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学前教育史-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
- 格式:pptx
- 大小:1.69 MB
- 文档页数:32
《中外学前教育史》教案第1课原始社会及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中外学前教育史》教案第1课原始社会及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一、引言学前教育是指对学龄前儿童进行的有针对性、综合性的教育活动,旨在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学前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外学前教育史中的原始社会及奴隶社会时期的学前教育。
二、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1.1 原始社会概述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阶段,以狩猎、采集为主要生产方式,人们生活在自然环境中,缺乏稳定的居住地和农耕生产。
1.2 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特点在原始社会中,学前教育主要通过家庭和部落的方式进行。
以下是原始社会学前教育的特点:1.2.1 家庭教育: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主要通过家庭传承来实现。
父母将生活技能、经验知识以及部落的规则传授给孩子,帮助他们适应部落生活。
1.2.2 劳动教育:由于原始社会以狩猎和采集为主要生产方式,孩子们在日常活动中会观察、模仿和参与相关的劳动活动,提前掌握生存所需的技能。
1.2.3 口头传统:原始社会中没有文字,学前教育主要依靠口头传统和神话故事。
长辈们通过口头讲述和模仿的方式向孩子们传递经验和知识。
三、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3.1 奴隶社会概述奴隶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以农耕经济为基础,奴隶制度成为社会制度的主要特征。
3.2 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特点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与原始社会相比有一定的变化。
以下是奴隶社会学前教育的特点:3.2.1 家庭教育:家庭在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中仍然扮演重要角色。
父母通过教育孩子的方式来巩固社会秩序和家庭价值观念。
3.2.2 宗教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宗教信仰在奴隶社会中起到重要作用。
宗教仪式作为学前教育的一部分,帮助孩子们了解宗教信仰和伦理价值观。
3.2.3 社会等级教育:奴隶社会存在明显的社会等级,针对不同等级的儿童进行不同形式的教育,旨在培养适应社会结构的人才。
四、中外学前教育史的启示中外学前教育史中的原始社会及奴隶社会时期的学前教育,虽然与现代学前教育存在显著差异,但也有一些值得借鉴和思考的地方。
[中国古代学前教育]远古时期儿童教育【儿童公育】在原始社会,学校尚未产生,自然也不可能有学前教育。
在原始社会中一直存在着以社会公育形式进行的儿童教育。
儿童教育活动内容;1生产劳动教育2原始道德和宗教教育3原始的艺术教育4体格和军事训练。
“庠”还只能算作学校的雏型,是原始社会养老和实施儿童公育的机构或场所。
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公元前11世纪是我国奴隶社会鼎盛的西周时期。
《礼记•内则》中记载的学前教育计划作为我国教育史上最早的关于学前教育的记录。
不仅是当时学前教育发展的一个标志,而且对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实施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宫廷学前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
(一)师保傅制设置专门的师、保、傅。
(二)备三母制子师、慈母和保母。
胎教的出现我国是历史上最早提倡和出现胎教的国家。
西周时期出现胎教。
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教育内容主要包括;思想品德教育(1孝悌之道2崇尚简朴3讲究诚信4行善积德),生活常规教育,文化知识教育,幼儿身体保健。
学前教育教材识字启蒙;三仓仓颉篇,爱历篇,博学篇。
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训诫类小儿语和续小儿语。
《蒙求》四言韵语,两句成对。
书言故事,日记故事,二十四孝图。
胎教的发展黄帝内经是我国最早从医学角度探讨胎教问题的论述。
孙思邈,外象内感。
慈幼机构的建立始于宋代。
著名学者唐鉴在贵州创办及幼堂,曾实行教养集合,选择幼儿中的聪颖者,教以读书写字,对其他儿童则教之打草鞋打绳索等一切有助于自食其力之事,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实施教养和一的慈幼机构。
[近代学前教育]1904年一月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正是颁布且在全国普遍实行的学制。
它对蒙养园的规定是中国学前教育制度正式建立的开始。
《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 以下简称“章程”), 是癸卯学制的一部分,它是中国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他的颁布和实施确立了蒙养园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标志着我国的学前教育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胎教始于西周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学前教育:最早的教育机构“痒.”----学校的雏形,是原始社会养老和实施儿童公育的机构或场所中国史上最早关于学前教育的记录:《礼记。
内则》保傅教育制度:殷商已有,“三公..”少师少傅少保..”:太保太傅太公,“三少乳保教育制度:在后宫挑选女子担任乳母、保母等,以承担保育、教导太子事务的制度。
三.母.:子师、慈母、保母原始社会特点(启示):1、对儿童实施社会共育2、原始群落的老人是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主要承担者3、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密切结合4、言传身教和模仿是教育的主要手段奴隶社会特点(启示):1、开始呈现一定的计划性2、家庭承担教育儿童的任务3、学前教育的阶级性明显4、奴隶主贵族重视学前教育,建立了保傅教育制度与乳保教育制度,提出实施胎教封建社会学前教育目的:1、培养统治人才2、把学前家庭教育作为齐家治国的基础3、光耀门楣封建社会学前教育内容:1、初步的道德教育(①懂得自幼行孝悌长幼之道②自由培养正确的志向③自小积善行德④自由养成诚实无欺的品德⑤自幼学会礼让和勤俭)2、儿童生活常规的教育与培养3、文化知识教育(主要教材:三百千)4、幼儿身体保健教育封建社会学前教育特征:1、打破了过去奴隶主贵族垄断幼儿教育的局面,使幼儿教育成为普通平民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
2、幼儿教育的内容大为丰富,涵盖了德、智、体诸方面,并出现了许多握幼儿编写的勇用于思想教育、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教材3、对幼儿的潜能进行了最大限度的挖掘,幼儿教育内容的难度与广度均有较大的增加4、幼儿教育的实施具有浓厚的功利主义色彩,在家实施过程中,总体上是重教轻养5、儒家思想规范指导着幼儿教育的实施。
有关胎教的著作: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外象内感)胎教的经验与局限:1、注重本正(①避免近亲结婚②注重婚姻另一方的家庭及家教③注重婚姻对象,要求双方性情温顺,品行端正)慎始2、要求合理的营养3、注重外界环境对胎儿的影响4、注重母体的精神因素对胎儿的影响5、注重孕妇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培养6、注重胎教和母教的结合育婴堂:专门收养弃婴的慈善机构。
第1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中外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认识到学前教育在人类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2. 理解中外著名教育家在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贡献。
3.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观、文化观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1. 中外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
2. 著名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
教学难点:1. 理解中外学前教育发展的差异性。
2. 分析中外著名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
教学内容:一、中国学前教育史1. 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特点。
2. 奴隶社会的宫廷学前教育。
3. 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目的和内容。
二、外国学前教育史1. 欧洲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
2. 美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
3. 日本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向学生介绍中外学前教育史的重要性。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中国学前教育史1. 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特点。
a. 讲解原始社会儿童社会公育的实施及儿童公育机构的产生。
b. 介绍奴隶社会的宫廷学前教育。
c. 讲解奴隶社会胎教的实施。
2. 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目的和内容。
a. 讲解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目的:培养统治人才、奠定齐家治国基础、光耀门楣。
b. 介绍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内容:生活常规、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学风培养、体育。
三、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提出下节课的学习重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外国学前教育史1. 欧洲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
a. 讲解欧洲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
b. 介绍欧洲著名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
2. 美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
a. 讲解美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
b. 介绍美国著名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
3. 日本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
a. 讲解日本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
b. 介绍日本著名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
三、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引导学生思考中外学前教育发展的差异性。
《中外学前教育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 中外学前教育史课程类别: 教师教育专业课适用专业: 学前教育考核方式: 考查总学时、学分: 32学时2学分其中实践学时: 0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了解中外学前教育发展演进的历史过程及规律, 并从中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 以便古为今用, 洋为中用, 鉴往知来;同时, 通过学习, 学生可以了解中外著名教育家为学前教育的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所作的杰出贡献;掌握那些对今后我国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有用的宝贵经验, 并从历史上许多优秀教育家献身学前教育事业的感人事迹中受到启发和鼓舞, 增强和激励其投身幼教事业的信念。
二、课程教学要求(一)注意本课程与中国教育史、学前教育学、幼儿园课程等课程相关内容的分工与衔接、以免遗漏或不必要的重复。
(二)注意讲清本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在保持课程的科学性及系统性的基础上, 应突出重点、难点, 并努力反映本学科的新成就, 新动向。
(三)注意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使学生能运用一定的历史研究方法去独立探寻学前教育的历史问题;能通过古今中外的对比, 集思广益, 借古明今, 对当今我国的学前教育做出一些反思性的建议。
(四)注意帮学生确立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使学生能正确评价不同历史时期教育家的思想观点及其产生原因, 理解其现实意义;能正确看待和评价一些重大历史事件, 深入了解后继的思想。
(五)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如幻灯及录像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等。
(六)必要时对重点章节或著名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与实践, 可在讲授基础上, 引导学生查阅资料, 并进行课后学习兴趣小组讨论, 写出读书报告, 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先行课程以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四、课程教学重、难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中外各历史时期学前教育制度的演进和学前教育发展的概况, 难点是各历史时期著名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