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
学习中心:学号:姓名:专业层次:专升本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本质要求,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客观需要,是与中国的民族文化相契合的必然过程,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客观需要。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必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的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结合和应用中创新出新理论,使之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中国的民族特点和民族形式,用以指导中国的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果,必然产生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本质要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政治范畴、文化范畴和历史范畴,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被近代以后的中国社会和民族所接受,把带有西方文化印迹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开创伟大事业并不断推向前进,绝不是偶然的,是一个历史的选择,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首先,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正如恩格斯曾经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1]马克思主义不是在书斋里制造出来的某种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随着社会实践不断发展的理论,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2]马克思主义只有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发挥它的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影响力,就在于它是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的,并在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中运用和发展。只有不断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所以我们应该以科学的、发展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用来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其次,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实践的理论学说。马克思主义的生机和活力就在于它的实践性。它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以改变现实世界的实践为目的。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特点,是它形成和发展的唯一源泉,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万能的教义和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不可能提供现成答案来解决各国革命和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而只能提供无产阶级在具体的实践中认识世界、掌握规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所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种历史性、必然性的选择,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本质要求。只有不断坚持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才能更好的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更好地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客观需要
时代的需要呼唤着科学理论的诞生。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不是一个单纯的介绍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问题,而是由中国现实社会救亡图存的民族的需要决定的。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与中国的民族文化相契合的必然过程
历史证明,任何外来文化要想同本民族的文化相结合,就必须在本国找到适合外来文化的生长点,其前提是必须与本国民族文化传统具有某种价值契合性。应当说,马克思主义形成于欧洲工业文明时代,它是现代文明的产物,但它又是整个人类文明的时代发展过程的产物,在它的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中容纳了人类文化的积极成果(当然也包括中国优秀文化成果),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也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传统文化相融的一个前提条件。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民族文化相契合产生了两方面的结果:一方面使马克思主义本身深深扎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厚土壤之中,从而具有了“中国作风”、“中国气派”、“中国特色”,成为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另一方面,促使中国历史文化由传统向现代转变,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对中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推进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客观需要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能力也是党的执政能力与先进性的重要体现。能否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方向和原则,能否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关系到我们党能否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我们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必须不断提高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能力。能否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不断坚持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关系到我们党能否保持先进性的问题。:
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成立多年的历程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推进的历史进程。实践证明,我们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要发展马克思主义,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并随着时代的发展、实践的深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才能不断取得胜利。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绝不是偶然的,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