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性磷酸酶的
- 格式:ppt
- 大小:491.07 KB
- 文档页数:25
酸性磷酸酶的显示方法
酸性磷酸酶是一种酶类物质,它在人体细胞内起着重要的催化作用,并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因此,在许多疾病的诊断中,检测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和浓度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关于酸性磷酸酶的显示方法的中文介绍。
常见的酸性磷酸酶显示方法包括酶活力测定、基础染色和免疫染色等。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不同的化学试剂和仪器设备来实现,从而得出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和浓度。
2. 酶活力测定法
酶活力测定法是用于检测酸性磷酸酶活性的一种方法,其原理是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来形成可测定的产物。
这种方法通常使用p-nitrophenyl phosphate(pNPP)作为酶活力测量底物,它可以转化为p-nitrophenol。
测量产生的p-nitrophenol的光密度可以用于计算样品中酸性磷酸酶的活性。
3. 基础染色法
基础染色法是通过将酸性磷酸酶活性产生的颜色染到细胞和组织切片上来显示酸性磷酸酶的分布和浓度。
这种方法使用基础染料如甲基绿、苏木精、尤红和新绿等来染色,然后通过显微镜观察染色后的细胞和组织切片来判断样品中是否含有酸性磷酸酶。
免疫染色法是通过使用抗体来检测酸性磷酸酶的存在和浓度的方法。
该方法使用细胞和组织切片,将其与具有特异性抗体的二抗结合,然后用荧光素或酶标记的标记剂来标记结合的二抗。
最终,通过荧光显微镜或酶标的方法来检测抗体与酸性磷酸酶的结合情况。
总结:。
酸性磷酸酶的临床意义
文章导读
酸性磷酸酶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体组织内的一种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和体液
里面,血液里面的酸性磷酸酶,主要来源于前列腺,来源于血小板,白细胞等,其中在
前列腺里面,含量是最丰富的。
在日常的医疗检查当中,通过对酸性磷酸酶的检查,能够
取得前列腺癌的辅助诊断的作用,另外对于血液病、骨类疾病也有一定的诊断的作用和效果。
临床意义
正常人血清中的酸性磷酸酶来源于骨、肝、肾、脾、胰等组织,故不论男女老幼,其
含量大致相同。
而前列腺患者以及出现肝炎、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红血球病变等疾病时,
血清中酸性磷酸酶的活力都会升高。
为了鉴别血清中增加的酸性磷酸酶是来自前列腺还是
来自其他器官,必须加以区别。
为此可进一步采用某些抑制剂进行选择性抑制作用。
例如:乙醇和酒石酸对前列腺酸性磷酸酶有显着的抑制作用,而对红血球酸性磷酸酶的抑制作用
较弱。
ACP测定主要用于前列腺癌的辅助诊断。
(1)前列腺癌:尤其是转移癌ACP明显升高。
PAP对前列腺癌的诊断较ACP敏感,二
者对晚期前列腺的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监测价值更大。
(2)血液病:粒细胞白血病、高雪病、尼曼匹克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
贫血等ACP活性亦增高。
(3)非恶性前列腺疾病: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前列腺梗死等ACP活性也增高。
(4)骨疾病:变形性骨炎、成骨不全、软骨病、骨肉瘤、多发性骨髓瘤及某些非前列腺
恶性肿瘤的骨转移,ACP活性也可升高。
(5)其他:甲状腺功能亢进,急、慢性肾炎、尿潴留等ACP活性可增高。
实验三植物体内酸性磷酸酶的组织定位一、实验目的1、掌握植物体内酸性磷酸酶的金属盐―铅法染色进行组织定位的原理与技术。
2、掌握制作徒手切片的技术。
二、实验原理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ACP)广泛分布于机体各种组织细胞内,主要存在于细胞的溶酶体内,常作为溶酶体的标志酶,此外,还存在于内质网和胞质内。
在核酸和蛋白质代谢活动增加时,酸性磷酸酶活性增强。
酸性磷酸酶还参与酯类代谢。
因此,它在疾病、免疫反应和细胞损伤与修复过程中具有一定生物学意义。
酸性磷酸酶金属盐―铅法,其基本原理是在酸性环境下,底物β―甘油磷酸钠被酸性磷酸酶水解,释放出磷酸,磷酸遇铅离子则生成磷酸铅沉淀,最后与硫化铵作用形成棕褐色硫化铅沉淀。
三、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1、实验材料:甘蓝叶片与小白菜叶片。
2、实验试剂:丙酮、β―甘油磷酸钠溶液、2%硫化铵等。
3、实验用品:刀片、镊子、培养皿、托盘等。
四、实验步骤1、甘蓝叶脉染色(1)徒手切片的制作:在切片时,用左手的拇指与食指、中指夹住甘蓝叶脉,右手平稳地拿住刀片。
然后,在材料的切面上均匀地滴上清水,以保持材料湿润。
将刀口向内对着材料,并使刀片与材料切口基本上保持平行,自左前方向右后方均匀地拉切。
当切到一定数量后,可在培养皿内挑选透明的薄片用于材料染色。
(2)将一部分材料薄片铺在载玻片上,滴加蒸馏水铺平材料,加入1滴冰的丙酮溶液,固定15min。
固定完成后,用蒸馏水水洗,一边滴加蒸馏水,一边用吸水纸吸,反复2-3次。
用滴管慢慢的将切片挑起来,放置在含有10ml的底物溶液中,37℃保温1h。
将切片用蒸馏水水洗2~3次后,放置在含有2% 的硫化铵溶液中1-2min,蒸馏水水洗2-3次。
将染色的切片盖上盖玻片,制作成临时玻片。
显微镜下观察,拍照记录染色结果。
(3)将另一部分切片放置蒸馏水中加热用作空白对照。
其余操作同上。
2、小白菜根系染色(1)将小白菜的根系蒸馏水洗净后,用刀切开,一半用于组织染色,另一半放在蒸馏水中加热煮死,作为空白对照。
迪信泰检测平台
酸性磷酸酶(ACP)检测
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 ACP)是一种是非特异性磷酸单酯酶,可以催化几乎所有的磷酸单酯的水解反应,生成无机磷酸和相应的醇、酚、糖等,还可以催化磷酸基团的转移反应,并直接参加磷代谢,在钙、磷的消化、吸收和分泌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诱导并分泌酸性磷酸酶是植物应对低磷环境的重要适应性反应之一,血清酸性磷酸酶活力已成为诊断和监测多种疾病重要手段。
迪信泰检测平台采用生化法,结合相应的酶类的试剂盒可以高效、精准的检测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变化。
此外,我们还提供其他酯酶类的检测服务,以满足您的不同需求。
生化法测定酸性磷酸酶样本要求:
1. 请确保样本量大于0.2g或者0.2mL。
周期:2~3周。
项目结束后迪信泰检测平台将会提供详细中英文双语技术报告,报告包括:
1. 实验步骤(中英文)。
2. 相关参数(中英文)。
3. 图片。
4. 原始数据。
5. 酸性磷酸酶活性信息。
迪信泰检测平台可根据需求定制其他物质测定方案,具体可免费咨询技术支持。
酸性磷酸酯酶的作用原理酸性磷酸酯酶是一类酶,在生物体内起着重要的催化功能。
其催化反应涉及底物的磷酸酯键的加水裂解,将磷酸酯底物转化成磷酸盐和相应的醇。
酸性磷酸酯酶的作用原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释。
首先,酸性磷酸酯酶通过与底物形成酶底物复合物,将酶与底物有序结合在一起。
酶表面的亲和性位点与底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起到了关键作用。
这种特异性的结合使得底物分子的反应中心与酶催化中心相对靠近,从而增强催化效率。
其次,酸性磷酸酯酶通过在催化过程中降低底物的活化能,加速了催化反应的进行。
酸性磷酸酯酶的催化活性主要体现在其催化中心,其中一个关键的催化残基是丝氨酸残基,通常用来进行质子化。
质子的转移能够影响催化剂与底物之间的亲和性和氢键的形成,从而影响了催化过程中活化能的降低。
此外,酸性磷酸酯酶能够通过酸碱催化机制使催化反应达到可逆的平衡。
在催化反应中,底物的磷酸酯键会与酶催化中心形成共价键,并生成脱水酯中间体。
然后,酶催化中心的碱基残基会与H2O分子形成氢键,从而使水分子的羟酸根离子形成。
最后,这个离子会进一步与酶催化中心的原子或分子结合,从而催化底物的裂解反应。
在催化过程中,酸性磷酸酯酶通过互相作用的残基和功能团,可以实现催化过程的多个步骤。
例如,催化中心的氨基酸残基如组氨酸在反应过程中可以起到酸碱催化的作用,而酪氨酸和半胱氨酸则可以形成氢键和离态相互作用,推动反应的进行。
最后,酸性磷酸酯酶会根据催化反应的要求,以适当的方式调整构象。
酶的活性通常与其构象变化密切相关。
酶在与底物相互作用后,会通过构象变化来使得底物与酶中的活性残基之间的距离变短,从而提高催化效率。
总结起来,酸性磷酸酯酶作用原理的核心是通过降低底物活化能和调整底物与催化中心的相互位置来加速底物的加水裂解反应。
酸碱催化,氢键形成,以及构象变化等机制都对酶的催化活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酸性磷酸酯酶的催化反应对生物体的生理过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024肿瘤标志物: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检测的临床意义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rOStatiCaClCphosphatase,PAP)是前列腺合成的一种糖蛋白,为前列腺分泌的一种分子量102kDa,由两个相同亚单位组成的糖蛋白的酶类半衰期为1.1-2.6h o在酸性条件下,具有水解磷酸的能力。
1936年Gutmann等在前列腺癌患者及骨转移患者中发现血清酸性磷酸酶活性升高,而前列腺组织中酸性磷酸酶活性较其他组织高IOe)O倍。
PAP是酸性磷酸酶的同工酶,具有被酒石酸抑制的特征。
检测方法以往常采用生化方法测定PAP,但灵敏度低,现大多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酶免疫分析以及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进行检测。
参考区间酶免疫分析(EIA)):<2.0μg∕L,参考区间可因方法、仪器、试剂不同而有不同,因此各实验室应根据试剂说明书和临床实践建立自己的参考区间。
临床意义前列腺癌时可见血清PAP浓度升高,出现的频率与前列腺癌分级的高低成正比在初期(A期、B期)为58%,C期为68%,D期达91%。
因此PAP测定可用作肿瘤定级的辅助指标,同时可根据PAP值监控患者对治疗的反应。
PAP诊断前列腺癌的特异性比PSA高,但灵敏度低于PSA,30%~40%发生转移的前列腺患者为PAP假阴性。
因此对该疾病无早期诊断价值。
前列腺肥大病人有约10%的假阳性率,前列腺炎和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时也可见PAP升高,联合检测PSA和PAP可以提高对前列腺癌诊断的阳性率。
注意事项由于一天中PAP值可上下波动50%,因此,PAP测定应于每日固定时采取标本。
前列腺按摩后血清PAP可一过性增高,在判断测定结果时要予以考虑。
参考文献:口]丛玉隆,尹一兵,陈瑜.检验医学高级教程(第2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2]胡成进,陈英剑,公衍文.检验结果临床解读(第3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3]尚红,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4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
酸性磷酸酶显⽰⽅法的研究鸡肝酸性磷酸酶显⽰⽅法的研究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 ACP)是指⼀组⾮特异性磷酸酯酶,在酸性条件下能⽔解各种磷酸脂。
ACP分布⼴泛,它能够催化磷酸单酯键的⽔解并释放⽆机磷酸,是⽣物磷代谢的重要酶类,ACP活性的⾼低与⼈和动物的病理状态密切相关。
酸性磷酸酶是溶酶体的标志酶。
溶酶体作为细胞内起消化功能的细胞器,含有⼤量酸性⽔解酶,在细胞内外物质代谢过程中起着⼗分重要的作⽤。
ACP的活性变化直接体现溶酶体的功能状态[1]。
在⼤部分组织中,它主要定位于溶酶体内。
在溶酶体膜完整时,底物不易渗⼊,ACP活⼒微弱或⽆活性。
经固定后,在合适的pH条件下,膜本⾝变得不稳定,逐渐改变其渗透性,底物可以渗⼊,酶活⼒被显⽰。
此酶在pH5.0的环境中发⽣作⽤,分解磷酸脂⽽释放出磷酸基,磷酸基能与铅盐反应形成磷酸铅。
但因其是⽆⾊的,所以再经过与硫化铵作⽤,形成棕⿊⾊的硫化铅沉淀,由此就能显⽰酸性磷酸酶在细胞内的存在与分布[2]。
国内外也发布不少有关酸性磷酸酶在细胞中的定位研究的报道,例如:⽯长应等[3]已经利⽤电镜酶细胞化学⽅法,对⼤尾柱⾍(Urostyln grandis)、冠突伪尾柱⾍(Pseudorostyld cristata)、魏⽒拟尾柱(Paraurostyla weissei)三种纤⽑⾍细胞内的酸性磷酸酶进⾏了定位观察。
发现在它们体内ACPase的阳性反应颗粒除分布在消化腔隙内独⽴的泡状结构上和被消化的⾷物组织中外,在细胞质中的⼩圆泡内也有分布。
近年来研究⼈员应⽤超微结构酶细胞化学技术研究了家蚕幼⾍中肠ACPase活性的亚细胞分布[4],结果表明ACPase主要分布在圆筒形细胞的细胞核内,核周围的内质⽹及溶酶体中,杯形细胞的细胞核,细胞底部的内褶膜上也有少量的酶活性存在。
采⽤酶组织化学⽅法,孙建梅等[5]⾸次报道了ACP在⽂昌鱼组织中分布。
ACP在⽂昌鱼组织中分布⼴泛,在表⽪、消化道及⽣殖腺中均有分布。
酸性磷酸酶的检测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以Gomori铅法为例学习细胞化学方法检测水解酶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小鼠等实验动物腹腔巨噬细胞采集和制片的方法。
3.观察巨噬细胞内酸性磷酸酶的分布进一步了解溶酶体的结构和功能。
二.实验原理1.向小鼠腹腔内注射无菌淀粉肉汤,排异反应使小鼠产生大量巨噬细胞,且巨噬细胞吞噬淀粉肉汤后不会对细胞造成伤害,反而被“喂养”。
连续多天注射使小鼠腹腔内聚集大量巨噬细胞。
2.由于无法直接观察酸性磷酸酶的分布,可以通过检测酸性磷酸酶代谢产物的方法间接观察。
酸性磷酸酶催化反应。
再通过福尔马林-钙固定,再通过显色与染色过程。
在光镜油镜下可观察到黑色颗粒,也就是硫化铅沉淀,从而观测酸性磷酸酶在巨噬细胞中的分布。
三.实验材料及设备1.实验材料:a)连续三天向腹腔中注射1mL6%淀粉肉汤的小鼠一只b)酸性磷酸酶工作液,c)福尔马林-钙固定液d)2%硫化铵溶液e)0.1%沙黄染液2.实验设备:a)普通光学显微镜b)载玻片若干c)4摄氏度冷藏柜d)染色皿若干、吸水纸、滴管、剪刀、白瓷板等四.实验方法及步骤(一)实验组:1.巨噬细胞采集与附着a)配置6%淀粉肉汤,连续三天向小鼠腹腔内注射,注意不要伤害小鼠器官。
b)用脊髓脱臼法快速处死小鼠。
在白瓷板上用剪刀打开小鼠腹腔,用适量生理盐水冲洗小鼠内脏。
c)用胶头滴管吸取生理盐水冲洗液,滴于洁净的载玻片上,注意不要涂抹,每个载玻片各滴两滴,注意做好编号与正反标记。
d)将载玻片置于有U形玻璃支架的大型培养皿中。
培养皿在4摄氏度的冷藏柜中放置30min。
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生理盐水,注意不要让细胞完全干燥。
2.酶的反应将玻片置于37摄氏度的酸性磷酸酶工作液中,温浴30min。
生理盐水小心冲洗,吸去多余水分。
3.细胞的固定将玻片置于福尔马林-钙固定液的染缸中,固定5min。
蒸馏水冲洗,吸去多余水分。
4.显色a)2%硫化铵溶液中处理3~5min,取出载玻片,用蒸馏水漂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