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

  • 格式:ppt
  • 大小:8.44 MB
  • 文档页数:4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郎顾之争”;利益调整 ●温家宝:“知难不难,迎难而上,知难而进,永 不退缩,不言失败 ” 中国改革的基本历程
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进展
党政关系日趋规范化、制度化,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 式日趋完善和成熟
社会源自文库义民主政治的若干制度逐步完善和发展
选举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机构改革取得一定成效 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取得一定成果 法制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依法治国成为基本方略
■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 革命的内容和对象不同
● 革命的形式和手段不同
● 革命的性质不同
■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在改革开放中,我 们始终坚持两条根 本原则,一是以社
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为主体,一是共同
富裕。
————邓小平
回答美国迈克•华莱士采访时的讲话
“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
“三个有利于”标准不是判断姓“社”姓 “资”的标准;而是衡量和检验改革措施与其 他各项具体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 把“三个有利于”标准贯彻于改革开放的实 践中,使我们在前进的过程中不至于对每一个 政策措施都停留在姓“社”姓“资”的空泛议 论和争论上,错失改革和发展的机遇。
当代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客观必然性 中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历程 中国对外开放的基本经验
(一)当代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客观必然性
历史依据: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
对外开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闭关锁国→贫困落后,愚昧无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
(一)当代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依据
现实依据:对世情国情的科学判断
“ 指出这些
基本矛盾,并不就完
全解决了问题,还需
要就此作深入的具体 的研究。”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的发展
提出判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适应还是互为矛盾的新 的标准;
突破传统认识,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仍然有 一个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在明确肯定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基础上,强调了 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与确立根本任务的一致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
全面推进阶段( 1992年以后):设保税区; 开放沿长江流域城市、陆地边境城市以 及内陆所有的省会、自治区首府城市 至此,我国对外开放形成“经济特区—— 沿海港口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 经济开放区——再到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 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
我国的对外开放是渐进式开放。 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 宽领域的开放。
全方位:是指我国的对外开放要对世界所 有国家开放
多层次:是指按照不同的开放程度所形成的 梯次展开的开放格局
宽领域:在开放范围上,除经 济上开放外,在政治上、军事上和 思想文化上都要开放;在开放空间 上,由生产领域扩展到商业、金融 业、旅游业、信息产业等许多领域, 全面走向国际市场;在开放形式上, 全面地利用国际 通行的各种贸易形 式和投资形式。
一、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
当代中国改革的客观必然性 理论篇:当代中国改革的性质、作用与判 断标准 实践篇:当代中国改革的基本历程与特点
什么是改革
“ 立足本国国情,总结实践经验, 根据社会生产力的现实水平和进一步发 展的客观要求,自觉调整生产关系中与 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 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这就是 我们所说的社会改革。” ——江泽民
社会主义改革的基本特点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发展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摘自胡锦涛“十七大”报告
第一,以思想变革为先导推动改革进程。 第二,全面改革,重点推进。
第三,实行渐进式改革策略。
第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二、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
当代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
“ 经验证 明,关起门来搞 建设是不能成功 的,中国的发展 离不开世界。”
(二)中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历程
起步阶段( 1979—1983):设经济特区 1979年7月,国务院批准在深圳、珠海、 汕头以及厦门试办出口特区。1988年4月, 海南省成为我国的又一个经济特区 。特区要 发挥技术、管理、知识和对外政策的窗口等 多方面的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
逐步扩大阶段( 1984—1991):开放沿海港口 城市,设经济技术开发区;形成沿海经济 开放地带;开发浦东 1984年4月,大连、秦皇岛、天津等14个沿 海港口城市被设为开放城市。 1985年,把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闽 南厦漳泉三角洲地区划为沿海开放地区。 1990年4月,国务院正式宣布开发开放浦东。
1、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2、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 完善和发展 3、判断改革成败和工作得失的 根本标准:“三个有利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
两次革命的共同点
第一,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 第二,两者都是特定社会历史阶段发展的直 接动力。 第三,两者都具有根本性、广泛性和深刻 性的特点。
(三) 我国对外开放的经验
我国的对外开放是渐进式开放。 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 宽领域的开放。 我国的对外开放坚持对外开放与独 立自主、自力更生相统一。
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我国对外开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主要思路 1、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 2、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3、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提出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
(一)当代中国改革的客观必然性
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 矛盾和发展规律的学说 历史依据:20世纪50年代以后改革成为 世界各国发展的潮流,西方和东欧各 国纷纷开始进行社会变革
现实依据: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文化大 革命”结束后所面临的严峻局势
(二)理论篇: 当代中国改革的性质、作用与判断标准
社 会 发 展 的 根 本 动 力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图示
社 会 形 态 生 产 方 式
推 动 社 会 形 态 的 更 替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
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 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是矛盾双方既相适应又相矛盾; 它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因此属于非对抗性的 矛盾; 非对抗性的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 身的调整和完善不断地得到解决; 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其中,正确处 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三)实践篇:当代中国改革的 基本历程与特点 我国改革的基本历程回顾 我国改革的经验
党的十七大报告总结的十条经验
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 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 性 质 (方向性) 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 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 内 容 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 (全面性) 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 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 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 操 作 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 (渐进性) 程结合起来
把基本制度和具体体 制混为一谈必然导致两种后果
一种是把改革体制 误认为是改变基本制 度,反对对体制作任 何改革。
一种是把体制的 改革变成对根本制度的 变革,使改革变 成 “改向”
(一)当代中国改革的客观必然性
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 矛盾和发展规律的学说
改革开放之所以能给中国带来这样大的变 化,是因为它顺应了社会发展规律
加入WTO后我国对外开放的新阶段 ◆ 由地域的全方位开放走向产业的 全方位开放 ◆ 由单方面为主的自我开放转变为与 世贸组织成员之间的相互开放 ◆ 由以试点为特征的政策主导下的开 放转变为法律框架下可预见的开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
(三)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
我国的对外开放是渐进式开放。
(三)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
毛泽东思想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
周莉莉 讲师
邮箱:mds01@yahoo.cn 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中国只要不搞社会
主义,不搞改革开
放、发展经济、逐 步地改善人民生活,
走任何一条路,都
是死路。
————邓小平
1992年春在南方视察
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 社会主义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
(三)实践篇:当代中国改革的 基本历程与经验 我国改革的基本历程回顾
第一阶段:1978年底—1984年9月
总体改革思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 节为辅”
改革重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982年到1984年:出现关于中国改革方向 和力度的第一次大争论
中国改革的基本历程
第二阶段: 1984年10月—1992年9月
总体改革思路:确认了“有计划的商品经 济”观念 改革重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989年到1992年:出现关于中国改革方向 和力度的第二次大争论
中国改革的基本历程
第三阶段: 1992年以后
总体改革思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
改革方式:由“ 重点突破” 转为“全面推进” 2004年到2006年:出现关于中国改革方向和力 度的第三次大争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