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氨储罐设计说明书分解
- 格式:doc
- 大小:462.50 KB
- 文档页数:30
学号:11014020817
《化工机械基础》
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液氨储罐机械设计
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班级化工11-8 学生白涛指导教师陈华豪
完成时间2013年06月24日至2013年06月30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1.设计题目:液氨储罐机械设计
2. 课程设计要求及原始数据(资料):
(1)、课程设计要求:
①.使用国家最新压力容器和换热器标准、规范进行设计,掌握典型过程设备设计的全过程。
②.广泛查阅和综合分析各种文献资料,进行设计方法和设计方案的可行性研究和论证。
③.设计计算要求设计思路清晰,计算数据准确、可靠。
④.设计说明书可以手写,也可打印,但工程图纸要求手工绘图。
⑤.课程设计全部工作由学生本人独立完成。
(2). 设计数据:
3. 工艺条件图
4. 计算及说明部分内容(设计内容):
1 绪论
1.1 液氨储罐的设计背景
1.2 液氨储罐的分类及选型
2 材料及结构的选择与论证
2.1 工艺参数的设定
2.1.1设计压力
2.1.2筒体的选材及结构
2.1.3封头的结构及选材
3 设计计算
3.1 筒体壁厚计算
3.2 封头壁厚计算
3.3 压力试验
4 附件的选择
4.1 人孔的选择
4.2 人孔补强的计算
4.3 进出料接管的选择
4.4 液面计的设计
4.5 安全阀的选择
4.6 排污管的选择
4.7 真空表选择
4.8 鞍座的选择
4.8.1 鞍座结构和材料的选取
4.8.2 容器载荷计算
4.8.3 鞍座选取标准
4.8.4 鞍座强度校核
5 容器焊缝标准
5.1 压力容器焊接结构设计要求
5.2 筒体与椭圆封头的焊接接头
5.3 管法兰与接管的焊接接头
5.4 接管与壳体的焊接接头
6 筒体和封头的校核计算
6.1 筒体轴向应力校核
6.1.1 由弯矩引起的轴向应力
6.1.2 由设计压力引起的轴向应力
6.1.3 轴向应力组合与校核
6.2 筒体和封头切向应力校核
7 总结
8 参考文献
5.绘图部分内容:
总装配图一张(A1图纸)
6.设计期限:1周(2013 年06月24日~ 2013年 06月30日)
7、设计参考进程:
(1)设计准备工作、选择容器的型式和材料半天
(2)设计计算筒体、封头、选择附件并核算开孔补强等一天
(3)绘制装配图二天
(4)编写计算说明书一天
(5)答辩半天
8.参考资料:
(1)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中国标准出版社,1998;
(2)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999
(3)《金属化工设备·零部件》第四卷
(4)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待业标准《钢制管法兰、垫片、紧固件》,1997
(5)《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图书馆借阅书号:TQ 05/51)
(6)刁玉纬王立业,《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五版;
(7)李多民俞惠敏,《化工过程设备机械基础》,中国石化出版社,2007;
(8)董大勤,《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化学工业出版社,1994年第二版;
(9)汤善甫朱思明,《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二版;
发给学生(签名):指导教师:
年月日
目录
1绪论 (1)
1.1 液氨储罐的设计背景 (1)
1.2 液氨储罐的分类及选型 (1)
2 材料及结构的选择与论证 (3)
2.1 工艺参数的设定 (3)
2.1.1设计压力 (3)
2.1.2筒体的选材及结构 (3)
2.1.3封头的结构及选材 (3)
3 设计计算 (5)
3.1 筒体壁厚计算 (5)
3.2 封头壁厚计算 (5)
3.3 筒体长度确定 (6)
3.4 压力试验 (7)
4 附件的选择 (8)
4.1 人孔的选择 (8)
4.2 人孔补强的计算 (9)
4.3 进出料接管的选择 (11)
4.4 液面计的设计 (12)
4.5 安全阀的选择 (13)
4.6 排污管的选择 (13)
4.7 真空表的选择 (13)
4.8 鞍座的选择 (14)
4.8.1 鞍座结构和材料的选取 (14)
4.8.2 容器载荷计算 (14)
4.8.3 鞍座选取标准 (15)
4.8.4 鞍座强度校核 (16)
5 容器焊缝标准 (17)
5.1 压力容器焊接结构设计要求 (17)
5.2 筒体与椭圆封头的焊接接头 (17)
5.3 管法兰与接管的焊接接头 (17)
5.4 接管与壳体的焊接接头 (18)
6 筒体和封头的校核计算 (19)
6.1 筒体轴向应力校核 (19)
6.1.1 由弯矩引起的轴向应力 (19)
6.1.2 由设计压力引起的轴向应力 (20)
6.1.3 轴向应力组合与校核 (20)
6.2 筒体和封头切向应力校核 (21)
7 总结 (22)
8 参考文献 (23)
1 绪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