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研究性学习课题

生物研究性学习课题

生物研究性学习课题
生物研究性学习课题

生物研究性学习课题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巩义二中中学研究性学习课题方案

08 年级 14班填表日期: 2010年 7月 26日

报告:

本次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是《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此课题的意义在于让学生们能够明白所谓的转基因食品就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性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

食用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转基因食品是利用新技术创造的产品,也是一种新生事物,人们自然对食用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有疑问。

其实,最早提出这个问题的人是英国的阿伯丁罗特研究所的普庇泰教授。1998年,他在研究中发现,幼鼠食用转基因土豆后,会使内脏和免疫系统受损。这引起了科学界的极大关注。随即,英国皇家学会对这份报告进行了审查,于1999年5月宣布此项研究“充满漏洞”。1999年英国的权威科学杂志《自然》刊登了美国康乃尔大学教授约翰·罗西的一篇论文,指出蝴蝶幼虫等田间益虫吃了撒有某种转基因玉米花粉的菜叶后会发育不良,死亡率特别高。目前尚有一些证据指出转基因食品潜在的危险。

但更多的科学家的试验表明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赞同这个观点的科学家主要有以下几个理由。首先,任何一种转基因食品在上市之前都进行了大量的科学试验,国家和政府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而科学家们也都抱有很严谨的治学态度。另外,传统的作物在种植的时候农民会使用农药来保证质量,而有些抗病虫的转基因食品无需喷洒农药。还有,一种食品会不会造成中毒主要是看它在人体内有没有受体和能不能被代谢掉,转化的基因是经过筛选的、作用明确的,所以转基因成分不会在人体内积累,也就不会有害。

比如说,我们培育的一种抗虫玉米,向玉米中转入的是一种来自于苏云金杆菌的基因,它仅能导致鳞翅目昆虫死亡,因为只有鳞翅目昆虫有这种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特异受体,而人类及其它的动物、昆虫均没有这样的受体,所以无毒害作用。

1993年,经合组织(OECD)首次提出了转基因食品的评价原则——“实质等同”的原则,即:如果对转基因食品各种主要营养成分、主要抗营养物质、毒性物质及过敏性成分等物质的种类与含量进行分析测定,与同类传统食品无差异,则认为两者具有实质等同性,不存在安全性问题;如果无实质等同性,需逐条进行安全性评价。

在我国,国家科委于1993年颁布了“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用于指导全国的基因工程研究和开发工作。2000年由国家环保总局牵头,8个相关部门参与,共同制订了《中国国家生物安全框架》。

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将一种或几种外源性基因转移至某种生物体(动、植物和微生物等),并使其具有效表达出相应的产物(多肽或蛋白质),这样的生物体作为食品或以其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其实,转基因的基本原理也不难了解,它与常规杂交育种有相似之处。杂交是将整条的基因链(染色体)转移,而基因转移是选取最有用的一小段基因转移。因此,转基因比杂交具有更高的选择性。本小组通过讨论研究出课题,我组在学校和一些公共场所进行实地采访,接受访问的有学生、老师和群众。普遍群众对转基因食品没有较多的认识,但是会担心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我们应该加大力度对转基因食品的认识的正确引导,让人们吃得放心用得健康。通过本次的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研究,我们得出结论:转基因食品的益处有①提高农产品营养价值,更快、更高

效地生产食品,②应用转基因的方法,改变生物的遗传信息,拼组新基因,使今后的农作物具有高营养、耐贮藏、抗病虫和抗除草剂的能力。弊端有①转基因作物的亲缘野生种成为杂草或超级杂草,②转基因作物可能产生新的病毒疾病,③转基因作物对非目标生物的危害,④破坏生物多样性,⑤转基因作物对生态系统及生态过程的影响,⑥其他一些不可预计的风险,⑦转基因生物所引入的外源基因往往可以表达出蛋白质,可能会引起生物的代谢发生变化,造成该生物营养成分的改变。因此这次是非常有效果的研究学习。本次研究性学习课题的计划活动让同学们都学到了很多,研究报告完毕。

生物医学光学探析

生物医学光学探析 1会议概况 工业激光和生物医学光学国际学术会议于1999年10月25~27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学术交流中心举行。教授和干福熹院士担任大会主席,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221位代表(境外代表46人)出席了会议。会议得到美国SPIE的支持,正式出版了会议论文集SPIE(工业激光论文集卜3862和SPIE(生物医学光学论文集关3863.前者共收录论文121篇,其中,国外作者论文13篇;后者共收录论文95篇,其中国外作者论文31篇。大会特邀了世界激光和生物医学光学领域的着名学者作主题报告,全体大会4个特邀报告,工业激光分会8个邀请报告,生物医学光学分会4个邀请报告,这些特邀报告和邀请报告学术水平高,均反映了当前国内外研究的前沿课题。 2工业激光研究的最新热点 在工业激光器领域,由于半导体激光器迅速发展,准连续器件已达到 4kw.因此,在许多应用领域均有采用半导体激光器代替传统的气体激光器及固体激光器的发展趋势。但是,由于半导体激光器目前光束质量较差,作为过渡的发展阶段是大量采用半导体激光器泵浦的固体激光器,其激光输出功率也已达到4kw 级,光束质量获得明显改善。因此,在世界市场上,1998年固体激光器的销售金额,首次超过了CO:激光器。据估计,近期激光技术的应用在高功率激光器方面仍然会以COZ激光器和固体激光器为主。在激光应用领域,除了高功率激光应用以外,国外已经在激光精密加工领域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工作,如法国利用准分子激光超精密打孔、划线,精度非常高,孔径圆整、光滑,在陶瓷如S13N;,A12O3等方面的精密处理方面已有深人的研究。本次会议涉及到准分子激光应用的文章有15篇,涉及领域有激光淀积超导薄膜,金刚石薄膜、非晶金刚石薄膜等,激光制备光栅,激光制备纳米颗粒。我国大陆学者主要把准分子激光用于制备薄膜,台湾大学是用准分子激光制备光栅,法国学者用激光制备纳米颗粒。可见国外用准分子激光加工开展面比我国广泛。从本次会议看,国外今后重点发展研究领域和前沿课题包括: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近五年内千瓦级器件将会实现实用化;半导体激光泵浦固体激光器,特别是盘片固体激光器近五年内也将会突破千瓦级;半导体激光泵浦全固体化紫外激光器已突破3W,如果能提高一个量级,将会逐步取代紫外气体激光器;利用准分子激光对电子元器件处理作了很深入的研究,在这些方面已成为激光超精密加工应用的重要发展方向。国内外在激光制备薄膜方面的研究始

医药生物技术分类与详解.doc

医药生物技术分类与详解 (一)医药生物技术 1、新型疫苗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未曾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预防重大疾病的新型高效基因工程疫 苗,包括:预防流行性呼吸系统疾病、艾滋病、肝炎、出血热、大流行感冒、疟疾、狂犬病、钩虫病、血吸虫病等人类疾病和肿瘤的新型疫苗、联合疫苗等,疫苗生产用合格实验动物,培养细胞及菌种等。 2、基因工程药物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用于心脑血管疾病、肿瘤、艾滋病、血友病等重大疾病以及其他单基 因遗传病治疗的基因工程药物、基因治疗药物、靶向药物,重组人血白蛋白制品等。 3、重大疾病的基因治疗 用于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神经性疾病的基因治疗及其关键技术和产品,具有自主知 识产权的重大疾病基因治疗类产品,包括:恶性肿瘤、遗传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 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的基因治疗产品;基因治疗药物输送系统等。 4、单克隆抗体系列产品与检测试剂 用于肝炎、艾滋病、血吸虫病、人禽流感、性病等传染性疾病和肿瘤、出生缺陷及吸毒 等早期检测、诊断的单克隆抗体试剂,食品中微生物、生物毒素、农药兽药残留检测用单克隆抗体及试剂盒;重大动植物疫病、转基因生物检测用单克隆抗体及试剂盒,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分离、纯化和检测所需的单克隆抗体系列产品;抗肿瘤及抗表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药 物;单克隆抗体药物研究关键技术和系统;先进的单克隆抗体规模化制备集成技术、工艺和成套设备;新型基因扩增(PCR) 诊断试剂及检测试剂盒和人源化/ 性基因工程抗体。 5、蛋白质 /多肽 /核酸类药物 面向重大疾病——抗肿瘤蛋白药物(如肿瘤坏死因子),心脑血管系统蛋白药物(如纤溶酶原,重组溶血栓),神经系统蛋白药物尤其是抑郁药物,老年痴呆药物,肌肉关节疾病的蛋 白质治疗药物,以及抗病毒等严重传染病蛋白药物的研究与产业化技术;各类细胞因子 (如促红细胞生成素,促人血小板生长因子,干扰素,集落刺激因子,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 子,趋化因子,转化生长因子,生长因子 )等多肽药物的开发技术;抗病毒、抗肿瘤及治疗自 身免疫病的核酸类药物及相关中间体的研究及产业化技术等。 6、生物芯片

光电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一现状与发展

论文题目: 光电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 学院 专业名称 班级学号 学生 2013年12月19日

摘要: 简要介绍光电技术在生物医学应用中的发展概况,从基因表达与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方面,重点讨论了生物分子光子技术的特点与优势,阐明基于分子光学标记的光学成像技术是重要的实时在体监测手段,最后简要讨论了医学光学成像技术在组织功能成像和脑功能成像中的应用原理。 关键词:光电技术,医学诊断与治疗,分子光子学,医学成像

1.生物医学光子学发展简介 光电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实质上就是生物医学光子学的研究畴。生物医学光子学是近年来受到国际光学界和生物医学界广泛关注的研究热点。在国际上一般称为生物医学光子学或生物医学光学。 光子学以量子为单位,研究能量的产生、探测、传输与信息处理。光子技术在生物与医学中的应用即定义为生物医学光子学,其相应产业涉及人类疾病的诊断、预防、监护、治疗以及保健、康复等。研究容包括:光子医学与光子生物学,X-射线成像,MRI ,PET等。近年来,生物医学光子学在生物活检、光动力治疗、细胞结构与功能检测、对基因表达规律的在体观测等问题上取得了可喜研究成果,目前正在从宏观到微观多层面上对大脑活动与功能进行研究。美国《科学》杂志在最近儿年已发表相关论文近20篇。随着光子学技术的发展,生物医学光子学将在多层次上对研究生物体特别是人体的结构、功能和其他生命现象产生重要影响。 在国际上已经成立了国际生物医学光学学会(International Biomedical Optics Society),简称IBOS。IBOS每年与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联合举办学术会议。国外 学术交流方面,作为生物医学工程和光学工程领域重要国际会议的“生物医学光学国际学术研讨会”(International BiomedicalOptics Symposium,简称BIOS)每年在美国和欧洲各举办一次。在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与信息科学部联合发起并承办的全国光子生物学与光子医学学术研讨会已经举办了六届。在第六届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75篇,论文摘要27篇。 从光电技术(或光子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现状可以看到,光子医学与光子生物学的研究和应用围是广泛而且深入的,并正在形成有特色的学科和产业。例如,由于生物超微弱发光与生物体的细胞分裂、细胞死亡、光合作用、生物氧化、解毒作用、肿瘤发生、细胞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与功能调节等重要的生命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基于生物超微弱发光的生物光子技术在肿瘤诊断、农业、环境监测、食品监测和药理研究等方面己经得到应用。 下面主要从生物分子光子技术和医学光学成像技术两个方面介绍当前的研究现状 与发展趋势。

生物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微生物制药技术 工业微生物技术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是解决资源危机、生态环境危机和改造传统产业的根本技术依托。工业微生物的发展使现代生物技术渗透到包括医药、农业、能源、化工、环保等几乎所有的工业领域,并扮演着重要角色。欧美日等国已不同程度地制定了今后几十年内用生物过程取代化学过程的战略计划,可以看出工业微生物技术在未来社会发展过程中重要地位。 微生物制药技术是工业微生物技术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微生物药物的利用是从人们熟知的抗生素开始的,抗生素一般定义为:是一种在低浓度下有选择地抑制或影响其他生物机能的微生物产物及其衍生物。(有人曾建议将动植物来源的具有同样生理活性的这类物质如鱼素、蒜素、黄连素等也归于抗生素的范畴,但多数学者认为传统概念的抗生素仍应只限于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近年来,由于基础生命科学的发展和各种新的生物技术的应用,报道的微生物产生的除了抗感染、抗肿瘤以外的其他生物活性物质日益增多,如特异性的酶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受体拮抗剂和抗氧化剂等,其活性已超出了抑制某些微生物生命活动的范围。但这些物质均为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其在生物

合成机制、筛选研究程序及生产工艺等方面和抗生素都有共同的特点,但把它们通称为抗生素显然是不恰当的,于是不少学者就把微生物产生的这些具有生理活性(或称药理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统称为微生物药物。微生物药物的生产技术就是微生物制药技术。可以认为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方面菌种的获得 根据资料直接向有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工厂或菌种保藏部门索取或购买;从大自然中分离筛选新的微生物菌种。 分离思路新菌种的分离是要从混杂的各类微生物中依照生产的要求、菌种的特性,采用各种筛选方法,快速、准确地把所需要的菌种挑选出来。实验室或生产用菌种若不慎污染了杂菌,也必须重新进行分离纯化。具体分离操作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定方案:首先要查阅资料,了解所需菌种的生长培养特性。

生物医学工程相关试题

Df 《生物医学工程进展》试题库 1. 试述组织光透明技术在生物医学成像得作用及应用前景? 作用:生物组织属于浑浊介质,具有高散射与低吸收得光学特性,这种高散射特性限制光在组织得穿透深度与成像得对比度,使得很多光学成像技术只能用于浅表组织,制约了光学手段检测诊断及治疗技术得发展与应用、生物组织光透明技术得作用就就是通过向生物组织中引入高渗透、高折射、生物相容得化学试剂,来改变组织得光学特性,以此来暂时降低光在组织中得散射、提高光在组织中得穿透深度,从而提高光学成像得成像深度,推动成像技术得发展与新方法得产生、 前景:1、应用骨组织使得骨组织变得光透明,进而对骨组织下得组织成像,避免手术开骨窗照成得伤害,如应用于颅骨,用得当得成像方法获得皮层神经亚细胞结构与微血管信息; 2、解决皮肤角质层得天然阻挡作用,促进透皮给药系统得研究与应用; 3、皮肤光透明剂得发展推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得发展; 4、光透明剂使得光辐射能在生物组织达到一定深度之后,可以极大地推动光学显微成像、光学手段检测诊断及治疗技术得发展与应用。推进无损光学成像技术在临床上得发展。 2、请结合图示,描述如何通过单分子定位得方法,实现超分辨光学显微成像。 要通过单分子定位实现超分辨光学显微成像,首先需要利用光激活/光切换得荧光探针标记感兴趣得研究结构、成像过程中,利用激光对高标记密度得分子进行随机稀疏点亮,进而进行单分子荧光成像与漂白;不断重复这种分子被漂白、新得稀疏单分子不断被点亮、荧光成像得过程,将原本空间上密集得荧光分子在时间上进行充分得分离。随后,利用单分子定位算法对采集到得单分子荧光图像进行定位,可以准确得到分子发光中心位置;最后,利用这些分子位置信息,结合图像重建算法,获得最终得超分辨图像。超分辨图像质量得关键在于二点:一就是找到有效得方法控制发光分子得密度,使同一时间内只有稀疏得荧光分子能够发光;二就是高精度地确定每个荧光分子得位置。 以分辨两个相距20nm 得点光源为例、如下图7, 当两个点光源相距20nm 时,由于衍射极限(一个理想点物经光学系统成像,由于衍射得限制,不可能得到理想像点,而就是得到一个艾里斑,这样每个物点得像就就是一个弥散斑,两个弥散斑靠近后就不好区分,这样就限制了系统得分辨率,这个斑越大,分辨率越低)得限制,使得每一个点光源经过显微系统所成得像为一个光斑。为了简化起见,假定光斑为一个半径300nm 得圆斑(实际情况下,光斑不就是均匀分布得,而就是满足方程(1))。则在荧光显微镜下,两个点光源所成得像为图7(a)所示。在这个时候,两个点光源r1,r2由于半径都在300nm,就是无法区分得,几乎重叠在一起。所以分辨率为300nm。但就是如果第一时刻,只有r1 光源发光,如图7(b)所示,这时,r1 就是可以分辨得,我们可以对r1这个光源做中心定位,算出r1实际得位置如图7(C)。此时相当于排除了衍射极限得限制,得到了点光源r1得较精确得位置,如图7(d)。这时,设法

试卷:生物医学光学剖析

《生物医学光学》工程硕士班考卷 任课教师:王成王殊轶 姓名学号专业生物医学工程 简答题: 1、简述组织光学的研究内容; 2、论述荧光的产生原理及其最新的应用进展。 3、光与组织相互作用的生物学效应有哪些? 4、细胞弹性散射研究现状及其进展。 5、简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与OCT成像的基本原理。 6、什么是拉曼散射?其特点是什么?如何进行拉曼散射光谱 测量?当前的应用有哪些? 7、请针对一种光学仪器,介绍一下最新的发展动态与新趋势。 8、医疗器械可用性设计的参照的标准是什么? 9、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人因工程设计是怎样开展的。

1.答:组织光学是研究生物组织光学特性的学科,它既是医学光子技术的理论基础,也是进一步发展光医学的前提。组织光学的首要任务是确定光辐射能量能在一定条件下在组织体内的分布,其次是发展活体组织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组织光学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光在组织中的传输理论、组织光学特性参数的测定方法与技术、光计量学、光动力学、生物组织的实体光学模型、人体光学成像技术等。作为一门新的学科,组织光学随着生物医学光学的发展而萌芽发展,近年来也已经初步建立了生物组织中光的传播模型,但是统一的生物组织光学理论远未成熟,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实践。 2.答:吸收外来光子后被激发到激发态的分子,回到基态时,丢失的能量以光子发射的形式释放出来,则放出来的光就是荧光。也就是说,具有荧光性的分子吸收入射光的能量后,电子从基态跃迁至具有相同自旋多重度的激发态。处于各激发态的电子通过振动驰豫、内转换等无辐射跃迁过程回到第一电子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再由这个最低振动能级跃迁回到基态时,发出荧光。荧光的应用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①物质定性。利用不同荧光物质有不同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进行物质鉴别。②定量测定。较低的浓度下荧光强度与样品浓度成正比,且灵敏度高。利用这一特性可以对含荧光组分的样品,如氨基酸、蛋白质、核酸其中的荧光组分进行定量测定。③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物理化学特性及其分子的结构和构象。由于荧光的激发光

医学生物技术专业实习报告(新版)

医学生物技术专业实习报告 (新版) Internship is to combine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learned with practice, cultivate the innovative spirit of exploration and strengthen the ability of social activities. ( 实习报告 )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MZ-SN-0530

医学生物技术专业实习报告(新版) 医学生物技术专业实习报告【一】 首先,我想谈一下实习的意义。作为一名学生,我想学习的目的不在于通过结业考试,而是为了获取知识,获取工作技能,通过实习工作了解到工作的实际需要,使得学习的目的性更明确,得到的效果也相应的更好。 再次,我要总结一下自己在实习期间的体会。在实习期间,通过在生产现场观摩,经过专业人员的讲解,了解了微生物发酵技术在制药、酿酒和作为生物菌肥等方面的在作用。参观实习是对自己在学校学习的补充,这次实习让我对《发酵工程》这门学科有了更深的认识,亲眼看见了发酵的设备,及其整个的生产流程,对这三个企业有了初步的理解,让我对好氧发酵、厌氧液体发酵、厌氧固体发酵等过程中的灭菌、制种、放大、发酵控制、检测、生产流程

等以及生化药物的提取、精制、冷冻干燥、包装等生物分离工程获得了感性认识,建立了从理论到实际的跨越。也对传统的白酒酿造工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酿酒时制曲、原料的选取与处理、配料搅拌及烝酒蒸粮、入窖发酵等工艺过程有了直观的认识。另外还参观了微生物肥料生产的工艺流程,看到了发酵罐的罐体及一些管路,对微生物发酵的用途又多了一份理解。 XXX图文设计 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

生物医学工程对生活的影响和前景

作者:楼佳枫1223020057 信息与工程学院电气2班 学科导论作业:(部分参考于百度知道) -----生物医学工程对生活的影响和前景大学,我选择的专业是电气信息类:它未来将分为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技术三个大类。现在,我很高兴和大家谈谈我对生物医学工程的认识及看法。 生物医学工程在国际上做为一个学科出现,始于20世纪50年代,特别是随着宇航技术的进步、人类实现了登月计划以来,生物医学工程有了快速的发展。就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渊源,还得追溯到显微镜的发明:17世纪Lee Wenhock发明了光学显微镜,推动了解剖学向微观层次发展,使人们不但可以了解人体大体解剖的变化,而且可以进一步观察研究其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随着光学显微镜的出现,医学领域相继诞生了细胞学、组织学、细胞病理学,从而将医学研究提高到细胞形态学水平。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分辨能力只能达到微米(μm)级水平,难以分辨病毒及细胞的超微细结构、核结构、DNA等大分子结构。而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电子显微镜,使人们能观察到纳米(nm )级的微小个体,研究细胞的超微结构。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的发明都是医学工程研究的成果,它们对推动医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生物医学的一个重要的领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生物影像技术。自从琴伦射线的发现和应用于医学诊断开始,影像学就开始了她的飞速发展,当之无愧得成为了20世纪医学诊断最重要、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50年代X光透视和摄片是临床最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而今天由于X线CT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使影像学诊断水平发生了飞跃,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临床诊断水平。即计算机体断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 CT),即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处理人体组织器官的切面显像。X线CT片提供给医生的信息量,远远大于普通X 线照片观察所得的信息。目前,螺旋CT(spiral CT 或helicalet CT)已经问世,能快速扫描和重建图像,在临床应用中取代了多数传统的CT,提高了诊断准确率。医学工程研究利用生物组织中氢、磷等原子的核磁共振(nu clear magnetic resonance)原理。研制成功了核磁共振计算机断层成像系统(MRI),它不仅可分辨病理解剖结构形态的变化,还能做到早期识别组织生化功能变化的信息,显示某些疾病在早期价段的改变,有利于临床早期诊断。可以认为MRI 工程的进步,促进了医学诊断学向功能与形态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向超快速成像、准实时动态MRI、MRA、FMRI、MRS发展。根据核医学示踪,利用正电子发射核素(18F,11C,13N)的原理,创造的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是目前最先进的影像诊断技术。美国新闻媒体把PET列为十大医学生物技

生物技术在医学方面的应用发展

生物技术在医学方面的应用发展 摘要: 二十一世纪,生物技术室高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似乎是不争的事实。分子生物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已成为推动分子医学发展的重要工具。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中发挥着超重要的作用,促进了医学治疗方法与相关仪器的进步,生物芯片技术,分子生物技术在制药中的重要性正在突出显现,生物技术在医药方面的应用,必将越来越广泛。 生物技术药物或称生物药物是集生物学,医学,药学的现金技术为一体,以组合化学,药学基因(功能抗原学,生物信息学等高技术为依托,以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生物物理等基础学科的突破后盾形成的产业。现在,世界生物制药急速的产业化已进入投资收获期,生物技术药品已应用和渗透到医药,保健食品和日产品等各个领域,尤其在新药研究开发、生产和改造传统制药工业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生物制药产业已成为最活跃、进展最快的产业之一。目前生物制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肿瘤在全世界肿瘤死亡率居首位,美国每年诊断为肿瘤的患者为100万,死于肿瘤者达54.7万。用于肿瘤的治疗费用1020亿美元。肿瘤是多机制的复杂疾病,目前仍用早起诊断、放疗、化疗等综合手段治疗。今后10年抗肿瘤生物药物会急剧增加。如应用基因工程抗体抑制肿瘤,应用导向1L-2受体的融合毒素治疗CTCL肿瘤,应用基因治疗法治疗肿瘤可抑制肿瘤血管生长,阻止肿瘤生长与转移。这类抑制剂有可能成为广谱抗肿瘤治疗剂,已有3中化合物进入临床试验。2.神经退化性疾病老年痴呆症、帕金森氏病,脑中风及脊椎外伤的生物技术药物治疗,胰岛素生长因子rh1GF-1已进入Ⅲ期临床,可以消除症状30%。3.自身免疫性疾病许多炎症由自身免疫缺陷引起,如哮喘,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硬化症,红斑狼疮等。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多于4000万,每年医疗费达千亿美元,一些制药公司正在积极攻克这类疾病。如Cenentech公司燕京一种人员化单克隆抗体免疫球蛋白E用于治疗哮喘,已进入Ⅱ期临床,Cetor's公司研制一种TNF-α抗体治疗风湿性多发性硬化病。还有的公司在应用基因疗法治疗糖尿病,如将胰岛素基因导入患者的皮肤细胞,再将细胞注入人体,使工程细胞产生全程胰岛素供应。4.冠心病美国有100万人死于冠心病,每年治疗费用高于1170亿美元。今后10年,防冠心病的药物是制药工业的重点增站点。Concoctor’s Reopro公司应用单克隆抗体治疗冠心病的心绞痛和恢复心脏功能取得成功,这标志一种行业的重要增长点。Concoctor’s Reopro公司应用单克隆抗体治疗冠心病的心绞痛和恢复心脏功能取得成功,这标志着一种新型冠心病治疗药物的诞生。 基因组科学的简历与基因操作技术的日益成熟,使基因治疗与基因测序技术的商业化成为可能,正在达到未来治疗学的新高度。转基因技术用于构造转基因植物和转基因动物,已逐渐进入产业阶段,用转基因绵羊生产蛋白酶抑制剂ATT,用于治疗肺气肿和囊性纤维变性,已进入Ⅱ期,Ⅲ期临床。大量的研究成果表明转基因动物、植物将成为未来制药工业的另一个重要发展领域。 除了遗传学之外,生物技术还可以继续改进预防治疗疾病的方法。这些新疗法可以封锁病原体进入人体并运行传播的能力,使病原体变得更加脆弱并使人的免疫功能对新的病原体作出犯病。这些方法可以克服病原体对抗生素的耐受性越来越强的不良趋势,对感染形成新的攻势。 除了解决传统的细菌和病毒问题之外,人们正在开发解决化学不平衡和化学成分积累的新疗法。例如,正在开发之中的抗体可以攻击体内的可卡因,将来可以用于治疗成瘾的问题。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改善瘾君子的状况,而且对于解决全球性非法毒品贸易问题具有重大影响。 21世纪,生物技术在药物研发方面的作用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生物制药技术趋于成熟,将对制药工业和健康保险业产生重大影响。 从化验唾液检查癌症,到只打一针,就可以使神经重新沿着脊髓生长出来,医学界取得的这些新成果,帮助我们回复健康,改善生活,延长生命,使得生物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地位逐渐重要起来,生物技术开始改变传统的医学技术。例如:人造淋巴,淋巴结对人体非常重要,它可产生具有抗生物技术感染功能的免疫细胞,现在已经制造处人造淋巴,医生利用特定细胞填充这种淋巴结,就能治疗癌症或艾滋病等。

生物光学测量及医学应用医学科技论文

生物光学测量及医学应用医学科技论文 1生物组织光学特性的描述 激光在生物组织中的传输规律由其光学特性决定。描述组织光学特性的参数有吸收系数μa、散射系数μs、散射各向异性因子g和折射率noμa和μs(单位为mm-1分别表示组织中光子路径长度增量dz内吸收和散射所导致的辐射能量损失速率,表述为dΦ/dz。对于近红外光,生物组织为典型的混沌介质。组织中的吸收源于自然生色团如血红蛋白、肌红蛋白中的血红素和胆红素,线粒体呼吸链中的细胞色素、黑色素,以及光动力治疗中所引入的外源性生色团如光敏染料等。组织对光子的散射源于折射率的不连续性。在600~1300nm波段,软组织(如脑、肺、肝、皮肤)的典型光学参数为μa=0.01~1mm-1,μs=10~100mm-1。μt=μs+μa表示总作用系数。平均自由程(meanfreepath)mfp=1/μt,为每次散射或吸收事件发生前光子历经的平均距离,一般为10~100μm,尽管其平均自由程较小,但在组织中的注入还是比较深的,其原因一是所发生的相互作用大部分为散射事件而不是吸收,二是散射的高度前向特性,因此光子尽管经历了多次散射,仍能继续在组织中深入。散射作用可以用散射角分布S(θ)来表征,其中θ为单次散射事件发生后光子的偏折角。在大多数情况下,对S(θ)的详细描述并不重要,通常用各向异性因子g=cosθ来代替,它表示散射角的平均余弦值。在600~1300nm波段,大多数生物组织的典型g值为0.8~0.95[1~3]。除在光通量空间分布变化很大的、靠近边界和源的区域外,一般来说散射各向异性的细节并不重要,因而μs和g可简化成单一的传输散射系数μ′s=(μs(1-g)。激光在组织中的注入也可由有效衰减系数μeff(mm-1)或其倒数即有效注入深度(mm)来表述。基于传输理论有δ=1/μeff=1/3μs[μa+μs(1-g)](1)混沌介质内光的空间分布既依赖

(医疗药品)计划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

附件1: 863计划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 “干细胞与组织工程”重大项目 课题申请指南 一、指南说明 “十一五”期间,本重大项目以替代、修复或再造人体各种组织器官的“再生医学”为主线,以干细胞与克隆技术、组织工程技术、组织器官代用品和再生医学相关评价体系为重点,利用多学科、多技术交叉合作的关键技术和资源平台,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高水平研究、生产和应用基地,形成我国再生医学工程研究开发技术体系,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干细胞与组织工程产品及代用品,建立、完善和细化相应的技术标准、准入规范和相关伦理学指导原则,培育和带动新兴产业,加快实现部分干细胞、组织工程产品和组织器官代用品的产业化,从而使我国再生医学研究和应用的整体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部分关键技术和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本重大项目的任务分解及主要任务指标为:完成1-2种重要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性克隆临床前研究,力争获得第一个治疗性克隆的临床批文;完成3-5种重要疾病干细胞治疗的临床前研究,获得SFDA 或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临床批文,力争1-2种治疗技术或产品完成临床试验,获得相应证书;初步建立1-2个国家级人类(疾病)胚胎干细胞库,建立干细胞库有关的硬件标准和管理规范;4-6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组织工程产品获得SFDA临床批文,力争2-3项完

成临床试验并获得许可证;开发3-5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组织器官代用品,力争获得生产许可证;建立3-5种针对干细胞和组织工程应用的灵长类动物疾病与评价模型;申请专利200项左右,其中10项左右为国际PCT专利,力争10%获得授权。 上述任务分解除个别保密课题外,所有课题均通过公开发布课题申请指南落实任务。 此次发布的是本重大项目课题申请指南,拟安排的主要内容包括干细胞与治疗性克隆、组织工程技术与产品研制、组织器官代用品研发及灵长类动物疾病与评价模型等,拟支持的经费为2亿元人民币。课题支持强度依据所承担任务和完成指标而定,课题支持年限为5年,但依据中期评估进行滚动支持。 二、指南内容 课题1、帕金森病或卢迦雷氏病的治疗性克隆研究与应用 研究目标:完成治疗性克隆技术及治疗性克隆干细胞的临床前研究及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向SFDA申报临床批文,争取在治疗性克隆领域有所突破。此课题是重大项目总体目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亮点,也是体现本项目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主要研究内容及考核指标:针对帕金森病或卢迦雷氏病等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建立治疗性克隆胚胎干细胞系,建立治疗性克隆临床应用评价体系和相关检测手段,完成治疗性克隆技术及治疗性克隆干细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等临床前研究,申报SFDA临床批文,争

生物医学工程相关精彩试题

Df 《生物医学工程进展》试题库 1. 试述组织光透明技术在生物医学成像的作用及应用前景? 作用:生物组织属于浑浊介质,具有高散射和低吸收的光学特性,这种高散射特性限制光在组织的穿透深度和成像的对比度,使得很多光学成像技术只能用于浅表组织,制约了光学手段检测诊断及治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生物组织光透明技术的作用就是通过向生物组织中引入高渗透、高折射、生物相容的化学试剂,来改变组织的光学特性,以此来暂时降低光在组织中的散射、提高光在组织中的穿透深度,从而提高光学成像的成像深度,推动成像技术的发展和新方法的产生。 前景:1、应用骨组织使得骨组织变得光透明,进而对骨组织下的组织成像,避免手术开骨窗照成的伤害,如应用于颅骨,用得当的成像方法获得皮层神经亚细胞结构与微血管信息; 2、解决皮肤角质层的天然阻挡作用,促进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和应用; 3、皮肤光透明剂的发展推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的发展; 4、光透明剂使得光辐射能在生物组织达到一定深度之后,可以极大地推动光学显微成像、光学手段检测诊断及治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推进无损光学成像技术在临床上的发展。 2. 请结合图示,描述如何通过单分子定位的方法,实现超分辨光学显微成像。 要通过单分子定位实现超分辨光学显微成像,首先需要利用光激活/光切换的荧光探针标记感兴趣的研究结构。成像过程中,利用激光对高标记密度的分子进行随机稀疏点亮,进而进行单分子荧光成像和漂白;不断重复这种分子被漂白、新的稀疏单分子不断被点亮、荧光成像的过程,将原本空间上密集的荧光分子在时间上进行充分的分离。随后,利用单分子定位算法对采集到的单分子荧光图像进行定位,可以准确得到分子发光中心位置;最后,利用这些分子位置信息,结合图像重建算法,获得最终的超分辨图像。超分辨图像质量的关键在于二点:一是找到有效的方法控制发光分子的密度,使同一时间内只有稀疏的荧光分子能够发光;二是高精度地确定每个荧光分子的位置。 以分辨两个相距20nm 的点光源为例。如下图7, 当两个点光源相距20nm 时,由于衍射极限(一个理想点物经光学系统成像,由于衍射的限制,不可能得到理想像点,而是得到一个艾里斑,这样每个物点的像就是一个弥散斑,两个弥散斑靠近后就不好区分,这样就限制了系统的分辨率,这个斑越大,分辨率越低)的限制,使得每一个点光源经过显微系统所成的像为一个光斑。为了简化起见,假定光斑为一个半径300nm 的圆斑(实际情况下,光斑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满足方程(1))。则在荧光显微镜下,两个点光源所成的像为图7(a)所示。在这个时候,两个点光源r1,r2 由于半径都在300nm,是无法区分的,几乎重叠在一起。所以分辨率为300nm。但是如果第一时刻,只有r1 光源发光,如图7(b)所示,

现代生物技术在医学方面的应用

现代生物技术在医药学中的应 [摘要]简述了现代生物技术在医药学中的应用现状。包括基因工程在药学方面的应用、基因工程在医学方面的应用以及蛋白质工程在药学方面的应用。 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有时也称生物工程,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基础科学的科学原理,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生物技术是人们利用微生物、动植物体对物质原料进行加工,以提供产品来为社会服务的技术。如今,它已广泛应用到医药学领域。 1 基因工程在药学方面的应用 1.1 基因工程药物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开发新型治疗药物是当前最活跃和发展最快的领域。自1982年世界第一个基因工程药物——重组胰岛素投放市场以来,基因工程药物就成为制药行业的一支奇兵,每年平均有3-4个新药或疫苗问世,开发成功的约50个药品,诸如人胰岛素、人尿激酶、人生长激素、干扰素、激活剂、乙肝疫苗等已广泛应用于治疗癌症、肝炎、发育不良、糖尿病和一些遗传病上,在很多领域特别是疑难病症上,起到了传

统化学药物难以达到的作用。 1.2 重组DNA技术在医药中的应用目前,重组DNA技术的应用在这方面相当活跃。现已利用重组DNA技术生产出各类产品:①激素类:胰岛素、生长激素、生长激素抑制剂等;生理活性剂:干扰素、白细胞介素、淋巴细胞活素等;②疫苗类:乙型肝炎病毒疫苗、流感病毒疫苗等;③酶类:蛋白酶、糖化酶、溶菌酶、尿激酶、凝乳酶等;蛋白质:胶原蛋白、血清蛋白等。④其它类产品:氨基酸、维生素、核昔、多糖、抗生素、有机酸、微生物菌体、醇类等,都可用重组DNA技术生产,充分显示了这种技术的商业价值。近年来,我国学者在重组DNA技术上却有着可喜的进展。例如:侯纬敏等分子克隆人血小板生成素基因成功;舒东等成功构建并获得高效表达抗人纤维蛋白单链抗体一低分子量尿激酶双功能事例蛋白的细胞株。曾宗浩等制备出长效胰岛素目标产品。孔祥平等制备了促肝细胞生长单克隆抗体等,为我国应用重组DNA技术的工业生产提供了丰富素材。 2 基因工程在医学方面的应用 2.1 基因诊断基因诊断开始于2O世纪90年代。它是运用基因手段诊断,从基因中寻找病根,旨在为一些“不治之症”寻找新的诊断渠道。其特点是特异性非常强,只要检测出该病变基因的存在,就能确诊。目前,聚合酶链式反应的基因诊断技术是在基因水平上对人体疾病进行诊断的最新技术。从原理上说,医生只

医学生物技术专业毕业实习报告

( 实习报告)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35260 医学生物技术专业毕业实习报Graduation practice report of Medical Biotechnology

医学生物技术专业毕业实习报告 医学生物技术专业毕业实习报告【一】 光阴流转,又是一年五月花开,一年的实习即将告一段落,这一年的时间作为人生中第一次的实习,从开始初至的陌生到如今即将来临的告别,期间倍受医院里各位老师的教导、提点,让我从中获益良多。 记得第一个实习科室是神经内科,神经内科作为这所医院的重点专科,收治的病人种类繁杂。在这里,我开始学会了一名医学生在医院里所必须的基本常识,从一片茫然到逐渐锻炼为熟练,也开始一点一点的明白了在课本中浩如烟海的文字里寻找与实际临床的交汇的通道,看到了书本里的文字一点一滴都化作现实成为人生中难以忘怀甚至不可或缺的经历化入脑海;同时也是在这里看到了与现如今人言啧啧的医护行业大相径庭的现实,我看到了诸位老师作为临床医师的各种不足为外人道的辛苦与委屈,在这里我突然发现过着所谓的朝九晚五的生活都成为一种遥不可及的奢望,日夜颠倒的作息时间,无所谓双休节假日的漫长无期的工作日,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在病人需要的第一时间做出清醒正确的处理。而在这些辛苦的背后还有病人的不理解甚至无理取闹,还有现如今社会中各种恶劣的诋毁与嘲弄,还有与辛劳付出甚至连基本的等比都不能达到的微薄薪金。老师们虽然在闲暇时偶尔玩笑般抱怨现实不公,可一旦工作来临,依旧打起一百二十分的

医用细胞生物学知识点(完整版)

医用细胞生物学知识点 By 小羊,小生(修整)友情提示:知识点很多,重点加粗,书中得表格均有,有些重点需掌握绘图(请查阅书本)。主要考点:名词解释,细胞得结构与功能。建议系统总结一下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得标志酶与各自得功能。 1.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细胞生物学就是从细胞得显微,亚显微与分子三个水平对细胞得各种生命活动开展研究得学科。 2.对细胞概念理解得五个角度: ①细胞就是构成有机体得基本单位; ②细胞就是代谢与功能得基本单位; ③细胞就是有机体生长与发育得基础; ④细胞就是遗传得基本单位; ⑤没有细胞就没有完整得生命。 ⑥细胞具有全能性。 3.生物界划分得三个类型:原核细胞、古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4.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得比较:p13表2-1 5.真核细胞特点得理解: ①以脂质及蛋白质成分为基础得膜相结构体系-生物膜系统 ②以核酸,蛋白质为主要成分得遗传信息表达体系-遗传信息表达系统 ③由特异蛋白质分子构成得细胞骨架体系-细胞骨架系统 ④细胞质溶胶 6.生物大分子:细胞内主要得大分子有核酸,蛋白质,多糖。 7.核酸(nucleic acid)得基本单位:核苷酸。 8.核苷酸:核苷酸由戊糖,碱基与磷酸三部分组成。 9.DNA分子得双螺旋结构模型(p18图2-8):DNA分子由两条相互平行而方向相反得多核苷酸链组成,即一条链中磷酸二酯键连接得核苷酸方向就是5’→3’,另一条就是3’→5’,两条链围绕着同一个中心轴

以右手方向盘绕成双螺旋结构。简而言之:DNA分子就是由两条反向平行得核苷酸链组成。 10.基因组:细胞或生物体得一套完整得单倍体遗传物质称为基因组。 11 12.核酶(ribozyme):核酶就是具有酶活性得RNA分子。 13.蛋白质(protein)得基本单位:氨基酸。 14.肽键:肽键就是一个氨基酸分子上得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上得氨基经脱水缩合而成得化学键。15.肽(peptide):氨基酸通过肽键而连接成得化合物称为肽。 16.蛋白质分子得二级结构:α-螺旋,β-片层。 17.酶(enzyme):酶就是由生物体细胞产生得具有催化剂作用得蛋白质。 18.酶得特性:高催化效率,高度专一性,高度不稳定性。 19.光学显微镜得种类:普通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相差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 20.细胞培养:细胞培养就是指细胞在体外得培养技术,即无菌条件下,从机体中取出组织或细胞,模拟机体内正常生理状态下生存得基本条件,让它在培养器皿中继续生存、生长与繁殖得方法。 21.细胞膜(cell membrane):细胞膜就是包围在细胞质表面得一层薄膜,又称质膜(plasma membrane)。22.生物膜(biomembrane):目前把质膜与细胞内膜系统总称为生物膜。

第十二章 太赫兹成像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第十二章太赫兹成像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12.1 发展机遇 太赫兹科学在医学方面存在大量机遇。例如,它可以帮助人们提高空间分辨率和数据获取速率;还能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太赫兹在复杂介质中的传播;再如发展内窥镜来观察体内的上皮表层。 太赫兹科学在医学中应用的最好例子如图 12-1所示。利用太赫兹反射式成像,研究人员无需进入到生物体内就可以确定细胞癌肿瘤的范围和深度。另外,利用太赫兹技术还可以探测X射线所无法成像的龋齿,以及对骨组织的进行三维成像。 12.2 应用潜力 太赫兹辐射有望成为一种新的医学成像技术。水虽能强烈吸收太赫兹辐射,但不同组织中的水含量、结构和化学成分的差异正好产生了成像对比度。对于牙齿、皮肤、乳房等器官的研究表明:太赫兹成像能发现其它成像技术无法观察到的特征。图 12-1就表明了太赫兹技术作为诊断工具的潜力。图中(a)部分给出了一个典型的皮肤癌的图像,从该图很难确定这个体内癌变的范围和深度。图 (b)和(c)中给出了它的宽带太赫兹反射图。其中(b)利用表面细节特征进行了一定的优化处理。(c)对200-300μm米的深度进行了优化处理。这两副图显示出了(a)中所无法看到的肿瘤范围。将(d)和(e)中标准的病理学照片与以上这些成像照片作对比,由这些图可以看出太赫兹成像技术在医学上的实力。

图 12-1 皮肤创伤的太赫兹图像 12.3 基本原理 太赫兹辐射具有对生物材料高分辨率(100μm)成像的潜力,因为它的成像对比度机制和目前的成像技术不同。虽然核磁共振能在不同深度成像,同时还会提供一些化学信息,但它不适用于表面或很薄的上皮组织层成像。超声技术基于组织对声波的反射和吸收,其分辨率极限为500μm。目前,研究人员有可能实现太赫兹技术与超声成像技术的相互结合。光学层析(OCT)技术利用飞秒近红外光在表面或表面附近成像。该技术可以提供很高的分辨率和真实的结构信息,但成像的深度限制在1-1.25mm,而且其对比度机制基于组织中光学参数的变化。另外还有一些采用共焦结构或高频谱成像的光学技术,它们也能用于组织的表征成像。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的所有光学方法和太赫兹成像技术都是相容的。 太赫兹成像可以提供组织表层下1-2cm的信息,而这一深度取决于组织中的水含量。虽然太赫兹图像的对比度与水含量有关,但局部环境的改变对观察到的信号也有显著的影响。在波导中传输的太赫兹或许能促进内窥方面的应用,同时探测器技术和成像算法的改进应该会使成像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12.4 太赫兹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在生命科学和医学诊断学领域,太赫兹成像技术势必会与已有的成像技术相抗衡,甚至会超越后者。在这一领域中,太赫兹成像有着巨大的潜力。它是研究树木年代学、病理学等的有力工具。 12.4.1 树密度测绘 树木的宏观密度是木材和纸厂的一个关键参量,而且在木材加工过程中还是要经常测定它的宏观密度。但是从科学角度来说,还是木材的微观密度波动比较有研究价值。特别地,与树的年轮相关的不同密度有着非常高的利用价值,是树木年代学研究领域的中心。从这些年轮的密度轮廓,树木年代学家能得到气候变化的情况及过去几个世纪的森林燧石信息。 太赫兹成像能够有效的对数密度进行测量。为证明这一点,现以水青冈(山毛榉)实验为例。由于太赫兹辐射对水有很高的灵敏度,所以先将14×14×1.7mm3

现代生物医学技术前沿

生物分子间相互作用分析系统(BIAcore) 1.Biomolecular Interaction Analysis core 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系统 BIA技术是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SPR)的物理光学现象的新型生物传感分析技术。 不必使用荧光标记和同位素标记,从而保持了生物分子的天然活性 2.工作原理: 实验时先将一种生物分子固定在传感器芯片表面,将与之相互作用的分子溶于溶液中,流过芯片表面。检测器能跟踪检测溶液中的分子与芯片表面的分子结合、解离整个过程的变化。 传感器芯片:传感器芯片是实时信号传导的载体芯片,是在玻璃片上覆盖了一层金膜,在金膜的表面连有不同的多聚物用于固定不同性质的生物分子。每个芯片表面有4个通道(FC),可以独立做4个不同的实验,为了满足分析各种生物体系的要求,专门设计了多种传感器芯片。每一种芯片都具有良好的品质能提供:稳定的基线,高灵敏度,广泛的再生方法,反复使用性和特别好的重现性。 液体传送系统:微液流盘是一个液体传送系统,通过软件的控制自动地传送一定体积的样品至传感器芯片表面。通过对管道内微型气阀的控制,形成各种液体流动回路,将样品或缓冲液送到传感片表面的不同通道。甚至自动进行样品的回收。 SPR光学原理:当入射光以临界角入射到两种不同介质的界面时将产生全反射,由于在介质表面镀上一层金属薄膜后,入射光可引起金属中自由电子的共振,(从而导致反射光角度减弱,使反射光完全消失的角度称作共振角)。共振角会随金属薄膜表面通过的液相的折射率的改变而改变,折射率的变化(RU)与金属表面的生物大分子质量成正比 3.应用:测定分子复合物的生成和解离的速度 共聚焦激光显微镜的原理与应用 理论: 共聚焦激光扫描荧光显微镜:是以激光作为光源、采用逐点扫描及共轭聚焦技术,能对样本进行断层扫描,以获得高分辨率焦平面光学图像的荧光显微镜系统. 基本原理:高压汞灯(滤镜分光),紫外、蓝、绿(激发),被荧光探针染色的生物样本(光学成像),被标记结构的荧光图像。 优势: 1、由于采用了逐点扫描及共轭聚焦技术,激光扫描共聚焦荧光显微镜采集的样本焦平面荧光图像远比普通荧光显微镜获得的样本全层图像分辨率高 2、由于激光的穿透性强,共聚焦荧光显微镜可对样本进行连续断层扫描而获得序列光学切片,可实现样本结构的三维重建 3、由于激光的单色性好,对于多重标记的样本,激光扫描共聚焦荧光显微镜区分不同颜色标记物的能力较普通荧光显微镜强 4、由于激光扫描共聚焦荧光显微镜可对厚样本进行光学切片,可用振荡切片机直接对新鲜或固定样本切厚片(50~100 m),避免了石蜡包埋、冰冻等传统切片方法对细胞结构和抗原性的破坏,并可实现活组织检测。 实验: 固定的目的是使构成组织细胞成分的蛋白等物质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并迅速使组织细胞中各种酶降解、失活,防止组织自溶和抗原弥散,保持组织细胞的完整性和所要检测物质的抗原性。 固定方法:侵入法,灌注法 切片方法:冰冻切片,石蜡切片,振动切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