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专业课程设置表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专业课程设置表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专业课程设置表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专业课程设置表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专业课程设置表课

性质课

课程名称

课程编

学时数课

/

开课学期

10-11

学年

11-12

学年

12-13

学年

13-14学年

1 2 3 4 5 6 7 8

必修公

大学英语

(一)

GB2801

401

3

.

5

6

4

4

8

0 4

大学英语

(二)

GB2801

402

3

.

5

6

4

4

8

0 4*

大学英语

(三)

GB2801

403

3

.

5

6

4

4

8

0 4

大学英语

(四)

GB2801

404

3

.

5

6

4

4

8

0 4*

计算机基

GB2801

405

3

6

4

3

2

0 4

马克思主GB2801 3 440 3*

义基本原

406 8 8 思想道德

修养与法律基础GB2801

407

3

4

8

3

2

1

6

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GB2801

408

6

9

6

4

8

4

8

3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GB2801

409

2

3

2

3

2

0 2

体育(一)

GB2801

411 1

3

2

3

2

0 2

体育(二)

GB2801

412 1

3

2

3

2

0 2

体育(三)

GB2801

413 1

3

2

3

2

0 2

体育(四)

GB2801

414 1

3

2

3

2

0 2

形势与政策GB2801

415

2

8

4

4

2

4

2

2 2 2 2 2 2 2

军事理论与训练GB2801

416

3

3

2

3

2

2

职业生涯

规划与就业指导GB2801

417

2

3

2

1

6

1

6

4 4

专业选

外国文学

(一)

ZX2011

401

3

4

8

4

8

0 3*

外国文学ZX2011 3 440 3

修课(二)402 8 8 *

中国文学

批评史

ZX2011

403

3

4

8

4

8

3

*

训诂学

ZX2011

404

2

3

2

3

2

2

*

比较文学

ZX2011

405

2

3

2

3

2

2

*

美学

ZX2011

406

2

3

2

3

2

2

* 中国当前

文学

ZX2011

407

2

3

2

3

2

0 2

中国文化

概论

ZX2011

408

2

3

2

3

2

0 2

文体写作

ZX2011

409

2

3

2

3

2

0 2

应用写作

ZX2011

410

2

3

2

3

2

0 2

朗诵与口

语表达

ZX2011

411

1

3

2

0 32 2

影视文学

ZX2011

412

2

3

2

3

2

0 2 书法

ZX2011

413

1

3

2

3

2

0 2

毕业论文

写作与指

ZX2011

414

2

3

2

3

2

0 2

专业基础

现代汉语

(一)

ZB2011

401

2

3

2

3

2

0 2

现代汉语

(二)

ZB2011

402

3

4

8

4

8

0 3*

写作概论

ZB2011

403 2

3

2

3

2

0 2

文学概论

ZB2011

404 4

6

4

6

4

0 4*

古代汉语(一)ZB2011

405

3

4

8

4

8

3

*

古代汉语(二)ZB2011

406

3

4

8

4

8

0 3*

专业主干课

语言学概

ZB2011

407

2

3

2

3

2

0 2* 中国古代

文学史(含

作品选)

(一)

ZB2011

408

4

6

4

6

4

4

*

中国古代

文学史(含

作品选)

(二)

ZB2011

409

3

4

8

4

8

0 3

中国古代

文学史(含

作品选)

(三)

ZB2011

410

4

6

4

6

4

4

*

中国古代

文学史(含

作品选)

(四)

ZB2011

411

3

4

8

4

8

0 3*

中国现当

代文学史

(含作品

选)(一)

ZB2011

412

3

4

8

4

8

3

*

中国现当

代文学史(含作品选)(二)ZB2011

413

2

3

2

3

2

0 2*

中国现当

代文学史(含作品选)(三)ZB2011

414

2

3

2

3

2

2

*

中国现当

代文学史(含作品选)(四)ZB2011

415

3

4

8

4

8

0 3*

中综合实践课教育实习

ZB2011

416

8

1

2

0 0

1

2

0 毕业论文

ZB2011

417

8

1

2

0 0

1

2

教师教育课

当代教育

JY2011

401

3

4

8

4

8

3

*

学与教的

心理学

JY2011

402

3

4

8

4

8

3

*

语文教学

JY2011

403

2

3

2

3

2

0 2

教师口语

JY2011

404

2

3

2

3

2

0 2

现代教育

技术

JY2011

405

2

3

2

3

2

0 2

研究性学JY2011 2 330 2

习指导与

管理

406 2 2 教师专业

能力训练与行动研究JY2011

407

1

2

4

8 0

1

6

1

说明:

1、带“*”的课程表示考试课,不带“*”的课程表示考查课。

2、蓝色显示“X”的课程表示该课程没有达到本专业的标准理论周数,“X”后面的数字表示具体的理论周数。

东北师范大学师范专业学生培养方案

东北师范大学师范专业学生培养方案为落实国务院《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实行)的通知》[国办发〔2007〕34号]文件精神与温家宝总理视察我校的指示精神,为培养出优秀的基础教育师资,引导学生乐于从教、终身从教,特制定师范专业学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与培养思路 东北师范大学师范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引导和促进学生成为有见识、有能力、有责任感的自主学习者,培养其成为有理想、有抱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且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中学教师,为其成为教育家奠定坚实基础。 具体地说,要培养我们的学生,具有“高尚的师德修养、扎实的专业知识、高超的教育技能、宽阔的学术视野、先进的教育理念、独立的研究能力”。 为实现师范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学校确定了“宽口径、厚基础、精专业、强能力”的培养思路。 二、课程体系 东北师范大学坚持“专业教育与教师职业教育高度融合”的师范大学模式。师范专业的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教师职业教育课程三大模块构成。三大模块课程相互交叉,三类教育课程相互融合,将教师教育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中。 (一)通识教育课程(50学分) 通识教育课程是专业教育课程与职业教育课程的基础。其目的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公民教育,使学生了解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艺术等方面的基本思想,形成学科知识的整体观念,促进不同学科知识及其思维方式的互动与迁移;使学生具备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为学生终身学习与全面发展、为学生未来从事教师职业奠定必要的基础。 根据我校师范生培养目标和通识教育课程目标,学校规划通识教育课程由必修课(以下称“通修课”)和选修课(以下称“通选课”)组成。通修课学分约占4/5(40学分左右),通选课学分约占1/5(10学分左右)。 通修课由思想政治理论课、健康体育与国防教育课、交流与表达课、数学与信息技术课四大类课程组成。 思想政治理论课、健康体育与国防教育课参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执行。 交流与表达课包括写作课与大学外语。写作课的主要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表

课程体系建设总结分析报告

课程体系建设总结分析报告

课程体系建设总结分析报告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主动适应市场对人才发展需求,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方向。按照“校院合作、工学结合、以岗位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思路,以“共建共管、互利双赢”为原则,系统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专业依托行业企业的优势资源,破解专业建设过程中的瓶颈,形成以“1个中心、4个模块、4个阶段”为特点的“梯进式144”人才培养模式。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瞄准职业岗位,按岗位标准要求设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职业岗位能力的需求,构建课程体系,确定教学内容;围绕职业岗位能力组织实施教学,实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岗位的一致性,实现专业教育与行业教育、岗位教育有机结合,学生与行业、岗位、社会“零距离”接触,使学生在真实的岗位环境中训练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素养。 (一)以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构建“基于工作岗位”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针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存在的“宽而不精、学而不专”的问题,我们瞄准人才市场的发展需求,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上,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依据检验行业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兼顾医疗卫生大行业就业岗 位迁移,构建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基于工作岗位”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专业建设实践,逐步形成以校企双赢为基础的“梯进式144”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主动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确定医学检验人才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 医学检验专业是面向医疗卫生技术行业的通用型、宽口径专业,具有专业涉及面广、毕业生就业面广的特点,但普适性的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存在学习内容全面但不深入、学生学无专长的问题。因此,如何提高毕业生的岗位适应 性,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是专业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以临床检验为核心职

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师范类)人才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师范类)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现代教育观念,具备较强的汉语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审美鉴赏能力以及社会交际能力,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中小学语文教师以及其他能在企事业单位胜任高级文秘、新闻宣传、职业培训、社区文化等岗位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专业基本训练,初步具备从事教育、文秘、宣传、管理等相关职业所需要的基本素养和基本能力,特别是能说会写与交际能力,能够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并富有创新精神。 具体规格要求是: 、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科学发展观,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 、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动态,具有正确的文艺观点、语言文字观点,并具有正确运用古今语言文字材料的能力以及对古今文学作品进行审美鉴赏的能力;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并具有一定的应用能力;掌握一门外语。 、具有适应社会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具有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具有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具有良好的口语和书面语表达能力,普通话水平达到二级乙等以上,使用规范的汉语言文字;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社会调查、论文写作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热爱教育事业,熟悉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具备教师的基本素养、基本技能以及施行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新课程教学的能力。 、具有在教育部门以外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字工作、宣传工作、管理工作、职业培训、社区文化服务的基本能力。 、具有健康的体魄、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 、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主干学科 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 四、主要课程 本专业课程依据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设置,主要课程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写作、文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国文学批评史、语文教学论。 五、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本专业主要实践教学环节有:教育实习、毕业论文、学年论文、微格教学训练、素质拓展与创新、军训、暑期社会实践、系部课外实践活动。见表四。 六、学制 学制:四年,修业年限为年。 七、授予学位 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西安翻译学院各专业主要课程一览表

西安翻译学院各专业主要课程一览表 类型 层次开设院系专 业 名 称 专业代码主要课程 计划内本科外国语学院英 语 050201 基础英语、英语听 力、英语口语、英 语写作、英语泛 读、高级英语、英 汉、汉英翻译、英 语语言学、英美文 学等。 日 语 050207 基础日语、高级日 语、日语视听、日 语口语、日汉翻 译、日语写作、日 本文学选读、日本 概况等。 德 语 050203* 基础德语、语言训 练、德语听说、德 语写作、德语泛 读、德语国家概 况、德语语法难 点、高级德语、德 汉-汉德翻译、口 译、德国文学作品 选读等。 #p#分页标题#e# 计划内本科经济管理学院财 务 管 理 110204 基础会计学、微观 经济学、宏观经济 学、统计学、管理 学、审计学、市场 营销、中级财务会 计、中级财务管 理、高级财务管 理、资产评估、财 务分析、管理信息 系统、投资学等。国 际 020102 微观经济学、宏观 经济学、国际经济

经济和贸易学、计量经济学、世界经济概论、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结算、货币银行学、会计学、统计学等。 人力 资源管理110205 管理学、人力资源 管理学、微观经济 学、宏观经济学、 统计学、基础会计 学、社会保障制 度、经济法、财务 管理、劳动关系管 理、市场营销学 等。 市 场营销110202 微观经济学、宏观 经济学、管理学、 货币银行学、经济 法、基础会计学、 统计学、财务管 理、市场营销学、 消费者行为学、广 告管理、市场调查 和预测、服务营销 学、物流管理等。 计划内 #p#分页标题#e# 本科信息工程学院 电 子 信 息 科 学 和 技 术 071201 电路原理、模拟电 子线路、高频电子 线路、数字电路及 逻辑设计、通信原 理、信号和系统、 微机原理和接口 技术、数字信号处 理、自动控制原 理、计算机网络和 通信、天线和电波 传播等 计 算 机 科 学 和 技 080605 电路原理、线性代 数、模拟电子线 路、概率论和数理 统计、数据结构、 计算机组成原理、 数字电路和逻辑 设计、汇编语言程

各本科专业课程设置

020110 国际贸易专业(独立本科段)(专业代号020110) 主考学校:厦门大学 学习课程: 毛泽东思想概论、企业经济统计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实践)、企业会计学、外刊经贸知识选读、外贸英语写作、国际市场营销学、涉外经济法、国际运输与保险、外经贸经营与管理、世界市场行情、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线性代数(经管类)、国际商务英语、毕业论文 加考课程: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国际金融、基础英语、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一)、国际商法。 020208 市场营销(独立本科段)(专业代号020208) 主考学校:福建农林大学 学习课程: 毛泽东思想概论、英语(二)、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实践)、企业会计学、国际市场营销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金融理论与实务、消费经济学、市场营销策划、商品流通概论、国际商务谈判、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线性代数(经管类)、毕业论文; 加考课程: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基础会计学、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谈判与推销技巧。 020216 电子商务(独立本科段)(专业代号020216) 主考学校:厦门大学 学习课程:毛泽东思想概论、英语(二)、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实践)、网络营销与策划、网络营销与策划(实践)、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互联网数据库、互联网数据库(实践)、电子商务与金融、电子商务与金融(实践)、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实践)、数量方法(二)、商法(二)、电子商务法概论、电子商务安全导论、电子商务安全导论(实)、毕业论文(答辩); 加考课程: 经济学(二)、电子商务概论、电子商务概论(实践)、网页设计与制作、网页设计与制作(实践)、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实践)、计算机网络管理。 020229 物流管理(独立本科段)(专业代号020229) 主考学校:集美大学 学习课程: 毛泽东思想概论、政治经济学(财经类)、英语(二)、经济法概论(财经类)、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线性代数(经管类)、物流企业管理、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物流案例与实践(二)、库存管理(二)、 采购与供应管理(二)、运输管理(三)、仓储管理(二)、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软件操作、毕业论文(答辩)。 050201 英语本科段(专业代号050201) 主考学校:福建师范大学 学习课程: 毛泽东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英语翻译、高级英语、口译与听力、英语写作、英美文学选读、

汉语言文学课程教学大纲全集

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An 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s 课程编号:0122220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 先修课程:现代汉语 后续课程:古代汉语及语言学选修系列课程 总学分:2学分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重点介绍语言的性质、结构规律、演变规律以及语言与文字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比较系统地掌握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有关技能,了解现代语言学流派和动态,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提高语言理论水平、进一步学习和深入研究其他语言课程奠定必要的语言理论基础。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绪论(2学时) 一、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 二、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三、语言学的功用 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2学时) 第一节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一、语言和说话 二、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 三、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第二节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一、思维离不开语言 二、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 三、思维离不开语言的实验根据 四、关于聋哑人的思维 五、思维能力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是各民族不同的 六、人类思维在机器中的再现。 本章重点:语言与言语的联系与区别,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思维的类型,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工具。 本章难点:作为人类的交际工具,语言与文字以及其他交际手段的重要性比较;思维与语言的关系。 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4学时) 第一节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 一、什么是符号?为什么要用符号来交际? 二、符号应该具备的条件 三、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 第二节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一、语言的层级体系 二、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第三节语言系统是人类特有的 一、语言能力 二、语言是其他动物和人类之间无法逾越的鸿沟 三、人类语言和所谓动物“语言”的根本区别 本章重点:符号的构成及特点,语言符号的形式与意义,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语言层级体系的含义,语言符号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人类语言与动物“语言”的区别。 本章难点:语言层级体系中层与级的含义,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在语言系统中的体现。 第三章语音(4学时) 第一节语音研究的诸方面 一、语音的最小单位 二、音标 三、应该从哪些方面去研究语音 第二节音响 一、语音四要素 二、音质的音响分析 三、研究音响的仪器 第三节发音 一、发音器官

机电一体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机电一体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职业教育的教学现状迫切需要实施课程体系改革。一是课程体系的陈旧,造成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与就业的联系不够紧密,就业市场对中职学校毕业生提出新的要求,学生感觉学不到实用的东西;二是从学生学习现状来看,学生的学习基础普遍比较弱,学习内容脱离学生实际基础,致使学生听不懂,学不会,大部分时间只好在课堂上睡觉,满足不了现代教育理念以人为本的要求。以至于造成学生“学不懂,用不上,留不住”。教师感觉“课堂秩序难以维持,教学效果难以提高,劳动得不到认同。”因此要结合实际探索以职业技能为主线,以职业能力分析为切入点,以就业为导向,以“必需、实用、够用”为依据的新型课程体系。 一、课程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 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型应用人才的战略部署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规划纲要(2010—2020)》的具体要求,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遵循“加强实践、注重应用、增强素质、培养能力”的原则,以建设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为先导,以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为前提,以课程内容和教材建设为核心,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以教材和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为依托,以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有计划、有目标、分阶段、分层次地开展建设工作,构建“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理念先进、学生技能一流”的课程教学体系。 面向市场,面向企业,立足瑞安,服务机电行业,借鉴其它地方课程改革的有效经验,面向社会,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形成具有我校特色、充满活力的课程体系,提高我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育质量,为“瑞安经济”和“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二、课程体系建设的意义和目标

池州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现代汉语(1)试题(A)

池州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现 代汉语(1)试题(A) 池州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现代汉语(1)试题(A) 题号得分 一、判断题(下列各题,你认为正确的,请在题后的括号内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10分。) 1、气流从鼻腔里出来,发出的音是鼻化音。 () 2、凡韵腹是u的韵母属于合口呼韵母。 () 3、s与sh的区别在于发音部位不同。 () 4、古入声在普通话中已经分别归入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中了。 () 5、汉语的音节可以没有声母、韵头和韵尾。 () 6、声调决定于绝对音高。 ()

7、轻声能成为一个独立的调类。 () 8、一般说来,汉字是一个字一个音节,因此汉字属音节文字。 () 9、汉字字体演变总的趋势是简化。 () 10、推广普通话就意味着一定要消灭方言。 () 得分评卷人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通行地区最广、使用人口最多的方言区是区。 2、音高、、音长、是语音物理属性的四个基本要素。 3、舌面前、半低、不圆唇元音是,舌面后、高、圆唇元音是 4、韵头或韵腹是u的韵母,叫呼韵母。 5、“桌子”在现代汉语中为单义词,“table”在英语中为多义词,说明了词义具有。 6、从词汇材料的角度对语素进行分类,以语素的为标准进行分类最有价值,按照这个标准语素可以分为和两种。 7、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是词。 8、词的转义只要是通过和两种方法产生的。

9、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系统,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三、单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得分评卷人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括号内。多选不给分。每题1分,共 10分) 1、音高主要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 A、频率 B、振幅 C、持续时间 D、形式 2、下面词语中,两个音节韵母相同的一个词是()。 A、经营 B、坦荡 C、神圣 D、现象 3、下面词语中,两个音节声母不全是l的一个词是()。 A、奴隶 B、老练 C、理论 D、力量得分评卷人系专业年级姓名学号 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 4、下列几组汉字中都是齐齿呼韵母的一组是()。 A、制、泥、李、鸟 B、严、亚、牛、有 C、药、条、日、米 D、词、 七、一、也 5、下面词语中,第一个音节应变读为35的是()。 A、打听 B、打扫 C、打工 D、打球 6、甲骨文通行的年代是()。 A、秦代 B、汉代 C、西周 D、商代 7、下面哪个表中的字为不规范汉字()。 A、《简化字

汉语言文学就业前景

汉语言文学就业前景 一、专业概述 1、本专业主要培养掌握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可在科研机关、高等院校从事研究、教学工作。有的可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可适宜在党政机关,包括报刊宣传、新闻出版、影视文化、互联网、对外交流以及其他企事业部门从事文言文字工作的专门人才。 2、本专业主要培养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或与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专门人才。要求学生达到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和鉴赏能力,较强的写作能力、古籍阅读能力。 3、如果你的学习非常优秀,或者你在校期间在权威杂志上发表过文章的话,毕业之后你可以选择出国教书。 二、专业综合介绍 1、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中国大学史上最早开设的专业之一,是老牌专业,也是基础专业,出现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汉语言文学专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一些师范类大学要为中国语文教学培养教师开设本专业,综合类大学在中文系或文学院也普遍设有这一专业,即使是专业性较强的学校,如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也设有中文系。一个多世纪以来,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了一大批知名学者、教授、作家、记者、剧作家,对中国人文学科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2、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和研究的课程一般分为三类:一是必修的大学公共课程,二是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另外,各个学校还会根据本校教师的治学专长,开设一些选修课,比如古典文学方面的某个作家研究,如对杜甫、李白、苏轼、李清照等比较著名的作家所开的专题,某部作品研究的专题,某种文体及流派研究等。在现当代文学、文艺理论、戏剧、语言等几个方面也会开设和专业相配合的一系列的选修课程,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有侧重的进行选修。汉语言文学专业由于开设历史较长,前人的研究及今人的开拓,所积累下来的知识很多,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学习有很大帮助。现在,很多学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针对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与文字处理有关的工作这一客观现实,大都开设了中文信息处理方面的课程,使学生掌握办公自动化方面必需的技能。学生通过专业学习,不但可以丰富语文知识,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而且可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毕业生在文字工作方面能得心应手。 三、专业教育发展状况 1、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我国高校中文系的主干专业,最早设立这一专业的是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简称中文系),其前身为京师大学堂的中国 文学。1910年3月31日,京师大学堂分科大学成立“中国文学门”,正式作为文科的一个教学建制。这是我国最早的中文系,其建立标志着中国语言文学开始形成现代的一门独立学科,这之后较早设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高等学府还有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复旦大学中文系等,其间这一学科在研究和教学中曾涌现过鲁迅、胡适、刘半农、沈从文、王力、废名等大批著名学者。 2、建国以后,一方面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很快;另一方面随着民智的启发,文化受到重视,一时间很多高等都开设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如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厦门大学、

论师范大学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论师范大学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摘要:随着传统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的转型,构建新型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是摆在新转型师范大学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教师教育课程的设计要以增加学生选择的可能性和机会为导向,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适应学分制管理。为此,以“4+0”为主要形式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理想结构是领域+模块+科目。 关键词:师范大学;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近年来,随着教师专业化的浪潮和如火如荼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传统的师范教育正逐步向有全新内涵的教师教育体系转型。在这种背景下,构建一个与各师范院校自身定位、服务领域以及办学条件相一致并有自身特色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是一个摆在新转型师范大学面前的具有战略意义的课题,对其进行思考和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 一、传统师范教育课程的弊端 在师范教育课程体系的设计上,通常有五种取向:学科取向、实用取向、技术取向、个人取向、社会批判取向。[1]以往,师范教育

课程体系多以学科为取向,把课程目标设定为获取系统完整的教育学科知识,其基本结构是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法+教育实习,大体开设于大三、大四两年,约占师范院校总课时的10%-12%。这样的课程设置存在着诸多不足,尤其在教师专业化的背景下,表现得尤为明显。其主要问题是:其一,教育类课程设置简单化。本来,“教育学的概念中所有的因素不应该被视为‘给定的’或‘既定的’;教育的意义必须到教育的实际生活中去寻找……”[2]。教育类课程应以实践为取向。然而,以往的教育类课程学科本位色彩严重,一味以习得逻辑化、体系化的教育学科知识为目标,未能很好地解决为什么要学教育学科知识、学什么样的教育学科知识以及学它干什么的问题。这就使得师范院校毕业生分配到中学以后,短期内无法适应新的环境与工作,其有关的教育学科知识在新情境中难以派上用场,出现了毕业以后还需要接受在职培训才能胜任教学工作的现象。其二,教育类课程在师范院校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在师范院校,教育学科多被简单地定位为“公共课”(而不是专业课),在学科体系中被边缘化,学科教学法在各学科专业课程结构中也处于从属地位,教育实习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其三,不能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师范性”与“学术性”之争。所有系(科)都要进行学科建设,但同时又要抓师范教育,结果是顾此失彼、相互埋怨,不能对教师教育作出专业性的思考。其实,师范大学对上述问题早已有所察觉,诸如提高教育类课程的实用性、加强教育实习环节、重视师范生的教师基本技能的培养等尝试和建议都是为试图消减其弊端而作出的努力,但由于缺乏对学生终身发展、

1 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具备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在饭店、景区、旅行社等一线工作的初中级服务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围绕这一目标,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必须以职业需求为导向。 一、指导思想 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要求,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必然要求有相应的课程体系作为支撑,这种课程体系的构建要把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放在第一位的,也就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来构建课程体系,实现人才培养目的。 二、建设目标 制定出适合“双元主体重德强能三入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根据“三入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积极探索以各种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改变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方性和职业性。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从而构建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双元主体重德强能三入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这是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培养适应岗位职业能力人才的实际需要,更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内涵建设的需要。 三、建设思路 根据“双元主体重德强能三入递进”的人才培养方案,依托区域内与学校有长期实训合作关系的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饭店等旅游企业,对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需求情况作深入调研,同时对本专业已毕业学生进行跟踪调研,了解社会对本专业人才需求的状况,确定企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从企业真实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出发,将真实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性工作任务的思路。通俗一点说就是从事企业某一工作岗位,完成该岗位典型的工作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都需要学校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对之进行培养,使学生一毕业就

050101汉语言文学专业

050101汉语言文学专业

汉语言文学专业 专业简介 学科:文学 门类:中国语言文学类 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专业 本专业主要培养掌握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可在科研机关、高等院校从事研究、教学工作、有的可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可适宜在党政机关,包括报刊宣传、新闻出版、影视文化、互联网、对外交流其他企事业部门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专门人才。 专业排名 排名学校 名称 等 级 排 名 学校 名称 等 级 排 名 学校 名称 等 级 1 北京 师范 大学 A + 27 厦门 大学 A 53 深圳 大学 A 2 北京 大学 A + 28 西北 师范 大学 A 54 重庆 师范 大学 A 3 四川 大学 A + 29 广西 师范 大学 A 55 广州 大学 A 4 复旦 大学 A + 30 安徽 师范 A 56 山西 大学 A

大学 5 山东 大学 A + 31 西北 大学 A 57 哈尔 滨师 范大 学 A 6 南京 大学 A + 32 清华 大学 A 58 青岛 大学 A 7 中山 大学 A + 33 渭南 师范 学院 A 59 河北 大学 A 8 华中 师范 大学 A + 34 上海 大学 A 60 扬州 大学 A 9 福建 师范 大学 A + 35 浙江 师范 大学 A 61 通化 师范 学院 A 10 上海 师范 大学 A + 36 天津 师范 大学 A 62 延边 大学 A 11 华东 师范 大学 A + 37 中央 民族 大学 A 63 济南 大学 A 12 浙江 大学 A + 38 江西 师范 大学 A 64 安庆 师范 学院 A 13 苏州 大学 A + 39 安徽 大学 A 65 湖北 大学 A

音乐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临河一职音乐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临河一职音幼分校编制 负责人:张红

一:音乐专业行业背景和社会需求分析 1.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高校选拔人才方式方法也逐渐清晰明朗。在社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各方面人才需求大幅增加,人们逐渐理解音乐的重要性。美音乐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在这种形势下,许多高校适应社会的需要增设了音乐专业。音乐不再是冷僻学科,因而受到很多家长和学生追捧,认识到学习音乐将是通向大学殿堂的又一条通道。音乐专业的考试,对于学生来说不是简单的唱歌或者乐器演奏,而是基于一定的文化基础上。不仅专业课考试要求是非常高的,而且在各个高校依据培养人才的侧重不同,在高考录取时也不仅是有一定文化课分数就可以了,每年对学生的专业课和文化课逐年增加。全国设置音乐专业院校越来越多,音乐学院从原来的八所增加到现在的十所,各大综合类大学都开设了音乐专业并且招生数量也大大增加。。进入同样的重点大学,音乐生比普通文理科学生的文化课要求相对较低,这是音乐专业的高考优势之一。 2.音乐类大学生毕业就业机会远远优于文理科毕业生,学习音乐具有更广阔的就业前景。现代化的过程是一个极高度的工业发展史,在这个进程中,世俗化是其内在应有的现象,尤其体现于城市中的流行音乐;这种伴生的流行音乐的生长与发展又必然依赖现代传播媒体以及高技术,因此,音乐学与大众传媒的结合已经成为现今音乐领域的主要运行方式,从而成为该专业毕业生值得探索和发展的重要领域。

音乐学专业主要到高、中等专业或普通院校、社会文艺团体、艺术研究单位和文化机关、出版及广播、影视部门从事教学、研究、编辑、评论、管理等方面工作。 3.通过学习音乐可以使学生拓宽就业路子,扩大就业选择的机会,即使将来毕业不从事音乐工作,更多的单位还是愿意接受那些有音乐基础和一技之长的学生,因为他们的整体素质、鉴赏能力、审美能力、动手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比一般学生思路开阔,思想活跃,更有力于将来的发展。 总之随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传播手段日新月异的进步,各种不同风格和体裁的音乐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成为当代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民众审美需求的日益提高及国家对艺术文化的重视、推广,人们对音乐的审美需求不断增加各类音乐专业人才将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音乐类专业人才就业前景看好,社会需求旺盛。 二:就业方向和职业能力分析 音乐表演专业就业前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日益相互交融,音乐艺术已逐渐成为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培养全面发展型(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综合型(具备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创新型(具备音乐创造以及通过音 乐教学来启发和促进创造精神发展的能力)的音乐人才。探寻适合我 国发展状况的高校音乐教育模式,是当前音乐教育面临的重要工作任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什么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什么 培养什么人 提到语言文学,大家会想到中学语文课上讲过的作家,如老舍、鲁迅、冰心、巴尔扎克,想到《社戏》、《论语》、《祝福》这些经典作品。的确,这些不仅是中学语文课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主干课程要讲到的内容。但中学语文,尤其是高中语文,是以单篇课文作为切入点,讲解其中涉及的字、词、语法现象、修辞现象、文化常识等相关内容,侧重点是学习语言基础知识,文学基础知识。而汉语言文学专业则在此基础上学习更为深入的内容。汉语言它包含了语言和文学两个领域。从语言的角度看,包括了古代语言和现代语言,比如古代汉语和现在汉语;从文学的角度看,可以按照中国和外国、古代和现代这些地域和时间范畴划分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外国文学等不同课程。每门课程都自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有明确的学习内容,学习语言现象或者文学现象在不同时期的发展脉络、走向和流变规律,涉及的是各个领域内更为系统和宏观的、具有史论性质的内容。把这些课程按照语言和文学这两大部类放置在一起,就构成了汉语言文学专业。 在当下,中文专业不是受人青睐的热门专业,这与社会、时代因素和人们对它的认识不无关系。有些人认为学习中文出路窄,就业难。还有人认为中文系是培养作家的,作家这个职业缺乏稳定性,生活难以得到保障。这些认识都有失公允。 不可否认,我国当代的不少作家确实有过中文系的求学经历和专业背景,但二者并不能划等号。文字能力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最基本的素质。文字能力包括了文字处理能力和文字写作能力。例如,担任编辑,需要的是文字处理能力。担任记者,需要的是文字写作能力。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目的并不止于此,它通过教授给学生一系列语言和文学方面的基础课程,意在让学生具有扎实的语言、文学理论功底,具备良好的写作能力,毕业后能够在新闻出版、文艺宣传、教学科研等文化研究单位,从事编辑、采写、企宣、文案、教师等与专业基础尤其是文字能力密切相关的工作。这,才是中文系真正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 目前,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综合性和师范类高校都设有中文系或是文学院。不同学校中文系本科学习的专业方向不尽相同。北京大学中文系分为语言、文学和古典文献学三个方向;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下设文学、影视文学和语言三个方向;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分为师范和非师范两个大部类,非师范类又具体分出涉外文秘、影视文学和比较文学三个专业。方向选择始于大一新生入学后,以个人兴趣为主,院系调剂为辅。但不论哪个方向,学科基础课都是一样的。只有到了大三,才会针对每个专业方向的特点,有区别地开设不同的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供学生选择。 开设哪些课程 汉语言文学专业都开设哪些课程?这些课程有都什么内容?下面,我就做一下介绍。

汉语言文学师范实习生自我鉴定五篇

汉语言文学师范实习生自我鉴定五 篇 此刻每个我遇见的笑着的人,他们都不曾因为苦而放下,他们只因扛而成长。谁不期望自我活得简便,没有压力,一切随性,但如果你真的那样去做的话,你会发现这个世界都在和你作对。如果有一天你真的觉得自我简便了,那也不是因为生活越来越容易了,而是因为我们越来越坚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汉语言文学师范实习生自我鉴定五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汉语言文学师范实习生自我鉴定篇1 心海飞狐,乃郑州大学经贸管理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将于20__年6月毕业。 几年大学,匆匆而逝。刚入校门的我意气风发,激昂文字,指点江山,回想起来宛若昨日。如今要与学生时代作别,每想及就业,便难以自持,心中生出颇多感慨。自知才疏学浅,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决非易事,但向以“乐天派”自耀的我怎甘就此认输,遂做毛遂自荐。

在校期间自甘寂寞,潜伏浩瀚之学海,追索学业之精湛,上下求索以实现理想抱负。通过不断的学习,我在专业知识及个人能力等方面都获益匪浅。积极投稿,参加自考,制作网页,在学习中养成了严谨、务实的作风,在思辩中求严密,于理性中求自身之成熟。求知之余积极加入学生社团,多次主持、参加文艺演出,进行社会实践,使自己有了较强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十年寒窗,已欠父母太多太多,报恩之切,自立之须,我当早日走向社会,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大学三年的学习生活和大量的社会工作,形成了我冷静自信的性格和参与社会竞争的勇气,这将使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和期望。由此,我有理由相信,除了专业,我还可以做得更多,做得更好! 毕业之后我愿从事秘书文员,新闻采写,报纸编辑,网页制作,平面设计,教师等工作。虽然我可能并不具备足够的工作经验,但只要给我机会,相信能够很快掌握相关技能,胜任这些工作,在您领导的这个精诚团结、锐意进取的集体中竭尽全力,风雨同舟,共铸辉煌。 汉语言文学师范实习生自我鉴定篇2 本人吃苦耐劳,勤勤恳恳,对事情认真负责,与人相处和平;做事谨慎细心,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性格乐观开朗,有亲和力;原则性强,戒骄戒燥,性格沉稳;兴趣广泛,喜欢结交朋友,有很强的责任心和进取心。

资源环境科学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 代码课程名称 总 学 分 总 学 时 课 学 时 理 论 教 学 实 验 实 习 其 他 荐 学 期 备注通识教育课程 公共课程类 必修课 须修满全部 TH000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0 48 48 32 16 2 TH00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0 48 48 32 16 4 PE001体育(1) 1.0 32 32 32 1 PE002体育(2) 1.0 32 32 32 2 PE003体育(3) 1.0 32 32 32 3 PE004体育(4) 1.0 32 32 32 4 TH004军事理论 1.0 16 16 16 2 TH02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0 48 48 48 1 TH029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3.0 48 48 48 3 总 17.0 336 336 176 160 选修课 英语选修课。全部修业期间需修满6学分,且需达到学校英语培养目标基本要求,多修读学分计入个性化。 EN061大学英语(1) 3.0 48 48 48 1 EN062大学英语(2) 3.0 48 48 48 1 EN063大学英语(3) 3.0 48 48 48 1 EN064大学英语(4) 3.0 48 48 48 1 EN065大学英语(5) 3.0 48 48 48 1 总 15.0 240 240 240 通识核心类 最低要求为12学分。须在该4个模块课程中各至少选修1门课程或2学分。其余学分可在4个模块课程中任意选修。 各类别学分要求如下 工程科学与技术 2.0

课程 代码课程名称总 学 分 总 学 时 课 学 时 理 论 教 学 实 验 实 习 其 他 荐 学 期 备注 人文学科 2.0 社会科学 2.0 自然科学 2.0 通识教育实践 必修课 须修满全部 XP004新时代社会认知实践 2.0 32 32 4 28 2 总 2.0 32 32 4 28 专业教育课程 基础类 必修课 须修满全部 CA150无机与分析化学 4.0 64 64 64 1 MA077线性代数(B类) 3.0 48 48 48 1 MA080高等数学(A)(1) 6.0 96 96 96 1 CA239有机化学(1) 4.0 64 64 64 2 EV002环境化学(A类) 2.0 32 32 32 2 MA081高等数学(A)(2) 4.0 64 64 64 2 MA119概率统计 3.0 48 48 48 2 PH003大学物理(B类)(1) 3.0 48 48 48 2 AB207生态学 2.0 32 32 32 3 BI115普通生物学 3.0 48 48 48 3 BI144生物化学 3.0 48 48 48 3 CA240物理化学(1) 4.0 64 64 64 3 CS154程序设计思想与方法(C++) 3.0 48 48 48 3 PH004大学物理(B类)(2) 3.0 48 48 48 3

汉语言文学的职业前景分析

汉语言文学的职业前景分析 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是中华民族用来了解中国历史,研究中华文化的一门工具。根据调查显示,自各高校建校以来,几乎有80%的高校建立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科,并且每年都以稳定的比例吸纳新生,有相当一部分人将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进入高校以后的学习方向,而我也为自己可以选择这样的一个专业而感到自豪和骄傲。但是在这之前我和很多人一样都并不了解自己所学的这个专业,也没有了解一些相关的信息,对自己的职业前景很迷茫。现在才知道作为一名汉语言的学习者,了解汉语言这个专业在社会实践中的优势、劣势及我们在将来的就业中所要具备的素质等信息是必须的,也是必然的。 汉语言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方面选择面比较广,像编辑、记者、秘书、行政管理等岗位都比较适合。作为一个适用面比较宽的传统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趋势相对来说一直比较平稳。汉语言文学毕业的毕业生都像是“潜力股”,在各个岗位中刚开始不一定是最出众的,但是在三四年以后,都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找到自己的定位,会越做越好。另外,师范类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的就业范围之广,是其他专业不能同日而语的,除了在教育领域从事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之外,到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实际工作也是本专业极好的出路。 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劣势也是不可以忽视的。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学习汉语言,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毕业,市场需求趋于饱和。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一个传统专业,历年来招生人数有增无减,社会需求虽然也在不断增大,但总体来说是趋于饱和,所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般人才面临着就业难的严峻考验。其次是汉语言的知识结构不适应市场需求。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开设的专业课程大多局限于文学类科目,比较单一。而市场需要的是综合汉语言文学及其他一门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这也是由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面宽所决定的。所以这也就要求我们要更加的注重自己自身的培养,要了解自己适合的职业,自己喜欢的职业,全力以赴的实现它。这也就要求我们了解这些行业的基本要求和我们要具备的职业素质。 首先是教师这个职业。这个职业要求文笔好,口才好,要有责任心和爱心,具有扎实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其次是各类编辑职务。要求写作能力强,知识面比较广,善于交流与沟通,具备一定的策划、组织能力。再次是文秘。要求熟练掌握办公自动化技能,扎实的公文写作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较高的英语水平。最好能有相关资格证书。最后是文案策划人员。要求很高的文字驾驭能力,同时具备一定的市场营销、广告专业知识。 这些也只是每个行业最基本的职业要求,而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从大的方面来说,我们要有健康的身体和坚强的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可以提高心理素质,各大高校和很多知名企业都通过拓展训练来提高学生或员工的心理素质以及团队信任关系。)。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及政治观点,较高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审美能力,对自己所学专业的专业知识、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等熟悉,还要有必要的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交活动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是职业素质的另一核心之一,侧面可以很好的反应个人能力。最后一点也是最难做到的一点,学习和创新方面的素质,学习和创新是个人价值的另一种形式,能体现个人的发展潜力以及对企业的价值。 但是,如果仅仅对于汉语言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不是会有更多其他的要求呢? 作为一名汉语言的毕业生要具有正确的文艺观点、语言文字观点和坚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并具有处理古今语言文字材料的能力、解读和分析古今文学作品的能力、协作能力和设计实施语文教学的能力;了解语言文学学科的新发展,并能通过学习,不断吸收本专业和相关专业新的研究成果,根据社会需要和教育发展的需要,拓宽专

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和建设方案详细

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及其建设方案 一、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分层分级分类训练的原则,为培养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设计、建立了与本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循序渐进的实践课程教学体系: 图1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图 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要进一步加强校内实践教学环节建设,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把实践教学环节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结合起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一要强调教学内容和素材尽可能来自生产第一线,创造工程实际环境,让学生直接参与工程实践项目;二要强调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与工程实际能力的培养。使实践教学体系更完备、更科学、更有利于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和适用性、竞争力的提高。 二、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一)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阶段性目标 初步实现以工作任务为线索——确定实训设置; 以职业能力为依据——组织实训内容; 以典型产品(服务)为载体——设计实训活动; 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参照——强化技能训练。 构建符合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措施 派专人深入相关企业,广泛调研,认真分析,确定制造类各专业职业能力要求; 咨询企业专家、职教专家,确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步骤; 按职业能力要求修改各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修(制)订实践教学课程教学大纲; 组织专家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进行评审,根据专家意见作必要的修改。(三)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方法 在强化对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国际上普遍推行双证书并举的制度,即作为一名合格的技术型、技能型人才,不仅需要有高等学校的毕业证书,而且还需有相应的职业资格鉴定证书。推行职业资格鉴定证书的目的是为建立一个对学生的技术和技能水平进行客观认定的质量评价体系。从高职院校的定位、本质与特征来看,高等职业教育实行双证书制度是确保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有效途经。与“双证”相吻合的教学计划是保证双证书实施的前提与基础。在教学计划中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理论与务实的关系;专业的岗位群与某一职业资格证的关系;教育知识结构与就业知识结构关系;全人导向与务实导向的关系。 我们将课程进行了有机整合,形成了上下贯通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两个教学体系相互平行,融合交叉,把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作为交叉点和教学重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