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CT影像诊断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2.61 MB
  • 文档页数:8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颅脑先天性发育异常
6 蛛网膜囊肿 7 脑灰质异位 8 脑皮质发育异常
25
先天性脑积水影像学表现
CT:幕上大脑半球区为低密度,CT值 为脑脊液密度。额叶、顶叶、颞叶脑 实质几乎完全消失或残留极少。部分枕 叶、基底节及丘脑保存。所有的病例 均可见到正常的大脑镰结构。
26
源自文库
27
脑裂、脑沟、脑回发育畸形
40
胼胝体压部缺如,并代之于周围脑池明显增大,大脑大静脉池 增宽。
T2-tirm-cor
T1-se-sag
41
蛛网膜囊肿
此类疾病是脑脊液在脑外异常性 积聚。分原发和继发两种。原发性蛛 网膜先天发育异常,小儿多见。后者 多由于外伤、感染、手术等原因所致, 少数脑肿瘤也可合并蛛网膜囊肿,可 发生于任何年龄。
连合纤维:是连合左右半球皮质的纤维。包括胼胝体、前连合和穹窿连合
10
第七层侧脑室上部层面
11
第八层大脑皮质下部层面
脑实质
12
第九层大脑皮质上部层面
13
CT值
• 水的吸收系数为10,CT值定为0Hu,人体中密度最高的 骨皮质吸收系数最高,CT值定为+1000Hu,而空气密度 最低,定为-1000Hu。人体中密度不同和各种组织的CT 值则居于-1000Hu到+1000Hu的2000个分度之间。
。纹状体是锥体外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节躯体运动中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来发现 苍白球作为基底前脑的一部分参与机体的学习记忆功能。壳核是高血压脑出血好发部位
7
基底节区
基底节区包括:基底节及其周围白质、内囊。为一不太明确的区域。
内囊,概念很明确,包括内囊前肢、内囊膝部及内囊后肢。
8
9
第六层侧脑室体部层面
MRI:矢状面T1WI显示胼胝体发育不全最清楚, 可见大脑半球内侧面的脑沟随上移的第三脑室 顶部呈放射状排列,顶叶、枕叶和距叶裂的会 聚点消失显示双侧侧脑室分离,后角大而前角 小,第三脑室抬高。常合并脂肪瘤。
35
胼胝体缺如 患者男10岁,至今走路不稳言语不清。
MRI片表现如下
36
胼胝体缺如 患者男10岁,至今走路不稳言语不清。
• 脑白质25-30; 脑灰质30-40 ;密质骨>250 松质骨 130±100 ;肝脏50-70 ;脾脏50-60或略低 胰腺45-55 ;肾脏40-50 ;肌肉40-80 ;脂肪-20~-80 ; 钙化80-300 ;空气-200以上 水0±10; 脑脊液0-20 ;凝血块(新鲜)80±10 ;凝血 块(陈旧)45±15 ;血液13-32 血浆27±5 渗出液(蛋白>30g/l) >18±2 渗出液(蛋 白<30g/l)>18±2
颅脑CT影像诊断
北京军海医院
放射科
1
目录
一、正常头部CT影像解剖 二、头颅基本病变的CT表现 三、先天性颅脑发育畸形 四、脑血管疾病
2
第一层(颅底蝶鞍层面层厚10mm)
3
第二层鞍上池层面
小脑
4
第三层鞍上池层面
脑干
5
第四层第三脑室下部层面
6
第五层第三脑室上部层面 基底节区
基底节又叫基底核, 它主要包括包括杏仁核、纹 状体和屏状核
MRI片表现如下
37
胼胝体缺如 患者男10岁,至今走路不稳言语不清。
MRI片表现如下
38
男性8岁,四肢肌张力高,腱反射活跃。ct平扫(A、 B)双侧侧脑室扩大,间距增宽,内缘不规则 CT片表现如下:
39
女患,69岁,头昏数月,BP180/110mmHp,查头颅CT如下: 胼胝体缺如伴颅内多发脂肪瘤
14
①头颅基本病变的CT表现
①脑实质密度改变:高密度(钙化、出血) 等密度 低密度(脂肪、水肿) 混杂密度
15
• 肿块 • 坏死囊变 • 水肿 • 出血
②基本征象
16
高密度/出血
17
等密度/出血
18
等密度/脑膜瘤
19
低密度/脑梗塞
20
低密度/囊变
21
混杂密度/肿块
22
先天性颅脑发育畸形的分类
42
蛛网膜囊肿(IAC)临床表现
• 临床表现与其发生部位、大小有关,临床 症状本身没有特征性,其表现为:①好发 于青少年男性患者;②可以没有任何症状, 仅因头痛、头昏行CT、MRI检查时发现;③ 常慢性起病,当外伤致IAC囊内出血时,可 突然起病;④脑积水由囊肿阻塞CSF循环引 起,也可能与CSF吸收障碍有关,表现为颅 内压增高症状;⑤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 囊肿压迫可以出现癫痫、轻度运动和感觉 障碍。⑥幼儿可出现头颅增大和瘫痪。
32
患儿男性,3岁,以抽搐为主诉入院 。 CT片如下:
33
巨脑回鉴别
• 主要鉴别与脑萎缩,脑萎缩应有脑沟增宽, 而本病没有,但巨脑回畸形典型者,合并 其他畸形也可脑沟或脑裂的增宽,不过其 髓质变薄,绝对无脑灰质变薄。
34
胼胝体发育不全影像学表现
CT:两侧侧脑室明显分离,侧脑室后角扩展,形 成典型的“蝙蝠翼状”侧脑室外形。第三脑室扩 大上移,插入双侧侧脑室体部之间。严重的第三 脑室上移可上升到两侧半球纵裂顶部。
纹状体由尾状核和豆状核组成,其前端互相连接,尾状核是由前向后弯曲的圆柱体,
分为头、体、尾3部,位于丘脑背外侧,伸延于侧脑室前角、中央部和下角。豆状核
位于岛叶深部,借内囊与内侧的尾状核和丘脑分开,此核在水平切面上呈三角形,并
被两个白质的板层分隔成三部,外侧部最大称壳,内侧两部分合称苍白球。在种系发
生上,尾状核及壳是较新的结构,合称新纹状体。苍白球为较旧的结构,称旧纹状体
1. 器官源性畸形
• 闭合畸形 • 憩室畸形 • 移行畸形 • 大小畸形
2.组织源性畸形
• 结节性硬化 • 神经纤维瘤病 • 脑面血管瘤病或脑三叉神经血管瘤病, (Sturge-
Weber斯特奇-韦伯综合征)
23
器官源性畸形
1 先天性脑积水 2 第四脑室中侧孔先天性闭塞 3 脑裂、脑沟和脑回发育畸形 4 脑膜膨出和脑膜脑膨出 5 胼胝体发育不全
此类疾病是脑发育不全的一些特 殊类型,包括前脑无脑裂畸形、无脑 回畸形、多小脑回畸形、脑裂畸形 及脑沟回异位等。
28
脑裂畸形
• 脑裂畸形属先天性神经元移行异常疾病, 表现脑半球的横行裂隙,边缘内衬灰质, 以往被认为是罕见畸形。
29
30
31
巨脑回畸形的影像学表现
CT及MRI:可以清楚显示巨脑回的病 理解剖学特征,侧裂变浅,增宽,脑 回增宽,脑皮层增厚,脑皮层内表面 光滑,脑白质减少。此外侧脑室可中 度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