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历史大复习第二编热点专题速查篇专题八世界格局变幻莫测-近现代国际关系的演变精讲

中考历史大复习第二编热点专题速查篇专题八世界格局变幻莫测-近现代国际关系的演变精讲

中考历史大复习第二编热点专题速查篇专题八世界格局变幻莫测-近现代国际关系的演变精讲
中考历史大复习第二编热点专题速查篇专题八世界格局变幻莫测-近现代国际关系的演变精讲

专题八世界格局变幻莫测——近现代国际关系的演变

,专题概述

国际关系是指国家与国家、国际组织间的关系,就其本质而言,国际关系是国际利益在某一时期的汇合。国际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国家利益是处理国际关系的根本原因和根本出发点。本专题头绪复杂,史实众多,要注意重大史实和历史事件的再认再现能力,把基础知识形成有序的知识线索。

,考点串讲

两次世界大战

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起止时间1914~1918年1939~1945年

战争双方三国同盟——三国协约轴心国集团——世界反法西

斯联盟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之间政治、经济发

展不平衡

性质帝国主义掠夺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重要事件

(1)开始:1914年7月,奥

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2)转折点:1916年凡尔登

战役

(3)1917年十月革命,俄国

退出一战,1917年美国参战

(4)结束:1918年,德国签

订停战协定

(1)全面爆发—1939年,德

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

宣战

(2)进一步扩大—1941年6

月,德国闪击苏联

(3)达全球规模—1941年12

月,日本偷袭珍珠港

(4)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

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

言》的签署

(5)转折点—1942年7月,

斯大林格勒战役

(6)第二战场开辟—1944年

6月,诺曼底登陆

(7)1945年苏美英召开雅尔

塔会议

(8)1945年5月德国投降,

欧洲战事结束

(9)1945年9月日本签订无

条件投降书,二战结束

结果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以轴心国的失败而告终

影响(1)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

灾难

(2)削弱了英、法等帝国主义

国家(美国除外)

(3)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

家苏联

(4)推动了亚非民族解放运动

(5)客观上促进了科技进步

(1)摧毁了法西斯主义,教育

了各国人民,争取和平、进

步的思想深入人心

(2)形成新的世界格局——两

极格局

(3)削弱了帝国主义力量,欧

洲衰落

(4)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发展

和国际社会主义力量发展壮

(5)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发

展世界格局

一战后

(1922 ~1939年)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背景一战后列强各国实力对比变化,战胜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调整其在欧洲、亚

洲的秩序

建立

1919年,协约国集团召开巴黎和会,签

订了《凡尔赛和约》及其一系列和约,

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凡尔赛体系确立了

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

1921年,华盛顿会议召开,签订了《九

国公约》等一系列和约,确立了帝国主

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评价,(1)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体系

(2)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为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短暂的稳定繁荣提供条件

(3)没有根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不能长期维持下去

瓦解,(1)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破坏了《九国公约》,华盛顿体系开始被打破

(2)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凡尔赛体系彻底崩溃

(3)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华盛顿体系彻底崩溃

二战后

(1955

~1991年),美苏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

背景,二战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形成,序幕:1946年,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开始: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马歇尔计划提出

正式形成:1949年北约建立

1955年华约成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实质,建立在美苏实力均衡基础上,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

影响,美苏争霸,世界局势长期不安宁;两大集团力量均衡,防止新的大战的爆发

评价,(1)雅尔塔体系原则上倡导自由、民主,对战后世界各国的和平运动和政治民主化进程起了推动作用,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2)雅尔塔体系是建立在美苏实力均衡基础之上的,事实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也产生了消极影响(如对朝鲜的北纬38度分界线,对德国的分区占领,美国单独占领日本等)

(3)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标志着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现代国际关系开始进入一个新阶段

冷战后

(1991

年至今),一超多强,

表现,苏联解体,美国霸主地位动摇,西欧日本崛起,第三世界国家崛起

标志,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决定

因素,经济实力

主要

障碍,霸权主义

各国间

关系,相互竞争,相互制约

世界

形势,总趋势走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政治上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经济上呈现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趋势

影响,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但霸权主义依然存在,经济全球化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一轮资本扩张,第三世界面临机遇与挑战,

形成

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两极格局结束,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暂时维持“一超多强”局面。一超多强:一超——美国;

多强——日本、欧盟、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

原因

①美国试图凭借其强大的国力称霸世界,建立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而其建立单极世界的企图遭到几乎所有国家的反对。②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的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

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世界重要的国际组织

名称建立时间性质(实质) 影响

三国同盟

(德意奥)

三国协约

(英法俄)

,

1882年

1907年,帝国主义军事集团,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导致一战的爆发

国际联盟

(国联),1920年,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维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工具,其宗旨是制裁侵略,维护和平,但被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国家操纵

轴心国集团

(德意日),1937年,帝国主义政治军事侵略集团,有利于法西斯的扩张,威胁世界和平,加速二战爆发

世界反法

西斯联盟,1942年,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大大增强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为反法西斯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