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机械通气模式及其选择原则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8
常用机械通气模式及其选择原则
呼吸机的应用迄今仅有不足两百年的历史,其模式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早期的正压通气,18世纪首次利用口对口呼吸,成功地对一例患者进行了复苏。随后风箱技术被推荐替代人工吹气,且这种基于风箱技术的急救方法被广泛接受和应用。直到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一系列研究表明这种技术易产生致命性气胸,因此正压通气阶段也就此告一段落。第二个阶段是负压通气,1928年“铁肺”的投入使用标志着负压呼吸机真正进入临床。由于脊髓灰质炎的流行,也促成了负压通气的发展。直至1952年,由于负压通气对治疗脊髓灰质炎的失败,临床上对患者行气管切开,利用气囊间隙正压通气,这表明了第三个阶段的正压通气的开始。近年来临床上主要常用的通气模式仍然是正压通气,随着对呼吸生理学以及相关技术的深入研究,形成了许多的机械通气模式。本文将近年来临床上应用的机械通气模式综述如下。
一、常见模式名称变异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ynchronousIntermittentMandatoryVentilation,SIMV),有的呼吸机上称间歇按需通气(气
(IntermittentAssitstedVentilation,IAV
压力支持通气(持(InspiratoryPressureSupport,IPS),吸(AssitstedSpontaneousBreathing,ASB)。
闭环通气()
(气(
例如压力控
而是将压力限制在恒定水平);时间或压力进行切换。
3、“触发”可由机器定时(控制通气)或有患者用力来启动(辅助、支持或自主通气)。“限制”一般是
靠设置流量(压力可变)或设置压力(流量可变)来进行。“切换”一般是靠设置容量、时间或流量来进行。
4、所谓“机械通气模式”,实际上就是指令,辅助、支持和自主呼吸的理想结合和不同组合。
由机器和患者控制时相的变化特殊结合来定义呼吸类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气方式触发限制切换
指令(控制)机器机器机器
辅助患者机器机器
支持患者机器患者
自主患者患者患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主要通气模式
辅助通气(AssistedVentilation,AV)
定义:AV是在患者吸气用力时依靠气道压的降低(压力触发)或流量的改变(流量触发)来触发,触发后呼吸机即按预设潮气量(或吸气压力)、频率、吸气和呼气时间将气体传送给患者。
应用的关键是预设触发灵敏度和潮气量要恰当。
(1)预设潮气量过大或自主呼吸频率过快可导致通气过度。
(2)压力触发敏感度一般设置于-0.5至-1.5cmH2O水平,采用流量触发时设置触发敏感度1~3 L/min。
触发灵敏度过高可导致自动切换(Self-Cycling)。
(3)AV为不可调性部分通气支持,患者吸气用功约占通常呼吸功的20%~30%。
(4)AV靠患者吸气来启动,无触发就不提供通气辅助。故常与控制模式联用
控制通气(ControlledVentilation,CV)
定义:CV
供全部呼吸功。
适应症
(1
(2
)
CV的预设频率作为备用。
)这两种通气模式的结合,如AV那样,病人的吸气用力可触发通气机以预置潮气量送气而决定通气频率。然而,又如CV那样,预置通气频率的“程序”也输入通气机作为备用,称之为“后备频率”(backuprate)。因此,病人依靠吸气用力的触发可以以高于预置频率的任何频率进行通气;如果在预定时间内,病人无力触发或自主呼吸频率低于预置频率,通气机即以预置频率(后备频率)取代来输送预置的潮气量。结果,触发时为辅助通气,没有触发时为控制通气。因此应用A-CV模式时,病人可以支配自己的呼吸频率。如果病人的自主呼吸频率减低,低于后备频率,通气机即提供控制通气,直到病人的自主呼吸频率超过后备频率。结果,A-CV模式既可以提供与自主呼吸基本同步的通气,又能保证自主呼吸不稳定病人的通气安全,提供不低于预设水平的通气频率和通气量。因此当应用A/C模式时,患儿接受机械通气频率≥预设的频率,当患儿自主呼吸较强和较快时,由于患儿接受机械通气的频率大于预设频率,可产生过度通气(原因是压力不变,相应的潮气量×频率大于正常),故应及时调低压力或降低触发敏感度(增大其负值),一般触发敏感度设置既要避免过度敏感,导致过多触发,也要避免触发敏感度过低,造成费力触发。
A-CV模式大多以容量切换型通气来实行,应用容量切换A-CV时,需预设触发敏感度、潮气量(VT)、频率(备用频率)、吸气流速和流速波型。
近年来已有呼吸机以压力切换型通气来实现A-CV。此时需预设的呼吸机参数有:触发敏感度、压力水平、吸气时间(Ti)和通气频率(备用频率)。
有些呼吸机写的是控制模式,实际上是A-CV模式。应用A-CV模式时,预设频率应与实际频率相近,预设频率比实际频率慢太多,可导致反比通气和气体陷闭。应用A-CV时应监测实际I:E比。
容量控制通气(volumecontrolledventilation,VCV)现代呼吸机,所谓VCV,其实也是A/C模式中的一种。过去称之为“定容”模式,VCV通气模式下,每次通气均确保患儿的潮气量一定,而压力可变,因而,患儿的潮气量,吸呼比和吸气流速完全由呼吸机控制实施,吸气流量固定,呼吸机提供全部呼吸功。
在现代呼吸机中并无可储存一定容量的结构(如风箱),因此不可能预先存贮一定量的气体输送给病人,也就不存在字面意义上的“定容”通气。呼吸机是通过对气流和时间的控制来实现“定容”的,因为输送的气体流速与送气时间的积分就是所输送的气体容量。以“定容”方式通气时,需设定气流的峰流速和波形,呼吸机在吸气相输送这种特定形式的气流,当潮气量设定后,吸气时间也就确定了。“定容”通气时吸气压力由吸气流速和
VCV的优点:
VCV的缺点:
1、
2、易导致人-
A/C模式,若患儿无自主呼吸,则每次机械通气均为时间触发,
无论是控制通气还是辅助通气,每次通气都是完全按预设压力满负荷通气。
PCV的优点:
1、峰压较低,较少出现气压伤。
2、吸气流速根据系统顺应性和粘性阻力的变化而改变。
3、有利于时间常数大的肺泡单位充气,改善通气/血流比值。
PCV的缺点:
由于潮气量受系统顺应性和粘性阻力以及吸气时间的影响,较难保持恒定,因此需不断调节压力控制水平,以保证适当水平的潮气量。
因此,所谓“定容”通气就是以潮气量为目标控制气流,而“定压”通气就是以压力为目标控制气流。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只要确定流速和波形,就可实现对气流的控制。
间歇指令通气(IntermittentMandatoryVentilation,IMV)
定义:呼吸机以预定的频率输送固定的潮气量(或压力),在两次指令通气间歇期,允许患者自主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