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学第2章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

  • 格式:ppt
  • 大小:232.00 KB
  • 文档页数:6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城市与建制市
(1)城市:人口密度高、工商业发达、非农 人口比例高,未经法定程序设立行政建制 (2)建制市:城市设置了市建制。由一般意 义上的城市转化为有行政建制的城市的过程称 为“设市” (3)建成区:建制市中建筑连片、公共基础 设施到达的地方,可以包括绿地、水塘等

8

城市的一般定义,即城市是指一定规模

23
3.1950-2000年,城市化在全世界推广普及和加 快发展阶段 速度加快: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由28.4%增长到 50%;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由51.8%增长到80%;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比重由16.2%增长到40% 发展中国家速度快国发达国家 人口继续向大城市集中,同时形成大都市带
6
市与城市



(1)城市:city与country相对的概念,是指人口稠密、 工商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地理区域,无 法定分界线,具有边界模糊性,属于社会、经济、地 理概念。 (2)市:municipality,是与省、县等行政建制相对应 的政治法律概念,是依据国家规定的标准和条件,按 法定程序设置的地方行政建制,有明确的边界和确定 的管理范围. (3)城市:从管理的角度界定,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 形成的人口高度集中的地域,它以非农业活动为主体,是 第二、三产业的集中地和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13.7 30.1 31.4 35.0 38.3 41.1 44.5 45.7
[资料来源:饶会林《城市经济学》(上)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第59页,71页,有些计算是新加的。]
27
世界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城市化与大城市化趋势图
%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3 17 22 13.3 7.8 26 21.5 31 24.6 10.8 53.4 44 37 27.7 15.1 29.1 19.5 60.1 66.3 71.3 75.7 79.5
18
城镇化、城市化、都市化


Urbanization、Citification 、 Metropolitanization:
urban (城镇)是与rural(乡村)相对应的两种聚落类 型。城镇包括不同规模尺度的城市(city)和镇 (town)。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把“城市”和“镇” 统称为“城市”。有人认为,中国强调发展小城镇, 控制发展大城市,因此应该称为“城镇化”,周一星 同意此观点。 也有人认为,古代的城市才叫做真正的城市,现代城 市应该叫做“都市”,因此是“都市化”。但是,本 人认为从市政学重视建制和人口统计的角度,主张用 “城市化”。

14
城市产生的几种观点
1.防御说:“筑城以卫君” 2.集市说:市井,市在前,城在后 3.宗教中心说:部落的联系纽带 4.地利说:水陆交通中心或河川渡口或兵 家险要或资源广富之地

15

2.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发展经历了四个历 史阶段:
古代城市阶段; 中世纪城市阶段; 近代城市阶段; 现代城市阶段。
25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



1.受殖民主义影响大:城市的兴起是为了方便 殖民者进行投资 2.经济动力不足:政治独立是第一位的目标 3.六化脱节: 4.发展畸形: 城市引力强烈,但农村向城市转化障碍重重 原有城市对农村人口缺乏吸收能力,新城市又 兴建不起来 (政府的城市偏向与城市居民的乡村歧视)

11
城市形成的经济基础
(1)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与畜牧业分离。 定居和永久性聚落;专业生产提高生产率;出 现以交换为目的的积存。 (2)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与农业分离。 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财富占有不均衡,私有 财产形成 (3)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业与农业分离。 商人阶层产生;出现了不求可耕种只求交通便 利的用地选择;产生了以商品加工和交易为生 存方式的居民点,即以市为中心的人口聚集。
20
(高佩义,中外城市化比较研 究,2004年)

城市化:变传统落后乡村社会为现代先进的城市 社会的自然历史过程 (1)乡村不断转化为城市并最终为城市所完全 同化; (2)乡村本身内部的城市化; (3)城市自身的发展,即城市的城市化; (4)不同领域的城市化:人口,地域,景观,工业,生 活方式,等. (5)抽象的城市化,作为城市化整体运动过程的 城市化.

24
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特点

1.历史前提:政治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2.基本动力:追求最大收益 两大要素:人权与资本 两大规律:剩余价值规律与劳动力价值规律 3.六化同步:政治民主化,经济自由化,产业革 命化,市场国际化,社会现代化,人口城市化 4.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呈正相关关系 5.乡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五制度障碍
86.4
61
29.3 27.9
19 50 19 55 19 60 19 65 19 70 19 75 19 80 19 85 19 90 19 95 20 00 20 05 20 10 20 15 20 20 20 25
发达地区城市化曲线 不发达地区城市化曲线 发达地区100万人口以上城市人口比重 不发达地区100万人口以上城市人口比重
及密度的非农业人口聚集地方和一定层 级地域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中心。
9
2.城市的特点: (1)人口与物资的高聚集性; (2)管理职能的区域中心性; (3)基础设施的强公共性; (4)文化构成的异属性。

10
2.1.2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1.城市的形成:城市的形成有其内在的经 济基础和历史条件。 (1)城市形成的经济基础 (2)城市形成的历史条件
16
2.2城市化
2.2.1城市化的概念和衡量指标 2.2.2城市化的动力 2.2.3城市化的类型

17
2.2.1城市化的概念和衡量指标
1.城市化的概念 (1)城市化的内涵

狭义上:
城市化是整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总数中,居住 于城市区的居民数之比重增加的过程。


广义上:
城市化是一种社会经济变化的过程。 本教材对城市化问题的分析采用广义的解释。
28
2.城市化的衡量指标 (1)城市化水平指标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国家或地区)的比 重。 PU=U/P*100% U——城市人口 P——总人口

29

使用水平指标要注意区分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城 市化水平的提高。
如果城市人口在某期间只有绝对量的增加,而 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没有提高,甚至下降,这只 能够说明城市人口有了增长,而这种增长依靠 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就可维持,与人口向城市 的迁移和集中过程没有必然的联系,不反映区 域或国家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只有在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快于总人口或农村人 口增长速度的前提下,即存在乡村人口向城市 净迁移时,城市化水平才会提高。
第2章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城市的定义和特征, 了解城市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熟悉城市 化的概念、衡量指标、动力和类型,明 确中国城市化的历史分期、特点和方针。
2
2.1城市概说 2.2城市化 2.3中国的城市化

3
2.1城市概说
2.1.1城市的定义和特征 2.1.2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19





(1)社会学观点:城市话是一个城市性生活方式的发 展过程,人们不断被吸引到城市中并被纳入到城市的 生活组织中去,并且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生活方式 得到不断的强化。 (2)人口学观点:城市化是人口向城市集中的结果, 包括人口集中场所即城市地区数量的增加、每个城市 地区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3)经济学观点:城市化 是由于经济专业化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人们离开农 业经济向非农业活动转移并在城市积聚的过程。 (4)地理学观点:城市化是第二、第三产业这些非农 业部门的经济区位向城市集中的过程,以及劳动力和 消费区位向城市集中过程。包括农业区甚至未开发区 形成新的城镇,以及已有城市向外围扩展,也包括城 市内部已有的经济区位向更集约的空间配置和更高效 率的结构形态发展。
占总人 口
占 城 市人口
城市化 率%
占总人 口
占 城 市人口
1950 1960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2000 2025
832 945 1074 1092 1131 1170 1206 1272 1377
444 568 694 752 806 860 913 1011 1190

4
2.1.1城市的定义和特征
1.城市的定义: 不同学科对城市定义所做的解释。 (1)城市地理学。 (2)城市经济学。 (3)城市社会学。 (4)城市政治学。

5
城与市




(1)城:防御设施:野兽、敌人 (2)城的两种形态:城池——沟壕“城郭沟 池以为固”;城郭——城墙“筑城以卫君,造 郭以守(或居)民” (3)市:交换场所“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 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4)市的两种形态:市集:未形成固定的场 所,“市井”;集市:有固定的场所 (5)城与市——从分离到融合。
21
城市化的起点: (1)城市在地球上出现时开始,到乡村城市化完成、 城乡融合时止。(工业革命前“城市化”的历史,本 质是乡村居民点扩展、发展、完善的过程,即乡村化 的过程) (2)自工业革命以来开始。(出现了二、三产业和人 口向城市稳定的持续不断的和急剧集中的世界性过程) (3)城市人口占总人口10%时,城市化开始。 (4)中国城市化的起点:鸦片战争之后开始的;新中 国成立之后开始的(当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 10%)
53.4 60.1 66.3 68.9 71.3 73.5 75.7 79.5 86.4
126 225 248 278 306 334 370 403
13.3 21.5 22.7 24.6 26.2 27.7 29.1 29.3
22.2 34.7 33.0 34.5 35.6 36.6 36.6 33.9

12
城市形成的历史条件
(1)战争性质的变化:报复—掠夺
社会财富—”城“的产生 (2)对自然地理条件认识的变化:” 改造自然“—创造为生活、生产、 战争服务的公共基础设施 (3)部落制度向私有制的转变
13
城市产生的条件
1.定居生活的确立 2.劳动分工的出现 3.社会阶层的分化 4.社会财富的集中
26
表1
世界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城市化与大城市化﹡趋势(1950-2025)
世界发达地区 城市化趋势 大城市化趋势﹡ 大城市化率% 城市化趋势 世界不发达地区 大城市化趋势﹡ 大城市化率% 总 人口 城市 人口 >100万 人口 的城市 人口
年份
总 人口
城市 人口
城市化 率%
>100万 人口 的城市 人口

22
(2)世界城市化的进程与特点
1.1760-1851年,兴起,验证和示范阶段 90年的时间,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 超过50%的国家,基本实现城市化;世界城市人 口占总人口的6.5% 2.1851-1950年,城市化在欧洲和北美等发达国 家的推广普及和基本实现阶段 100年的时间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达到50%, 世界城市人口比重达到28.4%,英国城市人口比 重达到78.9%

30Baidu Nhomakorabea
人口与城市化水平的四种情况
A.城市人口数和城市化水平都下降 B.城市人口虽有增长,但速度低于总人 口的增长速度,城市化水平下降 C.城市人口增长速度高于总人口增长速 度,城市化水平上升 D.城市人口减少,但农村人口减少更快, 城市人口比重上升,但不是城市化水平 的提高。

31
(2)城市化速度指标 一是人口向城市迁移、集中的速度;二 是城市增长的速度。通常用第一种。 TA=1/n(PUt+n-PUt) TA——城市化速度 N——两时刻间的率数 PUt+n、Put——在t+n年和n年的城市人口
1693 2092 2645 2974 3301 3656 4036 4847 6818
287 460 687 838 1016 1231 1486 2122 4154
17 22 26 28 31 34 37 44 61
63 207 263 356 471 611 944 1899
3.0 7.8 9.0 10.8 12.9 15.1 19.5 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