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教材教法

  • 格式:pdf
  • 大小:181.46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处。振荡试管时,要用腕力甩动试管,使得试管底部振动。但手臂不得摇动。
3.给试管里的固体或者液体加热时,均应先对试管进行预热。待试管均匀受热后,再把灯
焰(外焰部分)固定在盛有固体的部位加热。这样能够使固体药品充分受热,以利于反应的顺
利进行。而对于液体,则要小心加热试管里液体的中下部,并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以防止
五、归类总结,变零星积累为“整体集装”
平时教学总是以单个知识点逐步进行的,因而学生也就以零星积累的方式接受和存贮知识, 致遗忘率高、教学效率低。教学实践证明,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板块结构, 从而以“整集装”的方式存储于记忆之中,可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比如,用类比的方法, 由一例到一类,再由一类到多类,进而将多类加以统一,并尽可能地扩大类的外延,使有内 在关系的内容归类于统一的模式之中。又如,对系列问题进行归纳、概括,提取共同的、本 质的特征,用方法和思想加以统摄,使学生方法论的高度加以掌握。也可用图表建立知识的 立体结构网络,或运用变式教学形成知识的链式结构,等等。
发现学习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倡导的,发现学习是发现者运用本人的智慧或物质材料获得 知识的学习,即学习者对信息进行操作、组织和转化,以得到新信息时所发生的学习。发现 学习是由学生参与探索、参与发现的学习过程,对激发热情、激活思维,强化创造力有显著 的作用,要进行发现学习,就需要创设发现的情境,也就是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化学问 题的提出和发现的 过程进行合理、科学的处理 (并不是机械重复当 年科学家的发现过程,而 是选择最符合认识 规律、适应学生认知结构和思维能 力的发现过程)后展示给学生,使 其亲 身经历科学发现过程,体验研究成功的喜悦,我们常可用下列方法设计发现过程:
第五,设计运动过程,从静态到动态。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是 暂时的,相对的Baidu Nhomakorabea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因此,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从错综复杂的运动、 变化中抓住暂时的、静止的瞬间,去发现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探求规律,在变化中实现联系、 转化。
第六,设计矛盾冲突,化疑惑为顿悟。物质世界的矛盾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正是矛盾的不断 产生才致科学的不断发展,化学教学也是如此,新知识往往是在解决原有认知结构与新问题 的矛盾冲突中产的。如参加化学反应的是分子、原子、离子等一些微粒,单个的分子、原子、 离子极其微小,肉眼看不见,平称不出,但是我们研究化学反应时,所取用的物质常常是多 少克或多少毫升。物质的克数和毫升数数量庞大的微粒集体。怎样把单个的、肉眼看不见的 微粒跟很大数量的微粒集体、可称量的物质之间系起来呢 ?于是摩尔——物质的量的单位就 应运而生,让学生又掌握了一种新的物理量。
3.做少量物质的反应器(图 2 左、图 3 左、及图 4); 4.收集少量气体(图 2 右、图 3 右);
5.与长颈漏斗组装成简易的启普发生器(图 5)。
三、使用试管时的注意事项
1.试管可直接在火焰上加热,但加热前要保持外壁干燥。且加热后不能骤冷,以防试管炸
裂。
2.手拿试管要用拇指、食指和中指(另外两指握成拳)。三指应捏持在距离试管口大约 1/3
第一,设计猜想过程,从特殊到一般。通过对特例的观察促使对一般情形下的结论的猜测,
进而获得发现。如对每个主族元素性质或每类有机物性质的学习,教材都是采用让学生由个 别物质进行研究从其性质去猜想该类物质所具有的共性。学习碱金属一族的性质,是先抓住 了对钠的仔细研究;学习卤素的性质,是先抓住对氯的研究 ;在学习烷烃、烯烃、炔烃等这 类物质的共性时,分别是从甲烷、乙烯、乙炔着手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从而引导学生猜想 结构的特点与这类物质个性、共性的关系。
附:经典教案 试管知识及实验操作 【教学目标】 1.掌握有关试管实验的基本操作。 2.能熟练掌握中学有关试管的实验题型及解答技巧。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有关试管实验的基本操作。
【教学难点】
对试管的使用操作熟练掌握。更要掌握涉及试管的综合实验题的分析与作答技巧。
【复习指导】
一、试管的规格
试管的大小一般是用管外径与管长的乘积来规定,常用的主要有 10mm×100mm、12mm×
暴沸(也可加入沸石或碎瓷片)。
4.凡加热试管的实验,为避免试管里液体沸腾喷出伤人,试管口切不可朝向自己或他人。
5.夹持试管时,试管夹应从试管底部套入并夹持在离管口约 1/3 处(或中上部),这样在加
热时可防止烧坏试管夹。手握试管夹长柄,短柄在上,大拇指不要捏短柄,防止不小心拇指
按动短柄,打开试管夹,致使试管脱落而打破。在整个加热过程中,不要使试管跟灯芯接触,
第二讲 化学教学的基本方法
一、自学指导,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 自学指导教学模式 是由教师列出自学提纲,提出目标 要求,经过学生力所能及的探索 (阅读 教材、分析、总结 、概括等)自主地获得知识、 运用知识。从心理学角度看,这种 学习的过 程是学生知、情、意、行有机结合,共同投入的心理操作过程。 二、讨论评议,变单向传授为多向传输 讨论评议能最大限度地活跃学习气氛,调动群体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是讨论的策划 者和组织者,要精心地安排讨论的全过程,巧妙设疑,提出论点。即从知识的重点、难点、 疑点出发,找到讨论的契机。可以让学生与教师争论:教师提出论点,由学生思考,反驳, 教师与学生一起不断地改进、引申、深化,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地发展、深入。也可让学生之 间产生争论:教师提出问题,由学生设想结论或解法,在学生间出现不同意见时,讨论自然 地展开了。教师再在各种观点间进行沟通、比较,择优汰劣,去伪存真。这种讨论的过程能 使师生、学生之间的思维不断地趋于同步,但要处理好独立思考与讨论的关系,每个论点的 提出都尽可能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切不可信口开河,不假思索,思考与讨论要相互结合,相 互促进。 三、设境质疑,变“正确无误" 为顺乎自然 化学的发生、发展过程是动态的、探索性的。化学教学也是如此,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深入 到他们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去,鼓励他们探索、争论、发明、创造。要把公理化编写的教材还 原为生动活泼的化学创造思维活动,因此不必追求思维的一次成功。有些教师备课认真,在 课堂上告诉学生的往往是最佳的思维途径,最简捷的思维方法,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就是不 能形成自己的思维能力,因为我们告诉学生的只是成功的思维。如果我们向学生介绍成功的 路是怎样走来的,将会破除学生对化学思维的神秘感,更能启迪学生的智慧,教会学生思维 方法。若要如此,就要允许出现思维的歧误,有时甚至可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 行各种探索,对各种可能的思路进行研究、辨析,对正、反两方面相互比较,从而加深对正 面事物的理解。允许犯错误也是对学生求异思维的保护和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符合思维规 律的教学过程应该是:设疑一起疑一思疑一释疑的过程,而从思疑到释疑不是一帆风顺的。
第二,设计实验过程,从感性到理性。以实验操作获得的结果为感性材料,通过理性、逻辑 的再认识,激发起科学的猜想。
第三,设计逻辑推理过程,从旧知到新知。运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设计发现过程,使新旧知 识得到顺利的同化。
第四,设计类比情境,从熟悉到陌生。所谓类比是由研究对象 A 联想到与它有某种类似或 相关的对象 B 的思维过程。类比情境的设置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诱发其创造性 的发现。
实际上,对失败思路的分析过程不仅仅是为了找到舍弃的依据,而且有着更深层的作用:其 一,它是正确思路得以产生的“母机”,错误根源的暴露往往伴随着正确认识的产生,导致 正确思路的出现;其二,对各种可能思路的研究充分暴露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在此过程中引 导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思维,可使解题方法不断优化,在培养发散思维的同时增强了 思维的深刻性。通过失败原因的探讨、失败思维过程的反思,提高了思维的监控能力。长期 坚持,对提高思维的准确性和灵活性,学会合理地调整思维方向都是很有作用的。当然,借 助歧路分析还可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优化心理素质,这也应引起重视。 四、尝试发现,变灌输结论为暴露过程
(2)拟在烧杯中于加热条件下配制某溶液 50mL,应选择的烧杯是(
)。
A.400mL 烧杯 B.250mL 烧杯 C.100mL 烧杯
D.50mL 烧杯
【答案】C。因为加热时,选用烧杯的容积应比所配溶液的体积大一倍为最佳选择。
二、试管的主要用途有
1.可用于少量物质的溶解(可振荡促溶);
2.可组装成除杂用的洗气瓶(图 1);
100;15mm×150mm、18mm×180mm、20mm×200 mm 以及 32mm×200mm 等。因此,试
管的大小并不是固定的。
【练习 1】先选择填空?再简要说明作此选择的理由。
(1)某试管内装有约占其容积 1/10 的溶液,则溶液的体积是(
)。
A.约 1mL
B.约 3mL
C.无法判断
【答案】C。因为题目并没有指明试管的大小规格(mL)。
第一讲 化学教学的目标与原则 一、化学教学的目标 1.了解化学知识与技能,并学习这些知识技能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关注科学技术的现 状与发展趋势。 2.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 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 3.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以及科学探索兴趣,有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 度与科学精神,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人类社会的责任感。 4.了解科学与技术、经济和社会的互动作用,认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有可持续发展 意识和全球观念。 二、化学教学的原则 (一)自主性原则 现代教学论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就是知识结论和学习过程同样重要。保证学生有效自主 的学习活动,其要点是要保证化学教学过程为师生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双边活动过程,让 教的过程和学的过程统一起来,改变由教师一味主宰课堂教学的情况。自主学习,强调的是 自主,即教师不能包办代替,教师的责任是创设问题情景,提供学习材料和背景,激发学习 兴趣,强调学生自己去思考、议论、尝试、总结、验证等等。一句话,不要让学生完全被动 地去接受,而是要主动地去寻求,不要让学生完全地被告知,而是要让学生主动地去发现、 去理解、去把握。 (二)探究性原则 教学过程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培养能力。在学习的阶段,知识的把握是有限的,而能力的提 高是学生持续发展的根本。过去,一般认为能力包括记忆 、理解、运用等,而现代教育学理 论认为,学生的能力还包括动手实践能力、创造和发散思维能力、获取信息和交流信息能力 等等。所以探究性原则在化学教学中日益显现出其重要性 (四)实践性原则 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因此,注重化学教学的实践 性,加强化学知识的应用性,是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新教材教学内容中增加了许多联 系实际的内容,并补充有“阅读材料”“生活中小实验”等;随着新科技的发展,联系实际 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增加,包括有环境保护、新能源、新材料、食物、保健等;在化学实验 教学中,更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开展实验。如,在金属铝的教学中,让学生收集生活 中的铝制品,开展一定的社会调查,来熟悉铝的性质和用途。而对废弃铝制品的回收和处理, 是当今社会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开展讨论,提出积极建议,让废气铝制品能加 以重新利用,对环保作出有益的推动。在教材中,联系实际的内容举不胜举,可以说,每一 段内容都是联系实际的好教材,关键看教师是否有联系实际的能力,还化学于生活中的真面 目。实践性原则注重的是实践,在实践中化学知识得以有效的应用,而同时也可增加各学科 知识的交叉和渗透的机会,是学生将知识综合运用,得到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锻炼。 (五)层次性原则 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素质教育的主体是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 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素质都得到提高也是化学教学的主要任务。由于心 理、生理、家庭、社会等条件的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教学中,教师应在 层次性原则的指导下,充分理解学生的差异性,加强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对不同层次学 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和途径,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