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真菌检测步骤

真菌检测步骤

真菌检查步骤

1.采集标本浅部真菌的标本有毛发、皮屑、甲屑、痂等,标本在分离前常先用75%的乙醇消毒。深部真菌的标本可根据情况取痰、尿液、粪便、脓液、口腔或阴道分泌物、血液、脑脊液、各种穿刺液和活检组织,采集标本时应注意无菌操作。

2.检查方法真菌检查的方法主要有:

(1)直接涂片:为最简单而重要的诊断方法。取标本置玻片上,加一滴10%KOH溶液,盖上盖玻片,在酒精灯火焰上稍加热,待标本溶解,轻轻加压盖玻片使标本透明即可镜检。可用于检查有无菌丝或孢子,但不能确定菌种。

(2)墨汁涂片:用于检查隐球菌及其他有荚膜的孢子。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方法是取一小滴墨汁与标本(如脑脊液)混合,盖上盖玻片后直接镜检。

(3)涂片或组织切片染色:涂片染色可更好地显示真菌形态和结构。革兰染色适用于白念珠菌、孢子丝菌等;瑞氏染色适用于组织胞浆菌;组织切片通常用PAS染色,多数真菌可被染成红色。

(4)培养检查:可提高真菌检出率,并能确定菌种。标本接种于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培养基上,置室温或37℃培养1~3周,必要时可行玻片小培养协助鉴定。菌种鉴定常根据菌落的形态及显微镜下形态判断,对某些真菌,有时尚需配合其他鉴别培养基、生化反应、分子生物学方法确定。

四、真菌学检验的基本技术

(一)直接镜检

是最简单也是最有用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常用的方法有:①氢氧化钾/复方氢氧化钾法:标本置于载玻片上,加一滴浮载液,盖上盖玻片,放置片刻或微加热,即在火焰上快速通过2~3次,不应使其沸腾,以免结晶,然后轻压盖玻片,驱逐气泡并将标本压薄,用棉拭或吸水纸吸去周围溢液,置于显微镜下检查。检查时应遮去强光,先在低倍镜下检查有无菌丝和孢子,然后用高倍镜观察孢子和菌丝的形态、特征、位置、大小和排列等。浮载液:A.10%~20%的KOH。配方:氢氧化钾10~20g,蒸馏水加至100ml,待氢氧化钾完全溶解后揺匀存放在塑料瓶内,适用于皮屑、甲屑、毛发、痂皮、痰、粪便、组织、耵聍等的检查。B.复方氢氧化钾溶液配方:氢氧化钾(AR)10g,二甲基亚砜(AR)40ml,甘油50ml, 蒸馏水加至100ml,配制方法:将氢氧化钾先加入30ml蒸馏水中溶解后,再依次加入DMSO、甘油揺匀后,用蒸馏水加到100ml,装入塑料瓶内。此配方的优点是:配方中加DMSO,能促进角质的溶解,有甘油涂片不易干,不易制成氢氧化钾结晶,氢氧化钾的浓度相对低,腐蚀性亦低,为进行大面积普查或大批量采集标本作镜检带来了方便。②胶纸粘贴法:用1cm×1.5cm的透明双面胶带贴于取材部位数分钟后自取材部位揭下,撕去复带在上面的底板纸贴在载玻片上,使原贴在取材部位的一面暴露在上面,再进行革兰染色或过碘酸锡夫染色,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双向胶带粘贴在载玻片上时不可贴反,而且要充分展平,否则影响观察。③涂片染色检查法:在载玻片上滴1滴生理盐水,将所采集的标本均匀涂在载玻片上,自然干燥后,火焰固定或甲醇固定。再选择适当的染色方法,染色后,以高倍镜或油镜观察。

常见镜检染色方法有:①革兰染色。所有真菌、放线菌均为革兰染色阳性,被染成蓝黑色。适用于酵母菌、孢子丝菌、组织孢浆菌及诺卡菌、放线菌的感染。②乳酸酚棉蓝染色:用于

各种真菌培养物的镜检。③印度墨汁:用于检测脑脊液(CSF)中的新生隐球菌。④抗酸染色:用于抗酸菌及诺卡菌的诊断。⑤瑞氏染色:用于组织胞浆菌和马内菲青霉的检测。⑥过碘酸锡夫染色(PAS):用于体液渗出液和组织匀浆等。真菌胞壁中的多糖染色后呈红色,细菌和中性细胞偶可呈假阳性,但与真菌结构不同,不难区别。⑦嗜银染色(GMS):真菌可染成黑色,主要用于测定组织内真菌。

(二)真菌培养

从临床标本中对致病真菌进行培养,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对病原体检出的阳性率,以弥补直接镜检的不足,同时确定致病菌的种类。真菌培养检查除需要一般细菌检验用到的器具外,还应准备真菌专用的接种针、接种环、或接种钩(用铂丝或镍丝制成)、微型小铲、刀片、针头等,常规分离鉴定使用的培养基为沙氏葡萄糖琼脂(SDA)斜面培养基,加0.05%氯霉素,还有多种性质的培养基(见第二部分)以满足各种不同的需要,可酌情选用接种的方法,根据不同的临床标本,大体可分为点植法和划线法两种。①点植法:适用于皮屑、甲屑、毛发、痂皮、组织等有形固体标本,将标本直接与培养基表面点状接触。②划线法:适用于痰、分泌物、脓液、组织液、组织块的研磨液等液体标本,用接种针(环)划线接种在培养基表面。培养方法有多种,接临床标本接种时间分为直接培养法和间接培养法;按培养方法分为试管法、平皿法(大培养)和玻片法(小培养)。①直接培养:采集标本后直接接种于培养基上。

②间接培养:采集标本后,暂保存,以后集中接种。③试管培养: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培养方法之一,培养基置于试管中,主要用于临床标本分离的初代培养和菌种保存。④大培养:将培养物接种在培养皿或特别的培养瓶内,主要用于纯菌种的培养和研究。⑤小培养:主要用于菌种鉴定,大致分为三种:玻片法,方块法和钢圈法。A.玻片法:在消毒的载玻片上,均匀地浇上熔化的培养基,不宜太厚。凝固后接种待鉴定菌株,置于平皿中,保湿。待有生长后,盖上消毒的盖玻片,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常用米粉吐温琼脂培养基观察白念珠菌的顶端厚壁孢子和假菌丝。B.方块法:适用于霉菌菌落的培养。取无菌平皿倒入约15ml熔化的培养基,待凝固后用无菌小铲或接种刀划成1cm2大小的小块。取一小块移在无菌载玻片上,然后在小块上方四边的中点接种待鉴定菌株,盖上消毒的盖玻片,放入无菌平皿中的V形玻棒上,底部铺上无菌滤纸,并加入少量无菌蒸馏水,孵育,待菌落生长后直接将载玻片置显微镜下观察。C.钢圈法:先将固体石蜡加热熔化,取直径约2cm,厚度约0.5cm有孔口的不锈钢小钢圈,火焰消毒后趁热浸入石蜡油,旋即取出冷却,石蜡油即附着于小钢圈中。再取一无菌载玻片,火焰上稍加热,将小钢圈平置其上,孔口向上。小钢圈上石蜡油遇载玻片的热即熔化后凝固,钢圈就会固定在载玻片上。用无菌注射器经孔口注入熔化的培养基,培养基量约占小钢圈容量的1/2,注意避免气泡。待培养基凝固后取一消毒盖玻片,火焰上加热后,趁热盖在小钢圈表面,也即固定其上。最后用接种针伸入孔口进行接种。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形成一种封闭式培养,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菌落时可避免孢子吸入人体,而且不易被污染,盖玻片也可取下染色后封固制片保存。

(三)

培养检查

标本接种后,每周至少检查2次,观察以下指标:①菌落外观:A.生长速度:缓慢生长菌:7~14d,快速生长菌:2~7d。一般浅部真菌超过2周深部真菌超过4周仍无生长,可报告阴性。B.外观:a.扁平。b.疣状。c.折叠规则或不规则。d.缠结或垫状。e.其他。C.大小:菌落大小用cm来表示,菌落大小与生长速度和培养时间有关。D.质地:a.平滑状。b.粉状。

c.粒状。

d.棉花状。

e.粗毛状。

f.皮革状。

g.粘液状。

h.膜状。E.顔色:不同的菌种表现出不同的顔色,呈鲜艳或暗淡。致病性真菌的顔色多较淡,呈白色或淡黄色,而且其培养基也可变色,如马尔尼菲青霉等,有些真菌菌落不但正面有顔色,其背面也有深浅不同的顔色。菌落的顔色与培养基的种类、培养温度、培养时间、移种代数等因素有关。所以,菌落的顔

色虽在菌种鉴定上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除少数菌种外,一般不作为鉴定的重要依据。F.菌落的边缘:有些菌落的边缘整齐,有些不整齐。G.菌落的高度和下沉现象:有些菌落下沉现象明显,如黄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等,更有甚者菌落有时为之裂开。H.渗出物:一些真菌如青霉、曲霉的菌落表面会出现液滴。I.变异:有些真菌的菌落日久或多次传代培养而发生变异,菌落顔色减退或消失,表面气生菌丝增多,如絮状表皮癣菌在2~3周后便发生变异。

②显微镜检查:小培养可置普通显微镜下直接观察,而试管和平皿培养的菌落则需挑起后做涂片检查。

五、

组织病理学检查

真菌病的组织病理检查与直接镜检培养同样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尤其对深部真菌病的诊断意义更大,如用特殊染色可提高阳性率。

真菌的组织病理反应与其他一些疾病的组织病理反应极其相似,往往只有在仔细研究了病理切片并发现了真菌之后才考虑到真菌病的诊断。而在这种情况下,标本已被固定,培养有时已不可能进行,组织病理切片就成了真菌感染的主要依据。所以临床上在送病理标本的同时,要尽可能考虑到真菌感染的可能,以便同时采集标本送真菌实验室进行真菌学检查。

真菌在组织内一般表现为:①孢子:酵母和双相型真菌在组织内表现为孢子。②菌丝:许多真菌在组织中只表现为菌丝。组织中发现无色分隔、分支的菌丝多为念珠菌和曲霉。粗大、不分隔少分支的菌丝为接合菌,多为毛霉、根霉、犁头霉等。粗大、少分支有隔的菌丝为蛙粪霉菌。棕色菌丝为暗色丝孢霉病,由暗色孢科真菌引起。③菌丝和孢子,主要见于念珠菌感染。④颗粒:为组织内由菌丝形成的团块。⑤球囊或内孢囊:球囊内含有内孢子,为球孢子菌或鼻孢子菌在组织内的特征性结构。

组织病理片中根据形态和染色能基本确定种名的真菌为:荚膜组织胞浆菌、杜波伊斯组织胞浆菌、副球孢子菌、皮炎芽生菌、链状芽生菌、粗球孢子菌、新生隐球菌和鼻孢子菌等。根据组织病理中真菌的形态能确定属而不能确定种的病为:放线菌病、奴卡菌病、无绿藻病、念珠菌病、曲霉病和不育大孢子菌病等。多个属的真菌感染可引起相同的临床表现,在组织病理中真菌的形态无法区别的病有皮肤着生芽生菌病、暗色丝孢霉病、接合菌病、皮肤癣菌病和足菌肿等。足菌肿的颗粒若染色适当,很易确定为放线菌性或真菌性的,也能区别出细菌性颗粒。真菌性颗粒中的菌丝又分为无色或暗色两大类。各种病原菌基本上形成各自顔色、大小、形成和结构的颗粒,可以初步区别,但最后确定必须依靠真菌培养。

六、

血清学方法

随着诊断技术的进展,以免疫学方法检测真菌病已成为可能,引起深部真菌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有白念珠菌、曲霉菌和隐球菌等,传统的检测方法主要为血培养和组织活检,但血培养历时太长,且深部真菌感染的病原菌常不易培养成功,阳性率较低。而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征象错综复杂,又使得组织活检缺乏典型改变,影响正确诊断,这些都使得这些方法所起的作用极为有限,真菌的抗原、抗体及代谢产物的血清学检查用于深部真菌感染的实验室检测,可取得很好的效果。目前常用的免疫诊断方法有:①特异性抗原的检测:A.乳胶凝集试验(LA)。B.酶联免疫试验(EIA)。C.荧光免疫测定法(FA)。②特异性抗体检测:由于受检者都为免疫低下患者,因其致阳性率低,故现已少用。

七、分子生物学方法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已有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分子探针、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DNA指纹图谱、随机扩增DNA多态性(RAPD)等方法。用于深

部真菌病的诊断和分型研究,形成了以PCR技术为基础的一系列分子诊断方法。从这些新技术对多种致病真菌鉴定的应用过程中发现,此类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省时省力、特异性、敏感性高的优点。特别是从分子水平对真菌从遗传进化角度阐明菌种间内在的分类学关系,真正达到人们追求已久的自然分类的目的。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PCR及相关技术在临床的应用及更广泛深入的研究,将会对真菌感染的诊断和鉴定产生根本的影响。

真菌检测方法范文

真菌检测方法范文 真菌是一类微生物,分布广泛,常见于土壤、水体、植物、动物以及 人体等环境中,有些真菌对人类和其他生物有害。因此,对真菌进行检测 和监测是很重要的。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真菌检测方法。 1.培养法 培养法是最常用的真菌检测方法之一、该方法通过将样品(土壤、水体、食品等)接种在富含营养物的培养基上,利用真菌的生长特性进行培 养和分离。首先,样品经过稀释,然后将其接种在含有葡萄糖、氮源、矿 物质等的培养基上,利用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进行培养。培养所得的真菌 会在培养皿上形成菌落,这些菌落可以用肉眼观察或利用显微镜进行进一 步鉴定。 2.直接显微镜检测法 直接显微镜检测法是一种快速、直接的检测方法。样品(如食品、空气、皮肤等)经过简单处理后直接观察。在显微镜下,可以直接观察到真 菌的形态、大小、结构和颜色等特征。这种方法不需要等待真菌生长,对 于一些难以培养的真菌也是有效的。但是,该方法不能提供详细的物种鉴定,只能确定真菌的存在。 3.PCR法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是一种利用DNA扩增的方法来检测真菌的 存在。该技术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PCR引物),在反应体系中引发DNA 扩增反应。首先,提取待检样品中的真菌DNA,然后在PCR反应中将目标DNA扩增为大量可见的DNA片段。这些片段可以通过电泳等技术进行分析 和鉴定。PCR法可以快速、灵敏地检测真菌,并提供物种水平的鉴定结果。

4.免疫学检测法 免疫学检测法是一种使用特异性抗体来检测真菌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将待检样品与特定的抗真菌抗体结合,然后将该复合物与一种可视信号(如荧光素或酶染色剂)结合。当真菌存在时,抗体与其结合,产生荧光或颜色的变化。这种方法可以快速、高效地检测真菌,但需要特异性的抗体和相关设备。 5.分子生物学方法 分子生物学方法(如扩增子测序和全基因组测序)对于真菌检测和鉴定来说是一种非常有力的工具。这些方法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待检样品中的所有基因进行测序,然后通过比对数据库中的已知基因组进行比较和鉴定。这些方法可以提供快速、高通量、高质量的真菌检测和鉴定结果,对于特定环境中的真菌群落分析非常有用。 综上所述,真菌检测方法包括培养法、直接显微镜检测法、PCR法、免疫学检测法以及分子生物学方法等。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以全面了解样品中的真菌种类和数量。在真菌检测过程中,需要注意采样的代表性和处理的规范性,以保证结果准确可靠。

检验科真菌学常见检测与分析方法

检验科真菌学常见检测与分析方法在检验科真菌学中,常见的检测与分析方法有多种,本文将详细介 绍其中的几种方法。 一、直接镜检法 直接镜检法是最常用的真菌检测方法之一。该方法通过将待检样品 直接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利用显微镜放大功能,检测并鉴定真菌的 存在。该方法操作简便,可以迅速获取初步结果,但其只能观察到菌丝、孢子等大型的真菌结构,对于微小的真菌可能存在漏检的情况。 二、培养法 培养法是真菌学研究中较为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将待检样品放置 于培养基上,促使真菌生长繁殖,从而观察和鉴定真菌的种类和数量。培养法可以提供更多的细节信息,如真菌的形态、颜色、生长速度等,有助于进一步分析和鉴定。然而,培养法需要较长的时间,一般需要 数天至数周,且对于一些难以培养的真菌无法得到准确的结果。 三、PCR技术 PCR(聚合酶链反应)是一种在分子生物学中广泛应用的技术。在 真菌学中,PCR技术可以用来检测和分析真菌DNA,从而确定真菌的 存在和种类。该方法的优势在于其高度敏感性和快速性,能够快速检 测到微量真菌,并且可以对样品中的复杂菌群进行分析。然而,PCR 技术需要专门的实验设备和试剂,且对实验操作要求较高。

四、质谱分析 质谱分析是一种基于质荷比的分析方法,可以用于真菌学中的检测 和鉴定。通过将待检样品进行质谱分析,可以得到真菌的分子质谱图谱,进一步进行真菌的鉴定和分类。质谱分析具有高灵敏性和高分辨 率的特点,可以准确地确定真菌的种类。然而,质谱分析设备昂贵且 操作复杂,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和解读结果。 综上所述,真菌学的常见检测与分析方法包括直接镜检法、培养法、PCR技术和质谱分析。每种方法都有其优势和局限性,选择合适的方 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实验目的进行综合考虑。在真菌学研究和检测 过程中,通过运用这些方法,可以对真菌进行准确的检测和分析,为 疾病的防控和治疗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真菌的常规检验法

真菌的常规检验法 实验室检查: ♦标本采集分离培养 ♦直接镜检生化反应 ♦染色镜检免疫学试验 一、临床标本的采集 ♦1.皮肤的角质性物质:毛发、指(趾)甲、头屑、皮屑等。 2.各种分泌物和排泄物:生殖道分泌物、耳垢、痰、粪便、尿液等。 ♦3.血液和体液:体液包括胸水、腹水、脑脊液、淋巴穿刺液等。 4.脓汁及渗出物。 二、检验方法 (一)标本直接检查法

不染色标本检查 染色标本检查 (二)培养检查 (三)鉴定 ①KOH溶液:本液适于检查致密的难以透明的材料(如毛发、指甲、鳞屑等)。 ②墨汁:主要用于检查有荚膜的真菌(如新型隐球菌等) ③水合氯醛-石炭酸-乳酸封固液:此液透明力较强,只限于不透明的标本。 ④生理盐水:为观察真菌的出芽现象可用生理盐水代替氢氧化钾溶液。 微生物学检查步骤: 取患部标本

(毛发、皮屑等)__置载玻片__加10%NaOH(或10%KOH)→微加温消化 →镜检(观察菌丝和孢子) 直接镜检的意义 ①有诊断意义,如浅部真菌病等; ②通过真菌的形态,可确定某些致病性真菌的属或种, 如假丝酵母菌的厚膜孢子等; ③判断某些真菌种的致病性等,如皮肤癣菌、曲霉等。 直接镜检的局限性: ①阴性结果不能排除真菌感染; ②有假阳性结果。 因此,对直接镜检可疑结果应作复查或用其他检验方法鉴定。 2. 染色标本检查 ♦(1)革兰染色:各种真菌均染成革兰阳性。 ♦(2)乳酸酚棉蓝染色

♦(3)糖原染色: ♦又称过碘Schiff(简称PAS或PASH)。真菌细胞壁由纤维素和几丁质组成,含有多糖。过碘酸使糖氧化成醛,再与品红-亚硫酸结合,成为红色,故菌体均染成红色。为真菌染色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4)嗜银染色(GMS):染成黑色 ♦(5)粘蛋白卡红染色法(MCS):主要用于新生隐球菌荚膜的染色。隐球菌荚膜和细胞壁呈红色,细胞核呈黑色。 ♦(6)荧光染色:主要使用吖啶橙和氢氧化钾来染直接涂片、培养涂片及组织切片。 (二)培养检查法 ♦本法可确定菌种,辅助直接检查的不足。 ①菌落性质:酵母菌还是霉菌; ②菌落大小:致病性真菌菌落小,而条件致病性真菌菌落大; ③菌落颜色:病原性真菌颜色淡,污染真菌颜色深;

真菌镜检查操作方法

真菌镜检查操作方法 真菌镜检查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用于检测真菌感染。下面我将详细介绍真菌镜检查的操作步骤。 1. 准备工作 首先,确保实验室的环境是清洁的,无尘、无杂质。检查前,清洁各种实验器具,并将其消毒。 2. 样本采集 准备好被检样本。常见的样本包括皮肤、指甲、毛发等。如果是皮肤样本,应该清洁皮肤并擦干。指甲样本需将指甲切下后清洗干净。毛发样本需切下一截并清洗。 3. 处理样本 对于皮肤样本,可以用刀片刮取一些组织,或者用预先湿润好的拭片进行擦拭。对于指甲样本,可以将被检指甲横切成薄片,然后用刀片刮取内部的组织。对于毛发样本,可以将其放入一个已经消毒过的容器中。 4. 准备标本盖片 在实验操作前,需要准备好干燥、无尘的标本盖片。可以用煤油或消毒酒精擦洗盖片,以保证其干净。

5. 准备显微镜及荧光染色试剂 准备好显微镜,并根据需要准备好荧光染色试剂。这些试剂通常可以在市场上购买到。 6. 涂片制备 将样本悬浮于适当的溶液中,如生理盐水或10% KOH 溶液。取一滴悬浮液,在标本盖片上放置一滴。用另一只标本盖片平行于第一只标本盖片,将两者压在一起,使液体均匀分布。用无菌医用胶带固定盖玻片。 7. 用荧光染色荧光染色试剂将涂片上的真菌染成绿色。取一滴荧光染色试剂,滴在涂片上,并用盖玻片压平。注意不要用手指触摸荧光染色试剂,以免造成污染。 8. 使用显微镜观察 将涂片放在显微镜检查台上,调整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和对焦,以观察样本。首先使用较低倍数,然后逐渐增加放大倍数,观察不同层次的细菌。 9. 分析结果 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的真菌形态和结构,可以判断样本中是否存在真菌感染。真菌通常具有丝状、分支状的菌丝和孢子等结构。 10. 结果记录与分析

真菌检测方法

分离培养:无菌采取病料接种马铃薯琼脂培养基中,置37℃恒温箱中培养24小时,长成绒毛样菌丝,未见其它细菌生长。经48小时培养长成白色菌落。72小时菌落呈纽扣状,由中心向外周逐渐变深,转变成灰白色、灰绿色。取培养物镜检可见大量球形的分生孢子。 通常人们把真菌和霉菌认为是一种病原的两种说法。真正真菌包括霉菌,霉菌只是众多真菌中的一种。真菌是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按有性或无性方式进行繁殖的真核细胞类微生物。根据其侵犯人体的部位分为前部真菌和深部通常人们把真菌和霉菌认为是一种病原的两种说法。真正真菌包括霉菌,霉菌只是众多真菌中的一种。真菌是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按有性或无性方式进行繁殖的真核细胞类微生物。根据其侵犯人体的部位分为前部真菌和深部真菌,包括皮肤癣菌、孢子丝菌、念珠菌、曲霉菌、隐球菌、组织胞浆菌等。而霉菌多为细胞真菌的一种,也为深部感染真菌,包括烟曲菌、黄曲菌、黑曲菌、土曲菌等,常发生于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引起全身播散性感然,影响预后。 培养基的选择应根据实验材料和检验目的来确定。目前国标方法中使用的培养基有: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孟加拉培养基(RBC)、高盐察氏培养基(CAO),其中PDA和RBC适合于一般的霉菌和酵母菌生长,而CAO则适合于高渗性霉菌生长,酵母菌几乎不长。在日常检测中我们发现,有些常见的耐高渗性霉菌,如局限曲霉、谢瓦曲霉、赤曲霉、Wallemia等在PDA、RBC上生长非常缓慢或不长,而这些菌在高渗培养基如M40Y、DG18(M40Y琼脂配方:蔗糖400g,麦芽提取汁20g,酵母提取汁5g,琼脂20g,氯霉素50mg,蒸馏水1000ml;DG18琼脂配方:葡萄糖10g,蛋白胨5g,KH2PO41g,MgSO4·7H2O 0.5g,氯霉素0.1g,0.2%二氯硝基苯胺1.0mL,琼脂15g,蒸馏水1000mL,PH6.5)上则正常生长,孢子、形态特征发育良好,而且酵母菌也能在M40Y、DG18上生长,因此,若能同时采用PDA和M40Y(或DG18)分离培养各类样品中的霉菌,将能更全面地反映出污染霉菌的菌相。特别是对干燥食品、高糖食品、淹渍食品等,更有必要同时采用M40Y或DG18。 由于霉菌中很多种类不会产生有毒的霉菌毒素,危害较小,而有的菌株即使污染数量不多,但其产生的霉菌毒素却危害较大,因此仅作霉菌计数并不能全面反映其危害程度,重要的是要知道污染菌的菌相,才能更好地判断被污染食品的安全程度。为此,国外有些研究者设计出各类选择性培养基,可以识别产毒的霉菌。如AFPA培养基(配方:酵母提取汁20g,蛋白胨10g,柠檬酸铁铵0.5g,0.2%二氯硝基苯胺1.0mL,琼脂15g,蒸馏水1000mL,PH5.6)用于分离黄曲霉毒素产生菌高污染率的食品。产黄曲霉毒素的菌株黄曲霉和寄生曲霉在AFPA上30℃培养2~3天就形成背面有亮橙黄色的特征性菌落,非常容易识别。有人利用该培养基分离黄曲霉高污染食品花生、玉米等,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因此,针对不同样品,有目的地设计出相应的选择性培养基,以筛选污染菌中的危险菌群,将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方向。 2接种方式 接种方式主要有倾注法和涂布法两种。目前国际方法中采用倾注法,但近来国际上有不少学者认为霉菌计数采用涂布法更合适。Beuchat和Matsuda等人分别对这两种方法作了大

菌种鉴定方法及手段真菌细菌检测

菌种鉴定方法及手段真菌细菌检测 菌种鉴定是指通过特定的方法和手段,对样品中存在的真菌和细菌进 行鉴定和分类的过程。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菌种鉴定方法及手段。 1.形态学鉴定:形态学鉴定是根据菌落形态、菌丝形态和孢子形态等 特征来鉴定菌种的一种方法。常见的形态学鉴定方法包括裸眼观察、显微 镜观察、染色观察等。裸眼观察主要通过观察菌落的颜色、形状、质地等 特征,结合菌丝形态进行初步判断。显微镜观察可以观察到菌丝的形态、 孢子的形状、颜色等细节特征,通过比对菌种鉴定手册等资料进行鉴定。 2.生理代谢鉴定:生理代谢鉴定是通过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理代 谢特点来鉴定菌种的方法。常见的生理代谢鉴定方法包括生理生化鉴定、 生长温度范围鉴定、碳源利用鉴定、氮源利用鉴定等。通过测定菌株在不 同培养基上的生长速率、产酶能力、酸碱度变化、利用不同碳源和氮源等 特征,判断菌株所属的种属。 3.分子生物学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是通过检测菌株的DNA序列来鉴 定菌种的一种方法。常见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包括PCR技术、基因测序、DNA指纹图谱鉴定等。通过提取菌株的DNA,选择合适的引物进行PCR扩增,再通过基因测序获得菌株的DNA序列,通过比对菌株的DNA序列与数 据库中已知的菌种进行比对,确定菌株所属的种属。 4.免疫学鉴定:免疫学鉴定是通过检测菌株与特定抗原的反应关系来 鉴定菌种的方法。常见的免疫鉴定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免疫印迹等。通过与特定抗原结合,通过特异性抗体的反应来进行菌种的 鉴定。

5.生化鉴定:生化鉴定是通过检测菌株的生化活性来鉴定菌种的方法。常见的生化鉴定方法包括生化试剂盒、色谱分析、质谱分析等。通过检测 菌株在不同生化试剂上的产物或反应物的变化,进行菌种的鉴定。 综上所述,菌种鉴定方法及手段包括形态学鉴定、生理代谢鉴定、分 子生物学鉴定、免疫学鉴定和生化鉴定等多种方法和手段。不同的鉴定方 法可以互相补充,提高鉴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检测土壤真菌数量操作规程

检测土壤真菌数量操作规程 土壤真菌数量的检测操作规程主要包括样品采集、处理和分析三个步骤。以下是一个简要的操作规程,具体细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一、样品采集 1. 根据研究目的和采样点分布合理设置采样区域。 2. 在每个采样点内,使用无菌手套和无菌工具,选取5-10个随机的土壤样品点。每个样品点的深度应从表层到30cm之间。 3. 使用无菌小铲或样品勺,将每个样品点的土壤取自表层到30cm深度,并放入无菌采样袋中。 4. 将采样袋密封并用标签标明采样点编号和采样日期,确保采样点和样品的准确对应。 二、样品处理 1. 将采样袋中的土壤样品均匀混合,取出适量样品用于后续分析。样品量的选择需要根据具体分析方法和样品数量进行调整。 2. 如果采样土壤湿润,应将样品在通风处晾干,并记录样品湿重和干重。 三、真菌数量分析

1. 准备所需的培养基和培养器具。选择适合真菌生长的培养基,如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等,并按照制造商的指导说明制备培养基。 2. 使用无菌技术将土壤样品转移到培养基上。可以采用两种方法:1)将土壤样品均匀撒在培养基表面;2)将土壤样品与培养基混合,再均匀涂抹于培养基表面。 3. 密封好培养皿,并将其放置于适当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以便真菌生长。通常情况下,温度为25-30°C,光照条件为暗处。 4. 对培养皿上真菌数量进行观察和计数。可以使用显微镜对孢子进行计数,或者使用显色剂对真菌进行染色并使用数字图像处理软件进行计数。 5. 根据观察和计数结果,计算出每个样品点的真菌数量。 四、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1. 将每个样品点的真菌数量记录下来,并整理成数据表格。 2. 可按照研究目的进行进一步的统计分析,如计算均值、标准差等,以及用图表展示结果。 3. 根据实验设计和研究问题,进行适当的统计检验,如t检验、方差分析等。 五、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1. 在样品采集、处理和分析过程中,尽量避免污染,使用无菌技术操作。

真菌检测的质量控制的流程

真菌检测的质量控制的流程 质量控制是保证真菌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步骤。以下是真菌检测的质量控 制流程的详细描述: 1. 实验室设备校准: 在进行真菌检测之前,首先需要确保实验室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定期对 实验室设备进行校准,包括温度计、湿度计、平衡器等,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 样品收集和标记: 在进行真菌检测之前,需要准确收集样品,并进行标记以避免混淆。样品收 集时需要注意避免污染,使用无菌容器和工具进行采样,并确保样品的完整性和代表性。 3. 样品运输和保存: 对于需要从采样现场运输到实验室进行真菌检测的样品,需要采取适当的措 施来保证样品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样品应妥善包装,避免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并尽快送达实验室进行处理。 4. 实验室环境控制: 实验室环境的控制对于真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确保实验室内的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符合标准要求,以避免对真菌生长和检测结果产生干扰。 5. 样品制备: 样品制备是真菌检测的关键步骤之一。根据不同的检测方法和要求,对样品 进行适当的处理和制备,包括样品的研磨、稀释、培养等,以提取和富集样品中的真菌。 6. 实验方法选择和验证:

根据检测目的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进行真菌检测。确保所选择的方 法准确、可靠,并进行验证以确认其适用性和准确性。 7. 质控样品的使用: 在真菌检测过程中,引入质控样品是必要的。质控样品是已知真菌含量的样品,用于验证实验方法的准确性和实验室操作的稳定性。定期使用质控样品进行检测,并记录结果进行比对和分析。 8. 数据分析和报告: 对于真菌检测的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报告是必要的。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 和分析,包括真菌种类和数量的统计、比较等,并生成详细的报告,向委托方提供准确的检测结果。 9. 定期质量评估和改进: 为了持续提高真菌检测的质量,实验室需要进行定期的质量评估和改进。包 括对实验方法、设备、人员操作等方面进行评估和改进,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上是真菌检测的质量控制流程的详细描述。通过严格按照这一流程进行操作,可以确保真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工程和环境保护提供有力的支持。

真菌检测的质量控制的流程

真菌检测的质量控制的流程 质量控制是真菌检测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确保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 靠性。本文将详细介绍真菌检测质量控制的流程,包括样品采集、实验室操作、数据分析和结果报告等环节。 1. 样品采集 真菌检测的第一步是样品采集。在采集样品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样品选择:根据检测目的和要求,选择适当的样品。例如,如果是室内环境 真菌检测,可以选择空气、灰尘、建造材料等作为样品。 - 样品数量:根据检测标准和要求,确定所需的样品数量。通常情况下,需要 采集足够数量的样品以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 样品保存:在采集样品后,应妥善保存,避免污染和变质。可以使用密封袋、冷藏或者冷冻等方式进行保存。 2. 实验室操作 实验室操作是真菌检测的核心环节,包括样品处理、培养和鉴定等步骤。以下 是实验室操作的流程: - 样品处理:根据检测要求,对样品进行处理。例如,对空气样品可以通过空 气采样器采集,并使用特定培养基进行培养。 - 培养:将样品接种到适当的培养基上,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 促使真菌生长。培养时间根据不同的真菌种类和培养基而定。 - 鉴定:通过形态学、生理学和份子生物学等方法,对培养出的真菌进行鉴定。可以使用显微镜观察真菌的形态特征,进行染色和培养特性测试,以确定真菌种类。 3. 数据分析

在实验室操作完成后,需要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下是数据分析的步骤: - 数据整理:将实验室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记录。包括样品信息、培养结果、鉴定结果等。 - 数据统计:根据需要,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计算真菌的数量、种类分布、生长趋势等指标。 - 结果解读:根据统计分析的结果,对真菌检测的情况进行解读。可以判断样 品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评估真菌对环境和健康的潜在影响。 4. 结果报告 最后一步是编写真菌检测结果报告。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 样品信息:包括样品编号、采集时间、采集地点等。 - 实验室操作:描述样品处理、培养和鉴定的方法和结果。 - 数据分析:呈现数据统计和分析的结果,包括真菌数量、种类分布等。 - 结果解读:对检测结果进行解读,指出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 建议措施:根据检测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如环境清洁、通风改善等。 总结: 真菌检测的质量控制流程主要包括样品采集、实验室操作、数据分析和结果报 告等环节。通过严格按照流程操作,可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质量控制是真菌检测过程中不可或者缺的一部份,它对于保障环境和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检测土壤真菌数量操作规程

检测土壤真菌数量操作规程 1. 引言 土壤真菌数量的检测对于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操作规程,以帮助研究人员或实验室技术人员准确地检测土壤中的真菌数量。 2. 实验仪器和试剂准备 2.1 实验仪器: - 显微镜 - 离心机 - 反应管或离心管 - 称量器 - 镊子或医用手套(用于样品处理) 2.2 试剂: - 高温灭菌的蒸馏水 - 无菌培养基 - 过滤膜 3. 样品采集 3.1 样品选择: - 选择代表性的土壤样品,可以根据研究目的或采样位置进行选择。 - 避免采集过于湿润或干燥的土壤样品。 3.2 采样工具: - 使用无菌手套、镊子或其他无菌工具进行样品采集,避免外源性污染。 3.3 采样方法: - 在采样点附近挖取一块土壤,深度为10-20厘米。 - 将采样的土壤置于干燥的容器中,并尽快送入实验室进行处理。 4. 样品处理和离心 4.1 样品干燥: - 将采集的土壤样品均匀分布在干燥的容器内,放置在通风处晾干。 - 避免土壤样品与其他异物接触,以防止污染。 4.2 样品研磨: - 将干燥的土壤样品研磨成粉末状,并过筛以去除较大的颗粒。 4.3 样品称量: - 取一定量的土壤样品,称量精确记录,并记录样品的湿重。 4.4 样品提取: - 使用高温灭菌的蒸馏水对称量好的土壤样品进行浸泡提取,保持一定时间(例如12小时)。 4.5 离心: - 将提取的土壤悬浊液进行离心,以分离土壤颗粒和真菌孢子。 5. 真菌数量检测 5.1 过滤悬浊液: - 将悬浊液通过无菌的过滤膜过滤,以去除土壤颗粒。 5.2 培养基制备: - 准备无菌培养基,并按照制备说明进行培养基的配制。 5.3 填充培养基: - 将过滤后的悬浊液均匀地倒入培养基平板中。

真菌检测的质量控制的流程

真菌检测的质量控制的流程 一、背景介绍 真菌检测是一项重要的质量控制措施,用于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真菌污染可能导致食品变质、药品失效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对真菌进行检测并进行质量控制是必要的。 二、真菌检测的目的 1. 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 2. 预防真菌污染对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影响。 3. 及时发现和排除真菌污染源,保障生产环境的卫生条件。 三、真菌检测的流程 1. 样品采集 a. 根据产品特性和检测要求,选择适当的采样方法和采样点。 b. 使用无菌工具采集样品,避免交叉污染。 c. 根据采样要求,采集足够数量的样品。 2. 样品处理 a. 对采集的样品进行标识和记录,确保样品的追溯性。 b. 根据检测要求,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如研磨、稀释等。 3. 真菌检测方法选择 a. 根据产品特性和检测要求,选择适当的真菌检测方法,如培养法、PCR法等。

b. 确保所选方法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 4. 检测设备和试剂准备 a. 确保检测设备和试剂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b. 校准和验证检测设备,保证其稳定性和可靠性。 5. 样品检测 a. 按照所选的真菌检测方法进行样品检测。 b. 严格按照方法要求操作,避免操作误差和交叉污染。 c. 记录检测结果和相关数据,确保结果的可追溯性。 6. 质量控制 a. 设置合理的质量控制标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b. 参照质量控制标准进行质控样品的检测,评估实验室的准确性和精密度。 7. 数据分析和报告 a. 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评估产品的真菌污染情况。 b. 生成检测报告,包括样品信息、检测结果、质控数据等。 8. 结果解读和处理 a. 根据检测结果,评估真菌污染的风险和影响。 b. 如发现真菌污染,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防止进一步传播和污染。 四、质量控制的要点 1. 样品的采集、处理和检测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避免交叉污染。

微生物实验室真菌检查质量控制流程

微生物实验室真菌检查质量控制流程 一、目的 规范微生物实验室管理程序,确保临床报告的质量。 二、适用范围 微生物实验室的各类真菌检测。 三、职责 实验室检验人员均必须熟知并遵守本程序。 四、程序 (一)临床样本的采集与处理 1.皮屑边缘、疱壁、脓液、深层趾(指)间皮屑 或活动边缘皮屑,取材前75%酒精消毒,作KOH涂 片。 2.甲屑用细挫或牙科磨钻取病甲与正常甲交界处 并且贴近甲床部的甲屑,作KOH涂片。 3.毛发取病发(变色,无光泽,弯曲,脆易折断, 松动易拔除)15根,75%酒精消毒,3~5根作直接 镜检。 4.脓液无菌采集,注意颗粒,用无菌蒸馏水稀释 后寻找。可作革兰染色,常规的KOH涂片。 5.CSF采集于无菌试管3~5ml,立即送检。置冰

箱不宜超过1h。离心后以无菌吸管吸取离心沉淀物1ml,作墨汁涂片镜检。 6.血液无菌抽血3~5ml立即于无菌抗凝管中,BHIB:血标本量为培养基量的1/10,37℃5~7d出现浑浊或菌团,挑取镜检同时移种SDA(注:每天检查完毕后需摇动培养基,37℃震荡培养可加速真菌的生长,提高检出率。不作直接检查,因其直接检查阳性率低。 7.体液、痰液、尿液、粪便①体液标本量10ml 离心沉淀取2ml沉淀液做直接镜检培养。②晨痰3~5ml集于无菌瓶中(无菌生理盐水漱口数次后),挑取黏液或脓性部分:KOH涂片培养。③早晨中段尿或清洁尿10ml,离心取沉淀液1ml做KOH涂片培养(SDA每管种0.5ml)。④拭子:一般尽量不用,缺点:A.不能得到足量的标本;B.采集的标本也不易从棉花纤维上分离下来;C.容易干竭。采集标本后应迅速放入内装1~2ml无菌蒸馏水的试管送检KOH涂片培养。⑤纸盒送检,挑取黏液、脓血、乳酪样部分KOH 涂片培养(加抗生素)注:单纯培养阳性,不一定有临床意义,KOH涂片发现菌丝,有诊断意义。 8.组织:标本置无菌平皿中立即送检,置无菌匀浆器加2ml蒸馏水,研磨成浆或1~2mm的小块,KOH

检测空气真菌实验报告

检测空气真菌实验报告 本实验旨在检测空气中的真菌污染情况,了解空气中真菌的种类和浓度,为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提供依据。 实验步骤: 1. 实验前准备: a. 需要的实验设备:空气采样器、平皿、无菌棉签、显微镜、显微镜玻片等。 b. 实验环境准备:确保实验环境密封,最好是在室内环境中进行,避免外界环境的干扰。 c. 实验前准备培养基:制备适当的培养基,用于培养检测到的真菌。 2. 空气采样: a. 将空气采样器放置在实验环境中央位置,确保能够代表整个环境的空气。 b. 开启空气采样器,按照设备说明书上的操作方法进行采样。 c. 采样时间一般为15分钟至30分钟,确保充分采样。 3. 培养真菌: a. 将空气采样器采集到的样品移至实验室。 b. 使用无菌棉签,将样品均匀地划在培养基上。 c. 确保培养基的温度和湿度适宜,以利于真菌的生长。 d. 将培养皿放置于恒温箱或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4. 观察和记录: a. 在培养一段时间后,通过显微镜观察培养基上的真菌菌落。 b. 使用显微镜玻片将菌落中的真菌进行采集,制作临时干片。 c. 使用显微镜观察干片下的真菌,辨认和记录真菌的形态特征。 5. 真菌浓度计算: a. 统计每个培养皿中真菌的数量。 b. 根据实验环境中的空气体积和采样时间,计算单位体积的真菌数量。 c. 将每个培养皿中真菌数量求和,并除以总体积,得到每单位体积的真菌浓度。 实验结果: 根据实际进行的空气真菌检测实验,通过观察和显微镜下的鉴定,鉴定出了以下几个常见的真菌,包括白色念珠菌、黄曲霉、青霉、链霉菌等。并根据每个培养皿中的真菌数量计算出了每单位体积的真菌浓度。 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发现空气中存在的真菌种类较多,并且真菌的浓度也偏高。其中,白色念珠菌是室内空气中常见的真菌之一,其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威胁,容易引起过敏性疾病。而黄曲霉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霉菌,其在高湿度环境中容易生长,会释放出一种有毒的次生代谢产物,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危害。青霉和链霉菌也较为常见,与食品中的霉变有关,也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的威胁。

真菌检测步骤

真菌检查步骤 1.采集标本浅部真菌的标本有毛发、皮屑、甲屑、痂等,标本在分离前常先用75%的乙醇消毒。深部真菌的标本可根据情况取痰、尿液、粪便、脓液、口腔或阴道分泌物、血液、脑脊液、各种穿刺液和活检组织,采集标本时应注意无菌操作。 2.检查方法真菌检查的方法主要有: (1)直接涂片:为最简单而重要的诊断方法。取标本置玻片上,加一滴10%KOH溶液,盖上盖玻片,在酒精灯火焰上稍加热,待标本溶解,轻轻加压盖玻片使标本透明即可镜检。可用于检查有无菌丝或孢子,但不能确定菌种。 (2)墨汁涂片:用于检查隐球菌及其他有荚膜的孢子。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方法是取一小滴墨汁与标本(如脑脊液)混合,盖上盖玻片后直接镜检。 (3)涂片或组织切片染色:涂片染色可更好地显示真菌形态和结构。革兰染色适用于白念珠菌、孢子丝菌等;瑞氏染色适用于组织胞浆菌;组织切片通常用PAS染色,多数真菌可被染成红色。 (4)培养检查:可提高真菌检出率,并能确定菌种。标本接种于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培养基上,置室温或37℃培养1~3周,必要时可行玻片小培养协助鉴定。菌种鉴定常根据菌落的形态及显微镜下形态判断,对某些真菌,有时尚需配合其他鉴别培养基、生化反应、分子生物学方法确定。 四、真菌学检验的基本技术 (一)直接镜检 是最简单也是最有用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常用的方法有:①氢氧化钾/复方氢氧化钾法:标本置于载玻片上,加一滴浮载液,盖上盖玻片,放置片刻或微加热,即在火焰上快速通过2~3次,不应使其沸腾,以免结晶,然后轻压盖玻片,驱逐气泡并将标本压薄,用棉拭或吸水纸吸去周围溢液,置于显微镜下检查。检查时应遮去强光,先在低倍镜下检查有无菌丝和孢子,然后用高倍镜观察孢子和菌丝的形态、特征、位置、大小和排列等。浮载液:A.10%~20%的KOH。配方:氢氧化钾10~20g,蒸馏水加至100ml,待氢氧化钾完全溶解后揺匀存放在塑料瓶内,适用于皮屑、甲屑、毛发、痂皮、痰、粪便、组织、耵聍等的检查。B.复方氢氧化钾溶液配方:氢氧化钾(AR)10g,二甲基亚砜(AR)40ml,甘油50ml, 蒸馏水加至100ml,配制方法:将氢氧化钾先加入30ml蒸馏水中溶解后,再依次加入DMSO、甘油揺匀后,用蒸馏水加到100ml,装入塑料瓶内。此配方的优点是:配方中加DMSO,能促进角质的溶解,有甘油涂片不易干,不易制成氢氧化钾结晶,氢氧化钾的浓度相对低,腐蚀性亦低,为进行大面积普查或大批量采集标本作镜检带来了方便。②胶纸粘贴法:用 1cm×1.5cm的透明双面胶带贴于取材部位数分钟后自取材部位揭下,撕去复带在上面的底板纸贴在载玻片上,使原贴在取材部位的一面暴露在上面,再进行革兰染色或过碘酸锡夫染色,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双向胶带粘贴在载玻片上时不可贴反,而且要充分展平,否则影响观察。③涂片染色检查法:在载玻片上滴1滴生理盐水,将所采集的标本均匀涂在载玻片上,自然干燥后,火焰固定或甲醇固定。再选择适当的染色方法,染色后,以高倍镜或油镜观察。常见镜检染色方法有:①革兰染色。所有真菌、放线菌均为革兰染色阳性,被染成蓝黑色。适用于酵母菌、孢子丝菌、组织孢浆菌及诺卡菌、放线菌的感染。②乳酸酚棉蓝染色:用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