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高中人教版地理必修一自然界的水循环练习测试题
- 格式:docx
- 大小:472.24 KB
- 文档页数:5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3章第1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测试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水体是( )A.河水B.冰川C.井水D.湖泊水2.陆地水体水源补给最主要的形式是( )A.河流水B.湖泊水C.地下水D.大气降水3.庐山小天池有“久雨不溢,久旱不涸”的特点,其中()A.“久雨不溢”时地表水补给地下水B.“久旱不涸”时地表水补给地下水C.“久雨不溢”时地下水补给地表水D.“久雨不溢,久旱不涸”说明了庐山小天池不参与水循环4.下图为某次长江洪水过程中洞庭湖入湖、出湖径流量的变化。
这段时间洞庭湖对长江洪水产生蓄积作用的时段是(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下图为“相同降水量下的城市化前后地表径流过程曲线”,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5.关于甲乙两条曲线叙述正确的是①甲代表城市化前的地表径流②乙过程有利于地下水的补给③甲的长期后果可能造成城市水荒④乙过程下渗量小于甲过程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6.甲曲线的最大值提前于乙曲线的最大值的原因是A.天然调蓄能力强B.城市热岛效应C.下垫面透水能力好 D.植被覆盖率降低下图是我国某河流近30年径流量和气温之间统计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7.该河流最主要的补给是()A.雨水B.冰川融水C.湖泊水D.地下水8.该流域位于()A.温带季风气候区B.温带大陆性气候区C.热带沙漠气候区D.地中海气候区下图为“我国某小流域水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9.如果流域内植被遭到破坏,可能直接导致的是()A.大气降水量增加B.地表径流量增加C.水汽输送量增加D.地下径流量增加10.下列属于能增加该流域年降水量的人类活动是()A.伐木樵采B.平整土地C.修建梯田 D.修建水库二、综合题11.分析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来自青海省卫星遥感中心的卫星遥感监测显示,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的水体面积及水位已连续6年呈递增趋势。
自然界的水循环一、选择题下图所示地区是我国荒漠化扩大较快地区之一。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所示各河流()A.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B.下游流量大于上游C.流量季节变化小D.汛期为夏季2.下列水体中,水循环速度最快、周期最短的是()A.湖泊水B.河流水C.冰川水D.地下水读“某地区1月份等潜水位线与等高线图”,回答3~4题。
3.图中河流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是()A.河流水补给地下水B.地下水补给河流水C.河流左岸地下水补给河流水,右岸河流水补给地下水D.河流右岸地下水补给河流水,左岸河流水补给地下水4.在6月份,下列关于等潜水位线的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河流两侧的等潜水位线都向南弯曲B.河流东岸的等潜水位线向北弯曲C.河流东岸的等潜水位线向北弯曲,西岸向南弯曲D.河流两侧的等潜水线不会发生变化读“下面水循环示意图”,完成5~6题。
5.水循环的最主要动力是()A.太阳辐射能、地球重力能B.潮汐C.地热能D.生物能6.下列地理事物直接参与海陆间水循环过程的是()A.柴达木盆地的湖泊B.天山山区的冰雪融水C.滚滚东流的长江水D.太平洋上未登陆的台风城市建设深刻地改变了大自然的水循环过程。
下图为某城市土地覆盖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7~8题。
7.该城市城市化过程中对水循环各环节影响最明显的是()A.水汽输送B.下渗C.降水D.蒸发8.该城市城市化过程中最容易诱发()A.泥石流B.风沙侵袭C.洪涝灾害D.狭管效应2017年1月10日新闻网报道,在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住房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陈政高全面总结了2016年住房城乡建设工作,对2017年工作任务作出部署。
他提出加快推动海绵城市建设,2017年要抓好120个试点项目。
“海绵城市”通过一系列的“绿色”措施滞水、蓄水、净水和排水,将有望缓解一系列城市问题。
读“海绵城市简图”,完成9~10题。
9.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的影响有()A.增加下渗量B.减少蒸发量C.增加地表径流D.减少地下径流10.海绵城市建设将有利于缓解城市()①淡水不足②雨季内涝③用地紧张④热岛效应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读图,完成11~12题。
高中地理必修一3.1 自然界的水循环训练题(一)1. 在下列水循环的各环节中,目前人类活动在某些时候可以施加影响的环节是()A.地下径流B.地表径流C.水汽蒸发D.水汽输送2. 三种水循环都包括的环节是()A.地表径流B.地下径流C.蒸发和降水D.下渗和蒸腾3.目前长江河流径流量年际变化趋小,主要原因是()A.兴修水库,调节了河流径流的年际变化B.在河流两岸加高了堤坝,使径流变化趋小C.气候变暖,使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趋于稳定D.大规模地围湖造田,调节了河流的径流变化4. 下列地理现象,属于内陆循环的是()A.黄河下游山东境内初冬和初春的凌汛B.夏季,天山、昆仑山、帕米尔高原冰雪融水汇入塔里木河C.南极大陆边缘的冰川断裂成漂浮在海洋上的冰山D.夏秋季节,台风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登陆5. 关于黄河下游河水和两岸潜水的补给关系是()A.潜水经常补给河水B.河水经常补给潜水C.黄河处于枯水期时,潜水补给河水D.核黄素和潜水游互补关系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
6.能正确反映海陆间水循环过程的是( )A.a→f→h→g B.e→f→h→dC.c→a→b→d D.d→a→b→c7.水循环中的( )A.a环节主要动力是季风B.b环节主要集中在夏季C.c环节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D.d环节为水汽的输送读我国某地一河流流量与含沙量逐月分布图,完成8~9题。
8.该河流春汛的主要补给是( )A.冰川融水B.季节性积雪融水C.雨水D.地下水9.该地区夏季降水的最主要类型是( )A.台风雨B.锋面雨C.地形雨D.对流雨读城市雨水回收利用前后水循环示意图,回答10~11题。
10.下列有关雨水回收利用前后水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Q11+Q12=Q1+Q2B.Q13+Q14>Q3+Q4C.Q16+Q17<Q6+Q7D.Q11+Q12+Q8=Q6+Q7 11.雨水回收的意义主要在于( )A.减少城市排污量B.增加城市用水量C.提高城市的防洪能力D.缓解城市地面下沉12.读图,回答问题。
《自然界的水循环》综合训练1.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 —L)1T丄I、〜~ 〜乙丙丁(1)图中丁一甲一丙一丁过程屈于循环。
水循环的主要地理意义是(2)水循环对乙图所示地区直接提供的资源主要有 ________ 资源和________ 资源。
图中b】、6、b3水量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 o(3)口前,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来源于水循环的(填字母) ____________ 环节。
人类可以通过__________ 、______ 措施来改善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
2.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水循环各环节的名称:A ______ ,B ________ ,C ________ ,D _______ o(2)图屮缺少的水循环环节冇—、__________ 、—o(3)图中包括—种水循环类型,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4)根据水循环和水平衡原理,如果该地区降水减少,人为原因可能是什么?参考答案1.(1)海陆间维护全球水量平衡,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促使地球各圈层及陆地海洋Z间物质和能量的迁移⑵水水能b(3)c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2.(1)蒸发植物蒸腾地表径流地下径流(2)降水水汽输送下渗(3)三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4)大面积破坏植被和排干湖沼,使植物蒸腾和水面蒸发量减少,大气屮的水汽含量减少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水循环的环节、过程、意义等方面的内容,综合性强但比较简单,只耍对基础知识把握牢同,不难作答。
课后巩固提升一、选择题下图为某地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冋答1〜2题。
1.图示地区建有大型水库,水库建成后对水循环的各环节可能造成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①库区下渗加强,周边地下水位下降②库区水汽蒸发增加,周边空气温度增加③库区受热力环流影响,冬季降水减少,夏季降水增加④库区下游河流径流量变化幅度减小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2•在F处建有一座海水淡化工厂,从水循环角度看其作用类似于()①海陆间大循环②跨流域调水③增加水汽输送的数量④增加了地表径流的数量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3.读下图,判断图小湖泊与河流的补给关系以及该湖的性质分别是()A.湖水补给河水、淡水湖B.河水补给湖水、咸水湖C•河、湖水都以等高线处的雨水为主要补给來源、淡水湖D.无法判断、咸水湖读“河流流量与距河口距离的关系示意图”,完成4〜6题。
3.1水循环考点基础练考点一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乙、丙三类水循环均有的环节是()A.径流 B.下渗 C.降水 D.植物蒸腾2.对图中各环节的说法,正确的是()A.a-b-c-d各环节联系了地球的各个圈层B.b环节为陆地内流区提供大量水汽C.c环节对陆地淡水资源的更新有重要意义D.c环节降水总量比e环节大【答案】1.C 2.C【解析】1.从图示可知甲、乙、丙三类水循环分别是陆地内循环、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根据已学知识可知三类水循环均有蒸发、降水环节,C对,排除ABD。
故选C。
2.a环节是蒸发,b是水汽输送,c、e是降水,d是下渗。
地球的各个圈层主要有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地壳、地幔、地核。
a-b-c-d各环节仅仅联系了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但其中岩石圈只是地壳和上地幔顶部,所以a-b-c-d各环节并没有联系下地幔和地核,A说法错误;b环节为陆地外流区(降水)提供了大量水汽,B说法错误;c(降水)环节对陆地淡水资源的更新有重要意义,C说法正确;海洋蒸发的水分,只有一少部分通过水汽输送到陆地上空形成降水,绝大部分在海洋上空凝结后形成降水,所以c环节的降水总量远比e环节小,D说法错误。
故选C。
如果下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代号所对应的水循环环节正确的是()。
A.①一降水 B.②一蒸发C.③一水汽输送 D.④一地表径流4.南水北调影响图中水循环的哪个环节()。
A.①B.②C.③D.④【答案】3.A4.B【解析】该题以海陆间水循环模式图为材料,考查水循环的环节及其影响因素、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3.由材料可知,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图,S线代表地球表面,据图可得,①代表降水,②代表地表径流,③代表蒸发,④代表水汽输送。
因此,BCD项错误,A项正确。
故选A。
4.由已学知识可知,南水北调,对应影响主要为地表径流,据图可知:①代表降水,②代表地表径流,③代表蒸发,④代表水汽输送,因此对应②,ACD错误,B项正确。
2023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水循环基础过关练题组一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下面为“全球水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三题。
1.图示地区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来源于( )A.重力B.地球内能释放C.风能D.太阳辐射能2.当图示地区森林被大量砍伐时,下列哪一水循环环节的水量将增多( )A.①B.②C.④D.⑥3.南水北调输水工程主要是对水循环的哪一环节施加影响( )A.③B.④C.⑤D.⑥(2022福建泉州四校期中联考)嘉陵江发源于秦岭,是长江上游的重要支流,长江最终流入东海。
完成下面两题。
4.嘉陵江在水循环中主要属于( )A.地表蒸发B.水汽输送5.嘉陵江一直未干涸的主要原因是( )A.海陆间循环B.海上内循环C.陆地内循环D.发源地秦岭森林茂密(2022江苏南京六校期中联考)2021年7月,河南省郑州市连遭暴雨袭击引发社会关注。
下图为局部水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题。
6.本次暴雨的水汽主要来源于上图中的环节( )A.①B.②C.③D.⑤北方冬季大棚顶上常常结满露珠,影响棚内蔬菜光合作用,同时较冷的露水滴到蔬菜上,还容易导致蔬菜腐烂,造成减产。
所以大棚设计要尽量减小棚内湿度,并且有利于露水的收集。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7.水滴由棚顶到集水容器的过程相当于水循环环节中的( )A.下渗B.降水8.除棚内空气湿度外,影响集水量的因素还有( )A.大棚内外温差B.棚内昼夜温差C.棚外风力大小D.棚顶倾斜角度某中学生进行植被对水循环影响的实验。
设计如下:准备两块搓衣板,如下图所示放置在盆中,在其中一块搓衣板上铺上毛巾,分别从上面往下淋相等数量的水,并观察实验结果。
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9.两块搓衣板淋水后,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A.无毛巾:水流速度较快B.有毛巾:水流速度较快C.无毛巾:盆底存水较少D.有毛巾:盆底存水较多10.如果无毛巾的搓衣板模拟的是植被破坏后的山地,则该山地( )①地表径流加快②地表径流增加③下渗量增加④地下径流增加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022山东师大附中期中)“雨季一来,城里看海”一度成为全民讨论的热点,是全国多座城市的尴尬。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3.1自然界的水循环同步测试卷人教版地理必修一3.1自然界的水循环同步测试卷一、选择题1. 以下地理现象中不参与海陆间水循环的是()A.洞庭湖湖水B.塔里木河的径流C.夏季影响我国的赤道气团D.我国季风区域的所有降水2.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主要功能是()A.防风固沙,保护农田B.涵养水源,保持水土C.调节气候D.保护珍稀动、植物资源3. 水循环的最主要动力是()A.太阳辐射能、地球重力能B.动能C.水的“三相”变化D.日、月对地球的引力4. 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的河流大多在夏季进入汛期,原因是()A.均受夏季风影响B.均受高温影响C.分别受夏季风和高温影响D.分别受高温和夏季风影响5. 下图为“某河流的年径流量变化曲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河流位于()A.亚热带季风区B.亚热带大陆西岸C.温带季风区D.高寒地带(2)能正确反映该河流水文特征的是()A.由雨水和地下水补给B.有一个汛期C.冬季断流D.年径流总量大6. 下列地理现象中,参与海陆间大循环的是()①江淮地区的梅雨②我国东南沿海受台风袭击③塔里木河河水蒸发④南海海域出现大暴雨1 / 7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7. 能使陆地上的水大量得到补充的水循环主要是()A.海上内循环B.海陆间循环C.内陆循环D.海陆间循环和内陆循环8. 三种水循环中都包括的环节是下列中的()A.地表径流B.地下径流C.蒸发和降水D.下渗和蒸腾9. 下图是某一水文站在不同年代测量一河流10年间的径流量,以及该河流域的年平均气温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某河气温和流量变化图(1)该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是()A.冰川融水B.大气降雨C.湖泊水D.地下水(2)据图分析该河流径流量年际变化趋小的原因,正确的是()A.兴修水库,调节了河流径流的年际变化B.在河流两岸加高了堤坝,使径流变化趋小C.气候变暖,使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趋于稳定D.大规模地围湖造田,调节了河流的径流变化10. 地球上各种水体的储量由多到少依次是()A.海洋水、大气水、陆地水B.冰川水、大气水、河流水C.冰川水、河流水、地下水D.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11. 关于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通常说的水资源主要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B.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及浅层地下水占陆地上淡水资源储量的大部分人教版地理必修一3.1自然界的水循环同步测试卷C.世界水资源除沙漠地区外,其分布是比较均匀的D.各类水资源不能相互转化12. 属于内陆水循环的地理现象有()A.长江东流B.塔里木河夏讯C.台风登陆D.海水蒸发13. 关于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A.参与海陆间水循环的水量最大B.陆地内循环只发生在内流区域C.外流区域既有海陆间循环,又有陆上内循环D.水循环使水体之间不能转化14. 下列四种陆地淡水资源,根据储量由多到少的排列,正确的是()A.湖泊淡水、地下淡水、冰川B.冰川、地下淡水、生物水C.永冻土底冰、土壤水、河水D.冰川、大气水、地下淡水15. 水循环中,陆上水循环的领域在()A.内流区域及其上空B.外流区域及其上空C.内流区域及其外流区域D.内外流区域及其上空二、非选择题16. 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 第3章第1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测试题一、选择题(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下图是北德维纳河流域示意图,该流域的地形是宽阔的、多丘陵的平原,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影响该流域冬季降水的海洋气流最主要来自( )A. 南方B. 北方C. 东方D. 西方2. 该河流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①雨水②季节性积雪融水③冰川融水④湖泊水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河水浑浊度是指河水中悬浮物对光线透过时所发生的阻碍程度,是衡量水质良好程度的重要指标。
水中的悬浮物一般是泥土、砂粒、微细的有机物和无机物、浮游生物、微生物和胶体物质等。
下图为胡卡尔河流域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 胡卡尔河水系河水最为浑浊的时期是( )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4. 近年来,胡卡尔河cd河段河水浑浊度不断升高,其主要原因是( )A. 气温年较差大B. 降水强度较小C. 植被覆盖度低D. 河流结冰期短下面的图a示意某区域略图,图b示意该区域甲河某处的剖面图。
读下图,完下列各成5~6题。
5. 按照图示地区河流径流变化的一般规律判断,甲河流域此季节( )A. 盛行西北风B. 受冬季风影响C. 盛行西南风D. 受高压带控制6. 甲河主要的补给形式及出现最大汛期的时间分别是( )A. 冰雪融水补给、1月B. 大气降水补给、7月C. 地下水补给、4月D. 大气降水补给、11月径流系数,就是某一时期的径流量(毫米)与这一时期的降水量(毫米)之比,用百分率表示。
它能反映一个地区降水量有多少变成径流补给河流,有多少被蒸发或下渗。
下表是我国部分地区的径流系数,根据表中数据,完成7-8题。
7. 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得出( )A. 华北地区和浙江丘陵径流系数差距较大,是因为华北地区蒸发量小B. 降水量多的地区径流系数就一定大C. 云贵高原的径流系数小于南岭地区,是因为地形平坦D.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径流系数山区大于平原地区8. 调查发现南岭地区径流系数有增大的趋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南岭地区近些年来,森林植被被破坏,对水源涵养有减弱趋势,不稳定径流增大B. 降水量增大,地表的侵蚀作用加强C. 径流系数增大,对河流补给变得不够稳定,水位季节变化增大D. 径流系数增大,对当地的气候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鄱阳湖面积3583平方千米,为我国第一大淡水湖,其平均水深8.0米,它汇集了赣、信、抚、修、绕五水,在湖口附近注入长江;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面积2740平方千米,其平均水深6.3米,汇集了湘、资、沅、澧四水,在城陵矶附近注入长江。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练习题一、单选题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上图中对地表形态影响最大的环节是A. ③B. ⑤C. ⑥D. ⑦2.2016年6月15到20日,三明地区普降暴雨,部分县区内涝严重。
造成这次部分县区内涝严重的主要原因是A. 热岛效应导致①环节增强B. 排水设施不足导致⑤环节受阻C. 地面硬化导致⑥环节增强D. 绿地面积减少导致④环节减弱有专家发明的屋面积蓄雨水系统与中水联用的工程设计(中水指工程用水、生活用水等污水处理后的再生水)。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3.屋面集蓄雨水主要影响水循环的环节是()A. 大气降水B. 水汽输送C. 径流D. 蒸发4.该工程设计最适宜推广的地区是()A. 青藏地区B. 西北地区C. 东北地区D. 华北地区中科院院士王光谦表示,在大气边界层到对流层范围内存在稳定有序的水汽输送通道,可将其称为“天河”,基于大气空间的跨区域调水模式就是“天河工程”。
这一项目首先将通过对大气中水汽含量及“迁徙”路线的监测,掌握水汽“迁徒”规律,并在有条件的地区进行人工干预,缓解北方地区地表水资源短缺的局面。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5.“天河工程”实现跨区域调水的主要手段是A. 人工增雨B. 开渠引水C. 改变大气环流D. 修建储水设施6.“天河工程”推进面临的问题最有可能是A. 人工降雨难度大B. 资金短缺C. 掌握水汽“迁徙”规律D. 施工难度大7.“天河工程”选择青藏高原地区的主要原因是A. 地广人稀,移民人数少B. 该地区是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C. 经济落后,水资源需求少D. 植被茂密,涵养水源的能力高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水循环环节)”。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环节①和⑦均表示海水蒸发B. 我国东部地区夏季③环节水量较小C. 跨流域调水主要影响的是环节④D. 植树造林可以增加环节④的水量9.关于水循环的意义,说法正确的是①实现了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②使陆地上的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③改造了地表形态④海陆间水循环加剧了陆地水体污染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外印发《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水循环同步练习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 关于图中所示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图表示海上内循环B. 其动力来源于太阳辐射能C. 对塑造全球地表形态不起作用D. 图中④表示地表径流,②表示下渗【答案】B【解析】该图中的水循环发生在海洋与陆地之间,为海陆间水循环;水循环的动力来源于太阳辐射能;水循环可以塑造部分区域的地表形态;图中④表示地下径流,②表示大气降水。
据此分析选B。
2. 下列能实现图中①的功能的是( )A. 长江B. 副热带高气压带C. 我国的夏季风D. 我国的冬季风【答案】C【解析】图中①表示水汽输送,是指水汽从海洋输往陆地上空,我国的夏季风是从海洋输往陆地的东南季风,与①功能一致,据此分析选C。
3. 下列地理事物直接参与海陆间水循环过程的是( )A. 柴达木盆地的湖泊B. 天山山区的冰雪融水C. 滚滚东流的长江水D. 太平洋上未登陆的台风【答案】C【解析】柴达木盆地的湖泊、天山山区的冰雪融水发生在内陆地区,参与的是陆地内循环;滚滚东流的长江水由陆地进入海洋,参与的是海陆间水循环;太平洋上未登陆的台风参与的是海上内循环。
据此分析选C。
4. 图为某城市水循环示意图,如果扩大城市绿地面积,图中四个环节发生的变化正确的是( )A. a 增加B. b 增加C. c 减少D. d不变【答案】B【解析】如果扩大城市绿地面积,涵养水源能力增强,下渗增加。
图中四个环节发生的变化正确的是b ,表示下渗增加,B对。
a表示地表径流,减少,A错。
c 表示地下径流,增加,C错。
d表示蒸发,绿地面积增加,热岛效应减轻,蒸发减少,D错。
植被浅沟指在地表沟渠中种有植被的一种工程,它通过重力流收集雨水径流。
读城市植被浅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5.在城市中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水循环环节()A.a减弱B.b增强C.c增强D.d减弱【答案】C【解析】a是蒸发、b是地表径流、c是下渗、d是地下径流。
重点高中人教版地理必修一自然界的水循环练
习测试题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练习题
一、单选题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上图中对地表形态影响最大的环节是
A.③
B.⑤
C.⑥
D.⑦
2.2016年6月15到20日,三明地区普降暴雨,部分县区内涝严重。
造
成这次部分县区内涝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热岛效应导致①环节增强
B.排水设施不足导致⑤环节受阻
C.地面硬化导致⑥环节增强
D.绿地面积减少导致④环节减弱
有专家发明的屋面积蓄雨水系统与中水联用的工程设计(中水指工程用水、生活用水等污水处理后的再生水)。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3.屋面集蓄雨水主要影响水循环的环节是()
A.大气降水
B.水汽输送
C.径流
D.蒸发
4.该工程设计最适宜推广的地区是()
A.青藏地区
B.西北地区
C.东北地区
D.华北地区
中科院院士王光谦表示,在大气边界层到对流层范围内存在稳定有序的水汽输送通道,可将其称为“天河”,基于大气空间的跨区域调水模式就是“天河工程”。
这一项目首先将通过对大气中水汽含量及“迁徙”路线的监测,掌握水汽“迁徒”规律,并在有条件的地区进行人工干预,缓解北方地区地表水资源短缺的局面。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5.“天河工程”实现跨区域调水的主要手段是
A.人工增雨
B.开渠引水
C.改变大气环流
D.修建储水设施
6.“天河工程”推进面临的问题最有可能是
A.人工降雨难度大
B.资金短缺
C.掌握水汽“迁徙”规律
D.施工难度大
7.“天河工程”选择青藏高原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A.地广人稀,移民人数少
B.该地区是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C.经济落后,水资源需求少
D.植被茂密,涵养水源的能力高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水循环环节)”。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环节①和⑦均表示海水蒸发
B.我国东部地区夏季③环节水量较小
C.跨流域调水主要影响的是环节④
D.植树造林可以增加环节④的水量
9.关于水循环的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①实现了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②使陆地上的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③改造了地表形态?④海陆间水循环加剧了陆地水体污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外印发《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海绵城市”建设主要是指通过自然和人工措施相结合的方式,构建新型的城市水
循环系统,使城市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
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结合下图及所学知识,完成下题。
水循环示意图
10.“海绵城市”建设给图中a、b、c、d四个环节带来的影响,合理的是()
A.a减少
B.b增加
C.c减少
D.d增加
11.“海绵城市”建设的积极作用表现在()
A.缓解城市内涝的压力
B.解决城市缺水的问题
C.缩短径流集聚的时间
D.省掉污染治理的费用
2016年夏秋季节,我国多地遭遇强暴雨,使河流、湖泊水位暴涨,并诱发
洪涝灾害,造成较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
结合水循环示意图,
回答下题。
12.这次暴雨,直接诱发洪涝灾害的水循环环节对应的图中箭头是
A.a
B.b
C.c
D.d
13.河流与湖泊常具有水源互补的功能,图14四幅图中(箭头表示水源补
给方向),正确表示河流汛期的图示是
A.a图
B.b图
C.c图
D.d图
二、综合题
14.读“水循环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水循环环节),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水循环各环节名称: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现象中,具有图中②环节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选择填空)
A塔里木河河水蒸发B影响我国的夏季风
C影响我国的冬季风D高山冰川融化
(3)在水循环的各环节中,当前人类最容易施加影响的主要是
________(填字母)
(4)按水循环原理,可使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可以明显改变的措施是______(选择填空)
A拦蓄和利用雨水B跨流域调水C修建水库D铺设防渗膜
(5)图中①②③④环节表现出的水循环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_循环,简述该类水循环的主要意义。
(6)请同学为北京市建成“海绵城市”献计献策,列举至少两项的可行措施:
15.阅读材料和图,完成(1)~(5)题。
近年来,我国旨在为西部干旱缺水地
区募集用于修建水窖所需善款的“母亲水窖·爱心信用卡”向全国推出。
由于历史原因,西部大部分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表层不能涵养水源,有干旱缺水山区100多万平方千米,特别是西北内陆和黄河中上游地区,水资源极度紧缺,约有3420万人饮水困难。
区域内有一半多的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贫困人口达2350万。
(1)甲、乙、丙三大水循环均有的环节是__________和
__________,我国西部地区的河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为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修建母亲水窖,主要是对水循环的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环节施加影响,此项工程的好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增加丁环节水量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水循环原理,如果水资源出现枯竭,除自然原因外,
人为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5)水循环除了能使陆地淡水得到更新外,其意义还有哪些
【答案】
1.B
2.B
3.C
4.D
5.A
6.C
7.B
8.C 9.B 10.D 11.A 12.D 13.D
14.(1)蒸发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
(2)B
(3)④
(4)B
(5)海陆间海陆间水循环可以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
(6)扩大绿地面积;地面铺设透水砖。
15.(1)蒸发降水甲乙(或陆地内循环,海陆间循环)
(2)地表径流下渗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布,利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3)植树种草,保护地表植被。
(4)人类用水量超过了水循环更新的数量;水资源遭受污染。
(5)①促进各种水体的转化,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②促进自然界物质的运动,塑造各种地表形态;③促进能量在地理环境中的转化与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