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精选教育文档
- 格式:docx
- 大小:12.52 KB
- 文档页数:6
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新的教学理念的提出、新的教学手段的使用、新的教学模式的应用,促使物理教学的组织结构、方式方法、教学策略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以期追求教学的有效性,在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同时,协调发展实践、创新及终身学习等能力。
但在物理教学实践中,我们总有这样的体会:学生的知识点已完全掌握,常规解题应试也很好,但在同一知识点的应用中,只要改变了物理情境,学生就会感到无从入手; 或是在解决实际物理问题时,缺乏动手实践能力而无所适从。如,学生学习了电路基础知识后,对一些常见器件组成的并联、串联电路掌握得很好,解题也得心应手。但是,当真正面对家庭中的简单电路故障时,却对电路检查没有信心、无从下手。这种只注重智力发展、而不协调发展应用实践能力的现象,在实际教学中时常显现,种理论与实践应用间的差距,没有体现物理是自然科学的特点,歪曲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同时也很难适应科技日新月异的新时代要求。因此,我们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既要遵循教学的客观规律,在规定的有限教学时间内,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策略,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注重学生研究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教学策略的优化。
、优化利用网络课程资源
1.互联网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源库,可以这样说,我们遇到的
问题,几乎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问题的答案以及所需的资料。
利用互联网提供的资源进行加工整合和优化,已成为物理教师不
可或缺的教学组成部分,也为教师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学效果的提升发挥了积极作用。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它能提供清晰的文本、精彩的图片、视频、动画,为物理教学再现和创设物理情境,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按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人的认知不是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与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产生的。因此,整合利用网络资源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和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获得有效的认知,也为教学效率、学习效率的提升提供了有效途径。
2. 网络资源的利用可实现差异化教和学,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虽然可以通过观察和反馈,适当调整教学计划、进度和要求,以尽可能通过堂课教学促使学生学习进步,但对不同学生而言,由于基础、分析能力、理解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的课堂学习效果差距较大。
有的学生早已游刃有余,而有的学生还是一知半解。虽然教师可通过课后单独补习等形式进行补差,但毕竟是杯水车薪、事倍功半。
互联网提供的丰富课程资源,为我们开辟了崭新的教学途径。
1)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提前学习。一部分跟不上学习
进度、达不到学习要求的学生,往往是认知经验的差异、分析理解能力的差异等因素造成的,并不是他们学不好,只是学习的速度、节奏不能与课堂教学同步。这时,教师应适时提前提供一些学习材料(如情景视频、微课等),使这部分学生提前认知情境、搭建认知的平台,为课堂学习做好充足的准备。如在研究惯性问题前,预习作业就是要求学生从网上寻找一些因惯性而发生在身边的现象,或亲自做一些利用惯性的游戏、小实验等,增强学生的体会,为学习和解释惯性现象积累丰富的素材。
2)利用网络资源“强筋健骨”。一堂课下来,总有部分
学生是一知半解的,若不及时补救,日积月累,后果可想而知而有的学生则已较好地掌握了所学知识,想继续深入探究,却由于课时等原因无法及时满足他们探究的欲望。针对以上两种情况,可充分发挥网络学习的优势,教师可将课堂实录、微课视频、知识体系脉络图等提供给这部分学生,根据学生自身需要选学,
帮助他们查漏补缺,为后续学习搭建扎实稳健的平台。如学生在和解释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一些物理现象(如水中筷子向上弯折)。但有的学生
可能只记住了结论,而不能及时理解形成现象的原理; 而有的学生,则已完全理解形成原理,想深入探究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折射时形成的现象,如光纤通信(全反射)等现象和原理。应对不同的学习需求,就要求教师要为他们提供不同的学习资源,适时提供复习巩固类、拓展提高类、实践应用类的网络资源,以满足不同学生巩固和提高的需求。
学习了光的折射现象后,基本掌握了光的折射规律,能简单理解丰富多元的网络资源满足了差异化教与学的需要,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二、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策略,实施零起点教学
“零起点教学”也称之为“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不
拔高教学要求,不争抢教学进度,不加大教学难度,不忽视学生差异,不扼杀学生兴趣,促进每个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
尽管物理是从八年级开始开设的一门课程,但是要看到学生不是“一张白纸”走进课堂,现代媒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渠道。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科学常识, 形成了一些物理现象的前概念。所以,我们实施“零起点”教学, 不是从零开始的教学,而是基于学生不同学习基础的适切教学, 即意在通过我们的教学,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努力缩小不同学生在物理学习方面的差异。
实施“零起点”教学,就是要依据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按照物理学科课程标准,对每一位学生负责,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全面协调、均衡发展,尽力减小学生间的学业
和能力差异,不让学生“伤”在起跑线上。所以,零起点教学就
是基于课程标准的“差异归零教学”。三、注重基于“项目”的物理教学
根据杜威的“做中学”教育理论,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所学的
知识应用于实践制作活动,并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巩固相关知识,提高综能能力。但对初中学生而言,由于某种能力的缺乏,无法或很难开展如小发明、小创造等对创新能力要求较高的实践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寻找切合初中生学习特点、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的教学策略。而在教师指导下的基于“项目学习”的物理教学就契合了初中生的学习、探究和实践活动特点,为顺利地
开展
做中学”提供了有效的教学途径。
基于“项目”的物理教学,是在教师引导的基础上,联系生活中应用某原理的实物器材,通过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制作实物“产品”,让抽象的知识传授和枯燥的技能训练与一个具体的实物或一项具体的任务产生关联,使得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学生通过研究杆秤,来发现杠杆原理,并通过小组合作等形式来制作一杆属于“自己”的杆秤; 又如,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研究飞机机翼的形状,制作松木飞机,进而认识和理解压强与空气流速的关系; 再如,学生通过水帘空调的研究和制作,发现液体蒸发吸热现象及应用,等等。
通过项目学习,学生不仅能更透彻理解物理原理,提升知识的巩固度,形成知识网络,而且还能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互动、体验、感悟,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都得到长足的发展。
四、注重多角度分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