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校园信息化建设技术人才的培养

校园信息化建设技术人才的培养

校园信息化建设技术人才的培养
校园信息化建设技术人才的培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56368399.html,

校园信息化建设技术人才的培养

作者:靳艳琴

来源:《新课程·中学》2018年第12期

摘要: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快速发展,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已经全面进入信息化时

代,基于此种发展背景,我国校园顺应时代的发展,建设信息化校园。但现阶段,我国大部分校园信息化的建设中存在一定问题,主要是在建设信息化校园中缺乏专业人才。基于此进行分析,表明校园信息化建设技术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最终提出建设信息化校园技术人才的培养策略,以此加快校园信息化建设进程。

关键词:校园;信息化建设;技术人才

我国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对我国校园建设产生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信息化发展是主流方向。因此,校园进行信息化发展是必然趋势。如何有效提升校园信息化建设水平,成为目前教育事业发展重点关注问题。近年来,校园信息系统的建设能够促进教育远程化发展,并能够利用互联网共享教育资源,有利于培养优秀人才。但现阶段,校园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少专业技术人员。所以,为促进校园信息化快速发展,应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一、校园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性

校园信息化建设主要是指高等学校适应现代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创建信息教学环境,将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以此促进新课程改革。校园信息化的建设能够在教学、科研、学习以及管理等方面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从而实现现代化教育目标。此种发展方向为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方向。同时,校园进行信息化发展能够提升学校教育质量以及管理水平,为我国信息化发展培养优秀人才。并且,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发现,我国大部分高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进行校园信息化建设,取得良好效果。因此,校园信息化建设对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校园信息化建设技术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校园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缺乏专业人才。在我国信息技术人才教育中,存在一定问题,从而影响我国校园信息化建设进程。首先,我国大部分学校将学科建设重点放在常规专业中,难以设置合理的信息化教学结构,影响学生提升信息技术水平。其次,在教育过程中,缺乏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不利于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最后,教师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时,运用传统的教育方式,最终影响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因此,对我国校园信息化建设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三、校园信息化建设技术人才培养策略

(一)优化培养目标

教育信息化对于人才培养的研究 .docx

教育信息化对于人才培养的研究 一、教育信息化的意义 全球进入信息化时代后,国际竞争力很大程度取决于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而人才的竞争实际上就是教育的竞争。教育的本质是把青少年培养成满足时代发展需求、推动时代进步的创新型人才,少年强则国强,国强则民族强,教育是民族复兴的有力手段。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正式提 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许多国家也相继制定了本国 IT 在教育中的应用的计划,2012 年, 有学者国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2018 年,又发布了《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可见,教育信息化具有重大意义。第一,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经 之路,也在其实施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第二,教育现代化有利于缩小不同地区间教育水平的差异,是建设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的有效途径。目前,人才的培养 主要依靠学校教育,而东、西区域和乡镇间因教学设备、师资力量等因素,在教育水平上差异较 明显,教育信息化使得受教育者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真正实现“人人学习、处处学习、时时学习”。第三,教育现代化更有利于开展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型人才。它打破了大班额的限制,易于开展个性化教学和小组协作学习。通过远程实时交互性的多媒体教学,受教育者可以 在线学习和讨论,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课程,定制适宜的计划,根据反馈调整学习,由此 生成动态的学习活动,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受教育者在自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过程中,不仅拓 展了知识面,还培养了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先进的技术还能虚拟现实,为受教育者提供全新的学习环境,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激发其学习热情。 二、教育信息化的现存问题 1.应用偏见,教育信息化手段单一 教师上课使用频率最高的信息技术就是 ppt,原因有四:第一,ppt 简单易操作。因为长期使用,教师已经能熟练运用 ppt 的常用功能,各大平台所上传的课件也是由 ppt 制成,教 师拿来备课时,只要在其模板下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和教学内容稍作修改既可。第二,ppt 呈现了 课堂的完整流程和具体内容,对于教师的脱稿教学起到提示作用。第三,ppt 能涵盖书本上所 有的内容,学生们统一注视黑板方向,使得注意力更加集中,尤其对于注意力容易分散的低年级 学生来说。第四,ppt 中可插入图片、音频、视频等,更加丰富的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即使 ppt 有巨大的优点,但这单一的信息化手段起到的作用仍以展示为主,展示教学流程,展示课文内容,展示课外资源,展示的多为教师的思维过程,并没有形成新型的教学主体关系。 其实,交互式软件已出现多年,并且其功能也在不断延伸。比如鸿合白板,它不仅具备 ppt 的众多功能,还增加了灵活编辑、放大聚焦,存储回放、多样化游戏功能等,不仅活跃了课堂,还能 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状态,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他人之间的多向交流。即便如此,教师却更加青睐 ppt,排斥新兴技术,导致自有学者与学生的信息化素养都难以提升。 2.教师信息素养有待提升,教育信息化未与课堂深度交融 部分教师对于教育信息化的观念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还停留在教育信息化就是添置计算机 和开设信息技术课的层面上,没有研发相关课程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概念。在教育信息化 的实施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只是听从于领导的安排,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深入研究的意识,让 教育信息化停在表面。 3.信息化资源建设混乱,不能快又准地满足教学需求 教育部大力建设教育资源,形成了几大资源库和平台,如“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和“智慧教育云平台”;各大商业机构,如“百度文库”和“道客巴巴”,资源量也不容小觑;还有教 师自发通过各种平台上传的共享资源。整体上看,资源丰富,但一经搜索,就会发现问题:一, 重复建设,一份资源出现在各大平台。二,资源的质量良莠不齐,常常要花许多时间才能找到适 合的精品。三,多以片段化呈现,缺乏系统性和交互性的资源。 三、教育信息化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策略 信息化时代下的创新型人才应当具有全面又扎实的文化底蕴,与时俱进主动更新知识结构,擅长合作,拥有创造性、应变能力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具备较强的信息获取、分析及加工能

IT环境下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

《商场现代化》2012年12月(下旬刊)总第705期 IT环境下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汪 洋渤海大学管理学院 [摘 要]IT条件下复合型财务人才的培养需要理论的创新,具体包括以信息化的理念深化IT财务人培养;以与电子商务互动的 视角审视学科发展;建立IT财务方向的综合导师制,突出人才的全面发展。会计信息化以企业信息化为前提,会计信息化需要大量的既懂信息技术又懂会计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IT环境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 一、当前IT环境下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必要性 1.发展现状及其基本特征(1) 会计信息化发展现状当前我国的会计信息化正面临一场巨大的变革,更是影响着现代化建设的成效。加强和改进会计信息化人才思想政治教育被列为当前企业单位德育工作的重点,诚信教育是企业单位德育教育的一项主要内容。近几年,我国企业迅速发展,但不可忽视的是企业单位的诚信道德建设状况非常令人堪忧。企业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又与普通高等教育存在一定差异,企业教育侧重于员工的能力培养,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技能型人才,强调培养目标的职业定向性。由于这种培养模式的特殊性,要求企业单位会计信息化人才诚信建设不仅要与普通高等学校一样积极应对时代变迁、社会转型带来的挑战,而且还要克服企业自身发展带来的挑战。为此,加强企业单位会计信息化人才诚信道德教育,构建科学、合理的诚信道德教育机制,是企业单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 从理论层面上看,从哲学、教育学、伦理学、社会学等学科角度来对我国企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化人才诚信教育问题进行研究,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来揭示企业会计信息化人才诚信教育现状和规律,从而为有效解决企业会计信息化人才诚信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将企业会计信息化人才诚信教育问题为课题进行研究,不仅丰富了教育学、伦理学等学科的研究内容,还拓展了有关企业会计信息化人才道德问题的研究,从而提高企业会计信息化人才的思想素质。 (2)会计信息化的特征 动态性,又名实时性或同步性。会计信息化在时间上的动态性表现为:首先,会计数据的采集是动态的。 其次,会计数据采集和处理的实时化、动态化。使得会计信息的发布、传输和利用能够实时化、 动态化。2.推进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历史的车轮将我们带入了二十一世纪,人类进了入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社会,信息技术正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也对会计产生了巨大影响。 从制度走向法规。过去的会计,只要手拿一本《企业会计 制度》便可按图索骥,“借什么,贷什么”,在日常工作中便可应付自如。而如今《会计准则》、《财务通则》已凌驾于制度之上,需要会计人员更多更系统的知识去领会和遵循。特别是2000年7月1日重新修订的会计法,是会计人员的责任更加明确。从法律上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加强学习,更新知识,深人理解和掌握新的《会计法》的精神和内容,并能联系实际灵活运用,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 由此可见,推进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势在必行。二、IT环境下推进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 1.IT环境下推进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优势 IT技术引发的全球信息化浪潮冲击着传统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IT化、数据化、知识化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IT时代改变了整个社会经济的生产结构和劳动结构,打破了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和会计模式。因此,也动摇了传统会计理论的框架,对会计时空核算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以信息化的理念深化网络财务人才培养 国外十分重视诚信教育,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例如在美国,会计信息化人才的诚信教育是通过各大学都非常重要的诚信准则(HonorCode)和诚信制度(HonorSystem)来进行的。在德国,诚信教育是强调父母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为孩子做良好的诚信榜样;在日本,家庭中教育孩子要诚实,说真话,不许撒谎,在各个学校中诚实是最常见的校训,在企业中诚信一直是他们不变的信条;在瑞士,诚信教育深入人心,是他们优良的传统民族精神,而且诚信被写入该国法律。国外学术界对该问题的研究目前不够全面,而且这些成果大多数是根据某一个国或某个地区的实践情况得出的结论,对我省乃至我国的诚信教育研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但因为经济基础和文化背景的不同,还需具体对待。 (2)建立功能强大的会计决策专家系统,突破决策能力培养的瓶颈制约 罗洪铁等将活动视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是指在活动的过程中对人施加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提高人的思想觉悟,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这三种观点虽存在差异,但也有共同之处,即都认为活动能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通过活动可 财会探析 143

信息化环境下高校人才培养保障体系构建探索

信息化环境下高校人才培养保障体系构建探索文章阐述了校园信息化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校园信息 化背景下完善高校人才培养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相关措施。要加强校园信息化发展的规划与管理制度建设;完善组织机构的运行机制;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完善师生交流平台;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标签:校园信息化;高校;人才培养;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措施 近年来,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和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的产生与发展,使得人类的交互方式逐步发生着深刻的改变,也对高校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际教育界出现了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特征的教育信息化现象,它是在教育过程中运用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使之适应于信息化社会对教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因此,我国高校应当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推动教育思想、内容、方法和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变革,构建个性化、一体化的人才培养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实现信息技术与人才培养工作的有机整合。 一、校园信息化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意义 教育信息化的基础首先应该是学校信息化,即所谓的“校园信息化”。而就一般学校来说,工作重点是教学,故校园信息化的中心应该是“教学信息化”。与之相对应的还包括“管理信息化”、“图书资源信息化”等方面。[1]国外大学校园信息化的经验是以服务人才培养工作为中心,以网络为媒介,以校园为平台,优化校内各种教育信息资源,进而实现信息资源利用的合理化和信息传递的快速化,促进人才培养工作的有效开展。因而,通过合理构建信息化支撑服务平台,将促进高校内部教育资源的科学整合和优化,推进学校教育方式与管理方法的改革创新,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的内部保障体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成才条件。教育部在教高〔2007〕2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把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正在改变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高等学校要在教学活动中广泛采用信息技术,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逐步实现教学及管理的网络化和数字化”。校园信息化将现行的以人的手工作业为主的教育及管理活动,放到网络信息化平台上来,进而实现学校行政管理、教学管理、通讯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化,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同时,校园信息化的推进将促进高校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学考核方式和教学管理方式等方面的网络化,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二、校园信息化背景下完善高校人才培养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相关措施 构建科学的高校人才培养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是确保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工程。高校人才培养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从过程上看,包括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组织实施到最终实现目标;从组织结构上看,包括从学校党委、行政到各职

企业信息化以及人才培养论文

企业信息化以及人才培养 ●什么是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一些列现代化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如今,信息化已经成为全球企业国内公认的现代化发展途径。 企业信息化包括销售、生产、服务等多方面内容,而实质是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是企业将融世界先进管理思想的信息技术进一步应用于管理,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效益。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企业的全面信息。 ●国内企业发展现状: 我国现在有16000多家大型企业,仅有10%左右初步建设了信息化网络,70%拥有一定的信息手段,并开始着手信息化建设,20%的企业只有少量的计算机,仅仅用于财务和字处理方面。在全国的1000万家中小企业中只有5%有一定的现代化手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薄弱也制约了国内电子商务的发展,据CCID 2000年的数据显示:2000年全球B2B的交易额为2260亿美元,而与此相应的中国的B2B 电子商务的交易额为767.7亿元人民币,中国占全球的份额仅为4.11%。通过对国内企业的调研,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的项目所占的比重并不多。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处于较低的层次,信息化的应用没有得到普及 ●发达国家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发展至今,发达国家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可以说已经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无论从宏观经济、企业内部,还是企业大链条上的各方,信息化已经成为一个足以制胜的必要手段。 信息化带来的最为直观、也最有说服力的经济效果是它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美国就是一个最为明显的例子。由于在上世纪80年代末对信息技术进行了大规模和普遍的投入,美国90年代实现了被称为美国新经济的长达十年的经济快速增长。90年代后期,的拉动约三分之一的经济增长来自信息化的拉动,超过其他任何行业的拉动作用。而在企业内部层面,涉及技术系统、制造系统、管理系统、基础技术等系统的建成,有力地提高了企业的决策、经营和管理水平,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国内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 首先,从企业自身内部的来看整体规划:规划应与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相结合,在企业的每个层面上识别信息资源和获利机会,并借以构建新的竞争优势。但企业管理系统的规划涉及到很多方面和较多的不确定因素, 因此规划宜粗不宜细, 远期规划确定企业管理系统建设的大方向, 近期目标可操作性要强。远期规划和近期目标要有机结合。[2]由于我们企业正处在工业化进程中,尚未掌握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方法,企业对自身的发展战略缺乏考虑,

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管理办法

XXXXX 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管理办法(初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提高信息化工作人员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水平,提升信息化工作管理能力,加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工作。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通过实施本办法,建立日常化、规范化的信息化人才队伍管理机制,旨在提高信息化人员工作能力,强化信息化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全市信息化工作水平,为推进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XXXXX及所属各县(区)局(公司)、营销中心和物流分公司。 第四条由信息中心负责全市信息化人员培训和考核工作。 第二章要求和职责 第一条信息化人员包括XXxx信息中心人员, 各县(区)局(公司)、营销中心和物流分公司系统管理员。 第二条各县(区)局(公司)、营销中心和物流分公司系统管理员必需报XXxx信息中心备案。 第三条信息化管理实行统一归口管理,下一级信息工作接受上一级信息工作部门的管理和指导。

第四条信息化人员职责如下: (一)拟定网络安全、信息系统操作的相关管理制度; (二)负责本单位网络系统的安全措施与保障策略,信息系统软硬件的维护和管理工作; (三)根据本单位信息化工作需求情况,拟订信息化设备、设施的采购计划和预算,报相关部门审核批准; (四)负责计算机软硬件安全管理和维护工作; (五)组织实施本单位计算机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培训工作; (六)值班期间负责机房的安全及数据备份工作; (七)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三章人才培养 第五条培训种类和内容: (一)岗位培训。岗位培训是对在职员工进行岗位知识、专业技能、规章制度、服务流程的培训,丰富和更新专业知识,提高操作水平,使员工掌握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等。 (二)专业培训。专业培训是对员工就某一专题进行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和能力,掌握行业新动态、新知识、新技能等。 (三)管理培训。管理培训是对员工就信息化管理知识进行的培训,促使员工学习和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和技术,充分了解行业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提高预测、决策、组

高校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的机制创新与实现路径研究

一、前言 教育信息化是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创新人才培养和校园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当前,国家领导人和教育管理部门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高校作为信息化新理念、新技术的先行者和排头兵,教育信息化应围绕智慧校园的体制机制创新、教学应用融合和校园生态构建等方向纵深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4月19日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指出“网络空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引进人才力度要进一步加大,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步子要进一步迈开”。调查表明,在这股发展热潮中,高校现有的信息化人才队伍逐渐不能适应教育信息化的高速发展需求。目前高校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机制陈旧,专业人才引进困难,边缘化情况严重,制约了教育信息化的活力释放和良性发展,是我们亟待改革创新和突破解决的课题。 二、高校信息化人才队伍现状 当前,高校信息化工作可以依托的人才队伍主要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在学校信息化部门的专业全职人员; 第二类是分散在党政管理部门和教学科研单位的兼职信息员; 第三类是企业合作或外包服务的驻校开发维护人员。 整体上看,高校信息化人才队伍目前存在以下问题: 1.规模相对较小,难以满足各校信息化发展需求 国外高校的it部门普遍配备了较为充足的技术人员与服务人员,一般能达到200~500人的规模,人均服务师生数为100人左右。目前国内高校信息化部门整合程度较高、人员规模较大的也仅仅突破100人,一般高校人员规模普遍在30~50人或更少,人均服务师生数更是远远落后于国外一流高校,如图1、图2所示。受人员规模限制,信息化部门只能把主要力量放在信息化项目的建设维护上,忽略了策划推广和后续服务团队建设,严重影响师生的信息化服务体验,制约了信息化应用效果。 2.结构存在缺陷,普遍缺少领军人物和开发人才 从历史发展看,高校信息化专业化全职人员中很大部分早年从事硬件(校园网、数据中心)维护工作,由于环境和个人因素,许多人员在跟踪学习新理念、新技术方面已经远远落后于当前的教育信息化发展。目前,国内很多高校信息化部门存在高职称人员数量和比例不高,如图3、图4所示,年龄和专业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在一些攻坚克难的项目建设中,学校常常面临无人可用的局面。此外,“智慧校园”阶段的信息化建设,高校普遍缺少高水平的复合型领军人物和软件开发类人才。 3.工作定位不高,职称晋升和薪酬激励制度受限 按现在的高校人事管理体系,国内高校的信息化部门大多数仍属于教辅系列,缺乏规划、管理和统筹能力,主要从事技术工作,存在不同程度的边缘化现象,难以主导全局信息化工作推进。专业人员职称晋升和薪酬制度一般参照实验序列,即使与校内同序列人员竞争也不占优势;兼职人员从事信息化工作缺少评价和奖励机制,难以激发各类人员的工作热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信息化工作的开展。 4.人才流动不畅,人事制度和市场期望存在鸿沟 通常情况下,高校教学科研高水平人才的竞争主要是高校间的竞争,但信息化专业人才的竞争除了校际之间的竞争,主要是学校与市场、企业的竞争。高水平的it人员在人才市场中属于高薪群体,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目前虽然有些高校出台了一些针对性政策,但整体而言,受人事制度、薪酬体系和发展平台等因素制约,高校在高水平it人才的引进方面仍处于弱势地位。

加强新形势下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新形势下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武 雯1 王 硕2 1.边防学院边境管控教研室 2.西安政治学院军队政治工作学系 摘 要:本文从新形势下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需求出发,针对当前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信息化 人才队伍 人才是兴军之本,也是制胜之本。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对官兵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军事人才的信息知识、信息技术和信息能力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是我军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必须牢固确立“部队建设向信息化推进,育才就要向信息化聚焦”的理念,把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工程来抓,努力解决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切实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创造良好的空间和环境,努力营造浓厚氛围。 一、信息化人才的内涵 信息化人才这一概念,是伴随着战争形态向信息化演变而逐步形成并提出的。关于什么是信息化人才,目前有很多不同程度的定义。广义上来讲,信息化人才是指树立信息化理念、掌握信息化基本理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特别是信息化素质、特别是相关岗位职责的新型军事人才。从狭义上来讲,信息化人才是指在军队相关信息化岗位上工作,具有专业信息化知识和素质能力的人才。综合看来,信息化人才是适应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要求的特殊人才群体,是新型军事人才的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是具有一般军事人才“共性素质”和信息化素养“个性素质”的新型军事人才。 二、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还显薄弱。信息基础设施是保障军事信息传输、处理、安全防护和综合管控的各种软、硬件设施的总称,是信息资源发挥作用的必要前提,也是信息传输、交换和共享的必要手段。只有建立先进的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化人才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自身的水平才能得以不断地提高。随着军事信息化建设的展开,在很多基层部队,信息化建设也得到了不同规模的实施。尽管如此,有些基层部队地处偏远、经济不发达地区,信息化建设及后期维护方面仍存在不少困难,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仍显薄弱,难以满足部队信息化人才的发展需求。 2.部队官兵的信息素养参差不齐,整体水平有待提高。信息素养指的是人能够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信息资源使问题得到解决的一种能力。作为信息化人才,信息素养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基本能力素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才能在工作岗位和学习生活中,有效地获取所需信息,及时地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1)多数部队官兵了解一定的信息化战争知识,具备一定的信息意识,能够一定程度地获取所需的信息,但准确率和有效率有限,在已有信息基础上的创新能力较弱。(2)一部分部队官兵的信息素养水平较高,能够在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而有些部队官兵的信息素养水平较低,甚至缺乏基本的计算机及网络基础知识,可见信息素养水平存在的差异之大。 3.自主学习意识亟待加强。基层部队工作任务多压力重,要想胜任工作,学习就始终不能放松,这也是信息化人才能得以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自主学习意识是自身进行不断发展,提高个人综合水平的不竭动力。自主学习意识能够促进自己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获取最新动态信息,扩充理论知识,增强工作能力,进而实现提升个人的综合素养的目的。目前,一些基层部队官兵的自主学习意识较为淡薄,缺乏足够的自主学习的动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岗位危机感的强弱,因为一定的危机感会激发个人的学习动力,以此来满足岗位需要。 4.数据资源难以真正共享。随着军队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军队信息网络建设取得了极大的发展,绝大部分基层部队均实现了军队网络进军营,可以在一定范围地登陆各类网站查找所需资源,但是作为数据存储量巨大的文献数据库在有些部队还都没有开通。因此要是想查找所需的资料信息,仅通过杂志、报纸和网页,了解当前动态趋势方式较为有限,主动查询信息更为困难,难以实现真正的资源共享。 三、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的措施 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是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在遵循人才成长规律的同时,充分考虑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建设与推进信息化建设的特殊要求,制定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和相关机制,扭住关键环节,积极主动作为,为信息化人才成长、施展才干创造良好条件,切实做到信息化人才科学配置,资源高效使用,全力打造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队伍。 1.建立培训机制,强化能力素质。充分发挥军队院校和教导队的教育功能,将部队官兵按年龄、级别以及信息技能水平划分层次,再根据划分的层次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设置教育学习班,结合相关信息素养培训,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战争为出发点,优化部队官兵的知识结构,使其能力素质得到强化。 2.吸纳地方人才,定期调整交流。根据信息化建设需求,力争从源头上解决问题,选拔吸纳信息技术人才,更新信息化人才的选拔与培养观念,拓宽渠道,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快速形成能力。可在征接新兵、选拔士官时,注重接收一批在计算机网络方面有特长的学生,或者在信息行业经历丰富的社会青年入伍,并充实到基层部队。与此同时,要调配使用信息化人才。依据信息化建设实际,由基层部队提出需求,可在一定范围内调配使用,赴部队任职或者代职,使人才得以定期调整交流,以满足信息化人才缺口。 3.建立评估机制,实现数据监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过程的监控和效果的评定需要建立动态评估机制。依据相关理论制定信息化人才标准,在各级建立信息化人才动态评估机制,完善信息化人才的考评指标体系,创新信息化人才考评方法和手段,对信息化人才水平进行定期评定,并对人才的培养、使用、流动情况进行数据监管。正确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方向,实现需求与培养目标的最佳结合,推动信息化人才培育工作又好又快地发展。 4.深挖教育资源,搭建网络平台。创建并完善数据库平台,为部队官兵提供大量可查询的信息;同时积极创建网络教育平台,利用网络课堂的形式,广泛开展网上教育,最大限度地实现院校与基层部队的教育资源共享,促进信息化人才的成长以及自身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建良等:《对边防信息化人才培养的思考》[J].乌鲁木齐民族干部学报.2013.3 [2]黄保民等:《边防信息化人才培养举措》[J].信息化建设研究.2011.2 [3]军事科学院军队建设研究部:《军队信息化建设概论》[M].军事科学出版社.2009. [4]许为飞:《对信息化条件下院校与部队共育人才的思考》[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08. 2014年?10月?上期经营管理者 学 术 理 论 经营管理者 Manager' Journal 145

会计信息化人才需求趋势浅析

会计信息化人才需求趋势浅析 2006-08-07 人才问题历来是困扰会计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正确预测人才需求趋势对会计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需求趋势进行简要分析和探讨,目的是抛砖引玉,以求卓识。 一、随着会计信息化的推广,“复合型”人才需求剧增 这里的“复合型”人才是指既懂会计专业知识又懂计算机技术的人才。国家财政部曾提出:“在2000年要有40%-60%企业实现会计电算化。”这对于一个拥有几千万企业的大国来说,对于一支人员众多、素质偏低的会计队伍来说,无疑是任重道远。这就要求各个企业要重视和加快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建立一支完善合格的会计信息化队伍,一是要通过委托高等财经院校或举办计算机技术人员业务培训班等形式,使计算机人员尽快掌握财会业务知识;二是选拔会计业务骨干人员到大中专院校进修计算机专业,使他们熟悉和掌握计算机知识并运用到具体实际工作中去。更重要的是各级领导要对会计信息化普及有足够的认识,并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合理使用。从各方面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确保复合型人才队伍稳定。在岗的会计人员要进一步强化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提高技术层次和业务能力。今后对计算机的使用是财会人员必备的基本功。 因此,会计信息化的复合型人才是21世纪初需求量最大的普及型人才。 二、随着会计信息化的普及,对审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 计算机应用于会计系统后,改变了原有手工记帐状态下企业的内部控制,企业原有的帐证、帐帐、帐表核对不存在了。这些都使原有的审计程序受到了影响,审计固有风险中增加了软件运行风险。审计内容增加了对财务软件的审核,其中包括被审计单位使用软件是否通过评审;财务软件是否经过改动;以及在商品化软件仍是财务软件主流的情况下,用自行设计的财务数据对软件进行测试。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对各种商品化软件或企业自行增加的功能有一定了解,并掌握几种常用计算机语言,具有一定的开发能力。随着电子商务被企业所重现并逐渐成为企业购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会计凭证将逐渐增加,这同时要求审计人员对电子凭证技术上的可靠性、内容上的合法性和印鉴的有效性进行确认,只有对电子凭证有深入了解并熟悉相关法规的审计人员才能胜任。 随着Internet的普及,域名等无形资产评估,人力资源为主的网络公司的审计业务将成为一项重要内容,这同时又要求审计人员对人力资源会计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并根据企

谈会计信息化下的内部控制

谈会计信息化下的内部控制 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是当前普遍的趋势,但是这会对企业内部控 制体系造成一定的影响。对于企业而言,要想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就需要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所以, 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企业不仅要考虑到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也应 该确保内部控制的稳定与持续运行。这就需要相关人员可以认识到 两者间的关系,并可以基于自身的实际情况来优化和改进内部控制, 促使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化之间的良性互动,为企业的健康持续发 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化的作用 (一)内部控制是会计信息化发挥作用的基础会计信息化的作用要想得到全面发挥,就必须有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通过内部控制的反馈机制可以促进会计信息化的实施效果。企业对当前经营情况的了解都是通过财务管理信息来实现,并通过实际的情况来选取针对性的控制对策,以此来调整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通过这种反馈机制,内部控制制度也能够过滤和整合财务管理信息,为财务目标的实现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而言,要想发挥其价值,就需要通过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不然就会失去本身工作的意义。 (二)内部控制可以为会计信息化的实施提供保障内部控制组织结构的设计,是企业根据内部的职务进而明确不同部门的责权,以此来构建部门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相互协调机制。另外,会计人员职能的充分发挥主要是利用科学的人力资源政策来实现。在会计信息化的运行过程中,企业的管理者可以通过内部控制及时防范与识别各种风险,促使会计工作的有序进行,进而实现财务预期目标。 二、会计信息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一)使得内部环境更加复杂相较于传统会计管理工作,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管理要从单纯的对人管理延伸到对操作系统、人员以 及计算机等项目的管理。同时,会计信息化的实施,促使了办公的 无纸化,会计资料的保存形式也更加多样化和快速,但也变得更加 复朵,这就要求会计工作人员不仅要做好自身的管理工作和财务记录,还需要熟练应用信息技术来配合其他部门的工作。比如,为其 他部门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参与解决,为其他部门做好预算等。 这时会计部门与企业各部门之间的距离更加紧密,但是也为徇私舞 弊提供了条件,使内部环境变得比较复杂,如果不能处理好就会在 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企业的发展。 (二)提升了内部控制的要求会计信息化的建设与实施,不仅改变了会计的基本结构,也影响了企业内部的控制,无论是管理的 水平或者形式,都需要在会计信息化的环境下进行完善与改进。比如,会计信息化的实施,使得原本的会计信息记录与保存形式发生 了变化,电子数据虽然能够为记录和保存提供一定的方便,但是也 使得对其更改变得更加容易,如果内部控制出现差错,就会导致巨 大的经济损失。同时,由于会计信息的分享平台越来越大,相关管 理人员也需要在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上进行规范,并重视信息的走向,企业内部必须能够及时了解到各部门之间的情况。 (三)增加了内部控制的内容由于会计信息化的实施,企业的所有财务凭证都是电子版,这就必须要对电子凭证进行加密管理, 但是由于这份工作的性质,企业还需要专门的人力来进行这项工作, 这就使得内部控制管理的内容增加了。 三、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工作人员对自身职责不够明确在会计工作中,所涉及的

浅析施工企业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于金保

浅析施工企业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于金保 发表时间:2017-03-22T11:17:29.430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第34期作者:于金保 [导读] 摘要:信息化人才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保障,决定着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败,因此培养适合企业自身的信息化人才是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施工企业的必修课。 广东省长大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620 摘要:信息化人才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保障,决定着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败,因此培养适合企业自身的信息化人才是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施工企业的必修课。本文首先介绍了建筑施工行业信息化人才的现状,结合作者的信息化实践,从施工企业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和信息化人才选、育、用、留四个培养体系方面展开讨论。 关键词:施工企业;信息化人才;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体系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支撑当今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的砥石。建筑施工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越来越多的施工企业打破传统粗放的管理模式,不断探索与创新,大胆尝试信息化建设为其带来的红利。信息化人才是随着信息化建设发展而形成的一类特殊的人才群体,是高度复合型的人才,信息化人才是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第一要素。 一、建筑施工行业信息化人才状况 信息化人才在建筑施工行业属于边缘人才,施工企业对信息化人才培养重视程度远低于其他专业,建筑施工行业的信息化人才缺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尤其缺少复合型的信息化人才,信息化人才成为制约建筑施工行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原因。 随着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推进,懂信息技术、精业务、善管理的复合型信息化人才的缺乏,成为制约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速度和质量的关键要素,企业也逐渐意识到复合型信息化人才的重要性。在中施企协2014年关于“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最难突破的瓶颈”的调查问卷中显示,56%的企业选择人才“人才匮乏”,排在了第一位,这足以揭示出信息化人才对建筑施工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应引起重视。 为解决施工企业信息化人才紧缺的现象,快速培养信息化人才。笔者认为施工企业应构建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 二、施工企业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施工企业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应结合自身情况,学习同行业的经验与教训。信息化人才培养应采用自主与合作培养的模式,把信息化人才培养作为信息化战略的核心部分,并贯穿到企业战略中。 (一)内部培养为主,外部为辅 信息化人才要立足自身,从企业内部培养,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筛选合适的后备人才,建立自身的信息化人才梯队,并使其在信息化应用过程中得到锻炼。利用企业内部专家,定期对信息化人才进行培训,交流提高其业务水平;鼓励信息化人才经常参加行业信息化的研讨会、交流会,学习行业先进经验,把握行业信息化发展方向,开拓视野;借助校企合作关系,对于优秀的信息化人才委托高校深化培养,帮助搭建完善的知识体系,掌握企业管理必备知识,使其战略性、全局性意识提高。 (二)内、外招聘相结合,人才合理流动 通过信息化人才梯队的建设基本上可以满足施工企业信息化的需要,信息化人才以企业内部招聘为主,从内部招聘优秀的人才,逐步培养。内部招聘可以给员工更多的晋升空间,可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对于技术开发人才可以适当从外部猎取,以解决短时间信息化人才紧缺。随着信息化人才培养体制的完善,信息化人才队伍越来越壮大,对于晋升空间有限的人才,可以内部转岗流动。 三、施工企业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实施 如何为施工企业培养优秀的信息化人才,必须实施一套完善的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这套培养体系应该是贯穿于信息化人才的全生命周期,是全方位、多角度的,涉及信息化人才选育用留四个方面。 (一)施工企业信息化人才培养招聘体系 1、内部甄选。CIO、实施推广人才采取内部选拔的方式,这类人才要求对公司管理模式、管理思想、管理业务精通;可以从公司各业务信息系统关键用户中选拔优秀的人才配备到信息化人才队伍中;可以从信息化人才储备库中甄选出表现突出的人才充实到信息化人才队伍;可以从各类业务精英中物色合适的信息化人才。内部甄选的信息化人才,对企业比较熟悉,通晓管理业务,掌握企业业务运作流程,对企业管理创新与变革可以提出一些前瞻性建议,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离职率。 2、高校招聘。对于实施应用、网络运维人才、技术开发人才,每年从高校招聘一定数量信息技术相关类应届毕业生, 并配置到各施工现场学习各类业务并定期进行岗位轮换,作为信息化人才储备,同时也变为企业信息化人才内部招聘的来源。也许这些人员会爱上其他业务,找到更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可以最大限度发起他们的潜能。 3、外部猎聘。适时适量从外部引进一些信息化人才是非常有必要的,外部招聘的信息化人才可以给施工企业带来新的思想与理念,促进企业管理模式创新与变革,加快企业发展。与软件供应商达成合作协议,对于一些优秀的技术开发人才施工企业可以猎为己有;可以通过建筑施工行业信息化专家的推荐和具有同行业信息化工作经验的优秀的信息化人才应聘,获得优秀的信息化人才。 (二)施工企业信息化人才培养育人体系 1、建立信息化人才岗位轮换机制。施工企业信息化人才的岗位轮换不仅仅是信息部门内部的岗位轮换,还应是信息化建设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岗位轮换,帮助员工找到最合适的发展方向。纵观,施工企业的各级领导,哪一个不是通过“岗位轮换”获得全面业务能力,岗位轮换对信息人才培养来讲是一项重要举措,同时,岗位轮换也可以提高信息化人才对企业的忠诚度,降低优秀人才的离职事件的发生。岗位轮换可以使信息化人才的视野上升到战略高度,从整体上提出更多的建设性意见,将信息技术与管理思想、管理理论与公司的战略高度融合。施工企业信息化人才不能只满足于掌握单项专长,必须是多面手、“全能工”。信息化人才应轮换做不同的工作,以取得多种技能,同时也挖掘了各职位最合适的人才,同时,信息化人才岗位轮换配合施工企业人力长期规划并储备了信息化人才。 2、建立全方位、多渠道的育才体系。建立信息化人才多种培养途径,通过外部培训,和内部培养,施工企业的信息化人必须是全方位的综合性人才,他们不但要通晓工程项目合同管理、招投标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机材设备管理等业务知识,还应掌握信息技术,学习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理念,运用计划、组织、领导、协调等技能。与高校建立校企合作,利用大学的优秀师资,凭借他们雄厚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优势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人才讲授工程项目管理知识;多向行业信息化先进企业学习,经常参加行业交流会、讨论

浅析企业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doc

浅析企业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会计信息化基础,会计信息化的开展离不开既懂信息技术又懂会计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在探讨企业信息化与会计信息化的必然联系,以及企业信息化给会计工作与人才培养带来的重大挑战基础上,认真思考高职院校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模式非常重要。 关键词:企业、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对策 1 会计信息化在企业中的优势 1.1 会计信息透明化 随着中国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会计信息和数据处理的高度自动化,会计资源的高度共享。大量的会计信息和数据通过网络传输,企业中每个部门可以通过授权,在网络系统中获取大量的会计信息。 1.2 会计信息全面化

在社会经济网络化﹑一体化的基础上,企业会计信息系统通过对企业中各部门信息接口的转换,可以适时获取﹑提供货币或非货币信息,可以提供图片信息﹑数字信息和语音信息,拓宽了会计信息化的获取途径。 1.3 会计信息智能化 会计信息的系统是智能型系统,会计信息化是以电子商务和计算机为主要手段,由软件﹑人﹑计算机﹑数据等共同组成的信息系统,此系统不但具有分析和控制功能,还具有核算的功能。无论多么先进的会计系统都离不开人的操作,没有专业人员的管理和参与就构不成一个完整会计系统。因此,在会计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当下,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机相互作用的智能系统,由此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可靠。 2 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分析 会计信息化是现代会计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因此必须由具备会计知识与掌握信息技术的人才来推动,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人才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高素质的人才不仅能够保证会计信息化的顺利推进,还能有利推动会计工作的持续创新发

浅谈高校信息化建设

1.2 服务粗糙,缺乏深层次的增值服务 毫无疑问,高校信息化建设是基于高质量的校园网络,但仅依靠传统的WWW、FTP、E-mail、BBS、电子教室等服务远远不能满足信息化建设的要求,短信平台、消息中心、招生就业数据仓库、知识库、评估系统等增值服务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却没有充分实现。 1.3 重设备购置,轻软件投入 在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这种趋势表现得非常明显,硬件投资大,软件投资小,网络利用率低,教师、学生、管理方面的许多资源没有及时整合,信息服务粒度大。 1.4 缺少有力的组织机构,信息化建设方向不明确 虽然各高校均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但往往对信息化建设的进度和规模估计不足,当把1000M校园网建立起来后,接下来如何充分利用校园网,实现虚拟大学、无纸化办公、管理决策智能化等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和成熟的方案,致使信息化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无所适从,甚至停滞不前。 2 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结构 校园综合信息平台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硬件环境(包括设备、教室、办公 室)、教学资源(如图书杂志库、教案讲义库、软件课件库、试题成绩信息等)、到教学活动(包括上课、学习、辅导、答疑、作业)、最后到管理(检查、督促、考核、评比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从而提升了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了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校园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是分阶段、分层次的,它经历的是由硬到软、由下而上、螺旋上升的建设过程。 2.1 校园网络架构 校园网络是高校信息化平台最底层的基础的设施,由校园网各种计算机、路由器、交换机、通信线路、防火墙、专用服务器等组成,具备连入Internet的环境,没有相应的网络基础设施,信息不能 浅谈高校信息化建设 张永利 哈尔滨工程大学网络信息中心数据中心 150001 高校信息化是指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高等院校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构建信息化校园,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强化教学质量、促进科研教研、提升服务水平。以高性能校园网为基础,实现教务管理、教学资源管理、科研管理、后勤与服务管理的全面整合,实现信息化增值服务,是信息经济条件下高等院校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我国高校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的必由之路。 1 目前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近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所有高校都接入了Internet,绝大部分高校建成了自己的校园网,主干网络达到100M甚至1000M或万兆,高校信息化体系初现规模;主管部门和高校自身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人、财、物各方面的投入很大;制定了中长期规划,信息化的内容建设逐渐丰富。但经过十多年的基础设施建设后,下一步的投入方向、整体目标不明,暴露出不少隐患,阻碍了高校信息化向深层次发展。 1.1 部门之间条块分割,缺乏统一接口和标准 全校的信息化建设得不到统一的规划,各院、系、职能机构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各自为战。教务、办公、财务、图书、后勤、保卫、科研都建立了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由于所采用的软件系统不一致、数据标准不统一,在全校范围内人为地形成了一个个的信息孤岛,不但导致了校内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资金浪费严重,还给教学、科研带来了极大的麻烦。 流动,就不可能形成信息空间。 2. 2 共享数据库 整个信息化平台的数据基础,由学生信息库、教师信息库、文件档案库、教学资源库、管理资源库组合而成,不同的数据库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在数据仓库的基础之上,可以进行更高级的应用扩展。 2.3 基础信息服务 基础信息服务是信息流动的软件基础,包括校园一卡通管理系统、E-mail、FTP、WWW、BBS站、DNS、图书馆管理系统、身份认证、目录服务、安全服务、计费管理等信息化应用系统。 2.4 增值与拓展服务 是在基础信息服务基础之上对数据仓库的应用挖掘,生成的各个应用系统直接管理各种信息资源,并提供接口方便用户使用和继续开发。高级应用服务由以下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即对校园内部综合管理部分,如无纸化办公系统、数字图书馆、学籍管理系统、教务信息系统、后勤服务系统、信息查询系统、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统计分析系统、多媒体网络教学与课件制作系统、教学管理系统、专家评估系统等; 第二部分,即学校对社会以及校园外部的服务管理部分,如招生管理系统、就业服务管理系统、网上社区管理系统、毕业生跟踪反馈系统。 2.5 数字化虚拟校园 是校园信息化系统建立后,大学功能的自然扩展,使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突破传统的概念,延伸其内涵,成为一个可以覆盖网络可达范围的无围墙的电子化校园。 3 校园信息化规划 通过校园信息化平台的建设,用层次化、整体的观点来实施校园的信息化建设,将校园网上信息进行更好的组织和分类,让用户在网上快速发现自己需求的信息,为师生提供网上信息交流的环境,让管理人员科学地、规范地管理自己的数据,并将这些信息很方便地发布出去,能够对学校所有信息资源进行统一的、科学的组织与管理,并以最有效的方式提供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