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4.1《世界的物质性》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468.75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 世界的物质性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物质的含义

理解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来认识世界、分析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帮助学生从世界本质总是上指出有神论的荒谬性,从根本上消除有神论的影响,初步树立唯物主义的自然界、世界观。

【教学重点】

物质的含义世界的物质性

【教学难点】

物质的含义

【教学手段】

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方法】

启发式、图示法、探究式教学为主,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旧知回顾】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前提和理论来源分别是什么?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有哪些?

师:提问

生:答略

导入新课

一位著名的牧师做完祝福祈祷后,说:“诸位兄弟姐妹,你们对于上帝还有什么怀疑之处吗?”一名学生举手问道:“一切都是上帝安排好的,为什么我们教堂顶上要装避雷针呢?”

提问思考:假如你是那个牧师你怎么回答?

生:答略

讲授新课:

师:中国古代有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西方也有上帝创世的故事。是上帝或是其他的神灵造出了天地万物吗?

生:思考后回答问题。

师:地球演化史和生物的进化史已经告诉我们,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各种各样的神灵创世说都是站不住脚的。

设疑:人类出现后,创造了许多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东西,例如转基因食品、高速公路、铁路、桥梁、码头……有人产生疑问,人能有意识地制造自然界中原来没有的东西,这是否意味着自然界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呢?请谈谈你的观点。

生:思考回答

师:这是唯心主义的观点,人能创造新事物,但是人必须服从自然规律,遵循物质的自身属性。这正好说明物质决定意识。通过上面问题的探讨,我们可以说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因此具有物质性。

【探究】

泰勒斯:世界的本原是水,大地浮于水上,没有水就没有万物。

赫拉克利特: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它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德谟克利特:不可再分的物质微粒——原子和虚空是世界的本原。

设问:

(1)古代的哲学家为什么会把水、火、原子等看作世界的本原?

(2)在自然界中,既有姿态万千的山川湖海,又有看不见、摸不着的却又真实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如磁场、超声波等,从哲学角度看,这些事物有什么共性?

生:思考作答略

师:从哲学角度来看,万事万物无论差别多大,都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和认识,我们把具有这种共性叫做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对于这个含义,应该如何理解呢?

生:讨论作答略。

师:分析

(1)“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不是由人的主观意志所决定的,不论我们承认与否它都存在。通俗地说,就是不管我们怎么想,它都是客观地存在,不会因为我们的意识的产生而产生,不会因为我们的意识的消失而消失。比如我们窗外的高山、树木,不管你看到不看到、愿意不愿意,它们都耸立在那里,是不会依赖于人的意识的。

(2)“客观实在”是指物质的唯一特性,是万事万物同意识联系起来进行比较抽象概括出来的。能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反映。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这一物质的客观性——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3)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物质不是虚无飘渺的,物质能为我们所感觉,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也就是说能被人们所认识,比如我们刚才说的高山、树木,我们能够感觉到它、能看到它。这是物质的可知性。可知论是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而与它相对的不可知论则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所以物质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可知性,与不可知论划清界限.

(4)物质是不能被消灭和创造的,物质是万事万物的共同属性,只要世界上存在物质,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就存在,物质就存在。

联系

哲学上物质概念是从具体物质形态中概括抽象出来的,也就是说没有物质的具体形态,也就没有物质,物质只能存在于具体的物质形态中,并通过具体的物质形态表现出来。

师:我们在学习物理和化学的时候,也经常会说到物质,那么这里的物质和哲学上的物质是否是同一个意思呢?如果不同,区别何在?请分析并填表:

哲学上物质自然科学中的物质

概括了整个世界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客观实在性)。

只涉及自然界中的一部分,或者说只涉及一部分物质具体形态的共性特征。

具有永恒性、绝对性。具有暂时性、相对性。

混淆二者、将哲学上的物质概念等同于自然科学中的物质概念是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师:自然界是物质的,这个好理解,那么作为由人组成的人类社会是不是客观的物质的呢?请看图:

阅读教材第30页探究活动。思考:

(1)是什么原因促成了由古猿的生存环境到人类的社会环境、由古猿的群体结构到人类的社会结构的转变?

(2) 人类社会的形成需要哪些物质条件?

生:思考作答略

师:通过追溯从古猿的生存环境到人类社会的生存环境的转变和从古猿的群体结构到人类社会的群体结构的转变过程,在人和人类社会的形成过程中,劳动起了关键的作用。构成人类社会的要素中,地理要素、

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他们的情况又是如何呢?

生:看书

师:地理因素,是指人类生存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也可以说是环境,大到国际环境,小到社区环境,这都是我都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不是我们一个人能够决定的,是依据客观的状况决定的。

人口因素,人口的质量,数量不是我们单个人能够所改变的,我们制定的计划生育政策只能是依据当前情况进行的规划,而不是说我想使整个地球人口合理,我们是无法因为我们的想法而突变的。

生产方式,一个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也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关系如果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两者就像人的脚和鞋子,鞋子如果不适应你的脚,你就走不快。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中国人可是吃过大亏的,大跃进的时候,说要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在这种错误的指导思想下,中国人做了很多不切实际的事情。有一个顺口溜:一颗芝麻光溜溜,炸成香油发了愁,全国人民吃不完,只好倒到河里头。这是严重脱离实际,所以大跃进不仅没有使我们超英赶美,反而使中国倒退了好几年。所以生产方式是客观的,是物质的。

师:总结从以上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的三个要素,我们可以总结出这三者都是客观的,这也集中体现了社会的物质性,从产生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存在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从发展看,人类社会有其客观的规律(第十一课)。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补充: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

①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②世界统一于物质

③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④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课堂小结】:板书

自然界的起源是物质的

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的组成是物质的

物质

世界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物质体系

【课堂练习】

1.实践证明,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朋友与伙伴的关系,人们应当尊重自然规律,在合乎自然的前提下,改造利用自然。这是因为(B)

A.人类社会是客观的B.自然界是客观的

C.人与自然始终是和谐统一的 D.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改造着自然界的客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