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文献综述1组

  • 格式:docx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面预算管理文献综述

1组:

全面预算管理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预算管理论最早起源于英国,之后在美国得到发展与完善。与我国相比,预算管理在国外起步较早,因此它的理论体系也相对较为完善。在本文中,将西方预算管理理论发展的历程分为萌芽期、发展期和成熟期这三个阶段,分别论述国外的研究状况。

(一)预算管理理论的萌芽期

预算管理这一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3世纪的英国,在英皇签署的《大宪章》中第15、16条规定未经过议会的同意,英皇不得随意征税。也就是说国家的收入来源必须经过议会的审核评估,这也是早期的国家预算。1911 年,Frederick Winslow Taylor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该理论基于管理实践提出将管理人员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离,希望将管理人员从繁杂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建立标准化的操作方法并形成标准化的管理制度,从而提高生产效率。该理论为预算管理提供了科学的经验基础,因此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可以看做是预算管理的雏形。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工业得到飞速的发展,企业规模迅速扩张。这一时期在如何实现分权管理的同时保持对企业经营的有效控制成为企业发展的一个难题,杜邦公司和通用公司率先引入以目标利润为导向、以销售为起点的预算管理制度,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此预算管理作为协调和控制企业内部生产的工具得到了广泛应用。

1921年6月美国颁布了《会计与预算条例》,该条例的颁布标志着预算管理在实务中的应用。1922 年James O.McKinsey出版了《预算控制》一书,详细的论述了企业预算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而这本书的出版标志着企业预算管理理论的形成。

(二)预算管理理论的发展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社会生产力快速提高,跨国公司大量涌现。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使企业竞争加剧,内部管理难度加大。这一时期各种新的管理学派和新的管理学科不断出现,预算受到行为科学的影响,参与预算和零基预算初步形成和推广。预算管理在这一时期得到发展后趋于成熟,这个阶段被称为“传统预算管理”的标准模式。

20世纪 40 年代末、,预算管理吸收了行为科学理论, 根据行为科学理论的观点,预算是用来引导和激励员工行为的手段。编制预算采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形成参与式预算管理模式。1952 年,Chris Argyris对四家制造业公司的管理人员及会计从业人员进行了研究,经过整理数据分析后发现,员工部门、身份差异的会使预算的执行情况存在很大差异,使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无法协调,影响预算的执行。为了能够使编制的预算更好地被执行,他提出了人员参与式预算管理,鼓励人员参与预算制定,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解决预算管理冲突问题。同年,美国人Wayne Lewis(1952)发表了一篇题为《预算编制理论新解》的文章,主张预算的编制应采取一种新型的方法,虽然没有明确提出零基预算的概念,但他所提出新方法的内涵与后来的零基预算是完全一致的。Low&Shaw(1968)发现当预算与销售经理的报酬相挂钩时就会产生预算松弛的问题。70 年代时,零基预算可以很好的解决预算松弛的问题,开始在西方的一些企业里得到应用并取得成功。1970年,美国德克萨斯仪器公司的皮尔首先成功地将零基预算法应用于公司费用预算的编制。Weitzman(1976)的研究验证在不确定情况下,基于预算计算的报酬,能减少基层工作人员隐瞒或低报工作业绩的动机。此理论验证后的合理应用,有助于促进基层工作人员真实信息的披露,从而依据合理的信息对企业进行预算的编制。

1977年,Alfred D.Chandler,Jr在其《看得见的手一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一书中对全面预算管理在美国企业最初运用的功能、以及全面预算管理在西方现代工商企业的成熟与发展中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进行了全面的阐述。著名管理学教授戴维•奥利认为,“全面预算管理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能把组织的所有关键问题融合于一个体系之中的管理控制方法之一”。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预算管理趋于成熟和定性,在西方国家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主要管理手段。随着实物领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应用,形成了价值链管理的预算管理系统。

(三)预算管理论的成熟期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信息和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社会步入信息化时代。企业面临的环境呈现出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企业管理中开始流行“权变热”和“战略热”的管理理念,打破了原有财务预算控制模式的基础,预算管理模式寻求着变化。

1992 年,Robert Kaplan和David Norton提出平衡记分卡理论,要求从财务、顾客、流程和学习四个方面评价企业业绩,将组织的战略落实为可操作的衡量指标和目标值的一种新型绩效管理体系,这样就弥补了传统财务评价的缺陷。同时将这种思想应用到企业的预算管理中,提出了基于战略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理论。

Kerry Jacobs(1995)通过对企业管理层进行深入采访、调查后发现,预算与组织结构有一定关系。他认为预算沟通了内部结构与外部环境变化,起到桥梁的衔接作用。Fisher 等((2000)指出,以往的经验研究表明,以传统预算为基础的契约会使下级产生预算松弛的动机,而真实导向型契约虽然能减少松弛动机,但并不能完全消除松弛。R.Alan Webb(2002)研究结果显示,预算可靠性会影响管理者的声誉,而影响程度则取决于预算在组织中对计划和控制过程的重要性。为了控制声誉的影响,研究者向模拟管理者的实验对象宣称,如果声誉良好,他们就有可能得到升迁。实验结果表明,对声誉的关注及其差异会降低预算松弛程度。

环境的不确定性,使得预算目标不得不进行调整,预算管理的成本增加,传统的预算管理遭到了质疑,欧洲学者杰里米.霍普(JeremyHope)和罗宾•弗雷泽(RobinFraster)提出超越预算的概念,认为应该摒弃预算管理,实施预算以外的管理方法。它否定了现行预算理论和方法,主张放弃预算作为业绩指标的做法,应将预算的作用、内容和范围局限在对现金流量的预测和计划上,而传统预算的控制与激励作用则由其他的绩效管理制度来代替,在学术界和实务界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二、国内文献综述

在我国,预算管理从20世纪60年代后才被广泛应用,但是当时我国执行

计划经济,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效果。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学习西方

国家有关预算管理的经验,在20世纪90年代,真正的全面预算管理开始在我

国兴起,有些企业积极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例如中国电信、平安保险等。同时,政府及学术界也开始关注全面预算管理,看到的是它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并

大力宣传。国家颁布了许多办法及条例明确提出企业应该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例如财政部发布的《关于企业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国有大中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