的文字实际上我都将它们处理成图片,因为我觉得这样可以使用更加丰富多彩的字体,而且课件在不同的主机上使用,不会随着主机字体的不同而影响画面的效果。因此这个课件的图片多达539张,大多数图片都事先经过Photoshop和画图功能制作过,包括背景,小插图等,使得页面设计活泼生动,增强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的兴趣。 通过图片的处理,还可以呈现动态的效果,提高教学效果。如:在“音的高低”一章的“五线谱怎样记录音的高低”一节中,点击红色的字体“五线谱”,会出现一副动态的图,这其实是做了20来张图片,将它们创建成一个组,然后将组里的图片按顺序交替呈现,形成现在所看到的这样一个动画的效果。这样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非常直观的教学效果。“谱号”的方法也是一样的,动画感观让学生马上能掌握谱号的正确书写方法。 2、操作简便灵活,提高教学效率。 在制作过程中,我做了大量的按钮及其精确的动作编辑,使得课件在使用的过程中操作简便,使用灵活。 例如:在“常见记号”一章的“波音”或“延长音记号”中,看到红色的文字,鼠标移 入光标会变成的形状,则表示对该知识点还有扩展或补充。点击可出现对象,若想要此对象退出,点击背景即可,或者点击另外的红色的文字,也可以让此对象退出而其相对应的对象出现。 再如:每章的课堂练习里,由于选择项多,也是做了大量的按钮及动作编辑。仅这一页,对象多达60多个,而且要做到选择任何一个答案,都要有相应的绿色符号图片出现,还要有相应的声音和“√”、“×”图片出现,而选择另外一个答案时,则要出现另外一组对象和退出其他几组对象。因此制作起来动作的编辑很多。制作很麻烦,但做好的效果却不同一般。 3、优化影音媒体,提高学生感观效果。 课件中涉及大量的乐谱,所有的乐谱都是事先用“作曲大师”软件制作好,也是作为图片放进去。音乐则是用cooledit软件制作。这个软件能将音乐处理得比较细腻,比如它有个功能,就可以将音乐片段结束处可以处理渐弱消音,这样不会因为音乐的突然停止而影响欣赏的效果。 每章的“课堂练习”页面上能点击链接处进入供学生欣赏的音乐影像。影片采用DVD 解码,并截取片段,转换格式做成。为了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达到更好的效果,我想在下面打上字幕,可这个软件没有字幕的功能,我就试用了文本对象的过渡功能,就是将文本对象设定不同的进入时间和不同的呈现时间,然后再一点点计算秒数甚至是毫秒。想不到真的可以做成字幕的效果。制作很麻烦,但做好给人的效果完全不同一般,还是值得一做的。 4、强化师生互动,提高学生主体地位。 课件中设计有供学生填空或选择的练习题,能及时地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测试并

音乐基础知识入门

音乐基础知识入门 教学目标: 一、学习音的四件基本物理属性,从音色这一属性中辨别乐器的种类;知道管风琴的构造及发声原理; 二、初步学习五线谱知识,学会画高音谱表,通过初步学习,熟悉DO RE MI FA SO五个音在五线谱上的位置; 教学重点: 一、听音乐片断判断出该音色是属于哪一种乐器; 二、学画高音谱号G 谱号。 教学难点: 一、能准确地指出DO RE ME FA SO 这五个音在五线谱上的所在位置; 教具: 多媒体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经常说音乐音乐,我们今天来简单的说一下音的分类,“音”大体分为“乐音”与“噪音”两种。 乐音,振动起来是有规律的,单纯的,并有准确的高度(也叫音高)的音,我们称它为“乐音” 噪音,没有一定高度的音,它的振动即无规律又杂乱无章的音,我们称它为“噪音” 在音乐当中,是以乐音为主,噪音为辅。 音的性质 音有音高,音值,音量和音色四个特性。 下面请看视频后回答问题 听一听,说一说, 请仔细听以下的音乐片断,回答你所听到的音色 A 竖琴 B 钢琴C管风琴D 手风琴E 长笛F 短笛 二、管风琴 介绍管风琴 管风琴分为:可移动管风琴嵌入建筑的管风琴 了解管风琴的结构

三、乐谱的分类 乐谱是保留曲目、交流文化的重要工具。曾经有广为流传的《工尺谱》、古琴用的《古琴谱》、锣鼓用的《锣鼓谱》、还有现在仍广为应用的为广大音乐爱好者所熟悉的用的阿拉伯数字来表示的《简谱》、以及国际上流行通用的《五线谱》等等 五线谱的优点我们用一个软件来形象的表示 四、学画高音谱号 五、认识五线谱上的DO RE MI FA SO 五个音 老师先介绍位置,然后让学生上台找五个音在五线谱上的位置 你也动手来找一找吧 六课堂小结

母爱 ★东北民歌《摇篮曲》

母爱★东北民歌《摇篮曲》 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与“母爱”有关的艺术作品,引发学生的关注与思考。 2、学习歌曲《摇篮曲》,并能有感情地演唱。 3、指导学生用有气息支持的连音唱法和以柔和、甜美的音色,舒缓,恬静,安逸的情绪学唱这首世界著名的艺术歌曲,感受歌曲柔情、真挚的母爱,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 4、鼓励学生尝试进行简单的即兴创作和表演活动。 教学重、难点: 1、装饰音的唱法; 2、引导学生用“轻、暗、柔”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 3、附点节奏唱法,节拍的强弱处理;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感受 1、师弹奏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学生合唱。 师:这首歌叫什么名字?每当你们听到或唱起这首歌时,你们的心情怎样?有什么样的感受?请几个学生谈谈自己演唱这首歌的心情和感受。 师:是的,世上只有妈妈好,只有妈妈的爱是最伟大的,最无私的,所以,许多古今中外的艺术家,都以不用的艺术形式来歌颂伟大的母爱。刚才我们唱的这首《世上只有妈妈好》就是以优美的旋律来

歌颂母爱的。下面我们来看看诗人和画家是如何表现母爱的。 2、学生欣赏古诗《游子吟》及图片: 师:在我们中国古代,有一位诗人,在他50岁的时候写了一首歌颂母爱的诗,这首诗脍炙人口,流传至今,不知你们学过没有?有哪位能朗诵一下这首诗? 师生合作进行配乐朗诵,老师弹奏《摇篮曲》的旋律,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游子吟》。 师生共同讨论这首诗的含义和所要表达的情感。 师:儿行千里母担忧,这首诗抒发了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以及孩子对母亲浓浓的感激之情,你们从小长这么大是母亲含辛茹苦把你们带大,同学们想一想,你们还在襁褓之中时,躺在摇篮里,母亲一边哼摇篮曲,一边哄你们睡觉,那种情景多么温馨、甜美,今天我们就要学一首关于母爱主题的歌曲《摇篮曲》。 二、学习新课(展示歌片) 1、让学生聆听歌曲《摇篮曲》 然后师弹琴范唱歌曲《摇篮曲》 2、再次聆听歌曲 介绍《摇篮曲》的作者:作曲家勃拉姆斯 3、学生欣赏范唱歌曲《摇篮曲》,然后随琴声心里哼唱歌曲《摇篮曲》。 4、师弹奏歌曲旋律,学生轻唱歌曲,采用听唱法学唱《摇篮曲》。 5、师:这首歌曲表现的情绪非常温馨、静谧,表现了妈妈对宝

东北民歌与东北民俗关系

东北民歌与东北民俗的关系 10汉语言文学(1)班王丹丹 10205042 摘要:民俗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一定的群体为适应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而 逐渐形成的一种程式化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惯制,而民歌是反映人们生活,社会,自然等各种事物的重要艺术表现形式。从中可以看出,民歌的起源、演变、发展都与民俗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甚至可以说,民歌与民俗就是一对孪生姐妹。本文以东北民歌为中心,从民俗的视角来探讨民歌与民俗之间血脉联系。 关键词:东北民歌民俗关系 我国是世界上文明古国之一,其悠久的历史孕育了我们民族不朽的民俗文化,一直以来劳动人民就在生产、生活的实践过程中创造了极其丰富和具有民间特色的民间歌谣。东北民歌是居住在东北的劳动人民用智慧与汗水记录的他们的风俗习惯,反映他们的民俗特色的一种重要形式。我们无法否认民俗与民歌之间如孪生姐妹间的亲密联系,只能从民俗的角度,去更加深入的挖掘民歌在起源、发展过程中民俗所起的重要作用。 一、东北民歌在内容上与民俗的联系 东北地域辽阔,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以狩猎、游牧,打渔为主要生活方式。在明清以后,大量中原地区的人们带着自己的风俗习惯涌入东北,为东北民俗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贡献,这些都使东北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民俗风格。民歌的起源、发展都与这些各具特色的民俗的关系极为密切。从东北早期主要的生活方式可知民歌的主要内容。如以狩猎为主的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猎歌”就是他们民歌的主要题材。而生活在三江流域的赫哲族,“捕鱼”是他们最重要的生活方式,因此,像《乌苏里江》、《捕鱼歌》、《四季》等反映打渔生活内容的民歌就源于此。 随着农业发展、进步,农耕生活便代替了狩猎、游牧的生活方式,民歌内容也由与狩猎,打渔有关变为与农业生产有关,东北的劳动号子产生与此。劳动号子的种类很多,有直接反映劳动场面、劳动情景的,如《哈要挂》、《拨粮包号子》、《打路基歌》等,也有表现劳动人民勤劳勇敢、不怕困难,积极乐观心态的,如《姐妹上场院》、《生产忙》、《打桩歌》。还可以按林区劳动号子、“码头工人号子”、“渔民号子”来分类。除了这些本地居民创造的民歌外,一些外来民族,如17世纪朝鲜族迁入东北,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的习俗,创造了有着民族特色的民歌,最典型的要属《道拉基》:“道拉基,道拉基,雪白的桔梗哟长在山里,只要我能挖上一两根,就可以装满我的小菜篮子……” 地方戏二人转也是反映东北地区生产、生活等方面的民歌的一个代表,如《东北风》、《月牙五更》、《小拜年》,还有传统曲目《蓝桥》,演唱的内容是蓝瑞莲向魏公子介绍自己家住哪里,不仅介绍了东北房屋建设的结构特色,也充分展示了东北农家的生活面貌。 二、东北民俗赋予东北民歌的独特性 东北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活习惯、性格特征,东北地区的各个民族独具特色的民俗民风都使东北民

学习音乐要掌握的基本知识

学习音乐要掌握的基本知识 记谱法 记录乐曲的方法叫做记谱法。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乐曲的不同内容和需要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记谱方法。如为古琴用的古琴谱,为锣鼓用的锣鼓谱,以及我们现在普遍应用的五线谱、简谱和在我国民间应用的工尺谱等便是。各种记谱法虽然在其发展中不断地趋向完善,但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一种记谱法能够完美无缺地记录音乐。如音高、力度、速度上的细微差异,许多装饰音的奏法等,都还需要演奏者凭其各自不同的理解来加以具体的分析和处理。 正确的记谱对创作和表演都是十分重要的,每个学音乐的人应该很好地掌握记谱法,特别是对学作曲的人来说,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基础乐理--谱号 前面已经讲过,在五线谱上音的位置愈高,音也愈高,反之音的位置愈低,音也愈低,但到底高多少?低多少?却无法确定。在五线谱上要确定音的高低,必须用谱号来标明。这种谱号记在五线谱的某一条线上,便使这条线具有了固定的音级名称和高度,同时也确定了其他各线上或间内的音级名称和高度。 通常用的谱号有三种: G谱号表示小字一组的g,记在五线谱的第二线上,叫高音谱号;另外有记在第一线上的,叫古法国式高音谱号。 F谱号表示小字组的f,记在五线谱的第四线上,叫低音谱号;

另外还有记在第五线上的,叫倍低音谱号。 C谱号表示小字一组的c,可记在五线谱的任何一线上。 目前被采用的C谱号有C三线谱号(中音谱号)为中音提琴所用,有时也长号所用。C四线谱号(次中音谱号)为大提琴、大管和长号所用。其他C谱号一般较少应用。 使用许多谱号的目的是为了避免过多的加线,以使写谱和读谱更加方便。 各种谱号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连接起来使用,如高、低音谱号所组成的大谱表便是。 基础乐理--音的分组 前面已经讲过,钢琴上五十二个白键循环重复地使用七个基本音级名称,因此,在音列中便产生了许多同名的音,为了区分音名相同而音高不同的各音,我们将音列分成许多个"组"。 在音列中央的的一组叫做小字一组,它的音级标记用小写字母并在右上方加数字1来表示,如c1d1e1等。 比小字一组高的组顺次定名为:小字二组、小字三组、小字四组、小字五组。 小字二组的标记用小写字母并在右上方加数字2来表示,如c2d2e2等。其他各组依次类推。 比小字一组低的组,依次定名为小组、大字组、大字一组及大字二组。 小字组各音的标记用不带数字的小写字母来表示,如cde等。

各个地方的民歌。

江苏民歌茉莉花拔根芦柴花孟姜女月儿弯弯照九州绣花曲蝴蝶飞来又飞去无锡景姑苏风光紫竹调太湖美四季歌采红菱九九艳阳天 唐寅情歌三笑姻缘双推磨杨柳青绣荷包 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我的家乡沂蒙山谁不说俺家乡好 陕北民歌跑旱船送大哥三十里铺兰花花崖畔上开花包楞调山丹丹开花红艳绣金匾 陕西民歌秋收挂红灯赶牲灵知道不知道 台湾民谣丢丢铜仔阿里山的姑娘卖汤圆采槟榔思想起 河北民歌回娘家小放牛背著娃娃回娘家梁山伯与祝英台扎风筝小白菜 河南民歌编花篮 安徽民歌摘石榴凤阳花鼓凤阳歌 苏南民歌天涯歌女 苏北民歌夸扬州杨柳青搬运号子 新疆民歌新疆好送我一枝玫瑰花青春舞曲玛依拉大板城的姑娘 内蒙民歌走西口 山西民歌绣荷包人说山西好风光五哥放羊绣花灯十样景永不能生娘家姑嫂挑菜苦伶仃观灯闹元宵对花打秋千交城山 东北民歌瞧情郎摇篮曲画扇面小看戏我爱你塞北的雪 青海民歌四季调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花儿与少年 四川民歌跑马溜溜的山上黄扬扁担槐花几时开采花太阳出来喜洋洋 内蒙鄂尔多斯民歌森吉德玛 福建民歌采茶扑蝶 昆山民歌搭凉棚

哈萨克民歌我的花儿美丽的姑娘可爱的一朵玫瑰花燕子 苏州民歌紫竹调 云南民歌赶马调弥度山歌绣荷包雨不洒花花不红大河涨水沙浪沙十大姐春风吹来竹叶青猜调放马山歌 湖北民歌洪湖水浪打浪卖马调幸福歌哥妹两人都快活外来客来哒嗺咚嗺车水情歌一只啄木倌下下捶在石板上酉水情歌民歌龙船调小女婿 春风吹来草儿青 湖南民歌郎从门前过一根竹竿容易弯浏阳河、辣妹子、洗菜心、四季花儿开乡里妹子进城来、马桑树儿、搭灯台嘀个调儿、挑担茶叶上北京比古、调龙泉调 吉林民歌道拉基 彝族民歌在一起珞巴展翅飞翔 内蒙古民歌牧歌小黑马荷英花草原夜色美草原之夜诺蒙达莱达古拉江南民歌小九连环采茶舞曲纺棉花 维吾尔民歌阿瓦日古里 青海民歌美丽的拉萨河织棉被上去高山望平川半个月亮爬上来 朝鲜族民歌伽揶琴桔梗谣阿里朗诺多尔江边 广西民歌山歌好比春江水 云南民歌小河淌水耍山调赶马调弥渡山歌大河涨水沙浪沙 蒙古民歌天鹅 维吾尔民歌娃哈哈 江西民歌斑鸠调八月桂花遍地开 辽宁民歌送情郎 浙江民歌秋色最好是菊乡 塔塔尔族民歌在那银色的月光下 贵州民歌太阳出来照白岩 浙江民歌青丝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