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万木无声知雨来

万木无声知雨来

万木无声知雨来
万木无声知雨来

万木无声知雨来

——现代工商文明视野下的中国金融与经济

吴声怡

王亚南说:2000年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

毛润之也说:千载犹行秦王政!

从文化上解读他们二老说过的话,就是:中国自秦汉以来确立的“政治制度”,具有极强的同化(Assimilation)能力,或者叫:涵摄性。它既可以与古老的小农经济,也可以与现代意义上的自由市场或者国家资本主义相结合;它既能够将儒道释汇于一炉,也能够将现代三民主义、法西斯主义杂糅并蓄,自成

一体。

还有一位老人,前一阵子“谆谆告诫”我们说:不走“老路”,不走“回头路”,不走“邪路”。

走“老路”?走“回头路”?——这都是什么话喔!现在我来告诉你:我们早就回不去啦!

不走“邪路”?——我们早被绑在“邪路”上下不来了!只不过,这条路不“向西”,而“向东”,邪乎得让人瞠目!可见这位老人在讲胡话。

我们是见证中国改革的一代!

应当说,1978年11届3中全会后,由农民自发开始的农村改革,不仅是成功的,也是有划时代意义

的,更是令世界瞩目的!

但这个“阳光灿烂的日子”,仅延续到1984年,实际上就已经到头了!

1984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了创纪录的水平!

此后开始的城市改革,与之前农民自发的改革不能同日而语,跟市场经济所必须具备的“工商精神”更是天壤之别。

我用最简洁的两个词来划分这种区别,那就是:权利和权力!

就是说,1984年以前的改革是“权力”向“权利”的缴械;但1984年以后的所谓“城市改革”,恰恰走向了一条相反的路线:“权利”向“权力”彻底投降!

尤其是1990年代以后,掌握了官僚权力的“自己人”,“首先富了起来!”

但没有权力的人如何是好?简单的生存逻辑是:

以他人为地狱!

所谓“改革”,也只有两个字:抢钱!

所谓的宏观调控,就是地方、民间和中央的权力平衡,但抢钱的本质并没有变化,只是从以前的“乱抢”,变成有秩序地抢,变成“以权抢钱”,变成“只准我抢,不准你抢!”这是更加系统的分赃手法,比起1980年代的所谓“官倒”,简直就是“鸟枪换二炮!”

一个没有健康、强大微观主体的经济体系,其前途肯定是黯淡的。当宏观手段不堪利用的时候,这一致命缺陷就会充分暴露它的破坏性。

因此,中介组织是公民社会得以确立的基本前提!

偏偏这种组织也恰恰是历代中国领袖不熟悉,因而也最为恐惧的。

于是,1990年代以后,尽管各种中介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神州大地,但它毫无“中介”意义!他只是为权力寻租,增加了又一道“玄关”。比如财政部门下属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部门的审计师事务所、司法部门的律师事务所、税务部门的税务师事务所,还有与工商部门扯不清关系的各类咨询公司,它们靠什么抢钱?如果以为人们不知道,那简直就是侮辱百姓的智商。

调查表明,有一个几十个人的事务所,一年的纯利润就达到2,000万元,Oh,My God!

当一个律师没有专业和正义,靠的是行贿法官“做业务”,那么,他和千百年来老百姓深恶痛绝的“讼棍”,又有何区别呢?

但“改革”的口号依然挂在一些人的嘴边。自1978年以来,前十年是“改革”,后20年我们且称之为“转型”。

但一觉醒来,我们忽然发现,我们不是回到了1978年以前,我们而是回到了1949年以前!甚至更远的“秦皇汉武”。

有“专家”把这种“权力经济”现象,称作“权贵资本主义”,或曰“权力资本主义”。

这里,看来我们有必要花点笔墨“正本清源”!

在我们传统的思想观念里,“资本主义”实在是一个被误读、误解,甚至被妖魔化的概念和社会形态。这和马克思有关,时间关系,我们暂不展开讲。

严格意义上讲,“资本主义”应当被定域为“现代工商社会”比较恰当,我以为。

公元1787年,在美国费城,有55个人,代表13个州,历时3个月,大家抱着协商、合作、共赢、共和的态度,制定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部《宪法》。与其说它是一部《宪法》,不如说它是一部“生意经”,它与此前102人在五月花号上达成的“五月花号公约”,是美国这个现代工商社会的立国之本,“五月花号公约”体现的是宗教精神,1787年的《宪法》体现的是工商精神。所以,美国社会的基本精神可以概括为:圣经+生意经。

由此上溯到1640年的英国革命,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人类在过去的整整200年的时间里,朝着“民主”的大门,进行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足球赛,上半场是英国与法国,下半场是英国的“徒弟”美国与法国的“徒弟”俄国。

这个话题,我们且留待以后有时间慢慢道来,现

在,我们还是先讨论中国的事。

1990年代以后,“权力经济”实现着一浪高过一浪的增长魔术。

于是,一个荒诞的逻辑喧嚣在我们耳际:不保持7%以上的增长速度,社会就不能稳定。

说白了,经济增长是中国政治合法性的来源。由此,官员的升迁标准越来越“GDP”化,也就顺理成章了。

但代价是惊人的,尤其对资源的消耗和浪费,更是触目惊心!

从资金运用效益看,发展中国家大体上是1:1(即$1投资最终产生$1的产能),而中国是7:1。

一个“五大”(五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的高级合伙人到国内一家市级银行调查,他目睹的两件事让他难以置信:一是这银行行长的办公室“大的可以打篮球”;二是办公室桌上那台最高档的电脑上,竟然有厚厚的一层灰!对此,这个高级合伙人叹息:“这种银行居然还能存在,真是金融界的耻辱。”

翻开报纸,查阅大专院校铺天盖地的文章、论文、报道,什么“金融支持”、“金融救援”、“金融创新”等冠冕堂皇的辞藻充塞天地,但剥开这些华丽的外衣,我们看到中国金融的本质,只有两个字:垄断!

金融是中国经济改革的最迟滞领域,就便捷性而言,金融可能是财富分配最为快捷的通道,因为它是

直接经营“钱”的。

在末日狂奔的中国经济“疯”长中,国有银行提供的流动资金占GDP的比例已经达到7成!高出其他国家两倍!

这就是说,几乎所有的人都是无本做生意!当绝大多数企业都在用银行的钱“空手套白狼”的时候,银行实际上在从事标准意义上的“风险投资”,其巨大的金融风险可想而知!

这个数据的另外一个更加深层的解读则是经过30年的高速经济增长,中国在企业层面根本就没有发生有效的资金积累。企业,不过是一个名正言顺的贷款工具。

据中国银监会公布的数据,中国不良贷款比例为21%上下。专业的评级机构的数据是35%。

学者专家把这些死账、坏账、呆账归纳为一个云里雾里的词汇,叫“改革成本”!

也就是说,中国大部分的“改革成本”都量化或沉淀在金融体系中,但金融的奇特之处在于,它可以将这种成本向未来推移,从而尽量减少当下所感受到的痛苦和震荡。

1998年,国家财政部为农业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发行2700亿国债,缓解四大银行的资本金亏空之急。

1999年,为四大银行剥离15,000亿坏账。

2004年,用450亿美元外汇(约合4,000亿人民币)为中行、建行补充资本金,同年6月又为中行、建行剥离2,787亿人民币坏账。同时,为交通银行剥离600亿人民币坏账,以为它上市做准备。

统计显示,从1998,到1999,再到2004年,所谓“金融救援”吞噬了中国40%以上的GDP!

这个数字意味着,2004年全体中国人为中国的银行系统免费打工的时间超过5个月以上。

显而易见,1998年以来,从“金融救援”行动的规模和频繁程度来看,中国实际上已经发生金融危机!就它对国民福利所造成的实质损害,一点也不亚于前者!

十一

《纽约时报》曾经报道,中国抢劫银行的方式与警匪片截然不同,他们一般以各种表面上合法、合规的贷款出现,而实际上则多半是里应外合的金融诈骗,结果就是,在中国金融系统资产负债表存在着堆积如山,但却根本找不到责任人的金融坏账。

内部爆料,呆账中有80%是被违规核销的。

中国央行研究局局长谢平说,中国的金融腐败指数已经到了5.42。

我的观点是,把金融腐败的屎盆完全扣到中国金融系统,有失公允!中国金融系统的不良资产,20%是银行内部原因,80%是外部原因。

归根结底,金融腐败是官僚权力的腐败!

十二

而且,我相信最高决策部门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不久前,笔者有幸了解到,在某省某县建立的“国家级农村金融改革实验区”,它们面对农业、农村、农民创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农业等“金融支持”,虽然本质上讲,还带有“金融歧视”的政策偏向,但毕竟“金融支持”的利益格局已经发生变化,若

能以此为契机,培育出若干农民兄弟自主经营的“内部资金互助社”、“外部资金互助社”则不失为一条“新路”,绝处逢生!

十三

我从来不相信什么“奇迹”!无论是自然的,社会的,还是超自然的,但当今中国,不管是主流媒体,还是街边小报,都异口同声地高呼着一个口号:中国奇迹!中国模式!中国崛起!

现在,我来告诉你,这个所谓的“奇迹”,它的一个支撑点,无他,只有四个字:金融垄断!

因为垄断,金融不再是市场基于风险和收益原则进行资源配置的手段,而是官僚体系支持其高增长政治目标的一个“政策工具”。于是,金融资源长达30年时间中,持续和大规模地被错配。金融在中国已不是

一种公民及组织可以平等分享的市场“权利”,而是不容他人染指的“权力”。像上述1998、1999、2004年那样大规模的“金融救援”行动,在任何现代民主国家,如果不是不可能,也一定要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来说服选民和议会的。因为在那里,动用全民资源来救援一个特殊利益集团,不仅会遭到法理上的强烈质疑,也会在程序上遇到巨大的麻烦。

但在中国,财政与金融之间缺乏法律意义上的防火墙,几乎完全是一体化的,财政可以向金融借钱,金融也转移可以向财政转移债务,这种只需要领导人的一个指示就可以达成。

没有官僚体系基于垄断之上的,不遗余力的“金融支持”,中国超高的投资根本无法维系,中国经济也绝不会出现“增长奇迹”。这就是所谓“奇迹”的秘诀所在。但浪费是惊人的。政治对经济增长速度提出的要求越

是苛刻,金融资源的浪费就越是巨大。官员把这归之于“政策性亏损”。

十四

而中国之所以经得起这种巨大浪费,其原因在于:高储蓄率!

换句话说,中国金融体制长期危如累卵却屹立不坠的秘诀是:中国有超高的储蓄率。

这个超高的储蓄率在2007年高达46%,一般在40%上下。

十五

写到这里,我想起一个人,一位樊姓女士,她是我们家的一个远房亲戚,但过往甚密,丈夫是普通公务员,育一女儿,聪明美丽,樊女士是一家医院的职

工,女儿后来考入南方一所211本一大学,樊女士是我认识的女性中,相夫教子、勤俭持家的典范,由于她的名字叫樊美玲,在本地土话中和“樊美人”谐音,故我和我们家的红颜知己都开玩笑叫她樊美人。并且暗自给她起了个外号:99元加1元。什么意思呢?从1980年代开始,樊手上只要能把零零碎碎的钱凑到99元,他就一定想办法再找到1元钱,凑到100元,存入银行。

就是用她这种勤俭持家的精神,一分一厘地往上凑,往银行里存,他们家早早就买了房子,送女儿上了大学。

可贵的是,樊美人自己生活节俭,但对朋友亲戚却从不小气,用她的话讲:要给老公做面子。过去,我们常到他们家聚会,因为,在我看来她那个家,是世界上最舒适的,面积不大,但干净明亮,纤尘不染,

比五星级酒店还井井有条。

十六

我想,在中国,这种家庭有千千万。

有人嘲笑,中国人这种“节俭”的习惯,是“储蓄动物”,我不敢苟同。在我看来,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是中国人凸显出来的三大美德,支撑了中国经济这座庞然大厦,没有轰然倒下,它就是:中国人的家庭观念;中国人的重教思想;中国人的节俭美德。“家庭”和“重教”我们留待以后再谈。今天先讲“节俭”,讲“储蓄”。

勤劳、勇敢、节俭的亿万中国人,用超高的储蓄支撑着银行巨额坏账支撑着这个百孔千疮、腐烂透顶的金融体系。但中国金融体系的财富毁灭能力实在是令我们一个正常人无法想象。

如果将外债余额、国债余额、金融坏账所导致的

财政负债,以及各种所引发的隐性负债包括在内,中国的国家负债已经达到17万亿左右。2004年,中国的财政收入是2.7万亿,要还清这笔债务,中国所有财政供养人员停发七年工资不说,所有的国防、教育开支必须停止七年。

我们还是以2004年为例,2004年的GDP是13万亿,负债17万亿,其比例已高达130%左右。还有无法计算统计的大量工资拖欠,政府工程项目拖欠,担保或隐性担保等等。

这就好像一个消费者按揭购房一样,他可以将债务向未来推移,并用未来收益来偿还这笔债务。

可见,中国经济早已在整体上陷入资不抵债的境地,很容易引发偿债危机。

早在2002年,2003年,中央财政的债务依存度是83.9%和82.9%!而公认的安全线是25-30%。

这就是说,中央财政支出的绝大部分早就已经在依靠发债来维持。

十七

M2/GDP:广义货币供应量与国民总产值之比,这个指标中国已达到200%,世界第一!接近美国同一标准的三倍。

据央行官员戴根友10年前预测,如果中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按每年15%的速度增长(这是1998年到2002年的平均增长速度),而经济增长按8%增长,那么10年后,中国M2/GDP将为400%。

这个比例在世界金融史上从未见到过!这是2013年,中国的M2/GDP已经达到多高?鬼才知道!中国将会发生什么?上帝也不知道!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师德标兵事迹材料)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师德标兵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祖山总校山神庙小学贾婉秋 有人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还有人把教师比作春蚕,蜡炬,赞扬他们的奉献精神。是啊,教师的职业如此神圣,怎能不让人珍惜?所以,自从1992年8月踏上那三尺讲台那刻起,我就就一直感到无比的光荣和幸福。多少年来,为了无愧于这光辉的职业、为了不负人们的期望。我始终手捧一颗爱心,怀着自己的梦想,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履行职责,为人师表,热爱学生,无私奉献,以高尚的师德严格要求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改革中创新,在和谐中育人。 一、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本人自1992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工作,担任班主任并承担中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在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以一种敬业、爱岗、奉献的精神,默默耕耘,始终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至高无上的事业。作为一名教师,我时时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标准来衡量自己、要求自己、提升自己,做学生的表率。人们常说,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我想:作为一名教师,应“不以善小而不为”,从我们亲自弯腰拾起地上的一张废纸做起,这种榜样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比如,每天早早到校打扫卫生,安全值班,我的这一举动,引起了老师们和同学们的注意,不用催促一句,他们都争先恐后地拿起扫把行动起来,按时按点到岗值班。我想,这就是师德的力量,润物无声“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是以其全部行为和整个人格来影响学生的,教师的一切行为应该成为学生的表率。在日常生活中我一贯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处处做表率。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讲脏话,我带头使用文明用语,从不体罚、呵斥学生。不论是严寒的冬天,还是酷暑的夏日,我总是早早到校,开始时,往往是我第一个进入班级,后来,比我早的学生越来越多,整个学期,很少有学生迟到。教育学生实事求是,自己被学生难住时,绝不装腔作势,而是和学生一块探讨。与学生一块背诗词歌赋,和学生一块切磋写作技巧,与学生做朋友,和学生融在一起。用自己的言行规范学生的行为,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的养成。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又面临期末考试,班级工作异常繁忙,这时我却不争气的得了重感冒,发烧,咳嗽,头沉得抬不起来。老师和同学们都劝我在家休息或去医院,可我是班主任啊,我是语文老师啊,现在面临的是期末考试啊,我不在,孩子们怎么办?为了班集体,为了孩子们,我只利用午休的时间,把输液瓶挂在办公室输液,没有耽误学生一节课。孩子们非常感动,学习更努力了,也更懂事了。就这样,我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言行,以良好的道德风范,对学生实施教育,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时时处处起到表率作用。连我们的王校长都感动地说:这才叫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呢!看看你们班的孩子,多懂事啊,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二、真爱打动,润物无声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润物细无声是德育的理想境界。不求高、不求大、不求全、不求完美,务求行动、务求有效、务求有益,是德育工作的现实追求。 一、温馨优雅的校园育人环境 学校力争做到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让每一条楼道都富有生命力,让每一个设施都具有教育功能。民族文化墙引领学生走进“读经典名著,铸中华魂魄”的境界,感受着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于潜移默化中思想品格得到提升,增强了民族自豪感;艺术长廊展示我校师生书画功底,“穿越各种画卷,探寻民族根基”,让学生在欣赏中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受到美的熏陶。 二、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立体的教育网络 定期召开班主任会议,充分发挥班主任德育主力军作用。家校合作,同心同行。每年采取年组推荐、学校权衡的方式,从家长中选择了23位家长担任新一届家长委员会委员,并为其发聘书。整合社会德育资源,聘请关工委讲师团团长给学生家长授课,法制副校长为学生做交通安全知识讲座。邀请消防中队官兵与师生进行消防安全演习,组织学生参加文化市场管理所“拒绝盗版,远离精神毒品”签名活动,带领学生参加环保局的环保节能活动。通过系列活动,进一步完善了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 三、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 1、组织全体师生开展“开学第一面”活动。全体教师为学生准备至少两份礼物:一句祝福,一个微笑,或一个拥抱,一个惊喜等等;同时让学生之间互致问候,拉一拉手,或互相拥抱。在接下来的第一课里,班主任首先组织学生收听消防安全知识讲座,其次选择“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的两三个事例,播放给学生。最后组织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记“24”个字。开学第一课是我们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我们对学生进行生命、生活、生存教育的一个契机,更是我们每期开学的一门必修课。 2、我校始终把少先队工作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坚持加强少先队员思想道德建设。利用少先队建队日进行“红领巾相约中国梦”教育活动,坚持每周一升旗仪式,组织低年级进行系红领巾比赛等活动,发挥少先队阵地作用。 3、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关系到国家、关系到社会、关系到全民的文化素质提升。我校举行了国学经典启动仪式,利用晨读朗诵《弟子归》,每天眼操后利用广播领颂《弟子归》,每周一升旗仪式齐颂《弟子归》,经典诵读已成为我校德育活动一部分。 四、德育治校,硕果累累。 几年来,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内蒙古自治区模范基层关工委、呼伦贝尔市普法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 德育工作润物无声,我们要稳步推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有道德的幸福生活。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浅谈如何打造校园文化建设 武汉市蔡甸区玉贤中心小学吴礼敏 [内容摘要]: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能给师生创造一个有形而庄重的心理“磁场”,能在无形中统摄全体师生的灵魂,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魅力。本文从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方面阐述了建设校园文化的着眼点以及方法。 [关键词]: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 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校园文化可以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有位哲人曾说过:“对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环境”。学校的校容校貌,表现出一个学校整体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建一种氛围,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构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因此,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学校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构筑全员共建的校园文化体系。 “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学校是专门培养人、教育人的地方,是传承和发展文化的重要场所,它不仅仅是一个教室、操场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环境、文化的理念。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行为文化。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表层结构,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中层结构,行为文化则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是一个立体化、开放性的概念。它包括了诸多的因素,它是一种环境,也是一种氛围,是一种需要长期培育、苦心经营的教育氛围。 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校园文化建设一直是学校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几年来,我们注重从文化的角度考量学校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20210226122337)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每当夜深人静,耳边传来那熟悉的歌声:“头顶一 片天,脚踏一方土,风雨中你昂起头,冰雪压不服。” 我 都会浮想联翩。或许这只是一支歌,并没有道出为人师者的 全部内涵,但我至少从中体会到一种奉献的圣洁,一种教育 最美丽的语言一一那就是爱!我爱我的老师职业,因为它的 崇高,我爱我一个个生龙活虎的学生,因为他是一盏盏的 灯,我爱那一张张天真烂漫的笑脸,因为那是我的寸草心、托起的明天的太阳。 三尺讲台培育了我的成长,那是我的昨天。如今我又在这三尺讲台上耕耘了二十几个春秋,这是我今天的班主任工作。一个个故事,勾起我一个个回忆:记得2004我带服装班的时候,有一个叫小月的同学,两年的学习生活对她有了巨大的改变。在这里我写下最初的她、不幸的她、变化中的她、还有反复中的她和走向美好明天的她。 一、最初的小月一年级新生刚入学报到的时候,她走入我的班级,言谈举止显得非常的随便,穿着一个吊带背心,超短裙,一头的黄发,说起话来句句带脏字,嗓门又大,同学们都用异样的目光看她,都不敢说什么。上课一周的时间,她迟到早退,上课说话,任课老师批评她,她就顶撞老师,班

级同学谁也不敢招惹她,这一切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我找到她,对她进行了说服教育和批评,并对她提出严格的要求。 之后的两个星期左右,她似乎有了一点点的改进,小 毛病有所减少,但我进一步发现她在同学中很横,同学们都 相当怕她,了解到其他同学,得知她在初中的时候经常打 架,经常跟不三不四的男同学一起混,还抽烟,并且现在也 跟那些人常用联系,谁都不敢惹她,惹她肯定挨打。听到这些,我陷入了沉思,孩子为什么会变到今天这种程度?我带 着这个问号走进了她。 二、不幸的小月她和我哭着讲述了自己美好的童年和不幸的今天,原本父母都很爱她,童年也很幸福,只是爸爸生 性倔强,在一次跟他的朋友喝酒后,出于哥们义气与人打架 失手,给人打残进了监狱。妈妈带着小月过了两年,不堪忍 受生活的艰辛,后来远嫁大连。小月便跟年迈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家里条件不好,小月7 岁时候就学会洗衣服、做大米饭等家务活。上学后看到别的同学都有零花钱,她也想 花,有一次因为跟同学一起偷了一台自行车,拿到市场买了15 元钱,后来被派出所查出罚款,是大伯给交的钱,把小 月领回家……。孩子的眼泪一对对地流下来,孩子的声声哭诉,揪痛了我的心,我也流出了同情的眼泪。 残缺的家庭,能不造就孩子扭曲的心灵吗?孩子缺少爱啊!这一切深深地烙在我的心里,我下定决心要用教师博大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个人总结)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个人工作总结 重庆市铜梁县东城中学李德忠 李德忠,男,现年40岁,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铜梁东城中学2009级13班班主任兼11班、13班语文教师,学校语文教研组长,学校扬帆文学社总编,县中语会理事。本人于1987年7月参加教育工作,2005年被认定为中学语文学科铜梁县级骨干教师,2008年4月参加重庆市第三批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现已结业。现将本人自参加工作以来,特别是被认定为中学语文学科县级骨干教师以来的工作情况作如下的总结: 一、思想方面:坚定信念,爱岗敬业 本人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时刻同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重要著作,不断提高自己,充实自己;经常学习《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法律法规。本人时刻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把党的教育事业作为自己的最高奋斗目标,努力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始终把自己的命运同学校的生存发展、同党的兴衰成败紧密联系在一起,模范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规范教育行为的六条规定》,奋发拼搏,开拓进取,不断克服工作中的各种困难,模范地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富有正义感,敢于同不良风气作斗争。 党的教育事业是托举未来的事业。多年的政治学习和教育教学工作使我越来越深刻认识到作为人民教师身上的沉甸甸的责任,关注国家兴亡,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培养学生,干好本职工作,就是爱国的表现,就是在尽一个公民的职责。本人自踏上教育这块沃土的第一天起,就深深地爱上了光荣而又艰巨、平凡普通而又挑战不断的职业,就以务实的工作作风、严谨的工作态度,在平凡的教师岗位上默默地爱着自己的事业,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总是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一系列活动,努力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切实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同时注意主动帮助其他同志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总是关心集体,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工作认真负责,克己奉公,兢兢业业,从不会因个人私事而影响学校工作。当个人利益和学校利益发生冲突时,总是以学校利益为重,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读《教书匠》有感 还记得七年前,还在上师范的我,于一次机缘巧合下,在书店发现了弗兰克·迈考特先生的《教书匠》这本书。它以一个个生动的故事,用辛辣诙谐的文字,回顾了作者——弗兰克·迈考特,一位平凡而伟大的美国教师从教30年的苦涩与甘甜,讲述令人过目难忘的精彩人生。走上讲台的第一天,童年受尽饥饿的迈考特,捡起学生掷落在地的三明治捡起并吃下,结果令路过的校长大为光火;第二天,他又因出言不慎,招致众多将行的投诉。但迈考特真诚而执着的拥抱学生,与学生分享他的人生故事,将自己作为学生成长的最好素材……这个本来似乎糟糕透顶的教书匠,终于赢得学生们发自内心的尊重,20年后,成为美国“最佳教师”。回想当年读完后的第一感受,就觉得从此有了某种信念一直在心中燃烧着...... 时光荏苒,岁月可叹。转眼,自己也已从事教育事业有几个年头了,从一开始对工作充满昂扬斗志与不时陷入迷茫的状态,到现在也练就了几分淡定从容,教育工作,确实是有几份欢喜几分忧。从小的理想就是长大后做一名教师,当毕业步入工作岗位后,就想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然而,面对的是一群不知烦恼的孩子,面对教学中的诸多问题,有好多次我都觉得自己迷失了方向,不知该何去何从。我总是觉得青年人初出茅庐,应该是满怀激情,汹涌澎湃地朝着自己的理想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于是,今日,当已为人师的我重新再拿起这本《教书匠》时,不仅仅是重温这最初的鼓舞与感动,更有一种百感交集的慨叹...... 读书的过程中,常常让人忍俊不禁。作者的文笔非常幽默诙谐,而且特别喜欢自嘲,喜欢拿自己开涮。他在讲自己三十载从教生涯中的苦涩与甘甜时。似乎是在讲别人的故事,真实坦诚得令人吃惊。他的文字完全没有把自己捧到为人师表的圣位上,写自己的心理活动很真实,很坦白。读着这样毫无伪饰的自传,就如春风拂面,让人神清气爽,我反而觉得他只是把教师作为一种职业,甘当教书匠。他很有个性,在我们眼里也许很另类,不按套路出牌,对学生、对家长、对校长都常有“惊人”之举。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作为一名新世纪的教师,要敢于面对现实、敢于面对问题、敢于抓住机遇,不断地追求自我的超越。只有用博大的爱心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事业,爱自己的祖国和民族,这样才能教书育人。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健康地成长。教育需要爱,更需要持久的爱;爱要有艺术,爱要有勇气,爱更要有恒心。只要真心付出,包容体贴,学会等待,春天到了,花朵自然会绽放。 外来务工子女——小航同学和小义同学。这两同学基础差,学习缺少自信,作业做一点漏多点,然课堂上还是积极主动,孩子还是挺善良阳光的。 周一早上,我拿着作业本,小纸条上赫然又出现他们的名字,开学以来这已是N多次了。我该怎么办呢?沟通过,家长也联系过,该用的方法也一一试过了,还是老样子,还是要找到突破口,一定会有办法的。于是,我找到他们,按部就班,问清原委,还是那么几句话“忘了”“作业本忘学校了”“作业没有记到”,理由比作业完整。那这样吧,你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你看,行不行?“行!”回答爽快。 四点半,放学。小航同学和小义同学怎么还没有过来,我找到他们,检查本子,写了几个字。冬天的傍晚,天有点暗了。我拍拍他们的肩膀,明天完成再来学校,他用力地点了点头,欢欢喜喜地回家了。 第二天早上,我又去问他们。打开作业本,还是昨天的几行字。想打,不行!想骂,不行!不能冲动,我得想想看看,不能冒冒失失。孩子不做作业已是根深蒂固,我跟他们商量,每天的作业你们就到我办公室完成吧,前提利用课余时间,你愿意吗?他们慢慢地点了点头。 半个学期悄然结束,他们的作业完成情况也比以前多了点,我就及时肯定他们,他们心中是高兴地,学生们给他们也点了赞。我也略感欣慰。 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帮助学困生找到优、缺点,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学困生也是孩子,厌恶、责骂只能适得其反,他们应该享有同其它学生同样的平等和民主,也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读《最美乡村教师》有感寒假期间,学校分发了一本最美乡村教师的事迹材料,仔细读过之后,被各位老师的无疆大爱感动的五体投地, 同时心里又很沉重,对照自己这些年的所作所为,感到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作为一名教师,该怎么做才能称得上是一名优秀的教师呢?最美乡村教师给我指明了方向。他们的义举正是对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崇高品质和心系学生、爱生如子的高尚师德的最好诠释,他们身上印证了平凡中的非凡,普通中的崇高,为广大教师树立了可亲可敬的榜样,他们强大的责任感与奉献精神都很好地诠释了教师的真正意义。教育就是身体力行,就是言传身教。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孩子们,什么是坚守,什么是人世间的大爱,他们选择了一条艰难的路,可就是这条路,照亮了许许多多孩子们的路。我们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一员,更多的是要反思自己,更要向“最美教师”学习第一是忠于职守、高度负责的精神。最美老师,美在责任。她们的责任心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尽心、对工作尽职、对社会尽责的态度,充分体现了她们敢于负责,敢于担当的精神。向她们学习,就是要树立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把岗位当作社会责任,把工作当作一种事业的追求,满腔热情的、全身心的投入各项工作,踏踏实实的干事,兢兢业业的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第二是乐于助人、至善大爱的精神。最美教师,美在大爱。“学位人师,德为世范”,一个教师,不光要有渊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高尚的师德,而最高境界的师德莫过于“爱”,由心而生的对学生的爱。这种爱就是把学生真正放在自己的心里,对学生不嫌弃、不抛弃、不放弃,坚守着可以没有大师,没有大楼,但绝不能没有大爱的坚韧的信念和价值,努力把学校这方净土打造成为充满爱心,孩子向往的幸福之城。 第三是甘于奉献、团结互助的精神。最美教师,美在团队。正是因为学校的这种团结互助的精神,才共同谱写了这曲感人的赞歌。向她们学习,就要增强大局观念,强化责任意识,强化团队精神,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努力纯化并强化教师队伍,为教育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教师,之所以神圣,就是因为它关系着一代人几代人,甚至一个民族的命运。而在这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学为人师,德为世范”,教师的一言一行就恰似那微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班主任工作点滴体会(59中张志远)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班主任工作点滴体会 摘要: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灵魂,班级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应该是春风,用温暖去抚平学生心灵中的创伤:班主任应该是春雨,用甘甜去滋润学生干涸的心田。班主任只有用真心、爱心、耐心、细心去关爱学生、温暖学生、尊重学生,在他们心灵上架起一座情感的桥梁,才能使学生完善人格,走向人生的新境界。 关键词:墙壁;民主;激励;案例交流;转化;待进生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灵魂,班级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管理者和教育者;班主任是每个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导师、是智慧的使者、是心灵的雕塑家。班主任应该是春风,用温暖去抚平学生心灵中的创伤:班主任应该是春雨,用甘甜去滋润学生干涸的心田。班主任只有用真心、爱心、耐心、细心去关爱学生、温暖学生、尊重学生,在他们心灵上架起一座情感的桥梁,才能使学生完善人格,走向人生的新境界。在此,我想谈谈我的班主任工作点滴体会。 一、让墙壁也能说话 温馨的环境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了使教室成为学生身心愉悦、情感陶冶的成长乐园,我一直注重打造特色教室文化。首先我把班级视为文化建设的一部分,通过民主讨论,制定班规,布置于醒目的地方,并要求全体学生必须服从规定,以独特的氛围影响和规范学生,使学生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同时,在教室内设置作品展览角,学习园地、名人格言栏等,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将自己的长处充分在教室内展现,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体现学生主人

翁地位,保持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如:我班的“我行我秀”栏展现的是学生的小报、书法、绘画等作品,学生表现得很积极,作品的质量也越来越高,每个版面都以学生为主体,成为展示学生风采的平台。 二、以民主促和谐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离不开班委的民主管理,倘若班委在学习和生活中没有发挥表率作用,没有正气,就会失去“群众基础”,失去“群众”信任和“群众”支持,班级工作就会陷入被动,变成一盘散沙。因此,我接任新班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民主选举班委会,只有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班干部他们才会信服,执行任务时才会“两肋插刀”。 实行班级民主管理的前提是班主任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如果班主任总是高踞于学生之上,动辄呵斥、命令,那就没有民主。班主任不是保姆,不是警察,也不是监工,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是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的。所以我认为班主任是园丁,是船工,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更是学生的公仆。班主任的一切工作都是为学生服务的,因此,班主任应该俯下身子甘当“牛马”为学生服务。 建立融洽、信任、互助的师生关系式实行班级民主管理的关键。“亲其师、信其道”,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可利用各种机会,努力与学生建立融洽、信任、互助的师生关系。如我班的赵晓燕同学在上学期开学当天,家长忘了帮她买碗,中午排队就餐时,她躲在一旁哭了,没有碗,对于一个成人来说,算不了什么,可对于一个刚离开父母进入一个陌生环境的孩子来说,这是多么大的委屈啊。此时此刻,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定仙墕镇九年制学校“春雨课堂 “学校文化”和“学校文化建设”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教育战线的热门话题。“学校文化建设”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必须深入思索和回答的紧迫课题。可以说每一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学校文化。课堂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要阵地。我校结合所处的地域环境、历史渊源和现实情况,努力建设以“爱”为核心的“春雨文化”,让“爱”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滋润学生心灵。基于此,我们把课堂文化建设定格为“春雨课堂”。通过一年多时间的探索建设,现已初步成形。 一、“春雨课堂”的构思 我校地处农业生态环境极差的一个农村小镇,农民为了生存,举家外出打工,居住人口锐减。加之城乡教育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有不少农民子女舍近求远,到城里上学。致使我校生源锐减,“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我校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严峻地挑战。穷则思变,我校努力探索生存与发展之路。我校先后学习、实践过一些课改明星学校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模式。如有东庐中学的“讲学稿”教学方法,永威学校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宜川中学的“三环节导学式”教学模式等,但效果都不是很理想的。对此我们作了深入地思考和研究,我们的课堂教学为什么会出现“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现象,追根溯源课堂文化这块土壤是问题所在。于是我们深度挖掘,最终确立了“师魂为爱,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

教风,“学贵有恒,含英咀华,酝酿快乐”的学风,着力建设“春雨课堂”文化,让教师的爱以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姿态滋润学生的心田,让爱在学生的心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追求教育教学的高境界——“爱的教育”。“爱的教育”是我们“春雨课堂”构思的原点,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二、“春雨课堂”特点 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上力求倾注教师的责任感和对教育事业、对学生的无限热爱,每一个环节上力争做到“一枝一叶总关情”。具体有如下特点。 导语:“未成曲调先有情”。我们的课堂教学导入力求做到:扣人心弦、设置悬念、激发动机、引入佳境、简明扼要、精彩纷呈、提纲挈领等。“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学生能够入情入境,这为教育教学目标的达成奠定了坚实的心理基础。 讲授:“语不惊人誓不休”。讲授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式之一,力求做到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讲授必须对学生要有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等。我们对理想讲授的具体描述是:“教师讲课时能够或娓娓而谈,明道折理;或心驰神往,妙语连珠,或纵情抒发,饱含深情。讲课人的声音能够时高时低,时快时慢,就像过峦的风,入夜的雨,缕缕吹香,点滴入土,而学生呢?既是在听课,也是在听音乐,听演说,听心跳……” 提问:“一石激起千层浪”。有效而恰当的提问是师生交流的桥梁。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基本隐含在各种问题中。能否科学、艺术地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下联【无声的言语(下)】

在战场使用中,手语按用途可分为数字手语、命令手语、队形手语和告知手语等。本文中的手语除指明用双手完成外,其余均用左手完成。数字手语 数字手语是使用较多的一种手语,即用手指的变化来表示1~9等数字。该方法跟我们日常用手指表示1~9一样,容易识别,便于记忆,但缺点是表达的内容有限,有时需要与其他手语组合使用,才能表达比较复杂的通信内容。如下达“2组掩护、1组前进、3组靠拢”的命令,就可使用手语“2”加“掩护”手语,“1”加“前进”手语,“3”加“靠拢”手语来表达。 命令手语 命令手语是指利用手形的变换和手臂的屈伸、摆动等动作传达命令的一种通信方式。 常用的几种命令手语如下 靠拢五指并拢,伸开手臂,向着自己身体方向摆动,指示队友向自己靠拢。 前进(后退)手臂伸直与身体呈30°,五指并拢掌心向前,由身后向前方连续摆动为“前进”,掌心向后连续摆动为“后退”。 停止伸开手臂,以掌心对着后面的队员。

肃静手握拳,竖起食指,垂直贴于唇上。 掩护把手举至头顶,屈曲手臂,以掌心盖着头顶。 进入五指并拢,伸开手臂,由身后横向摆动至胸前(如拨窗帘手势)。 包围双手举至头顶手指微曲,掌心相对成大圆状,然后缩小成圆状。 队形手语 队形手语是用手臂的屈伸、摆动等动作示意队员变换队形的一种通信方式。主要包括一字横队、一路纵队、前三角、后三角、右梯队和左梯队队形等。 一字横队队形手呈握拳状,手臂横向水平伸出。 一路纵队队形举起手臂,小臂弯曲呈90°,前后做劈砍动作。 前三角队形手呈握拳状,手臂向后伸直与身体呈一定角度,并左右摆动,以示展开呈A字形队形。 后三角队形手呈握拳状,手臂向前伸直并左右摆动,以示展开呈V字形队形。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家常便饭。后来,我想了一个办法,转变他的方案就出台了。那就是,我把强强的表现记录下来,编成小故事,有小朋友们表演,再由“观众”评出对错。强强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渐渐的强强变了,不再调皮了,上课认真听讲了,老师和小朋友越来越喜欢他了。 3.严厉绝不体罚 严厉只能针对极个别等例,也就是说由于家庭或者环境的影响,极个别孩子养成了很不好的习惯,甚至是恶劣的品质。对这样的孩子要在跟家长沟通的前提下,采取较为严厉的手段对付他。但不管是怎样严厉的方法,绝对不能体罚或者变相地体罚,主要是给他造成一种气氛,一种态势,让他没有肆意妄为的空间和机会。比如我们班的小雨小朋友,从小父母离异,她跟母亲一起,在家的时候吃饭从来没个准时,一天要吃很多次,到了园里吃饭的时候她就闹,别人玩的时候她又要吃。针对这个情况,我就一次小红花也不发给她,而且不是吃饭的时候坚决不让她吃东西。在这种严厉的氛围中,也就是一个周,她的毛病就彻底改正了,也得到了她家长的理解支持和肯定。 二、“温”字当头大爱无疆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其实一半扮演的是母亲的角色。但教师毕竟不是母亲,所以不能完全把自己当成一位母亲,既要有母亲的温情,更要有毫无私心的大爱。我总结下来就是要做到这样三点: 1.温暖但不溺爱 2.温柔但不软弱 3.温馨但不放纵 要做到这三点,教师的角色定位尤其重要。家庭中父母的“过度关心、过度替代、过度教育、过度要求和过度满足”使孩子们出现了好多问题,有的幼儿自尊水平低下,自信心极差;有的幼儿胆子小,怕做事,缺乏独立性意识;还有的幼儿破坏性行为和攻击性行为极强。所以如何通过幼儿园教育培养幼儿从小就有一个健康向上、活泼开朗的好性格,从小就养成吃苦耐劳,做事有信心,敢于在困难面不怕吃苦,坚持到底,有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等好品德......做一个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的好孩子,就成了我们幼儿教师神圣而不可替代的职责。幼儿在教师而不是家长的积极引导和热情鼓励中,学会交往,提高意识,规范行为,逐渐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和具备良好的个性品质。为幼儿将来走入学校,适应高速度、快节奏的学校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有一次,我班有个不太喜欢参加集体活动,遇到一点事情就爱哭鼻子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新世纪的到来,使人们充分感受到了时代的新气息,教育也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要求走向信息化、全球化、个性化,其必然就要进行改革。作为受教育的主体——学生,是教育改革关注的焦点。学生作为一个完整而独立的人,他们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人格。学生的这种独特的个性和人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肯定和尊重。随着时代的进步,学生自己的主体意识、自主意识越来越强,他们对道德价值的评判不再认同一个标准,不再盲目听从划一的价值评价。同时,学生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学生人格的完善和发展,除了需要他们自身的努力外,更需要得到学校、家庭、社会的关怀与帮助,其中学校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既要按《纲要》的要求有目的、有标准开展,又要顺应时代的潮流,充分考虑到学生自身的价值取向,在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差异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这绝不能依靠生硬的说教和强制的手段,那样会适得其反,不仅起不了教育作用,而且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形成逆反心理,为学生个性和人格发展埋下隐患。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生动形象的、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要以民主的作风、平等的思想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人经验,重视学生的情感和意见。这样的思想道德教育学生才乐于接受,才能收到良好的

效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风化为春雨滋润万物而无声,教师教育学生也要像春雨润物那样,将爱化为春雨,默默地滋润学生幼小的心灵。这种默默无声的教育,既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其中教育内容,根据学生个人的经验认可教育内容,发自内心地接受思想道德教育;又能让学生觉察不到丝毫的思想道德教育痕迹,充分地尊重了学生的人格,对学生的教育效果也是十分显著的。 在教学中,利用教学内容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道德教育。 各门学科都对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发展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 影响,特别是语文学科更具影响力。语文学科的基本组成内容——语言,是富有独特媚力的。“一个民族的语言是在潜移默化中将它独特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感受知方式、思维方式和某些思想观念渗透在人们的血液中,溶解在人们的心灵里,积淀在深层的心理结构之内。”一种语言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在学习民族语言中,学生从中受到熏陶感染,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认同感、归属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净化其心灵世界,提高其审美观念。常道“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阴。”汉语自身富有的神韵和蕴含的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学生学习起来很有兴趣,饶有韵味的。在学习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谈谈差生转化工作的几点做法 湛江市龙头中学林树华 摘要:素质教育最棘手的问题就是差生转化的问题,它直接影响素质教育的实施效果,不容忽视。对差生要持之以恒,潜移默化地做耐心的教育工作,要给与更多关心和鼓励。转化差生为做好素质教育工作服务。 关键词:教育;差生转化;持之以恒 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以来,摆在我们面前的最棘手的问题就是差生转化的问题。有一位学者说:“转化一个差生,其功劳并不亚于培养一名大学生。”差生转化工作更繁琐,更细致,必须“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才行,教育者必须抱定“差生不废”的宗旨,才能对差生“拉一把”,而不是“摧一把”。我们要有耐心地去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 一、动之以情,帮助差生放下思想包袱 所有差生都有一个共同点:有自卑感,自暴自弃不合群。要转化差生,就必须动之以情,去暖化他冷漠的心,让他接受我们,让我们有机会去了解他的情况。主动了解他落后的原因,同时要找找他的思想闪光点及特长,但不能道听途说,专听缺点。这样,我们就有依据更好地去帮助他。“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要鼓励他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和缺点,放下思想包袱,认真改正自己的错误和缺点,“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我教过一个差生叫陆广恒,他基础薄,成绩差,经常迟到、早退,旷课。找他谈话时,他对自己的错误避而不谈,且有大堆的堂而皇之的道理来掩饰自己。后来我了解到他主要沉迷电子游戏,但他这个人很讲义气。有一次,他的同学在机室门前遭遇勒索,他竟敢于站出来伸张正义,勒索者也为之动容。我了解后,就表扬并鼓励他改正自己的缺点,要他先坚持回校上课,在慢慢戒除恶习。有一天中午下了一场大雨,到上课时还未停,我到教室查看发现只缺陆广恒,我马上到机室,发现他在机室走廊焦急地等着。回到学校,他含泪说了声“谢谢老师”。从此他就真正改变了。后来才知道那天他把雨伞借给了别人。 二、晓之以理,帮助差生树立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个人稳步前进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一个人敢于改正错误的必要条件。所有的差生必定自卑离群,不愿接受别人的帮助。面对差生,我们必须切合实际,要知道一个双优班的培养少不了差生转化的一份功劳。有时,一个差生为班集体创造的荣誉并不少于优秀学生的。因此,对差生否定,抱怨,刁难,排斥都是极端错误的。我们要晓之以理,让差生认识到一个人不可能孤立生存,必须与周围有密切联系。为了班集体的荣誉,一定要树立自信心,改变恶习。我的一个学生莫群弟,是一个体育尖子,因为文化基础差,考试成绩总在后头。他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冷漠了。不敢担任体育委员,连校运会也不报名参加,说:“我不属于这个班的。”我开导他要正确认识自己,树立自信心,挑战自己,为班争光。后来,他同意参加,说:“那么,有哪一项报不够人的就报我上吧。”结果,他一举取得初二级组男子100M第二名,400M第一名,三级跳远破校记录

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一生为师,三生为父”“师徒如父子”的古训,把老师的地位看的高高在上,而老师也就堂而皇之心安理得地安享着人们的尊重,尤其是学生的顶礼膜拜,容不得学生任何的不尊和挑衅。随着时代的发展,老师的这种观念越来越受到挑战,老师的困惑越来越多:现在是怎么了?怎么学生都变成这样了,怎么教了几十年越来越不会当老师了,我想这样的问题在很多老师的脑海萦绕过,深思之余,我们是否有了答案呢?我们该如何处好新时期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呢? 我想:面对当前形势,面对现代学生,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也更应该进入反思时期,新的要求,新的理念也已渐渐的深入人心,作为教师的我们,传统的观念是否落后了,是否有距离,是否还在一成不变的墨守成规?是否有被时代淘汰的危险?有被学生“下课”的可能?“我变,故我在”,这是时代的要求。 现在已进入二十一世纪,独生子女已茁壮成长起来,家庭的溺爱,社会的包容,媒体的引导,使他们成为一批注重自我,张扬个性的群体,也不乏娇生惯养自私狭隘的一面。他们柔弱,敏感,易受伤害。他们是温室里的花草,没有经受过风吹雨打,别说百炼成钢,连坚强的躯体都没有。面对如此学生,你还是急风暴雨直言呵斥,他能受的了么?受不了,当然要顶撞。顶撞了,就会造成更大的冲突。如此这般,师生关系的紧张就不足为奇了。作为一名现代老师,我们要做的就是放下架子,以平等心待学生。 其实,现在的学生很不易,时代的要求,将来生存的压力,家长的期望,老师的要求,已经剥夺了很多属于他们自己的东西,诸如爱好,个性,玩耍等等,他们柔嫩的双肩撑起很多本不该属于他们的重担。他们焦躁,苦闷,心力交瘁,少年老成看破红尘,甚至离家出走,有的还走上轻生的极端……当然,这并不都是老师的错。但老师如果以自己的爱心滋润学生的心田,主动的充当他们的发泄对象,倾吐对象,充当压力与摩擦的润滑油,教育的效果是不是会大大的改观?所以,老师要爱学生。 特别是初中学生,十四五的年龄,正处于一个叛逆期,青春的萌动,使他们处于焦躁不安,稍触即发的阶段,如果他们遇到一个视他们为朋友,对他们平等相待,想他们所想,思他们所思,和他们打成一片,了解他们疾苦的老师,他们是否会少出许多问题,少走许多弯路,在求学路途中,心情是否会更舒畅,效果是否会更佳,成材率是否会更高?“润物细无声”的感觉,难道他们会不铭记心间?所以学生在校即使有万般压力,老师都应该成为减压阀,而不应成为压力器。老师要走进学生的心间,成为他们的朋友。 我们是老师,我们铸就的是人的灵魂,是健康的人格。产品坏了,还能回炉,如果一批人,乃至于一代人在你手里毁了,我们怎么挽回这个损失?我们选择了这一职业,就选择了这一责任,我们责无旁贷。要不人们会把“红烛”“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这些崇高而伟大的称号送给我们?要想不误人子弟,业务精良,驾熟就轻固然重要。但用我们正确的人生观去影响他们,引他们沿健康之路成长,就显得更为重要。所以,我说,会教课的老师,并不算一个优秀的老师,能成为学生良师益友,让学生热爱的老师才是优秀的。 在这方面,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以及李镇西老师,都是我们的指路明灯,只要我们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浅谈教师之爱 时光荏冉,弹指一挥间,我已在这方讲台上站了十年,成为了一名名副其实的年轻的老教师。十年来,我不曾用最美的诗句来赞美过我所从事的职业,也不曾用最用深邃的思想来思考我的价值,更不曾用动听的歌喉来歌颂过我的岗位,因为我不是诗人,不是学者,也不是歌手。我只用着我的行动,我的爱来深深地诠释我所站立的这方三尺讲台。 人们常常为教师这个职业镀上一层金碧辉煌的光芒,“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也许正是这一层光芒,让人们习惯于用大爱来要求教师;也许正是这一层光芒,让我们许多的教师内心开始燥动。怎样才能体现自己的大爱? 其实人们往往会忽略许多重要的东西,教育是一座山,有悬崖峭壁,也有羊肠小道,有“会当凌绝顶”的激情澎湃,也有“山色有中无”的婀娜多姿。“5.12”地震后,我们听到了许多伟大的名字“谭千秋”“严蓉”“张米亚”、、、、、、这些名字原本是那样的平凡,可是却因为这些名字背后那些让人眼角酸涩的故事,让我们意识到这些名字的伟大。于是,我常听到有教师这样说:“乱世才能出英雄,谁让我们生不逢地呢?”这种抱怨,我们可以理解为一种对师爱的无知。谁说舍身为学生才是师爱?除了这种用生命诠释与捍卫的爱,师爱,还应当是春风化雨般的轻柔与甜蜜。 教师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它是一种把全部心灵和才智献给孩子

的真诚。这种爱是无私的,它要毫无保留地献给所有学生;这种爱是深沉的,它蕴涵在为所有学生所做的每一件事当中;这种爱是神圣的,它能凝成水乳交融的情谊。它体现在你每一个行动,每一句语言,乃至于是一颦一笑中。 站上三尺讲台,我们面临的是几十个独立的生命,面对那一双双求知的渴盼的眼睛,你的心情能平静如水么?我们该怎样做,才能保证那一双双眼睛的明亮。“自由,平等,博爱!”孙中山先生如是说。诚然,母爱是伟大的,但它只限于给自己的子女。而师爱却是伟大的,因为他是不分民族,不分性别,不分地位的,教师要时刻想着自己的责任,为了一群群鲜活的生灵,把心中的美好感情化作一缕阳光,一滴清泉,洒向每一寸空间。 站上讲台的时候,我只有十九岁,那时的我也还是一个未长大的孩子,走上讲台,手心里沁着汗,我至今还记得说话时嗓子的抖动,那时的我是对学生充满爱的,课上与学生畅游于书的海洋,课下与学生畅谈理想的远大。那时,我很在意那些任何事情都一般的学生。他们其貌不扬,沉默寡言,无功无过,就就像是在墙角孤独开放的小花,掩没在众生之中。他们不会主动和我说话,有时遇到,也只是轻轻地喊一声“老师好!”便从身旁匆匆走开。于是,我开始“无意识”地请他们帮些小忙,比如,本可以自己拿到教室里的东西,非得偷偷小懒;本可以由两三个成绩优秀的学生完成的任务,非得要他们带上一群人来完成,渐渐地,我发现在教室里,操场上已能看到他们欢快的身影。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心理偏差生的辅导个案 十几年的教育教学经历中,我碰到了一些心理上有偏差的学生,且有逐年增多的趋势,这给我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使我不得不关注和研究这些学生,渐渐的也就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应对措施,我希望这一点点经验的积累能给其他教师朋友或家长们一点点帮助,更好地引导那些心理有偏差的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下面是我近年来碰到的一个心理偏差生的教育经历和心得,与大家分享。 接手高一新班级,里面有位留级的M同学,政教主任找我谈话,我才知道这是一位心理问题较严重的女同学,因为心理焦虑而休过大半年学,还反感班主任。一般情况下,谁都不愿意碰到这类学生,碰到了就觉得“很倒霉”,很排斥,虽然这种心态可以理解,却并不可取。忽视排斥甚至厌弃这类学生,只会加重学生的心理症状,给学生、班级和自己都带来意想不到的困扰,甚至影响整个班级的教学和个人的正常生活,这方面的教训是惨痛的。 面对这个挑战,我没有推托,而是摆正自己的心态,告诫自己要宽容对待这位心理偏差生。我主动向原班主任了解了情况,进行了家访,并鼓励她参加军训(第一学期未参加),以使她能更好的融入新的集体。在接触到她的第一面起,我就保持热情的微笑,让她觉得我是一位可以信任的宽容的老师,尽可能的使她愿意接受我。医学证明,沟通是缓解心理压力的好办法,经常有交流的人心理上一般比较健康,而越是孤独,心理问题也就会越严重。所以,军训和开学之初的一段时间,如何让M同学和大家相处融洽,是我重点关注的内容。我找教官,有的放矢的鼓励和表扬她,让她成为军训标兵;又充分发挥她的特长,请她出军训板报和班级板报,很快她就和同学们打成一片,笑在一处了。这个开端直接为她后来的班级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好的开端并没有得到长久的延续,她又不来上学了。我从心底里为她感到着急,深怕她的心理问题再度严重,于是就开始了新一轮的家访和咨询。我想,只有经过审慎考察,找对病因才能真正对症下药,药到病除。经过与家长深入的恳谈和对任课老师广泛的问询,这一次终于弄明白了M同学心理问题的大致成因。一是父母离异等家庭问题使她变得极其敏感和脆弱;二是理科能力极弱的她对理科作业和考试十分恐惧和排斥,产生了类似“考试恐惧症”的心理症状;三是由于频繁的成绩排名和家长的期待导致了她巨大的心理压力。凡此总总,使她不胜重负,于是每次考试之前或作业繁重的时候她都会选择“病休”来逃避,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一、引言 一堂好课离不开引人入胜的导入、栩栩如生的板书和有条不紊的讲授,但若缺乏一个意犹未尽的结课便失去“点睛之笔”。结课主要围绕总结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强调教学难点展开,帮助学生对学习内容获得明确、清晰的印象,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发他们对有关内容的联想和思考,使所学知识更系统、更有条理,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1]结课也是一门艺术。一个精彩的结课不但能够巩固课堂所学内容,实现知识的再现和深化,还可以有效地实现课内课外的衔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励其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新的学习中去,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之功效。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重视结课环节,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育之以“信”、励之以“合”,避免虎头蛇尾、戛然而止。下面笔者就听课调研中截取的五个精彩片段进行剖析,以期为广大一线英语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所有教学片段所涉及的教材均出自新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 二、案例分析 1. 动之以“情”――情感升华式

【情景再现】教师A在执教Book 3 Unit 2中的“Come And Eat Here”时以问题讨论的形式结课:Which is healthier, Chinese food or Western food? And why?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 下展开讨论,比较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并概括两者的优缺点,从而得出健康饮食的准则之一――均衡饮食。 【深层透析】动之以“情”强调英语课堂应关注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塑造。《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第二部分“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文章中男女主人公各自的饮食观念本身就是一个鲜明的对比。因此, 教师A立足教材,拓展延伸,设计问题讨论,既巩固了课文内容,又升华了主题――让学生体验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分析中西 饮食文化的差异,使其树立正确的饮食文化观。该教师最后指出:“Chinese food is regarded as the healthiest food in the world.”在当前西餐文化风靡中国的情况下,其用意非常明确,即充分利用课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餐文化和西餐文化,强化爱国主义教育。 2. 晓之以“理”――结构回望式 【情景再现】同样教授“Come And Eat Here”,教师B采用了回望全文结构的形式,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分段。在听完学生的分段意见后她总结道:“This passage can be divided into 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