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与外科手术病理对胃癌的诊断价值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40.27 KB
- 文档页数:2
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与外科手术病理对胃癌的诊断价值研究
发表时间:2017-08-25T14:14:00.333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6月上第11期作者:刘淼
[导读] 分析及比较胃癌诊断中应用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和外科手术病理检查的价值。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150088
【摘要】目的:分析及比较胃癌诊断中应用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和外科手术病理检查的价值。方法:收集本科室2015年1月~2017年3月间接收的患胃癌的100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接受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手术病理检查,观察及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价值。结果:2种方法在腺癌、印戎细胞癌等组织类型上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2种方法在溃疡型、局限溃疡型及肿块型等胃黏膜病变形态上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2种方法在其它组织类型、漫浸润型病变形态、胃癌分化程度上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有助于胃癌的临床诊断,但在整体评估病情上依旧需要结合手术病理检查结果。
【关键字】胃癌;胃镜;活体组织检查;手术;病理检查
胃癌是临床常见的癌症类型,与其它癌症相比,其病死率、发病率均居于首位[1],严重危及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采用科学有效的检查方案早期明确诊断该疾病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取本科接收的患胃癌的50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分析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手术病理检查等两种方式的诊断价值,现总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收集本科室2015年1月~2017年3月间接收的患胃癌的100例患者,入组标准:(1)100例患者均通过术后病理检查明确诊断;(2)均行肿瘤切除术治疗;(3)均无合并严重器官性疾病者;(4)临床资料均较为完善。本组100例患者中,包含男性患者57例,女性患者43例;其中年龄最低的有33岁,年龄最大的有78岁,平均年龄(56.74±8.61)岁;平均病程(13.37±2.71)个月;其中上腹部不适者19例,上腹部疼痛10例,腹胀27例,上消化道出血21例,其它23例。
1.2 方法
本组患者均施行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即于胃镜下取肿瘤活体组织,取材位置包括:(1)溃疡性取周围内侧位置组织;(2)隆起性取基底部、顶部位置组织;(3)平坦性取四周或中央位置组织。同时,为了减少由于取材感染造成的局限,每次取4块组织进行检查。所有患者均接受外科手术病理检查,具体措施为:(1)对于病灶直径超过1.0cm的患者,经典型位置处进行取材;(2)对于病灶直径小于或等于1.0cm者,应取全部组织。选取的病理组织标本均通过甲醛溶液10%固定处理,常规行石蜡包埋、切片及染色等处理。
1.3 观察指标
将本组100例患者的外科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且通过显微镜对组织标本的分化程度、组织类型进行观察。此外,观察及比较胃镜活体组织检查与外科手术病理检查结果,胃癌分化程度可分成分化型、分化不良型,将胃黏膜病变形态可分成溃疡型、弥漫浸润型、溃疡型、肿块型、局限溃疡型。
1.4 统计学分析
纳入本研究内的计量资料、计数资料数据,且置于SPSS20.0统计软件内分析,其中前者经均数±标准差(x±s)进行表示,且以 t 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后者经[n(%)]进行表示,且以卡方检验方法进行分析,若P <0.05即代表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种方法在腺癌、印戎细胞癌等组织类型上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2种方法在溃疡型、局限溃疡型及肿块型等胃黏膜病变形态上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2种方法在其它组织类型、漫浸润型病变形态、胃癌分化程度上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1所见:
3 讨论
随着近年来人们饮食生活习惯及生活规律的不断变化,胃癌患者的发病例数已在逐渐增加,研究表明,其发生主要和饮食习惯不良、嗜酒、吸烟、Hp感染、血型及遗传等多方面因素有关。临床实践发现,早期检出胃癌并及时进行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甚至
部分患者能够治愈[2~3]。因此,对胃癌患者的早期诊断及及时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随着内镜技术的逐渐发展和晚上,胃镜下活检技术在胃癌患者的临床诊治中获得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且效果已获临床认可[4~5]。但胃镜下活检技术具有一定的局限,如果仅能选择性取材部分组织,这样就无法整体反映病灶的病理特点,且不能准确评估胃黏膜病变组织,从而导致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结果和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出现一定的差异。本研究将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发现,2种方法在腺癌、印戎细胞癌等组织类型上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2种方法在溃疡型、局限溃疡型及肿块型等胃黏膜病变形态上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2种方法在其它组织类型、漫浸润型病变形态、胃癌分化程度上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种检查方式在组织分型、病态形态及分化上有所差异,由此可见,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有助于明确恶性病变,但在整体评估患者的病情上依旧需要结合术后病理检查,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参考文献】
[1] 赵梅莘,丁士刚,刘琳娜等.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病理与外科术后病理异同的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8):874-875,878. [2] 陈明,蒋树丽,王亚伟等.胃镜组织学活检与细胞学刷检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5):784-785.
[3] 朱书霞.胃镜下活检对胃癌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11):2117-2118.
[4] 梁立盛.胃癌术前胃镜活检病理与外科术后病理的异同分析[J].中外医疗,2013,32(35):175,177.
[5] 曹菡.探析胃镜活检病理在临床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33):7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