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国外美术教育研究教案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13
儿童美术教育概述--当代外国儿童美术教案儿童美术教育概述--当代外国儿童美术教案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对儿童美术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当代外国儿童美术教案中,通过对不同教育体系、教学方法和艺术理念的探讨和比较,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1. 教育体系的多元化在美术教育领域,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体系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美国的美术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韩国的美术教育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而德国的美术教育则注重实践能力和艺术技巧的培养。
这种多元化的教育体系为我们提供了不同的参照和借鉴,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不同国家的美术教育理念和方法。
2. 教学方法的创新当代外国儿童美术教案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和创新。
以Finland为例,他们提倡让孩子们在自由、轻松的环境中学习美术,鼓励孩子们发挥想象力,自由表达。
而日本的美术教育注重通过故事、游戏和手工制作等方式,培养孩子们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
这些教学方法的创新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启发和思考,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结合当下的教学实践,开展更符合儿童特点和需要的美术教育。
3. 艺术理念的转变在当代外国儿童美术教案中,艺术理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美术教育的认识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
新西兰的美术教育提倡让孩子们在探究中学习,注重培养孩子们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加拿大的美术教育则重视培养孩子们的思维和想象力,注重让孩子们在创作中体验和表达自己。
这种艺术理念的转变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的教育资源,使我们能够更好地为孩子们构建一个更适合他们成长和发展的美术教育环境。
总结回顾,当代外国儿童美术教案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和借鉴,拓展了我们对美术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在今后的美术教育实践中,我们应该继续关注和学习国外的美术教育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和创新美术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为孩子们提供更优质、更全面的美术教育。
国外乡村美术教育研究现状近年来,国外乡村美术教育备受关注,各国学者和教育工作者纷纷投入研究,以探索如何在乡村地区开展有效的美术教育。
本文将重点介绍国外乡村美术教育的研究现状,以期为我国乡村美术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国外乡村美术教育研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许多研究表明,乡村地区的学生在艺术方面具有独特的潜力和天赋。
因此,国外的美术教育倾向于通过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表达能力,激发他们的艺术潜能。
教师们采用了一系列富有创意和互动性的教学方法,如绘画、雕塑、摄影等,使学生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国外乡村美术教育研究注重与社区的互动和合作。
许多国家的乡村地区具有丰富的艺术资源和传统文化。
通过与社区合作,学校可以将乡村美术教育与社区文化相结合,提供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教育资源。
学生们可以参观艺术家的工作室、博物馆和画廊,与艺术家进行交流和互动。
同时,学校还组织各类艺术展览、工作坊和比赛,鼓励学生与社区居民一起参与艺术创作和欣赏。
第三,国外乡村美术教育研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乡村地区的学生通常面临着资源匮乏、交通不便等问题,因此,国外的美术教育不仅注重学生的艺术修养,还注重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学生在艺术学习的过程中,还会接触到科学、历史、地理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同时,学校还注重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小组活动和合作项目,使学生能够与他人合作、交流和分享。
国外乡村美术教育研究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与社区的互动合作以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这些研究成果为我国乡村美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加强与社区的合作,提供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教育资源;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激发他们的艺术潜能;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提高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和社交能力。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乡村美术教育将会取得更加显著的进展,为乡村地区的学生带来更多的艺术机会和发展空间。
国外美术学业质量研究现状课题摘要:一、国外美术学业质量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二、国外美术学业质量研究的主要内容三、国外美术学业质量研究的方法和技术四、国外美术学业质量研究的发展和趋势五、对我国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正文:一、国外美术学业质量研究的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美术学业质量研究在国际上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美术教育也需要面向世界,了解国际美术学业质量研究的现状,以便为我国美术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国外美术学业质量研究的主要内容国外美术学业质量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美术教育目标和课程体系:研究美术教育的目标和课程体系,以确保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一致性。
2.美术教学方法和策略:研究美术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3.美术学业评价和评估:研究美术学业评价和评估的方法和标准,以确保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4.美术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美术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培训,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三、国外美术学业质量研究的方法和技术国外美术学业质量研究主要采用以下方法和技术:1.文献分析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美术学业质量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2.实证分析法:通过收集和分析实际数据,研究美术教学质量和效果。
3.比较研究法:通过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美术学业质量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各自的优势和不足。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美术教学案例,探讨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效果。
四、国外美术学业质量研究的发展和趋势随着美术教育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提高,国外美术学业质量研究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更加注重美术教育的目标和课程体系的研究,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更加注重美术教学方法和策略的研究,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3.更加注重美术学业评价和评估的研究,以确保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4.更加注重美术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培训,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五、对我国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国外美术学业质量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我国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1.要重视美术教育目标和课程体系的研究,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美术教育教案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审美能力;2. 培养学生观察、表达和创造的能力;3. 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美术作品欣赏和评价能力。
教学准备:1. 相关美术作品的图片或实物;2. 绘画工具和材料;3. 视频或PPT等多媒体教具;4. 手绘教学板书。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呈现一幅美术作品的图片或实物,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并让他们谈谈自己对这幅作品的第一印象。
Step 2:观察与分析(10分钟)教师呈现更多的美术作品,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讨论作品中的形状、色彩、线条等元素,以及作品所表达的意境和主题。
Step 3:创造与表达(15分钟)教师示范一种绘画技法,例如素描或水彩画等,引导学生进行创作。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或情景进行表达,并运用所学的绘画技法完成作品。
Step 4:作品欣赏与评价(10分钟)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彼此的作品,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教师指导学生学会客观评价作品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鼓励他们相互学习和进步。
Step 5:合作交流(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针对一个共同的主题展开创作,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和合作。
鼓励学生分享彼此的创意和经验,相互学习和借鉴。
Step 6:总结与展示(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结合之前的讨论,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和体会。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引导学生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技巧。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擅长选择一个主题,进行更深入的绘画创作,并与下节课一同展示和分享。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了解更多不同类型或风格的美术作品,扩展对美术的认识和欣赏能力;2. 学生可以参观美术馆或画廊,亲身感受艺术氛围,进一步提高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在国外,幼儿园美术课程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之一。
通过对国际研究文献的深入调研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外国幼儿园美术课程的发展现状、特点和趋势,为我国的幼儿园美术教育提供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以下是对外国幼儿园美术课程的国际研究文献的综述和总结。
1. 外国幼儿园美术课程的发展历程根据国际研究文献的综合分析,外国幼儿园美术课程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早期的幼儿园美术课程更注重对幼儿进行基本的美术素养培养,例如绘画、手工制作等。
随着对幼儿认知发展和审美素养的深入研究,外国幼儿园美术课程逐渐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通过多元化的艺术活动和游戏,引导幼儿发现、表达和欣赏美。
2. 外国幼儿园美术课程的教学特点在国际研究文献中,对外国幼儿园美术课程的教学特点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分析。
外国幼儿园美术课程注重通过感官体验和情感体验来促进幼儿的艺术创造,重视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现力和想象力。
外国幼儿园美术课程注重在游戏和游戏中进行艺术教育,通过探索性的活动和自主性的表现,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愉悦地接受美术教育。
在研究文献中,有关外国幼儿园美术课程的实施策略也得到了充分的关注。
外国幼儿园通过结合幼儿的芳龄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美术课程实施策略,例如“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等,旨在引导幼儿逐步提升艺术技能和审美水平。
4. 外国幼儿园美术课程的评价体系在对国际研究文献的梳理中,外国幼儿园美术课程的评价体系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
通过对外国幼儿园美术课程的评价体系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外国在美术教育领域采取了多元化的评价手段,注重通过综合性评价和个性化评价,全面了解幼儿的美术表现和发展情况,为幼儿的个性发展和特长培养提供有力的支持。
5. 我的观点和理解结合国际研究文献的综述和总结,我对外国幼儿园美术课程的发展现状和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认为,外国幼儿园美术课程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通过多元化的艺术活动和游戏,引导幼儿发现、表达和欣赏美。
中、日、美美术教学比较分析与研究日本的美术教育发展至今,在经历了一次次的选择、摒弃、消化与吸收的过程,在本土文化的基础上,融合国外先进的美术教育思想,创造出适合自己的先进美术教育理念。
美国只有短短200多年的建国历史,能成为世界经济、文化的主流国家,其在学校的艺术教育必有独到之处。
因此,了解与分析美国教育的特点并借鉴其先进理念与实践经验,对推进我国美术课程改革将发挥重要作用。
一、中日学习目标比较中国美术课程总目标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
日本则仅说明“透过表现与鉴赏活动,培育造型的创造活动之基础以外,同时使学生体验到表现之喜悦,并培养丰富的情操”,他们更注重孩子的创造能力的培养、审美的愉悦以及人格的完善。
从以上可知,两国均重视对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并注重让孩子们体验美术创作的愉悦与乐趣。
这正体现了罗恩菲尔德的话:“艺术教育的目标是造就富于创造力的身心健康的人,每个儿童应无拘无束地运用创作欲望,运用自己的感官和体验生活,这就是发挥创造力的最佳选择。
”二、中日美术课程目标比较中国小学美术阶段目标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这四方面来进行表述。
而日本则仅仅分为“表现”“鉴赏”这两个内容。
但同样的,两国都把美术教育分为低、中、高三个阶段。
日本的美术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不断反复的强调与扩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这在总目标与分目标中均有体现。
中国的美术教育目标则是让学生的学习基础理论与技能的基础上,再进行创造性的培养,并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促进他们的智力与身心的全面协调发展。
三、中日教学内容的比较参照中日两国义务教育标准中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小学美术课程的学习内容包括“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部分,日本则仅仅分为“表现”与“鉴赏”两部分。
国外美术学业质量研究现状研究目标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国外美术学业的质量现状,包括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学生表现等方面,以期了解国外美术学业的发展趋势、优势和不足之处,为国内美术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方法为了实现研究目标,本研究采用了以下方法:1.文献综述:收集并分析相关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和教育机构的官方文件,了解国外美术学业质量的研究现状和关键问题。
2.调查问卷:设计并分发给国外美术学院的教师和学生,了解他们对于美术学业质量的看法、评价和建议。
3.个案研究:选择几所国外知名的美术学院进行深入调研,观察他们的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和学生作品,以获取更具体的数据和实证结果。
发现通过以上研究方法,本研究得出了以下发现:1.教学方法多样化:国外美术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多样化,包括讲座、实践、小组讨论和个别指导等,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2.课程设置全面且灵活:国外美术学院的课程设置涵盖了绘画、雕塑、摄影、设计等多个领域,旨在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技能和视野。
同时,学院也提供选修课程和跨学科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3.学生表现突出:国外美术学院的学生作品在创意性、技巧性和表现力方面表现出色。
他们注重个性发展,通过实践和实验来探索不同的艺术形式和媒介,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作能力。
4.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国外美术学院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如教师资源不足、学生压力过大、艺术市场竞争激烈等。
此外,一些学院存在着对于传统艺术和当代艺术的权衡和平衡问题,需要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
结论综上所述,国外美术学业在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和学生表现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解决。
因此,国内美术教育可以借鉴国外美术学业的经验,加强教师培训,优化课程设置,鼓励学生多样化发展,以提高美术学业的质量和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仅针对国外美术学业质量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对于国内美术学业的改革和发展仅提供了一些建议和参考,具体实施还需要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进行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教案标题:美国大学绘画课程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对美国大学绘画艺术的基本了解和欣赏。
通过本课程,学生将能够了解美国大学绘画的历史背景、主要流派和代表性艺术家。
此外,学生还将学习到绘画技巧和创作方法,并通过实践项目发展自己的绘画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美国大学绘画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趋势。
2. 认识美国大学绘画的主要流派和代表性艺术家。
3. 掌握绘画技巧和创作方法。
4.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1. 美国大学绘画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趋势。
2. 美国大学绘画的主要流派:写实主义、印象派、抽象表现主义等。
3. 代表性艺术家及其作品:例如杰克逊·波洛克、威廉·德库宁、乔治亚·奥基弗等。
4. 绘画技巧和创作方法:包括构图、色彩运用、笔触运用等。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美国大学绘画作品,引起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2. 讲解:介绍美国大学绘画的历史背景、主要流派和代表性艺术家。
展示相关艺术家的作品,并进行解析。
3. 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的绘画技巧和创作方法,进行实践项目。
教师提供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改进技巧。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和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评价。
5. 总结:总结课程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
教学资源:1. 教材:包括绘画艺术史书籍、绘画技巧教程等。
2. 投影仪和幻灯片:用于展示艺术家作品和教学内容。
3. 画材:包括画纸、画笔、颜料等。
评价方法: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的积极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和创造力。
3. 期末作品展示:学生创作的绘画作品的质量和创意。
教学反思: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应进行教学反思,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对美国大学绘画艺术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欣赏,培养自己的绘画能力,并发展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美育国外研究现状引言美育的定义和意义美育发展历程美育在欧洲的研究与实践德国的美育研究1.美育教育体制2.美育教育内容3.美育教师培训英国的美育研究1.艺术教育的地位和发展2.美育课程设置和教学实践3.美育与学术科目的结合美育在美国的研究与实践美育教育政策与法规1.联邦政府的角色与支持2.州级和地方美育政策3.学校美育教育法律法规美育组织和机构1.国家艺术基金会2.美国艺术教育协会3.美国文化委员会美育在其他国家的研究与实践日本的美育研究1.美术教育的发展历程2.包括美术在内的文化教育3.美术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韩国的美育研究1.文化与艺术教育政策2.艺术教育的发展和变革3.校本化的艺术课程改革美育研究方法和理论美育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2.实证实验3.统计分析质性研究方法1.访谈研究2.文本分析3.现场观察美育理论研究儿童发展理论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2.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3.罗格斯的美感发展理论教育学理论1.康培尔的美育教育理论2.杜威的经验主义教育理论3.弗洛姆的艺术教育理论心理学理论1.弗洛伊德的艺术欣赏理论2.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3.库珀·杜格拉斯的情感认知理论美育实践案例研究美育课程设计与评估瑞典的美育课程设计1.艺术与设计的核心要素2.跨学科的美育教学3.美育课程评估与反馈机制澳大利亚的美育实践1.艺术品鉴与表达能力培养2.跨文化交流与理解3.艺术作品创作和展览美育在社区和非正式教育中的实践芬兰的社区美育项目1.以艺术促进社区发展2.艺术教育与社会公益事业结合3.社区艺术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加拿大的非正式美育实践1.美术馆和艺术机构的教育项目2.社区艺术活动与参与3.艺术家和教师的合作与交流结论参考文献。
小学美术教育的国际比较课题《小学美术教育的国际比较课题》一、研究背景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不同国家之间的教育交流和合作日益增多。
而美术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审美情趣的重要环节,其在小学阶段的实施和效果备受关注。
然而,各国小学美术教育的实施方式、教育目标、课程设置等存在差异,亟需进行国际比较研究,以促进我国小学美术教育的改进与发展。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比研究,了解不同国家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特点和问题,为我国小学美术教育的改革提供参考意见和借鉴经验。
具体目标包括:1. 分析不同国家小学美术教育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探究各国教育体制对美术教育的支持与重视程度。
2. 了解不同国家小学美术教育的目标设定与指导思想,比较各国课程标准和美术教学大纲,探索教育目标的异同之处。
3. 比较不同国家小学美术教育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探讨各国的美术教学方法与策略。
4. 调研不同国家小学美术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资源支持情况,找出共性问题和特殊经验。
5. 分析不同国家小学美术教育的评估方式和效果反馈机制,总结经验和教训。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1. 研究内容:(1)收集与比较不同国家小学美术教育的相关文献资料,包括教育政策、课程标准、教材、教学案例等。
(2)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观察等方式,了解不同国家小学美术教育的实施情况和学生的学习反应。
2. 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收集并分析不同国家小学美术教育相关的政策文件、研究报告、教材和教案等。
(2)比较研究法:通过对比分析,找出不同国家小学美术教育的异同之处,总结经验和借鉴之处。
(3)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针对不同国家的小学教师、学生和家长进行调查,收集他们对于小学美术教育的看法和意见。
(4)访谈法:与不同国家的小学美术教育专家、教师和学生进行深入访谈,了解他们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感受。
(5)观察法:观察不同国家的小学美术课堂,记录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国外乡村美术教育研究现状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和人们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国外乡村美术教育也逐渐受到重视。
乡村美术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教育形式,不仅为乡村儿童提供了艺术培养的机会,也为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国外乡村美术教育的研究现状进行探讨。
国外乡村美术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艺术素材和活动,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和想象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同时,通过与自然环境的结合,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生态保护意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乡村的美。
国外乡村美术教育注重实践与体验。
通过组织野外写生、户外创作和实地考察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接触自然和乡村的美,增强他们对乡村文化和艺术的理解和感受。
在实践中,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模仿,提高自己的艺术技巧和表现能力。
同时,他们还能够与当地的艺术家和手工艺人交流,了解不同地域的乡村文化和艺术传统,促进文化的多元发展。
国外乡村美术教育注重社区参与和合作。
通过与当地社区合作,将艺术教育与社区发展相结合,推动乡村文化的振兴和艺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学生可以参与社区艺术展览、手工艺品制作和乡村文化节等活动,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与社区居民分享艺术的乐趣。
同时,学生还能够通过社区合作项目,了解社区的需求和问题,运用艺术手段进行社会实践,为社区的发展做出贡献。
国外乡村美术教育也注重多学科融合和跨界合作。
乡村美术教育不仅仅是艺术教育,还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
例如,通过与科学、历史、地理等学科的结合,让学生了解乡村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和跨学科思维能力。
同时,乡村美术教育还需要与社会、政府和企业等方面进行合作,共同推动乡村文化和艺术教育的发展。
国外乡村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审美能力、注重实践与体验、强调社区参与和合作、以及多学科融合和跨界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国外美术教育研究---以当代美国为例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美国美术教育的历史由于我们之前的学习已经对于学科论和工具论已经做了详细的了解,接下来会对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做详细的解释、ooooooo —霍华德•加德纳的美术教育理论第一节多元智能理论对美术教育的提升一、多元智能理论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起源于对传统智商概念与智能一元化的怀疑。
加德纳受其影响开始了对智力新的研究,至今的学校教育仍受传统智力测验的影响。
在教育活动中,与这种智力测验的思想相伴随的,'是加德纳称之为“学校教育的统一的观点” ,,忽视了在人类生存和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作用的其他多元智能与英术教育能力,因而不能全面地、准确地反映个体的智力情况。
二、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含义及其影响加德纳在1983年出版的《智力的结构》(Framesof树nd)一书中提出了一个新的智力的定义:智力是“解决问题和创造具有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加德纳的这一智力定义不仅强调了智力的社会文化性一在加德纳看来,智力并不像传统的智力定义那样以语言能力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并以之来衡t 智力水平的高低。
这就是说,智力一方面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创造出社会所需要的产品的能力。
加德纳通过研究正常儿童各种能力的开发过程、人脑受伤以后诸能力的丧失状况,以及特殊人群(如超常儿童、白痴学者、有学习障碍的儿童等)的认知能力,重新确定了智能的前提:“一个人的智能必定会带来一套解决难题的技巧,它使个体能解决自己所遇到的真正难题或困难,如果必要的话,还使个体能创造出一种有效应的产品;智能又必定会产生一种找出或制造出难题的潜力,因而便为新知识的获得打下基础。
,必加德纳又为自己的“智能”名单提出了八种标准:大脑损伤所造成的潜在孤立;心智不健全而有专长者、神童及其他异常个体的存在;可以识别的核心运算或一套运算;有独特的发展史,还有一套可定义的专家“极顶状态”的操作;有一个进化史和进化的似真性:来自实验心理学研究的证据; 来自心理测验学研究的证据;对符号系统符号转译的敏感性。
初中中外美术史教案课时安排:10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中外美术史的基本知识和重要人物,掌握不同艺术流派的特点。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提高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美术历史的认识,理解美术与社会、文化、政治的关系。
教学内容:1. 中国美术史:了解中国古代美术的发展脉络,掌握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美术特点及代表人物。
重点介绍绘画、书法、雕塑、瓷器等艺术形式。
2. 西方美术史:了解西方美术的发展历程,掌握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流派的特点及代表人物。
重点介绍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形式。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中国美术史概述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古代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对美术史产生兴趣。
2. 讲解:介绍中国古代美术的发展脉络,使学生了解各个朝代的美术特点。
3. 互动:学生分享对中国古代美术的认识和感受。
第二课时:唐代美术1. 导入:通过展示唐代绘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唐代美术的特点。
2. 讲解:介绍唐代绘画、书法、雕塑等艺术形式的特点及代表人物。
3. 互动:学生分析唐代美术作品的艺术价值。
第三课时:宋代美术1. 导入:通过展示宋代绘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宋代美术的特点。
2. 讲解:介绍宋代绘画、书法、瓷器等艺术形式的特点及代表人物。
3. 互动:学生讨论宋代美术对后世的影响。
第四课时:元代美术1. 导入:通过展示元代绘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元代美术的特点。
2. 讲解:介绍元代绘画、书法、雕塑等艺术形式的特点及代表人物。
3. 互动:学生分析元代美术作品的艺术风格。
第五课时:明清美术1. 导入:通过展示明清时期绘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明清美术的特点。
2. 讲解:介绍明清时期绘画、书法、瓷器等艺术形式的特点及代表人物。
3. 互动:学生讨论明清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
第六课时:西方美术史概述1. 导入:通过展示西方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对西方美术史产生兴趣。
2. 讲解:介绍西方美术的发展历程,使学生了解各个流派的美术特点。
国外幼儿美术教育研究现状
幼儿美术教育是学前教育中的重要领域之一。
在国外,幼儿美术教育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与意义。
许多研究表明,幼儿美术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发展创造力、想象力、表现力、沟通能力和审美能力等方面的能力。
幼儿美术教育还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促进其个体和社会性的发展。
2. 幼儿美术教育的方法与策略。
国外的幼儿美术教育方法以活动式为主,注重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直接感知的方式来学习美术知识。
教师通常会采用创意工作坊、游戏式教学、即兴创作等方式来引导幼儿进行美术活动。
3. 幼儿美术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国外的幼儿美术教育资源包括绘画材料、手工材料、音乐作品、绘本、视频等多种形式。
教师通常会利用这些资源来丰富幼儿的美术活动,提高其美术创作水平。
4. 幼儿美术教育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国外的一些研究表明,幼儿时期的美术教育对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幼儿时期的创意美术活动可以帮助他们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等。
国外的幼儿美术教育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
与意义、教学方法与策略、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以及幼儿美术教育与未来发展的关系等方面。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幼儿美术教育的研究将会持续深入,为幼儿的美术教育提供更加科学和有效的
指导。
国外乡村美术教育研究现状导言乡村美术教育是指在乡村地区开展的美术教育活动,它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
随着人们对多元化教育需求的增加,乡村美术教育在国外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从国外乡村美术教育的发展背景、研究方法、教育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发展背景乡村美术教育是乡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城市美术教育相比,乡村美术教育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在国外,乡村地区的美术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得不到充分的发展。
因此,国外学者开始关注乡村美术教育的发展,并进行相关研究。
二、研究方法国外乡村美术教育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包括实地调研、问卷调查、访谈法等。
其中,实地调研是最为常见的研究方法之一。
研究者通过对乡村地区的学校、教师和学生进行观察和交流,了解他们的教育需求和实际情况。
问卷调查也是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通过向学生和家长发放问卷,了解他们对乡村美术教育的认知和期望。
此外,访谈法也被广泛运用于乡村美术教育研究中,研究者与教师、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谈,深入了解他们的教育经验和看法。
三、教育模式国外乡村美术教育模式多种多样,主要分为传统教育模式和创新教育模式。
传统教育模式强调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
创新教育模式则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修养的培养,通过开展艺术活动和课外实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
此外,一些国外学者还提出了社区参与型教育模式,强调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合作,共同推动乡村美术教育的发展。
四、存在问题国外乡村美术教育在发展中也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乡村地区的美术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生的学习条件有限。
其次,乡村地区的美术教师数量不足,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有待提高。
此外,乡村地区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缺乏对美术教育的投入和支持。
因此,国外学者呼吁加大对乡村美术教育的投入,加强教师培训和家长教育,提高乡村美术教育的质量。
结语乡村美术教育是乡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艺术修养的重要途径。
初中美术教案人美版(精选5篇)初中美术教案人美版篇1第一课时课题:参观与考察教学目标:1.了解美术馆和博物馆的区别、美术馆和博物馆的历史、性质、作用。
2.了解作品展示的方式,总结所参观展览的意义和目的。
3.走近美术馆、走近博物馆,达到拓宽美术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目的。
4.能为学校或班级策划一次展览。
教学重点:1.美术展览的展示方式。
2.美术馆、博物馆与画廊之间的区别。
教学难点:美术展览的展示方式。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一、组织教学稳定学生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
二、导入新课提出问题:看老师演示的图片,请问你们认识这些建筑吗?你能说出它们的建筑特色吗?他们分别是中国美术馆、广州美术馆、香港艺术馆、台北美术馆。
中国美术馆是其中具有强烈民族风格的建筑。
学生观看图片,思考问题,回答问题,介绍图片展示的中国各地美术馆建筑外观。
学生发言、教师归纳正确答案。
比较各地美术馆的建筑外观,凸现中国美术馆强烈民族风格的建筑特色,加深学生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美术馆和博物馆1.美术馆的概念2.美术馆的历史3.美术馆的性质作用4.博物馆你知道世界五大博物馆吗?你知道世界博物馆日是哪一天吗?5.美术馆与博物馆的关系教师展示图片讲解时,学生欣赏分析,思考问题。
了解美术馆和博物馆的基本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四、走进中国美术馆1.介绍中国美术馆2.(利用演示图片参观美术馆的各类展览)你到美术馆参观过吗?有何整体印象?3.参观过毕加索紫禁城画展,你认为展览的整体布置方面有何特色?(作品内容、摆放位置、悬挂方式、展览路线等)。
4.在《站立的文字》展览中,展览的主体策划是怎样的?(展览作品与主题的关系,展览布置与主题的关系,展览环境设计与主题的关系等。
)5.展览的宣传。
(展览广告的设计制作,请柬的设计制作,说明书的宣传制作,宣传报道稿的撰写与发布方法等。
)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归纳小结。
你喜欢美术馆的哪种美术展览,看了以后有何感想?说说你最喜欢参观博物馆中的哪一类,为什么?学生思考:1.你知道中国美术馆在美术界的地位和作用吗?2.美术馆是如何布置、展示美术作品的?3.不同的美术作品有不同的展示方式,说说各种美术作品的展示方式是什么?五、我们的画展根据学校和班级的现状,请你策划举办一次有特色的美术展览。
2024年小学美术课题研究计划一、总体目标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转变教师观念,树立新的教学质量观、教学方法观、教学方法观、学生观。
成就一批有一定的教育理论水平、教学研究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能撰写经验型论文和科研论文的中青年骨干教师。
是学校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再上一个台阶。
2、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主性,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和坚持性;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3、探索并形成一套适合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和策略,力争能在更大范围推广应用。
二、阶段目标1、准备阶段工作目标:(1)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申报课题,开题论证,修定课题方案。
(2)搜集国内外关于自主学习的资料,了解自主学习研究的进展情况。
(3)按照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结合学校原有课题《自主创新教育》的研究成果,形成各学段学生自主学习的预设目标。
(4)开展调查研究,弄清各学段学生原有自主学习的情况,并对照自主学习的预设目标及国内外自主学习的研究情况确定本课题研究的若干个支撑点。
(5)对课题组成员、子课题负责人进行培训,各子课题负责人制定子课题研究计划。
2、实施阶段工作目标:(1)如何指导小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有哪些;怎样认识指导与自主之间的关系;从他主学习转向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没有基本的规律与原则可以遵循。
(2)追因调查:弄清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应对。
(3)验证研究:在实践中不断验证并修定小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
(4)课题研究中期评估。
(5)下阶段课题研究规划。
3、总结阶段工作目标:(1)搜集实验中积累的资料,从中总结经验、寻找规律,筛选出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
通过面上推广深化、拓展和完善本课题研究。
(2)结题汇报活动。
三、采取措施(一)继续提高美术教师的认识水平(二)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1、情境教学2、合作分工,取长补短(三)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创造四、保障措施(一)组织保证领导组成员:党建盛杨凤根安彦卿李红霞张玉艳罗虹邓荷娥课题负责人:王冬梅成员:王冬梅严慧艳课题:小学生自主学习美术的指导策略研究制度保证(1)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工作例会。
国外美术教育培养模式研究
张珍
【期刊名称】《美术教育研究》
【年(卷),期】2016(0)9
【摘要】文章初步厘清了国外美术教育变革的脉络,深入分析了国外美术教育模式,这对于我国借鉴先进的美术教育模式、促进我国美术事业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总页数】1页(P152)
【作者】张珍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高师美术教育培养体制与中小学美术教师实际教学差距分析 [J], 杨茜
2.高职院校人工智能个性化教育培养模式研究 [J], 肖铮
3."双平台、双层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研究——以哈尔滨师范大学为例[J], 高军
4.高校美术学(师范)专业为基础教育培养高素质美术教师的思考 [J], 龚畅
5.茶文化视角下物流专业学生“双创”教育培养模式研究 [J], 陈骏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外学校美术教育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案例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案例研究》
随着人类文明不断演进,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CH)已经成为连接不同文化背景、社会发展和地缘政治的重要纽带,是对对历史
和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在当今国际学术界,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和文献反映国际普通教育机构和教学者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积极推广和倡导。
海外学校的美术教育也不例外。
美国的高等学校和社会服务组织引领着非物质
文化遗产参与教育的发展。
例如,在纽约大学的实践课程中,学生被训练去沉浸在西班牙文化中,并被要求更深入地发掘和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另外,在阿拉斯加大学阿拉斯加原住民研究中心的课程中,让学生通过将非物质文化手工艺融入自然景观而更深刻地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社区的影响力。
此外,英国的伦敦艺术大学也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进行研究。
该校开设了一
门以收集、分析、识别和保护各种农耕活动、宗教信仰和道德价值观为主题的课程。
学生在该课程中将会学习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形成和促进当地地区的社会文化发展及其传统技艺,以及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法,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的演变和文化的多样性。
综上所述,在当今国际学术领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日趋普及,也被各国的
高等教育机构广泛认可,激发起公众对文化遗产发展和保护的兴趣,推动文化信仰和传统价值观在现今社会中的持续发挥,进而推进人类文明的进步。
国际理解教育教案美术教案标题:培养国际理解意识的美术教育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国际理解意识。
通过了解不同文化的艺术形式和美学观念,学生将能够拓宽视野,尊重多样性,增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本教案适用于中小学各阶段的美术教育。
教案目标:1. 了解不同文化的艺术形式和美学观念。
2. 培养学生的国际理解意识和尊重多样性的态度。
3. 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和理解能力。
4. 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案步骤:引入:1. 向学生介绍国际理解教育的概念,解释其重要性和目标。
2.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和态度。
主体:3.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国家或地区进行研究。
学生可以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收集关于该国家或地区的艺术形式和美学观念的信息。
4. 学生展示: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所选择的国家或地区的艺术形式和美学观念,并解释其背后的文化背景和意义。
5. 班级讨论:引导学生讨论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艺术形式和美学观念之间的异同,并探讨这些差异背后的文化因素。
6. 创作任务: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不同文化艺术形式和美学观念,创作一幅绘画作品或雕塑作品,表达自己对国际理解的理解和体验。
总结:7. 学生展示作品: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并向同学分享他们对国际理解的理解和体验。
8. 教师总结:总结本课程的学习成果,强调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性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必要性。
教案评估:- 学生的小组展示和创作作品评估。
- 学生参与班级讨论的积极程度和质量评估。
教案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艺术展览或国际艺术展览,进一步拓宽他们的国际视野。
2. 邀请当地或国际艺术家来学校进行讲座或工作坊,与学生分享他们的艺术经验和跨文化交流的见解。
3. 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等途径与国外学生进行艺术交流,促进跨国交流和合作。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生将能够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国际理解意识,拓宽视野,尊重多样性,并提高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能力。
! 国外美术教育研究---以当代美国为例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美国美术教育的历史由于我们之前的学习已经对于学科论和工具论已经做了详细的了解,接下来会对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做详细的解释、。
—霍华德·加德纳的美术教育理论第一节多元智能理论对美术教育的提升一、多元智能理论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起源于对传统智商概念与智能一元化的怀疑。
加德纳受其影响开始了对智力新的研究,至今的学校教育仍受传统智力测验的影响。
在教育活动中,与这种智力测验的思想相伴随的,'是加德纳称之为“学校教育的统一的观点”,,忽视了在人类生存和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作用的其他多元智能与英术教育能力,因而不能全面地、准确地反映个体的智力情况。
二、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含义及其影响加德纳在1983年出版的《智力的结构》(Framesof树nd)一书中提出了一个新的智力的定义:智力是“解决问题和创造具有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
加德纳的这一智力定义不仅强调了智力的社会文化性—在加德纳看来,智力并不像传统的智力定义那样以语言能力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并以之来衡t智力水平的高低。
这就是说,智力一方面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创造出社会所需要的产品的能力。
加德纳通过研究正常儿童各种能力的开发过程、人脑受伤以后诸能力的丧失状况,以及特殊人群(如超常儿童、白痴学者、有学习障碍的儿童等)的认知能力,重新确定了智能的前提:“一个人的智能必定会带来一套解决难题的技巧,它使个体能解决自己所遇到的真正难题或困难,如果必要的话,还使个体能创造出一种有效应的产品;智能又必定会产生一种找出或制造出难题的潜力,因而便为新知识的获得打下基础。
,必加德纳又为自己的“智能”名单提出了八种标准:大脑损伤所造成的潜在孤立;心智不健全而有专长者、神童及其他异常个体的存在; 可以识别的核心运算或一套运算;有独特的发展史,还有一套可定义的专家“极顶状态”的操作;有一个进化史和进化的似真性:来自实验心理学研究的证据;来自心理测验学研究的证据;对符号系统符号转译的敏感性。
依据这些智能的前提与标准,加德纳整理出了七种形式的智能:语言智能、音乐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与自我认识智能。
10年以后加德纳增加了第八种智能—自然学家的智力,即区分对象并用直觉进行理解的能力。
不过,第八种能力还有待论证。
尽管加德纳所描述的七种智能缺乏有机的、系统的联系,这七种智能在相当程度上是独立存在的。
某种能力的丧失并不能影响其他智能的存在。
每个人只有一种最杰出的智能,但每个人又都需要多种智能的合作来解决问题。
各种智能间也能相互促进彼此发展。
认识到人是具有多种智能组合的个体,对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当代教育体制依然以语词和数字的研究为核心,只注重逻辑数学智能与语言智能的发展。
实际上, 各种社会角色并不是这两种智能所能包容得了的.不同智能组合的个体对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教育的任务就是尽可能地发掘人的内在潜能,并让这些潜能得到明智的运用。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为艺术教育提供了有力的辩护。
多元智能理论,要求我们不仅关注语言智力和数学逻辑智力,还要关心其他智能的发展。
学生不能只是抽象的符号—智能强健和发达,而在其他发育则不良—感觉迟钝、麻木、想象力贫乏,自信力缺乏,性格孤僻,情感冷漠,身体病弱,行动迟缓,缺乏实践能力等。
教育应该保护学生的感性、想象力、创造力、情感、自信、身体和动手能力,关注学生内心与社会和自然的联系,在自由与规范中发展他们的心灵和行为。
加德纳不仅从横向上论述了多元智能的结构,而且从纵向上描述了多元智能发展的过程。
他认为智能的发展是由先天的智能特质和特定符号系统发展的。
社会发展到今天,很多学科都己经诞生了特定的符号系统。
符号系统是扑捉、记忆、表达和传播信息的重要形式。
所谓智能应该包括对特定文化创造处理的符号第五章多元智能与美术教育系统具有敏感性。
在全世界能够普遍使用的符号系统包括语言、图画和数学三类,他们在人类的生存和生产活动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智能与对特定符号的掌握具有密切的关系。
在加德纳看来,在每个人身上都会存在由于遗传基因等自然原因导致的一些对特定对象的原生的模仿能力,如有的人对分辨率音高和三度空间具有先天的优势。
然而这种优势还是处于一种原始状态,在以后的发展中他要学习通过符号系统来表达,如语言智能需要通过句子、讲故事表达,音乐智能需要歌唱来表达,空间智能需要通过绘画来表达等。
在他看来这是第一级的符号系统。
对这种系统的学习大多是通过模仿来获得的。
之后,他需要发展和某种智能相关的符号系统,包括标记或记号等,例如数学公式、地图、字母、乐谱等。
这些符号系统可以称为第二级符号系统,并取代第一辑符号系统成为一些特殊的智能表征。
但对第二级符号系统的学习,一般是通过系统的教育来进行的。
最后,智能的发展还应该通过理想职业和业余爱好来加以体现。
详细地了解儿童智能特质是怎样发展为职业和业余爱好,对于一个学生在某一方面上的发展可能会有出乎意料的收获。
所以,加德纳更重视这一研究,他是这样的描述这一过程的:5岁时,儿童对领域或者行业是没有印象的,但对人类经常使用的一些基本符号具有初步的判断能力,如语言、数目、音乐、二度空间等。
这些能力的获得具有自发性,主要通过与所处的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似乎并不需要通过正规的教育。
因此,加德纳认为,对大多数幼儿而言,这一时期智能的发展只能算是“前领域”或者“前行业”型的。
10岁时:儿童开始想知道领域的规则和文化传统,并渴望尽快掌握它们。
在美术上,他们开始尝试尽可能的画的准确些。
这个时候,他们也开始知道领域的存在和行业的概念。
他们想尽快的获得专业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始学习特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在更大的范围内接受文化的熏陶,理解文化的含义。
在这一过程中,有些儿童的进展比较快,可视为超常儿童。
这时,儿童可能不再追求漫无边际的发展,也没有进行跨领域的探索,但一个生命是否具有创造性似乎己经初见端倪。
从创造性的角度看,儿童在这个时期也开始分化,一部分人坚持走自己的路,可能在冒险的生活中开始富有创造性的道路;另一部分的儿童则安于群体生活,可能逐渐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
青春期:大概从15岁到25岁之间。
这是一个人生的分水岭。
这个时期是一个人专业知识发展的重要时期,只要在某一领域经营达10年,就有可能达到第五章多元智能与美术教育专家的水平,成为某一行业有建树并有一定声望的人。
但有一部分具有冒险精神的人,可能不会满足于停留在专家的水平,可能会脱离原来的发展轨迹,开始怀疑正统的观点,向前辈和权威挑战,成为真正具有创造性的人。
的确,我们看到一个人在青春期以后,创造性暂时或永久的消失了。
成熟期:从30到35岁,一个成熟的实践者在天赋模式中最后的位置正式确立,他可能是一个领域令人满意的专家或者不称职的专家,一个取得卓越成就的具有创造性的人或一个有创造雄心的失败者。
综上所述,我们已发现加德纳在建立多元智能理论的基础上,实施以个人发展为中心的学校教育。
这种学校教育根据学生的智能特征,有选择性和倾向性的发展他们的智能。
而且,如果学校不能满足学生的选课需要,就应该扩大到社区寻找适合的学习场所。
学习的方式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当然,加德纳也认为自己描绘的是一个理想化的蓝图,甚至是乌托邦式的幻想,而且这一思想的潜在危险是儿童的发展方向被过早的确定。
从加德纳表述的观点看,可以认为他是进步教育的赞同者。
他在提高以个人为中心的教育理想时,认为越来越多的学生发现了自己的专长,增强了自信心, 而在单一标准下,大多数的学生最后必然感到能力不足,学习乏力。
他针对以个人为中心的教育说道:“我很高兴这些想法符合美国长期存在的`进步教育夕(Progressiveeducation)的理想。
`进步教育'这是教育的一种形式,今天饱受批评。
但是,只要认真实践,它最符合多元化、个人化、合作化的社会价值观。
”①第二节“艺术推进”项目一、“艺术推进”项目产生的背景“艺术推进”(Artsprople)是以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为主要依据的艺术课程,该课程对美国的艺术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对其他学科的教育也产生了一定的意义。
“零点项目”承认艺术的认知属性,因此反对在艺术教育中只强调艺术创作的重要性。
其研究人员主张要“向学生介绍在艺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艺术家个体的思维方式,包括实践艺术家、艺术评论家和艺术作品文化背景研究专家的思维方式”。
①加德纳认为,他们所主张的艺术教育与以学科为基础的艺术教育并不相同。
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关于艺术感受、艺术史及其他外在于艺术的活动要与儿童的创作联系起来。
第二,艺术学习要尽可能围绕有意义的专题进行。
第三,反对制定从幼儿园到高中的连续性艺术教育计划。
“艺术修养的培育,要靠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持续接触艺术风格、艺术创作、艺术流派等核心概念……艺术教育的课程必须以螺旋式发展的特点为基础。
,劝第四,重视美术教育中的评估作用。
第五,儿童在早期应以艺术创作为主。
儿童越是积极地介入到艺术创作中去,艺术学习的效果就越好。
而且,年龄尚小的儿童在艺术作品的构图上很有艺术家的天赋。
第六,艺术是个极度个人化的领域,学生在艺术中要进入到自己与他人的情感世界.因此,艺术学习并不仅仅是掌握某些技巧和概念。
第七,提倡美术教育全员参与,即美术教育并不仅仅是美术教师的任务,它还需要艺术家、管理人员、研究人员与学生自己的密切协作。
在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资助下,零点项目与教育测试中心和匹兹堡公立学校的教师与研究人员经过五年的合作,为高级中学程度的学生设计了一种新的艺术课程和评估方法,被称为“艺术推进”项目。
二、“艺术推进”课程的主要内容此项目提倡让学生接触广泛的艺术媒体和艺术资源,对艺术进行感知和欣赏,并在对艺术以及艺术创作进行反思与评价、交流和合作的过程中进行艺术表现和创作。
“艺术推进”课程主要体现以下四个特点:以三种艺术能力为教育目、以两种艺术教育手段为方式、从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估.(一)、三种艺术能力—创作、感知、反思“艺术推进”课程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美术创作所需要的三种能力,并以此作为美术课程的主要目标,学生在校期间的美术课程都围绕这三种能力展开。
它们分别是:1、创作(Creation)—学生们通过将自己的思想融人到视觉形式中来学习各艺术形式的基本技巧与原则;2、感觉(PerCeption)—学生们研究艺术品,能进行“专业艺术家式的思维”,辨别一种艺术形式内部的差异,比如不同画家的风格;3、反思(Renection)一一学生随艺术家以及自己的作品和创作过程进行深入地思考和评价,从而体会艺术家以及自己在创作时的情感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