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发展中的财政投入演变
- 格式:docx
- 大小:16.53 KB
- 文档页数:5
高校发展中的财政投入演变
高等教育发展可以折射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创造力、人文精神和国家形象。国家不仅要保障每个公民都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还要保证个人在深造过程中的有效性发展,实现社会和个人的双赢效果。在现代化的今天,我国高等教育难以适应现代社会要求和人才培养方式的多样化需求,需进行深层次的改革。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借助经济手段,对高等教育财政体制及高校投资多元化方式进行重新定位和整合,实现高等教育领域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与公平的统一。
1.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投入体制的演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投入体制方式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以成本分担理论作为高校财政投入机制改革的理论基础,由最初的计划体制向市场机制过渡,可分为三个阶段来进行分析和研究:
1.1政府完全承担全部财政阶段(1949—1979年)
此阶段我国高等教育投入主体结构单一,实行“一包二统”的财政体制,一切由国家包下来,一切由政府统起来。政府拨款是高等教育所需经费的唯一来源,国家既是办学者,又是管理者,高校发展过程中权限不规范,产权不清晰,办学模式单一,学校规模效益差。
1.2非财政性投入开始出现阶段(1980—1999年)
1980年,中央不再统一高等教育财政,中央所属院校由中央负责,地方院校由各省财政部门负责投入。1985年,高校经费由“基数加发展”改为“综合定额加专项补助”,由“结余收回”改为“经费包干,超支不补,结余留用”。1997年,在“并轨”试点后,我国高等教育开始全面实行收费制度。高等教育财政从完全由政府拨款过渡到以政府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
1.3高校财政投入多元化发展阶段(1999—至今)
1999年实施的《高等教育法》规定,“明确高校的法人资格,高校在招生计划、学科专业设置、财产管理等7个方面享有自主权。”高校开始作为独立法人面向社会招生。同时,高等教育开始实施大规模的扩招,社会民间资本通过借贷、股份制等资本组合模式进入高校,民办高校也获得了迅速的发展,我国高校财政投入形成了多元化筹措教育经费的格局。
2.当前中国高等教育财政投入面临的现状
2.1政府主导的财政投入模式难以适应高校发展需要
2002年起,财政部对划拨教育经费部门实行“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的核算方式。要求“部门预算外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或财政专户管理,收支不挂钩,支出要透明”,对财政资金使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但经费核拨权在财政部门,高教规划和政策制定在教育管理部门,造成了财权和事权的分离,政府通过财政手段调配教育资源缺乏科学性,而教育主管部门对高等教育调控缺乏话语权,造成政府对高等教育进行的低效或无效经济管理活动。
2.2高校财政经费投入比例减小,高等教育财政投入不平衡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从1996年的78.56%下降到2004年44.73%,2010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更是下降至37.22%,下降速度快,趋势明显。反映出现今我国政府投资高等教育总量偏低,政府投资的主体地位体现得不充分。其次,我国高等教育经费集中投入到重点高校云集的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投入少,造成区域间教育投入的不平衡。而同一地区不属于重点院校的地方高校经费来源甚少,投资少,发展难以维继。现行的经费投入模式造成了区域、层级之间的投入差距。
2.3高校财务管理机制缺乏科学性
我国政府主导的资金使用机制弱化了教育机构服务市场的定位,而在高校管理中,校领导由上级政府机构任命,学校管理中行政色彩
浓厚,管理上因循计划经济体制,容易造成教学质量和效率低下。在资金使用上,高校缺乏科学规划和监督,在本身可控的教育经费使用中,极易造成有限财政资源的浪费。高校财政管理中缺乏合理的规划和利用,资金的投入方式和比重缺乏科学性。
3.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对策分析
3.1实行多政策参数的拨款方式,规范高等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中国现行采用“综合定额加专项补助”的拨款方式,主要以学生数作为拨款的单一政策参数,难以有效激励学校提高办学质量,反而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一些学校为了获取更多的财政拨款而盲目扩招。现行的较好方法是建立多政策参数的拨款方式,这一拨款方式可以较好地反映出各类、各地区高校的实际成本,根据区域布局、财务状况、教育成本等,有侧重点地进行拨款。同时,还可以合理地补偿经济落后地区高等教育,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异。
3.2多渠道筹措教育资金,缓解政府财政压力
我国教育的投入不足公共财政的4%,更逞论高等教育的投入比重。在美国,私立大学自己筹措的经费约占学校经费总收入的90%左右,哈佛、耶鲁等名校跟企业、政府机构有长期的合作关系,硅谷的
兴起更是离不开与斯坦福大学的科研合作。参考国外筹措高校经费的经验,合理、科学地推动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对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高校与社会接轨,培养学生创新和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同时,这也是促进中国高等教育普及和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保证。
3.3保证教学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率,引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现行的财政拨款手段难以有效提高办学质量和资金利用效率,因此,必须改革现行的高等教育拨款方式,减少固化因素,利用绩效评价标准来增强拨款的科学性和透明度,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将评估的结果与拨款直接挂钩,可促进高校间的良性竞争,使教育资源得以有效配置。同时,也应考虑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不同区域高校发展水平的差异,按照增长指数,实行投资的同步增加或减少,保障基本投入,保证高校各项工作能够正常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