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国碘缺乏病防治日宣传黑板报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1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文最新推荐------------------------------------------------------ “2018年全国碘缺乏病防治日宣传黑板报资料”

由来

碘缺乏病是一种世界性地方病,中国是世界上碘缺乏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原病区人口达4.25亿,约占世界病区人口的40%,亚洲病区人口的60%。

目前,中国仍有700万地方性甲状腺重病人和19万克汀病人,14岁以下的智力残疾儿童有539万人。

中国现有智力残疾人1017万,其中80%以上是因缺碘造成,如不采取防治措施,每年还将有数量相当可观的智残儿出生。

中国政府对碘缺乏病防治工作十分重视,在1991年罗马召开的国际营养会议上郑重宣告中国将在10年内减少碘缺乏病的流行。

1993年9月国务院召开中国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动员会,会议并提出:5月5日为全国碘缺乏病防治日,借以加大力宣传,提高人们对防治碘缺乏病的认识。1994年起每年的5月5日定为全国碘缺乏病宣传日。

国家设立五一长假后,碘缺乏病防治日(5月5日)包含在了五一长假里,不便于宣传、教育工作的开展。经过卫生部与碘缺乏病防治相关部委的协调,防治碘缺乏病日自2000年起改为5月15日。

病因

碘盐碘缺乏病形成的主要因素

1 / 11

1、自然地理因素

第四纪冰川期溶解的冰层将地球表层的碘冲刷到海洋,这可能是大部分地甲病流行区缺碘的原因。此外,土壤中碘含量和当地岩石与土壤的性质有关。地甲病区常见于以石灰石、白垩土、砂土、灰化土及泥炭土为土壤主要成分的地带(因含碘少,空隙大,碘易随水流失),在岩浆地带或以黑土、红色土及含大量胶体颗粒和有机物的粟色土壤为主要成分的地带少见,泥炭土中含碘虽多,但碘和土壤牢固地结合在一起,植物不能吸收,因而这些地带也流行地甲病。

2、膳食因素

(1)人体碘的供给有近60%来自植物性食品,如土壤中缺碘可影响植物性食品的含碘量;

(2)低蛋白、低热量可使血清中T3、T4、血浆PBI降低,血清促甲状腺素(TSH)升高,促使酷氨酸分泌减少,降低碘的有机化;

(3)低蛋白、高碳水化物可影响甲状腺对碘的吸收和利用;

(4)食物中的硫氰酸盐(如木薯、玉米、高粱、小米、黄豆、花生、豌豆、生姜、杏仁都含有硫氰酸盐),在胃肠道可逆转化成SCN-,可竞争性地抑制碘离子向甲状腺的输送,使碘排出增多。

(5)蔬菜如甘蓝、卷心菜、芜青、大头菜、芸苔、芥菜等含硫葡萄糖苷的水解产物,可抑制碘的有机化过程;

开展活动(6)食物中的钙可妨碍碘的吸收,抑制甲状腺素的合成,加速碘的排泄。

3、饮水因素水碘含量与甲状腺肿的发病率有关。

---------------------------------------------------------------范文最新推荐------------------------------------------------------ 例如:陕西省7个地区饮水含碘量与甲状腺肿发病关系

(1)蒲城:饮水平均含碘量(ug/L)14.83(0.1~40);甲状腺肿发病率(%)0.13;

(3)宝鸡:3.98(2.0~5.8);甲状腺肿发病率(%)3.35;

(7)商县:饮水平均含碘量(ug/L)0.48(0.2~0.75);甲状腺肿发病率(%)重病区;

4、药物因素硫脲类抗甲状腺药物抑制碘的有机化和偶联过程;治疗精神病的碳酸锂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他巴唑、雷锁辛、洋地黄、四环素类药物均有一定的致甲状腺肿作用。

病状

碘(化学符号为IDD),是一种活泼的具有氧化剂作用的非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以能溶于水的碘化物形式存在。自然界含量稀少,除在海水中含量较高(每升海水含50-60微克)以外,在大部分土壤、岩石、水中的含量都很低微。自然环境碘含量低微到不能满足人体最低需要时称之为环境缺碘。同样,人体内碘营养不足称为体内缺碘。科学家们一致公认碘缺乏是碘缺乏病的最重要致病原因。

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碘缺乏造成机体碘营养不良所表现的一组有关联疾病的总称。它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克汀病和亚克汀病、单纯性聋哑、胎儿流产、早产、死产和先天性畸形等。为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国际组织重点防治、限期消除的营养素营养不良疾病。碘缺乏病主要发生于特定的碘缺乏地理环境,具有明显的地方

3 / 11

性,在我国被列为地方病之一。由于分布广泛,危害严重,已上升到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成为社会关注、国家限期消除的疾病之一。

人体需要的碘主要来源于食物。由于食物链的作用,土壤缺碘导致植物、动物缺碘。人吃了缺碘的食物,造成碘摄入不足。自然环境缺碘实际上是指土壤和水中碘不足。在距今8000-18000年第四纪冰川期,由于冰河溶解,冰水冲刷,将富碘的成熟土壤大量冲走。而岩石形成的新土壤,其碘含量仅为原成熟土壤的四分之一。这样就造成世界上大部分地区环境存在碘缺乏。这就是世界地区土壤中的碘缺乏的主要原因,洪水泛滥、沙漠化和雨水冲刷,致使局部地区土壤中的碘连同土壤被冲走而加重碘缺乏。人类想改变自然环境中的缺碘状况几乎是不可能的。只有通过食用碘盐等措施来补充碘。

历届主题

2006年5月15日第十三届主题为普及碘盐十年,人口素质提高1994年5月5日第一届主题为:碘盐与健康

1995年5月5日第二届主题为1995年基本实现全民食盐加碘。1996年5月5日第三届主题为全民食用合格碘盐

1997年5月5日第四届主题为食用合格碘盐,严禁销售非碘盐

1998年5月5日第五届主题为健康的母亲不能缺碘,缺碘的家庭不会健康

1999年5月5日第六届主题为坚持科学补碘,提高人口素质

2000年5月15日第七届主题为坚持食用碘盐,持续消除碘缺乏病2001年5月15日第八届主题为加强碘盐监督管理,持续消除碘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