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染病和免疫

传染病和免疫

传染病和免疫
传染病和免疫

传染病和免疫

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

一、课程标准对本届内容的要求:

生物课程标准第十个一级主题,十、健康的生活

2.传染病和免疫

注:概述属于了解的水平

二、本节教学建议

本节内容涉及到的概念多,名词多,又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力求上课时语言生动、风趣、活泼,尽量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和具体化,先从感性的材料入手,然后再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本节的特点之一是结合课文的讲述,安排了形象生动的卡通插图。这些插图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形象化,同时还能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人体的三道防线和免疫的功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好这些插图。

近年来,随着计划免疫的全面普及以及各种媒体对器官移植报道的增多,学生涉及到的免疫的事例也越来越丰富。因此,只要课堂教学中所采用的材料与生活中的有关免疫的事例相结合,特别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就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收集与免疫有关的事例,并将这些事例经过整理之后以适当的方式引入课堂教学之中,这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导入本节内容的教学。以下一些问题,可供教师在教学中参考使用。“你知道器官移植吗?”“当一个人肾功能衰竭而急需肾移植时,医生是否可将任何一个健康人捐献的肾脏移植给病人呢?”“如果不能这样做,原因是什么呢?”“人体这种能识别自己和非己的功能是好还是坏呢?”等等。每个问题都让学生回答。上面的一系列问题除了最后一个不好回答,会引起学生争议外,其他的问题学生都能解答,而且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就为顺利地进入到本节内容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关于人体的三道防线,教材提供的资料分析中列举了三个事例,分别从皮肤对细菌的杀灭作用、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和接种水痘疫苗进行了说明。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这三个事例时,应注意补充生活中更多的事例,并与形象生动的卡通插图相结合,边讨论边总结,并在必要时展示吞噬细胞、淋巴结、脾脏、肝脏、胸腺、白细胞的挂图或幻灯片,以帮助学生的理解。

抗原、抗体与吞噬细胞之间的关系,以及特异性免疫是教学中的难点。教师可以将抗原、抗体与吞噬细胞之间的关系做成动画,或用简单的示意图进行演示(如抗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抗原被吞噬细胞吞噬),以帮助学生理解,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天花病毒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能产生抵抗水痘病毒的抗体吗?水痘病毒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能产生抵抗天花病毒的抗体吗?这样,学生就能很好地理解一定的抗原作用于淋巴细胞只能产生特定的抗体,并且因为这些抗体是人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此学生就能很自然地形成特异性免疫的概念。

关于计划免疫的学习,不要求学生知道多少疫苗的名称,主要是理解计划免疫的意义,重点放在对学生的情感的培养上。教师可要求学生上课时将自己的预防接种证带来,看看自己儿童时期接过哪些疫苗,并从这些接种过的疫苗中能体会出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国家对儿童的健康成长的关心。

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人体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的知识。

2.初步理解抗原和抗体的概念及抗原、抗体与吞噬细胞之间的关系。

3.理解免疫的概念,区别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

4.用免疫的知识解释一些人体的现象。

5.理解免疫三个方面的重要功能。

6.知道计划免疫及其重要意义。

7.了解常见疫苗所针对的传染病。

8.通过学习免疫对人体的利和弊,学会一分为二地辩证地看待问题。

9.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方法与过程:

1.借助于课件、挂图等媒体,让学生直观的看到现象后进行分析、总结,使学生在探究与讨论中领悟知识。

2.通过对学生进行启发和提问,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自己儿童时期接种疫苗的情况体会出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及国家对儿童健康成长的关心。

2.通过了解人类与传染病作斗争的历史,培养学生对医疗事业的关心、体会医疗工作者的艰辛和对人类的巨大贡献。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人体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

2.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及其区别。

3.免疫的含义及功能。

4.计划免疫的重要意义

难点:

1.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2.抗原、抗体与吞噬细胞间的关系。

3.免疫的三方面功能。

4.过敏反应的病因。

教师准备:人体三道防线的多媒体动画软件;免疫功能的动画。

学生准备:复习传染病的知识;自己的免疫接种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人体的三道防线,三种免疫器官,淋巴细胞、抗原、抗体三者联系分别是什么?(四)板书设计

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

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

非特异性免疫

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二道防线:融菌酶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特异性免疫

第二课时

通过对免疫知识的学习,你产生了哪些新的设想?请把你的想法和大家交流。

板书设计

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

三、免疫的功能

1.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

2.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

3.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

四、计划免疫

参考资料:

实用的教具制作

用红吹塑纸剪两个直径为10厘米的圆片,两圆片边缘对齐用透明胶粘住,示淋巴细胞;用白吹塑纸剪直径为8. 0厘米,从中心刻掉边长为5厘米的正六边形的圆纸片示抗体A,刻掉的正六边形示抗原A;用绿吹塑纸剪边长为6厘米,从中央刻掉边长为4厘米的三角形的正方形纸片,示抗体B,三角形示抗原B。演示前把抗体A抗体B暗藏在淋巴细胞的夹层里。演示如下:假如这是人体的淋巴细胞(随之粘在黑板上),当这样的致病菌(出示正六边形纸片)已突破人体的前两道防线,那么等待他的是杀伤力更大、战斗力更强的第三道防线。此时的致病菌刺激淋巴细胞产生出能摘住它的一种特殊蛋白质,把抗体A从“淋巴细胞”的夹层里抽出来,并演示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形成(此时,还不宜交待给学生抗原、抗体的概念,因为学生接受的感性材料还不丰富),强调这种蛋白质把这种病菌擒住后,一是直接把它消灭;二是把它缉拿归案,送给第二道防线的吞噬细胞联合起来把它消灭(这样也渗透了人体是一个统一整体的生物学及中医学观点)。同理演示:杭体B与抗原B(病毒)形成复合物的过程。但要强调刚才产生的抗体A不能逮住抗原B,抗体B也擒不住抗原A。然后师生共同总结出抗体抗原的概念,不同的病菌、不同的病毒其对应的抗体也不同,第三道防线的特点是有针对性的特异性免疫。

怎样增强免疫力

生命、健康的支持网络

——免疫系统

免疫学已成为生物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正在迅速地发展着;免疫的概念也已远远超出了预防疾病的范畴。免疫系统虽然有免疫器官、免疫细胞以及免疫分子(免疫球蛋白、补体和细胞因子等),但是它遍布人体每一角落,与神经、内分泌系统有着密不可分的协同作用,调节着人体的健康状况和生命周期。研究表明,免疫活性细胞分泌的某些因子,与中枢神经系统的某些递质、神经肽有相同的生物活性和作用途径,表明了神经在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间有正负反馈的双向调控作用,由此构成“神经——内分泌——免疫环路”。这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网络,有信息、有传递,相互关联、相互作用,控制着人体的内环境。人体的内环境是与人体外环境直接相通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环路与人们生活各方面的联系是可以想象的,比如:情绪、心理、营养、心情、风景、音乐、体魄(锻炼)、微量元素、空气、阳光等因素,都会对人体内环境产生影响。但是人们对内环境的感觉是模糊的,内环境的低落没有疼痛感,可能会发烧、感觉迟钝、乏力、消化不良、精神不能集中等,有一种说不清的不适。免疫的不平衡会影响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同样,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的紊乱也会造成免疫力下降,衰老细胞不能及时清除,致病微生物乘虚而入,身体健康会受影响。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联系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以血液作为交通传递,最后作用到靶细胞上。

从免疫细胞受体研究进展来看,已经表明,神经系统发生变化,会引起内分泌系统的变化,而内分泌系统产生的各类激素作用于免疫系统,必然引起免疫系统功能的变化,与此同时免疫反应也相对地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比如:“笑一笑,十年少,一夜愁,白了头”,这些古代俗话早就说明大脑皮质的功能活动与衰老密切相关。焦虑、忧郁等常促使肿瘤的发生率提高和加重疾病,其主要影响是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使T细胞活性降低,从而对病毒、真菌感染的抵抗力和对肿瘤细胞的监视能力降低。这是中枢神经功能障碍对免疫的影响。而免疫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也能通过实验得到证实。比如:动物接受鸡红细胞注射后

数小时至24小时,产生免疫反应的同时,可发现实验动物下丘脑的自发电位增多,下丘脑功能激活,这与免疫活动中释放的淋巴因子或激素作用于下丘脑有关,而免疫过程中释放的内啡肽与中枢系统所分泌的是相同的,生物活性和分子量无差别。

由上可知,环境、心理因素通过免疫系统与躯体健康和疾病的内在联系:不良刺激会造成暂时性的皮质醇水平升高,而后者对细胞免疫有损伤作用;精神紧张过度,交感神经释放的不良激素如口茶酚胺、组胺等,会影响免疫系统。所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多进行观赏树木、花卉、优美风景,听音乐,按摩,理疗及体育锻炼等活动,除可赏心悦目、陶冶性情、缓解紧张情绪、增强机体活动外,在一定程度上还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来调节免疫系统功能,从而提高身体的免疫力,以增进健康。

管理心绪对免疫大有好处

情绪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具有独特的主观体验形式,如喜、怒、衰、乐、悲、恐、惊等;同时也表现在外部,如面部表情、体态表情、言语表情,它们是受大脑皮质、丘脑、边缘系统控制的。可以调节认识过程和协调各种社会关系,从而管理着情绪。

情绪是体验,又是反应、冲动和行为,它是有机体的一个复合状态,是以特殊方式来表现的一种心理活动,包括情绪体验、情绪表现、情绪生理三个方面。

(1)情绪体验:是人在某种情绪状态下的主观感受的表达,应从四个角度来描述情绪体验。

①情绪的强度。②紧张的水平,即情绪对人的行为的影响。③快感度,表现出愉快或不愉快的程度。④复杂度,是对情绪清晰度相对而言的。

(2)情绪表现:是情绪产生时,在人躯体表面产生一系列复杂而明显的变化,即表情变化,主要有面部表情、体态表情和言语表情。

①面部表情:以眼睛、眉毛、嘴巴的变化为主,不同的情绪表现出各种不同的面部表情。

②体态表情:又称动作表现,以手脚动作的变化为主。

③言语表情:情绪正常通过言语表现出来。

(3)情绪生理:情绪的产生常伴内脏器官的明显变化,尤在呼吸、循环、消化、内分泌系统和免疫功能的变化上。紧张使呼吸加快而短促,松弛则呼吸深长;愤怒时血管收缩,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激动会使心跳脉搏加快,面色变红等;积极的情绪使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活力增加;消极的情绪则损害机体免疫功能。

根据民间经验,不常感冒或患病的人若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也可使机体抵抗力下降。那么情绪又是如何影响机体免疫功能的呢?

首先,情绪影响人体中的天然杀伤细胞和T细胞的数量及淋巴细胞的反应性。研究表明:离异的妇女的天然杀伤细胞和T细胞数量比结婚妇女少得多,淋巴细胞的全部反应性也低于保持婚姻的女性,其机理与DNA损伤的修复能力有关,其免疫传递物是包括某些多肽如胸腺素,它可使血浆中可地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β-内啡肽水平明显升高。

其次,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的相互影响。神经纤维释放的神经递质和神经多肽,与免疫细胞上相应受体结合,通过改变细胞内受体蛋白的含量,影响免疫细胞的代谢活性和早期激活过程。

再者,不良激素(甾体化合物)能够调节某些行为表现,并能影响淋巴因子的产生和杀死淋巴细胞。不良激素是行为与免疫器官之间进行系统信息的媒介分子,情绪长期紧张或低落,不良激素增多,大量杀死淋巴细胞,机体免疫功能降低,从而使机体遭受感染和发生肿瘤的机会大大增加。

乐观而积极的情绪能保持良好的免疫系统,容易产生较好的防病和治疗效果,而悲观消极的情绪会导致免疫功能的损害,降低对外界的异物的敏感性,容易患病,或使原有的疾病加重。

要警惕应激对机体免疫的影响

心理应激总是一定刺激引起的,这种刺激就称为应激源(Stresser)。它在自然界和社会环境中大量存在,包括社会的、生物的、化学的、精神的。比如:高强度、紧张地工作一段时间;生活中家属死亡、离婚、结婚、升迁、下岗;国外的文化、地理环境的生存适

应;无所依靠的心理情绪;过量的烟酒等。应激源作用于人体产生心理应激的程度又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遗传素质、人格特征、文化教育、道德观念、年龄等。

应激对机体产生一系列的生理、神经内分泌、神经生化、免疫功能等方面的变化。应激对神经内分泌方面的影响主要是影响下丘脑——垂体——靶腺调节系统,即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及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如惊恐使垂体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释放增多,使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导致肾上腺皮质醇分泌增加,心率增加,血压上升,脱发等。又如幼儿情感剥夺时,生长激素分泌减少,影响身体发育。

应激状态下,中枢神经递质即会产生变化而不平衡,与心理因素作用关系最大的是儿茶酚胺。应激没有改变β淋巴细胞的数量,但是降低了T淋巴细胞识别异物的能力,紧张生活可导致唾液中tgA水平下降,β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下降。良好的社会和家庭环境支持对个体可缓冲应激强度,增强免疫功能。当然,应激对于机体免疫力的影响与应激的强度和时间直接相关。短暂的应激往往起代偿作用,使机体免疫功能代偿性增高,而持续已久的应激或过强的应激,则可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发生疾病。

免疫力下降和不良习惯的症状

营养与免疫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合理营养是保证正常免疫功能的关键。如果饮食不规则,零食吃得很多,三餐却不正常,毫不考虑营养问题;很少吃水果、蔬菜;工作繁忙时,以快餐面等简单的食品充饥,或大量摄入高胆固醇食物,经常食用腌腊食品等,都会造成营养不平衡,破坏正常的免疫功能。过量饮酒是造成免疫力下降的原因之一;而咖啡或含咖啡因的饮料亦有损正常的免疫功能;吸烟是一种对免疫力损害很大的不良生活习惯,据研究,抽一支烟可破坏体内25毫克的维生素C(相当于一个橘子),因此每天抽烟可能使免疫组织不健全,抑制抗体的产生及活力,妨碍吞噬细胞的活性化。另外,工作压力过重,睡眠不足,缺乏运动,也可能引起免疫力下降。

抵抗力低,容易感冒或患其他疾病,一旦患病,症状严重,病程迁延等是免疫力下降的明显实症。再者,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感受来了解免疫力。例如,经常发生不明原因的:容易疲劳;目眩、耳鸣、头昏脑胀;毛发脱落;皮肤粗糙;失眠或是睡醒后仍然精神萎靡;头昏次数增多,而且身体常有压迫感,即使与好友相聚,心情也不轻松;与友人谈心的次数减少,做事都很消极、悲观;食欲不佳;记忆力衰退;容易受伤且愈合很慢;关节酸痛;性功能减退;怕冷;血压异常;身体发胖、手脚浮肿等。这些表现不同程度地说明机体的免疫力减弱了。

增强免疫力的饮食法

免疫力饮食法是医学专家根据营养与免疫的关系,在营养学、生理学、生化学、免疫学和生物学的基础上创立的。该法的基本原则是:根据每位营养素缺乏者的情况分别列出饮食疗法,找出哪种营养素不足,哪种食物会引起机体变态反应,然后删除不利于身体的食物,而把不足的补上去,其目的在于免疫功能提高到最佳状况,增加人体的抵抗力,让自然治愈力发挥最大的极限,保持身体的健康。免疫力饮食法最初公开时,曾在美国医学界造成一时的轰动。

免疫力饮食法并非一把万能钥匙,不是对每位患者都适用。在实验该法的过程中,对某些患者也存在一定的危险性。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有下列情形者,未经医生指示不得擅自实行免疫力饮食法:①现在正因患病接受治疗者;②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③孕妇;④慢性神经痛患者;⑤肾病患者、肝病患者;⑥胃溃疡、白内障患者;⑦震颤麻痹患者。

对于一般人来说,根据膳食核心,针对体内缺乏的营养素,编制合理的食谱,调整机体的免疫力。而对于偏食或食物过敏者,长期造成某些营养素缺乏,免疫力饮食法将有步骤地进行脱敏、补充营养素,提高免疫力。

空气浴与免疫

氧为机体进行一切生理活动,包括免疫反应所必需的重要物质。从构成非特异性免疫系统的各种组织屏障的功能健全到特异性免疫系统各成分发生、发展、完善并进而发挥正常的免疫作用,每一环节、每时刻都需要足够的氧作为物质基础。研究证明,体内单核一吞噬细胞系统在吞噬、消毁入侵的病原体及异物过程中都需要有充分的氧的存在,以激活细胞内的氧化酶和兴奋磷酸乙糖代谢途径,进而产生杀灭病原体和体内突变细胞、消毁细

菌毒素及其他异物等的过氧化氢、超氧化基、单线态氧及羟基等生物活性物质。大量实验证明,缺氧机体对病原微生物(除厌氧菌外)侵入的防御能力下降,病情重而进展快,病死率高。例如人或动物初次移居空气稀薄、含氧量低的高原地区,机体对多种细菌、病毒的易感性增高,尤易患呼吸道感染。低氧环境中饲养的动物对肺炎球菌及链球菌的抵抗力降低,对肺肉的葡萄球菌感染清除率也下降。这些均说明缺氧可削弱机体的免疫功能。空气浴能够增强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提高血氧含量,故能有效地保持和促进机体免疫功能。

除了氧以外,空气浴中空气负离子生物活性十分广泛,可作用于机体多个系统,对免疫系统的影响也很明显;空气浴本身的温度,即寒冷刺激,也可提高免疫力;海滨空气中无机盐元素、森林地带空气中的芳香物质,经呼吸道黏膜和皮肤进入体内后可与激素、酶及维生素等结合,进一步发挥触媒作用而激活免疫系统的活力。

6.不要忽视心理给免疫系统带来的影响

随着心理学和免疫学的发展,尤其是免疫系统与神经系统相互作用的研究表明:免疫系统与机体的其他系统一样,也受到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和调节,而且免疫系统的活动反过来也影响着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即免疫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抑制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一门研究心理、神经和免疫相互关系的学科——心理免疫学,形成了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学说,并得到较快的发展,用于临床和心理治疗。

心理神经免疫学或称行为免疫学(Behavoriol-lmmunology)是研究心理活动、生活事件、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一门交叉性学科,研究心理因素对免疫反应的影响。

生活事件是指那些迫使人们改变既成行为、造成心理活动变化的环境条件变化,如居丧、结婚、得子、解职等,它是造成心理刺激的重要因素。生活事件变化单位(Life change units,LCU)是生活事件的衡量指标。首先由美国精神病学家Holms制定出,它按照生活事件对机体的心理承受力的影响的轻重程度划分等级,作出评分,如Homls评定丧偶为100分,离婚为73分,分值越高,表示心理损害越重。生活事件不管强度大小,对人们的机体都会产生影响,特别是那些不良影响给人们带来痛不欲生的感觉,对人的生命、健康危害是极大的。要面对人生,正视不良生活事件,调节心理,管理情绪,潇洒在生活风雨中。

调节心理,有益免疫

心理疗法在当今繁忙又多头绪的生活中显得很重要。关键在于人们对它的认识程度,心理训练后细胞免疫功能明显提高,有益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应是先导。生活中的心理失衡主要来源于需求和满足需求手段上的矛盾。化解矛盾,调节心理可参考以下几个方法:

(1)自我分析法:通过自我认识自觉地调整自己的需要、动机、目的、情绪,以便与困难挫折进行有效的抗争。如学生高考落榜后,要认识自己,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振奋精神,不要让挫折留下阴影。

(2)自我冷化法:当愤怒、绝望等情绪像火山爆发时,需要进行自我冷化,即对情感实行“冷处理”,减温、降压,用理智驾驭情感。自我冷化是使即将强烈爆发出来的负性情绪,处于消退性抑制状态,此时可从多种角度想问题;一时找不到好方法,暂时不考虑,等待事情的发展和变化,常采用呼吸训练、肌肉放松等使自己入静,控制感情。

(3)自我暗示与激励法:自我暗示是用心理卫生、心理预防及心理治疗学对自己施加影响,用以调节自己的需要、动机、目的,增强信心,稳定情绪,加强意志行动及工作能力。利用健康、积极的思想和话语,对自己进行意志上的良好影响,使消极情绪不被固定,增强心理防护能力,通常用的座右铭,就是一种自我暗示。

(4)自我宣泄和转移法:要让纯真的情绪以适当的方式发泄出来,如悲伤、愤怒时与朋友谈心发泄情绪,使自己得以安慰和启发。当然宣泄应该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地促进情绪反应的恶化。要充分利用兴奋与抑制的诱导规律,将一时产生的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或使原有的消极情绪体验,被某种强烈的兴奋所代替,让原有的情绪体验被抑制而消失。如:听歌、唱歌或跳舞,让悠扬的音乐占据空间,因为明天会更美好。

(5)自我训练法:自我训练法就是再次置身于曾经遭受失败的情境中去,锻炼自己克服情绪上的弱点。有两种形式:一是置身于具体情境中,二是置身于模拟情境中。

传染病和免疫教案

第八单元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 教学目标: 1.认识传染病,掌握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2.学会预防传染病,了解免疫计划; 3.识记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区别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4.了解免疫的过程,掌握免疫的功能; 5.认识艾滋病,预防艾滋病。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免疫的功能 难点: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艾滋病。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 课时设置: 一课时 教学内容: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关于传染病和免疫的知识,我们要正确认识传染病,学会预防传染病,了解我们人体的免疫对我们自身的影响。 一、什么是传染病 1.图片展示:近视眼与结膜炎 近视眼是眼球变化引起的视觉成像模糊,不会传染;结膜炎是由病毒引起的结膜组织炎症,会传染。 2定义:像病毒性结膜炎这样,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叫做传染病。 3疑问:真菌是病原体吗? 解答:医学上把真菌引起的称之为感染性疾病,部分真菌感染的疾病是会传染的,如脚气。2.图片展示:结核杆菌、艾滋病病毒、蛔虫 设问:分别属于哪种病原体,能引起什么传染性疾病? 参考:结核杆菌引起各种类型的结核病,如肺结核,肠结核等;艾滋病病毒引起艾滋病;蛔虫和蛔虫卵会引起蛔虫病。 二、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过渡:传染病的传播称之为传染病流行,那么传染病流行的环节是怎样的呢? 1.组合图片展示:流感的传播组合图片展示:甲肝的传播 设问: ①患流感的病人咳嗽或打喷嚏的时候要用手帕捂住口鼻。 (参考:流感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中含有很多的流感病毒,散入空气中,当周围的人吸入这种含有流感病毒的空气则可能被传染上流感,用手帕捂住口鼻可以防止把流感传染给别人。) ②甲肝患者的碗筷与家人的分开。 (参考:目的是将甲肝患者留在餐具上的甲肝病毒与健康人隔开,这样可以避免健康人感染上甲

中考生物真题大全人类的传染病和免疫

中考生物真题大全人类的 传染病和免疫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2010生物中考试题汇编三十六——人类的传染病和免疫 一、选择题 1.(2010十堰)75.下列疾病中,属于传染病的是 A .巨人症 B 。心脏病 C 。蛔虫病 D 。近视眼 答案:C 2.(2010十堰)98.患过天花的人对天花病毒有抵抗力,这是因为他(她)的体 内有抵抗天花病毒的 A .传染源 B 。病原件 C 。抗原 D.抗体 答案:D 3.(2010济南)15.下列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是 A.传染病人要及时隔离 B.病死的动物要深埋 C.按时做好预防接种 D.生吃瓜果要洗净 答案:C 4.(2010济南)21.我国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病规律,有计划地对儿童及青少年进行预防接种,比如通过接 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 是 A.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 .接种的卡介苗属于抗原 C .计划免疫有利于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提高人口素质 D.接种卡介苗能使人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 答案:A 5.(2010盐城)24.大灾之后要防大疫。玉树地震后,防化部队在灾区喷洒了 大量消毒液,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看应属于 A .控制传染源 B .切断传播途径 C .保护易感人群 D .预防接种 答案:B 6.(2010烟台)13.在甲型HIN1流感爆发期间,同学们都分期分批免费注射了 甲流疫苗,注射的药物和 预防措施分别是 A.抗体控制传染源 B .抗体保护易感者 C .抗原控制传染源 D .抗原保护易感者 答案:D 7.(2010保定)8.对于保护儿童的健康和生命,提高人口素质,造福子孙后 代,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蓣舫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是 A .自然免疫 B .特异性免疫 C.非特异性免疫 D .计 划免疫 答案:D 8.(2010莱芜)5.肺结核是一种传染性较强的疾病,其病原体是结核杆菌, 下图形象地反映了结核杆菌进入人体后,首先被吞噬细胞识别和吞噬的过程。 此过程

预防传染病教案)

预防传染病教案 一、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了解传染病及其特点、认识病原体。 (2)以某种传染病为例,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和收集处理资料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1)对学生进行无私奉献的教育。 (2)通过让学生认识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从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内容 1、教材内容的地位、作用与意义 本节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十三章第二节的内容,与这本书的其它章节没有太密切的联系,但是通过它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传染病对我们生活的影响,知道该如何预防传染病的流行,使学生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也为第三节人体免疫打下一定的基础。 2、教材的编排特点、重点和难点 本节主要讲述三个方面的内容传染病概述、传染病的流行与预防、认识几种传染病。教参要求用两个课时讲完,但考虑到初中生物

的课时不够,所以我选择一个课时完成。本节的重点是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和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但这个目标的达成必须扫除几个概念障碍――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而三个概念又和病原体这个概念紧密相关。由于时间所限,我用一些病原体的图片代替观察蛔虫卵的活动,使学生更好地认识什么是病原体。本节的难点是病原体的认识。 (三)教学对象 1、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 学生自身曾经经历过或知道身边的人曾经患过一些常见的传染病,如流感、腮腺炎、结膜炎等,了解这些疾病可传染,并对其传播途径有一些感性认识。另外,在经历了“非典”后,学生对传染病已经相当重视,也积累了一些相关知识,如病毒、传染源、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 2、学生学习方法和技巧 学生对直观的东西比较容易掌握,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比较感兴趣,通过感性认识来掌握理性方面的知识. 3、学生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 九十年代的学生都比较有个性,喜欢表达自己,不盲目相信老师,而对社会上出现的现象很关心.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让他们参与进来,把生活中出现的现象带入课堂,在课堂中解决,从中使学生学到知识,而不能仅仅是照本宣科地讲书本的知识. (四)教学策略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测试题(含答案)

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疾病中,不属于传染病的是() A.肺结核B.贫血C.麻疹D.结膜炎 2.预防传染病传播的宣传图画中,下列哪一项不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3.生物媒介传播属于() A.传染源 B.传播途径 C.易感人群 D.前三项都是 4.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是 A.皮肤和黏膜 B.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C.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D.胸腺、淋巴结和脾脏 5.在下列与艾滋病患者接触的方式中,能被感染艾滋病的是 A.握手B.拥抱C.输患者的血D.共同进餐6.由病原体引起的并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疾病叫做传染病。下列各组疾病中,属于传染病的是() A.肺结核与乙肝B.近视眼与色盲C.坏血病与肿瘤D.高血压与贫血7.下列疾病中属于遗传病的是 A.艾滋病 B.感冒病 C.白血病 D.色盲病 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传染病传播和流行基本环节的是() A.传染源 B.传播途径 C.病原体 D.易感人群 9.引起流感的病原体是() A.细菌 B.病毒 C.真菌 D.寄生虫 10.以下列方式与艾滋病患者接触,不会导致感染艾滋病毒的是 A.握手 B.共用注射器 C.不安全性行为 D.婴儿哺乳 11.下列不属于 ...传染病的是 A.糖尿病 B.狂犬病 C.肺结核 D.蛔虫病 12.下列有关蛔虫和蛔虫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蛔虫属于线形动物

B.蛔虫体表有角质层,适于寄生生活 C.蛔虫病是遗传病 D.饭前便后洗手可预防蛔虫病 13.疟疾由侵入人体的疟原虫引起,主要通过蚊子叮咬进行传播。疟疾传播速度快、范围广、致死率高。我国科学家屠呦呦研制的青蒿素能有效抑制患者体内疟原虫的发育,治疗疟疾效果显著,将疟疾致死率降低了一半。屠呦呦因此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面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疟原虫是传染病疟疾的传染源 B.隔离并用青蒿素治疗患者属于控制传染源 C.消灭传播疟疾的蚊子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D.疟疾属于寄生虫性传染病新课标第一网 14.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保持皮肤的完整和卫生,因为皮肤是保卫人体的()A.第一道防线B.第二道防线C.第三道防线D.特异性免疫15.下列选项中,属于人体第二道防线的是() A.皮肤和粘膜B.体液中的吞噬细胞 C.淋巴结D.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16.幽门螺旋杆菌能损伤胃赫膜造成胃炎和胃溃疡,可通过饮食等途径传播给健康人,对此正确的认识是() A.幽门螺旋杆菌与酵母菌都属于细菌 B.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胃炎不是传染病 C.聚餐使用“公筷”可以防止传染幽门螺旋杆菌 D.抗生素对抑制幽门螺旋杆菌没有效果 17.“水痘”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我校有部分班级的少量学生一旦患了“水痘”,学校要求立即开窗通风,并用消毒液消毒,从免疫学的角度考虑,其作用是()A.控制传染源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D.消灭传染源 18.我国已经研制出的H7N9禽流感疫苗,从免疫的角度分析,疫苗和这种免疫方式属于() A.抗原,特异性免疫 B.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C.抗体,特异性免疫 D.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19.下列关于日本血吸虫感染人的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A.成虫在人体内交配、产卵 B.幼虫在纹沼螺体内繁殖,并进一步发育 C.虫卵在水中孵化成幼虫 D.幼虫从体内逸出,钻入人体发育成成虫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传染病和免疫》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传染病和免疫》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传染病和免疫》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举例说出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地方措施。 ②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③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2、能力目标: ①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并说出其病原体、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②理解抗原和抗体的概念及二者的关系。 ②了解自己接种疫苗情况,体会父母对子女健康成长的关心。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①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②说明人体的三道防线,理解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③区分抗原与抗体,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2.难点:①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②区分抗原与抗体,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教学过程 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 (一) 引入 (二) 新知探究

1、学生阅读教材P68,观察图VIII-1思考问题: ①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区别?传染病的特点。 ②举例说明什么是病原体? ③分析图VIII-1中的病原体引起的疾病 在了解传染病特点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想:传染病在满足什么条件(即环节)下就可流行起来呢?https://www.doczj.com/doc/743567241.html, 2 学生阅读课本P69资料分析和P70文字,完成以下问题: ①小组讨论完成P70的讨论题。 ②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是什么? ③举例说明什么是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④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分别是什么?如何预防?怎样与艾滋病患者相处? 学生交流展示,老师点拨: ①、区分病原体与传染源 ②、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缺一不可。 既然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缺一不可,那么我们如何预防传染病达到健康的目的呢? 3、学生阅读P71第二自然段,了解三种预防措施是什么?在此基础上观察图VIIII-3,说出这些措施分别属于哪一方面?学生小组讨论后展示。 师强调点拨:控制切断保护三个动词,通过6幅图片理解。指出要根据针对对象来确定是哪一措施。 (三)教师小结: (三)当堂达标: 学案P100达标测试题1、3、5、6、7、9 (四)作业布置:

传染病和免疫复习

传染病和免疫复习

第五单元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复习学案 学习任务(一)传染病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42-45,完成下列知识点后,小组内核对并提出疑问,准备回答问题) 1、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和等生物,称为病原体。 2、传染病 (1) 定义:由引起的,能在人与之间或人与之间传播的疾病。 (2) 特点:性和性。 (3) 流行的三个环节:、 和。 (4) 预防措施:、 和三条。 (5) 人类常见的几种传染病:

走近生活: 1、近一段时间,我市部分小学发生严重的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性腮腺炎疫情,为有效防止腮腺炎的暴发和流行,学校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2、禽流感期间,将在发现禽流感区域的家禽要全部杀死焚烧深埋,目的是什么? 反馈检测(一) 1、下列疾病不属于传染病的是() A、沙眼 B、流感 C、佝偻病 D、细菌性痢疾 2、下列不属于病原体的是() A、痢疾杆菌 B、艾滋病病毒 C、蛔虫卵 D、苍蝇和蚊子

3、要及时终止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切断传染病流行的() A、任何一个环节 B、传播途径 C、任何两个环节 D、全部三个环节 4、将下列①至⑨项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用代号填写在下表中的有关项目内。 ①隔离传染病患者②易感者不接触传染源③加强体育锻炼④给病人打针吃药⑤进行预防接种⑥消毒病人用过的器具和住过的房间⑦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⑧及时处理患传染病的动物⑨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5、某家庭中,哥哥患了病毒性肝炎,并且传给了弟弟,请分析: (1)导致哥哥、弟弟患病的病原体是________,传染源是________,弟弟很快患上此病,说明他是_________ 。患病后是_________。

预防传染病教学设计

《预防传染病》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预防传染病》一节是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学习传染病的基础知识,预防疾病,增进健康,是健康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形成良好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基础,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础。生物学科与信息技术学科的新课程整合已开展多年,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已学习完幻灯片的制作Word文档的编辑。七年级学生对生物学和信息技术两个学科的兴趣都很浓、热情较高,且思维活跃、独立思考、分析能力强,并敢于表达自己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良好的协作学习习惯和计算机操作能力。本节课内容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且近几年中各种新旧传染病此起彼伏,艾滋病、非典、肝炎等的猖獗引起了人们的极度关注。学生对传染病的相关知识知道的很少,故有强烈的求知欲。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传染病和病原体的概念及特点; 2、列举常见传染病,说出蛔虫病、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预防措施。 能力目标: 1、学会用显微镜观察蛔虫卵的方法,训练实验操作能力,形成用实验进行探究的意识。 2、利用各种方式展开调查,培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整合信息和展示自我的能力,学会判断、筛 选、分析、归纳传染病及预防的信息。 3、巩固PPT文件的制作和Word文档的编辑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逐步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养成关爱生命,关心他人的情感; 2、在小组协作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学会分工、合作,培养集体协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和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用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通过生动形象的录像和动画来突破重难点。 四、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法网络教学法探究教学法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学习“传染病概述”和“传染病的流行和预防”两个环节; 第2课时:认识几种传染病。

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复习教学设计及反思

传染病和免疫教学设计 池上镇中心学校刘延香 一、课标分析 从课标中可读出以下主要内容: 1、知识目标: ①举例说出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地方措施。 ②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③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2、能力目标: ①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并说出其病原体、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②理解抗原和抗体的概念及二者的关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建立正确的传染病预防观。 ②了解自己接种疫苗情况,体会父母对子女健康成长的关心。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学习传染病和免疫的基础知识,预防疾病增进健康,是健康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形成良好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基础,是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础。所以本章教材的学习是对后面学习“了解自己增进健康”做了一很好的只是铺垫,让学生真正做到健康的生活。

三、本章教材内容分析 1.本章教材包括两部分内容:传染病及其预防免疫与计划免疫 2.重点:①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②说明人体的三道防线,理解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③区分抗原与抗体,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3.难点:①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②区分抗原与抗体,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四、学情分析: 传染病的知识在生活中运用的较多,但初中生了解的较少,价值这一部分知识比较抽象,而且学生理解能力有限,习惯死记硬背。不会灵活的运用到具体事例中。所以针对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规律,利用学生身边熟知的传染病进行分析,使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和知识水平的基础上提升新的认知水平。 五、教材设计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⑴从生活引入 ⑵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用丰富的图片代替文字说明有助于形成概念。 ⑶小组合作 ⑷学生展示 ⑸精讲点拨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

《传染病及其预防》 一、教材内容分析 《传染病及其预防》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因 为传染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而且几乎每个人都得过传染病,因此,在 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用身边的事例来引导学生分析, 理解传染病、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以及预防的措施。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列举常见的传染病类型 3、说出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资料分析,探究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2、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建立正确的传染病的预防观点。 2、通过对传染病的讨论,初步形成关注热点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积极 健康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和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二)教学难点: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初二年级的学生,男女比例适中。多数学生对生物课感兴趣,乐于表达,但思维能力并不是很强。从知识水平来看,随着禽流感,甲流等传染病的流行,学生对传染病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兴趣,特别是一些小时候得过传染病的同学,举出些传染病的案例,可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一)、运用多媒体(传染病案例) (二)、了解一些常见的传染病的病例理解什么是传染病,以及特点。 (三)、学习传染病预防的知识,和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

六、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成果评价量表

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八单元 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综合训练 (新版)新人教版

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 1.(2015·梅州)下列各疾病中,都属于传染病的是( A) A.病毒性结膜炎、蛔虫病、乙型肝炎 B.肺结核、流行性感冒、糖尿病 C.癌症、手足口病、艾滋病 D.小儿麻痹症、高血压、破伤风 2.禽流感由H7N9禽流感病毒引起,下列有关病毒的描述正确的是( C) A.该病毒属于噬菌体 B.病毒有成形的细胞核 C.病毒只能生活在活细胞中 D.病毒能够用低倍显微镜观察 3.属于病毒性传染病的是( B) A.细菌性痢疾B.流行性乙型脑炎 C.肺结核D.血吸虫病 4.传染病与其他疾病不同的特点是( C) A.潜伏期长,不易诊断 B.起病急,痊愈快 C.具有传染性、流行性 D.潜伏期短,对身体损伤大 5.大灾之后要防大疫。芦山地震后,卫生防疫人员在灾区喷洒了大量消毒液,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看应属于( B)

A.控制传染源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D.预防接种 6.某医院接收一位“SARS”病人后,及时隔离并立即治疗,这一过程属于( A) A.控制传染源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D.以上三者都是 7.下列既是传染病的传染源,又是传播途径的是( C) A.患病毒性肝炎的病人 B.结膜炎病人用过的毛巾 C.患狂犬病的狗 D.艾滋病人用过的杯子 8.(2015·东营)图中的四幅漫画寓意人体免疫的防线,其中属于第二道防线的是( C)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对右图中所包含的信息及相关知识的说法错误的是( B) A.图中的病毒起抗原作用 B.该免疫细胞产生的抗体可以把入侵的病毒全部消灭 C.该免疫细胞会产生抵抗病毒的抗体 D.该免疫类型是特异性免疫

第八单元-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教案-新人教版

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 一、传染病及其预防 1、传染病是由某种特殊的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所引起的,能在人和人之间或人和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2、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3、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1)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叫传染源。 (2)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历的途径叫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吸血昆虫)传播、接触传播等。 (3)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 4、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如隔离、建立专门的传染病医院。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2)切断传播途径:如传染病流行期,在教室喷洒消毒液。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3)保护易感人群:如接种疫苗或锻炼身体提高自身免疫力。 二、免疫与计划免疫 1、人体的三道防线及其功能: (1)第一道:皮肤和黏膜,它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和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呼吸道(气管和支气管)的黏膜上还有纤毛,随着纤毛的摆动,病菌等异物能被清扫出去。 (2)第二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杀菌物质中的溶菌酶,能破坏许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融解。分布在血液,淋巴结,脾脏,肝脏等组织器官中分布有吞噬细胞,可以将侵入人体的病原体吞噬消化。 (3)第三道: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和脾脏)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 2、第一、二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叫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 3、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特点是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叫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 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

最新预防传染病教案

预防传染病教案 教学目标:1.流感的预防 2.食原性疾病预防 3.秋冬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4.手足口病的预防 教学重点:手足口病的预防,流感的预防。 教学难点:食原性疾病预防,秋冬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寒冷的冬季,由于天气和饮食的原因很容易发生一些冬季流行的疾病,比如流感、急性胃肠炎、水痘等,因此,安全过冬做好保健尤为重要。气候的变化是对肌体免疫力的一次考验,若平时不注意锻炼,再加上封闭的室内空气不经常与外面流通,那么疾病很可能会频频光顾。 二、流感的预防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急性流感患者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病初2—3日传染性最强,病后7日后仍有传染性,通过空气飞沫传播。预防: 1、避免受凉:当人体受凉时,呼吸道血管收缩,血液供应减少,局部抵抗力下降,病毒容易侵入。出门在外要尽量站在空气通畅的地方,同时尽量少到拥挤的公共场所。 2、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体育锻炼可增强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 3、净化环境:保持空气流通;尽量不要拉上窗帘让阳光射进室内,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也可用食醋熏蒸房间,起到消毒效果。 4、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充足睡眠能消除疲劳,调节人体各种机能,增强免疫力。 5、冬季干燥,应多喝热开水。多吃些新鲜的蔬菜,水果以补充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还具有一定的搞感冒的作用。同时豆制品,鱼虾蛋类等能够提供优质的蛋质,从而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6、免疫预防。可到防疫站或正规医院进行相应的预防接种。 三、食原性疾病预防

天气转凉,许多人在吃东西时就不像夏天那么注意了。而冬季依然是食原性疾病多发季节,人们应该提高警惕。时值冬季,更应该把好“病从口入”关,注意方方面面的食品卫生问题,防患于未然。人们所说的肠道传染病,医学上是指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的一类传染病。病人和病原携带者是该类疾病的传染源,主要通过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等传播。特别是现在长时间不下、雪,气候干燥,空气中的细菌较多,如预防措施不力,极易引起急性肠道疾病的发生与流行。腹泻、呕吐、腹痛、腹胀是很多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共同症状,预防食物中毒和肠道疾病的发生应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增进人体抵抗力着手,严格把好“病从口入”关。 (1)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 (2)加工菜品必须煮熟烧透,尤其是海产品、水产品更要煮熟烧透,不要生食或半生食海产品,比如说诺瓦克病毒,主要就是通过粪口传播。这种病毒在冬季隐藏在贝类海鲜等食物中,人吃进去后可通过人体的排泄物和呕吐物进行空气传播,所以一定不要吃生的或者是半生的海产品。加工好的菜品要妥善保存,避免熟食品与生食品接触,用于加工生、熟食品的刀具、餐具、案板等要分开,所有置备食品的用具表面必须干净,抹布应该每天清洗,以防止食品制作过程中的相互污染。 (3)不要食用腐败变质的禽、蛋、肉、水产品以及超过保质期的食品;不要食用发芽的土豆及霉变玉米面。不要食用来历不明的食物(包括一些野生植物、野果等)和水。 (4)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饮用安全卫生的水,不要喝来历不明的水,避免喝生水,尽量饮用开水。 (5)加强个人体质锻炼,做到饮食有节,不暴饮暴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四、秋冬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秋冬季常见的传染病有麻疹、流行性感冒、水痘、肺炎、流行性腮腺炎等。这些均为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的,因此常见的预防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1、避免受凉这段时间白天的气温还是比较高的,但是,早晚的气温较低,那么我们就要随气温变化增减衣物。冬季参加锻炼时,更要注意及时增

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复习与自测

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 复习与自测 一、复习目标: 1、说明传染病的病原体、定义、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3、控制传染病流行的措施 4、免疫的概念及类型 5、人体中的三道防线的组成及作用 6、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7、免疫的功能和计划免疫 二、知识整合: 三、自我检测: 一、选择题 1、既是传染病的传染源,又是其传播途径的是( ) A 患乙型肝炎的人 B 家里健康的猫、狗 C 乙肝病人用过的杯子 D 带有疟原虫的蚊子 2、下列分泌物中,具有免疫作用的是( ) A 泪液 B 胰液 C 胆汁 D 激素 传染病 传染源:能散播 的 或 。 传播途径:指 由传染源到达健康人以过的途径。 易感人群:对某种 缺乏 而易感染该病的人。 流行的基本环节 控制传染源:如: 切断传播途径:如: 保护易感人群:如 预防措施 定义:由 引起,能在人与人、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特点:具有 性和 性。 免疫 人体的三道防线 免疫 免疫 第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 组成: 和 功能: 第二道防线 组成: 和 功能: 组成: 和 功能: 免疫的功能 抵抗 侵入,防止疾病产生 清除体内 、 和损伤的细胞 监视、 和清除体内产生的 细胞,(如 ) 计划免疫 疫苗:杀死或减毒的 制成的生物制品。 定义: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以达到 目的。 意义: 。 传 染 病 和 免 疫

3、免疫的功能不包括() A抵抗病原体的侵袭 B受伤后的组织修复C清除体内衰老细胞 D清除体内的肿瘤细胞 4、使用一次性输液器,可有效避免因输液而引起的疾病的传播该项措施属于()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以上三项都对 5、皮肤大面积烧伤护理不当时,易发生感染,这主要是因为病人() A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B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C体液大量损失 D营养物质得不到及时补充 6、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是() A控制传染源B.切断传播途径C保护易感人群D.切断三个基本环节中的任何一个 7、抗体发生作用的特点是() A抗原消失后,抗体仍然存在人体内 B一种抗体是由多种抗原刺激产生的 C抗体随抗原的出现而出现,随抗原的消失而消失 D一种抗体可抵抗多种抗原 8、国际母乳喂养行动联盟确定每年8月1日-7日为“世界母乳喂养周”,目的是让全社会理解母乳喂养的价值和意义,使更多的婴儿能得到母乳喂养,提高6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提倡母乳喂养的最主要原因是() A.婴儿喜欢喝母乳 B母乳喂养简单、方便 C母乳喂养可以少花钱 D母乳营养丰富,并含抗病物质 9、自2009年3月,墨西哥和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先后拉响甲型H1N1流感疫情暴发的警报,并且已有全球发展趋势。为预防“甲型H1N1流感”,人们总结出许多有效的措施,下列哪项不是属于切断“甲型H1N1流感”传播途径的措施() A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B室内经常雾化消毒 C在人群集中的地方戴口罩D将患者进行隔离治疗 10、对艾滋病的认识,错误的一项是() A死亡率非常高 B是由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 C可通过蚊虫叮咬而被传染 D可通过毒品注射、性滥交传染 11、免疫是人体的基本功能。下列现象属于免疫的是() A扁桃体发炎 B胃肠蠕动 C跑步喘气 D天热时皮肤出汗 12、国家商务部规定,从2007年7月1日起,不得销售散装冷冻水饺、汤圆等速冻食品。速冻面M食品必须真空包装该措施属于()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控制病原体 13、自2002年6月1日起,我国正式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范围,免费为适龄儿童接种乙肝疫苗。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乙肝属于消化道传染病 B接种乙肝疫苗是保护易感人群的重要手段 C乙肝疫苗对儿童来说属于抗体D接种乙肝疫苗后获得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14、2004年初禽流感曾在我国部分地区流行,疫区病禽采取深埋或焚烧措施。从预防传染病角度看这是为了(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计划免疫 15、我国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病规律,有计划地对儿童及青少年进行预防接种,比如通过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接种的卡介苗属于抗原 C计划免疫有利于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提高人口素质 D接种卡介苗能使人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 16、在进行传染病基本情况的相关调查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通过书刊、报纸、互联网等收集资料B与甲流患者进行面对面交谈

2016年年中考生物试题汇编:人类的传染病和免疫(含答案)

人类的传染病和免疫 一、选择题 1.(菏泽)9.下列各项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体液的杀菌作用 B.吞噬细胞的乔噬作用 C.皮肤的屏障作用 D.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 答案:D 2.(菏泽)10.日本大地震后,防化部队在灾区喷洒了大量消毒液,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看应属于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预防接种 答案:B 3.(杭州)4.白化病是人类的一种遗传病,它是由于细胞内缺乏促使黑色素形成的酶造成的。针对由化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白化病患者细胞内具有白化病基因 B.研制白化病疫苗,是预防白化病的有效办法 C.隔离白化病患者防止白化病在人群中传播 D.口服促使黑色素形成的酶能治疗白化病 答案:A 4.(杭州)8.右图反映了人体内的某种生命活动。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细胞吸水 B.免疫反应 C.受精过程 D.反射活动 答案:B 5.(义乌)17. 近期欧洲一些国家爆发肠出血性大肠杆菌(一种细菌)感染疫情,导致部分感染者中毒甚至死亡。该疾病主要通过被污染的食物传播。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途径A.该疾病是一种遗传病 B.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是传染源 C.在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 D.对被污染的食物进行有效处理是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切断传播 答案:D 6.(衢州)10.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病人大多为5岁以下的婴幼儿,患者的症状为手、足和口腔等部位出现疱疹(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对患者实施隔离治疗的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B .人体的皮肤能阻挡病原体的侵入属于特异性免疫 C .能引起婴幼儿患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属于病原体 D .对病人使用过的物品进行消毒的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答案:C 7.(福州)19下列现象与免疫功能无关的是 A 花粉过敏 B 胃肠蠕动 C 扁桃体发炎 D 泪液的杀菌作用 答案:b 8.(苏州)29.下列各项物质或结构中,属于抗原的是 ①输入到A 型血患者体内的 B 型血细胞 ②接种到健康人体内的乙肝病毒疫苗 ③自身免疫器官产生的免疫细胞 ④移植到烧伤患者面部的自身腿部皮肤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 ④ D .①③④ 9.(济宁)18、动物常用粘满唾液的舌舔伤口,结果有利于伤口的愈合,下列 选项中免疫类型与此相同的是 A 服用糖丸预防脊髓灰质炎 B 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C 白细胞吞噬侵入组织内的病菌 D 注射乙肝疫苗 答案:C 10.(舟山)17.下列措施与保护易感人群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 .给新生儿接种卡介苗 B .讲究个人卫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C .在传染病流行期间,有针对性地服用预防药 D .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并开窗通风 答案:D 11.(南通)21.大灾之后要防大疫。甘肃舟曲泥石流灾害后,救灾人员在灾区喷洒了大量消 毒液。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此举属于 A .控制传染源 B .切断传播途径 C .预防接种 D .保护易感人群 答案:B 12.(湘潭)23.卫生部规定在每年12月4日四周岁以下的儿童必须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以 预防小儿麻痹症。这是因为儿童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后,能在体内产生 A .抗体 B .抗原 C .病毒 D .溶菌酶 答案:A 13.(怀化)18.下列疾病属于传染病的是 A 、肾炎 B 、阑尾炎 C 、贫血 D 、肺结核 答案:D 14.(怀化)30.下列各项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 、皮肤的保护作用 B 、患过麻疹的人不再患麻疹 第10题图

八年级下册生物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 师院附中李忠海 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 常见传染病:流行性感冒、非典、水痘、结膜炎、蛔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肝等。 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 1.传染病是由某种特殊的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所引起的,能在人和人之间或人和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2. 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根据致病的病原体不同,传染病可分为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寄生虫传染病等。 3.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1)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叫传染源。 (2)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历的途径叫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3)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 4. 艾滋病(AIDS)的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HIV。 5.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如隔离、建立专门的传染病医院。 (2)切断传播途径:如传染病流行期,在教室喷洒消毒液。 (3)保护易感人群:如接种疫苗或锻炼身体提高自身免疫力。 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 1.人体的三道防线及其功能: (1)第一道:皮肤和黏膜,它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和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呼吸道(气管和支气管)的黏膜上还有纤毛,随着纤毛的摆动,病菌等异物能被清扫出去。 (2)第二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杀菌物质中的溶菌酶,能破坏许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融解。分布在血液,淋巴结,脾脏,肝脏等组织器官中分布有吞噬细胞,可以将侵入人体的病原体吞噬消化。 (3)第三道: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和脾脏)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 2. 第一、二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

2016年全国中考生物试题专题练习:传染病和免疫(解析版)

2016年全国中考生物试题专题练习:传染病和免疫 1、(2016?玉林)艾滋病被称作世纪癌症,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HIV主要破坏人体的() A.神经系统B.消化系统C.运动系统D.免疫系统 【考点】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包括艾滋病). 【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归纳推理;传染病和免疫专题. 【分析】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简称,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后期发生一系列并发症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 【解答】解:病原体是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或寄生虫等,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HIV是引起艾滋病的病原体,HIV主要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 故选;D 2、(2016?十堰)艾滋病是人体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导致的传染病,现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杀手”.下列有关艾滋病和HIV的叙述,错误的是() A.艾滋病病人是传染源 B.艾滋病可通过血液、精液、唾液、乳汗等体液传播 C.HIV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 D.HIV由一个细胞构成,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考点】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包括艾滋病). 【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归纳推理;传染病和免疫专题. 【分析】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简称,按其英文字音(AIDS)译为“艾滋病”;艾滋病是一种病毒性疾病,它的致病因素是结构上很相近似的一组病毒,这组病毒被统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 【解答】解:A、艾滋病病人是传染源,A正确. B、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可通过血液、精液、唾液、乳汗等体液传播,B正确.

(完整版)《传染病及预防》教学设计

《传染病及预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班会课中的看录像、看照片、知识竞赛等,让学生对传染病的发生、传播等有全面的了解;让学生知道讲究卫生的重要意义。 2、通过小组讨论、演讲各类发言等形式激发学生讲究卫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决心。教学重难点: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于学生是以集体生活为主,接触密切,一旦学生中有患者出现,极易通过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因此,传染病的防治,对保证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二.秋冬季传染病预防小常识 (一)秋冬季易发传染病 一般秋冬季常见的传染病可分为三大类: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 1、肠道传染病 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霍乱、伤寒、副伤寒、痢疾、轮状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和甲型肝炎等。这类传染病是“吃进去”的传染病,通常是由于细菌或病毒污染了手、饮水、餐具或食物等,未经过恰当的处理,吃进去后发病。 2、呼吸道传染病 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感、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肺结核等。这类传染病经呼吸道传播,细菌或病毒可直接通过空气传播,或通过灰尘中细菌或病毒的飞沫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后发病。 3、虫媒传染病 常见的虫媒传染病有乙脑、疟疾、登革热、流行性出血热等。这类传染病是通过一些昆虫传播,如蚊子,先叮咬病人,然后再叮咬健康人,同时将细菌或病毒传入健康人的体内导致发病。 (二)几种主要传染病症状 1、甲型肝炎(简称甲肝) 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以肝脏损害为主的肠道传染病。该病以粪便和饮食为主要传播渠道,病人的粪便、尿、呕吐物污染周围环境,食物、食具、水源或人的手染上病毒后未经消毒,很容易传染给他人。 2、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起病很急,传染性强,容易造成暴发性流行。表现为全身症状较重而呼吸症状较轻。开始表现为怕寒、发热,同时患者感觉头痛、全身酸痛、软弱无力,且常感眼干、咽干、轻度咽痛。部分病人可有咳嗽、喷嚏、流涕、鼻塞。有的可见胃肠道症状,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有的以肺炎症状为主,发病1-2天后会出现咳嗽、气喘等症状。 3、流行性腮腺炎

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练习题汇总

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练习题 一.选择题 1.艾滋病是人体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导致的传染病,现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杀手”.下列有关艾滋病和HIV的叙述,错误的是() A.艾滋病病人是传染源B.艾滋病可通过血液、精液、唾液、乳汗等体液传播C.HIV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D.HIV由一个细胞构成,没有成形的细胞核2.2015年,寨卡病毒感染在南美洲暴发并在全球蔓延.该病毒是由蚊子传播的.母亲感染了寨卡病毒可致胎儿小头畸形.以下有关寨卡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寨卡病毒结构简单,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B.在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中,寨卡病毒属于传染源 C.侵入人体细胞的寨卡病毒在免疫中属于抗体 D.消灭蚊子可以切断寨卡病毒的传播途径 3.人类的下列行为中不会传播艾滋病的是() A.B.C.D. 4.疟疾由浸入人体的疟原虫引起,主要通过蚊子叮咬进行传播.疟疾传播速度块、范围广、致死率高,我国科学家屠呦呦研制的青蒿素能有效抑制患者体内疟原虫的发育,治疗疟疾效果显著,将疟疾致死率降低了一半.屠呦呦因此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物或医学奖.下面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疟原虫是澶染病疟疾的传染源B.隔离并用青蒿素治疗患者属控制传染源C.消灭传染疟疾的蚊子属切断传播途径D.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属保护易感人群 5.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传染病,但我们不能因此歧视艾滋病患者.红丝带行动告诉我们,下列与艾滋病患者的哪些接触行为不会被感染() ①交谈②共餐③握手④共用注射器⑤拥抱⑥被蚊子叮咬⑦一起学习⑧性接触.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⑤⑦⑧ C.①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⑤⑥⑦6.最近,部分国家出现了一种新型传染病﹣中东呼吸综合征.下列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 A.建议广大民众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B.许多科研机构积极行动,努力研制对该病的疫苗 C.对患者和疑似患者进行隔离、检查、治疗 D.对医院、火车站、机场等重点区域进行严格消毒 7.艾滋病被称为“人类的杀手”,它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并主要通过血液进行传播,至今人类还没有找到根治该病的办法.从理论上讲,研制疫苗并进行预防接种是根除该病的最好对策,该对策的作用在于() A.控制传染源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者D.探究病毒结构 8.我市某校提出了“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工作四十年”的健身倡议,从免疫学的角度考虑,其作用是() A.控制传染源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促进抗体产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