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第7课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课时作业含解析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第7课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课时作业含解析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第7课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课时作业含解析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第7课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课时作业含解析

课时作业7 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雅典由贵族制走向共和制,而罗马却由共和制走向帝制,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 C )

A.两国统治阶级的意愿

B.两国地域的大小

C.两国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D.两国民主传统的差异

解析:实行怎样的政治体制是由各国的国情即政治、经济等因素决定的。

2.学者M·卡瑞曾指出:“《十二铜表法》从未被废除过,实际上它的一些条款一直实施到罗马历史的结束。作为一个整体,它是一个有条不紊的法律而不是停滞不前的公社法律。”这说明《十二铜表法》( B )

A.其条款适用于各个历史时期

B.为以后罗马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C.其内容全面完整,无需修改

D.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

解析:从材料信息“一些条款一直实施到罗马历史的结束”可知《十二铜表法》为以后罗马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故选B项。A项说法错误,罗马在以后制定了公民法与万民法来适应不断发展的形势;C、D两项说法明显错误。

3.意大利历史学家格罗索曾指出“《十二铜表法》的形成……恰恰应当归功于一定的历史要求,这种要求从外部对法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他所说的外部推动指的是( C ) A.公民与自由民之间的斗争

B.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斗争

C.贵族与平民之间的斗争

D.罗马居民与外邦人之间的斗争

解析:从题干“《十二铜表法》的形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外部推动”指的是平民与贵族之间的斗争,C项正确。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4.古罗马法学家评价《十二铜表法》:“有了成文法典,他们(平民)就可以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这表明它( A )

A.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

B.消除了习惯法的影响

C.实现了平民与贵族的平等

D.突破了万民法的局限

解析:《十二铜表法》是第一部成文法,使得量刑、审判皆有法可依,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故A项正确;《十二铜表法》中包含很多习惯法,故B项错误;罗马法维护的是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故C项错误;万民法出现于公元3世纪,《十二铜表法》属于公民法,故D项错误。

5.古罗马从弹丸小国到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庞大帝国,演绎了一部血与火的编年史。为

维系帝国的统治,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把历代的罗马法加以系统化和法典化,汇编成( B )

A.《汉谟拉比法典》B.《民法大全》

C.《拿破仑法典》D.《德国民法典》

解析:罗马皇帝查士丁尼在世时,完成了《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学说汇纂》,连同后来的《查士丁尼新敕》,统称为《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故选B。

6.雄心勃勃的查士丁尼审视这些法典,认为这些旧有法典具有无法掩蔽的基本缺陷。为了他的帝业,他要为人们提供一种永久恪守的行为规范。为此,他( C ) A.将习惯法发展为成文法

B.将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

C.将罗马法系统化和法典化

D.将罗马共和国发展为罗马帝国

解析:《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史上第一部成文法,故A项错误;公元3世纪罗马共和国为适应国家范围扩大,将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故B项错误;查士丁尼制定查士丁尼法典将罗马法系统化和法典化,故C项正确;屋大维将罗马共和国发展为罗马帝国,故D项错误。

7.古罗马《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规定:“父亲的罪名或受的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都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这项规定反映出罗马法的司法原则是( C )

A.保护弱者B.无罪推定

C.公正合理D.注重证据

解析: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不是为他人的行为负责,体现的是公正合理的司法原则,故C正确。

8.下面是古罗马法官判决的一个案例,该案例反映了罗马法( A )

案情:甲请乙建造房屋。新屋落成后不久倒塌,致甲之子身亡。乙逃遁,甲将乙父子告上法庭。

判决:父亲的罪名不应由儿子继承,判乙之子无罪开释。在乙未到庭自辩前,暂定无罪。

A.重视人的基本权利

B.限制原告的权利

C.强调原告、被告双方自由平等

D.使原告的利益不受侵犯

解析:材料“父亲的罪名不应由儿子继承,判乙之子无罪开释”说明罗马法重视人的基本权利,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限制原告权利,故B项错误;强调原告、被告双方自由平等,与材料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不仅涉及原告利益,也涉及其他人的利益,故D项错误。

9.从罗马法的产生、发展过程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人类社会法律产生和演变的发展过程。有关罗马法的发展过程,以下合乎逻辑的演变是( D )

A.习惯法—法律总结—习惯—成文法

B.法律理论—习惯—成文法—习惯法

C.成文法—习惯—法律总结—习惯法

D.习惯—习惯法—成文法—法律总结

解析:在罗马法的产生、发展过程中,《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由习惯法演变而来的第一部成文法,而《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是对罗马法的总结。在习惯法之前则是一些习惯,所以符合罗马法发展过程的为D项。

10.罗马共和国时期,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法律。例如:公元前445年,坎努利斯法案废除了平民不得与贵族通婚的限制;公元前367年,李锡尼—塞克斯图法案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平等权利。罗马共和国制定上述法律的目的是( D )

A.维护帝国统治B.保护平民的利益

C.完善法律体系D.稳定社会秩序

解析:材料表明是“罗马共和国时期”,故A项错误;罗马法的完善主要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而非被统治阶级的利益,故B项错误;“完善法律体系”是政府制定一系列法律的结果而非目的,故C项错误;罗马法的完善协调平民与贵族的关系与利益,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统治秩序,故D项正确。

11.《古代罗马法的内容和影响述评》中指出:“所谓‘万民法’,意思是‘各民族共有’的法律,它是罗马法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被罗马国家用强制力保证实行的适用于罗马公民和非公民之间的法律。”该法律( A )

A.有利于巩固罗马帝国的统治

B.表明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C.消除了境内各民族间的矛盾

D.确立了人民主权的法律原则

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万民法使罗马帝国境内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之间的区别不复存在,突破了公民法的局限,变得简洁灵活且实用有效,能够适应罗马帝国时期新的社会发展要求,从而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故A项正确。

12.古罗马正义女神朱斯提提亚在西方社会常常作为法律或司法机构的标志出现,女神高擎的秤用以衡量法,手中的宝剑用以保护法,双眼蒙布表示法官审案要洞察事实真相。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C )

A.罗马法从条文到断案程序完备

B.罗马法神圣庄严不可触犯

C.罗马法体现公平与正义的原则

D.罗马法需要借助神的权威来维系

解析:材料中“正义女神”“双眼蒙布”体现出法官在审案时要抵御各种利益或情感的诱惑,以洞察事实真相,来作出公正的判决,材料中“秤用以衡量法”也体现公平,故C 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对债权的规定和解释是罗马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制定了解决各类债务纠纷时适用的条款,而且特别明晰地规定了契约的各种形式,以及契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材料二:“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即使在英国,为了私法(特别是其中关于动产的那一部分)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得不参照罗马法的诸原则。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请回答:

(1)简要说明“对债权的规定和解释是罗马法的一项重要内容”的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罗马法的历史作用及其影响。(16分)

答案:(1)一是罗马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经济问题复杂多样;二是随着版图的扩大,罗马公民与非公民的矛盾上升,财产纠纷增多。

(2)作用: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稳固帝国的统治。影响: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深远影响。罗马法的影响还远及亚洲。罗马法中蕴含的公民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和民族的永恒价值。(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第(1)问结合当时经济发展和版图扩大这一背景去回答;第(2)问要注意回答出现实影响和历史影响两方面。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此前的习惯法是口耳相传、含混不清的,司法官使用习惯法时任意屈伸,平民深受其苦,《十二铜表法》的出现,使刑事诉讼中的定罪量刑和民事诉讼中的裁决有了确定和公开的法律条文作为准绳,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司法专断。《十二铜表法》是当时罗马社会政治斗争,特别是平民与氏族贵族斗争的产物。它集中了过去的习惯法,并结合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编纂而成。它是罗马法发展的基础。

——郭守兰等《西方法文化史纲》材料二:拷问用于查明犯罪真相,但不应作为首选方式。因此,首先应当求助于证据;如果当事人涉嫌犯罪,则可以通过拷问迫使他供出同谋与罪行。然而在涉及与王侯有关的叛国罪时,如果需要提供证词,且为情势所迫,则所有都无一例外地应接受拷问。拷问不应完全听从原告的要求,而应本着合理与节制之原则。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十二铜表法》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历史影响。(12分)

(2)材料二体现了罗马法中的哪些法律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马法对欧洲近代化产生的影响。(14分)

答案:(1)背景:平民和贵族的矛盾斗争,罗马习惯法的传统,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限制了贵族对法律的任意解释,有利于维护平民的利益;形成了成文法,为罗马法律的发展奠定基础。

(2)法律原则:注重证据的原则;合理而有节制地使用拷问。影响:近代资产阶级根据罗马法中的思想,制定出保障自己利益的法律;他们还发展了罗马法中的思想和制度,作为反对封建制度和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武器。

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中的“《十二铜表法》是当时罗马社会政治斗争……的产物。它集中了过去的习惯法,并结合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编纂而成”概括“历史背景”。据“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司法专断”“是罗马法发展的基础”等信息概括回答“历史影响”。第(2)问,据材料二中的“首先应当求助于证据……应本着合理与节制之原则”等信息概括“法律原则”。“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注意答题角度为“对欧洲近代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