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挑战及应对措施讲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4
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了哪些挑战?中国该如何应付?
经济全球化的定义:
从生产力运动的发展的角度分析,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过程。
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成统一整体,即形成“全球统一市场”;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规范经济行为的全球规则,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经济运行的全球机制。
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经济一统天下,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因此,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各地区相互融合成整体的历史过程。
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为:贸易自由化、生产国际化、金融全球化、科技全球化
贸易自由化,即各国间贸易障碍的减少,包括关税的不断降低和非关税壁垒取消。
生产国际化,即跨国公司全球投资发展导致生产国际分工的深化,跨国化生产成为当代世界生产的主要形式。
金融全球化,即各类国际性金融市场的形成和各种国际性金融机构的迅速发展。
科技全球化,即先进技术和研发能力的大规模跨国界转移,跨国界联合研发广泛存在。
经济全球化将给中国社会主义带来经济、政治、文化层面的全面挑战。
第一,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经济带来挑战。
主要体现在:全球经济波动有可能传导到国内,引起国内经济不稳定;经济全球化对政府作用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和挑战;对国家经济安全和自主发展能力有一定影响;对中国经济体质改个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对我国企业应对能力提出了挑战。
第二,经济全球化给中国政治体制带来挑战新的挑战。
目前,我国仍然十分缺乏治理国际事务的经验、高素质人才、风险防范机制、政治文化支持等等因素
条件,特别是全球性危机与我国政府应对危机的能力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反差。
这无疑加大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政治成本、政治压力、政治责任和政治负担,孕育和加剧着政治不稳定的风险和可能。
在我国新一轮政治体制改革中,这一系列新的挑战、风险、困难和不确定因素,都有可能引发、加剧和激化社会政治不稳定。
第三,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国文化与思想观念冲突,给中国文化带来挑战。
目前,新自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民族分离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外来文化思想,特别是资本主义民主政治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造成了直接的冲击、影响和渗透。
它们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人们尤其是青年人的价值观念、政治思想和政治信念的变化。
中国应该如何应付这些挑战?
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入WTO,利用WTO体制条件趋利避害。
经济方面:
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吸引国际资本等生产要素方面保持优势地位。
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已成为WTO的成员,各国相互开放市场,按照WTO 规则相互提供最惠国待遇,如果中国不能获得平等的待遇,就必然会在这种市场竞争中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
WTO的宗旨在于促进经济发展,这完全符合中国的根本利益。
WTO协定指出,这一组织的目的在于"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大幅稳定增长以及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和贸易","通过互惠互利安排,实质性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关系中的歧视待遇,从而为实现这些目标作出贡献"。
这表明,中国加入WTO后可以获得更有利的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外部环境。
我们不仅要坚持履行我们在协议中所作的各项承诺,而且要充分利用WTO所创造的有利的国际环境,为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服务。
政治体制方面:
发展中国家普遍实行开放型发展战略,按照国际市场竞争规则参与国际竞争;处于经济转型期的国家普遍采用市场经济体制,缩小了与世界经济的体制差异;即使是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也通过市场的自由化改革不断提高经济体系的效率。
因此,当代的国际竞争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已成为国家整体的竞争,说到底是体制竞争。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中国的市场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体制竞争力大大提高。
但是,市场经济体制仍很不规范,在按市场经济原则竞争的全球经济中仍然显得很弱。
我国迫切需要加快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以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WTO是按照发达市场经济的体制规则建立起来的,加入WTO实质上就是采用一套规范发达的市场经济规则来推进我国的改革,这将大大加速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从而加快适应全球化背景下的体制竞争。
WTO建立的是一个可监督的自由化竞争体系,它提供了成员方既能通过自由化获益,又能在必要时采取行动的风险防范机制。
成员方可以针对贸易伙伴的倾销行为启动反倾销程序,针对贸易伙伴的补贴行为实行反补贴税,为保障国内产业而暂时采取某些限制进口的紧急措施等。
中国也完全可能充分利用这种风险防范机制,在赢得经济全球化利益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可能的冲击与风险。
文化知识方面:
经济全球化加深了国际分工,特别是基于知识经济的国际分工。
知识经济不只是导致几个新兴产业的出现,而是经济结构的一场革命。
中国必须加快发展知识经济,才能避免在这场革命中落伍。
加入WTO,开放通讯市场,加速经济信息化,广泛开放服务业,等等,目的都在于加速中国产业结构的进步,从而争取在新的国际分工中处于有利地位。
否则,中国将长期停留在一般制造业甚至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际分工地位。
正如当年工业革命导致世界工业国与农业国的分工,并使后者长期以来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一样,信息革命正在形成世界"新经济"与"旧经济"的分工,这必将导致后者处于落后地位并难以身。
经济全球化所形成的是一个以自由竞争为本质特征的世界经济体系,对弱者的不利性是无疑的。
但是WTO的积极作用在于,它既维护了经济全球化的竞争规则从而强化了其竞争性,又通过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的优惠安排以
减少其相对不利性。
WTO协议中包含了对发展中国家较为有利的特殊安排,如可以进行与发达国家的非互惠安排;可以获得其他成员的特殊的差别待遇;各成员要通过扩大市场准入增加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机会;在采取国内或国际措施时保障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发展中国家实施各项协议有更长的宽限期;还可以得到各种履行义务培训性质的技术援助。
中国加入WTO的协议不同程度地有发展中国家的特点,这对于中国减少全球化的冲击具有积极的意义。
我们需要充分利用这些特殊安排加快提高我国的竞争力,同时还要深入研究WTO的各种例外条款,维护我国的经济安全,以最大程度地利用WTO规则,减少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冲击。
总的来说,经济全球化作为一个历史进程,是不可逃避的。
对于发展中的中国,参加经济全球化是手段,不是目的。
我们只是要通过经济全球化的手段,来达到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巩固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