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高三一诊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物理试题(解析版)
- 格式:doc
- 大小:349.00 KB
- 文档页数:15
四川省成都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检测理科综合物理试卷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6页,38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4、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5、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7、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如图,顶部有“凹槽”的物体P静止于固定斜面上,将物体Q轻放入“凹槽”,P仍然静止。
则放入Q后与放入Q前比较A. P对斜面的压力变大B. P与斜面间的摩擦力变小C. P对斜面的作用力不变D. P所受的合外力增大【答案】A【解析】【详解】放入Q之前P对斜面的压力为m p gcosθ,放入Q后P对斜面的压力为(m p+m Q)gcosθ,则P对斜面的压力变大,选项A正确;放入Q之前P对斜面的摩擦力为m p gsinθ,放入Q后P 对斜面的摩擦力为(m p+m Q)gsinθ,则P与斜面的摩擦力变大,选项B错误;斜面对P的作用力与P的重力等大反向,可知放入Q后,斜面对P的作用力变大,即P对斜面的作用力变大,选项C错误;放入Q前后物体P始终静止,所受的合力为零不变,选项D错误;故选A.2.某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如图中实线所示,一带电粒子仅受电场力作用的运动路径如图中虚线所示,M、N是路径上的两点,粒子在MN点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M、a N,速度大小分别为v M、v N。
四川省成都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理综物理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到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二、选择题
14.如图所示,自动卸货车始终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车厢在液压机的作用下,θ角缓慢减小且货物相对车厢静止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货物受到的摩擦力变小 B.货物受到的支持力变小
C.货物受到的支持力对货物不做功 D.货物受到的摩擦力对货物做负功
15.一条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3m/s,它要渡过一条宽为 60m 的长直河道,河水流速为 4m/s,则()
A.这条船不可能渡过这条河
B.这条船过河时间可能为 15 s
C.这条船可以渡过这条河,而且过河时的合速度可以为 9m/s D.这条船能够过河的最小位移为 80m。
成都市2016级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理科综合(物理部分)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如图,顶部有“凹槽”的物体P静止于固定斜面上,将物体Q轻放入“凹槽”,P仍然静止。
则放入Q后与放入Q前比较A. P对斜面的压力变大B. P与斜面间的摩擦力变小C. P对斜面的作用力不变D. P所受的合外力增大【答案】A【解析】【详解】放入Q之前P对斜面的压力为m p gcosθ,放入Q后P对斜面的压力为(m p+m Q)gcosθ,则P对斜面的压力变大,选项A正确;放入Q之前P对斜面的摩擦力为m p gsinθ,放入Q后P 对斜面的摩擦力为(m p+m Q)gsinθ,则P与斜面的摩擦力变大,选项B错误;斜面对P的作用力与P的重力等大反向,可知放入Q后,斜面对P的作用力变大,即P对斜面的作用力变大,选项C错误;放入Q前后物体P始终静止,所受的合力为零不变,选项D错误;故选A.2.某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如图中实线所示,一带电粒子仅受电场力作用的运动路径如图中虚线所示,M、N是路径上的两点,粒子在MN点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M、a N,速度大小分别为v M、v N。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粒子带负电B. 粒子定从M点运动到N点C. a M>a ND. v M<v N【答案】D【解析】【详解】电场线的方向向上,根据粒子的运动的轨迹可以知道,粒子受到的电场力的方向也向上,所以电荷为正电荷,所以A错误;只是知道粒子受力方向,不能决定粒子是否是从M 点运动到N点,选项B错误;电场线密的地方电场的强度大,电场线疏的地方电场的强度小,所以粒子在N点的受力大,加速度大,所以C错误。
若粒子从N点到M点,运动方向与电场力的方向之间的夹角是钝角,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大,粒子的速度减小,所以N点速度大,所以D正确;故选D。
成都市高新区2019届高三一诊考试理科综合物理二、物理选择题:1.叠放在水平地面上的四个完全相同的排球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相互接触,球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则:A. 上方球与下方3个球间均没有弹力B. 下方三个球与水平地面间均没有摩擦力C. 水平地面对下方三个球的支持力均为D. 水平地面对下方三个球的摩擦力均为【答案】C【解析】对上方球分析可知,小球受重力和下方球的支持力而处于平衡状态,所以上方球一定与下方球有力的作用,故A错误;下方球由于受上方球斜向下的弹力作用,所以下方球有运动的趋势,故下方球受摩擦力作用,故B错误;对四个球的整体分析,整体受重力和地面的支持力而处于平衡,所以三个小球受支持力大小为4mg,每个小球受支持力为mg,故C正确;三个下方小球受到的是静摩擦力,故不能根据滑动摩擦力公式进行计算,故D错误.故选C.2.一带电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从A点开始以做直线运动,其v-t图像如图所示,粒子在时刻运动到B点,3时刻运动到C点,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A、B、C三点的电势关系为B. A、B、C三点场强大小关系为C. 粒子从A点经B点运动到C点,电势能先增加后减少D. 粒子从A点经B点运动到C点,电场线先做正功后做负功【答案】C【解析】A、因为不知道带电粒子的电性,所以无法判断电势的关系,故A错误;B、由速度图像可知,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所以B点的加速度最大,电场强度最大,故B错误;C、由图像可知:动能先减小后增大,根据能量守恒可知:电势能先增后减小,故C正确;D、因为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所以电场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故D错误;故选C。
【点睛】速度图像的斜率大小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根据速度大小可知动能的变化,根据能量守恒可知电势能的变化。
3.如图所示的温控电路中,R1为定值电阻,R2为半导体热敏电阻(温度越高电阻越小),C为电容器,电源内阻不可忽略。
当环境温度降低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电容器C的带电量增大B. 电压表的读数减小C. 干路电流增大D. R1消耗的功率变大【答案】A【解析】【详解】C、当环境温度降低时R2增大,外电路总电阻增大,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分析得知,干路电流I减小.故C错误。
成都市高新区2019届高三一诊考试理科综合物理二、物理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叠放在水平地面上的四个完全相同的排球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 ,相互接触,球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则()A .上方球与下方3个球间均没有弹力B .下方三个球与水平地面间均没有摩擦力C .水平地面对下方三个球的支持力均为34mgD .水平地面对下方三个球的摩擦力均为34mg μ15.一带电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从A 点开始以一0v 做直线运动,其t v -图像如图所示。
粒子在0t 时刻运动到B 点,03t 时刻运动到C 点,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A 、B 、C 三点的电势关系是CA B ϕϕϕ>>B .A 、B 、C 三点的场强大小关系是A B C E E E >>C .粒子从A 点经B 点运动到C 点,电势能先增加后减少D .粒子从A 点经B 点运动到C 点,电场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16.如图所示的温控电路中,R 1为定值电阻,R 2为半导体热敏电阻(温度越高电阻越小),C 为电容器,电源内阻不可忽略。
当环境温度降低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电容器C 的带电量增大B .电压表的读数减小C .电路电流增大D .R 1消耗的功率变大17.质量为m =2kg 的物体受到水平拉力F 的作用,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0~4s 内物体先做加速运动再做匀速运动B .6s 末物体的速度为零C .0~4s 内拉力冲量为18N·sD .0~4s 内拉力做功49J18.滑雪运动深受人民群众喜爱,某滑雪运动员(可视为质点)由坡道进入竖直面内的圆弧形滑道AB ,从滑道的A 点滑行到最低点B 的过程中,由于摩擦力的存在,运动员的速率不变,则运动员沿AB 下滑过程中()A .合外力做功一定大于零B .所受摩擦力大小不变C .合外力始终与速度垂直D .机械能始终保持不变19.2017年,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
成都市高 2019 级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理科综合 物理部分第I 卷(选择题,共 42分)本卷共 7题,每题 6分,共 4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5 题只有一项 符合题目要求,第 6-7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6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 有选错的得 0 分。
1.如图所示为水平放置的两根等高固定长直细导线的截面图 ,O 点是两导线间距离的中点,a 、b 是过 O 点的竖直线上与 O 点距离相等的两点,两导线中通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 恒定电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两导线之间存在相互吸引的安培力B . O 点的磁感应强度为零C . O 点的磁感应强度方向竖直向下D .a 、 b 两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2.我国研制的北斗导航系统又被称为“双星定位系统” ,系统由 5 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 30颗低轨卫星组网而成(见图) ,这些卫星的运动均可看作匀速圆周运动。
2019年 12月 27 日,北斗导航系统正式投入运营,计划到 2020 年完全建成。
关于该导航系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系统中从地面发射质量为 m 的同步卫星比发射质量为 m 的低轨卫星所需的能量更多C .系统中卫星的运行周期和月亮绕地球运行的周期可能相同D .系统中卫星的运行速度可以大于 11.2 km/s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 Ro 为热敏电阻(温度降低电阻增大) 闭合开关 S ,待电路稳定后, C 中央有一带电液滴刚好静 止。
下列各项单独操作,可能使带电液滴向下运动的是A .断开开关 SB .将变阻器 R 的滑动头 P 向上滑动C .加热热敏电阻 RoD .将 C 的上极板略向下平移D .a 摆动的过程中, c 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可能等于 b 、 c 的重力大小之和 5.如图所示是半径为 R 的圆柱形匀强磁场区域的横截面(纸面) ,A.系统中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可以定位在成都正上方, C 为平行金属板, M 点接地。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2019届高三理综上学期“一诊”模拟考试试题(无答案)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26 分)本卷共21 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 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P-31 Fe-56 As-75Ce-140 一、选择题:本题共13 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生物膜将真核细胞分隔成多个不同的小区室,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生物化学反应,而不会相互干扰。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内所需的A TP 都是在生物膜上合成的B.内质网是加工蛋白质和合成脂质的场所C.线粒体内膜能将葡萄糖氧化分解成C O2 和H2OD.溶酶体能合成和储存多种酸性水解酶2.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酶和激素一样,在发挥作用后会被灭活B.酶的活性最高时的温度不适合该种酶的保存C.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细胞中D.高温下酶失活是酶空间结构破坏的结果3.研究发现,癌细胞表面的P D﹣L1 蛋白质可与T细胞表面的P D﹣1 蛋白结合,导致T细胞不能全面启动对癌细胞的免疫攻击。
通过临床实验证明,使用抗P D﹣1 抗体可使癌症患者的肿瘤快速萎缩,这种使用抗P D﹣1 抗体治疗癌症的方法叫做癌症免疫疗法。
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抗P D﹣1 抗体可直接杀死癌细胞B.癌症免疫疗法是通过体液免疫发挥作用的 C.抗PD﹣1 抗体作用于T细胞而不作用于癌细胞 D.人体所有的细胞都有P D﹣1 基因,并都会表达4.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重力作用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横向运输和极性运输的方向B.茎的向光性和根的向地性生长都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C.植物激素通过直接参与细胞代谢来调控植物的各项生命活动D.生长素浓度过高时可通过促进乙烯的合成抑制其促进细胞伸长5.下列现象中,与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行为有关的是A.人类的猫叫综合征个体的形成 B.人类的X YY 综合征个体的形成 C.卵裂时21 三体综合征个体的形成 D.三倍体西瓜植株的高度不育6.某二倍体植物的体细胞内的同一条染色体上有M基因和R基因,它们编码各自蛋白质的前3个氨基酸的D NA 序列如下图,起始密码子均为A UG。
2一、选择题 成都市2016级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 理科综合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第Ⅰ卷(126分) 1.B 2.D 3.C 4.B 5.C 6.D7B8C9D 10D11A12C13D二、选择题 14.A15.D16.B17.C18.A C19.B C20.A D21.C D第Ⅱ卷(174分) (一)必考题22.(6分)(1)B (或 C )(2分) C (或B )(2分) (2)0.82(2分) 23.(9分)(1)D (2分)(2)见答图1(4分)(说明:①将R 0与 A 2串联改装为电压表,但其他连接错误,可得1分;②将 A 1内接,其他连接正确,可得2分) (3)R 0+r 2 k (3分)(说明:写成120 k 得2分)1-k 1-k 24.(12分)解:(1)B 所受电场力为:F = qE = 6N (1分)绳断前,对系统,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μ(m A +m B )g =(m A +m B )a 1 (2分)代入数据得系统加速度为:a 1=1 m /s2由运动学规律有:x =1a 1t 21(2分) 代入数据解得A 在2s 内的位移x =2 m(1分) (2)设绳断瞬间,A 、B 的速度大小为v 1;t 2=6s 时刻,B 的速度大小为v 2 由运动学规律有:v 1=a 1t 1=2 m /s (1分) 绳断后,对木块B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μm B g =m B a 2 (2分)代入数据得:a 2=2 m /s2由运动学规律有:v 2=v 1+a 2(t 2-t 1) (1分) 代入数据得:v 2=10 m /s 电场力的功率:P =F v (1分) 代入数据解得:P =60 W (1分)(其他合理解法,参照给分)理科综合“一诊”参考答案第 1 页(共6页)RR 225 .(20分)解:(1)m 、M 恰能过A 点,由牛顿第二定律:(m +M )g =(m +M)v 2A(1分)代入数据得:v A = 5m /s从B 到A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1(m +M )v 2B = 1(m +M )v 2A +(m +M )g ×2R 22代入数据得:v B =50 m /s(2分)在圆弧轨道上B 点,设轨道对物体的支持力为F N 由牛顿第二定律:F N -(m +M )g =(m +M )v 2B(1分)代入数据得:F N =720N由牛顿第三定律:物体对轨道的压力大小F ′N =F N =720N 、方向竖直向下 (2分) (2)设M 碰前瞬间的速度为v 1,在C 点的速度为v C ,在传送带上的加速度为a ,运动时间为t m 、M 碰撞过程中,由动量守恒定律:M v 1=(m +M )v B (1分) 代入数据得:v 1=6 m /s(1分) M 在传送带上运动时,由牛顿第二定律:μ1M g co s θ-M g s i n θ=M a (1分) 代入数据得:a =25 m /s 2由运动学规律有:v 21 -v 2C =2a L (1分) 代入数据得:v C = 4 m /s 由运动学规律有:v 1=v C +a t (1分) 代入数据得:t =08s传送带在t 时间的位移为:x 1=v t =64 m (1分) 摩擦产生的热量:Q =μ1M g c o s θ(x 1-L ) (1分) 代入数据解得:Q =180J (1分)(3)设弹簧的弹力对物体做功W 从弹簧的压缩端到C 点,对 M 由动能定理有:W -μ2M g x 0=1M v 2C -0 (2分)且:W =-(0-E p ) 代入数据解得:E P =300J(1分) 由能量守恒定律得:E =M g L s i n θ+(1M v 21 -1M v 2C )+Q (2分) 2 2 代入数据解得:E = 480J (1分)(其他合理解法,参照给分) 26.(13分)(1)干燥环境密闭保存 (1分) N a 2S 在空气中易被氧化,潮湿环境易水解(2分,各1分) (2)a →e →f →d (或a →b →c →e →f →d )(2分) 装入固体药品及试剂,连接好装置(2分)理科综合“一诊”参考答案第 2 页(共6页)一定条件 9b c(3)加入稍过量的碳(2分,其它合理答案也可给分) 方案一:取反应后固体于试管,加蒸馏水溶解,滴加适量稀盐酸,若出现淡黄色沉淀,则固体中含 N a 2S O 3,反之则不含 N a 2S O 3. 或方案二:取反应后固体于试管,滴加足量稀盐酸,若最后有不溶于酸的淡黄色沉淀,则 固体中含 N a 2S O 3,反之则不含 N a 2S O 3.(其他答案合理也可)(2分) (4)2N aS O +4C N aS +N aS O +3C O ↑ +C O ↑ (2分,其它合理答案也 242232可) 27.(15分)Ⅰ 粉红色(1分) Ⅱ (1)H 2(1分)C O 2(1分)(2)2A l 3+ +3C O 23- +3H 2O 2A l (O H )3↓ +3C O 2↑(2分)C o 2+ +C O 23-C o C O 3↓ (2分) (3)C (1分) (4)①减少洗涤过程中晶体损失,利用酒精挥发带走晶体表面的水份起干燥作用(2分)② 灼烧时氯化亚钴遇水易发生水解反应 C o C l 2 +2H 2O C o (O H )2 + 2H C l ,在 H C l 氛围中可抑制其水解,避免氯化亚钴转化成碱或氧化物造成误差.(2分) ③D (1分)200a -65b c (2分)28.(15分)(1)2a +c -b (2分)(2)① <(1分) ②1.6×10-3 m o l /(L m i n )(2分)③ c d (2分,各1分,见错不得分) ④ >(1分)(3)① 2M n O 4- + 6H + + 5H 2C 2O 42M n 2++ 10C O 2↑ + 8H 2O (2分) ②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2分)③t 2时c(M n 2+)增大,催化剂成为主要影响因素,反应速率突然加快;末尾阶段,反应物浓度减小为主要影响因素,反应速率减慢.(3 分,作图1分,理由阐述2分)29.(8分)(1)增加(1分) 促进肝糖原分解(1分)(2)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2分) 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稳定(2分)理科综合“一诊”参考答案第 3 页(共6页)H 0s i n i(3)体温升高→下丘脑感受到体温变化→通过神经发送信息→汗腺分泌增加(2分) 30.(9分)(1)红光和蓝紫光(2分) 类囊体(1分)(2)快(1分) C 组叶绿素的含量比B 组高,能吸收更多的光能使光反应速率加快,产生[H ]和 A T P 的速率加快从而导致暗反应速率更快(3分) 缓解(2分) 31.(10分)(1)细胞的数量和体积(2分) 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例(1分) 细胞核的控制范围(1分) (2)D N A 的复制(1分) 细胞板(1分)(3)会(1分) 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运行到分裂前期时,细胞周期都会被秋水仙素阻断(3分) 32.(12分)(1)F 2 性状分离比接近9∶7,a 、e 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2分) (2)A A e e (2分) 4/7(2分)(3)实验思路:将亮红眼果蝇和猩红眼果蝇杂交,观察子代的眼色性状(2分)预期结果:若子代全为突变型,则假设正确(2分)若子代全为野生型,则假设不正确(2分)(二)选考题33.【物理—选修3-3】 (1)(5分)A C E(2)(10分)解:(ⅰ)气体等压变化,由盖-吕萨克定律:L 0S =H 0S(2分) T 1 T 2代入数据解得:T 2=L 0T 1=480K(2分) 则升高的温度 Δt =T 2-T 1=180℃ (1分) (ⅱ)气体等压膨胀,压力不变 (1分) 活塞受力平衡:P S +m g =P 0S (2分) 气体压力对活塞做功:W =P S (H 0-L 0)=45J (2分)(其他合理解法,参照给分) 34.【物理—选修3—4】 (1)(5分)A C D(2)(10分)解:(ⅰ)如答图2,连接O S ,可得:t a n θ=d(2分) R 3入射角i =θ=30°(1分) 折射角r =60°,由折射定律可得:n =s i n r= 3(2分)理科综合“一诊”参考答案第 4 页(共6页)) )r 2m i n +R 2 3 2(ⅱ)设临界角为C ,黑纸的最小半径为r m i n 则:s i n C =n 1 = 3i =C 时恰好发生全反射由几何关系有:s i n C =r m i n解得:S m i n =πr 2m i n=πR 2(其他合理解法,参照给分)35.[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1)16(1分) 哑铃形 (1分)(2)3d 104s 1(2分)> (1分)(3)s p 2(1分) V 形(1分) O 3(1分)(2分) (2分)(1分)(4)H 2S O 3分子非羟基氧数目少于 H 2S O 4,所以 H 2S O 3 的酸性比 H 2S O 4 酸性弱(2 分,其它合理答案也可) (5)4(1分) 5∶2(2分) (6)(2a 416 ×10-7)3N A (2分)36.[化学———有机化学基础](15分)(1)苯乙烯 (2分) 羰基(1分) (2)加成反应(1分)(2分 )(3 (2分)(4)5 (2分) (2分)(5 (3分)说明:1.本试卷中其它合理答案,可参照此评分标准酌情给分. 2.方程式未写条件或条件不完全、不写“↓”或“↑”均扣一分,不配平不得分. 37.[生物———生物技术实践](15分)(1)碳源和氮源(2分) 鉴别葡萄球菌(2分) 葡萄球菌更耐受高浓度的 N a C l 溶液(2 分)理科综合“一诊”参考答案第 5 页(共6页)(2)22.5(2分)涂布平板(2分)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3分)(3)接种时所用样液的体积(2分)38.[生物———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1)逆转录酶(2分)无(2分)P C R(2分)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2分) (2)使大肠杆菌处于一种能吸收周围环境中D N A分子的生理状态(3分)重组表达质粒(2分)(3)D N A分子杂交(2分)理科综合“一诊”参考答案第6页(共6页)。
成都市2016级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理科综合(物理部分)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如图,顶部有“凹槽”的物体P静止于固定斜面上,将物体Q轻放入“凹槽”,P仍然静止。
则放入Q后与放入Q前比较A.P对斜面的压力变大B.P与斜面间的摩擦力变小C.P对斜面的作用力不变D.P所受的合外力增大15.某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如图中实线所示,一带电粒子仅受电场力作用的运动路径如图中虚线所示,M、N是路径上的两点,粒子在MN点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M、a N,速度大小分别为v M、v N。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粒子带负电B.粒子定从M点运动到N点C a M>a N D.v M<v N16.a、b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a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车的位置x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车运动方向始终不变B.a、b两车相遇两次C.t1到t2时间内,a车的平均速度小于b车的平均速度D.t1时刻,a车的速度大于b车的速度17.套圈游戏是一项趣味活动。
如图,某次游戏中,一小孩从距地面高0.45m处水平抛出半径为0.1m的圆环(圆环面始终水平),套住了距圆环前端水平距离为12m、高度为0.25m的竖直细圆筒。
若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2,则小孩抛出圆环的速度可能是A.4.3m/sB.4.6m/sC.6.5m/ sD.7.5m/s18.如图所示的点电荷电场中,带正电的场源点电荷固定于O点,OP=r。
已知一个电荷量为q 的正检验电荷在P点受到的电场力大小为F、具有的电势能为E P,静电力常量为k。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FA.P点的场强大小为qB.P点的电势为qE PFr2C.场源电荷的电荷量为kqD.撤去检验电荷q,P点的场强、电势均变为019如图,在发射地球同步卫星的过程中,卫星首先进入椭圆轨道I,然后在Q点通过改变卫星速度,让卫星进入地球同步轨道Ⅱ。
理综物理答案14、C 15、C 16、A 17、D 18、C 19、BC 20、BD 21、CD22、 0.600;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6106.1-⨯ ;(每空2分) 23、0. 225 cm (2分) BC (3分) B (2分)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3分)24.(1)0.6m.(2)0.8N ,方向竖直向下.(3)6m/s.解:(1)设小球到达c 点处速度为v ,由动能定理,得-μmgL -mg 2R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mv 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mv 02① ----2分 小球由c 点做平抛运动,有2R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gt 2② ----1分x =vt ③ ----1分联立①②③并代入数值,解得小球从最高点c 抛出后的水平射程:x =0.6m.----1分 (2)当小球通过c 点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N +mg =m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分代入数值解得管道对小球作用力F N =0.8N ,方向竖直向下.----1分(3)设小球到达c 点处速度为v c ,由动能定理,得-μmgL -mg 2R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mv c 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mv 02④ ----2分 当小球通过c 点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N ′+mg =m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R vc2⑤ ----1分要使轨道对地面的压力为零,则有F N ′=Mg ⑥ ----1分联立④⑤⑥并代入数值,解得v 0=6m/s. ----1分25、解:34、(1)A B C(2)(10分,第一问5分,第二问5分)解:(i)设玻璃的临界角为C,根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①----1分,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②----1分;光线垂直圆锥底面BC射入玻璃时,直线传到AB面.由几何关系可知入射角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由于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所以光线会在AB面上发生全反射③----1分,光路如图,由几何关系知,反射光线恰好垂直AC面射出④----1分,由几何关系可知:AE=2r,在△AEG中,由于∠AEG=∠AGE=30°,则AG=AE=2r⑤,所以,由旋转对称性可知光束在桌面上形成的光斑半径R=2r⑥----1分;(ii)由于△AEH为等边三角形,所以EF=AN,故光线在玻璃中的传播距离始终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成都市高新区2019届高三一诊考试理科综合物理二、物理选择题:1.叠放在水平地面上的四个完全相同的排球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相互接触,球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则:A. 上方球与下方3个球间均没有弹力B. 下方三个球与水平地面间均没有摩擦力C.D.【答案】C【解析】对上方球分析可知,小球受重力和下方球的支持力而处于平衡状态,所以上方球一定与下方球有力的作用,故A错误;下方球由于受上方球斜向下的弹力作用,所以下方球有运动的趋势,故下方球受摩擦力作用,故B错误;对四个球的整体分析,整体受重力和地面的支持力而处于平衡,所以三个小球受支持力大小为4mg,故C正确;三个下方小球受到的是静摩擦力,故不能根据滑动摩擦力公式进行计算,故D错误.故选C.2.一带电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从A v-t图像如图所示,B点,C点,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A、B、CB. A、B、CC. 粒子从A点经B点运动到C点,电势能先增加后减少D. 粒子从A点经B点运动到C点,电场线先做正功后做负功【答案】C【解析】A、因为不知道带电粒子的电性,所以无法判断电势的关系,故A错误;B、由速度图像可知,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所以B点的加速度最大,电场强度最大,故B错误;C、由图像可知:动能先减小后增大,根据能量守恒可知:电势能先增后减小,故C正确;D、因为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所以电场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故D错误;故选C。
【点睛】速度图像的斜率大小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根据速度大小可知动能的变化,根据能量守恒可知电势能的变化。
3.如图所示的温控电路中,R1为定值电阻,R2为半导体热敏电阻(温度越高电阻越小),C为电容器,电源内阻不可忽略。
当环境温度降低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电容器C的带电量增大B. 电压表的读数减小C. 干路电流增大D. R1消耗的功率变大【答案】A【解析】【详解】C、当环境温度降低时R2增大,外电路总电阻增大,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分析得知,干路电流I 减小.故C错误。
A、电容器的电压U C=E-I(r+R1),E、r、R1均不变,I减小,U C增大,电容器C的带电量增大.故A正确.B、总电流I减小,路端电压U=E-Ir,E、r不变,则U增大,电压表的读数增大.故B错误.D、R1消耗的功率P=I2R1,I减小,R1不变,则P减小.故D错误。
故本题选A。
4.质量为m=2 kg的物体受到水平拉力F的作用,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0~4 s内物体先做加速运动再做匀速运动B. 6 s末物体的速度为零C. 0~4 s内拉力冲量为18 N·sD. 0~4 s内拉力做功49 J【答案】D【解析】物体是从静止开始运动,故在0~1s内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运动,2~4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4~6s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6s末加速度为零,速度最大,AB错误;a-t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速度变化量,故根据动量定理可得0~4s C错误;因为水平面光滑,故物体受到的合力大小等于F以4s D正确.【点睛】解题的突破口是知道a-t图象中,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速度的变化量,然后根据动量定理,动能定理列式计算.5.滑雪运动深受人民群众喜爱,某滑雪运动员(可视为质点)由坡道进入竖直面内的圆弧形滑道AB,从滑道的A点滑行到最低点B的过程中,由于摩擦力的存在,运动员的速率不变,则运动员沿AB下滑过程中()A. 合外力做功一定大于零B. 所受摩擦力大小不变C. 合外力始终与速度垂直D. 机械能始终保持不变【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曲线运动的特点分析物体受力情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出运动员与曲面间的正压力变化情况,从而分析运动员所受摩擦力变化;根据运动员的动能变化情况,结合动能定理分析合外力做功;根据运动过程中,是否只有重力做功来判断运动员的机械能是否守恒;因为运动员做曲线运动,所以合力一定不为零,A错误;运动员受力如图所示,重力垂直曲面的分力与曲在减小,所以曲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越来越大,根据可知摩擦力越来越大,B错误;运动员运动过程中速率不变,质量不变,即动能不变,动能变化量为零,根据动能定理可知合力做功为零,C正确;因为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不守恒,D错误;【点睛】考查了曲线运动、圆周运动、动能定理等;知道曲线运动过程中速度时刻变化,合力不为零;在分析物体做圆周运动时,首先要弄清楚合力充当向心力,然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基础题,难以程度适中.6.2017年,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
根据科学家们复原的过程,在两颗中子星合并前约100 s时,它们相距约400 km,绕二者连线上的某点每秒转动12圈,将两颗中子星都看作是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由这些数据、万有引力常量并利用牛顿力学知识,可以估算出这一时刻两颗中子星()A. 质量之积B. 质量之和C. 速率之和D. 各自的自转角速度【答案】BC【解析】本题考查天体运动、万有引力定律、牛顿运动定律及其相关的知识点。
双中子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频率f =12Hz (周期T =1/12s ),由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m 1r 1(2πf )2m 2r 2(2πf )2,r 1+ r 2=r =40km ,联立解得:(m 1+m 2)=(2πf )2Gr 3,选项B 正确A 错误;由v 1=ωr 1=2πf r 1,v 2=ωr 2=2πf r 2,联立解得:v 1+ v 2=2πf r ,选项C 正确;不能得出各自自转的角速度,选项D 错误。
【点睛】此题以最新科学发现为情景,考查天体运动、万有引力定律等。
7.如图甲所示,倾角45°斜面置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有一滑块通过轻绳绕过定滑轮与质量为m 的小球相连(绳与斜面平行),滑块质量为2m ,滑块能恰好静止在粗糙的斜面上。
在图乙中,换成让小球在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且θ≤45°,两幅图中,滑块、斜面都静止,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B. 甲图中斜面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 C. 乙图滑块受到的摩擦力可能沿斜面向下 D. 乙图滑块受到的摩擦力可能为零 【答案】BD 【解析】此时对滑块:选项A 错误;加图中以斜面和滑块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水平方向:f=Tcos θ,方向水平向左,故B 正确;由以上分析可知,当θ=45°时选项D 正确;当θ<45°时此时C 错误;故选BD.点睛:本题关键是先根据受力图得出球对细线的拉力,最后对滑块受力分析后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判断静摩擦力变化情况;同时要注意研究对象的灵活选择。
8.两个点电荷位于x轴上x1和 x2处, x1=- x2。
在他们形成的电场中,若取无限远处的电势为零, 则x轴上各点的电势如图中曲线所示。
根据图线提供的信息判断正确..的是()A. x=0处的电场强度为零B. x=0处的电场强度最大C. 两点电荷为等量异种电荷D. 将一点电荷自x1处沿x轴正向移到x2处的过程中,电荷所受的电场力先减小后增大【答案】CD【解析】荷,并且电势对称,故两电荷量等大,所以为等量异种电荷,C正确;在等量异种电荷连线的中点处,电势为零,但电场强度不为零,在连线上,电场强度先减小后增大,在中点处电场强度最小,即一点电荷自x1处沿x轴正向移到x2处的过程中,电荷所受的电场力先减小后增大,AB错误D正确.【点睛】关键是知道等量异种电荷电场规律,在其连线上,靠近电荷,电场强度增大,即中点电场强度为零,在其连线的中垂线上,电场方向垂直中垂线,指向负电荷,电场强度大小从中点向上下两侧递减,中垂线是一条电势为零的等势面.三、物理实验题9.某同学在一次“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用米尺测出接入电路部分的金属丝的长度为l=0.720m,用螺旋测微器测出金属丝直径(刻度位置如图所示),用伏安法测出金属丝的电阻(电阻大约为5Ω),然后计算出该金属材料的电阻率。
在用伏安法测定金属丝的电阻时,除被测金属丝外,还有如下实验器材料:A.直流电源(输出电压为3V)B.电流表A(0~0.6A,内阻约0.125Ω)C.电压表A(0~3V,内阻3kΩ)D.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20Ω)E.开关、导线等(1)从图中读出金属丝的直径为____________mm。
(2)根据所提供的器材,在虚线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____________。
(3)若根据伏安法测出金属丝的阻值为R x=4.0Ω,则这种金属材料的电阻率为_________Ω•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答案】 (1). 0.600; (2).【解析】【详解】(1)从图中读出金属丝的直径为d=0.5mm+10.0×0.01mm=0.600mm(2上,故总电阻大于10Ω小于5Ω,可见滑动变阻器可以用限流式;由于待测电阻的电阻值较小,电流表应用外接法,电路图如图所示:(310.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每次滑块都从斜面上由静止开始下滑,测出滑块每次下滑时遮光板到光电门所在位置的距离L及相应遮光时间t的值。
(1)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板的宽度d ,如图乙所示,则d = ______cm。
(2)为测出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本实验还需要测出或知道的物理量是______(填下列序号)。
A.滑块和遮光板的总质量mB.斜面的倾角θC.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3)实验中测出了多组L和t的值,若要通过线性图象来处理数据求μ值,则应作出的图象为_________;A. B.D. C.(4)在(3)作出的线性图象中,若直线的斜率为k,则关于μ值的表达式为μ= _____________。
(可用以上物理量的符号表示)【答案】 (1). 0. 225 cm (2). BC (3). B【解析】(1)主尺示数为 2 mm,游标尺上第5个刻度和主尺上某一刻度对齐,所以游标尺读数为:(2)B、C正确。
(3)B项正确。
(4)也可以用牛顿第二定律结合运动学公式进行处理;同时也要注意游标卡尺的读数问题。
四、计算题11.如图所示的半圆形轨道,该轨道是用内壁光滑的薄壁细圆管弯成,放置在竖直平面内,圆半径比细管内径大得多,轨道底端与水平地面相切,轨道在水平方向不可移动.弹射装置将一个小球(可视为质点)从a 点水平弹射向b点并进入轨道,经过轨道后从最高点c抛出。
已知小球与地面ab段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不计其他机械能损失,ab段长L=3m,圆的半径R=0.1m,小球质量m=0.01kg,轨道质量为M=0.19kg,g取10m/s2,求:(1)若v0=5m/s,小球从最高点c抛出后的水平射程.(2)若v0=5m/s,小球经过轨道的最高点c时,管道对小球的作用力.(3)设小球进入轨道之前,轨道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轨道自身的重力,当v0至少为多少时,小球经过c 点时,轨道对地面的压力为零.【答案】(1)0.6m.(2)0.8N,方向竖直向下.(3)6m/s.【解析】【分析】由动能定理得小球到达c点处速度,小球由c点做平抛运动,根据平抛运动规律求出小球从最高点c抛出后的水平射程;当小球通过c点时,要使轨道对地面的压力为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小球通过c点的速度大小,再由动能定理得小球初速度大小;【详解】解:(1)设小球到达c点处速度为v①小球由c②③联立①②③并代入数值,解得小球从最高点c抛出后的水平射程:(2)当小球通过c,方向竖直向下(3)设小球到达c点处速度为v c,由动能定理得④当小球通过c⑤⑥12.在如图所示的竖直平面内,物体A和带正电的物体B用跨过定滑轮的绝缘轻绳连接,分别静止于倾角θ=37°的光滑斜面上的M点和粗糙绝缘水平面上,轻绳与对应平面平行.劲度系数k=5 N/m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在O点,一端用另一轻绳穿过固定的光滑小环D与A相连,弹簧处于原长,轻绳恰好拉直,DM垂直于斜面.水平面处于场强E=5×104N/C、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已知A、B的质量分别为m A=0.1 kg 和m B=0.2 kg,B所带电荷量q=+4×10-6 C.设两物体均视为质点,不计滑轮质量和摩擦,绳不可伸长,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B电荷量不变.取g=10 m/s2,sin 37°=0.6,cos 37°=0.8.(1)求B所受静摩擦力的大小;(2)现对A施加沿斜面向下的拉力F,使A以加速度a=0.6 m/s2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从M到N的过程中,B的电势能增加了ΔE p=0.06 J.已知DN沿竖直方向,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求A到达N点时拉力F的瞬时功率.【答案】(1)f=0.4N (2)2.1336W【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题意,静止时,对两物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所得:对A有:m A gsin θ=F T①对B有:qE+f0=F T②代入数据得f0=0.4 N ③(2)根据题意,A到N点时,对两物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对A有:F+m A gsin θ-F′T-F k sin θ=m A a ④对B有:F′T-qE-f=m B a ⑤其中f=μm B g ⑥F k=kx ⑦由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关系得ΔE p=qEd ⑧由几何关系得x=-⑨A由M到N,由v-v=2ax得A运动到N的速度v=⑩拉力F在N点的瞬时功率P=Fv ⑪由以上各式,代入数据P=0.528 W ⑫考点:受力平衡、牛顿第二定律、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功率【名师点睛】静止时,两物体受力平衡,列方程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