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全册课后标准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62.50 KB
  • 文档页数:2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全册课后答案

第1课

◆阅读与思考

一是因为儒家学派以“仁”为核心,以中庸辩证为思想方法,重血亲人伦,重现世事功,重实践理性,重道德修养。二是在历史观方面,将捍卫三代典章文物当做自己的神圣使命,同时亦不排斥对不符合时代潮流的礼俗政令加以适当的变通修改。三是它设计出一整套安定邦家的方案,为巩固政教体制提供了切实可循的途径。正因为如此,儒家学派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解析与探究

1.孔子主张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对鬼神敬而远之。

2.材料一反映了上帝了解人民的疾苦。这种天命观是符合人们的想法的。材料二剔除了“天命”人格神的绝对权威,主张无为而治。反映了没落贵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持消极、悲观的态度。材料三反映了孔子并不否认天命鬼神的存在,但对鬼神的存在持怀疑态度。

◆自我测评

L.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孔子对“仁’’学思想最核心的解释是“仁者爱人’,为此必须遵循“忠恕”之道。孔子还提倡“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礼”即“克己复礼”。

2.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有:“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有利于使受教育者的范围得到扩大;“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有利于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采取特殊的方法启发诱导;“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与思结合的学习思想也有重要意义。他在教育上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老子将“道”抽象化,概括为普遍的、无所不包的最高哲学概念。即“道”,是凌驾于天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天法道,道法自然”,剔除了“天命’’人格神的绝对权威。

第2课

◆阅读与思考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并非偶然,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

大变动的时期,社会经历着深刻的变革。这场变革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

(1)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2)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士大夫崛起。各种力量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加上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的权威,人们的思想也就不受任何条框的束缚和制约,尽可畅所欲言。

(3)在阶级关系上,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因而特别地礼贤下士;“士”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

(4)文化上,经济、政治的变动造成文化下移。春秋战国以后,随着王室衰微,政局变化,“学在官府”有所变化。由于私学的兴起,文化下移,出现了一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被称为“诸子百家”。

◆解析与探究

儒家思想所讨论的哲学命题主要是社会的、政治的和伦理的。在社会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主张,对巩固和延续封建统治,保持国家的统一和稳定,起了十分巨大的作用;符合统治者的需要,所以儒学成为显学。

◆自我测评

1.(1)儒家。主要代表人物是孟子和荀子。孟子的主张:“仁政”学说、尊王贱霸、“民贵君轻说”、人性本善说、“养浩然之气”。荀子主张“明天人之分”和“制天命而用之”,主张“性恶论”,认为要王霸兼用、但以王道为主。

(2)墨家。代表人物是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非命”“尚力”“节用”“节葬”。

(3)道家。主要代表人物是庄子。他提出了“齐物”的观点,认为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在人生观上庄子提出“逍遥”的人生态度。

(4)法家。主要代表人物是韩非。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历史永远不会倒退,主张变法革新。

(5)兵家。主要代表有吴起和孙膑。吴起具有“文德”与“武备”兼备的战略思想,其军事思想集中反映在《吴子》一书中。孙膑强调要懂得战争的规律,其军事思想经过后学的整理,编为《孙膑兵法》一书。

2.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3课

◆解析与探究

汉初经济凋敝残破,统治者只有采取休养生息政策,发展生产,巩固统治秩序,因此黄老无为而治的思想;汉武帝时汉济恢复发展,出现繁荣景象,加强中央集权和解决诸多社才能缓和社会矛盾问题已经有了经济基础,黄老思想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统治思想必然要发生变化。

◆自我测评

1.(1)黄老思想强调“无为而无不为”,倡导“待时而动”,“因时制宜”,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

(2)西汉初期黄老思想一直是政治上的指导思想,在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这一政策的实施,使西汉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到汉武帝时期,西汉社会迅速恢复了元气。

2.(1)董仲舒针对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提出“天人感应”的政治思想。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中国政治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汉武帝的这些措施,为儒家思想上升到独尊的地位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延续了两千年之久。

第4课

◆阅读与思考

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缺一不可,理学主张完全消除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不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但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解析与探究

神秀意为只有通过长期苦修,排除杂念,才能渐悟成佛。,程朱理学沿袭了这一思想。慧能意思是说,佛在心内,不在心外,只要静心自悟,不必苦修,便可顿悟成佛。陆王心学沿袭了这一思想。可见,宋明理学与禅宗有渊源关系。

◆自我测评

1.理学是一种以“理”或“天理”为核心,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儒家学说。其形成的背景:一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的发展逐渐出现了危机。二是三教彼此之间在反复辩驳中相互吸纳渗透,到唐宋时期,调和之风尤其兴盛。为了重兴儒学,回答“三教合一”氛围下人们在世界观等方面提出的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