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之家
首页
教学研究
幼儿教育
高等教育
外语考试
建筑/土木
经管营销
自然科学
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
比较政治制度-第2讲-国家、国家形式与政治制度
比较政治制度-第2讲-国家、国家形式与政治制度
格式:pptx
大小:1.84 MB
文档页数:69
下载文档原格式
下载原文件
/ 69
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文本预览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正式规则是人们在长期的交往中无意识形成的, 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并构成代代相传的文化的一部 分。 主要包括价值信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风俗 习惯、意识形态等因素。 在非正式约束中,意识形态处于核心地位。
国家、宪法与政治制度
• 制度的作用:
• 在现代社会中,制度为人们的相互交往 提供了可予遵循的系统模式,抑制了可 能出现的有损公共利益的行为; 一个社 会的制 度化程 度与这 个社会 的文明 程度密 切相关。
• 新保守主义国家观
• 认为任何社会都不可能自发地形成某种等级秩 序,惟有国家这样一个承载着传统、秩序、等 级、自由诸价值的强大政治权威,才能有效地 约束人们的行为。 ︵ ︶ 行 为 主 义 • 任何个人都是这个更普遍的整体的组成部分, 国 家 个人及其权利只有通过国家才具有意义。 观 5
2、国家观的历史演进
• (2)民族含义的国家(nation)
•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经过长期发展而形成的稳定的共同 体。广义的民族包括从原始的、古代的、近代的直至现 代的各种民族共同体;狭义的民族即民族国家。 • 单民族国家、多民族国家、跨界民族等等
1、什么是国家?
• (3)政治含义的国家(state) •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就是一种政治联合的形式或曰政治 共同体,其与旧的氏族组织的不同在于: • 第一,以地缘而非血缘来划分它的国民; • 第二,建构了完善的公共权力体系。
• 中世纪后期,一些君主试图利用“君权 神授”观念拓展世俗权力对宗教权力的控制, 曾一度在教权和王权两大领域都影响甚巨。
2、国家观的历史演进
• (4)契约国家观
• 启蒙思想家: 在国家产生之前,人类处于完备无缺 抑或是彼此争战的自然状态,由于强力和私刑的存在, 人们与生俱来的自然权利得不到充分保障。
• (1)伦理国家观
• 柏拉图认为国家和社会是同一种东西。而国家或社会 均起源于人类为了满足不同生存与发展需要的社会分 工而推动的群居属性。
• 亚里士多德从伦理学的角度出发,指出所有社会团体 成立的目的在于要完成某种善业,其中追求最高、最 广的善业的社会团体,就是“城邦”,即早期的国家。
2、国家观的历史演进
• 为弥补自然状态之失,人类出于理性订立契约,基于 共同的意愿建立组织体系,将自身部分或全部权利交 由统治者行使,以实现“人民的和平、安全和公共福 利”,这就是国家。
2、国家观的历史演进
• 第一,国家是人类理性而非“天然”政治权威的产物,人类意识构 成了一切契约的精华; • 第二,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的同意和赋予,除此之外“无论什么事情 都不能使其受制于任何世俗权力”;所以国家拥有绝对的、至高无 上的权力; • 第三,国家须以既定的、公开的、有效的法律而非临时的命令来实 行统治,权力的运行绝不容许超出公共福利的需要之外。 • 第四,公民除了交出诸如“执行权“、“审判权”之外,其他诸如 生命权、财产权、自由权等,仍由公民保留。国家作为一个公共机 关,如果侵犯了这些权利,公民便有权废除这个契约,重新订立。
2、国家观的历史演进
• (2)法人国家观 • 西塞罗:“国家乃人民之事业,但人民不是人们某种随意聚合的集 合体,而是许多人基于法的一致和利益的共同而结合起来的共同 体。”—《论共和国·论法律》 • 所以,国家就成了人民为了保障其共同利益,而自愿接受 限制自身权限的共同法律意识的产物,成为了一个法人团体。 • 国家一方面要服从服务于公权和公利,又要服从(源于神旨和 人类本性的)自然法。
政治含义的国家就是政治学研究的对象,部分西方学者 甚至把政治学看做是国家学。可以说,此界定是三种定义中最 高层次的概念,在突出国家政治本质的同时,又涵盖了国家的 地理属性和民族属性。
2、国家观的历史演进
伦理国家观 法人国家观
神性国家观
契约国家观 行为主义国家观
马克思主义国家观
2、国家观的历史演进
• 新马克思主义国家观
• 认为国家是独立于统治阶级和政治官僚的一种 结构性力量,正是这种“无意识结构”使国家 得以有效地组织统治阶级,运用暴力和意识形 态的双重手段瓦解被统治阶级,并使后者确认 资本主义的优越性。 ︵ ︶ 行 为 主 义 国 家 观 5
• 新马克思主义与古典马克思主义有本质不同。
2、国家观的历史演进
•
2、国家观的历史演进
• 历史上出现的各种国家观,反映了不同时代背景下的 人们对国家本质的认识的变化。 • 这些观念的形成,是人类社会发展和历史变革的现实 反映,观念和现实之间有着合乎逻辑的联系。 • 正是在这种持续不断的理论探求和观念变革的过程中, 人类对国家本质的认识才得以不断深化和拓展。
二、国家的阶级特性 与政治制度的阶级属性
• 精英主义国家观
• 认为人类分裂为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是任 何社会无可回避的事实,那些在统治阶级中居 于最高地位的政治精英,对于国家以及国家的 运转起着关键的作用。 ︵ 5
︶ 行 为 主 义 • 主权在民不过是理论家的幻想,国家只是政治 国 家 精英推动用以实现其自身利益的消极工具。 观
2、国家观的历史演进
既然一切社会团体都以善业为目的,那么我们也可以说最高包含最广的一种,它所求得 的善业也一定是最高最广的:这种至高而广涵的社会团体就是所谓‘城邦’,即政治团 体。
每一种认为与探索,同样,每一种行为与追求,都可以被视作指向某种善。因此,善被 看作所有事情的目标。
Fra Baidu bibliotek
“求善”的组织和生活形式。因此被称作“伦理国家观”。
契约 国 家 观 的 四 点 含 义
2、国家观的历史演进
• (5)行为主义国家观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 “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兴 起,一些刻意回避价值判 断,自诩由“中立的”经 验研究和实证分析得来的 国家观念在西方陆续兴起。
多元主 义
新马克
思主义
行为主
义
精英主
义
新保守
主义
2、国家观的历史演进
• 多元主义国家观
• 认为国家只是一个反映和平衡社会各个利益团 体要求的消极机器,为保证其合理公正地分配 社会利益,国家应最大限度地将主权分配给自 治区域和职能性团体,以利于充分发展公民的 福利和个性。 ︵ ︶ 行 为 主 义 国 家 观 5
• 国家不应保有单一的主权,推动主权多元化。
2、国家观的历史演进
• 判断一个国家的制度是否有效,除了观察这个国家的 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是否完善外,还需要确保这个 国家制度的实施机制是否健全。
• 缺少了实施机制,再完善的制度也是形同虚设。
国家、宪法与政治制度
•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
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 决定》首次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 目标,并在总目标中首次提出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对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涵作了全面深刻阐 述,即在党的领导下,形成完备的法律 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
• 政治系统论(国家的消亡)
• 戴维·伊斯顿认为:“作为一个概念的‘国家’ 被认为不合要求,不久就为一个含义更加丰富 的术语‘政治系统’所代替。‘国家’这一概 念之所以会被政治学首先摈弃,是因为它早先 就是含糊不清的。” ︵ ︶ 行 为 主 义 国 • 政治系统理论试图从根本上颠覆国家概念,引 家 发更多讨论和批评。 观 5
古罗马时期的法人国家观,糅合了法人、自然法以及契约思 想,为后世启蒙时期以及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观念形成提供了一 定的理论引导。
2、国家观的历史演进
• (3)神性国家观
• 中国:“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 欧洲:教权与王权之争贯穿整个中世纪。 5 世纪末神学家提出:上帝把宗教的权力授予 教会,把世俗的权力授予君主。从而暂时缓 解了这一关系。
•
•
亚 里 • 一种善即或对于个人和对于城邦来说,都是同一的,然而获得和保持城邦的善显然更为 士 重要,更为完满。一个人获得善值得嘉奖,一个城邦获得善却更加荣耀,更为神圣。 多 • 不要忘记我们探求的不是一般的正义,而是城邦的正义。这种正义只是为了满足自身共 同生活的需要并且是自由的、在算术比例上平等的人们中才有的,至于那些不符合这条 德 件的人不能有城邦的正义,只能有相似的正义。因为正义只存在于由法律管理的人们的 的 相互关系中,他们之间可能出现不正义,法律就是要判别正义与不正义。 “ 古希腊思想家认为国家是社会关系发展的产物,但他 善 们仅把国家看做是满足社会公共生活需要的一种中性的、 ”
1、国家的阶级性
公共管 理机构
• (2)国家的双重属性
• 国家的历史形成方式决定了 它天然具有作为公共管理机 构和作为暴力统治机器的双 重属性。 • 前者是其作为“公共权力” 机构的一般特征;
国家
暴力统
治机器
• 后者是其在特定的历史语境 中的特殊属性。
第一章 国家、宪法与政治制度
2016年3月1日|尚德楼·504教室
1 2 3
第一节 国家、国家形式与政治制度 第二节 宪法与政治制度
第三节 战后宪法与政治制度的发展
国家、宪法与政治制度
• 人并不是抽象地栖息在世界以外的东西。 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 人类社会需要秩序,秩序的维持要依托 一定的制度。 • 康芒斯( John R.Commons ) :“我们 可以把制度解释为‘集体行动控制个体 行动’。”
国家、宪法与政治制度
• 正式规则
• 在政治层面,正式规则表现为由公共 权威机构或其委托代理的机构设计和 确立的,依靠国家强制力强力实施的 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明确的政治行为规 范,具体体现为组织并规范人们政治 行为的结构性规则和程序性规则。
国家、宪法与政治制度
• 非正式规则
• 非正式规则在政治层面表现为由长期而稳 定的政治经验演化而成的政治行为规范, 具体体现为政治生活中的“惯例”、“习 俗”、“价值”和“文化”。
违法必 究 有法可
依
依法治 国
有法必 依
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和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执法必 严
第一节 国家、国家形式与政治制度
1
2 3
一、国家及其观念 二、国家的阶级特性与政治制度的阶级属性 三、国家形式:政治制度的双向配置
一、国家及其观念
1、什么是国家?
• (1)地理含义的国家(country) • 指以地域为界划分的人类社会的组织形态,不同于原始 时代仅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而建立起来的氏族与部落。
1、国家的阶级性
(1)国家的阶级性源于国家起源
血缘氏族崩溃
• 社会分工 • 生产工具
生产力提升
• 剩余财富 • 家庭私有制
• 地缘基础 • 公权力与 社会分离
国家
1、国家的阶级性
• (1)国家的阶级性源于国家起源
• 生产工具的改进使社会生产力获得大幅度提高,剩余 财富以及随之形成的家庭私有制破坏了原有的以血缘 为纽带的氏族社会关系,社会分工与分层导致阶级的 聚合与对立,而贯穿在整个社会变迁中的阶级斗争, 则使得一个依托地缘进行统治的、与社会相分离的 “公共权力”应运而生。
制度与人 密切相关, 人类社会 需要制度 维持。
国家、宪法与政治制度
• 制度是指由一系列正式和非正式 的规则构成的交往秩序,它以作 为运行载体,通过明确规定或是 提供行为预期的方式,规范,并 以自我约束或是由外部权威实施 约束的方式,使这些规则得到社 会群体的广泛接受和普遍遵循。 制度是一系 列规则和运 行机制的集 合体。 正式规则 非正式规则
• 缓解了个人和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减 少了协调人类活动的社会成本;
• 保障了个人的自由和社会的稳定,促进 了劳动分工和社会财富的创造。
国家、宪法与政治制度
一个社 会的制 度化程 度与这 个社会 的文明 程度密 切相关。
稳定性、强制性、合法 性、历史性。
政治制度是规范人类政治生活的规 则体系。
国家、宪法与政治制度
2、国家观的历史演进
• ( 6 )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恩格斯)
• • 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 产物。 国家的出现意味着:这个社会陷 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 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 些对立面。
2、国家观的历史演进
• (6)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恩格斯)
• 为了使这些对立面,即经济利益互相 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 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凌 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以缓和冲突,把 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 这种从社会中产生、又自居于社会之 上并且日益同社会相脱离的力量,就是 国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比较政治制度考试试题
比较政治制度期末考试
比较政治制度第3讲
比较政治制度试卷
比较政治制度第四章
比较政治制度试题
文档推荐
吉大20年4月课程考试《比较政治制度》离线作业考核试题
页数:9
东北大学14年12月考试比较政治制度答案
页数:4
研究生考试比较政治制度简答论述
页数:14
《比较政治制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页数:3
[吉林大学]20年4月《比较政治制度》作业考核试题-复习资料答案
页数:5
【研究生考试】比较政治制度简答论述
页数:14
比较政治制度期末复习思考题
页数:19
中国石油大学-比较政治制度-在线考试(客观题)
页数:12
东大15年10月考试《比较政治制度A卷》考核作业参考答案
页数:7
中国石油大学2017秋-比较政治制度-在线考试(客观题)
页数:12
最新文档
饭店包间名字大全
word无法创建工作文件,请检查临时环境变量
自行车健身比赛开幕式讲话词
2018乡村医生个人工作总结
MySQL测试题 SQL
合勤NXC5200
铁路集中箱空箱调度优化建模案例(案例2)
微分几何教学大纲-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24.1.1_圆【精品】
(整容后办护照用)医院整容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