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据采集系列产品-传感器说明

数据采集系列产品-传感器说明

电力监控和数据采集系统

电力监控和数据采集系统 【摘要】本文从电力监控系统的结构与功能、PMC916智能化数据采集系统,以及电力数据的采集系统这三个方面对电力监控和数据采集系统进行阐述。 【关键词】电力;监控;数据;采集 一、前言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监控系统也到了极大地发展,为了更好地进行监控,就需要相关的数据采集系统的建设。 二、电力监控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1.电力监控系统的结构 电力监控系统是一个复杂多样的程序,它一般是由信息控制系统、现场控制系统和问题处理系统三方面共同构成的。这三部分构成了一个整体,共同发挥作用,全方位的监控电力系统的运行。 信息监控系统是电力系统构建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由于电力监控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现场端和PLC 系统的主控端距离较远,因此,信息监控系统就成为了这个中转站。目前,系统的通信网络主要是以智能设备为主,负责各个网络的通信,从机则是由智能变送器、可编程控制器、现场控制单元构成的,用来传输数据。 PLC 可编程结构、传感器、执行装置等一系列设备共同构成了现场控制系统的子系统,用于执行命令程序,采集现场信息,并进行实时监控。同时,它还可以通过传感器对数字、开关量等信息进行处理,从而获取电力系统现场使用的具体情况。 顾名思义,问题处理系统就是用来处理连接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的。简单来说,就是在接收到现场控制子系统传过来的各种信号之后,把它们转化为声、光、电或者图像,为工作人员提供信息的指导。具体来说,就是通过报警系统、显示屏、模拟屏等设备的运行,帮助工作人员对电力系统运行信息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 图1 2.电力监控系统的功能 由电力监控系统的构成可以得知其最主要的功能体现为现场监控、信息采

压力传感器数据采集程序

//date:2010/09/04 //VERSION: U2.0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nop //#include //扩展外部 //#include //***********EEPROM 地址************ //16位处理 //00H 零点 //01H 放大倍数 //02H 报警点 //03H 解报点 //04H 断电点 //05H 复电点 //06H 0度补偿 //07H 40度补偿 //08H 自检点 //09H //0AH //0BH //0CH //0DH //********************************** //------------------------------------------- //以下管脚定义 #define EECS P3_5 //EEPROM选通 #define ADCS P3_4 //EEPROM,A/D选通 #define SCLK P2_4 //EEPROM,A/D时钟 #define SDAT P2_5 //EEPROM,A/D数据输入#define DOG P3_2 //看门狗 #define FMQ P0_4 //报警输出 #define BJ P0_5 //报警输出 #define POFF P2_7 //断电输出 #define FOUT P3_7 //频率输出 #define PDT P0_7 //温度 //------------------------------------------- sfr T2MOD = 0xC9;

电力系统监控和数据采集系统介绍

电力系统监控和数据采集系统 测控技术与仪器0840308234 张臻欢 摘要: 介绍了监控和数据采集系统各部分的功能和运行原理,以及一种基于USB和CAN总线技术的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主要由一个USB-CAN节点和多个数据采集结点构成,采用CAN总线构成通信网,以USB总线接口实现主节点与计算机的通信,数据采集结点完成电力设备参数采集,可以通过一台主机监控多个电力设备状态参数。该系统实现了电力监控系统中的电力参数检测和总线通信,具有实时性强、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容易扩展新节点等优点。 关键词: 电力监控、数据采集、功能运行原理、通用串行总线、控制器局域网总线 引言: 计算机的出现,使监控系统的设计与使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引入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系统前,监控系统的功能局限于远程控制和简单的状态信号显示。当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监控系统出现后,大容量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才有可能被广泛地运用,并成为计算机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电能质量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对电力监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监控及数据采集的功能 1.1数据采集 周期性地从RTU中采集数据是它的基本功能。电力系统中的大多数系统是以查询方式采集数据,即RTU仅在接收到主站对其请求后,才把数据传送给主站。它有2种可选用的RTU响应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发送所需点或点集的实际值或状态;另一种方式是仅发送前一次查询请求以来状态发生过的变化或数据值超过一预先定义的增量变化范围的点或点集。后者称为报告异常事件方式。此方式的主要优点是减少了主站处理时间。通信线路中平均负荷也比第一种方式要小。不过,通信线路必须具有足够的带宽容量,以适应最坏情况,即在电力系统出现大干扰时,大量点的数据会发生快速变化,而此时调度员却最需要及时和准确的数据。 数据采集过程可认为是一些专用及高度相关子过程的过程集。这些子过程为:a.对RTU 内部数据库的查寻及快速修改;b.主站周期性地对RTU进行查询;c.把主站所需的RTU 数据传送给主站;d.校核因传送所引起的数据错误;e.换算数据工程单位;f.通过写入来覆盖数据库中的原有状态或数值。 1.2信息显示 信息显示是有选择地检索数据库中固定数据及实时数据,并将其组合后提供给运行人员的过程。通常将其显示在有限的图形CRT彩色屏幕上。固定数据包括发电厂、变电站接线图的信息及其它不随时变化的可显示信息。可变数据包括二态或三态设备的状态和数量变化,并可能带有符号的模拟量。通过名字或标识符来表示的设备名称和点的标志常被认为固定值,并被附在变量后面。 显示常常选择分层的树结构形式。在此结构中,索引页面(或者叫菜单)允许运行人员用光标定位技术(键盘、鼠标、跟踪球或屏幕接触定位法)来选择各种信息的显示。在同一系统中,常常提供多种显示选择方法,如专用功能键、显示标识符或名字的键盘输入。 专用功能键使显示的时间大为缩短。但由于受空间的限制,因而这种键的数目是有限的。用标识符进行键盘选择,要求运行人员记住及使用相互参照表。 也有除CRT之外的其它显示介质。一般有动态模拟盘,它主要通过灯光的变化来显示。

基于Matlab的温度传感器数据采集和界面开发

基于M a t l a b的温度传感器数据采集和界面开 发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无线传感网络技术 课程实训 温度传感器数据采集及界面开发院(系)名称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物联网121班 学号 学生姓名薛红见 指导教师贾旭副教授 — 课程设计(论文)任务及评语 院(系):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教研室:物联网工程

目录

第1章绪论 温度传感器技术应用概况 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我国网络技术应用的普及,我国的网络技术的开发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层次。人们日常生活中对网络的需求也是日益增多,故此,我们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传感器网络技术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开发及应用也被人们所普遍接受,并得到广泛的应用。 传感器网络是信息感知和采集的一场革命,也被认为是21世纪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它将会对人类未来的生活方式长生深远的影响,通过对传感器信息的采集程序的设计思路,传感器将外界的温度等模拟量转变为数字信号,再将收集到的信号通过计算机进一步给予显示、处理、传输与记录,对收集到的自然数据的传达给人类。 本次的温度传感器系统设计对温度信息的收集是由温度传感器网络系统来完成的。温度传感器网络是在监测区域内合理的布置大量的传感器节点,并且节点之间通过自组织方式构成网络。传感器节点监测的数据沿着其他传感器节点逐跳地进行传输,在传输过程中监测数据可能被多个节点处理,经过多跳后路由到汇聚节点,最后通过互联网或卫星到达管理节点,再将所得信息数据传递给控制计算机。 如图为传感器网络的体系结构图。此图详细的画出了传感器节点之间传递信息的过程。 图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 在我们现代日常生活当中,传感器技术应用的十分广阔。从传感器的诞生至今为止,传感器的体积在不断的减小,种类也从单一到现在生产的多种多样,种类及用途在不断的增多,而且传感器的价格也越来越便宜,符合我国大部分人的使用需求。现代的普通传感器的价格十分便宜,而且,质量也随着我国工业能力的不断增强也在不断的上升。我国对现代化传感器的研究也是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这大大加快了传感器技术在我国的发展。从小小的收音机到大型的军事通信设备,无不用到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技术也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温度传感器技术一般应用在对环境的测试中。例如,在我国的深山老林中防火是一件必不可少的事情,但是随着人力资源的短缺以及昂贵的人力劳动来说太过浪费。

压力传感器数据采集

压力传感器数据采集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题目:压力传感器数据采集

摘要 压力传感器是自动控制中使用最多的测量装置之一。在大型的化工项目中,几乎包含了所有压的应用:差压、绝压、表压、高压、微差压、高温、低温,以及各种材质及特殊加工的远传法兰式压力。近年来压力传感器在市 场上大热,在各类消费产品中都可以看到传感器的应用,既丰富了产品的功 能又提高了产品的方便性和易用性,成为吸引消费者关注的新亮点。压力传 感器具有全密封不锈钢焊接结构、小体积、高灵敏度、零点满度可调节应可 用于液压、压铸、中央空调系统、恒压供水、机车制动系统轻工、机械、冶金、石化、环保、空压机等其他自动控制系统。 无线技术能在短距离内用发射、接收模块代替有线电缆的连接。本文给 出了一种基于无线技术的智能压力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由数据采集发射端 和接收端两部分组成。主要介绍了硬件结构设计、软件系统工作流程及测试 结果,并且应用多项式标准化拟合的方法对压力值作了热零点漂移补偿,提高 了传感器的测量精度及温度稳定性。该系统可以在一些特殊的场所实现信号 的采集、处理和发送,解决了复杂的现场连线,并且具有成本低、可靠性好、 实用性强等优点。? 关键词:压力传感器无线技术数据采集 Abstract Pressure sensor is one of the most frequently used measuring devices in automatic control. In large-scale chemical projects, including almost all the pressure sensor application: differential pressure, absolute pressure, gauge pressure, high pressure, differential pressure, high temperature, low temperature, and a variety of materials and special processing transmission flange type pressure sensor. In recent years, pressure sensor in the market hot, in a wide range of consumer products can see sensor application, not only enrich the functions of the product and improve the products of the convenience and ease of use, become to attract consumer attention, a new bright spot. The pressure sensor has the whole sealing

多传感器数据采集与传输电路设计毕业设计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毕业设计 专业: 班级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二〇一年月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 多传感器数据采集与传输电路设计Design of A Circuit for Multiple Sensors Data Acquisiton and Transmission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学院: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201 年0 月

摘要 在工业、农业和生活中,对温度和湿度数据的监测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应用。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无论是农业还是工业或日常生活中对温度和湿度数据监测都有越来越高的要求。本课题的设计基础是基于nRF24L01通信模块的无线多路温湿度数据采集与传输电路系统的设计,主要应用于特殊环境或工农业现场的温湿度采集与监测。系统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和无线温湿度传感器采集技术,利用无线数据的通信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空间布线所带来的施工难度和施工成本。本系统选用STM32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系统包括无线数据通信模块,DHT11温湿度传感器,LCD液晶显示模块,蜂鸣语音报警模块,以及模拟继电器LED指示等外围电路。 系统由主机-从机-从机的结构体系组成,主机系统可同时对多个传感采样节点进行数据的汇集。传感器节点通过从机将实时温湿度数据采集到单片机,经过数据运算再通过nRF24L01模块发送给主机,主机接收到从机的数据之后需要对数据进行测量和处理,与程序设定的上限值进行比对,判断监测传感节点的参数是否达到预警值,并对报警电路和模拟继电器模组进行相应的控制。最后经过实际的软硬件测试之后,本作品实现了STM32单片机采集多节点温湿度传感器数据,通过nRF24L01模块及特殊通讯协议进行一定距离的传输,最后在主机的LCD12864液晶上显示出来的模型。 关键词:单片机;nRF24L01;传感器;主机;LCD液晶屏 ABSTRACT

电力系统监控和数据采集系统研究

电力系统监控和数据采集系统研究 摘要:随着深入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建设能源互联网、实施大数据创新应用等 国家战略的推进,计量传统业务向新型业务拓展,营销业务向社会化全业务链延伸。跨专业协同持续深化,对电力系统监控和数据采集系统的支撑能力提出新的 要求。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全面总结采集系统建设的基本情况和主要成效,梳理 系统建设过程中的不足,分析面临的内外部形势,结合业界成熟的新技术,提出 新一代电力系统监控和数据采集系统。 关键词: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防护 引言 电力监控系统作为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面临的网络安全形势日趋严峻,一旦遭受网 络安全攻击将可能导致大面积停电事件,严重威胁企业和国家安全。因此提高电力监控系统 的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电力监控系统防护基本原则 电力监控系统防护整体方案设计上要遵循“安全分区,网络专用,横向隔离,纵向认证” 的原则。 1.1安全分区 根据运行业务安全等级要求不同,将电力监控系统划分为生产控制大区和管理信息大区,其中生产控制大区又分为控制区(安全I区)和非控制区(安全II区),管理信息大区又分 为安全Ⅲ区和安全Ⅳ区。安全等级低的业务系统可以放在高安全区内,安全等级高的业务系 统不允许放在低安全区内。除此之外,还设置安全接入区,使用公网通信、无线通信的业务 通过安全接入区接入电力监控系统。 1.2网络专用 生产控制大区业务使用调度数据网承载,管理信息大区业务使用综合数据网承载,调度 数据网和综合数据网使用独立的设备组网,在物理上实现网络安全隔离。使用MPLS-VPN技术,划分实时VPN和非实时VPN,实现安全I区和安全II区的逻辑隔离。 1.3横向隔离 生产控制大区与管理信息大区使用电力专用的横向隔离装置实现物理隔离,生产控制大 区和管理信息大区内部使用防火墙等具有访问控制功能的网络设备进行逻辑隔离,安全接入 区使用电力专用横向隔离装置与生产控制大区和管理信息大区实现物理隔离。 1.4纵向认证 各级生产控制大区使用纵向加密认证装置与调度数据网连接,为上下级调度机构或主站 与子站的控制系统之间的调度数据网通信提供双向身份认证、数据加密和访问控制服务。 2电力系统监控和数据采集系统

传感器数据采集与信号隔离器方案

SCA DA系统概述 SCADA(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系统,即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系统的应用领域很广,它可以应用于电力系统、给水系统、石油、化工等领域的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以及过程控制等诸多领域。在电力系统以及电气化铁道上又称远动系统。 SCADA系统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生产过程控制与调度自动化系统。它可以对现场的运行设备进行监视和控制,以实现数据采集、设备控制、测量、参数调节以及各类信号报警等各项功能。 由于各个应用领域对SCADA的要求不同,所以不同应用领域的SCADA系统发展也不完全相同。 在电力系统中,SCADA系统应用最为广泛,技术发展也最为成熟。它作为能量管理系统(EMS系统)的一个最主要的子系统,有着信息完整、提高效率、正确掌握系统运行状态、加快决策、能帮助快速诊断出系统故障状态等优势,现已经成为电力调度不可缺少的工具。它对提高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与经济效益,减轻调度员的负担,实现电力调度自动化与现代化,提高调度的效率和水平中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SCADA在铁道电气化远动系统上的应用较早,在保证电气化铁路的安全可靠供电,提高铁路运输的调度管理水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铁道电气化SCADA系统的发展过程中,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产品,同时我国也从国外引进了大量的S CADA产品与设备,这些都带动了铁道电气化远动系统向更高的目标发展。 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 DA)中,各类型传感器信号隔离、放大、转换IC选型参考SCADA系统要实现数据采集、设备控制、测量、参数调节以及各类信号报警等各项功能,就要把现场的压力、温度、湿度、流量、速度、液位、位移等传感器感应的信号进行采集、隔离转换处理。而不同的传感器由于工作方式、配电、输出信号类型等方面的差异,对隔离放大器产品的功能选择和匹配上也不相同。 现场各种类型传感器信号隔离放大、变换应用举例: 1、安全 为了确保人身和设备的安全,安装、检修、更换本系列产品时,请务必完全关闭设备运行并切断电源。以免因错误信号导致控制系统失控而造成事故,给人身和设备安全带来危害。 ISO系列隔离放大器现场安全保护典型应用方案图:

压力传感器信号采集电路

1 引言 压力测量对实时监测和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工业生产中,为了高效、安全生产,必须有效控制生产过程中的诸如压力、流量、温度等主要参数。由于压力控制在生产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安全作用,因此有必要准确测量压力。为了测到不同位置的压力值,研制了基于C8051F020单片机的测量仪。通过压力传感器将需要测量的位置的压力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再经过OP07运算放大器进行信号放大,送至C805lF020单片机内部的高速率12位A/D转换器,然后将模拟信号转换成单片机可以识别的数字信号,再经单片机转换成液晶显示器可以识别的信息,最后显示输出。与此同时,可以利用SD卡存储器将各通道设定的压力值、系统参数存储起来,以便在系统断电或复位后,能使其继续运行,增强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2 硬件电路 图l给出多路压力测量仪的系统框图。其硬件部分主要由压力传感器、 C8051F020单片机、SD卡存储器、液晶显示器、键盘及信号调理电路等组成。 2.1 压力传感器信号采集电路 图2给卅压力传感器信号采集电路。它选用了测量范围广,精度较高,性能价格比好的电阻应变式压力传感器;信号放大部分采用功耗低,输入失调电压小,线性度好的OP07运算放大器:A/D转换模块采用C8051F020内部设置的高速率12位A/D转换器。图2中OP07的输出失调电压为2 mV,通过滑动变阻器R8可调节输出失调电压的大小。

2.2 单片机处理电路 单片机处理电路是测量仪的核心。在此采用美国Cygnal公司生产的 C805lF020 微控制器。该器件采用独特的CIP-8051结构,对指令运行实行流水作业,大大提高了指令的运行速度,可在25 MHz时钟频率下提供高达25 MI/s 的输出,并具有下述独特功能:①真正12位、100 Ks/s的8通道A/D转换器,并带PGA和模拟多路开关;②64 K字节可在系统编程的Flash存储器,其扇区为512字节;③两个12位D/A转换器,具有可编程数据更新方式;④工作电压为2.7~3.6V;⑤用于硬件实现的SPI,SMBus/I2C和两个UART串行接口; ⑥片内看门狗定时器、VDD监视器和温度传感器。 2.3 SD卡存储电路 将SD卡作为外部掉电存储介质用于多路压力测量仪中,利用C8051F020单片机的SPI接口,实现单片机与SD卡存储数据的扩展,并设计了单片机的 SD 卡驱动电路.以满足测量仪对存储大容量数据的要求。SD卡的工作模式有SD模式和SPI模式两种。在此,多路压力测量仪选用SD卡.且工作在SPI模式下。表1给出SD卡各引脚功能定义。图3给出SD卡与单片机的连接电路。其中,CS 是SD卡的片选线,在SPI模式下,CS必须保持低电平有效;DI不但传输数据,还发送命令,其传输方向是由单片机到SD卡;D0除了发送数据,还传送应答信号,其传输方向是由SD卡到单片机;SCLK是操作SD卡的时钟线。相应地将 C805lF020的交叉开关配置成SPI模式,与SD卡所对应的引脚连接,并针对SPI 总线电路设计了上拉电阻。

机床监控与数据采集系统

机床监控与数据采集系统 一、应用背景 如何准确统计机床利用率、如何提高机床利用率,如何从海量数据中分析出制约生产的瓶颈?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日益普遍应用,网络进入制造中心已是一种趋势。数控机床走向网络化、集成化,帮助企业实现制造信息化、自动化,推动企业进入科学化的量化管理、提质增效、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已成为数控机床发展方向。 “MDC机床监控与数据采集系统”是机床数据采集系统和机床数据分析处理系统的集成,具有数据采集,机床监控,数据分析处理,报表输出等功能,主要用于采集数控机床和其他生产设备的工作和运行状态数据,实现对车间机床的利用率、空闲率、报错率、零件生产量等情况的监视与控制,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生成相应的报告,为公司领导层开展科学化的量化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做出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二、功能: 1、实时获取设备状态及加工信息 管理人员只需在办公室即可直观、快速了解现场车间所有设备的运行状态(关机、运行、待机、空运行、调试、故障)、产量、稼动率以及加工参数信息(主轴倍率、主轴转速、进给倍率、进给速度、温度、电流等)加工进度等实时监控。

2、各项数据多角度分析呈现 能够把采集到的数据按机床、时间、开机率、利用率等条件,以饼图、柱图、折线图、统计表格等多种方式统计、分析数据,并可以输出为EXCEL文档。报表内容包括设备状态、加工产量、设备用时、调机用时、设备报警、设备稼动率、操作人员达成率、工单完成率等报表数据,可根据操作工、设备、班次等信息,按班次、日、周、月、季、年进行报表导出。

3、移动端应用设备数据远程实时监控 管理人员通过移动端随时掌握生产现场情况,包括加工进度、任务完成情况、设备运行状态及设备运行效率等状况,现场问题及时获知和处理,降低管理成本。

传感器及数据采集技术

《能力拓展训练》任务书 题目: 传感器及数据采集技术 能力拓展训练目的: 《能力拓展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安排学生进行与专业有关的综合性设计和研究,开展专题调研与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查询文献资料、灵活运用知识、有效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根据本专业需求和特点,需要在通信专业知识、实验技能方面进行综合提高,使学生对常用的数据分析与处理原理及方法有较为全面的了解,能够运用相关软件进行模拟分析。 能力拓展训练内容和要求: 要求学生根据所选方向,对某相关课题和问题进行调研,查阅资料,分析问题,设计和比较方案,进行综合分析、实验或仿真并得出结论,写出研究报告。 初始条件: (1)鉴主15楼“通信实验室一”MBC-5W移动通信实验箱,鉴主13楼THEX-1型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实验平台; (2)Matlab,Protel等; (3)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及图书馆网站上的“电子资源导航”。 时间安排: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

目录 摘要 (2) Abstract (3) 1.传感器 (4) 1.1传感器的定义 (4) 1.2传感器的分类 (4) 1.3传感器的特性 (4) 1.3.1传感器的静态特性 (4) 1.3.2传感器的动态特性 (5) 1.3.3传感器的迟滞特性 (5) 1.4 传感器参数 (5) 1.4.1 传感器的线性度 (5) 1.4.2 传感器的灵敏度 (5) 1.4.3 传感器的分辨力 (6) 1.5传感器种类 (6) 1.5.1 压电传感器 (6) 1.5.2电阻式传感器 (7) 1.5.3电容式传感器 (9) 1.5.4电感传感器 (10) 1.5.5磁电式传感器 (11) 1.5.6 霍尔效应传感器 (11) 1.6传感器的选用 (11) 1.7 传感器的应用 (12) 2.数据采集技术 (13) 2.1概述 (13) 2.1.1采样频率、抗混叠滤波器和样本数 (13) 2.2 数据采集系统的构成 (14) 2.3模入信号类型 (14) 2.3.1 数字信号 (14) 2.3.2 模拟直流信号 (14) 2.3.3 模拟时域信号 (15) 2.3.4 模拟频域信号 (15) 2.4.1 接地信号 (15) 2.4.2 浮动信号 (16) 2.5 测量系统分类 (16) 2.5.1 差分测量系统 (16) 2.4.2参考地单端测量系统(RSE) (17) 2.4.3无参考地单端测量系统(NRSE) (17) 2.5 信号调理 (18) 参考文献 (19)

安全监控数据采集系统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课题:安全监控数据采集系统 指导教师:

摘要 随着国内煤矿安全事故不断发生,特别是井下瓦斯爆炸事故时有发生,研究出一套安全监控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文章介绍了智能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中的时钟电路设计及一些监控程序流程。其中时钟电路设计部分主要介绍了相关芯片介绍,芯片特性及应用方法,以及时钟电路的设计。其中时钟芯片DS1339是采用了I2C接口技术的超小型串行实时时钟芯片。主要利用它通过外部接口为单片机系统提供日历和时钟。 关键词:单片机,时钟电路,I2C总线,串行传输。

Abstract Unceasingly occurs along with the domestic coal mine security accident, specially mine gas explosion accident sometimes occurs, studies set of safe supervisory systems is extremely essential. The article introduced in the intelligent coal mine safe supervisory system clock circuit design and some monitor routine flows. Clock circuit design partial mainly introduced the related chip introduced,chip characteristic and application method, as well as clock electric circuit design. Clock chip DS1339 has used the I2C connection technology subminiature serial real-time clock chip. Mainly uses it to provide the calendar and the clock through exterior connection for the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system. Key word: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clock electric circuit, I2C main line, serial transmission.

物联网传感器数据采集方案

在工业物联网场景中,企业需要把现场传感器采集的数据通过网络实时传输到云上的业务系统,对作业环境、设备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预测性维护。所以,也不难看出,其对于工业的发展和促进也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物联网平台,以MQTT协议方式传输,以适应设备规模增长和实时性、稳定性需求,降低运营维护成本。 基于这样的优点,大家不禁感到好奇:到底物联网平台是怎样构建的,其具体的数据链路和操作步骤又是如何的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吧。 一、数据链路 1、测温器将物理信号转换成数字信息,组装成结构化数据,通过无线网络传输,采用MQTT协议接入阿里云物联网平台。 2、物联网平台的规则引擎模块对原始数据进行过滤、富化、转换,实时输出到业务服务器。 3、业务服务器将数据存储到数据库,展示给C端用户。 二、操作步骤 1、在物联网平台控制台配置产品、设备、通信Topic和数据流转方案,想

要了解到具体方案信息的,可以咨询相关专业的公司。 2、对设备端进行业务开发,这点又与之前提到的配置产品这些数据流转方案不同,需要考虑的是移动设备端上面的具体开发。 3、对服务端进行业务开发,实现接收设备数据和下发控制指令。 4、启动服务端程序,与物联网平台建立连接,进行整体联调运行,最后这点就和设备端的上报数据有关,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大家在执行操作时一定要多多注意。 关于物联网平台传感器数据采集方案大约的概述就是如上面说的这样,更加具体的设备端开发,还是需要大家自己去了解,也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杭州任联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任联,专注于物联网、大数据技术为基础的安防产品和解决方案的研发。公司自主研发智慧基站、车载基站、手持搜索机、各类RFID标签等硬件产品以及电动车智能防盗大数据平台,能够给客户提供成熟的电动车智能防盗解决方案,老人、小孩及特殊人员定位,有源标签资产管理等解决方案,立体打造智慧城市安防体系。

压力传感器模块

压力传感器的使用功能与原理: 称重传感器测出人的体重,然后将重量的数据传给单片机,根据传给单片机皮带走过的路程,运用公式计算出消耗了多少热量,进而用显示屏显示输出消耗热量的数值。 体重的数据采集部分由称重传感器、信号放大和A/D转换部分组成,信号放大和A/D转换部分主要由专用型高精度24位AD转换芯片HX711实现; HX711 是一款专为高精度称重传感器而设计的24位A/D 转换器芯片。 HX711管脚说明如图3所示: 图二 HX711管脚图

HX711管脚描述如表1所示: HX711是一款专为高精度称重传感器而设计的24位A/D 转换器芯片。与同类型其它芯片相比,该芯片集成了包括稳压电源、片内时钟振荡器等其它同类型芯片所需要的外围电路,具有集成度高、响应速度快、抗干扰性强等优点。该芯片与后端MCU 芯片的接口和编程非常简单,所有控制信号由管脚驱动,无需对芯片内部的寄存器编程。输入选择开关可任意选取通道A 或通道B,与其内部的低噪声可编程放大器相连。通道A 的可编程增益为128 或64,对应的满额度差分输入信号幅值分别为±20mV 或±40mV 。通道B 则为固定的64 增益,用于系统参数检测。芯片内提供的稳压电源可以直接向外部传感器和芯片内的A/D 转换器提供电源,系统板上无需另外的模拟电源。芯片内的时钟振荡器不需要任何外接器件。上电自动复位功能简化了开机的初始化过程。 高精度高增益24位A/D芯片HX711具有以下特点: 1)两路可选择差分输入; 2)片内低噪声可编程放大器,可选增益为64 和128; 3)片内稳压电路可直接向外部传感器和芯片内A/D 转换器提供电源; 4)片内时钟振荡器无需任何外接器件,必要时也可使用外接晶振或时钟; 5)上电自动复位电路;

传感器信号采集系统中系统包的分析与设计

传感器信号采集系统中系统包的分析与设计 石永,祁耀斌,姜德生 (武汉理工大学光纤传感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0) 摘要:文章介绍了极限编程的基本概念和其主张的包的设计原则,并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如何在传感器信号采集系统中进行系统包的分析和设计。 关键词:极限编程,包的设计原则,信号采集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极限编程(Extreme Programming,XP)是Kent Beck于1999年提出的一个创新的过程方法论。它是一种高度动态的过程,能通过非常短的迭代周期来应对需求的变化。 极限编程的特点是弱化针对未来需求的设计,特别注重当前需求的简化。首先开发出目标系统最重要的特性,可以迅速向客户提供所需的功能。然后随着代码的演进,通过重构来满足新的要求,从而使整个项目失败的风险降到最小。 基于极限编程的设计是一个持续的应用原则、模式和实践来改进软件的结构和可读性的过程。它致力于保持系统设计在任何时候都尽可能的简单、干净以及富于表现力。为了有助于设计人员在开发中使软件具有灵活性、可维护性以及可重用性等良好结构,极限编程思想提出了以下五个面向对象设计原则: (1)、单一职责原则(SPR):对一个类而言,应该仅有一个能引起它产生变化的因素。 (2)、开放-封闭原则(OCP):软件实体应该是可以被扩展的,但不是被用来修改的。 (3)、Liskov替换原则(LSP):子类必须能替换它们的基类。 (4)、依赖倒置原则(DIP):具体应该依赖于抽象,但抽象不应该依赖于具体。 (5)、接口隔离原则(ISP):不应该强迫使用者依赖于他们使用的方法。接口应该属于其使用者,而不是属于它所在的类的层次结构中。 2、包的设计原则 极限编程思想在系统包的设计方面提出了六个设计原则,涉及包的创建、相互关系的管理以及包的使用,前三个原则用来指导如何把类划

基于LabVIEW的多传感器信息采集平台

基于LabVIEW的多传感器信息采集平台 摘要:车辆定位中利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可以提高定位精度。系统中的传感器数量急剧增加,传统仪器很难满足整个系统的测量需求。本文开发了一种基于虚拟仪器软件开发环境LabVIEW的多传感器信息采集平台,将多传感器数据采集、预处理、信息显示、存储及数据回放集成在一起,解决了以往实现多传感器信息同步十分困难的问题,为将来进一步研究利用虚拟仪器测量多传感器信息及进行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LabVIEW;数据采集;全球定位系统;惯性测量单元 引言 车辆定位导航技术是智能交通系统( ITS)中一个重要技术,而定位精度、定位数据的连续性和可靠性是导航系统性能的三个重要因素。车辆定位导航的精度直接取决于各个传感器的精度,而传感器精度的提高往往受技术、价格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广泛采用的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组合导航系统,能够有效提高导航定位精度,增强导航系统的可靠性,进而充分保证导航数据的连续性和可用性。传感器数量在系统中的需求增加,传统仪器不再适应系统要求。本文作者利用NI公司的虚拟仪器编程软件LabVIEW所设计的多传感器信息采集平台,为组合导航中的多传感器信息采集工作提供了一个通用的平台,克服了传统仪器功能单一,灵活性差,更新和维护费用高的缺点。并且将数据采集、预处理、信息显示、存储和回放集成在一起,形成统一格式的数据文件,方便与其它数据分析软件的接口,例如与Matlab的接口。在这个多传感器信息采集平台,各种传感器信息可以显示在同一界面上,可以很方便地在其它传感器的信息中添加GPS时间信息,解决了以往实现多传感器信息同步困难的问题。 软件开发平台LabVIEW及结构 LabVIEW全称是Laboratory Virtual InstrumentEngineering Workbench ,是目前十分流行的虚拟仪器的软件开发平台,是美国国家仪器公司(National Instrument) 推出的一种基于图形开发、调试和运行程序的集成化环境,是目前国际上唯一的编译型的图形化编程语言。 系统硬件结构 实现此平台的硬件结构如图1所示。各种传感器通过串行接口与计算机相连,实现与计算机的通信,计算机利用系统的LabVIEW程序对各种传感器发送控制命令,多传感器信息通过串口送入计算机,供LabVIEW程序进行数据的识别,读取,存储以及后处理工作。各种传感器信息分别通过各自接口与计算机通信之间是并行的。由于实验室条件有限,多传感器仅以IMU和GPS为例完成了系统的设计工作。

传感器数据采集

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

目录 1数据采集方式 (3) 2系统架构 (5) 2.1 采用总线型方式实现 (5) 2.2 采用无线通讯方式 (5) 2.3 两者比较 (5) 3换能器类型 (6) 3.1 流量计 (6) 3.2 电能计量表 (7) 3.3 压力传感器 (7) 4换能器选型 (8) 4.1 流量计 (8) 4.2 电能计量表 (9) 4.3 压力传感器 (9)

1数据采集方式 数据采集通常有两种,一种是从数据源收集、识别和选取数据的过程。另一种是数字化、电子扫描系统的记录; 工业上的数据采集系统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1) 基于通用微型计算机(如PC机)的数据采集系统 这种系统主要功能是将采集来的信号通过外部的采样和A/D转换后的数字信号通过接口电路送入微机进行处理,然后再显示处理结果或经过D/A转换输出。它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缺点: a) 系统较强的软、硬件支持。通用微型计算机系统所有的软、硬件资源都 可以用来支持系统进往工作。 b) 具有自主开发能力。 c) 系统的软硬件的应用配置比较小,系统的成本较高,但二次开发时,软 硬件扩展能力较好。 d) 固在工业环境中运行的可靠性差,对安放的环境要求较高。程序在RAM 中运行,易受外界干扰破坏。 2) 基于单片机的数据采集系统 它是由单片机及其一些外围芯片构成的数据采集系统,具有如下优缺点: a) 系统不具有自主开发能力。因此,系统的软硬件开发必须借助开发工具。 b) 系统的软硬件设计与配置规模都是以满足数据采集系统功能要求为原 则,因此系统的软硬件应用,配置比接近于1,具有最佳的性价比;系 统的软件一般都有应用程序。 c) 系统的可靠性好,使用方便。应用程序在ROM中运行不会因外界的干 扰而破坏,而且上电后系统立即进入用户状态。 3) 基于DSP数字信号微处理器的数据采集系统 DSP数据采集系统设计器有能力响应和处理采样模拟信号得到的数据流,如乘法和累加求和运算等。如常用的数字信号处理芯片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专用DSP芯片,另一种是通用DSP芯片。基于DSP数字信号微处理器的数据采集系统的特点如下:精度高、灵活性好、可靠性高、容易集成、分时复用等,但同时其价格不菲。

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

第一章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 第一节数据采集系统的基本结构 近年来,世界各国的火力发电设备发展方向是采用高参数大容量的单元式机组。机组容量越大,热力系统越复杂,需要监视的参数和操作的对象也就越多。特别是在机组的启停和事故处理过程中,机组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下工作,各种参数不断迅速变化,在同一瞬间需要同时进行几个参数的监视和操作,甚至有时要求运行人员在几分钟内完成几十个操作动作,稍有贻误就容易造成重大事故。以一台300MW机组为例,它需要监视的项目在900~1100点左右,如此多的数据如果用常规仪表去监视和测量,无论是在设计还是在运行上都有相当大的困难,一方面将使控制盘的尺寸大幅度增加,另一方面会给运行人员的监盘造成极大困难,劳动强度大,更易造成误操作,直接威协机组的安全运行。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在国内外大型火力发电机组上都广泛采用计算机对生产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该计算机系统一般称为数据采集系统(Data Acquisition System 简称DAS),或者将其称为计算机安全监视系统、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数据采集监视和处理系统等。 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可采用小型机、单台微型机、或多台微型机构成。 一、小型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 以小型计算机构成的典型数据采集系统如图6-1所示。 小型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采用双总线式结构,即内存总线与I/O总线分开。系统中所有的过程变量经过程通道连接在I/O总线上,其中包括各种模拟量输入、开关量输入、脉冲量输入、模拟量输出、开关量输出等。在I/O总线上还挂有专用接口,用以连接其它计算机装置或系统。在I/O总线上挂有硬盘驱动器,用以存贮操作系统、各种文件及数据。磁盘由专门的文件管理系统进行管理。主要人机联系设备有:运行人员操作台、工程师操作台和程序员操作台,亦挂在I/O总线上。 由小型计算机构成的数据采集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1)由于小型机一般设有专门的I/O总线和I/O处理机,所以它与外部或外围设备交换的信息可以由I/O处理机进行处理,这样就可以加快I/O处理的速度和提高外设与主机之间工作的并行程度。

RFID应用于传感器数据采集方案分析

RFID应用于传感器数据采集方案分析 一.实现目标 目前采用手持式数据采集器无线采集所需传感器的数据,无线传感器是用电池供电,现在存在的问题是: 1.传感器若连续供电工作第一降低传感器寿命,第二传感器上供电的电池电量有限,会在一定时间耗尽。 2.如果只在需要获得传感器数据的时候给传感器通电,这么操作又比较麻烦。 根据目前了解的RFID的作用,能否用RFID电子标签做到传感器上,当需要采集时候,首先将RFID激活,用RFID标签将传感器接通电路,这样就可以实现传感器在需要时候才通电,不需要的时候可以关闭节省电池电量。 传感器工作电压5V或者12V,要求无线手持式采集前和无线传感器距离不小于1米。

二.RFID简单介绍 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即射频识别。 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 短距离产品不怕油渍、灰尘污染等恶劣的环境,可在这样的环境中替代条码,例如用在工厂的流水线上跟踪物体。长距产品介绍多用于交通上,识别距离可达几十米,如自动收费或识别车辆身份等。 RF(Radio Frequency)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多种领域,如:电视、广播、移动电话、雷达、自动识别系统等。专用词RFID(射频识别)即指应用射频识别信号对目标物进行识别。 最基本的RFID系统由三部分组成: ●标签(Tag):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每个标签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 附着在物体上标识目标对象; ●阅读器(Reader):读取(有时还可以写入)标签信息的设备,可设计 为手持式或固定式; ●天线(Antenna):在标签和读取器间传递射频信号。 电子标签中一般保存有约定格式的电子数据,在实际应用中,电子标签附着在待识别物体的表面。阅读器可无接触地读取并识别电子标签中所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