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生态学填空题库.doc
- 格式:doc
- 大小:78.00 KB
- 文档页数:7
N绪论
1.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2.生态学作为一个科学名词,最早是由(E.Haeckel)提出并定义的。
3.种群生态学是以(种群)为研究对象的生态学。
4.群落生态学以(生物群落)为研究对象。
5.生态系统生态学主要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动态与演替。
6.全球生态学是以(生物圈)为研究对象的生态学。
7.生态学研究对象组织层次可分为分子一基因—(细胞)一(器官)—个体—(种群)一—群落一—生态系统一—景观一—生物圈。
8.按照生态学研究对象组织层次,生态学分化出了分子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等。
9.生态学一般可分为理论生态学和(应用生态学)两大类。
10.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Darwin)于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对生态学和进化论作出了巨大贡献。
11.生态学发展大致经历了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建立时期、巩固时期和(现代生态学时期)等大致4个阶段。
12.1798年,马尔萨斯(T.Malthus)发表了《人口论》,促进了人口统计学和种群生态学的发展。
13.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植物生态学研究出现了几个著名的学派有:北欧学派、法瑞学派、英美学派和(前苏联学派)。
14.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五大危机是指(人口)、(环境)、(资源)、(粮食)和(全球性变化)。
15.丹麦植物学家瓦尔明的(植物分布学)和波恩大学教授辛柏的(植物地理学)的出版,标志着植物生态学作为一门生物学分支科学的诞生。
16.1949年美国( Allee)和(Emerson)合著的、内容广泛的《动物生态学原理》一书的出版出版,被认为是动物生态学进入成熟期的重要标志之一。
17.国际生物学计划(IBP)、人与生物圈计划(MAB)、(环境问题的科学委员会SCOPE)、(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是生态学研究的国际化的标志。
生物与环境
1.按环境的范围大小划分,可将环境分为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和(内环境)。
2.(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环境条件,也称为生物的生存条件。
3.依据生态因子的性质,把生态因子分为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和(人为因子)。
4.苏联学者蒙恰斯基根据生态因子的稳定性程度,把生态因子分为(稳定因子)和变动因子,后者又可分为(周期性)变动因子和(非周期性)变动因子。
5.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包括(综合作用)、主导因子作用、(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阶段性的作用、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
6.某一生态因子的数量不足,但在一定条件下可由其他因子的加强而得到调剂或弥补,这种效果称为生态因子间的(补偿作用)。
7.在诸多生态因子中,对生物生长发育起决定性作用的因子称为(主导因子)。
8.地形要素的生态作用一般表现在坡向、坡位、坡度和(起伏程度)。
9.最小因子定律是德国化学家(Liebig)1840年在研究中发现并提出来的。
10.美国生态学家V.E.谢尔福特于1913年在最低因子定律基础上把最低量和最大量限制作用概念合并为(谢尔福特生态耐受性法则)。
11.某生物对某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称为该种生物的(生态幅)。
12.在生态因子中,对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称为(限制因子)。
13.可见光中绿光属于(生理无效辐射)。
14.生活在高山上的植物茎秆粗短、叶面缩小、富含花毒素,这是由于高山太阳辐射中富含(短波光)。
15.有些植物在弱光下色素不能形成,植株为黄色软弱状,这种现象称为(黄化现象)。16.在强光下才能生长发育良好,而在弱光下生长发育不良的植物称为(阳地植物)。17.适应于弱光地区生活的植物称为(阴地植物)。
18.有些动物昼伏夜出,有的动物夜伏昼出,这种现象称为生物的(昼夜节律)。
19.各类生物借助自然选择和进化而形成的特有的对日照长度变化的反应方式,称为(光周期现象)。
20.长日照植物与短日照植物是根据植物(开花)对日照长度的反应划分的。
21.根据对日照长度的反应类型可把植物分为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中间性植物和(日中照植物)。
22.鸟类的迁移和生殖的时间是由(日照长短)的变化决定的。
23.参与生物生命活动的每一种酶的活性都有它的最低点温度、最适温度和最高温度,相应形成生物生长的(“三基点”)。
24.根据生物有效临界温度的天数的平均温度累积所得温度是(总积温或有效积温)。25.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其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生物各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这一法则称为(有效积温法则)。
26.温度低于(或高于)一定的数值,生物便会因低温或高温而受害,这个数值称为(临界温度)。
27.(冷害)是指喜温生物在零度以上的温度条件下受到的伤害。
28.(冻害)是指冰点以下的低温使生物体内(细胞内和细胞间隙)形成冰晶而造成的损害。29.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其身体往往比生活在低纬地区的同类个体大,因为个体大的动物,其单位体重散热量相对较少,这就是(贝格曼规律)。
30.恒温动物的大型种类,趋向于生活在寒冷的气候中,其突出部分在低温环境中,有变短变小的趋势,这一适应称为(阿伦规律)。
31.生物为抵御不利环境而采取的潜伏、蛰伏或不活动状态的生理机制,称为(休眠)。32.影响地球上生物分布的两个重要因素是(温度)和(水)。
33.水生植物根据其对水分的依赖程度可分为(漂浮植物)、(沉水植物)、(浮叶根生植物)、挺水植物四种生态类型。
34.陆生植物根据对水因子的适应可分为(湿生植物)、旱生植物和(中生植物)。35.依据土壤划分的植物生态类型有(碱性土植物)、酸性土植物、钙土植物和(中性土植物)。
36.能从强盐碱化土壤里吸收大量的可溶性盐类,并把这些盐类聚集在体内而不受伤害的植物是(聚盐性植物)。
37.植物将所吸收的过多盐分通过茎、叶表面密布的盐腺排出体外的作用称为(泌盐作用)。38.虽然生长在轻度盐碱化的土壤中,却几乎不吸收或很少吸收土壤中盐类的植物是(不透盐类植物)。
39.生长在土壤缺钙、多铁和铝的环境里的植物称为(嫌钙植物)。
40.只有在石灰性含钙丰富的土壤中才能生长的植物称为(钙质土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