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的概念和特征

管理的概念和特征

管理的概念和特征
管理的概念和特征

管理的概念和特征

一、管理的概念:就是人们在认识并掌握管理系统内在联系和外在

环境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运用各种管理的基本职能,有效的利用管理的基本要素,以达到系统预定目标的运动过程。

二、管理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管理的客体是组织资源、

管理总是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的、

管理的手段是管理所应有的职能活动、

管理的目的是有效实现组织的目标

三、管理的特征

普遍性、科学性、艺术性、动态性、不确定性

四、管理的作用

(1)通过管理可以是潜在生产力变为现实生产力,产生巨大的结构组合效益

(2)管理是当代人类社会加速进步的杠杆,通过管理会使集体劳动能力总和大于单个劳动能力之和,起到放大生产力的作用(3)管理可以协调组织各部分的活动,并使组织与环境相适应(4)管理能使组织劳动分工和协作细化,组织规模扩大,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提高

(5)管理制约着生产力总体能力的发挥

(6)管理会使科学技术这个最先进的生产力得到最充分的发挥,

相得益彰

五、管理的要素

人员、财和物、信息、时间、技术

六、管理的性质:管理的社会属性跟自然属性

七、管理的职能

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激励、控制、创新

创新的特点:新颖性、求异性、敏锐性、多向性、洞察性八、经营与管理的关系

经营与管理是辩证统一体,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经营管理效果=目标方向*工作效率

如何理解管理的内涵

如何理解管理的内涵? 答: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协调活动。它包括以下几层意思:1、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2、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协调过程,主要协调人与人之间的活动和利益关系,它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的始终。3、管理是围绕着某一共同目标进行的,目标不明确,管理便无从谈起,目标是否切合实际,直接关系到管理的成败或成效的高低。4、管理的目的在于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在于提高组织活动的成效.5、管理的对象是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 管理具有怎样的性质? 答:作为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管理具有以下独特的性质: 1、管理具有二重性。 2、管理具有科学性。 3、管理 具有艺术性。 影响组织的外部环境因素有哪些? 答:组织的外部环境是指对组织的绩效起着潜在影响的外部因素。它分为宏观环境和产业环境两部分。宏观环境,又称社会大环境,是指对某一特定社会中的所有组织都发生影响的环境因素,包括经济环境、技术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政治法律环境和全球化环境。产业环境又称作具体环境或中观环境,是指与特定组织直接发生联系的环境因素。包括竞争对手、顾客、供应商、战略合作伙伴、政府管理部门、新闻传播媒介等。 影响组织内部环境因素有哪些? 答:组织内部环境是指组织所拥有的各种资源,只要包括组织内部的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组织物质环境,是指组织所拥有的各种资源,主要包括组织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技术资源等。组织文化环境,是指在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的总和。 泰罗德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有什么? 答:1制定科学的作业方法。2、科学地选择和培训工人。3、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4、蒋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5实行职能工长制。6在管理上实行例外原则。 什么是管理理论的丛林?? 答: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引起了人们对管理理论的重视,管理思想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管理理论何管理学说,形成众多学派。这些理论和学派,在历史渊源和内容上相互影响何联系,形成了盘根错节、争相竟容的局面,被称为“管理理论的丛林”。它们包括:管理过程学派、经验学派、系统管理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管理科学学派和权变理论学派。 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在霍桑试验的基础上,梅奥创立了人际关系学说。主要内容是:1、职工是“社会人”。2、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3企业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什么是工作计划?它具有怎样的性质? 答;计划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包括制定计划,执行计划检查计划执行情况三个环节在内的工作过程。狭义的计划工作,主要是指制定计划。计划工作具有如下性质:1、目的性,2、主导型,3、普遍性,4、效率性,5、灵活性,6、创造性。 目标的含义和性质是什么? 答目标的含义:目标是期望的成果。这些成果可能是个人的,部门的或整个组织的努力方向。目标的性质:1,、组织目标具有多重性。2、目标具有层次性。3、目标具有变动性。 确定目标的原则是什么? 1、现实性的原则。 2、关键性的原则。 3、定量化的 原则。4、系统性的原则。5、权变原则。什么事目标管理?它有哪些优势和缺陷? 目标管理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它用系统的方法,使 许多关键管理活动结合起来,高效率地实现个人目标 和组织目标。具体而言,它是一种通过科学地制定目 标、实施目标,一句目标进行考核评价来实施管理任 务的管理方法。目标管理主要有以下优势:1、有效提 高管理效率。2、有助于组织结构的改革。3有效地激 励职工完成组织目标。4、实行有效的监督与控制,减 少无效劳动。目标管理的缺陷主要表现在:1,目标制定 较为困难。2、目标制定与分解中的职工参与费时、费 力。3、目标成果的考核与奖惩难以完成一致。4、职 工素质差异影响目标管理方法的实施。 战略的含义和特点是什么? 战略就是组织为了实行长期生存和发展,在综合分析 组织内部条件何外部环境的基础上做出的一系列带有 全局性和长远性的谋划。它具有以下的特点:1、全局 性2、长远性3、纲领性4、客观性。5、竞争性。6、 风险性。 战略管理的含义? 战略管理,是指为了实现长期生存和发展,在对组织 内部资源条件和外部环境惊醒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战 略目标和实际目标的有效战略,并将战略付诸实施和 对战略实施过程进行控制和评价的一个动态过程。战 略管理是些组织高层管理人员最重要的职责。 战略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一项有效的组织战略应包括五个要素:战略远景、目 标与目的、资源,业务和组织。 一个企业组织的战略体系由哪些部分组成??? 一个组织在战略分为三个层次,即公司层战略,业务 层战略和职能战略。 产业竞争结构分析的主要内容?? 1现在企业之间的竞争强度。2潜在进入者的威胁。3、 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4、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5、替代品的威胁。 总体战略的类型有哪些? 答:公司总体战略有三种类型:1、稳定型战略2、发 展型战略3、收缩型战略。 稳定型战略的利弊是什么? 答:好处是:1、不会因战略的突然改变而引起在资源 分配、组织结构和人员安排上得大变动,有助于实现 企业的平稳发展。2,稳定型战略的风险较小。弊端是: 1、组织只求稳定发展,可能会丧失外部环境提供的一 些发展机会。2、采取稳定型战略可能会助长组织管理 层墨守陈规、因循守旧的懒惰思想,甚至形成不思进 取、回避风险的组织文化,这对于组织的长远发展将 是不利的。 发展型战略的三种基本形式是什么? 答:发展型战略,也称为扩张型战略,是一种在现有 战略起点基础上,向更高目标发展的总体战略。主要 有三种形式:1、密集型发展战略。2、一体化发展战 略。3、多元化发展战略。 收缩型战略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答:收缩型战略是一种缩小组织经营规模或经营范围 的战略。主要有三种基本形式:1、抽资转向战略。2、 调整性战略。3、放弃战略。 竞争战略的三种类型是什么? 竞争战略也就是业务层战略。波特教授提出了三种可 供选择的一般性竞争战略,分别是成本领先战略、差 异化战略和集中化战略。 如何理解决策的含义? 答:决策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定的科学 方法和手段,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 的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准确理解决策需要把握以下 问题:1、要有明确的目标。2、要有可供挑选的可行 方案。3、要作分析评价。4、具有科学性。5、要遵循 满意原则。 现代企业管理决策具有哪些特点?? 答:1、决策问题越来越复杂且影响面越来越大。2、 决策时间要求越来越短。3、决策所包含的信息量越来 越大。4、决策主体由个人转向群体。 什么是德尔菲法和头脑风暴法? 答:德尔菲法是由美国兰德公司于20世纪50年代初 发明的一种预测、决策方法,是一种改进的专家意见 法,其实质是有反馈的函询调查。它有两个基本点, 即函询和反馈。采取多轮函询和反馈的方法,集中意 见,得出结论。头脑风暴法也叫思维共振法、畅谈会 法。这是由美国创造学家A.F.奥斯本首创的一种预测、 决策方法。其基本思路是:邀请有关专家在敞开思路、 不受约束的气氛下,针对决策问题畅所欲言。通过专 家之间的信息交流,引起思维共振,产生连锁反应, 从而导致创造性思维的出现。 如何理解组织结构的含义?? 答:组织结构就是反应人、职位、任务以及它们之间 的特定关系的网络。正确认识组织结构的含义,必须 把握三方面的要素:1、组织结构决定了组织中的正式 报告关系。2、组织结构明确了将个体组合成部门,部 门再组合成整个组织的方式。3、组织结构包含了确保 跨部门沟通、协作的制度计划。 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是什么? 答:组织结构设计是指一个正式组织为了实现其长期 或者阶段性目标,设计或变革组织的结构体系的工作。 设计组织结构应该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有效性原则。 2、分工与协作原则。 3、权责利对原则。 4、分级管理 原则。5、协调原则。6、弹性结构原则。 组织结构设计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答:在组织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各种因素 的影响,如战略、环境、技术、组织规模等,综合考 虑这些因素才能产生良好的组织绩效。 人员配备的含义和原则是什么?? 答:人员配备是根据组织结构规定的职位数量与要求, 对所需各类人员进行恰当有效地选择,使用,考评和 培养,以合适的人员去充实组织中的各个职位,保证 组织活动正常进行并实现组织的即定目标的活动。人 员配备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工作原则:1、因事择人的原 则。2、量才使用的原则。3、人事动态平衡的原则。4、 程序化、规范化原则。 管理人员需要量的确定受那些因素影响?? 答:确定主管人员的需要量主要考虑以下因素:1、组 织现有的规模、结构和岗位。2、管理人员的流动率。 3、组织发展的需要。 管理人员的选聘源自哪里? 答:管理人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内部提升和外部招 聘。内部提升是指组织内部成员的能力增强并得到充 分地证实后,被委以需要承担更大责任的更高职务。 外部招聘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从组织外部的众 多候选人中选拔符合空缺职位工作要求的管理人员。 内部提升管理人员有哪些优缺点?? 答:内部提升制度具有以下几点:1、有利于调动组织 内部成员的工作积极性。2、有利于吸引外部人才。3、 有利于保证选聘工作的正确性4、有利于被聘者迅速展 开工作。弊端主要体现在:1、引起同事之间的不团结。 2、可能造成“近亲繁殖”的现象,并抑制组织创新力。 外部选聘管理人员有哪些优缺点?? 答:优点是:1、被聘干部具有“外来优势”,没有“历 史包袱”,如果他确实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便可迅速 地打开局面。2、有利于平息和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 紧张关系。3、能够伟组织带来新的管理方法和经验。 其不足之处是:1、外聘人员很难迅速打开局面。2、 组织对应聘者的情况不能深入了解。3、外部招聘会打 击内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管理会计概念集锦

管理会计概念集锦 9 能够规定管理会计工作对象基本活动空间的假设是---多层主体假设 10 如果某项管理会计信息同时满总了相关性和可信性的要求,那么我们可以断定信息在质量上符合----决策有用性原则 11 管理会计信息要具备可信性的质量特征,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由:具有可靠性,可理解性 12 可以作为管理会计主体的有:企业整体,分厂,车间,班组,个人 13 不属于能够揭示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共同特征的表述—两者的具体目标相同 14 在现代企业会计系统中,管理会计又可称为---算活帐的经营型会计 15 管理会计信息与财务会计信息相比,又许多不同之处:时间特征不同,信息载体不同,信息属性不同 16 能够揭示管理会计特征的又,以责任单位为主体,工作程序性较差,可以提供未来信息,重视管理过程和职工的作用 17 西方最早的管理会计师职业团体成立于20世纪70年代 18 在西方,企业内部的管理会计部门属于—服务部门 19 属于执业管理会计师分专业工作领域的:企业会计岗位,会计师事务所,咨询事务所 20 西方管理会计师职业团体主要从事的工作:组织专业资格考试,安排后续教育,制定规范和标准,推广管理会计方法 21 管理会计的雏形产生玉于—20世纪上半叶 22 在管理会计发展史上,第一个被人们使用的管理会计术语是-----“管理的会计” 20世纪50年代来,管理会计进入了”以预测决策会计为主,以规划控制会计和责任会计为辅”的发展阶段,该阶段被称为----现代管理会计阶段 22 将”为实现管理会计目标,合理界定管理会计工作的时空范围,同意管理会计操作方法和程序,组织管理会计工作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称为—管理会计假设 23最优化,效益性,决策有用性,及时性,重要性和灵活性,共同构成了---管理会计原则 24为保证管理会计信息质量对决策有用,通常要求将有关的未来信息估计误差控制在决策者可以接受的一定可信区间内,这体现了可信性原则中的----可靠性要求 25不属于管理会计系统能够提供的信息是------全面精确的信息 26属于现代管理会计内容的:预测决策会计,规划控制会计,责任会计 27属于管理会计职能: 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控制经济过程,规划经营目标,考核评价经营业绩 28可以将现代管理会计的发展趋势简单的概括为:系统化,规范化,职业化,社会化,国际化 29管理会计的基本假设所包括的内容:多层主体假设,理性行为假设,合理预期假设,充分占有信息假设 30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有许多不同之处,如,会计主体不同,基本职能不同,依据的原则不同,信息特征不同,观念取向不同 31通过分析管理会计职能的时间特征,可以发现管理会计信息横跨过去,现在和为了三个时态的时间特征,其中能够体现未来时态特征的职能有:预测,决策 32应当作为管理会计开始进入职业化和社会化发展阶段主要标志:管理会计师职业团体的成立,执业管理会计师的出现 第二章成本性态分析 33在不改变企业生产经营能力的前提下,采取降低固定成本总额的措施通常是指降低---酌量性固定成本, 34单耗相对稳定的外购零部件成本属于----技术性变动成本 35只能在发生当期予以补偿,不可能递延到下棋的成本是---期间成本 36为排除业务量因素的影响,在管理会计中,反映变动成本水平的指标一般是---单位变动成

管理的概念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含义

管理的概念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含义 1.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目标 2.管理的手段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4.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管理的两重性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管理的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五种。 按管理层次划分:1.高层管理人员2.中层管理人员3.基层管理人员 按管理领域和专业划分:1.综合管理人员2.专业管理人员 管理学有以下特点:1.一般性2.综合性3.历史性4.实践性 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就是管理学研究的对象。 泰罗是美国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的主要倡导人,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亨利*法约尔出生于法国,是欧洲古典管理理论的创始人,被称为"管理过程理论之父"。 马克斯*韦伯是德国古典管理理论代表人物,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人际关系学说的代表人物是梅奥。 决策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赫伯特*西蒙。 计划,亦称谋划、筹划或规划,是指在工作或行动之前,通过科学的分析、预测与决策,对未来工作或行动作出全面筹划和部署的一系列活动。 计划的基本特征是:1.目的性2.首位性3.普遍性4.实践性5.效率性 计划工作的任务就是预先决定做什么(what),为什么要做(why),何时做(when),何地做(where),何人做(who),以及如何做(how),也就是通常所说的5W1H. 所谓决策,就是对未来的行为确定目标,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决策的具体内容: 1.决策要有明确的目标。 2.决策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 3.决策要做分析评价。 4.决策要进行优选。 5.决策要进行实施的。 决策的作用 1.决策是管理的基础和核心。 2.决策是管理者的首要工作和基本职能。 3.决策在管理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战略决策又称宏观决策或全局决策,战术决策也称作微观决策或局部决策。 网络图的编绘规则 1.两个事项(结点)之间,只能出现一个作业。 2.表示作业的箭线之间,不能直接接触。 3.网络图中不能出现循环闭合路线。 4.每个网络图只能有一个起始事项和一个最终事项。 5.设置虚作业只表示作业之间的相互关系。 6.尽量采用平行作业和交叉作业。 所谓组织是人们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的目的而形成的系统集合,它有一个特定的目的,由一群人所组成,有一个系统化的结构。 组织的特点:1.组织要有既定目标2.组织要进行分工与合作3.组织要有权债制度。

项目管理五大过程组

项目管理五大过程组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项目管理五大过程组(图表概括和详细) 项目管理五大过程组: 1、启动过程组:获得授权,定义一个新项目或现有项目的一个新阶段,正式开始该项目或阶段的一组过程。 2、规划过程组:明确项目范围,优化目标,为实现目标而制定行动方案的一组过程。 3、执行过程组:完成项目管理计划中确定的工作以实现项目目标的一组过程。 4、监控过程组:跟踪、审查和调整项目进展与绩效,识别必要的计划变更并启动相应变更的一组过程。 5、收尾过程组:为完结所有过程组的所有活动以正式结束项目或阶段而实施的一组过程。 单个项目的项目管理过程 一、启动过程组 1、制定项目章程 制定项目章程是制定一份正式批准项目或阶段的文件,并记录能反映干系人的需要和期望的初步要求的过程。在多阶段项目中,这一过程可用来确认或优化在以前的制定项目章程过程中所做的相关决策。 2、识别干系人 识别干系人是识别所有受项目影响的人或组织,并记录其利益、参与情况和影响项目成功的过程。 二、规划过程组

3、制定项目管理计划 制定项目管理计划是对定义、编制、整合和协调所有子计划所必需的行动进行记录的过程。项目管理计划是关于如何对项目进行规划、执行、监控和收尾的主要信息来源。 4、收集需求 收集需求是为实现项目目标而定义并记录干系人的需求的过程。 5、定义范围 定义范围是制定项目和产品的详细描述的过程。 6、创建工作分解结构(WBS) 创建工作分解结构是把项目可交付成果和项目工作分解成较小的、更易于管理的组成部分的过程。 7、定义活动 定义活动是识别为完成项目可交付成果而需采取的具体行动的过程。 8、排列活动顺序 排列活动顺序是识别和记录项目活动间逻辑关系的过程。 9、估算活动资源 估算活动资源是估算各项活动所需材料、人员、设备和用品的种类和数量的过程。 10、估算活动持续时间 估算活动持续时间是根据资源估算的结果,估算完成单项活动所需工作时段数的过程。 11、制定进度计划

项目管理的概念及项目过程管理

项目管理的概念及项目过程管理 一、项目和项目管理 ◆ 项目的意义 美国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委员会主席Paul Grace说过,在当今社会中,一切都是项目,一切也将成为项目。不管是日常工作还是茶余饭后,人们谈论最多的事情也是各种各样的项目。项目对社会、对企业、对个人的意义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项目管理被视为未来二十年的黄金职业也不无道理。首先,项目是解决社会供需矛盾的主要手段。需求与供给的矛盾是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动力,而解决这一矛盾的策略之一是扩大需求,如商家促销、政府鼓励个人贷款消费、鼓励社会投资、加大政府投资等都属于扩大需求,这类策略是我国目前为促进社会发展而采取的主要策略;另一策略就是改善供给,改善供给需要企业不断推陈出新,推出个性化服务和产品,降低产品价格,提高产品功能,而这类策略的采用,就要求政府和企业不断启动、完成新项目来实现,这也向项目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其次,项目是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途径,是知识经济的一个主要业务手段。知识经济可以理解为把知识转化为效益的经济。知识产生新的创意,形成新的科研成果,新的科研成果需要通过一个项目的启动、策划、实施、经营才能最终变为财富,否则,知识永远是躺在书本上的白纸黑字。因此,从知识到效益的转化要依赖于项目来实现,企业买专利、搞预言,最终都需要通过项目实现利润。 第三,项目是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载体。企业的使命、企业的愿景、企业的战略目标都需要通过一个一个成功的项目来具体实现。成功的项目不仅能够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利润、扩大企业的规模,而且能强化企业的品牌效应,锻炼企业的研发团队,留住企业的人才。 第四,项目是项目经理社会价值的体现。大部分工程技术人员的人生是由一个个项目堆积而成的,技术人员和项目管理人员的价值只能透过项目的成果来反映。参与有重大影响的项目本身就是工程技术和项目管理人员莫大的荣誉。 ◆ 项目的概念 项目是一个特殊的将被完成的有限任务,它是在一定时间内,满足一系列特定目标的多项相关工作的总称。项目的定义包含三层含义:第一,项目是一项有待完成的任务,且有特定的环境与要求;第二,在一定的组织机构内,利用有限资源(人力、物力、财力等)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第三,任

管理学课后习题答案(张玉利)

第一章管理实践 1.对于管理的概念,为什么不存在唯一的定义?你对管理是怎样理解的? 答:1.人们在不同领域从事的管理实践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管理对象不同、内外部环境不同、分析问题角度不同,导致管理实践的差异,而管理实践的差异进一步导致人们对管理产生了不同的理解和认识。管理范畴的宽泛以及随着环境变化而不断产生的创新,是人们难以用十分精练的语言概括管理工作的全部内涵。 哈罗德·孔茨(Harold Koontz)认为:“管理就是为在集体中工作的人员谋划和保持一个能使他们完成预定目标和任务的工作环境。” 赫伯特·A·西蒙(Herbert A. Simon)认为:“管理就是决策。” 管理是通过别人并与别人一起工作,协调集体活动以便取得1+1>2的效果。 管理工作表现为由计划、组织、协调、领导、控制、等工作组成的不断循环的过程。 管理是变革与创新,是促使组织在动荡环境下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工具。2.对管理的众多解释之间并不矛盾。透过不同的解释,可以发现管理工作的诸多基本点,如管理的目的性、管理职能的重要性、管理工作与一般作业活动的区别等。 基于这样的基本点,本书突出强调管理职能,并把管理解释为:在特定的环境下,运用已有的、可利用的资源。凭借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工作,通过别人并与别人一起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也就是说,可以将管理理解为调动人的积极性以便正确地做正确地事情的一门学问。 2.管理的基本职能有哪些?相互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待补充) 答:管理工作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构成,这些活动可被归类为四大主要的管理职能中,即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1)计划:计划的任务主要是制订目标及目标实施途径(即计划方案)。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管理活动从计划工作开始。 具体来说,计划工作(1)描述组织未来的发展目标,如利润增长目标、市场份额目标、社会责任目标等;(2)有效利用组织的资源实现组织的发展目标;(3)决定为实现目标所要采取的行动。 2)组织:再好的计划方案也只有落实到行动中才有意义。要把计划落实到行动中,就必须要有组织工作。 组织工作包括分工、构建部门、确定层次等级和协调等活动,其任务是构建一种工作关系网络,使组织成员在这样的网络下更有效地开展工作。透过有效的组织工作,管理人员可以更好地协调组织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更顺利地实现组织的目标。 3)领导:有了计划,构建了合适的组织结构,聘用到了合适的人员之后,就需要开展领导工作了。有人把领导叫做指导,但不管怎么叫,都是指对组织成员施加影响,使他们对组织的目标作出贡献,其工作内容包括激励、采用合适的领导方式、沟通等。 4)控制:控制工作是衡量组织成员的工作绩效,发现偏差,采取矫正措施,进而保证实际工作进展情况符合计划要求。 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是最基本的管理职能,它们分别重点回答了一个组织要做什么和怎么做,靠什么做,如何做得更好,以及做得怎么样等基本问题。管理职能并不只是这四种。作为管理工作的手段和途径,随着管理对象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管理职能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完善。

管理会计知识分享

口试题签 1号题 1.下列各项中,与传统的财务会计相对立概念而存在的是(C)。 A.现代会计 B.企业会计 C.管理会计 D.成本会计学 2、按照决策条件的肯定程度,可将决策划分为以下类型:即( CDE )。 A.战略决策B.战术决策C.确定型决策 D.风险型决策E.不确定型决策 3、固定成本在任何条件下,其总额均不随业务量的增减变动发生变化。(F ) 2号题 1. 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B )。 A.贡献边际率+作业率=1 B.贡献边际率+变动成本率=1 C贡献边际率+安全边际率=1 D.变动成本率+安全边际率=1 2、下列各种决策分析中,可按成本无差别点法作出决策结论的有(DE )。 A.亏损产品的决策B.是否增产的决策C.追加订货的决策 D.自制或外购的决策E.生产工艺技术方案的决策 3、变动成本法既有利于短期决策,也有利于长期决策。( F ) 3号题 1. 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该产品的贡献边际率是65%,本期销售额是200 000元,营业利润是100 000元,则该产品的固定成本为( C )。 A .100 000元 B. 130 000元 C. 30 000元 D. 70 000元 2、下列各项中,属于生产经营决策相关成本的有 ( ABC )。 A.增量成本B.机会成本C.专属成本 D.沉没成本E.不可避免成本 3、因为管理会计只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因此与对外服务的财务会计有本质的区别。(T )4号题 1. 下列项目中,不能列入变动成本法下的产品成本的是(C)。 A.直接材料 B.直接人工 C.固定性制造费用 D.变动制造费用 2、保本点的表现形式包括( AB )。 A.保本额B.保本量C.保本作业率 D.变动成本率E.贡献边际率 3、“薄利多销”是市场经济的一般原则,不受商品的价格弹性大小的制约。( F ) 5号题 1. 下列费用中属于酌量型固定成本的是(B )。 A.房屋及设备租金 B.技术研发费 C.行政管理人员的薪金 D.不动产税金 2、按成本差异形成过程进行分类,可将成本差异分为(AB )。 A.价格差异 B.用量差异 C.纯差异 D.混合差异 E.可控差异 3、在短期经营决策中,所有的固定成本或折旧费都属于沉没成本。(F ) 6号题 1. 将决策分析区分为短期决策与长期决策所依据的分类标志是(C )。 A.决策的重要程度B.决策条件的肯定程度 C.决策规划时期的长短D.决策解决的问题 2、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包括(ABCDE )。 A.相关范围假设 B.线性假设 C.产销平衡假设 D.品种结构不变假设 E.目标利润假设 3、在生产经营决策中,必须考虑相关业务量、相关收入和相关成本等因素。(T )

过程管理的概念及方法

过程管理的概念及方法 过程概念是现代组织管理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在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将过程定义为:“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过程的任务在于将输入转化为输出,转化的条件是资源,通常包括人力、设备设施、物料和环境等资源。增值是对过程的期望,为了获得稳定和最大化的增值,组织应当对过程进行策划,建立过程绩效测量指标和过程控制方法,并持续改进和创新。 过程方法中指出:系统地识别和管理组织所应用的过程,特别是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过程方法”。为使组织有效运行,组织应当采用过程方法识别和管理众多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对过程和过程之间的联系、组合和相互作用进行连续的控制和持续的改进,以增强顾客满意和过程的增值效应。 ISO9000:2000标准还提出了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如图2所示)。实施ISO9000族标准是一个有效地进行过程管理的基础方法。其中ISO9001:2000是一个最基础的标准,关注顾客满意;而ISO9004:2000是一个趋向卓越绩效模式的标准,关注组织的绩效改进和使顾客与其它相关方满意。在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各类目中,过程管理是一个与ISO9000族标准相关程度最高的类目。但需要指出的是,ISO9001中的过程管理仅仅旨在使顾客满意,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中的过程管理旨在所有关键利益相关方的综合满意,它是落实战略

目标和战略规划,实施持续改进和创新以提升组织的整体绩效,为利益相关方创造平衡的价值,进而履行组织使命和实现组织愿景的途径和载体,它对卓越的追求,对效果、效率以及应对动态竞争环境变化的敏捷性的追求,都要高于ISO9000族标准的要求。 过程管理PDCA循环 过程管理是指:使用一组实践方法、技术和工具来策划、控制和改进过程的效果、效率和适应性,包括过程策划、过程实施、过程监测(检查)和过程改进(处置)四个部分,即PDCA循环四阶段。PDCA(plan-do-check-act)循环又称为戴明循环,是质量管理大师戴明在休哈特统计过程控制思想基础上提出的。 1 过程策划(P)从过程类别出发,识别组织的价值创造过程和支持过程,从中确定主要价值创造过程和关键支持过程,并明确过程输出的对象,即过程的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确定过程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要求,建立可测量的过程绩效目标(即过程质量要求)。基于过程要求,融合新技术和所获得的信息,进行过程设计或重新设计。 2 过程实施(D)使过程人员熟悉过程设计,并严格遵循设计要求实施之。根据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和来自顾客、供方等的信息,在过程设计的柔性范围内对过程进行及时调整。根据过程监测所得到的信息,对过程进行控制,例如:应用SPC(统计过程控制)控制过程输出(产品)的关键特性,使过程稳定受控并具有足够的过程能力。根据过程改进的成果,实施改进后的过程。

管理学具体含义

1.何谓管理?如何理解管理的具体含义? 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2)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而不是其他。 (3)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即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 (4)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5)管理的目标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该目标仅凭单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这也是建立组织的原因。 2.组织中的管理通常包括哪些职能活动?每种职能活动是如何表现其存在的?它们的相互关系又是如何? (1)决策:通过方案的产生和选择以及通过计划的制定表现出来。 (2)组织:通过组织结构的设计和人员的配备表现出来。(3)领导:通过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表现出来。 (4)控制:通过对偏差的识别和纠正表现出来。 (5)创新:通过组织提供的服务或产品的更新和完善以及其他管理职能的变革和改进来表现其存在的。 相互关系: (1)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 (2)组织、领导和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 (3)创新贯穿于各种管理职能和各个组织层次之中。 3.企业的社会责任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办好企业,把企业做强、做大、做久。 (2)企业一切经管管理行为应符合道德规范。 (3)社区福利投资。 (4)社会慈善事业。 (5)自觉保护自然环境。

4.请从不同层面解释全球化的内涵。 全球化内涵:全球化既是一个事实,又是一个过程。 事实:反映的是世界各国及各国人员之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相互依赖,而且这种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过程:既是技术发展又是人类发展的过程,反映了全球化背后的两股最根本的推动力。 可以从不同层面来定义和理解全球化。如世界、国家或地区、产业、公司,甚至是公司内的某一部门或某一业务。 (1)在世界层面上,全球化是指国家之间日益增长的经济相互依赖性,反映在商品、服务、资本和信息等方面不断增长的跨国流通上。 (2)在国家或地区层面上,全球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与世界其他领域之间的联系程度。 (3)在产业层面上,全球化是指某一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和活动,以及在全球国家或地区间相互依赖的程度。 (4)在公司层面上,全球化是指公司在各国或地区的收入分布和资产扩展的程度,以及与各国或地区的资本、商品和信息的跨国 /地区交流程度。 5.全球化管理者的关键能力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是什么? 全球化管理者的关键能力: 国际商务知识 1、为了新产品和服务的发展,建立创造性的公司文化,来平衡独特的、以文化为基础的知识和消息 2、有效地进行跨文化谈判 3、在一个给定的地方对于如何能够成功地开展业务能够给出精确的选择 4、在多个国家中知道大众的行为规则框架 5、识别和管理文化对于市场和商业运作的影响6、理解文化是如何影响人们表达不同意见的方法 7、将文化差异看作是组织动力的源泉 8、整合当地和全球信息来制定不同地点的决策 9、即使有飞行时差或者需要通过翻译,在不同的商业环境中也能够有效地进行谈判 文化适应能力 1、以文化中立的方法来评价他人的工作 2、在多文化的环境中选择和培养人们 3、鼓励相互不了解或者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进行知识共享 4、能够有效激励跨文化的团队 5、调整管理方式适应不同的文化期望

项目管理5大过程9大知识领域44个定义

项目管理的5大过程分别是: 1)启动过程、2)规划过程、3)执行过程、4)监控过程、5)收尾过程 9大知识领域分别是: 1)项目整合管理、2)项目范围管理、3)项目时间管理、4)项目成本管理、5)项目质量管理、6)项目人力资源管理、7)项目沟通管理、8)项目风险管理、9)项目采购管理 44个定义分别是: 项目整体管理 1. 制定项目章程–制定正式核准项目的项目章程。 2. 制定项目初步范围说明书–制定从高层次说明范围的项目初步范围说明书。 3. 制定项目管理计划–将确定、编写、协调与组合所有部分计划所需要的行动 形成文件,使其成为项目管理计划。F 4. 指导与管理项目执行–执行项目管理计划所确定的工作,实现项目范围说明 书明确的项目要求。 5. 监控项目工作–监视和控制启动、规划、执行和结束项目所必需的各个过程, 以便满足项目管理计划中确定的实施目标。 6. 整体变更控制–审查所有的变更请求,批准变更并控制可交付成果和组织过 程资产。 7. 项目收尾–最终完成所有项目过程组的所有活动,正式结束项目或项目阶段。 项目范围管理 8. 范围规划制定项目范围管理计划,记载如何确定、核实与控制项目范围, 以及如何制定与定义工作分解结构(WBS)。 9. 范围定义制定详细的项目范围说明书,作为将来项目决策的根据。 10. 制作工作分解结构将项目大的可交付成果与项目工作划分为较小和更易管 理的组成部分。 11. 范围核实正式验收已经完成的项目可交付成果。 12. 范围控制控制项目范围的变更。 项目时间管理 13. 活动定义 确定为产生项目各种可交付成果而必须进行的具体计划活动。 14. 活动排序 确定各计划活动之间的依存关系,并形成文件。 15. 活动资源估算 估算完成各计划活动所需资源的种类与数量。 16. 活动持续时间估算 估算完成各计划活动所需工时单位数。 17. 制定进度表 分析活动顺序、活动持续时间、资源要求,以及进度制约因 素,从而制定项目进度表。 18. 进度控制 控制项目进度表变更。 项目费用管理 19. 费用估算 估算完成项目各项活动所需资源的费用近似值。 20. 费用预算 汇总各单个活动或工作细目的估算费用,确定一个费用基准。 21. 费用控制 对造成费用偏差的因素施加影响,并控制项目预算的变更。

管理体系的过程方法概念和应用的指南

2000年 版ISO 9000标准介绍和支持文集: 管理体系的过程方法概念和应用的指南 1 Our ref ISO/TC 176/SC 2秘书处 日期: 2004年5月13 日 2000年版ISO 9000标准介绍和支持文集: 管理体系的过程方法概念和应用的指南 相关的ISO 9001:2000 and ISO 9004:2000, ISO/TC 176/SC 2已出版了一些指南模块: N524 –ISO 9001:2000 条款 1.2 '应用'指南; N525 –ISO 9001:2000文件要求指南; N526 –ISO 9001:2000 and ISO 9004:2000术语指南_1); N544 –管理体系的过程方法概念和应用的指南; N630 –'外包过程'指南。 (1) 此模块与ISO/TC 176/SC1/WG2共同完成。ISO/TC 176/SC1负责完成 IS O 9000:2000 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 上述文件组成ISO/TC 176/SC 2 '2000年版ISO 9000标准介绍和支持文集。 来自标准使用者的反馈信息将被用于决定该模块增加或修订。 ISO 9000标准的模块和进一步信息可在此下载: https://www.doczj.com/doc/7510160799.html, https://www.doczj.com/doc/7510160799.html,/iso-tc176-sc2 C Corrie for BSI Secretariat ISO/TC 176/SC 2 文件号: ISO/TC 176/SC 2/N 544R2(r)

1) 1) 引言 关键词: 管理体系、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 内容 1. 引言 (2) 2. 什么是过程? (3) 3. 过程的种类 (4) 4. 过程方法理解 (4) 5. 过程方法实施 (6) 5.1 识别组织的过程(管理的系统方法) (6) 5.2 过程策划 (8) 5.3过程的实施和测量 (11) 5.4 过程的分析 (11) 5.5. 过程的纠正措施和改进 (11) 1. 引言 本指南文件提供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族的“过程方法”的概念、意图和应用理解。本指南可作为任何管理体系应用过程方法的指南,而不论其组织类型和规 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体系: - 环境 (ISO 14000 标准族); - 职业健康和安全; - 业务风险; - 社会责任。 本指南文件目的也在于推行过程描述和与过程应用相关的术语的统一途径。 过程方法的目的是增强组织实现规定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 过程方法的益处: ?综合和协调所有过程以利实现策划的结果; ?集中努力提高过程有效性和效率的能力; ?为顾客和其它受益方提供对组织持续业绩的信心; ?组织运作的透明性; ?通过资源的有效利用,降低成本和缩短周期; ?改进的、一致的和可预测的结果; ?提供专注的和有优先顺序的改进动力的机会; ?激励全员参与和职责分明。

教育管理的概念

一、管理 (一)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 管理是一种古老的社会现象。当人类的祖先在共同劳动或集体生活的过程中,他们为实现某种目标(如捕捉大的野兽、营造房舍)依靠个人的力量无法实现的时候,他们就从人群中推举出一个人负责组织、指挥和协调大家的行动,这就是管理活动的开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写道:“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并执行生产总体的运动──不同于这一总体的独立器官的运动──所产生的各种一般职能。一个单独的提琴手是自己指挥自己,一个乐队就需要一个乐队指挥。”〔1〕这都说明,管理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特有的一种现象,也是人类社会得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作为社会现象的管理,它具有两大职能:一种是组织生产力的职能,另一种是协调和控制生产关系的职能。在组织生产力方面,管理可以把处于分散状态的生产力诸要素进行合理组合,对生产运行过程进行有效控制,这样就可以达到扩大再生产的目的。马克思认为,“不论生产的社会形式如何,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但是,二者在彼此分离的情况下只在可能性上是生产因素。凡要进行生产,就必须使它们结合起来。”〔2〕在协调和控制生产关系方面,马克思把这种管理职能称作监督劳动和指挥劳动。他分析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是资产者通过管理来实现其对雇佣劳动者的统治、奴役和剥削,榨取他们的剩余劳动。他说:“资本家的管理不仅是一种由社会劳动过程的性质产生并属于社会劳动过程的特殊职能,它同时也是剥削社会劳动过程的职能,因而也是由剥削者和他所剥削的原料之间不可避免的对抗决定的。”〔3〕 根据马克思关于管理的两种职能的论述,也可以说明管理具有两重属性: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管理的社会属性。管理的自然属性是同社会生产力联系在一起的属性,它具有组织共同劳动、协调生产过程的作用,是超越一切社会生产关系而存在的。而管理的社会属性是同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联系在一起的,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来决定的。在阶级社会里管理的社会属性的核心是为哪个阶级利益服务,它是有鲜明的阶级性的。 (二)管理具有意识形态的特点 管理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当人们考察任何一种管理行为时,就会发现在每种管理行为的背后都是由特定理论或观念支配着。这是因为任何一种管理行为都是管理者的价值取向的结果。中国古代儒家的“仁民爱物”、道家的“无为而治”、法家的“严法律民”都反映了各家治国安邦之道。国外的各种管理也是如此。美国著名管理学家P.德鲁克曾说:“管理不只是一门学问,还应是一种‘文化’,它有自己的价值观、信仰、工具和语言。”在同一类型的社会制度下,由于该国的文化传统不同,其管理上也是有差异的。德鲁克在对各国的管理进行研究之后说:“各大国的管理学不尽相同,它受本国传统的强大影响:美国的竞争对手关系的传统,欧洲大陆的重商主义传统,日本的家族传统、‘大家庭’传统,英国的俱乐部传统等。”中国古代管理也有好几派,其中儒家的伦理思想对管理的影响最大,管理者以纲常观念对待人际关系,以求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新中国成立以后,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在管理的实践中,我们还能觉察出古代传统“人治”管理的痕迹。 任何管理都是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进行的,它同时又是文化的产物。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管理学说由萌芽状态演进成茂密的“丛林”。国外有些管理学家认为这是适应当前科学技术发展和企业管理的需要,管理走向多元化道路的必然结果。也有人说这简直是一个“真正的疯人院”。各个学派之间都在拼命地攻击对方,从而爆发了方法论的危机。其实每种管理学说都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又有某种局限性。美国系统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卡斯特曾经试图把各种管理理论溶合到系统思想中来,但是没有成功,于是他报怨说:“现代管理者常常要面对许多伦理规范、而它们之间常常是相互矛盾和冲突着的。”这就是文化上的差别和冲突导致了各种管理思想和行为的变化。 (三)管理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管理是管理者依据一定的原理和方法,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引导他人去行动,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以实现预定目标的一种行为。

管理体系过程方法的概念和使用指南

最新国际质量管理文件 管理体系过程方法的概念和使用指南 1 引言 本文件为理解“过程方法”的概念、意图及其在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中的应用提供指南。本指南也可用于其他管理体系采用过程方法,不论组织的类型和规模如何。 本指南的目的是推动描述过程的方法的一致性,并使用与过程有关的术语。 过程方法的目的是提高组织在实现规定的目标方面的有效性和效率。 过程方法的好处有: ?对过程进行排列和整合,使策划的结果得以实现; ?能够在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上下功夫; ?向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提供组织一致性业绩方面的信任; ?组织内运作的透明性; ?通过有效使用资源,降低费用,缩短周期; ?获得不断改进的、一致的和可预料的结果; ?为受关注的和需优先安排的改进活动提供机会; ?鼓励人员参与,并说明其职责。 2 什么是过程? “过程”可以定义为“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活动”。这些活动需要配置资源,如人员和材料。图1所示为通用的过程。

与其他方法相比,过程方法的主要优点是对这些过程间的相互作用和组织的职能层次间的接口进行管理和控制(在第4章中详细说明)。 输入和预期的输出可以是有形的(如设备、材料和元器件)或无形的(如能量或信息)。输出也可能是非预期的,如废料或污染。 每一个过程都有顾客和受过程影响的其他相关方(他们可以是组织内部的,也可以是外部的),他们根据其需求和期望规定所需要的输出。 应通过系统进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以提供有关过程业绩的信息,并确定纠正措施或改进的需求。 所有过程都应与组织的目标相一致,要规定所有过程都增值,与组织的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 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可通过内部和外部评审过程予以评审。 3 过程的类型 可规定以下类型的过程 ——组织的管理过程。包括与战略策划、制定方针、建立目标、提供沟通、确保获得所需的资源和管理评审有关的过程。 ——资源管理过程。包括为组织的管理、实现、测量过程提供所需资源的所有过程。 ——实现过程。包括提供组织预期输出的所有过程。 ——测量、分析和改进过程。包括测量和收集业绩分析及提高有效性和效率的数据的那些过程,如测量、监视和审核过程,纠正和预防措施,它们是管理、资源管理和实现过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4 过程方法的理解 过程方法是一种对如何使活动为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创造价值进行组织和管理的有力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