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特色农业地域类型汇总
- 格式:pdf
- 大小:183.80 KB
- 文档页数:7
2020年高考地理常考的13种特色农业地域类型总结农业地理是地理学科中重要的一部分知识,具有特色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学习的重点,水稻种植业、大牧场放牧业、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乳畜业等是我们常见的农业地域类型,但是你知道蓝色农业、白色农业、绿色农业、订单农业、园艺农业、休闲观光农业、信息农业、立体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河谷农业、绿洲农业等都是什么意思吗?虽然这些在地理课本上没有见到过,但它们都是非常有特色农业地域类型哦,快来涨知识!1、【蓝色农业】指的是以蓝色海洋为依托的水生农业。
具体来说就是在近岸浅海海域、潮间带以及潮上带室内外水池、水槽内开展的鱼、虾、贝、藻类等养殖的水产农牧活动。
海洋作为生命的摇篮,占地球面积的71%,拥有地球上3000多万种物种中的99%,而陆地拥有物种不到1%。
在当今人口膨胀,资源、土地日趋紧张的背景下,人们已经感到单纯依靠陆地农业将不能满足对食物的需求,甚至在一些地区已经出现了粮食危机。
向陆地以外寻求新的食物来源成为了许多研究者的行动目标,其中,以发展海洋动植物的人工养殖为主要活动的蓝色农业成为了首选。
实施“蓝色农业”计划,开发、保护海洋,将有利于缓解人类的资源压力,扩大生存和发展空间。
2、【白色农业】指的是微生物资源产业化的工业型农业。
“白色农业”是高科技生物工程内涵的“发酵工程”和“酶工程”,因为人们在工厂车间内都要穿戴白色工作服帽从事劳动生产,故形象称之为“白色农业”。
这种工业型新农业,其生产潜力巨大。
“白色农业”目前已形成6项产业,即微生物食品、微生物饲料、微生物肥料、微生物农(兽)药、微生物能源和微生物生态环境保护剂。
“微生物饲料”是白色农业的主体产业,是实现“人畜分粮”目标的物质基础。
3、【绿色农业】传统绿色农业是指以水、土为基础的绿色植物种植,它从人类历史新石器时期产生的原始农业至今已有1万多年的历史。
现代绿色农业是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原则,从注重自然生态平衡、减少环境污染、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维。
一、农业地域类型(1)概念:农业地域类型是指在一定地域内形成的较稳定的、成型的区域性农业生产类型,它是历史长期发展的产物。
(2)农业地域类型的成因:自然条件差异;社会经济条件差异;农业生产方式和类型各具特色。
(3)分类: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如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如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以混合农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谷物家畜农业、种植业和牧羊业或牧牛业并重的混合农业)。
1.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水田农业)(1)分布:主要分布在东亚、南亚和东南亚的季风气候区(2)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及区位优势自然因素:①气候:全年高温或夏季高温,热量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期。
②地形:集中在平原、丘陵地区。
③土壤: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④水源: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社会经济因素:①劳动力:水稻种植过程复杂,劳动强度大,需要劳动力多,东亚、东南亚劳动力和南亚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②种植历史:种植历史悠久,传统经验丰富。
(3)水稻种植业的特点成因及发展措施注意:水稻种植业的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低是针对亚洲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而言的,日本的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高。
2.商品谷物农业(1)商品谷物农业是一种以生产小麦、玉米等谷物为主,产品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其经营方式一般以家庭农场为主,机械化水平高。
我国的东北、西北地区也有分布。
(2)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机械化水平高、科技水平高、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和专业化水平高。
(3)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发展的区位条件自然条件:①气候:气候温和,降水丰富,水热条件好(温带大陆性气候)②地形:地形平坦广阔(大平原、中央平原)③土壤: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④水源:水源充足(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社会经济因素:①人口密度: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竞争优势大②工业发达:工业发达,为农业生产提供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及电力、化肥和农药(机械化水平高)③科技:农业科技水平高,科技成果推广快。
高中地理农业地域类型
高中地理农业地域类型
一、河流沿岸地域:
1. 水稻沿岸地域:沿美洲大河、中国长江、珠江等河流沿岸一带,有条件适宜,比如水利设施发达,土地肥沃,气候适宜等,更容易种植水稻。
2. 草原沿岸地域:沿淮河、辽河、黑龙江一带等河流沿岸,多分布着大片广阔的草原,是大型牲畜牧养的最佳地。
3. 果园沿岸地域:沿黄河沿岸及长江三角洲一带,有条件适宜,气候湿润,雨量充沛,是植物生长的最佳环境,为全国培育果园的重要地区。
二、山地地域:
1. 热带山地地域:多分布在东南沿海山区,气候温暖潮湿,特别适宜热带农作物生长,是著名的“椰子乡”。
2. 高山山地地域:多分布在中国西藏、青海等高原地带,这里采光充足,气候温和,是长期种植农作物的最佳地区。
三、荒漠地域:
1. 沙漠地域:这一特殊的土地环境,多分布在非洲大荒漠、北美洲阿拉斯加荒漠、新疆的克孜勒沙漠等地,这种土地虽然贫瘠,但有一些生物可以适应这种恶劣环境生存。
2. 沙洲地域:沙洲地域多分布在大漠草原一带,以及经历过大漠化的地方。
大片的流沙吸收水分,雨季则迅速凝聚,形成沙洲,靠近流域的地方则形成沙湿地,有一定的农业种植可能性。
四、湿地地域:
1. 滨海湿地:滨海湿地多分布在长江口、珠江口、辽河河口、以及黄海淤泥滩等地,有丰富的植物资源,是出产贝类、藻类等海产品的重要地区。
2. 沼泽湿地:沼泽湿地多分布在黄河中下游以及长江中游一带,有丰富的植物资源,四时郁郁葱葱,是许多动物的居所。
3. 草原湿地:草原湿地多分布在西藏高原以及内蒙古草原一带,有广阔的水域,同时也是大型牲畜牧养的主要区域。
高中地理农业地域类型知识点高中地理教育中,掌握农业地域类型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性产业,因此研究各种地域类型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对于了解全球农业产业、资源配置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在学习农业地域类型知识点前,需要先明确几个相关概念。
首先,地域类型指的是在地球上,由于自然、人文、经济等原因而使某一地区与其他地区区别明显的地理区域类型。
其次,农业地域类型则是指在不同地域类型中,农业发展所呈现的特点和规律。
1. 大陆性地域类型的农业大陆性气候和地形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较大,大陆性地域类型的农业一般较为难以发展。
这类地区通常具有干旱、气温季节变化差别较大、土壤肥力较差等特点。
在荒漠化和水资源短缺的背景下,国际上很多大陆性农区已逐渐实现了农业产业结构和生产技术的转型升级。
2. 欧洲型地域类型的农业欧洲型地域类型是指欧亚大陆中西欧部分地区的自然、经济等方面的地域特征。
一般来说,欧洲型地域类型的农业生产建立在较好的土地资源、气候条件、农业生产技术等比较成熟的基础上。
在这里,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往往被大量采用,使用草原等未开垦土地的潜力相对较小。
3. 热带地域类型的农业热带地域类型是指赤道以南地区的温带带、沙漠带、中温带和寒冷带。
热带地区一般具有温度高、雨量充沛的特点,这种气候条件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由于熱帶地區自然资源较为丰富,且人类的财力等实际因素水平不太高,因此在热带地域类型中,咖啡、香蕉、可可等经济作物中往往会出现一些特殊的适合生长的品种。
4. 洲际型地域类型的农业洲际型地域类型的农业是指分布在世界各大洲的农业生产类型。
在这种地域类型中地域特征比较丰富,其中不同的国家及地区是否有着不同的农业区别,而不同国家间可以产生相互比对的影响。
总的来说,研究不同地域类型中农业生产的特点和规律,对于了解全球农业生产、资源配置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同时,学习这个知识点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农业发展的客观条件,为未来实现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和指导前程。
农业地域类型稻作农业(季风水田农业)现代旱作谷物农业(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区及其位置东南部的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亚洲五大产稻国:印度、中国、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泰国主要特点生产规模小(小农经营);水利工程量大;机械化和科技水平较低;单产高,商品率低。
形成条件自然条件雨热同期的气候,适宜水稻生长;地势低平,适宜水田管理;社会经济条件主要作物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水稻大;饮食习惯,种植历史久。
农业科学技术先进;机械化水平高;地广人稀;市场广阔;交通便利。
地势平坦开美国、乌克兰、俄罗斯、阔;生产规模大、机械化和中国(华北平原、准噶尔土壤肥沃;科技水平高、商品率高。
盆地)气候温和;降水丰富。
羊: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生产规模大;牛:阿根廷、巴西(潘帕商品率高;斯草原)、美国、墨西哥;专业化程度高。
中亚。
商品率高;美五大湖、西欧、中欧、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澳大利亚、新西兰集约化程度高。
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休耕、羊粪作肥、种饲);有效合理的农事安排(一年内交替进行);灵活的生产选择(灵活性、对市场适应性)。
气候温和;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优良牧场。
小麦、玉米大牧场放牧业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距海港近,交通方便;先进的技术保证(培育牛、羊良种牛、冷冻保鲜等);饮食习惯。
多分布在大城市周围;人口城市众多,市场广牛奶及其阔;制品交通运输便利;先进的科技。
乳畜业气候温凉潮湿,适宜多汁牧草成长。
混合农业澳大利亚东南部(墨累——达令河盆地)和西南部地区:小麦、绵羊业降水量大;交通便利;气温较温和;大力修建水利工程;人口较密集但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地广人稀。
最主要:小麦、绵羊地中海农业地中海周边的沿海平原和丘陵地区;北美、南美、非洲的地中海气候区。
粮食作雨热不同期的物:小麦、农作物普遍耐旱;气候,适合耐大麦、燕自给自足、小农场经营;旱作物生长;麦;农业发展历史悠久;“三位一体”的多样化地形以小平原经济作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农业模式。
高中地理13种农业地域类型
1. 小农农业:以经济作物种植为主,比较小规模的农业地域。
2. 农牧业:以畜牧业为主,农业为辅的农业地域。
3. 林牧业:以林业和畜牧业兼而有之的农业地域。
4. 农渔业:以渔业为主,农业为辅的农业地域。
5. 林渔业:以林业和渔业兼而有之的农业地域。
6. 林牧渔业:以林业、畜牧业和渔业兼而有之的农业地域。
7. 林果业:以林业和果树种植为主的农业地域。
8. 农林渔业:以农业、林业和渔业兼而有之的农业地域。
9. 农林牧渔业:以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兼而有之的农业地域。
10. 林草业:以林业和草地管理为主的农业地域。
11. 林果牧草业:以林业、果树种植、畜牧业和草地管理兼而有之的农业地域。
12. 林茶业:以林业和茶叶种植为主的农业地域。
13. 林果牧茶业:以林业、果树种植、畜牧业和茶叶种植兼而有之的农业地域。
农业地域类型由于动植物的不同地域分布,以及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世界上形成了在一定地域内的较稳定的、区域性的多种农业地域类型。
一、热带雨林迁移农业迁移农业是一种古老的、比较原始的农业生产方式。
这种耕作方式没有固定的农田,耕地选择在森林和草地茂盛的地区,农民通过砍伐、焚烧,在森林中清理出一片土地,用原始的方法种植农作物。
当这片土地土壤的肥力减退,不能再生长植物时,农民就放弃它,去开发另一片土地,所以称为迁移农业。
这种农业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
如今,迁移农业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地区的低地、丘陵地区。
迁移农业种植的农作物各不相同。
二、季风水田农业季风水田农业是潮湿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一种独特类型的农业。
主要集中在东亚、东南亚、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
季风水田农业是一种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精耕细作的集约农业。
亚洲的季风水田农业有以下特点:一是小农经营;二是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三是机械化水平低;四是水利工程量大;五是科技水平低;六是种植经验丰富。
解决措施:加大科技投入,适度扩大种植规模等。
三、种植园农业种植园农业是热带地区种植单一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的密集型商品农业,广泛分布在拉丁美洲、东南亚、南亚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
我国海南岛的国营橡胶农场,生产形式虽然与种植园相似,但性质、规模、管理方式都与种植园有很大差别。
种植园农业往往从事的是大规模生产。
园内拥有一套完整的生产、生活设施,不少种植园不仅有农业和运输机械,不有园内的道路系统、农产品加工厂、农机具维修厂、供电供水以及教育、卫生设施。
在这些地区有许多特殊的植物资源,如咖啡、可可、茶;香蕉、菠萝、芒果;油棕、剑麻、烟草、棉花和黄麻,它们在世界的经济作物中占有重要地位。
生产特点:种植单一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的密集型农场。
问题:生产、销售多受发达国家市场和资本控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四、商品谷物农业商品谷物农业是世界上生产商品粮的主要地域类型,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类型,种植的作物以小麦和玉米为主。
高考地理农业及农产品知识点归纳农业及农产品1、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的耕地,是我国冬小麦、棉花、花生的主要产区,耕作制度东北地区主要为一年一熟,华北地区主要是二年三熟。
黄土高原以出产谷子为主。
东北平原以黑土着称。
这里是我国产小麦、玉米、大豆、高梁、甜菜的主要产区。
北方是我国苹果、葡萄、梨、桃、杏、棉等温带水果的重要产区,其中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苹果的产量最大。
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是我同最大的天然林区。
存在问题,华北地区淡资源紧张;耕地大部分是中、低产田;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严重;水旱灾害较频繁,尤以麦旱最为严重。
2、南方地区:本区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至三熟,田地是常年绿野芳菲。
水稻是本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但小麦、油菜、棉花、甘薯的产量也很大,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是我国重要的粮棉产区,河、湖、鱼塘等水域盛产淡水鱼等水产品。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四川盆地是我国蚕丝的主要产区。
两个、闽、台盛产甘蔗。
海南岛、雷州半岛、云南南部是天然橡胶的生产基地。
本区是亚热带和热带水果的重要产地,其中以柑橘的产量最大。
本区的经济林林有:茶、油茶、油桐、漆树、毛竹、松树、樟树等。
存在问题:长期以来,由于滥伐森林、陡坡开荒、使长江中上游地区森林植被大量减少,水土流失加强,江河湖泊严重淤积,所以国家要营造"长江中上游"防护林。
3、西北地区:本区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内蒙古、新疆、甘肃、宁夏的广大草原是我国牧场的主要分布地,本区出产的肉、奶、毛、皮及其制造成品供应全国各地及出口国外。
本区天然降水少,难以满足农作场生长的需要,但内蒙古河套地区、宁夏平原引黄灌溉,河西走廊、新疆高山山麓引地下水,冰雪融水灌溉农田,形成西北重要灌溉农业区,所产的葡萄、哈密瓜、长绒棉都闻名国内外。
4、青藏地区:本区是我国的高寒牧区。
畜牧业一直是本区划的重要生产部门,主要牲畜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西藏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青海省东部的温水谷地由于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能丰富,适宜青稞、小麦、豌豆等的生长而成为高原重要农业区。
高中地理:特色农业地域类型汇总
1、【蓝色农业】
指的是以蓝色海洋为依托的水生农业。
具体来说就是在近岸浅海海域、潮间带以及潮上带室内外水池、水槽内开展的鱼、虾、贝、藻类等养殖的水产农牧活动。
海洋作为生命的摇篮,占地球面积的71%,拥有地球上3000多万种物种中的99%,而陆地拥有物种不到1%。
在当今人口膨胀,资源、土地日趋紧张的背景下,人们已经感到单纯依靠陆地农业将不能满足对食物的需求,甚至在一些地区已经出现了粮食危机。
向陆地以外寻求新的食物来源成为了许多研究者的行动目标,其中,以发展海洋动植物的人工养殖为主要活动的蓝色农业成为了首选。
实施“蓝色农业”计划,开发、保护海洋,将有利于缓解人类的资源压力,扩大生存和发展空间。
2、【白色农业】
指的是微生物资源产业化的工业型农业。
“白色农业”是高科技生物工程内涵的“发酵工程”和“酶工程”,因为人们在工厂车间内都要穿戴白色工作服帽从事劳动生产,故形象称之为“白色农业”。
这种工业型新农业,其生产潜力巨大。
“白色农业”目前已形成6项产业,即微生物食品、微生物饲料、微生物肥料、微生物农(兽)药、微生物能源和微生物生态环境保护剂。
“微生物饲料”是白色农业的
主体产业,是实现“人畜分粮”目标的物质基础。
3、【绿色农业】
传统绿色农业是指以水、土为基础的绿色植物种植,它从人类历史新石器时期产生的原始农业至今已有1万多年的历史。
现代绿色农业是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原则,从注重自然生态平衡、减少环境污染、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维护人类社会长远利益及其长久发展的角度出发,在农业从“田间到餐桌”的整个产业链条中,以绿色科技创新为依托,以“绿色环境”、“绿色技术”、“绿色产品”为主体,促使过分依赖化肥、农药的化学农业向主要依靠生物内在机制的生态农业转变,生产无公害、无污染、有益于人类健康的农产品的产业。
它具有开放性(即充分利用人类文明进步特别是科技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依靠科技进步和物质投入来保障较高的生产能力,以满足人类对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的需求)、持续性(即在合理使用工业投入品的前提下,注意利用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自然转移,重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并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高效性(即在追求农产品的优质、高产、安全、生态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市场准入制度、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产品国际贸易等,提高农业的综合经济效益)、标准化的特点。
蓝色农业、白色农业和绿色农业统称为“三色农业”。
4、【订单农业】
即合同农业、契约农业或订单形式的农业生产。
主要是指农户与企业
(公司)或中间组织在农产品产前以订单的形式就农产品种植、养殖或加工等签订合同,企业(公司)中间组织(包括农技部门、专业市场、网络(会议)、经纪人、经济组织、合作社、协会、基地等)在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提供农业技术指导、咨询服务等,农户和农产品产后按合同约定向中间组织、企业(公司)交付标准物的农业经营模式。
订单农业的产业模型中包括集中模型、小产业模型、多成分模型、非正式模型和媒介模型五种。
5、【园艺农业】
原先指的是我国古代集约种植蔬菜等,为了防盗和野兽,田地周围建土壁为园。
现在指栽培商品率和经济效益高的蔬菜、果树、花卉、观赏树木等的农业类型。
为了保持蔬菜的新鲜,大城市(市场)附近发展了集约栽培蔬菜的近郊园艺农业。
其中最集约的是大城市近郊的玻璃温室的蔬菜栽培。
随着运输业的发展,利用远离市场地区的温暖的气候条件,发展了蔬菜、花卉的促成栽培;或者有效利用远离市场地区的冷凉气候发展蔬菜、花卉等的抑制栽培;为了提高水果的品质,在远离市场的自然条件适宜的地区发展果树栽培等的园艺农业,也称为远郊农业或者输送农业。
近郊园艺农业主要分布于城市密度高的西北欧,北美东部、日本太平洋沿岸等地区,远郊园艺农业主要分布于欧洲和北非的地中海沿岸、美国的南部、太平洋沿岸、日本的高冷地和西南的温暖地区等。
6、【休闲观光农业】
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文化条件下,在城市化进程中,农业与旅游业相
互延伸渗透形成的一种具有休闲、娱乐、求知功能的新型生态、文化旅游形式农业。
我国台湾省又将观光农业称为休闲农业。
它以农业为基础,以生态为主题,将农业生产、田园风光和农村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满足了长期生活在大城市的旅游者的逃避大城市喧嚣、拥挤的气氛,释放快节奏工作生活高度紧张的心灵,追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薄境界心理需求。
观光农业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的大都市郊区。
发展观光农业对于改变旅游结构单一性,适应“回归自然、享受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旅游有重要的意义。
7、【信息农业】
是指在全面掌握和综合分析农业生产信息(农业数字化)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组织和实施农业生产的过程。
这是一个以数字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可视化为特色的农业信息过程。
以色列的滴灌农业也可归为此类。
信息农业具有宏观决策信息化、农业基础设施装备信息化、农业资源临测管理信息化、农业科研教育信息网络化、农业生产自动化、农业经营管理信息网络化、农业投入品和产出品交易网络化、和劳动生产率高、资源产出率高、产品质量高、经济效益高等特征。
8、【立体农业】
基于山地(水体)不同空间位置的光、热、水、肥等的差异,根据各种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特性及其对外界生长环境要求各异的特点,在同一单位面积的土地或水域等空间,最大限度地实行种植、栽培、
养殖等多层次、多级利用的一种综合农业生产方式。
如基塘、菜园、花园、庭院的立体种养等;林地的株间、行间混交和带状、块状混交等;水体的混养、层养、套养、兼养等均属于。
一般把立体农业划分为三种类型。
即①空间多层利用型:指地势起伏的高海拔山地、高原地区,农、林、牧业等随自然条件的垂直地带分异,按一定规律由低到高相应呈现多层性、多级利用的垂直变化和立体生产布局特点的一种农业。
②食物链循环利用型:根据生物间营养供求关系,选择适当物种结构,使之组成食物链,从而促进生物间物质和能量的流动,使农业生物间得以循环利用;③复合立体利用型:上两种类型的组合,既有垂直空间的多层利用,生物间又构成食物链,互补互惠。
立体农业以中国珠江三角洲的桑基、果基、蔗基鱼塘等最为典型,具有多层次、多级利用的特点。
9、【循环农业】
通俗地讲,循环农业就是运用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质多层次利用技术,实现较少废弃物的生产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农业生产方式。
循环农业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农作方式,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10、【生态农业】
简称ECO,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它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11、【河谷农业】
在河谷地区发展的农业称为河谷农业。
高山地区的河谷地带,由于地势较高山地低,气温较高,无霜期比山地长,降水条件较好,河水又可作为灌溉水源,河谷之间的山岭一般都有森林,使谷地土壤的腐殖质较丰富,土壤比较肥沃,是山区适宜耕作的地区,河谷地带的农业发达,被称为河谷农业。
我国著名的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就是典型的河谷农业区。
12、【绿洲农业】
亦称为“绿洲灌溉农业”。
指干旱荒漠地区呈孤岛状、带状或环状分布于河、湖沿岸或山麓地带等局部有水源灌溉区的农业。
有些处在于人工控制的生态系统之下,以我国新疆和甘肃河西走廊等地区最为普遍。
多种植小麦、玉米、棉花等旱作物,局部地区亦可种植水稻。
13、【迁移农业】
是一种原始的农业生产方式。
这种耕种方式没有固定的农田,农民一般先把地上的树木全部砍掉(或是把较大的树割去一圈树皮,让它枯死,然后再砍倒),然后将枯树焚烧用作肥料,最后农民就在林中清出一片土地,用掘土的棍或锄,挖出一个个小坑,投入几粒种子,再
用土埋上,靠自然肥力获得粮食。
当这片土地的肥力减退时,就放弃它,再去开发新的一片,所以称为迁移农业。
被废弃的土地就依靠自然植被的演替的力量使地力慢慢地恢复,这一般需要10~20年,甚至更多的时间。
如果农民们周围的土地充裕的话,就等待植被基本恢复以后再行刀耕火种;如果土地不充裕,就只好加速其更替的速度,不等植被恢复,就再行刀耕火种。
这样,火烧后留下的灰分营养就逐步减少,维持生长的年限就不断缩短,更替的速度就更快。
如此恶性循环,最后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农民们只好迁往他处。
在过去这种农业分布比较广泛。
如今在南美、非洲和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中的低地与丘陵地区还能见到,是由一些土著部族中进行着的一种农业耕作类型。
我国海南岛和云南的某些少数民族也还有采用这种耕作方式的。
我国称这种生产方式为“刀耕火种”,它生动而又形象地表述了这种生产方式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