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 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42.00 KB
- 文档页数:39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
1.文学作品阅读
鳝孔
曾庆升
①久旱不雨,村子像个火炉。
②田二闷闷地吃罢晚饭,静静地吸完一袋旱烟,又往肚里灌过半壶水,并严严地给两个儿子一番嘱咐,自己才扛上锄头去田边转悠。
③夜幕拉下,田二的两个儿子奉命拿了棍棒,在自家院子矮墙边潜下身来。
④这园子是田二和谢芳家的菜地。
早先没有矮栅,两家菜地间是一条窄窄的土沟。
苗儿不分界地长,常有田家整地不小心损了谢家的苗,谢家占了田家的沟。
于是几次脸红争执,两家积下怨来。
再后来,便垒起这矮墙。
现在田家园里种着冬瓜,谢家园里种着南瓜,瓜藤仍不分界地长。
南瓜爬到冬瓜园,冬瓜爬向南瓜园。
开始,两家都细心捡摆自家的瓜藤,不让爬过矮墙,可后来园田里工夫紧,便失去了那份细心。
瓜藤长势旺,便越过墙来,在田家园里结了两个脚盆大的鲜红的南瓜。
田二昨天上自家园子摘冬瓜时,有了这意外发现,便特地扒开杂草,让南瓜露着,他料定谢家发现后,会爬过来摘瓜,好趁机給谢家一个难堪。
今晨,田二发现谢芳上园子时瞅见了这瓜,估计谢家晚上会有“行动”,特派两个儿子看守,好痛痛快快地抓次“偷瓜贼”。
⑤再说田二出了家门,便在村中樟树下的石板上呆坐着。
旱烟抽了一锅又一锅,他手里的旱烟“喇叭”,连着田里卷筒的禾叶,以及揪得疼痛的心都在一同冒烟。
⑥田二与谢芳家的稻田也紧挨着,只是田家的稻田挨着南面的山,谢家的稻田靠着北面的河。
昔日两家稻田都用山塘水灌溉,可今年大旱,山塘干涸,渠道枯竭,得各自找水。
谢家稻田靠河,得天独厚,可从河里抽水;田家精田挨山,只能靠老天。
田二抬头望望夜空,没一丝下雨的迹象。
谢芳田边抽水机“突突突”地响,白花花的河水提上岸来,滋润着谢家的禾苗,田二心里难受极了。
要救活田家禾苗,必须通过谢家稻田引河水灌溉,否则将白费一年辛劳,颗粒无收!田二去找谢芳说情吧,说不定谢芳也会给他难堪。
田二性子耿,宁愿饿一年肚皮也不受那个屈。
他坐在樟树下的石头上抽闷烟,心里抱怨说:老天爷可是要存心惩处我呀!……直到后半夜,空气爽润了许多,田二才站起身,向着自家干裂的稻田走去。
⑦田二勾着头,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田埂上,当他来到与谢家相邻的那丘稻田时,却惊奇地发现了水!汩汩的水,穿过因埂孔道,从谢芳的田里流向他的田里。
水将砖头般干硬的泥土变得软软的,禾苗开始舒叶。
田二庆幸谢芳粗心,没把田埂上的鳝孔堵上。
他在心里高兴地喊着:流吧,流吧,给我灌上满满一丘!田二心里说着,很快又回到了橡树下的石板上----他怕撞见谢芳,说他干不光明正大的事。
约摸过了个把钟头,田二再次起身偷偷地向自家的稻田走去。
这次,田二更有新的发现:第一丘稻田流满水后,又是几道鳝孔穿过田埂,把水引向第二丘稻田。
哪来这么多鳝孔?田二是捕鳝的好手,他用手触摸孔道,发觉不像……莫非这鳝孔…田二陷入了沉思……
⑧深夜,凉风拂过,火炉般的村子,变得凉爽起来。
朦胧雾气中,园里的藤蔓也潮润鲜活起来。
潜伏在园子中的田家兄弟忽然发现:一个黑影在园里晃动,正猫着腰,轻手轻脚
地抱起那似脚盆的南瓜向谢家园子移动。
⑨“抓贼啊?”隐蔽着的田家兄弟忽地跃上去,举着棍棒大声叫喊着。
⑩“混蛋,连老子都不认识了?
⑪田家兄弟顿时傻了眼----他们听得很真切,答话者竟是自家老爸田二。
(1)梳理文章第⑥段----第⑦段田二的心理活动,在横线上填出恰当的词语。
每空限填两个字。
无法引河水灌溉,心里________------不愿求人,心里抱怨-----发现鳝孔漏水,内心________------有新的发现,陷入沉思,内心惭愧。
(2)结合语境,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①分析第④段画线文字“今晨,田二发现谢芳上园子时瞅见了这瓜”这一细节在情节上的作用。
②请分析第④段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3)请结合小说,简要概括并分析田二这一人物的可贵品质。
(4)关于这篇小说,有人说,田二是小说的主人公;也有人说,谢芳才是小说的主人公。
你的看法呢?请说明理由。
【答案】(1)难受;庆幸(高兴)
(2)①推动情节发展。
因为有了这个发现,才有了田二嘱咐两个儿子抓偷瓜贼的情节。
铺垫,为下文田二将瓜送回谢家子作铺垫。
②反映人物心理变化。
反映田二醒悟后(或答“善意被唤醒后”)的愉悦心情。
暗示情节,暗示下文田二主动将瓜送回谢家园子。
(3)①本性善良,田二虽与谢家有积怨,并一心想给谢芳难堪,但最终还是以善报善,回应了谢芳的善举。
②知错就改(勇于改错),田二虽与谢家产生积怨并设计给谢芳难堪。
但在发现谢芳的善举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送回南瓜,③为人正直。
宁可让禾苗枯死,也没想过要偷谢家的水来灌溉,④勤劳,田二晚饭后就到田里看禾苗,直到夜深。
(4)①田二。
小说围绕田二的活动展开,用大量的笔墨写田二,并通过田二的行为与思想变化来表现人性善良这一主题。
②谢芳,小说虽然表面上围绕田二的活动展开,但实际上谢芳的活动始终随存在,谢芳主动用善举感染了田二,彰显了人性善良这一主题。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把握能力。
认真阅读文章,依据相关内容作答。
自家田地无法灌溉的时候,“田二心里难受极了。
”“当他来到与谢家相邻的那丘稻田时,却惊奇地发现了水!”“他在心里高兴地喊着:流吧,流吧,给我灌上满满一丘!”由此组织答案。
(2)本题考查某一情节在文中的作用。
①题干要求从情节上分析其作用。
当田二发现“谢芳上园子时瞅见了这瓜”时,特派两个儿子看守,这样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而经过灌溉事件之后,田二有了新的认识,所以打算主动摘瓜送回给谢家,也为这一情节做了铺垫。
②本题考查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这一段的环境写“凉风拂过”、天气“凉爽起来”,这舒适的环境描写与此时田地得到灌溉的喜悦心情相照应,同时也暗示了两家的关系得到了和解,为下文的送瓜故事做好了铺垫。
(3)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分析人物形象特点,要根据人物的言行来总结。
田二与谢家有积怨,但是谢芳的善举感化了田二,使得田二打算把瓜给谢家送过去,说明田二的本性是善良的,而且也是知错就改的,他时刻关注自己的田地,“直到后半夜”,还“向着自家干裂的稻田走去。
”说明其勤劳。
而“田二性子耿,宁愿饿一年肚皮也不受那个屈。
”也
是其性格的耿直。
(4)本题考查对文本的拓展延伸能力。
首先明确本试题有两问,先要答出主人公是谁,然后再说明理由。
关于第一问,回答是谁都可以,关于原因的阐述,①文章笔墨用量的多少写的是田二的故事;②文章写田二与谢芳的恩怨,写他查看瓜,写他查看田地,写他打算送瓜给谢家,所有的故事情节都与其有关系,③田二的转变体现了“善良”这一小说主题,由此来总结答案。
故答案为:⑴难受;庆幸(高兴);
⑵①推动情节发展。
因为有了这个发现,才有了田二嘱咐两个儿子抓偷瓜贼的情节。
铺垫,为下文田二将瓜送回谢家子作铺垫;②反映人物心理变化。
反映田二醒悟后(或答“善意被唤醒后”)的愉悦心情。
暗示情节,暗示下文田二主动将瓜送回谢家园子;
⑶①本性善良,田二虽与谢家有积怨,并一心想给谢芳难堪,但最终还是以善报善,回应了谢芳的善举;②知错就改(勇于改错),田二虽与谢家产生积怨并设计给谢芳难堪。
但在发现谢芳的善举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送回南瓜;③为人正直。
宁可让禾苗枯死,也没想过要偷谢家的水来灌溉,④勤劳,田二晚饭后就到田里看禾苗,直到夜深;
⑷①田二。
小说围绕田二的活动展开,用大量的笔墨写田二,并通过田二的行为与思想变化来表现人性善良这一主题;②谢芳,小说虽然表面上围绕田二的活动展开,但实际上谢芳的活动始终随存在,谢芳主动用善举感染了田二,彰显了人性善良这一主题。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作者情感的梳理和概括。
阅读文本,理清故事情节,根据题目要求筛选相关的词句概括作答。
答题时要尽可能仿照题目中的示例形式作答;
⑵本题是对环境描写的考查。
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表现人物某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需要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思路:这句话写出了…的景物特征,渲染了…的氛围,烘托了人物…的心情;
⑶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人物形象的把握。
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
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
⑷本题考查小说主人公的判断。
判定一个人物是否为主要人物有三个角度,首先看对人物着墨的多少;其次看人物在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三看作家的创作意图。
因为判断的角度不同,所以得出的答案也不同,只要陈述的理由充分皆可。
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杏花如雪
肖复兴
两年前的春天,我对面一楼的房子易主。
新主人是位四十岁左右的妇女,带着一个十多岁的女儿。
娘儿俩住进之后,一天到晚脚不拾闲地忙乎。
上一家的主人有些邋遢,弄得屋子凌乱不堪。
收拾完屋子,她们又马不停蹄地收拾院子。
院子里原是一架藤蔓式植物,夏秋两季绿叶密不透风,从窗台爬满房檐。
冬天,几只野猫会在那里猫冬。
把屋子和院子收拾利索之后,娘儿俩买来了三棵小树。
工人把树扛到院里,和娘儿俩一起把树种下。
正是花红柳绿的时候,小树枝叶葱茏,绿得格外清新,给小院一下子带来了春天的气息。
枝叶
摇曳在窗前和门前,屋子也显得神清气爽。
每天下楼,我几乎都会和这娘儿俩打照面。
寒暄之后,渐渐熟络起来。
我问这种的是什么树?她们告诉我是杏树。
我吃过杏,从来没见过杏树。
或许见过,但并不认识。
我知道杏树开白花,但梨树也开白花,山桃最初开出的小花也是白色的。
分不清这三种树,闲聊时,便好奇地请教这娘儿俩。
母亲耐心地告诉我:山桃开花早,这三种树,山桃最先开。
然后,杏花才开;最后,梨花才开。
梨花一般要到清明前后才开的。
你分清这前后的次序,就好分辨了。
我依然好奇,母亲怎么知道这么多,分得清桃杏梨花的。
母亲对我说:从小在农村长大。
原来老家屋前就种着杏树……女儿抢过母亲的话说:是我姥姥种的,种了好多棵,结的大白杏,可好吃呢!①母亲望着女儿,笑了起来。
她们娘儿俩在这里住了两个多月,夏天刚刚到来的时候,来了一辆宝马,从车上下来一个男人,帮她们从屋子里扛出行李等好多东西,锁上了大门,像是要离开的样子。
我很奇怪,刚买了房子,住了才两个多月,就要走。
不住了吗?我走过去,问母亲:你这是要去哪儿啊?
母亲告诉我:我家住沈阳,这不,孩子他爸爸来接我们回去了,在这里住的时间不短了,家里也需要照顾。
我又问她:你什么时候回来呀?她说:明年,明年开春就回来,带我妈一起回来。
买这个房子,就是为了给我妈住的。
老太太在农村辛苦一辈子了,想让她到城里享享福。
到时候,我就提前办了退休手续,让孩子他爸爸把公司开到北京来,一起陪陪老太太。
她说着,瞥了一眼站在旁边的孩子他爸爸,②他搂着女儿,偷偷地笑。
这不,老太太稀罕老家门前的杏树,我特意先来北京买房,把杏树顺便也种上,明年,老太太来的时候,就能看见杏花开了!
听了她的这一番话,我的心里挺感动,难得有这样贴心的孩子。
当然,也得有钱,如今在北京买一套房,没有足够的“兵力”支撑,老太太再美好的愿望、女儿再孝敬的心意,都是白搭。
明年见!她钻进小车,冲我挥挥手,汽车扬尘而去。
第二年的春天,她家门前的三棵杏树都开花了。
别看杏树长得都不高,开出的花却密密实实的,非常繁茂。
我仔细看杏花,和山桃,和梨花,都是五瓣,都是白色,还是分不清它们,好像它们是一母同生的三胞姊妹。
可是,这家人都没有来。
杏花落了一地,厚厚一层,洁白如雪。
今年的春天,杏花又开了,又落了一地,洁白如雪。
依然没有看到这家人来。
这让我有些奇怪,怎么说好了,一连两年都没有来呢?家里人嘲笑我是咸吃萝卜淡操心,人家的老太太来不来的,肯定有人家的原因。
一地杏花,那么的厚,被风也一点点地吹干净了。
叶子长出来了,先小后大,先红后绿,三棵杏树换装了,似乎不急了,静静地等候着来年春天再开花的时候迎接主人。
清明到了,梨花一片雪,替班一样,接替了杏花,用几乎同样的容颜装扮着这个渐行渐远的春天。
长满绿叶的杏树,寂寞无主,摇曳在门前和窗前。
清明过后的一个夜晚,我忽然看见对面一楼房子的灯亮了。
主人回来了。
尽管没有赶上杏花盛开,毕竟还是回来了。
忽然,我的心里便高兴起来。
第二天上午,我在院子里看见了那个女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她告诉我,这次来北京,是要把房子卖了。
房子卖了,三棵杏树还在。
每年的春天,还会花开一片如雪。
(选自《天津日报》2019年4月16日)(1)文章第一段划线句中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2)文章①②两处划线句都写到了人物的“笑”,试分析其内涵及所蕴含情感的异同之处。
(3)文章主要写的是杏花,为什么还要写“梨花”?
(4)“清明过后的一个夜晚”,主人回来了,请根据前文内容揭示谜底,补写她没来北京的原因,注意与上下文连接顺畅。
(5)本文以“杏花如雪”为标题,有什么用意?
【答案】(1)①环境描写营造了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氛围。
②表现主人勤劳善良的品格。
③为下文花儿的开放做铺垫,与结尾处生命的逝去对比,表现作者对于生命的思考。
(2)同:①②两处的“笑”都表现了对于前面所说内容的默认。
异:①处的“笑”包含了母亲对于女儿的宠溺。
②处的“笑”包含了“孩子他爸爸”对于妻子母亲的爱,表现了一家人的幸福和谐。
(3)梨花在清明前后开放,为下文写清明过后“那个女人”的回归卖房做铺垫,暗示了其母亲的命运,为文章营造了淡淡的悲哀气氛。
(4)原文:触目惊心的是,她的臂膀上戴着黑纱。
问起来才知道,去年春天要来北京的时候,老太太查出了病,住进了医院,盼望着老太太病好,却没有想到老太太没有熬过去年的冬天。
今年清明,把母亲的骨灰埋葬在老家,祭扫之后,她就一个人来到北京。
(5)①表现景物的生命力之旺盛以及美丽纯洁;②喻指女人心灵之纯洁美好,更歌颂孝顺的传统美德。
【解析】【分析】(1)从描写的景物特点进行分析,这一处景物描写描写了的季节是春天,描写的景物是葱茏的小树枝,这些景物充满了生机或活力;从表现人物方面分析,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景物也衬托了主人勤劳善良的品格;从文章结构方面分析,这处景物描写描写春天的景物,为下文写花儿的开放做铺垫;从表现主旨方面分析,这处景物描写充满生机和活力,与结尾处生命的逝去做对比,表现作者对于什么的思考。
(2)结合语境分析,第一处女儿说的话得到母亲的认可,女儿抢着说话,母亲不生气,还笑着表示默认,表现母亲对女儿的宠爱。
第二处是妻子说的话得到丈夫的认可,表现了丈夫对妻子的爱。
由此看出,他们一家人生活非常的幸福和谐。
(3)作者在写作时是否要写某个人,某个物,要看其对推动情节、塑造人物、表现主旨的关系。
因此分析时要从这几个方面着手。
结合梨花自身特点分析,梨花在清明前后开放,而“那个女人”卖房的也在清明过后,因此写梨花就是为此做铺垫。
另外,本文中“那个女人”在北京买房,种杏树是为了让她的母亲到北京居住,但她的母亲却去世了,因此写梨花也为文章营造了淡淡的悲哀气氛。
(4)本题要求补习情节,要结合全文内容和上下文补习内容。
前面内容写“那个女人”在北
京买房,种杏树是为了为了给她妈住的。
她想老太太在农村辛苦一辈子了,想让她到城里享享福。
后文写到她要把房子卖了,由此可以看出她母亲已经去世了。
因此补写的内容应该是她给我讲述自己母亲去世的经过。
此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5)在平时掌握的标题作用的基础上再结合文中的内容和主旨分析。
“杏花如雪”这个标题是对景物的描写,景物本身就给人以美的享受;再则,这篇文章表现了“那个女人”对母亲的孝顺的美德,人也美;因此,景美人也美,人和景互相映衬。
据此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⑴①环境描写营造了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氛围。
②表现主人勤劳善良的品格。
③为下文花儿的开放做铺垫,与结尾处生命的逝去对比,表现作者对于生命的思考。
⑵同:①②两处的“笑”都表现了对于前面所说内容的默认。
异:①处的“笑”包含了母亲对于女儿的宠溺。
②处的“笑”包含了“孩子他爸爸”对于妻子母亲的爱,表现了一家人的幸福和谐。
⑶梨花在清明前后开放,为下文写清明过后“那个女人”的回归卖房做铺垫,暗示了其母亲的命运,为文章营造了淡淡的悲哀气氛。
⑷原文:触目惊心的是,她的臂膀上戴着黑纱。
问起来才知道,去年春天要来北京的时候,老太太查出了病,住进了医院,盼望着老太太病好,却没有想到老太太没有熬过去年的冬天。
今年清明,把母亲的骨灰埋葬在老家,祭扫之后,她就一个人来到北京。
⑸①表现景物的生命力之旺盛以及美丽纯洁;②喻指女人心灵之纯洁美好,更歌颂孝顺的传统美德。
【点评】⑴本题考查分析环境描写作用的能力。
文章中环境描写主要有下作用: ①渲染营造气氛;②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③烘托人物心情;④深化作品主题。
答题时要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从这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分析。
⑵本题主要考查理解重要语句的能力。
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联系上下文,三要紧扣文章的中心主题,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出依据和理由。
⑶本题考查分析文章某个形象作用的能力。
答题时要在理解文章内容、主旨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分析其对故事内容的展开有什么作用,对表现文章主旨有什么作用。
⑷本题考查补写文中情节的能力。
答题时首先要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然后再联系上下文补写情节,注意补写的情节一定要合理。
此题答案不唯一,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⑸此题考查理解标题作用的能力。
这类题型,先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主题;再根据平时掌握的标题的作用进行分析。
文章标题的作用一般有:交代主要内容、揭示主旨、点明线索、确定文章的感情基调、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和设置悬念等。
3.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鸟巢与洞穴
黎戈
①不知是因为上了年纪,还是因为成长在匮乏年代,我发现妈妈的囤积癖越来越严重。
②妈妈每天都在研究商场的打折广告,大量购置减价的东西,家里的角角落落都被堆满了。
每次我回家,要一路途经米袋、卫生纸、洗衣液、肥皂、饼干,跨越各路杂物,才能艰难地抵达我的书桌。
另外,各种废弃物,妈妈也是绝不丢弃的,包括皮①和我穿过嫌小的衣服,早就过期的酸梅粉、绿豆糕、蛋挞皮,变形变色已经不知为何物的可疑物,网购
的各类包装盒。
喝完酸奶的瓶子,妈妈也要洗了收起来,塑料袋也是,家里飘扬着各色袋子。
③妈妈偶尔到我家来,环顾四周,叹气说:“很空旷,不像个家,不聚气。
”
④一开始我嗤之以鼻,指出她落伍的审美观念,并购置了几本日式收纳书向她科普,告诉她提升家居品质的重要性。
我妈戴上眼镜认真地看了,感叹说干净整齐,但之后仍然是一个一个洗晾她的塑料袋。
⑤然而,即使舒适度欠佳,空间逼仄,我仍然很眷恋妈妈家。
我越来越觉得妈妈家像个洞穴——任何一本建筑史,不管是哪个国家的,介绍古代建筑一般都从洞穴开始。
《中国古代建筑史》开篇就是山顶洞人的穴居之处。
古代的人类,茹毛饮血、衣不蔽体,最后他们找到了洞穴,躲避野兽和风雨。
⑥古人白天采集野果,搞不准还摸点虫子、抓只小鸟来补充蛋白质。
晚上,他们回到洞穴。
在洞穴里,他们储存食物、繁衍后代,学会了用火烧制熟食,走向文明。
在古洞的墙壁上,留有人类最初的痕迹。
世界各地都有出色的洞绘流传。
⑦而动物界,与择偶相提并论的大事,就是筑巢了。
一只雄鸟往往要花数月时间,衔来树枝、草和羽毛,辛苦地修建家园。
有一些鸟窝漂浮在水湄,以树叶覆盖,躲避天敌;有一些鸟窝用蜘蛛丝拴在树间,像吊床。
鸟巢还有带内外间的,有防水隔层的,有大小套房的。
这个建房工匠的技术,和雄鸟的毛色、鸣叫声一样,会成为雌鸟择偶的一个指标(人类中,拥有豪宅的“高富帅”,择偶也更容易)。
而狼无论到哪里,首先是找地方挖洞藏身。
洞里出去的小狼,重返狼穴时,仍然会激动不已,因为那里残留着母亲和兄弟姐妹的体味。
⑧未出生时,我住在妈妈肉身的巢穴里;成年后,我仍然不时返回她帮我遮风避雨的巢穴……洞穴并不是密室,它是开放的、不密封的,可供后退容身,也能让人抽身离开、远去出征、步入光明地带。
它可以实现外部与内部的空间对话,也是人与人情感互动的地方。
相形之下,那些供短时寄居的场所,比如旅馆、客居处、办公室,更像是桥梁和过道。
再看那些用过的塑料袋、旧衣服、米袋、油瓶,已经不那么碍眼了。
它们就是妈妈用来搭窝的树枝和草
⑨我每次回家,都脱了鞋子,换了睡衣裤,爬上床,把书摆一圈,然后掏个洞,坐进去一本本看,好像坐在一棵长满了书的树边,随时可以采摘知识的果实。
皮也跟着我养成了这个习惯,一放假就飞奔上床看书。
妈妈在灶台、饭桌、水槽环绕的三角地带里,游刃有余、不疾不徐地操刀点火,把烧制好的食物一盘盘端上来。
妈妈就像一只从容压场的大鸟,而我和皮,真像两只被喂哺得饱足的快乐小鸟。
饭后,三个人靠着、躺着、坐着,看各自的书。
妈妈文化程度不高,遇到认不得的字,她就用纸抄下来,然后问我。
皮看到有趣的段落,会咯咯咯地笑个不停。
除此之外,家里静如平湖。
这个家,是我们仨温暖厮守的巢穴。
(摘自《广州日报》2018年11月12日)(注)①皮:小名,作者的孩子。
(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妈妈家”和“鸟巢与洞穴”有哪些相似之处?
(2)词句赏析:
①品味第②段中划线句,说说加点词的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