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的中医辨证论治1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痤疮的中医辨证论治

一、痤疮的病因病机分析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好发于男女青春期的颜面及胸背皮脂腺丰富的部位,临床上以面部的粉刺、丘疹、脓疱或结节、囊肿为特征,易反复发作。本病属于中医学“肺风粉刺”病的范畴。

中医认为痤疮主要是由于先天素体肾之阴阳平衡失调,肾阴不足,相火天癸过旺,加之后天饮食生活失调,肺胃火热上蒸头面,血热淤滞而成。

1.肾阴不足

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人之生长发育与生殖。<<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丈夫…..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若素体肾阴不足,会导致女子二七和男子二八时相火亢盛,天癸过旺,阴虚内热而脸生粉刺。

2.肺胃血热

面部皮肤主要有肺经和胃经所司。<<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肺之和皮也,其荣毛也”。在中医五行理论中,肺属金,肾属水,若素体肾阴不足,肾水不能上滋于肺,可致肺阴不足。另外肺与大肠相表里,若饮食不节,过食膏粱厚味,大肠积热, 上蒸于肺胃。合而导致肺胃血热, 脸生粉刺、丘疹、脓疱。

3.痰瘀互结

肾阴不足,肺胃血热,日久煎熬津液为痰;阴虚血行不畅为瘀。痰瘀互结于面部而出现结节、囊肿和瘢痕。

4.冲任失调

肾阴不足,肝失疏泻,可使女子冲任不调。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不调,则血海不能按时满盈,以至女子月事紊乱和月经前后脸部粉刺增多加重。

西医认为痤疮是一种多因素的皮肤附属器疾病,其详细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已知内分泌失调,皮脂分泌旺盛以及毛囊内微生物感染是痤疮发病的主要因素。

1.内分泌失调

目前已经公认内分泌雄性激素在痤疮的发生、发展和持续状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雄性激素主要由性腺和肾上腺分泌,其中以血清睾酮作用最强。睾酮在皮肤中经与5α还原酶作用转变为组织活性更强的双氢睾酮刺激皮脂腺的细胞周转和脂类合成。血清或皮肤组织中雄性激素水平过高,或毛囊皮脂腺单位的雄性激素受体过多,或雄激素与雌激素受体之间的比例失衡,或雄激素受体对正常血清雄激素的敏感性增加均认为与痤疮的发生有关。

2. 皮脂分泌旺盛

毛囊和皮脂腺是雄性激素靶器官。在不正常水平的雄激素作用下引起皮脂腺分泌功能亢进,产生过多过浓的皮脂郁积在皮脂腺导管内;另一方面在雄激素的刺激下毛囊皮脂腺导管过度角化,管腔变窄,更进一步加重了皮脂排泄不畅,形成了临床上所见到的丘疹和粉刺。3. 毛囊内微生物感染

已知表皮和毛囊皮肤内存在痤疮棒状杆菌,卵圆形糠秕孢子菌和白色葡萄球菌3组微生物,其中以痤疮棒状杆菌跟痤疮发病关系最为密切。皮肤中的皮脂分泌过多给这 3组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它们分解脂肪,促使皮脂转化为游离脂肪酸,后者使毛囊及周围组织发生非特异性炎症。游离脂肪酸产生的炎症反应和细菌本身引起的炎症共同形成临床上所见的红色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和脓肿。

其它

除了上述内分泌失调、皮脂分泌旺盛和微生物感染因素外,其他因素如免疫、遗传、血液流变学的改变等也认为与痤疮的发病有关。

二、治疗痤疮的中药方法

根据痤疮的病因病机,本病中医治疗总的法则是:滋阴泻火,清肺胃热,凉血散结,调理冲任。在治疗方法上应内治和外治相结合,内外合治,标本兼顾,才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一)内治法

根据痤疮发病时间的长短、皮疹形态等表现的不同,一般可分为阴虚内热、肺胃热盛、瘀热痰结、冲任不调4个症型进行治疗。

1.阴虚内热

主证:面部皮疹以红色或皮色粉刺丘疹为主,或伴有小脓疱、小结节。口干、心烦、失眠多梦、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少苔或薄黄苔,脉数或细数。

1.1阴虚内热

治法:滋阴泄火,清肺凉血。

方药:消痤汤

女贞子20g ,旱连草20g ,知母12g,黄柏12g, 鱼腥草20g ,蒲公英 15g,连翘15g,生地15g,丹参25g,甘草5g

1.2阴虚内热

方解:女贞子、旱连草,滋肾阴,知母、黄柏,泻肾火,一补一泻,调整肾之阴阳于平衡;鱼腥草、蒲公英、连翘,清肺解毒,散结消肿;生地、丹参,凉血化瘀清热;甘草解毒清热并调和诸药。

1.3阴虚内热

加减:大便秘结不通,加大黄、枳实通肺泻热;大便稀烂不畅,舌苔黄腻厚浊,去生地加土茯苓、茵陈蒿利湿清热解毒;失眠多梦者,加合欢皮、茯苓宁心安神。

2.肺胃热盛

主证:面部尤其是鼻部,有较多鲜红丘疹,结节,大小不一,部分顶端有脓疱、肿胀、疼痛。口干苦,大便秘结,肛裂出血,小便短赤,或伴咽红肿痛,吞咽困难;挤压后疔疮走黄,面肿发热。舌红苔黄干,脉数或洪大。

2.1肺胃热盛

治法:清肺解毒,通便泻热

方药:枇杷清肺饮合大承气汤加减

黄连10g, 黄芩 12g,枇杷叶 12g,桑白皮 15g,生地 15g,大黄 10g(后下), 枳实 12g, 甘草 5g..

2.2肺胃热盛

方解:黄芩、枇杷叶、桑白皮清肺热;黄连、大黄、枳实清泻肠中实热结滞;生地清热凉血;甘草解毒清热并能调和诸药。

加减:面肿目赤者加菊花12g、石膏30g;久治体虚者加人参叶12g。

3.瘀热痰结

主证:面部以大小不一的红色或暗红色结节、囊肿和凹凸不平的疤痕为主,自觉疼痛,可伴有脓疮、红色丘疹、粉刺或色素沉着。舌红或暗红有瘀点,苔薄黄,脉弦滑或细弦。

3.1瘀热痰结

治法:清热解毒,化瘀散结

方药:仙方活命饮和五味消毒饮加减

银花 15g,野菊花 15g,蒲公英 15g,丹参 15g,赤芍 10g,红花 5g,穿山甲 10g(炒),皂

角刺 6g, 浙贝母 10g,天花粉10g,甘草 5g

3.2瘀热痰结

方解:银花、野菊花、蒲公英,清热解毒;丹参、赤芍、红花,活血化瘀;穿山甲、皂角刺解毒透络,消肿溃坚;浙贝母、天花粉清热解毒,排脓散结;甘草调和诸药。

加减:血热炽盛者加生地15g;囊肿壁厚久不破溃者加乳香5g,没药5g.

4.冲任不调

主证:本证见于女子,面部痤疮皮损的发生和轻重与月经周期有明显关系。月经前面部皮疹明显增多加重,月经后皮疹减少减轻。或伴有月经不调,月经量少,经前心烦易怒,乳房胀痛。舌红苔薄黄,脉弦细数。

4.1冲任不调

治法:养阴清热,调理冲任

方药:柴胡疏肝散和消痤汤加减

柴胡 12g,郁金15g,白芍15g,女贞子20g,,旱莲草20g,鱼腥草15g,蒲公英15g,丹参15g,山楂20g, 甘草5g。

4.2冲任不调

方解:柴胡、郁金、白芍,疏肝清热调理冲任;女贞子、旱莲草,滋养肾阴,平和天癸;蒲公英、鱼腥草,清肺解毒;丹参、山楂, 凉血化瘀;甘草调和诸药。

加减:月经后期不至、乳房胀、小腹隐痛,加香附15g、王不留行12g通经止痛;月经先期或月经量多,去丹参,加益母草25g,香附15g调经清热。胃酸过多者去山楂。

(二)外治法

三黄洗剂、颠倒散洗剂、痤灵酊:外擦患处,每日2-3次,视病情可加入氯霉素2g或灭滴灵2g.

痤灵霜:适合秋冬季外用,每日2-3次。

四黄膏:外敷较严重的结节和囊肿。每日换药1-2次。

中药面膜治疗:用消痤散加温水和少许蜂蜜调成糊状均匀敷于面部皮疹处,30分钟后洗去,每天或隔天1次。炎症明显者可用绿茶水调敷或加入苦瓜汁调敷,亦可外加石膏倒模,有热敷消炎作用。

三、治疗痤疮的饮食方法

痤疮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饮食不当,过食肥甘厚味及辛辣等刺激性食物,致使皮脂腺分泌异常,也是本病发生的主要诱因。因此,痤疮的饮食治疗非常重要。首先要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多吃能促进体内血液变成碱性的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糖及刺激性食物。具体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饮食宜忌:

宜吃富含维生素A和B的食物。维生素A有益于上皮细胞的增生,能防止毛囊角化,消除粉刺,调节皮肤汗腺功能,减少酸性代谢产生对表皮的侵蚀。含维生素A丰富的食物有:金针菜、胡萝卜、西兰花、小白菜、茴香菜、荠菜、菠菜、动物肝脏等。维生素B2能促进细胞内的生物氧化过程,参与糖、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各种动物性食品中均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 2,如动物内脏、瘦肉、乳类、蛋类及绿叶蔬菜。维生素B6参与不饱和脂肪酸的代谢,对本病防治大有益处。含维生素B6丰富的食物有蛋黄、瘦肉类、鱼类、豆类及白菜等。富含锌的食物也有控制皮脂腺分泌和减轻细胞脱落与角化作用。如瘦肉类、牡蛎、海参、海鱼、鸡蛋、核桃仁、葵花子、苹果、大葱、金针菇等。

宜食清凉祛热食品:痤疮患者大多数有内热。饮食应多选用具有清凉祛热、生津润燥作用的食品,如瘦猪肉、猪肺、兔肉、鸭肉、蘑菇、木耳、芹菜、油菜、菠菜、苋菜、莴笋、苦瓜、黄瓜、丝瓜、冬瓜、西红柿、绿豆芽、绿豆、黄豆、豆腐、莲藕、西瓜、梨、山楂、苹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