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7学年下学期高二政治周周练(十三)(附答案)

—17学年下学期高二政治周周练(十三)(附答案)

2018届高二下学期生活与哲学周周练十三

命题人:郑康建审题人:刘华

一:选择题(每题4分)

1.人们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某个方面看,这句话说明了每个民族或者国家的性格、记忆都密切地与当地风景相关。水、土、光的分子都融入了人的身体和大脑,成了他们的血肉。俄罗斯的伏尔加河、德国的莱茵河、中国的长江、埃及的尼罗河都作为各民族的重要符号出现在各种意识形态报告中。从哲学角度看,这表明

A.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普遍联系

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状况

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统一

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2.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仍然存在着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落后的、腐朽的思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好逸恶劳、贪图享受、挥霍浪费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这说明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3.人生如船,梦想是帆,每个人都有一个只属于自己的梦,可每个人的梦又与国家民族兴衰荣辱紧密相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伟大梦想和共同愿望,也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要大力宣传中国梦、强国梦,是因为先进的社会意识

①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②可以正确预见和引领社会发展的方向

③与社会存在在变化发展上具有同步性④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随着农村分工分业发展和大量农民进城务工,相当一部分承包土地的农户不再种地。面对这种新情况,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这说明

A.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B.生产力的变化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C.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D.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调整

5.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城农民市民化成为实现科学发展的急需解决的问题,而要解

决这个问题最重要的是进行户籍制度改革和土地制度改革。从社会发展规律的角度看,进行户籍制度改革和土地制度改革是基于

①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②主要矛盾决定着事物的发展进程

③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④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右图漫画《风向标》表明的哲理是

①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③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④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为了改变过去剧团“小、散、弱”的局面,宁波演艺集团将原本每个院团各自为战的结构,整合成一套完整的共用机构,既减少了资源闲置、理顺了内部机制,又提高了艺术生产的管理水平,使艺术院团的创造实力明显增强。这说明文化体制改革

①能够使生产关系适应文化生产力的发展

②使经济基础适应了上层建筑发展

③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供了强大动力

④彻底解决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8.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这一要求是基于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②人的学习能力的高低决定实践水平

③认识过程总是不断的上升④实践活动是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近期,中央电视台和许多地方电视台都在新闻节目中开辟了“凡人善举”栏目,报道我们身边一些普通人的“普通事”。这些原本散布民间、默默无闻的“小人物”用一个个平凡而伟大的故事让广大观众心潮涌动。这表明

①为社会作出贡献就能得到社会的肯定

②每个人都应为社会发展作出有益的贡献

③一个人为社会作出了贡献就应得到社会的尊重

④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只有得到众人的肯定才有意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0.李克强在前哨农场现代农机发展中心与农户交谈时强调,农村改革一定要尊重群众意愿和首创精神,最重要的是让农民富起来。这一要求体现了

①办事情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②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③善于运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④重视发挥价值观对改造世界的促进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2015年我国将进一步健全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逐步理顺收入分配关系。此次制度改革是基于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领导力量②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③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④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2.习近平指出,反恐怖斗争要坚持专群结合、依靠群众,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群防群治活动,筑起铜墙铁壁,使暴力恐怖分子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这是因为

①社会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③矛盾具有普遍性,要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④价值观对人们改造世界具有正确的指导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3.右图漫画《有利可图》表明的哲学道理是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B.社会存在的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发展

C.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D.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14.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新的历史时期,孝亲意识衍生出忠诚精神,把对家庭的爱上升为对民族、对国家的爱。“孝”的变迁说明

①价值判断是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做出的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历史性特征

③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特点④有价值的人生不应考虑个人利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5.简政放权作为改革的“先手棋”和转变政府职能的“当头炮”,极大地激发了市场活力、发展动力和社会创造力。对简政放权认识正确的是

①作为生产关系的调整,简政放权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②简政放权通过变革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发展

③简政放权是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价值选择

④简政放权是解决我国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6.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古语指出:“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让群众满意是我们党做好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标准,集中教育活动必须打开大门、依靠群众,让群众来监督和评判,群众意见是一把最好的尺子。这说明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②群众意见是检验我们工作好坏的标准

③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④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管仲:“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这对我们的启示是

A.让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社会管理活动

B.民心作为社会意识决定了政权兴衰

C.要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中作用

D.管理政权要实现个人价值与国家利益相结合

18.感动中国人物的评选标准是:为推动社会进步、时代发展做出杰出贡献;在各行各业具有杰出贡献或重大表现;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为社会公平、人类生活环境做出突出贡献;个人经历或行为,代表了社会发展方向。这一评选标准体现出

A.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B.人生价值的实现是自我奋斗的结果

C.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D.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主要是物质贡献

19.“对于一个手中只有榔头的人,他所看到的问题都是钉子。”这是美国大作家马克·吐温说过的一句名言。这告诉我们

①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要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③价值观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④价值观对认识世界具有导向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我国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生产安全、电梯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原因是很多,但政府监管不力是一个重要原因。从唯物史观看,是因为

A.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D.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二:非选择题(20分)

21. 收入倍增”和“教育发展”关乎民生之利,为人民群众所广泛关注。某校高二学生在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过程中,围绕这两项内容进行了交流。请你参与其中。

聚焦“民富”十八大报告提出,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目前,实现这一目标最大挑战是经济下行压力,需要激发人民群众智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在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居民收入倍增。

结合材料观点,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相关知识,说明居民收入倍增目标确定的理论依据。

2018届高二下学期生活与哲学周周练十三答案

二:非选择题

21.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倍增目标是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出的。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倍增目标的确定,有利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生产力发展。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倍增目标的确定符合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要求。④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走历史必由之路。倍增目标的提出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⑤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在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驱动、导向作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八大报告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